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肖金成:闲置土地收回价差难题待解,深圳改革经验有望向全国推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9:0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核心观点 -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其改革经验将面向全国推广,重点包括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新兴产业发展、土地管理等领域的创新突破[1][4]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在于人才,需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重构"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5][6] - 深圳凭借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政策优势,将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低空空域管理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7]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首要任务,建立企业需求导向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5] - 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出题人"作用,形成企业牵头、高校支撑、政府保障的闭环创新体系[6]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保障机制,赋予用人单位更大的人事、科研管理自主权[6]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 深圳将集中资源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低空空域管理等领域探索改革经验[7] - 新兴产业培育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圳具备先行先试的示范条件[7] 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 深圳全域土地国有化为制度改革奠定基础,将完善闲置土地处置机制,建立闲置费与时长挂钩政策[2][9] - 通过调整闲置土地收费标准和盘活方式,解决建设用地紧张问题,经验可向全国推广[9][10] - 探索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域合理利用模式,在生态保护前提下适度开发旅游设施和产业[11][12] 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 - 深圳需突破城镇开发边界限制,根据发展需求调整国土空间规划,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13] - 工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已出台,后续将强化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13] 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 - 深汕特别合作区将作为产业承载地和增长极,需突破行政壁垒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14] - 都市圈建设需统一规划、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并完善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15]
一杯咖啡重构眼健康生态 华厦眼科跨界破局书写“向善经济”
财经网· 2025-06-13 18:46
产学研融合与眼科技术转化 - 华厦眼科联合上海大学、苏州上海大学创新中心成立"眼科技术联合转化中心",推动眼科技术转化与应用研究[1][3] - 该中心结合上海大学科研优势与华厦眼科临床经验及全国连锁网络布局,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3] -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孙宝玉强调高校应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与产业升级助推器[3] AI眼科筛查工具创新 - 华厦眼科与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推出国内首个干眼AI自测工具"智眼守护"小程序,通过智能分析用户上传数据实现筛查[3][5] - 全球超20亿人日均屏幕使用超8小时,35%出现干眼症,中国患者达3.6亿且年增10%[5] - 该工具填补国内干眼智能筛查空白,延伸传统院内场景至C端,提升行业渗透率[5] 跨界公益与消费医疗融合 - 华厦眼科与挪瓦咖啡推出联名产品"好养眼"蓝莓不老莓美式,并启动跨界公益项目[5][7] - 公司向上海大学师生及校友捐赠10000人次干眼公益服务,结合高用眼人群消费场景[7] - 挪瓦咖啡合伙人路琰提出将公益融入企业日常活动,使其"可触及、易参与"[7] 大健康生态布局与公益扩展 - 华厦眼科副总裁张昊志称此次活动为"医疗+消费"公益模式创新,是对大健康生态的前瞻布局[8] -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提供义诊服务,未来一个月全国逾50家华厦眼科医院参与公益[8] - 上海新奥光明公益基金会将助力中西部防盲公益,延伸服务至医疗资源薄弱地区[7]
获批两所大学!宁波、东莞,要逆天改命了!
城市财经· 2025-06-13 12:07
高校获批动态 - 教育部拟同意设置10所高校 包括东莞大湾区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3][4] - 大湾区大学为广东省公办高校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为民办高校 [5][8] - 两所民办高校均由企业家出资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由曹德旺捐资100亿元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由韦尔半导体创始人虞仁荣出资 [10][11] 大湾区大学落户东莞原因 **区位优势** -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 北接广州南连深圳 可高效整合广深港澳科研资源 [14][15] - 交通网络发达 高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密集 便于产学研协同 [15] **产业基础** - 东莞为全国十大工业强城 拥有5个千亿产业(含1个万亿级电子设备制造业集群) [17] - 2020年人口突破千万 城区人口达超大城市标准 [19][21] - 产业需求与大学定位高度匹配: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 可与华为/vivo等企业直接合作 [23] **政策与城市需求** - 纳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东莞提供土地/资金等强力保障 [24] - 此前东莞仅7所高校(4所本科) 在校大学生17万人 每66人中有1名大学生 远低于广州(1:11) [26][29][30] - 计划203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 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1:1 [34] 宁波高等教育现状 - 经济实力强劲:GDP全国第11 工业前十 7个千亿产业 民营经济贡献60%工业增加值 [41][42] - 原有14所高校(8所本科) 在校生25.5万人 科教资源薄弱制约发展 [44]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定位世界一流 三步走战略:2025年招本科生 2035年形成特色 2050年跻身顶尖 [48] 高校对城市发展启示 - 合肥案例:中科大带动合肥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奠定芯片/量子计算等产业基础 [56][58] - 东莞/宁波需效仿合肥 通过高校提升城市创新能级 [51][60]
休渔不休“鱼” 江苏连云港科创融合推动渔业全链条升级
海洋经济规模与市场表现 - 赣榆区海产品去年产量达40.6万吨,渔业总产值突破131亿元 [1][2] - 伏季休渔期期间海鲜市场依旧火爆,梭子蟹、皮皮虾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1] - 海产品销售商在休渔期前储备10万斤海洋捕捞梭子蟹和100余个皮皮虾暂养池(每个暂养池500斤)以保障供应 [1] 区域资源与产业基础 - 赣榆区海岸线全长62.5公里,养殖海域面积172.5万亩,拥有2个国家级中心渔港,盛产60余种海产品 [2] - 作为江苏沿海经济带重要节点,海洋渔业特色鲜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 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 - 赣榆区组建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吸纳16家高校科研院所和6家科研服务机构共45家成员单位 [2] - 联盟成立后组织8次对接活动,催生35个研究课题和12个校企合作项目 [2] - 海洋产业科研创新中心集成政策咨询、人才引育等六大功能,打造"海洋经济科研磁场" [3]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攻克三文鱼循环水育苗、智能陆海接力生态养殖等关键技术瓶颈,推动养殖模式智能化转型 [4] - 引进"耐低盐高产牡蛎"新品种,试养100亩成功后今年推广至3000亩,预计带动养殖户增收600万元 [4] - "江海大1号"、中科美贝等新品种为"十五五"期间产业化奠定基础 [4] 产学研合作与活动成果 - 硬壳蛤产业联盟研讨会汇聚51名专家学者,推动硬壳蛤向高附加值产业链攀升 [3] - 海洋产业科研创新中心启用,聚焦"创业服务+科研创新+产业孵化"三大板块 [3]
发源在汉高校 扎根工业现场 一批工业软件企业集聚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13 08:56
武汉工业软件产业概况 - 武汉喻家山区域孵化出天喻软件、开目软件、益模科技等企业,打破国外在CAD、MES等领域的垄断,占工信部首批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名单中武汉入选数量的六成[1] - 武汉规模较大的工业软件企业超50家,80%由在汉高校团队或校友创立,华中科技大学(华科系)为主要来源[9][15] - 武汉通过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每年储备超20万计算机及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并依托船舶、汽车、光电子等产业提供多元应用场景[15] 华科系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表现 - 益模科技自主研发的模具生产管理系统国内市占率超50%,细分领域达80%,入选工信部优秀产品名单[8] - 天喻软件为C919飞机组装解决数万零件协同设计难题,开目软件助力中国石化压缩机国产化基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8] - 艾普工华注重产学研一体化,与母校团队合作推动工业软件与硬能力结合[14] 产学研协同与历史传承 - 华中科技大学CAD中心成立于1984年,为我国最早CAD研究基地之一,孵化了天喻软件、开目软件等企业[14] - 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延续40年技术积累,师生直接参与航空发动机叶片等高端制造项目[10][14] - 武汉政策支持产教融合,计划聚合高校、企业及下游应用方共建工业软件人才平台[15] 行业应用与未来方向 - 工业软件已应用于航空航天(C919)、能源装备(中石化)、汽车制造(一汽模具)等关键领域[8] - 新兴技术如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与AI大模型正被探索应用于工业场景[16] - 武汉产业基础(船舶、汽车、光电子)为企业提供真实需求洞察,推动产品迭代[15]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3:0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定位 - 深圳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创新 [1][4] - 改革目标聚焦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 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尤其在产学研协同、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等方面 [1][3] 科技创新机制突破 -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出题人"角色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改革范例 采用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的社会化用人制度 已吸引丹扬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加入 [2] - 试点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赋予其在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要求兼具技术、管理、市场三重能力 [2] 产业与人才发展路径 - 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先进制造业集群衔接模式 [3] -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制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三大领域 深圳在场景应用和标准制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3] 制度创新方向 - 遵循技术变革特征进行顶层设计 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 目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 - 改革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 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教育体系改革 匹配新兴产业需求 [3]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1: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科技创新 - 《意见》鼓励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 [1] - 新一轮改革试点目标更聚焦于创新,尤其在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两大方面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1] - 深圳企业和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面临更多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产学研高效协同问题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意见》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出题人"角色,因其处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前线 [2]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已吸引丹扬、陆伟等国际顶尖学者加入 [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提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2] - 该制度要求经理人兼具科研技术素质与项目管理能力,需"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 [2] 先进制造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需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产业链衔接模式 [3] 新兴产业制度突破 - 赋予深圳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 [3] - 三大产业因缺乏机制与标准阻碍产业化,深圳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造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 《意见》突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4] - 遵循市场规律与技术变革特征,探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
85岁院士获颁宁德时代“卓越贡献奖” 致敬中国锂电池领域奠基人
中国青年报· 2025-06-12 19:04
宁德时代颁奖仪式 - 宁德时代授予85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卓越贡献奖" 以表彰其在公司创立和发展中的决定性贡献 [1][3] - 颁奖仪式由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主持 强调陈立泉作为早期技术顾问提供关键支持与战略指导 [3][7] 陈立泉的科研与产业贡献 - 陈立泉长期致力于锂电池及材料研究 推动中国锂电产业从实验室突围并打破国际垄断 [3] - 1988年和1996年分别研制出国内首块全固态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1998年建成国内首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 [3] - 1999年作为特别顾问为宁德时代前身提供咨询意见 2009年与ATL董事长达成"中国锂电突围从CATL开始"的战略共识 [5]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突破 - 2009年起宁德时代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建实验室 联合攻关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 [7] - 合作推动技术快速转化 助力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7] 行业地位 - 以宁德时代为龙头 中国企业在动力和储能锂电池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 [5]
台积电与东京大学合作建立芯片实验室
半导体芯闻· 2025-06-12 18:07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东京大学校长藤井照夫 ( 左 ) 与台积电执行副总裁三井英机 (YJMi) 周四出席新闻发布会 来源 :内容编译自 japantimes 。 东京大学和台积电开设了一个研究实验室,他们将共同研究芯片相关技术并支持教育和研发机会。 台积电执行副总裁 YJ Mii 周四在东京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对台积电来说是一个 里程碑,因为这标志着我们与中国台湾以外的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联合实验室。" 该大学和芯片制造商表示,该项目将主要侧重于研究、教育和人才孵化。在芯片领域,他们将致力 于材料、器件和设计的研究。他们还计划开展芯片原型设计教育。 东京大学工程研究生院教授池田诚表示,过去几年,美国和欧洲的大学一直在加大芯片原型教育力 度。 "我认为东京大学在这方面已经相当落后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希望利用这样的机会赶上世 界,甚至超越世界,"将担任新实验室联合主任的池田说道。 YJ Mii表示,由于日本与中国台湾地理位置接近,台积电与该大学将能够有效沟通并顺利共享资 源。 该设施将位于东京文京区的大学主校区,为博士生提供教育支持和实习项目。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预计将被台积电 ...
台积电与东京大学合作建立芯片实验室
半导体芯闻· 2025-06-12 18:04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 :内容编译自 japantimes 。 东京大学和台积电开设了一个研究实验室,他们将共同研究芯片相关技术并支持教育和研发机会。 台积电执行副总裁 YJ Mii 周四在东京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对台积电来说是一个 里程碑,因为这标志着我们与中国台湾以外的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联合实验室。" 他们当时强调,开发节能专用半导体而非通用芯片的重要性,因为随着人工智能处理需求的增长, 数据量将进一步增加。 该大学和芯片制造商表示,该项目将主要侧重于研究、教育和人才孵化。在芯片领域,他们将致力 于材料、器件和设计的研究。他们还计划开展芯片原型设计教育。 东京大学工程研究生院教授池田诚表示,过去几年,美国和欧洲的大学一直在加大芯片原型教育力 度。 "我认为东京大学在这方面已经相当落后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希望利用这样的机会赶上世 界,甚至超越世界,"将担任新实验室联合主任的池田说道。 东京大学校长藤井照夫 ( 左 ) 与台积电执行副总裁三井英机 (YJMi) 周四出席新闻发布会 YJ Mii表示,由于日本与中国台湾地理位置接近,台积电与该大学将能够有效沟通并顺利共享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