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

搜索文档
21专访|毅达资本孟晓英谈创新药:“果实”可以卖,“树”要活下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4:37
中国创新药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中国创新药出海持续但存在"卖青苗"争议 即担忧过早出售管线资产 同时BD交易金额频繁刷新显示行业热度[1] - 创新药企通过BD交易换取现金流反哺本土新管线开发 属于阶段性战略选择 核心挑战在于持续研发能力建设[1] - 当前一级市场创新药投融资处于艰难期 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投资事件数量及金额疫情后呈下降趋势 国内资金来源结构变化直接影响投资[7] 创投机构角色演变 - 创投机构从早期资金提供者升级为行业共建者 深度参与团队搭建/管线策略/资源连接等环节 推动行业从拓荒期发展至今[1][3] - 2014年后政策改革促使资金向创新药领域集聚 投资人主动邀约海外科学家回国创业 并提供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配置等支持[4][5] - NewCo模式中创投基金协助国内药企与外资合作 提供全球临床试验/MNC沟通/海外上市等经验支持[6] 行业生态与资本周期 - 全球创新药产业仅集中在少数具备强大科研能力(顶级院校/药厂)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国家地区[3] - 港股18A和科创板开板曾提振市场信心 但随后出现估值过快上升/管线同质化风险 疫情进一步加剧临床试验和融资挑战[7] - 2023年港股成为创投基金重要退出市场 A股上市及并购案例较少 License-out/NewCo/海外上市成为现金流补充渠道[9][10] BD交易战略价值 - BD交易首付款金额提升印证中国创新药企竞争力增强 本质是出售研发"果实"而非放弃"树木"[8] - 现阶段合作出海有助于弥补国内企业全球化运营能力短板 包括海外临床和销售网络建设[8] - 部分BD交易收益被用于创投基金退出 国资创投基金将作为"耐心资本"持续推动产业升级[10]
逢跌布局时机已至?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回调超3%交投异常活跃,成交巨幅放量超27亿元,盘中净流入已超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3 12:06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动态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下跌2.39%,成分股中凯莱英(06821)领涨0.19%,昭衍新药(06127)上涨0.12%,药明合联(02268)持平;云顶新耀(01952)领跌9.94%,君实生物(01877)下跌8.73%,荣昌生物(09995)下跌7.81%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下跌2.73%,报价1.6元,近1周累计上涨15.96% [1] - ETF盘中换手率达47.54%,成交额超27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31.03亿元,净申购金额超5亿元 [1] ETF规模与资金流向 - 港股通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56.22亿元,份额34.48亿份,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2] - 近8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近12亿元,日均净流入1.49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2.34亿元 [2]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融资买入额4.01亿元,融资余额1.66亿元 [2] 行业分析与机构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创新药出海逻辑稳健,推荐仿转创Pharma、Biopharma/Biotech及CXO板块 [5] - 光大证券指出ASCO年会展现中国药企研发竞争力,看好临床进展和国际化布局领先的企业 [5] ETF产品特性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股占比72%,龙头属性突出 [6] - 权重股包括信达生物(11.85%)、药明生物(9.82%)、石药集团(9.22%)等,创新药行业占比达85% [6] - 指数市销率分位数64.5%,较历史估值低35%,支持T+0交易 [6]
创新药利好频传,创新药ETF国泰(517110)周四收涨4.3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08:50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小幅震荡,沪指涨0.01%,深成指跌0.11%,创业板指涨0.26%,北证50指数跌0.25%,全市场成交额13035亿元,较上日放量169亿元,超2300只个股上涨 [1] - 创新药板块走强,创新药ETF国泰(517110)收涨4.39%,生物医药ETF(512290)收涨2.02% [1][2] 行业动态 - 国产创新药BD(商务拓展)活动频繁,通过License-in和License-out模式实现商业化合作,License-out成为药企获取现金流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 [2]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SSGJ-707授权,石药集团宣布潜在三项海外授权交易,中国生物制药预告将有一笔重磅对外授权交易落地 [3] - 荣昌生物与多家跨国公司洽谈BD,泰它西普传闻BD金额可能破200亿美元 [3] - 2025年ASC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贡献73项口头报告,11项入选"最新突破摘要"(LBA) [3]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3] 政策支持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提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通过"基本医保+商保"双轨体系扩大创新药市场覆盖 [3][5] - 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重点培育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中试平台,完善产业链协同体系,支持创新药研发转化、规模化生产及国际化布局 [6] 港股映射 -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恒瑞医药等创新药龙头登陆港股受到市场关注,美元贬值、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催化港股,A股创新药受港股映射逻辑带动 [6] 投资标的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年初以来涨幅达35.10%,创新药行情持续发酵 [6]
政策赋能产业发力 中国创新药掀起出海热潮
证券时报· 2025-06-13 01:49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Wind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7.46%,78只成份股年内市值合计增长超4000亿元 [2]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涨幅高达73.12%,37只成份股年内市值合计增长近7300亿港元 [2] - 舒泰神股价涨幅超360%,三生国健、科兴制药、益方生物-U和荣昌生物等个股股价翻倍 [2] - 三生制药累计涨幅超过284%,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乐普生物-B、诺诚健华等涨幅均超过100% [2] 创新药板块上涨原因 - 创新药指数经历近4年下跌,估值去泡沫和筹码结构积累较大上涨势能 [2] - 创新药企进入业绩兑现期,第一批生物科技企业陆续转入盈利,市盈率估值水平低于大多数行业标的 [3] - 创新药出海迎来"奇点"时刻,2024年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总金额达到41亿美元(首付款) [3] - 2025年以来在全球BD规模级交易中,中国占比从2021年的5%提升至42% [3] 资金流向与港股表现 - 南向资金今年内持续流入港股创新药板块,对37只恒生创新药指数成份股的持股总量为191.34亿股,较2024年末增长38.26亿股,增幅近25% [4] - 南向资金对晶泰控股、石药集团、锦欣生殖、三生制药的增持量居前,均超过3亿股 [4] - 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迎来较大修复,内地资金在南下过程中与其发生共振 [4] 政策支持与市场规模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5] - 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6] - 2018~2024年,我国累计批准上市的创新药195个,2024年批准48个1类创新药 [6] - 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32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592亿美元,预测2030年突破3000亿美元 [6] 研发创新与国际竞争力 - 康方生物旗下依沃西单抗在头对头Ⅲ期临床试验中击败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提升至11.14个月 [7] - 2025年中国药企71项科研成果以口头报告形式亮相ASCO年会,LBA多达11项 [7] - 中国生物制药在2025年ASCO年会上公布45项研究成果,其中12项为口头报告,4项为LBA [8] - 2024年中国创新药数量达704款,位居全球首位,覆盖全球1840个靶点中的754个 [8] - 中国FIC创新药全球占比从2015年的9%提升至2024年的31.33% [8] 创新药出海与BD交易 - 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分别为523亿美元和41亿美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11] - 三生制药与辉瑞签署协议,交易首付款12.5亿美元,潜在付款最多48亿美元 [11] - 石药集团潜在交易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合计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 [11] - 翰森制药签署HS-20094全球独占许可协议,首付款80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19.3亿美元 [11] - 截至5月27日,2025年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高达455亿美元,首付款22亿美元 [12]
港股创新药ETF集体霸榜,投资者应该怎么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0:38
沉寂了三年多的医药板块,今年终于迎来爆发。 在出海业务的拉动下,创新药公司正迎来扭亏。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 高达50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0%。 而新药研发也在蓬勃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报告显示,2024全年,药审中心共计批准48款1类创 新药品种上市,同比增加20%,创下近五年新高。 头部企业纷纷交出亮眼答卷,百济神州今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80.48亿元,同比增长50.2%,首次实现季 度盈利。 CXO"一哥"药明康德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2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6.7亿元,同比增长89.1%,交出营收利润均双位数增长的"成绩单"。 业绩拉动下,创新药相关指数也迎来上涨,简单拉一下医药相关指数年内涨幅,可以看到,涨幅靠前的 均为创新药相关指数。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6.6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均在港股通范围内选取创新药相关公司,从成分股来看 两者相似性很高,前十大权重股均超过了70%,呈现显著龙头效应。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6.10 两大指数的成分股均覆盖了创 ...
中国创新药:十年破壁,深海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9:38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创新药行业从仿制药主导逐步转向first-in-class创新药研发 实现从me-too到fast-follow再到first-in-class的跨越式发展 [2] - 2025年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爆发年 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接近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水平 [2] - 2015年药审改革成为行业转折点 加快审批速度 提升质量标准 激发资本和人才涌入 [5] - 2017年中国创新药元年开启 但随后出现同质化严重问题 如PD-1单抗领域数十家企业扎堆竞争 [6] 行业现状与数据 - 2025年1-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 创近五年同期纪录 [2] - 2025年ASCO年会上中国学者73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创亚洲国家纪录 [2] - 2024年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物候选分子中31%源自中国 [13] - 2024年FDA批准的IND分子中超50%来自中国 [13] - 中国创新药企在BD合作中的分成比例从5%-10%提升至15%-20% [13] - 2025年初夏中国创新药企资本市场总市值突破万亿关口 [16] 出海挑战与应对策略 - 早期出海面临三大挑战:临床试验设计不符合国际规范 专利布局存在漏洞 资本寒潮周期性肆虐 [4] - 头部药企建立国际临床运营团队 将ICH指南融入研发流程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规范化程度大幅提升 [7] - 专利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 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同步讨论IP策略 [9] - 资本逻辑从"烧钱游戏"转向"造血竞赛" 港交所18A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为未盈利Biotech提供融资渠道 [9] BD交易与商业模式 - License-out成为重要商业模式 2024年达94笔519亿美元 较2015年5笔25亿美元大幅增长 [10] - BD交易争议包括"卖青苗"质疑和估值争议 如三生制药60.5亿美元授权辉瑞创纪录但被质疑 [11] - 成功BD交易三大要素:独特产品价值 明确全球权益架构 强大临床与注册能力 [14] - BD不仅是交易 更是战略价值交换 可接入全球临床资源网络 反哺企业研发能力 [14]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从PD-1扎堆转向ADC 双抗 细胞治疗等多元化管线布局 [16] - 企业从"专利裸奔"转向构建全球专利网保护创新成果 [16] - 创新药企需形成研发 临床 IPO 资本 商业化全链条闭环才能具备全球竞争力 [15] - 2025年只是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市场的开始 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18]
中国生物制药:多款产品待授权,创新药价值将兑现
和讯网· 2025-06-12 15:31
公司战略与对外授权交易 - 公司今年将对外授权交易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多项资产具备对外授权潜力,近期将有标志性重磅交易落地[1] - 公司已梳理潜在对外授权产品并接触合作方,年初收到多个合作意向,潜在对象包括头部跨国药企和明星创新药企业[1] - 对外授权被视为公司股价最大预期差,2025年起BD交易将成为经常性收入和利润来源,今年至少达成1个重量级out-license交易[1]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PDE3/4抑制剂TQC3721于6月9日获CDE批准开展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开发进度全球第二[1] - ADC平台受市场关注,HER2双抗ADCTQB2102、EGFR/cMet双抗ADCTQB6411等产品取得进展[1] - 2021年ROCK2抑制剂TDI01达成重要对外授权里程碑,新交易将开启对外授权新篇章[1]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5月以来多家国内创新药企宣布BD出海交易订单,引爆创新药板块行情[1]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1] - 2015-2024年本土企业活跃创新药管线大幅增长,公司以125个在研项目位列全球药企第15位、中国药企第2位[1] 国际化与资产价值 - 公司通过对外授权扩大"国际化收入",开启第二增长曲线[1] - 分析人士指出相关领域资产交易金额高,验证公司管线布局前瞻性,凸显国际巨头对中国创新药技术平台需求[1] - 国产新药全球价值有望持续兑现,公司管线布局与国际市场需求形成协同[1]
策略点评:创新药价值正在重估
中银国际· 2025-06-11 21:40
核心观点 - 出海进展、政策支撑和港股映射使创新药价值重估,受基本面与交易面多重催化,后续行情可期 [2][3][5] 基本面层面 创新药企国际竞争力提升 - 2025年ASC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贡献73项口头报告,11项入选“最新突破摘要”,中国生物制药以12项口头报告创中国企业记录 [6] - 出海是创新药发展重要方向,常见方式有完全自主出海、合作开发和License out,License out是主要途径,可助企业获资金和渠道,分担风险 [6] 创新药BD交易加速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 - out交易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超2024年上半年交易总额,出海战略进入兑现期 [7] 国内政策环境改善 - 政策趋向保护创新药企利润空间,强化质量评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国家医保局完善保障体系,拓宽支付渠道等,第十批全国集采有体现 [9]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审批效率提升,2025年1 - 5月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5月29日单日发布11款新药上市批件 [9] 交易层面 港股映射带动A股创新药 - “18A”政策使医疗企业赴港上市,受市场关注,美元贬值、资金回流新兴市场,港股创新药板块亮眼,带动A股创新药 [3][5][10] 创新药具长期投资价值 - 创新药受基本面与交易面多重催化,后续行情仍然可期 [3][5][10] 重点产品进展 - BG - C9074、BG - 68501、泽尼达妥单抗等多款药物在不同适应症展现出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特征 [8]
创新药“DeepSeek时刻”已经到来?
财富FORTUNE· 2025-06-11 20:56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强势崛起 全市场280余只医疗主题基金超90%年内实现正收益 部分涨逾50% 港股创新药ETF同期涨幅突破50% [1] - 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营收连续七年保持高速增长 引发市场对"中国创新药迎来DeepSeek时刻"的热议 [1] 行业基本面数据 - 中国药企与全球MNC达成的license-out交易金额创新高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交易 首付款12.5亿美元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 潜在总付款达48亿美元 [1] - 2025年一季度中国药企共完成33笔对外授权交易 交易总金额达366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258% 2024年交易数量达94笔 总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 同比增长26% [1] - 5月29日单日有11款创新药获批创历史新高 2025年ASCO会议中国有73项口头报告创历史新高 184项ADC管线相关研究中89项来自中国 占比48.4% [2] 政策支持 - 2024年国务院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衔接 [2] - 国家医保局将推出首版医保丙类目录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指出"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2] 研发进展与国际地位 - 2024年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超过7100项 首次超过美国(约5900项) [3] - 中国在研发人才 临床试验执行 原材料 生产制造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本竞争力 头部药企和CXO公司建立了高效 成熟 一体化的药物发现平台 [4][5] - 截至2024年初中国药企在研创新产品数量较2021年7月增加近一倍 60种药物从FF药物转变为FIC药物 [5] - 在ADC 双抗 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中国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AI药物发现平台预计每年为制药业创造600-1100亿美元价值 [5] 海外市场与地缘政治 - 华福证券测算2020-2025年中国授权项目整体有望带来约82亿美元净利润 按10倍PE测算潜在市值增量达817亿美元 [6] - 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视作最具战略挑战性的对手 称中国在多个生物技术核心领域实现显著赶超 [7]
创新药行情井喷 保险支付端、资金端共同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6:55
市场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 6月9日盘中上涨1 86%,年内累计涨幅逼近60%,领跑全市场医药类ETF [1]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同期上涨1 67%,成分股四环医药涨7 77%,再鼎医药涨7 56%,和黄医药涨6 54% [1] - 年内主动权益基金业绩TOP10中,8只为重仓创新药的医药主题基金,涨幅均超68% [1] 行情驱动因素 - 创新药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从学术、监管和市场三方面证明中国创新药逐渐向全球第一梯队进发 [2] - 出海空间广阔,通过BD交易打开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可能成为创新药新的增长点 [2] - 市场交投活跃度尚可,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不低,成长风格环境顺风 [2]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创新药列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2]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4条改革举措 [2] - 2025年4月七部门联合推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鼓励龙头医药企业与AI公司组成联合体 [2] 行业基本面 - 2025年一季度A股创新药公司实现营收121 9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达3 8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3] - 创新药出海成为行情催化剂,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包含12 5亿美元首付款及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3] - 2025年不到5个月国内已达成24笔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超155亿美元 [4] 资金流向 - 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04 06亿元,近1年规模增长约54亿元,居全市场医药类ETF第一 [4]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生物医药板块超400亿港元 [4] 支付端改革 - 商业健康保险应成为创新药发展和普及的加速器 [5] - 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6] -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可通过标准化、专业化、动态化管理机制为创新药械提供支付保障 [6]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动构建ABCDE目录体系,逐步将医保目录外药品扩展覆盖至境内外药监局审批上市的所有药品 [6] - A系目录初稿包括19种适应症,梳理自2619种特定药品目录 [6] - 近期多款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放开了外购药责任 [7] - 创新药相关商保赔付中,疾病险占50%、百万医疗险22%、惠民保15%、特病特药险8%、高端医疗险与特病险共占9% [7] 保险资金参与 - 中国人寿设立国寿大健康基金,签约医疗健康企业超60家 [7] - 地方政府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性科技保险产品,形成与生物医药产业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