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哈空调:围绕三大市场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21:17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空冷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专注于石化空冷器、电站空冷器及空调暖通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服务 [1] - 服务领域涵盖石油化工、电力能源、钢铁冶金和煤化工等行业 客户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国家管网集团、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企业 [1] -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国际市场突破 大型国际项目集中落地 国际化地位显著提升 [1][5] 2025半年度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5.49亿元 同比减少22.5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4.31万元 上年同期为890.2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51.1万元 上年同期为-361.97万元 [2] - 基本每股收益-0.02元 业绩变动主因销售收入减少、其他收益减少及期间费用增加 [2] 环保技术优势 - 空冷器通过空气冷却减少对冷却水依赖 大幅降低水资源消耗 [3] - 无需化学药剂 避免水体化学污染 相比传统水冷系统更具环保优势 [3] - 结构简单制造能耗低 运行阶段减少水泵等设备能耗 间接降低发电污染物排放 [3] - 通过降低能耗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有效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排放 [3] 技术研发与战略规划 - 持续优化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 构建降本增效的技术创新体系 [4] - 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与新型工业化要求 推动清洁能源装备和智能制造领域突破 [4] - 未来聚焦石化、电站及国际三大核心市场 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4] - 石化领域重点拓展新能源材料、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及高端装备制造 参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项目 [4] - 电站业务深化"双中心"区域布局 推进煤电联产技术创新与能效提升 开发大容量机组冷却系统与老旧机组改造市场 [4] 国际化发展 - 持续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布局 深化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 [5] - 通过技术标准输出与本地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5] - 针对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推进定制化解决方案 构建涵盖技术咨询、系统集成、运维保障的国际化服务体系 [5]
冀东装备(000856) - 2025年河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2025年半年报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5 19:1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39亿元 同比增长8.09% [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06万元 同比下降37.56% [5] - 北方地区业务占比81.66% [7] 产品与技术 - 水泥立磨电耗低于23kWh/t 较传统球磨机节电30%以上 [3] - 新型高效篦冷机已获8项专利 [3] - 具备日产2000吨至12000吨水泥生产线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6] - "高效节能立磨系统"获2024年建材机械行业技术革新一等奖 [6] - 子公司金隅电气开展数据中心配电柜业务 [8] 战略规划 - 打造"建材和冶金行业智能系统集成综合服务商" [5] - 拓展电力/冶金行业市场及海外市场 [7] - 开发光伏/风能/储能绿色能源配电解决方案 [8] ESG进展 - 华证ESG评级提升至BBB级 [3] - 万得ESG评级A级 建材行业ESG评级A级 [3] - 严格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配备先进环保装备 [5] 投资者关系 - 通过全景网召开线上业绩说明会 [2] - 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未与华为矿鸿生态建立合作 [2]
鼎汉技术(300011) - 鼎汉技术2025年09月15日参加“广州工控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集体投资者会议“活动记录
2025-09-15 18:5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011 [3] - 公司业务覆盖轨道交通电气化高端装备及智能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营销网络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公司在中国与欧洲设有7个研发中心,6个生产基地,员工约1500人,其中工程技术背景员工超过400名 [3] - 近年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拥有专业知识产权超过400项 [3]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形成轨道交通地面电气装备、车辆电气装备、智慧化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并拓展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抛光机器人、分选机器人、智慧仓储等新产品 [4] - 构建轨道交通"基本盘"+新兴业务"加速器"的"1+N"高端制造业务版图 [4][6] - 2025年半年度车辆电气装备、地面电气装备、智慧化解决方案占主营收入比重分别为58.59%、31.84%、9.58% [1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46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7.65%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专利173项(发明专利62项,实用新型92项,外观设计19项),软件著作权302项 [11] - 研发人员340人,占员工总人数23.43% [11] - 在AI技术应用方面开发了车底智能检测机器人、网轨隧综合智能运维系统、城轨车辆综合智能运维平台等产品 [5] 市场与订单情况 - 2025年1-6月新增订单8.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 [9][12] - 上半年新增订单中超过千万的大额订单12项,金额合计2.8亿元 [12] - 智能制造业务已实现超过2300万元订单落地 [12][14] 客户与营收结构 - 2025年半年度前五大客户营收46181.2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64.70% [9] - 主要客户包括国铁集团旗下各路局公司、中国中车旗下主机制造厂、各地方城市地铁公司、中国通号以及交控科技等系统集成商 [9] 资本运作与股东情况 - 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已取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及深交所审核通过,尚需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 [8][13] - 2021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本通过业务资源导入、信贷额度支持、项目落地协助等多维度赋能 [13] 成本与费用管理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同比增长2.15个百分点,主要受会计政策调整影响 [10] - 通过构建精准成本分析系统,推进成本管控标准化建设,强化产供销协同运作实现成本控制 [10] - 2025年上半年管销财费用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33个百分点 [14] 行业发展趋势 - 轨道交通行业正从"大规模新建"转向"存量更新"与"技术升级",存在"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特征 [13] - 公司聚焦智能化、绿色化创新产品,从卖产品转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并积极布局工业、新能源等新产业跨界应用 [13]
浏阳经开高创产业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9-15 18:19
母基金设立与规模 - 浏阳经开区与湖南高新创业投资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母基金 注册于2025年6月6日[1] - 母基金存续期12年 其中投资期7年 退出期5年 延长期最长不超过3年[1] - 母基金管理人为湖南高新纵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 园区产业与企业发展 - 园区形成显示功能器件及电子材料 生物医药 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 休闲食品为特色的"三主一特"产业格局[2] - 聚集近4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包括蓝思科技 长沙惠科光电 盐津铺子等企业[2] - 拥有A股上市企业8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 湖南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企业33家[2] - 拥有长沙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17个 其中国家级12个 省级122个 市级83个[2] 子基金管理机构要求 - 管理机构实收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需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3] - 核心成员中具有5年以上股权投资经验的专职高级管理人员不低于3人[3] - 累计实际管理各类已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不低于10亿元或实缴不低于5亿元[3] - 需拥有1个以上IPO或并购成功退出案例 或最近五年内至少有5个投资成功案例[3] - 需具备较强募资能力 明确意向出资人和出资金额[4] - 需为被投企业提供投后增值服务[5] - 需拥有丰富优质项目储备资源和行业研究能力[6] - 需具备严格投资决策程序 风险控制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6] 子基金设立与投资要求 - 母基金对单只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认缴规模的30% 且不能成为单一最大出资人[7] - 子基金返投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母基金实缴出资规模的1.2倍[7] - 母基金采取承诺注资方式分期到位 与社会资本同比例到位[7] - 子基金所有出资人需为合格投资者 且以合法资金认缴出资[8] - 子基金资金不得用于贷款 股票 期货 房地产等禁止性投资[9] - 子基金主要投资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 智能制造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0]
建筑智慧运维与节能低碳技术交流会在京举办 助力行业绿色转型
北京商报· 2025-09-15 18:19
行业活动与合作协议 - 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举办建筑运维智慧化方向联合实验室建设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及技术交流会 [1] - 会议聚焦绿色医院与智慧运营中日国际合作揭榜挂帅项目签约及特聘专家证书颁发 [3][4] - 活动由建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等联合主办 中国建筑一局等协办 [3] 技术发布与项目成果 - 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志鸿发布建筑运维智慧化方向联合研发项目 [6]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郁银泉发布20个多元场景优质示范项目 [6] - 建筑运维智慧化方向主任分享智慧运维技术成果 提出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并呼吁联合攻关 [6] 前沿技术应用与专家研讨 - 8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技术在建筑节能与低碳运行中的实践分享经验 [6] - 腾讯碳中和高级顾问翟永平介绍AI在建筑行业的国际应用 [6] - 阿自倍尔中国代表徐国海探讨可视化能源管理平台实践 [6] - 清华大学郭晓超等多位专家分享节能降碳经验与建议 [6] 产学研平台建设与行业影响 - 活动搭建高水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为建筑运维智慧化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8] - 深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8] - 各方将凝聚共识强化协作 构建创新生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建设 [8] 专项研讨会 - 同期召开绿色医院智慧运维研讨会 27位权威专家与资深代表参会 [6] - 会议探讨绿色医院运维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路径 [6]
瑞纳智能(301129) - 301129瑞纳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5
2025-09-15 18:06
业务定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全栈自主核心技术的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已取得24项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专利 [1] - RUNA-STORM AI智慧供热系统深度融合云计算、AI模型、水力仿真、大数据和数字孪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 - 公司主编或参编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凭借领先产品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在智慧供热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2] 半导体业务布局 - 8英寸碳化硅衬底长晶技术已实现稳定生长和加工,碳化硅粉料获第三方检测认证并量产投入使用 [3] - 电阻式双温区长晶炉完成热场结构更新和软硬件升级,具备量产化生产能力 [8] - 碳化硅功率器件应用于热泵/热力站能效提升,与主业形成协同效应 [2] 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 - EMC模式通过自主投入节能产品和方案设计与供热企业分享节能收益,是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之一 [3] - 供热企业无需提前出资,风险小且能达到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效果 [3] - EMC财务数据包括在手订单金额、周期分布及确认规模将在定期报告中披露 [3] 财务表现与现金流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63% [4] - 受供热行业季节性影响,项目实施集中在5-11月,验收和回款多集中在第四季度 [4] - 客户主要为国有热力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且支付能力强,应收账款风险较低 [4] - 公司将资金回款纳入业务人员考核指标,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5] 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 磁悬浮热泵机组和智能物联平衡阀等产品将持续融合AI技术提升能效和调控精度 [5] - 深耕山东等传统优势区域,同时向华北、西北等新兴区域拓展 [5] - 通过高比例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提供"软硬结合"一站式解决方案 [5] 技术发展路径 - 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算法、数字孪生和边缘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7] - 持续优化RUNA数字孪生平台,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 [6] - 完善城市低碳智慧供热平台和数据中台,利用智能算法助力热力企业升级 [6] - 加强RUNA AI智能体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智能化解决方案 [7] 数据应用与业务边界 - 供热数据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包括温度、压力、流量和热量消耗等关键运行数据 [9] - 数据专项用于为热力公司提供节能降碳服务,暂未作为其他经营用途 [9] - 公司暂未向其他工业领域延伸,也未涉及城市其他智能化系统 [6][8] AI技术应用 - 开发STORM AI多热源及热力站负荷预测与调度算法,实现能源优化分配 [9][10] - 瑞纳云平台推出热力站AI控制和二网平衡AI控制,动态应对气候变化并消除水力失衡 [10] - RUNA AI智能体通过深度推理模型预判设备故障、辅助决策,并融合大模型提升交互效率 [10] - 公司暂未将AI技术拓展到其他能源管理领域 [10]
调研速递|东华工程科技接受天风证券等2家机构调研,透露百亿目标与业务布局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15 17:16
业务战略 - 公司坚定"一个基本盘+三纵三横"战略 以化学工程主业为基本盘 纵向推进差异化 实业化 国际化 横向拓展新材料 新能源 新环保三新产业领域 目标2025年成为百亿东华[2] - 三新领域业务占比超40% 发展向好[2] - 工程业务集中在化学工程等行业 实业业务布局于高端化学品生产及环保设施运营领域[2] 业务布局 - 工程与投资业务板块紧抓新兴产业红利 聚焦高端聚烯烃等项目拓展新材料市场份额 设立锂钾事业部负责锂 钾项目[2] - 海外业务覆盖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凭借传统优势与科研能力提升市场份额[2] - 非化业务响应双碳战略 在风光储氢氨醇领域签约多个项目 布局生物质气化 延续环保领域优势[2] 财务与订单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累计已签约未完成订单达513亿元 国内订单涉及煤化工等业务 海外订单主要集中在化工领域[3] - 整体毛利率受业务结构 项目进度影响 工程业务毛利率受收入构成 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3] - 通过成本管控使项目毛利率保持在8%-15%左右[3] 重点项目 - 东华炉生物质气化项目处于中试建设阶段 已完成关键设备吊装进入调试 预计今年四季度机械竣工[4] - 该技术可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具备多项优势 为绿色能化业务拓展提供支撑[4] 公司治理 - 近三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超30% 2024年已分配1.06亿元现金红利 后续将加大分红力度[5] - 2019年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完毕 有效授予921.5万股 165人参与 实现业务与盈利增长 稳固人才队伍[5] - 后续将推进新激励计划 形成长效机制[5]
西贝致歉,多款菜品改为现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7:07
西贝餐饮调整 - 西贝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10月1日前全国门店陆续完成调整[1] - 西贝正与供应商沟通缩短食品保质期 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进行[1] 东北雨姐关联公司处罚 - 朝阳县六河粉条制造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强制执行671.76万元 公司注册资本仅3万元[1] - 该公司与"东北雨姐"的雨姐传媒分别被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165万及671.76万元[1] 气象经济与电力关系 - 全球风电光伏装机占比达31% 新能源规模扩大使气象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关键因素[1] - 研究表明最高气温每升高1℃导致电力最高负荷增加4.5%[1]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42%[2] - 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连续15年和10年稳居世界第一[2] 全球气候与碳排放 - 2023年夏季为过去2000年最热 二氧化碳浓度超工业革命前水平1.5倍[2] - 化石燃料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86% 实现碳中和需要深度减排[2] 绿色金融数据 - 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全球领先[3] -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3] 银行绿色金融实践 - 近20家银行在服贸会展示绿色可持续发展成果 包括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3] 氢能与碳捕获技术 -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等能源企业在服贸会展示氢能和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4][5] - 零碳园区建设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标志中国绿色转型加速[5] 环保产业技术输出 - 中国环保产业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输出 核电光伏风电技术具先进性与成本优势[6] - 中国环保产业具备技术、装备材料、人才及产业"走出去"能力[6] 矿山安全事故 - 盛达资源二级子公司东晟矿业发生顶板冒落事故 承包商1名凿岩工被砸中后遇难[6] - 事故发生在已支护巷道距作业面7米处 局部块状岩石从锚杆支护巷道脱落[6] 小米人事变动 - 小米集团辞退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 因泄露公司机密及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7] - 公司职业道德委员会强调对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原则[7] ESG评级与捐赠关系 - 企业捐赠是ESG"加分项"非"替代项" 供应链存劳工问题时大额捐赠仍影响评级[8] - 全球前20大企业捐赠者中不足30%披露长期影响 企业需以成果导向评估捐赠价值[8]
东华科技(002140) - 002140东华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5
2025-09-15 16:52
业务战略与布局 - 公司实施"一个基本盘+三纵三横"战略 以化学工程为主业基本盘 纵向推进差异化 实业化 国际化发展 横向拓展新材料 新能源 新环保产业领域 [2] - "三新"领域业务占比超公司整体业务40% [2] - 海外业务覆盖南美 非洲 中东 中亚 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 [3] 订单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底 累计已签约未完成订单达513亿元 [6] - 工程业务毛利率多年保持在8%-15%区间 [7] - 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 2024年实现1.06亿元现金红利分配 [9] 技术研发与重点项目 - 生物质气化"东华炉"项目处于中试建设阶段 预计2025年四季度机械竣工 具备抗结焦 原料适应性强 单炉处理能力大等技术优势 [8] - 设立锂钾事业部专攻盐湖提锂和钾肥技术 成立绿色能化组推进绿氢 绿氨 绿甲醇等新能源耦合业务 [2][5] - 与中科大联合研发水运营技术 形成科研 投资 建设 运营全产业链体系 [5] 行业机遇与项目承接 - 现代煤化工迎来发展机遇期 公司在陕西 内蒙 新疆承接陕煤集团 国能神华 神华榆林等重点项目 [4] - 深能鄂托克旗风光制氢总承包 华能风电制氢一体化 阿拉善阳光绿色甲醇等新能源项目已签约 [5]
西贝致歉,多款菜品改为现做|ESG热搜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6:47
西贝餐饮运营调整 - 西贝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至门店现场加工 全国门店将于10月1日前完成调整[1] - 公司正与供应商沟通缩短食品保质期 以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前提下满足顾客需求[1] 企业合规与处罚事件 - 朝阳县六河粉条制造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强制执行671.76万元 该公司注册资本仅3万元[1] - 盛达资源二级子公司东晟矿业发生巷道顶板冒落事故 造成承包商1名凿岩工死亡[6] - 小米集团通报辞退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 原因为泄露机密及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行为[7]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动态 - 全球风电光伏装机占比达31% 最高气温每升高1℃将导致电力最高负荷增加4.5%[1] - 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42% 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分别连续15年与10年居世界第一[2] - 化石燃料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86% 中国风光发电技术位居国际前列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2] 绿色金融发展 - 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达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全球领先[3] -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38万亿元[3] - 近20家银行在服贸会展示绿色金融实践成果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及四大国有银行等机构[3] 低碳技术应用与产业转型 - 中国石油等能源企业在服贸会展示氢能及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新方案[4] - 零碳园区建设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标志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加速[4][5] - 中国环保产业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输出 核电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具备国际竞争优势[6] ESG与企业社会责任 - 企业ESG评级不能仅依赖捐赠 需避免"社会漂白"陷阱 供应链劳工问题仍会影响评级[8] - 中国企业捐赠模式从支票式转向战略性 腾讯等企业将科技能力融入公益[8] - 全球前20大企业捐赠者中不足30%披露长期影响 需以成果导向双轨衡量捐赠价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