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融资涨股价不涨!资金开始偷偷减仓通信了
搜狐财经· 2025-09-26 21:44
朋友们,是否还记得9月初"老登买酒"的事情。当时一位基金经理公开质疑市场对中际旭创2027年的净利润超过250亿的预测。这位基金经理认为,即便当前 产能紧缺,但如何保证几年后新产能投产后不降价?不能按现在产能紧缺阶段的30%净利润率假设未来的利润。 这看空言论一出,很快就遭遇了券商机构的回应,国盛证券分析师直接回怼"去买你的白酒去吧,老登"。自此之后,"老登"这个词就在股票基金圈广泛传播 了。 数据来源:Wind 另外,有一个数据大家需要重点关注一下---中际旭创的融资净买入额。 在8月份的时候,中际旭创的融资净买入额持续飙升,是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动力。但是到了9月,中际旭创的融资净买入还在增长,股价却不涨了。这就说 明,融资资金还在买,但已经有人开始卖出了。谁在卖?我也不知道。 那么我们来看看,事情已经过去快1个月了,中际旭创的股价涨了还是跌了? 微涨1.65%。但对于中际旭创这种股价随便都上下波动5%的股票来说,也相当于没涨。不得不说,这老登警示风险还是有点作用的。 | 交易日期 | | 融资买入(周期=周) | | | --- | --- | --- | --- | | | 买入额(万元) | 偿还额( ...
特朗普宣布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对国内药企影响几何?
财联社· 2025-09-26 15:06
关税政策内容 - 美国自10月1日起对进口专利及品牌药品征收100%关税 对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征收50%关税 对进口家具征收30%关税 [1] - 药品关税豁免条件为药企在美国"在建"制药工厂 认定标准包括"破土动工"及"在建" [1][2] - 关税政策经过数月酝酿 4月预告征收"重大关税" 7月放出200%关税风声 9月18日暗示税率或高于汽车行业25% [2] 市场反应 - 创新药指数(861468.EI)开盘走低 恒生生物科技ETF和创新药ETF午间收盘均下跌超过1% [2] - 华海药业、翰宇药业、百济神州等个股下跌 日本武田制药、德国拜耳、瑞士罗氏等美股上市药企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2] - 日本、德国、瑞士三国为美国前五大药品进口来源地 [2] 美国本土药企应对 - 强生8月宣布在北卡罗来纳州投资约20亿美元扩建制造基地 未来四年将在美国累计投入超过550亿美元用于建厂扩建及研发基础设施建设 [3] - 礼来公布总额至少270亿美元投资计划用于新建四座美国工厂 本周在德州休斯敦追加65亿美元投建生产口服减重药Orforglipron原料的设施 [3] 中国药企影响评估 - 华海药业表示正在通过美国子公司沟通评估 公司在夏洛特有70亿片产能 是否符合豁免条件尚不确定 [4] - 健友股份认为影响有限 因公司主要生产仿制药而非专利原研药物 [4] - 亿帆医药创新药F-627已提前优化供应链 最快明年可实现从美国本土发货 预计对在美销售无重大实质影响 [4] - CRO企业表示可能面临整体费用升高和成本增加 国外客户已开始咨询报价变化 [4] 研发服务型企业情况 - 睿智医药属于早期研发服务类企业 不直接生产药品 对实际业务影响有限 可能通过波士顿研发中心替代部分环节 [5] - 百济神州2024年7月启用美国旗舰生物药生产基地和临床研发中心 总投资额8亿美元 拥有先进生产能力和新型抗癌药物临床开发能力 [5] 行业专家观点 -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创始人认为政策带有政治色彩 品牌药企大多已在美国建厂 预计不影响国内创新药以BD方式出海美国的预期 [6] - 政策可能与美国将推出的全球高效药品定价基准(GLOBE)模型相关 该模型旨在强制锚定全球最低药价 目标将美国处方药价格降低30%-80% [6] -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政策目的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国内创新药企业不受冲击 且国内创新药企业在美实质营收占比不高 [7]
创新药受关税消息冲击,恒瑞医药拿下出海大单
新浪财经· 2025-09-26 14:31
市场表现 - 创新药板块大幅波动 恒生医药ETF一度跌超2% [1] - 微创医疗 微创机器人领跌 三生制药 阿里健康 再鼎医药跌幅靠前 [1] 行业动态 - 恒瑞医药签署瑞康曲妥珠单抗海外授权协议 涉及金额超11亿美元 [1] - 2025年以来创新药出海BD大单频发 技术实力获全球市场认可 [1] - 龙头企业积极寻求与全球领先药企合作 实现研发成果快速转化 [1] 发展前景 - 短期创新药出口可能受关税变动影响 [1] - 长期在技术革新 医药行业反内卷及AI制药突破背景下 出海预期依然强劲 [1]
当创新药成为共识,下一个10倍股在哪?
券商中国· 2025-09-25 07:38
行业技术突破与创新趋势 - 中国医药行业正经历技术革命 CRISRP基因编辑技术和AI大模型大幅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并缩短周期 [2] - 平台型技术如ADC 双抗 细胞治疗崛起 为新药研发打开全新维度 [7] - 国产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持续攀升 在研创新药占全球比重约30% 创新药研发管线占全球比重约1/4 [8] 创新药产业发展与出海突破 - 创新药成为港股市场涨势引擎 多只跟踪港股创新药的指数年内涨幅翻番 [4] - 国产创新药密集上市 过去五年共有210个创新药获批 今年上半年43个创新药获批同比增59% [8] - License-out交易爆发式增长 中国药企年内BD出海交易金额达845.31亿美元同比增185% 交易数量83项同比增57% [11] 政策与资金环境支持 - 医保谈判规则稳定 药品审批流程加速 商业保险政策完善 为创新药支付拓宽空间 [8]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南向资金流入形成双重流动性利好 支撑Biotech企业管线推进 [8]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完成成份股优化 创新药与CXO权重占比飙升至89% 更精准反映行业面貌 [14] 代表性企业案例与指数表现 - 药明生物 百济神州等创新药龙头牵引板块上涨 药明生物近一年涨幅近200% [4][13] - 恒瑞医药与默沙东合作开发HRS-5346抑制剂 亿帆医药实现自主出海 康方生物头对头试验胜出 [7] -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一年回报117.22% 规模增长18.33亿元至59.97亿元 [15]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聚焦CXO+AI医疗 成立以来获10.43%回报 [15] 估值水平与投资机会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PE约33倍 处于近五年32%分位数 估值仍具吸引力 [11] - 港股创新药赛道创新纯度突出 直接享受创新药出海价值兑现红利 [14] - ETF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一篮子布局工具 规避单一公司风险 [15]
规模最大的科创100ETF基金(588220)涨超2.8%,机构称指数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
新浪财经· 2025-09-24 13:59
截至2025年9月24日 13:25,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强势上涨2.79%,成分股微导纳米(688147)上涨 16.40%,安集科技(688019)上涨14.06%,杰华特(688141)上涨11.95%,中科飞测(688361),珠海冠宇 (688772)等个股跟涨。科创100ETF基金(588220)上涨2.83%,最新价报1.38元。截至9月23日,科创 100ETF基金最新规模68.95亿,居同类第一。 消息面上,半导体产业链集体冲高。机构指出,短期来看,政策持续加码、行业高景气(半导体周期回 暖、创新药出海)与资金流入形成共振,指数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中长期需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三 季报业绩兑现情况,重点跟踪半导体设备、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转化效率;二是科创100新纳入标的的基 本面改善空间。 科创100ETF基金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选取市 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共同构成上证 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科创100ETF基金 ...
E目了然 | 创新驱动与国际崛起下的医药投资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23 14:03
文章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投资价值得到多维度支撑,特别是创新药领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投资主线 [1][2][7] 十五年行情复盘 - 2009-2010年,在政策推动和医保扩容下,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飙涨148.46%,远超上证指数54.22%的涨幅 [2] - 2013-2015年,行业内部出现分化,监管趋严导致部分企业出清,但智慧医疗等主题呈现结构性行情 [3] - 2019-2021年,受疫情等因素催化,医药板块走强,CXO指数上涨277.13% [3] - 2024年,医药板块承压,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全年下跌14.53%,跑输沪深300指数 [4] - 2025年5月起,随着创新药支持政策落地和药企BD交易活跃,板块出现强劲反弹 [4] 当前投资价值支撑 - 估值维度:板块估值经过调整后处于相对合理区间,部分企业相比海外市场存在提升空间 [5] - 基本面维度:龙头药企业绩稳健,创新药商业化推进,老龄化(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22.0%)带来长期需求增长 [5] - 资金面维度:资金自7月下旬起持续净流入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公募基金与北向资金回流 [5] - 政策面维度:政策导向转向创新驱动,医保目录扩容、审评审批加速(如30日快速审批通道)等举措利好行业发展 [6] 创新药领域分析 - 中国创新药产业已走上国际舞台,在肿瘤免疫治疗(IO)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或快速追赶水平 [7] - 产业进入“走出去”阶段,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突破600亿美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单笔超10亿美元交易达16笔 [7] - 当前投资逻辑更注重有确切数据、疗效验证和BD授权背书的在研药物及公司,与以往侧重研发布局不同 [8] 投资策略建议 - 可采用定投方式长期布局,以平滑短期波动,分享行业长周期成长红利 [9] - 可重点关注创新药、CXO、医疗器械等政策支持大、出海逻辑强的细分领域,利用回调机会布局优质资产 [9] - 可借助指数化投资工具(如医疗健康ETF)高效布局行业龙头,降低个股选择难度 [9]
一只涨450%,一只涨150%,这两家“凤凰之星”获奖公司做对了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09-23 09:25
文章核心观点 - “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对康方生物和泡泡玛特的成长性预判得到市场验证,两家公司股价自获奖以来分别上涨超过150%和450% [1] - 两家公司股价大涨源于扎实的业绩基础、成功的全球化战略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3][5][9] - 该评选标准紧扣企业核心竞争力及长远产业影响,其前瞻性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得以实现 [10][12][14] 康方生物业绩与增长驱动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4.12亿元,同比增长33.7%,增长源于核心产品卡度尼利和依沃西被纳入医保目录 [3] - 核心产品依沃西以5亿美元首付款加50亿美元总交易额及低双位数销售分成的模式授权给Summit公司,推进全球化 [5] - 卡度尼利在美国启动肝癌注册性临床,同时推进派安普利单抗(已美国上市)和CD47单抗等产品的国际化,形成多元化出海矩阵 [5] 泡泡玛特业绩与增长驱动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展现强大文化IP运营变现能力 [5] - 实施因地制宜的国际化策略,在泰国推出LABUBU泰服产品,在巴黎卢浮宫推出LABUBU与世界名画结合的衍生品,在澳大利亚推出萌粒考拉系列公仔 [6] - 业绩增长基于头部IP系列形成的稳定收入贡献 [5] 行业发展趋势 - 创新药行业迎来结构性变革,医保体系完善、新药审批加速以及海外市场对中国创新资产认可度提升,推动行业爆发 [9] - IP经济崛起,Z世代情绪价值消费需求增长及“谷子”文化全球流行为IP产品推广创造良好环境 [9] “凤凰之星”评选逻辑 - 评选以企业成长潜力为核心标准,超越短期财务数据局限,关注核心竞争力及对产业的长远影响 [10][12] - 对康方生物的认可基于其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布局,对泡泡玛特的肯定基于其IP运营创新能力与全球拓展潜力 [12]
创新药重回市场主线!恒生医药ETF收盘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5:33
华鑫证券认为,中国创新药出海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和创新效率驱动的结果,全球新药研发向中国转 移,是不可逆转的产业趋势,虽然在短期内或出现波动,但全年增长的趋势不变。 在创新药出海热潮的强力驱动下,国内创新药板块迎来显著复苏。从中报数据来看,较多创新药企成功 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基本面的改善直接点燃了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投资热情,板块估值修复行情延续。 港股医药板块午后拉升,恒生医药ETF(159892)涨超2%,药明合联领涨,诺诚健华、药明生物、药 明康德、晶泰控股等跟涨。 2025年以来,中国创新药领域License-out交易频发。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License-out 交易共计72笔,交易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其中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达16笔,重磅交 易的落地提升了市场对创新药出海的信心。 ...
医药行业周报:把握结构性机会,优中选优-20250921
华鑫证券· 2025-09-21 21:01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1][8] 核心观点 - 创新药出海是产业趋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72笔,超2024年全年一半,交易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单笔超10亿美元交易达16笔[2] - 小核酸药物出海实现突破,舶望制药与诺华合作潜在里程碑价值高达52亿美元,迈威生物授权心血管双靶点siRNA创新药[3] - 世界肺癌大会上国产ADC数据表现突出,复宏汉霖HLX43在NSCLC患者中ORR达28.6%-60%,百利天恒双抗ADC联合奥希替尼ORR达100%[4] - 胰淀素类似物单药减重III期数据读出,诺和诺德cagrilintide治疗68周平均体重减轻11.8%(12.5kg)[5] - CXO行业有望逐步恢复,2025H1 License-out首付款总额首次超过一级市场融资总额,普蕊斯新签订单额同比增长40.12%[6] - 2025年医保谈判和商保创新药目录专家评审结束,基本医保目录535个通过形式审查,商保目录121个通过[7] 创新药出海 - 2025年上半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72笔,交易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交易达16笔[2] -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当期PE(TTM)39.77倍,高于5年历史平均估值31.50倍[2] - 小核酸领域出海突破,舶望制药与诺华合作潜在价值52亿美元,迈威生物授权心血管双靶点siRNA创新药[3] - 国产ADC数据靓丽,复宏汉霖HLX43在NSCLC患者中ORR达28.6%-60%,百利天恒双抗ADC联合奥希替尼ORR达100%[4] - 全球ADC交易数量稳定上升,中国企业License-out获全球认可,启德医药与Biohaven合作创130亿美元历史新高[4] 技术领域突破 - 小核酸药物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取得进展,阿里拉姆启动高血压RNAi疗法Zilebesiran首个III期临床试验[3] - 胰淀素类似物开发获突破,诺和诺德cagrilintide单药治疗68周平均体重减轻11.8%(12.5kg),安全性良好[5] - 国内众生药业、博瑞医药和九源基因等跟进胰淀素类似物开发[5] - CAR-T方向在新靶点、实体瘤和体内CAR-T技术突破[8]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5年医保谈判和商保创新药目录专家评审结束,基本医保目录535个通过形式审查,商保目录121个通过[7] - 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探索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6]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86款1类新药首次斩获临床批件,其中3月获批103款[6] - CXO行业订单恢复,普蕊斯新签订单额同比增长40.12%[6]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IO+ADC升级和PD-1三抗方向推荐上海谊众、汇宇制药,关注基石药业、复宏汉霖、石药集团[8] - CXO受益创新环境好转推荐百诚医药、凯莱英、普蕊斯、维亚生物,关注昭衍新药、益诺思[8] - 小核酸和基因治疗推荐西藏药业、悦康药业,关注阳光诺和、迈威生物[8] - 免疫方向银屑病领域推荐益方生物,关注荃信生物-B、诺诚健华、丽珠集团[8] - TCE技术平台迭代推荐关注维立志博、德琪医药、和铂医药、先声药业[8] - CAR-T方向推荐安科生物,关注科济药业[8] -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关注北海康成[9] - 痛风领域推荐长春高新、一品红[9] - 减重方向推荐众生药业,关注联邦制药[9] - 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方向推荐美好医疗[9] 市场表现 -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最近一周跌幅2.07%,跑输沪深300指数1.63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23位[22] - 最近一月跌幅1.19%,跑输沪深300指数7.79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26位[23][25] - 最近3个月涨幅16.55%,跑赢沪深300指数16.18个百分点[40] - 最近6个月涨幅18.36%,跑赢沪深300指数12.33个百分点[40] - 子行业医疗服务最近一周跌幅最小(0.47%),最近一月涨幅最大(6.43%)[31] - 医疗服务1年期涨幅82.76%,PE(TTM)38.20倍[38]
“创新药一级市场不能再冷下去了”——我们和37位投资人、创业者聊了聊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15:19
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现状 - 60%受访者认为创新药一级市场已走出谷底但不够理想 33%认为仍处资本寒冬无太大变化 [1][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事件188起同比下降7.4% 总融资额15.8亿美元同比下降24.5% [5] - 总融资额自2021年160.62亿美元高点后持续下行尚未出现拐点 [5] 企业融资困难表现 - 89%的Biotech正在融资 其中63%认为进展"不太顺利"或"很困难" 仅7%近半年完成融资 [10] - 神曦生物A轮融资已持续20多个月未完成 部分企业需接触超100家机构才可能获投资 [4][5][6] - 融资主要困难包括:67%因专业壁垒高投资人不理解创新药逻辑 52%因融资条件苛刻如对赌协议 [3][10] 投资人策略转变 - 投资人更关注商业化落地能力 从"投概念"转向"以终为始、以退定投"的产业化打法 [12] - 2025年投资人最关注药物出海能力(国外临床/BD/上市) 倾向投资后期资产及确定性高的靶点 [3][16] - Pre-IPO企业受追捧 港股因无36个月锁定期出现机构盲投现象 [17] 临床数据成为融资关键 - 多家企业完成融资因获得临床数据证明商业化潜力 仅有动物数据难以获投资 [14] - 星眸生物凭借进入二期临床的AAV双抗产品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 [14] - 柯君医药因管线进入临床且进展顺利完成B+轮融资 [15] 退出渠道承压影响市场 - 74%的Biotech认为"退出渠道不畅通"是影响一级市场热度的主要因素 [19] - 港股全年超300家企业递表需排队 A股上市仍不易 非盈利资产难寻接盘方 [19] - 2021年底税收调整后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下降 有限合伙人需按35%税率缴纳个税 [19] 国资主导与募资困境 - 当前市场依赖国资独撑大局 民间资金大量撤离 [19] - 10位投资人中6位认为募资困难 国资LP注重穿透管理和CVC模式 优先投资当地项目或产业资本 [22][23] - 国资LP面临监管压力 频繁审计并干预GP管理 部分直接穿透至被投企业要求回购 [20][21] 新兴领域投资不足 - 基因疗法领域2025年上半年国内融资额仅0.6亿美元 为国外7.2亿美元的1/12 [25] - 资金集中于ADC和GLP-1等热门领域 对小核酸药物、基因编辑等先进赛道投入不足 [25] - 2022-2025年初创公司基本拿不到融资 存在技术落后风险 [25] 市场回暖条件 - 9/10投资人认为环境有好转但保持谨慎 二级市场热度需时间传导至一级市场 [3][26] - 回暖需政策发行环境改善提供稳定预期 以及二级市场高回报案例刺激一级投资 [26] - 需市场化资金从二级市场回流至一级市场 推动早期创新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