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重估

搜索文档
长江证券王鹤涛: 中国资产吸引力不减 科技突破重构定价逻辑
证券时报· 2025-05-07 01:53
中国资产重估的核心逻辑 - 本轮资产重估本质上是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突破、产业升级与宏观预期改善的再定价,其持续性和广度取决于技术落地、业绩验证与政策协同的深度共振 [1] - 市场主导逻辑正从"预期驱动"转向"业绩驱动",能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壁垒和现金流的企业将成为重估浪潮的最终赢家 [1] - 重估核心是中国科技力量崛起驱动的估值提升过程,体现市场对科技股未来增长潜力与内在价值的更高预期 [2] AI产业驱动的重估 - AI技术从"故事"到"验证"的质变是关键,国产AI技术进步推动科技股从"价值股"向"成长股"叙事转变 [2] - DeepSeek等AI技术突破被视为中国在全球AI应用层具备竞争力的力证,重塑投资者对科技公司长期增长预期 [4] - AI相关产业链(硬件、软件、算法、应用)估值提升,港股大型互联网平台从"价值股"向"成长股"转变 [4] 市场结构与估值变化 - 重估主要体现在A股和港股科技板块,涵盖互联网、AI软硬件、半导体、智能汽车、传媒等领域 [3] - 港股市场逻辑从偏好稳定现金流的"红利牛"转向科技创新引领的"AI牛" [2] - 万得全A估值18倍(近10年中等水平),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仍低于2020-2021年峰值 [9] 能源金属领域的投资机会 - 能源金属(锂、镍、钴、稀土)是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基础,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7] - 稀土供给端受政策催化(出口管制、开采限制),价格低位叠加人形机器人需求提振,板块修复可期 [8] - 钴镍供给集中度高,刚果(金)暂停出口4个月或引发钴价二次上行,印尼政策推动镍价中枢上行 [8] - 碳酸锂因低盈利致供给收缩,动力及储能需求共振,锂盐直采需求有望大增 [8] 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 - MSCI中国指数相对MSCI新兴市场指数估值折价已显著收窄,港股科技龙头PE/PS仍低于美国科技巨头 [9] - 结构性机会体现在科技驱动的成长预期和部分板块相对国际同行的估值优势 [9] - 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盈利兑现、宏观经济复苏及外部风险变化对吸引力的影响 [9] 投资者策略建议 - 参考2018年关税落地时的市场表现,关注自主可控、扩内需、稳定红利及反制行业(军工、零售、农业) [10] - A股、港股短期情绪低位或现反弹,风险偏好提升有待政策变化 [10] - 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是长期主线,需把握宏观扰动下的布局窗口期 [10]
重要预告 明日上午9时!央行、证监会等将出席!A50直线拉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19:08
金融政策发布会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5月7日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将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2][6] - 新闻发布会安排全程英文同声传译 [3][7] - 记者可通过邮箱notice@scio.gov.cn或传真/电话65592311提前提交关注的问题 [4][8][9] 市场反应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直线拉升,截至发稿涨超0.5%至13131.00美元,成交量1.91万手,持仓量81.06万手 [10][12][14] - "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A股全线走高,沪指涨超1%重返3300点上方,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涨近2%,港股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30亿港元 [14] 政策背景 - 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持续稳定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要求政策举措直达企业和群众并确保实施效果 [15] - 4月以来中国版"平准基金"和多部委密集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体现政府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 [16] - 3月11日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巩固市场回稳势头,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稳市机制建设,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17] 行业观点 - 中银证券预计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政策托底和估值优势加持下,"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或将延续 [16]
重要预告,明日上午9时!央行、证监会等将出席!A50直线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5-06 18:52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5月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将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1] - 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举措要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 [5] 资本市场表现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直线拉升,涨超0.5% [3] - A股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全线走高,沪指涨超1%重返3300点上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近2% [4] - 港股上扬,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30亿港元 [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4月以来中国版"平准基金"主动作为,多部委密集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6] - 3月1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强化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稳市机制建设 [7] - 证监会表示将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7] - 证监会计划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平稳落地 [7] 市场观点 -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预计,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政策托底叠加估值等多重优势加持下,"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或将延续 [6]
中金公司李求索:机会大于风险,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会继续抬升
券商中国· 2025-05-02 16:01
以下是采访实录: 编者按:在当前全球局势中,地缘冲突频繁,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美国近期出台的所谓"对 等关税",本质是贸易单边主义行径,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庞大内需市场的坚实底气,以强硬姿态有力反制。如今,中国经济彰显出 强大韧性与潜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政策层面大力推动扩大内 需战略,持续为市场注入活力。 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国资产重估带来的广泛而重大的投资机遇?证券时报特推出"中国资产 重估"专栏。记者深度访谈众多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研究专家、投行领军人物和高科技 企业负责人,深入剖析重估逻辑,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兼具实效性与前瞻性的参考视角。 "今年的宏观背景可以概括为'外部有风险,内部会应对'。"近日,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 析师李求索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指出,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正推动中国资产估值体系重 构。 李求索强调,尽管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扰动市场,但中国资产具备多重利好条件。在他看来,当前中国 资产机会大于风险,预期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将逐步抬升。与此同时,他认为下半年A股表现或优于 上 ...
“成绩单”揭晓: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营收49.57万亿元 净利润4.35万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01 12:53
新旧动能转换 新兴产业助力"中国资产"重估 近十年,以电子、通信、医药生物、汽车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公司家数占比持续攀升至四成,半导体、新 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数量翻倍。盈利贡献同步抬升,新兴行业公司近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1%,较传 统行业高出5个百分点,贡献制造业、服务业净利润超四成,较十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2024年,受益于 AI技术、云计算需求、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6%、 4%。 估值体系映射产业向新转换。近十年,沪市主板市值领军行业逐步由金融、能源等传统产业转向汽车、 医药生物等多元新兴产业。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规模跻身前十大,分别跃升至2.0万亿元、 1.5万亿元、1.5万亿元。基础化工、通信等行业排名提升明显,市值规模较十年前均实现翻番。前50大 市值公司焕然一新,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达五成,数量和占比均大幅提升,半导体、通信、新能源汽车等 代表"新经济"成分的上市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同时,新兴产业估值中枢上移,整体市盈率提升至24倍, 成为去年以来中国资产重估的重要表征。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5月1日电(记者杜康)截至2025年4月30日,沪市 ...
中金公司李求索: 外部有风险内部会应对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兴趣逐步抬升
证券时报· 2025-04-30 05:0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推动中国资产估值体系重构,当前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将逐步抬升,下半年A股表现或更优于上半年 [1] 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波动,但中国资产表现更稳,优于美国,源于中国当下具备较多有利条件,资产重估得以延续 [2] - 中国资产重估核心是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推动估值体系重构,形成“叙事驱动 + 基本面支撑”双重逻辑,包括科技、地缘、市场估值层面 [3] - 沪深300动态市盈率不超过11倍,股息率约为3.5%,股债相对吸引力处在历史高位,中国资产重估具备较好条件和优势 [3][4]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是扰动因素,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短期政策支持重要,中期看科技创新突破 [5] 海外投资者逐步抬升兴趣 - 老经济行业在A股和港股估值被低估,新经济领域估值偏高,科技企业用PS、PEG估值或许更合理 [7] - 外资进入A股资金规模不断提升,呈净买入趋势,中国资产因科技、地缘、估值优势及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外资,海外投资者兴趣将逐步抬升 [7][8] A股下半年或比上半年好 - 南向资金对港股兴趣不断抬升,未来预计保持净买入趋势,因港股估值有吸引力、受益AI技术突破、股息率高,南向资金抢夺港股定价权趋势明显 [9] - A股和港股下行风险有限,可做结构性配置,待不确定性确定后对指数表现更积极,A股下半年行情可能更好 [10]
超七成主动权益基金加仓港股,南向资金扫货不停
第一财经· 2025-04-29 19:51
近年来,随着港股市场的回暖,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 衡混合型基金,下同)进一步加重相关持仓。Wind数据显示,从最近的5个季度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 持有的港股市值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 港股 "黄金配置期" 来临?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受到各路资金的热烈关注。今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规模与配置比例双双 刷新阶段性高点。其中,超七成产品加码港股,上百只基金单季仓位提升超两成,最高超40个百分点。 同时,即使前期涨势暂歇,南向资金对港股市场的"扫货"模式仍在继续,月内净买入额超过1580亿元, 一举刷新年内纪录,用真金白银印证港股吸引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使港股市场承压,但仍有配置性 价比。 "从中长期来看,预计港股估值中枢将在震荡中上行,港股市场中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科技或依然是 2025年行情主线。"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 加强,港股在外部冲击下波动可能加大,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频繁变化的政策可能已经趋于稳定。 港股平均仓位创五年新高 回调后配置价值凸显 今年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再度增加982.53亿元至 ...
港股三姐妹,爆了
盐财经· 2025-04-29 14:56
投资界 . 清科创业旗下创业与投资资讯平台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资界 ,作者杨继云 本文转载自投资界 值班编辑 | 宝珠 视觉 | 顾芗 那是3月5日这天,老铺黄金以600港元/股的价格超越腾讯,成为港股新一任"股王"。没有人会想到这一 幕:老铺黄金自去年6月上市,此后股价一路飞涨,至今涨幅已经超过20倍。 "爆赚,准备原地退休了"。早早上车的人难掩喜悦,这样的分享帖子遍布社交媒体。身边消费投资人则 拍断了大腿: "当初没有投进去。" 这是港股消费公司的一缕缩影。如你所见,资本市场对蜜雪冰城、泡泡玛特报以同样热情——他们都涨 幅惊人。至此,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一起组成了"港股三姐妹"。 "现在有合适的消费公司赶紧推去港股。"目睹几家消费公司的罕见暴涨,一位头部VC投资人如是喊话。 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则向投资界分享他的一个观点:"中国资产重估始于港股,港股重估 始于消费公司"。 三姐妹崛起 港股三家千亿消费公司 港股三姐妹,今年密集地出现在投资人聊天之间。 老铺黄金,始于湖南岳阳人徐高明——他于2004年进军消费级黄金产品市场,后来在北京创办老铺黄 金。他将黄金从"克重计价"的实用主义中剥离,把 ...
兴业证券张忆东:中国资产正处于重估的时代 短期逢低布局科技、新消费、黄金军工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07:1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际新秩序序幕拉开,中长期中国资产大有可为,处于重估时代,短期建议逢低布局科技、新消费、黄金军工等战略性资产 [1][2][3] 中短期市场情况 - 中短期3到6个月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关税政策扰动,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不会很快结束 [1] - 2025年美股很可能走出典型熊市,调整时间通常1到2年甚至一年以内,但比较急速猛烈 [1] 中国资本市场情况 - 内因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重估的核心变量,中国是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受益者,中长期中国资产大有可为,短期受外因扰动 [1] - 中国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将落到实处,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锚 [1] - 中国资产重估是中长期逻辑,中短期应对外部冲击政策有空间,会择机使用 [2] - 中期新质生产力有巨大发展潜力,A股、港股在科技创新和新消费发展中会起到更大作用 [2] - 内资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估的中流砥柱 [2] 短期投资建议 - 短期稍稍防御,等待逢低布局战略性资产 [3] - 科技是战略性主线 [3] - 新消费领域短期有点热,可等待时机 [3] - 黄金、军工是抵御新旧秩序交替动荡阶段的战略性传统避险资产,还可能包括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另类资产 [3]
港股三姐妹,爆了
投资界· 2025-04-28 16:07
港股消费爆发。 作者 I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那是3月5日这天,老铺黄金以600港元/股的价格超越腾讯,成为港股新一任"股王"。没 有人会想到这一幕:老铺黄金自去年6月上市,此后股价一路飞涨,至今涨幅已经超过2 0 倍。 "爆赚,准备原地退休了"。早早上车的人难掩喜悦,这样的分享帖子遍布社交媒体。身 边消费投资人则拍断了大腿: "当初没有投进去。" 这是港股消费公司的一缕缩影。如你所见,资本市场对蜜雪冰城、泡泡玛特报以同样热情 ——他们都涨幅惊人。至此,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一起组成了"港股三姐妹" 。 "现在有合适的消费公司赶紧推去港股。"目睹几家消费公司的罕见暴涨,一位头部VC投 资人如是喊话。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则向投资界分享他的一个观点:"中国 资产重估始于港股,港股重估始于消费公司"。 三姐妹崛起 港股三家千亿消费公司 港股三姐妹,今年密集地出现在投资人聊天之间。 老铺黄金,始于湖南岳阳人徐高明——他于200 4年进军消费级黄金产品市场,后来在北 京创办老铺黄金。他将黄金从"克重计价"的实用主义中剥离,把黄金卖成奢侈品,万元 以上的产品贡献了近9 0%营收,由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