Workflow
轻量化
icon
搜索文档
宝武镁业(002182):镁价拖累公司业绩,持续向轻量化零部件领域拓展
天风证券· 2025-04-28 18: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有色金属/小金属,6个月评级为增持(调低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层面镁是轻量化下最具竞争力金属之一,应用空间广阔,且镁价处于历史底部区间,会加速其在新应用领域的导入;公司层面宝武镁业是镁领域龙头,短期业绩受镁价影响,但有利于拓展新应用领域,长期成长性高,原镁冶炼成本有竞争力,预计25/26/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3/5亿,调整为“增持”评级 [5] 业绩情况 - 24年公司实现营收89.83亿元,同比+17.39%,单Q1实现营收20.33亿,同比+9.08%,环比-22.88%;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48%,扣非1.17亿,同比-61%;25Q1实现归母利润0.28亿元,同比-54%,环比+380% [1] 产业链与价格情况 - 公司拥有镁完整产业链,目前拥有10万吨原镁产能及20万吨镁合金产能,三大原镁基地+四大镁合金基地达产后原镁和镁合金产能均达50万吨/年以上;24年至今镁价下跌,全年均价1.8万,同比-18%,24Q1 - 25Q1季度均价分别为1.95/1.86/1.80/1.69/1.60万元/吨,最近价格小幅回升至1.67万元/吨 [2] 业务拓展情况 - 镁合金及深加工业务24年营收34.4亿,占比38%,拓展汽车领域应用,获多家汽车公司大型镁合金汽车部件定点;铝合金挤压领域24年营收30.57亿,同比+67%,占比从24%升至34%;镁合金建筑模板领域技术工艺突破,24年模板租赁业务营收1.11亿元,增幅翻倍;镁合金在机器人领域推进,与埃斯顿合作的机器人轻量化设计减重11%,能耗降低10% [3] 盈利与成本情况 - 24年毛利率11.7%,同比-1.74pct,25Q1毛利率9.72%,受镁价影响仍小幅下行;公司利润主要来自镁合金产品和铝合金深加工产品,24年分别实现毛利2.78/3.45亿元,合计毛利占比高达59%;镁合金产品毛利率11.48%,平均单吨毛利近2800元,预计处于原镁冶炼成本曲线左侧 [4] 财务预测情况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651.81|8,982.56|9,702.04|11,185.46|11,996.56| |增长率(%)|(15.96)|17.39|8.01|15.29|7.25| |EBITDA(百万元)|1,072.37|1,225.17|754.16|1,035.47|1,297.8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06.45|159.63|139.54|338.41|508.96| |增长率(%)|(49.87)|(47.91)|(12.58)|142.51|50.40| |EPS(元/股)|0.31|0.16|0.14|0.34|0.51| |市盈率(P/E)|39.61|76.05|86.99|35.87|23.85| |市净率(P/B)|2.30|2.27|2.22|2.09|1.92| |市销率(P/S)|1.59|1.35|1.25|1.09|1.01| |EV/EBITDA|16.57|14.24|23.38|17.97|13.73|[5] 基本数据情况 - A股总股本991.79百万股,流通A股股本865.51百万股,A股总市值11,861.83百万元,流通A股市值10,351.53百万元,每股净资产5.41元,资产负债率54.04%,一年内最高/最低21.76/8.54元 [7]
PEEK深度:自主可控解封锁,人形机器人谋新章
材料汇· 2025-04-27 22:52
PEEK材料概述 - PEEK是一种位于商业化聚合物顶端的特种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质、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如拉伸强度达100MPa、熔点达343℃,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达143℃[2][9] - PEEK尤其适用于取代金属的极端环境,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和核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2][9] - PEEK合成工艺复杂,主流方式有直接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和固相聚合法[2] - PEEK材料作为一种惰性材料,表面自由能较低,需进行改性处理以提升其综合性能[2][15] 市场需求 - 2012年全球PEEK消费量3590吨,2019年增长至5835吨,年均增长率7.2%[3][17] - 2023年全球PEEK市场规模估计为7.99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速为8.0%[3][17] - 中国PEEK消费量从2012年80吨提升至2019年1400吨,2020-2025年预计复合增速达到13.4%,2025年有望超过3000吨[3][19] - 人形机器人预计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可用于齿轮、轴承、骨架等材料[3][46] 行业供给 - 海外三家龙头企业现有产能占比达到75%[4][49] - 威格斯是全球最大PEEK生产商,英国总产能8000吨/年,中国在建产能1500吨/年,2024年医疗用途产品均价320.3万元/吨[4][50] - 比利时Syensqo(原索尔维)公司PEEK产能1500吨/年,拥有8类35个品种[4][61] - 赢创是第三大PEEK生产商,产能1250吨/年,拥有10类46个品种[4][64] - 国内企业加速追赶,包括中研股份、吉大特塑、鹏孚隆、山东浩然等企业[4][66] 应用领域 - 航空航天领域:用于飞机内饰件、电缆原件、机翼前缘、机舱、操纵杆等,波音757采用GF/PEEK制备发动机整流罩,重量比金属减少约30%[23][24] - 汽车领域:可用于制造发动机内罩、汽车轴承垫片、密封件、离合器齿环等零部件,实现40%减重[30][46] - 医疗领域:PEEK是极佳的骨关节材料,CFR-PEEK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脊骨相关领域[36][42] - 电子电气领域:用于制造晶圆承载器、电子绝缘膜片及各种连接器件等[44] - 人形机器人领域:PEEK齿轮应用于关节、四肢,PEEK轴承具有出色耐磨性和自润滑性[46][48] 国内龙头企业 - 中研股份是继威格斯、索尔维和赢创之后全球第4家PEEK年产能达到千吨级的企业[5][68] - 公司能够使用5000L反应釜进行PEEK聚合生产,形成"两大类、三大牌号、六大系列"共52个规格牌号的产品体系[5][68] - 公司PEEK产品销量从2020年478吨提升至2023年895吨,收入从2013年略超1000万增长至2024年2.8亿元[70][71]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疗健康等领域积极拓展,与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已开展合作[70]
北特科技 | 2025Q1:盈利高增 丝杠项目加速落地【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4-27 22:41
财务表现 - 2025Q1营收5.42亿元,同比+10.73%,环比-4.31%,增长主要来自新项目量产爬坡及出口业务 [2][3] - 2025Q1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40.31%,环比+117.00%;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40.75%,环比+305.68% [2][3] - 2025Q1毛利率18.17%,同比+0.38pct,环比+3.06pct;归母净利率4.25%,同比+0.90pct,环比+2.38pct [3]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5%/5.74%/3.98%/0.86%,研发和财务费用同比降低 [3] 业务发展 - 转向器类零部件2024年销量2,831万件,同比+5.05%;减振器类零部件销量4,519万件,同比+1.60% [4] - 新产品IPB-Flange和CDC减振控制阀零部件实现量产爬坡,带来订单增量 [4] - 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8.5亿元,规划用地140亩,一期工程80亩已开工 [5]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3.24/30.90/44.52亿元,归母净利润1.04/1.92/3.40亿元 [6] - EPS预计0.31/0.57/1.01元,对应PE 142/77/43倍 [6] - 布局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及汽车后轮转向系统技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5]
旭升集团:客户销量波动拖累业绩表现,新兴业务维持高增-20250427
国盛证券· 2025-04-27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客户销量波动拖累业绩表现,新兴业务维持高增;2025Q1毛利率环比上升,期间费用率环比上升;公司布局轻量化三大核心工艺,储能和全球化带来增量空间;考虑行业价格战、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公司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44.1亿元,同比-8.8%,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42%,扣非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47%;2025Q1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8.1%,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39%,扣非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43% [1] - 2024Q4实现营收11.3亿元,同/环比分别-9.9%/+0.85%,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环比分别-37%/+60%;2025Q1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环比-8%/+2.5% [2] 业务分析 - 汽车业务营收主要受第一大客户特斯拉销量波动影响,2024Q4/2025Q1特斯拉销量分别为49.6/33.7万辆,环比+7%/-32% [2] - 新兴业务维持高增,储能业务与多个客户建立合作关系,2024年多个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全年实现营收约2.34亿元,同比增长超2倍;机器人业务布局关节壳体、躯干结构件等关键产品研发,2024斩获多家海内外客户项目定点 [2] 财务指标 - 2024Q4/2025Q1毛利率分别为17.6%/20.8%,分别同比-3.3/-3.0PCT,环比分别-0.7/+3.2PCT,除会计科目调整外,预计受下游整车行业价格战影响 [3] - 2024Q4/2025Q1期间费用率分别为9.5%/11.2%,分别同比+1.7/+2.4PCT,环比-0.9/+1.7PCT,预计受会计科目调整与收入规模波动影响 [3] 公司布局 - 公司掌握压铸、锻造、挤压三大工艺,具备量产、集成化生产能力,主要客户有特斯拉、理想等车企以及采埃孚等tier1供应商,在手订单充沛 [3] - 2024年末宣告拟建泰国工厂,墨西哥工厂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运营,未来有望凭借成本、技术及就近配套等优势,实现对北美及欧洲市场客户配套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4.9/5.6/6.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5/21.4/18.4倍 [4]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给出2023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包括流动资产、现金、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 [10] - 给出2023A - 2027E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方面数据 [10]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医用床行业产业链、发展历程、产业链上游、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用床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4 09:1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医用床市场规模达151.84亿元 2024年增长至173.63亿元 [1][9] - 高端产品如多功能病床和电动病床增长较快 普通病床仍占主要份额 [1][9] - 人口老龄化推动医疗需求持续增长 直接带动医用床市场扩容 [1][9] 产品类型与分类 - 产品涵盖普通病床、多功能病床、电动病床、手术床、检查床等类型 [1] - 医用床专为医疗机构设计 用于诊断、治疗、护理及康复场景 [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钢材、塑料、电子元件等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 [3][7] - 中游制造商生产手动床、电动床、手术床等多元化产品 [3] - 下游覆盖医院、养老院、家庭护理等场景 通过直销、经销商及电商平台销售 [3] - 支持性产业包括政策监管和技术创新 驱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 上游原材料供应 - 2024年中国不锈钢产量达3944万吨 同比增长7.5% [7] - 不锈钢为床架、床栏主要材料 保障行业稳定生产和产品升级 [7] 下游应用分布 - 医院占下游应用主导地位 占比达68% [12] - 养老院占比18% 家庭护理占比12% 其他机构占2% [12] 行业发展历程 - 1980s-2000年代初依赖进口 外资品牌主导市场 [5] - 2000-2010年代国产化替代加速 电动病床普及 [5] - 2010-2020年代智能化技术渗透 国产替代率提升 [5] - 2020年代进入高质量发展期 技术融合与绿色制造成为核心 [5] 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可孚医疗注重产品多元化和线上线下渠道 覆盖不同消费层次 [14] - 迈瑞医疗聚焦高端智能化产品 2023年营收349.32亿元(+15.04%) 2024年1-9月营收294.85亿元(+7.99%) [14][16] - 新华医疗提供丰富产品线和整体解决方案 2023年营收100.12亿元(+7.86%) 2024年1-9月营收74.23亿元(+1.45%) [14][18] - 赛康医疗专注康复医用床 科曼医疗以患者为中心设计 普康医疗提供定制化服务 [14]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化:集成智能传感器与AI算法 实现实时监测与远程会诊 [20] - 轻量化:采用碳纤维、铝合金等材料 重量减少30%以上 [21][22] - 多功能一体化:集成防褥疮气垫、翻身辅助等模块 实现一床多用和场景融合 [23]
明新旭腾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0% 转型智能表面系统解决方案商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0:51
文章核心观点 - 明新旭腾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亏损 2025年将转型升级 同时发布2025年一季报 营收增加净利润减少 公司在产品结构、环保等方面有举措且关注行业趋势 [1][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30.21% 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降412.54% 亏损主要来自信用资产减值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82亿元 同比增加25.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9.6万元 同比减少19.62% [3] 公司业务体系 - 专注于汽车内饰新材料研发、清洁生产和销售 形成从材料研究到终端应用的一体化业务体系 [1] 公司战略与发展 - 2025年将通过"技术穿透产业 创新重构价值"战略路径 从汽车新材料专家向智能表面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升级 [1] - 坚守"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 以"技术突破+客户深耕+产能赋能"为主线实现稳健增长 [1] 公司产品与市场 - 主动优化产品结构 推出低碳环保工艺技术 实现真皮材料业务营收7.47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的63.32% 应对合资品牌去真皮化市场波动 [2] - 在真皮方向盘细分领域创新开发高档方向盘头层Nappa真皮 市场份额跃居国内前列 [2] 公司环保举措 - 坚持"为地球减负" 以环保属性为基调 用创新技术实现全链条环保设计和绿色材料解决方案 [3] 行业发展趋势 - 内饰材料向绿色化、可持续 智能化、个性化 轻量化方向发展 [2]
机械|机器人等多下游驱动,镁合金压铸蓄势待飞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3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 基于中国原镁产量丰富、下游行业轻量化需求持续渗透、镁合金价格处于经济性区间三方面因素,中国镁合金需求预计持续增长,成型设备端及零部件端将受益,半固态镁合金成型有望助领先公司打开第二成长曲线,看好国内头部模压成型企业投资机会和镁合金压铸零部件企业量价齐升 [1][16][17] 驱动因素 - 原镁供给充足:中国镁资源丰富矿种齐全且分布广泛,2024年菱镁矿产量占全球59%,原镁产量102.6万吨,占全球比重91.6% [2] - 轻量化需求:汽车及机器人等领域轻量化趋势确定性强,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加速提升轻量化需求,镁合金是优异的汽车轻量化材料,2025/2030年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将达25kg/45kg;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意义重大,镁合金将成重要轻量化材料 [3][4] - 价格因素:镁铝合金价格比例持续下降,目前约为0.85,镁合金成本优势显著,有望加速渗透 [6] 需求端 - 需求量:镁合金需求步入快速增长期,2023年中国镁合金需求量同比增长19%,下游汽车制造行业占比达70% [7] - 汽车行业: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应用超100种,我国单车镁用量与海外差距大,未来需求预计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25/2030中国乘用车行业镁合金需求量总量及原镁需求量总量分别为33.8/77.8万吨及30.7/70.8万吨,2022 - 2030 CAGR均达28.1% [8] - 机器人行业:镁合金工业机器人优势明显,有望推广至人形机器人领域;预计全球工业端和商用服务端人形机器人需求量2025/2030/2035年有望分别达2.5/73.8/594.0万台,将拉动镁合金需求 [10] - eVTOL行业:政策催化行业快速扩容,镁合金是低空经济领域飞行器理想选择,2018 - 2026年我国eVTOL产值将由45万美元增至46亿美元,CAGR达178.95% [12] 设备端 - 压铸是镁合金最重要传统成型方式,占比70%以上,半固态注射成型解决传统压铸产成品气孔多、安全性及SF6排放问题,成完美解决方案 [13] - 半固态注射成型设备生产镁合金优势显著,具备安全、环保、节能等众多优势 [14] - 领先布局的传统模压成型设备企业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汽车领域半固态镁合金成型设备未来有机会向超大型一体化成型方向发展,中长期市场规模有望达40亿元,机器人及eVTOL等行业产量爆发将拉动设备采购需求 [14]
60页深度 | 乘用车座椅行业专题:打造多样交互场景,受益于产品升级和进口替代的优质赛道【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2-25 20:43
汽车座椅行业核心观点 - 汽车座椅行业正从基础安全件向具备消费属性的交互件转型,差异化配置成为车企核心获客逻辑 [3] - 座椅单车价值从4000元向8000-10000元升级,国内市场空间预计从1119亿元增长至2028年超1800亿元 [3][16][103] - 行业升级围绕"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和智能化"四大方向展开,存在高端配置下沉与创新产品上车两条路径 [5][63][73] 行业升级路径 - **配置下沉路径**:30万元以下车型加速将加热/通风/按摩等舒适性配置从选配转为标配,并从前排延伸至中后排 [5][77][83] - **高端创新路径**:30万元以上车型推出零重力座椅、二排旋转座椅等创新产品,带动生活空间变革 [24][86][93] - 典型案例:哈弗H6增加4向主驾调节+前排通风标配,Model 3将前排通风从选配升级为标配 [81][82] 行业竞争格局 - 高壁垒行业:需主机厂认证+总成制造+设计控本能力,CR5达78% [7][130] - 外资主导:安道拓/李尔各占25%份额,弗吉亚占11%,日系企业服务本土客户为主 [7][130] - 国产替代机遇:自主品牌市占率从2020年34%升至2024年61%,带动继峰/天成自控等本土供应商突破 [45][54][142] 技术发展趋势 - **安全性**:集成Pre-Crash快速回复、头套气囊等新技术应对零重力座椅安全挑战 [65] - **轻量化**:高强度钢减重20-30%,镁铝合金/碳纤维材料应用提升 [70][170] - **智能化**:极氪009头枕音响、唐群生理侦测等交互功能升级 [98][153] 细分零部件市场 - **座椅骨架**:占成本15-20%,单车价值从300-400元升至1600-3000元,上海沿浦等国内企业突破 [159][165][175] - **调角器**:中航精机国内市占率18%,外资主导高端市场 [189][196] - **面套**:真皮材料加速渗透至25万元车型,旷达科技等供应商受益 [199][200] 未来创新方向 - 智能驾驶推动座椅向"第三空间"转型,实现睡眠/会议/娱乐等多场景应用 [148][149] - 丰田纺织/延锋等提出可自由调整布局的模块化座椅方案 [153] - 极氪MIX等车型已实现前排180°旋转创造1.5㎡娱乐空间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