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卷式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热议整治“内卷式”竞争 兼并重组将成为趋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19:23
行业竞争趋势 - 2025年汽车行业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以价格战为表现形式的行业内卷和兼并重组带来的产业格局重塑[1] - 2024年国内车市降价车型超过200款 2025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已达60多款 5月降价车型进一步增至百余款 最高降价幅度超5万元[3] - 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水平降至4%以下 无底线价格战和技术狂飙将挤压企业合理利润空间 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3] 政策监管动向 - 多部委近期密集出台监管政策 商务部明确将加强汽车消费市场跟踪研究 推动破除流通消费堵点[3] - 商务部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3]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应坚守三条底线:质量与安全标准 诚信经营和契约精神 长期主义的技术创新和差异化[4] - 避免将内卷风气带向海外市场 国际市场对低质低价行为包容度更低 可能将增量市场转化为红海[4] - 中国车企需加强全球合作 与整车企业共谋发展 探索新的产业发展路径[4] 产业整合趋势 - 兼并重组是产业成熟期的必然现象 当前市场容量停滞 利润下降 集中度提升等特征显示行业进入成熟期[5] - 兼并重组将提升优势汽车集团的全球竞争力 不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5]
从“以价换市”到“智驾混战” 汽车行业“内卷”何时休?
中国经营报· 2025-06-06 14:25
中经记者陈燕南北京报道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提出,企业在依法 降价处理商品以外,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不进行诱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损 害行业和消费者根本利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赞同并支持中汽协提出的倡议。企业之间无序价格 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 近年来,汽车价格战屡见不鲜,众多企业进入内卷式竞争。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行业该如何应对? 对此,惠誉评级亚太区评级董事总经理王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对热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和相关乱象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当宏观经济前景更明朗,居民收入增 长加快,消费者消费情绪提升时,内卷式竞争也可能会有所缓和。但具体的持续时间难以准确预测,可 能需要数年时间,直到市场供需达到新的平衡、行业利润率恢复到合理水平、技术发展进入相对稳定阶 段。"王颖表示。 内卷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王颖看来,国内汽车市场存在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2024 年新车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大于需 求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新格局形成之前,内卷式竞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 ...
多管齐下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8
"无序'价格战'对售后服务保障的影响也在扩大,对整个流通体系都带来一定压力,阻碍了行业健康发 展,更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反对车企之间的 无序"价格战"。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明确表示,无序"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将加大汽车行 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无序"价格战"没有赢家 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 别增长12.9%和10.8%。这是我国汽车历史上同期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 不过,行业增收不增利。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行业收入32552亿元,同比增长 7%;成本28636亿元,同比增长8%;利润1326亿元,同比下降5.1%;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1%。 "一段时间以来,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行业效益下降 的重要因素。"中汽协在倡议中称,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持续加大投入,而无序"价格 战"将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 ...
标本兼治做优外卖行业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4
监管约谈与行业现状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三家外卖平台,要求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1] - 外卖行业出现低价倾销、价格战、互黑互踩等乱象,扭曲市场机制,损害公平竞争秩序[1] - 当前竞争表现为烧钱抢市场、亏钱换份额,属于平台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现象[1] 综合治理措施 - 短期治标:加强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与识别,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禁止"二选一"和数据屏蔽等垄断行为[2] - 推动行业自律:成立自律联盟,制定职业道德准则,防止低价倾销和互黑互踩[2] - 建立《外卖配送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体系,创新纠纷调解机制[2] 长期生态建设 - 引导资源配置,形成错位竞争格局,鼓励平台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采取差异化策略[2] - 外卖市场规模庞大,可容纳多平台共同发展,企业需目光长远[2] - 开拓增量市场:聚焦三四线下沉、全品类配送、个性化服务及高端精致化外卖[3] 海外市场与政策支持 - 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建议平台联合出海,开辟即时零售等第二增长曲线[3] - 政府需从硬监管、软监管、巧监管多角度规范行业,为出海提供政策支持[3] - 社会监督:第三方机构研制健康发展指数、社会责任指数,定期评价并曝光恶性竞争企业[3]
奇安信:“一块钱中标”对软件行业有破坏性杀伤力
北京商报· 2025-06-05 22:47
网络安全行业内卷现状 - 网络安全行业表面是硬件但核心能力在软件,软件开发需数年时间和大量资金投入[2] - 软件行业内卷现象严重,存在"一块钱中标"等破坏性低价竞争行为[2] - 行业内卷表现为不拼质量拼价格,试图"以价换量"扩大市场份额[3] - 软件行业内卷无底线,新能源车等硬件行业有10%成本底线而软件行业没有[3] 行业数据与挑战 - 2023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近2200亿美元,2024年增至超2400亿美元[4] - 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智能体和AI垂直应用普及导致传统安全保护失灵[4] - 安全建设存在被动导向问题,导致"缺啥补啥、低价中标"的拼盘惯性[4] - 数据孤岛、资源投入不足、新旧系统兼容难是网络安全体系化建设三大障碍[4] 解决方案建议 - 行业需要改变买方采购习惯和制度以反内卷[4] - 提出重塑内生安全体系三条路径:拔烟囱扫盲区重塑数据聚合模式、建反馈加智能重塑安全运营模式、设安全体系总设计师重塑安全生态模式[5] - 强调体系力量是网络安全产业突围关键,内生安全是体系建设核心[4]
行业反内卷下的改革典范:岚图以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9:43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汽车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表现为无序价格战,多家车企以低于成本价倾销商品,导致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1][2] - 传统车企因未能及时转型新能源而销量下滑利润亏损,新势力车企也面临巨大生存压力[2] - 国家发改委将重拳整治内卷竞争,商务部将加强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以维护市场秩序[1][2] 岚图汽车战略定位 - 公司是东风集团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肩负推动东风新能源转型和品牌向上的双重使命[2] - 公司探索自主发展新模式,成为东风在新能源赛道实现突破的先锋[2] 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全栈自研核心技术,开发国内首个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支持多车型开发并缩短周期[3] - 打造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实现软硬解耦,自研岚海动力系统提供三种动力模式[3] - 已量产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5C超级快充及智能化技术,累计申请专利4617件(发明专利3938件)[3] 组织与商业模式创新 - 构建扁平化矩阵型组织架构,提高运营效率并加速产品迭代[4] - 首创汽车央企直营模式,建立"自营+伙伴"生态体系直接触达用户[4] - 供应链近地化率达41%,增强产业链韧性并推动本土化攻关[4] 市场表现与产品规划 - 1-5月累计销量46075辆(同比+85%),5月单月销量10022辆(同比+122%)[6] - 即将推出FREE+车型,投入超5亿元实现1366项优化,引入华为ADS 4.0等百万级技术[6] 发展环境与竞争优势 - 受益于各地新能源补贴政策,与华为深度合作智能技术[7] - 通过用户共创优化产品设计,同时布局国内外市场[7] - 整车智能架构实现底盘、动力与智能系统深度融合,操控安全性达国际水准[7]
自主、合资品牌“激战” 车企花式冲刺“6·18”
中国经营报· 2025-06-05 12:23
618大促车企降价潮 - 5月中下旬以来,上汽通用、吉利银河、奇瑞汽车、长安汽车、智己汽车等数十个汽车品牌宣布降价 [1] - 奇瑞汽车超30款车型全面开启限时优惠补贴,奇瑞风云车型在京东平台上新618元限量优惠券仅售9.9元 [1] - 别克宣布至6月18日,昂科威Plus和别克君越全系车型可享1000元定金抵3000元 [1]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5月30日发出倡议,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表态支持该倡议 [1] 一口价模式推广 - 凯迪拉克XT4推出全款"一口价"15.99万—18.99万元,无任何附加条件 [2] - 凯迪拉克全新XT5上市后,2024年12月终端销量6161辆,同比大涨114% [2] - 全新CT5"一口价"为21.59万—26.59万元,相比官方指导价最高降幅达8.4万元 [2] - 别克昂科威Plus推出16.99万元的"一口价",销量从月均不足5000辆攀升至破万辆 [2] 自主品牌促销活动 - 吉利银河推出"百万银河限时补贴价"活动,吉利星愿限时补贴价5.98万元起,降价9000元 [3] - 智己LS6推出限时"一口价"19.49万元,相比上市时的价格21.99万元起,优惠幅度达到2.5万元 [3] - 奇瑞汽车发布旗下四大品牌百亿厂补政策,超30款车型全面开启限时优惠补贴活动,降幅最高为5.5万元 [3] 行业对价格战的反思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 [5] - 上汽通用拒绝"内卷式"参数竞赛,坚持价值和安全导向的技术创新 [5] - 东风本田表示单纯以牺牲利润换取短期份额不可持续,坚持长期主义 [6] 企业经营策略调整 -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强调公司追求量利平衡,更加着重盈利性 [1] -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袁小林表示良性竞争是基于能力的优胜劣汰 [6] - 东风本田通过精准优化产品矩阵和渠道布局,守住燃油车市场份额 [6]
车企内卷式竞争引监管“亮剑”,专家建议严治行业违规行为
南方都市报· 2025-06-04 22:46
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5月销量38.25万辆,同比增长15.3%,继续领跑市场 [1] - 上汽集团5月批售36.6万辆,同比增长10.2% [1] - 吉利汽车5月销量23.52万辆,同比增长46% [1] - 新势力车企中零跑汽车5月交付4.51万辆,同比增长148%,蝉联销量冠军 [1] - 鸿蒙智行5月交付4.45万辆,其中问界M9销量1.55万辆,占40万级SUV第一 [1] 价格战现状 - 比亚迪推出限时促销活动,22款智驾版车型最高降幅达5.3万元 [2] - 吉利银河全系限时补贴,星愿车型降至5.98万元 [2] - 奇瑞"百亿厂补"覆盖30余款车型,瑞虎3x降至3.49万元,降幅约40% [2] - 合资与豪华品牌加入价格战,丰田卡罗拉降至7.98万,凯迪拉克XT4全款价15.99万起 [2] 行业倡议与监管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无序"价格战",呼吁维护公平竞争 [1][2] -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协会倡议,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3] - 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称"内卷式竞争是慢性自杀",呼吁回归理性发展 [3]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行业应注重科技、高度和质量竞争 [3] 内卷式竞争原因 - 汽车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销量约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低于过去十年平均6%的增速 [4] - 国内销量2557.7万辆,同比增长仅1.6%,市场规模稳定在2600万辆左右 [4] -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同质化竞争加剧,弱势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头部企业利润受损 [4] 内卷式竞争危害 - 导致经营恶化,破坏创新投入可持续性,可能引发产品和服务质量下滑 [5] - 零部件采购价连年下降10%-15%,上游经营恶化,供应商可能降低质量要求 [5] - 下游经销商经营恶化甚至倒闭,影响售后服务的及时性、便利性和可靠性 [5] 行业解决方案 - 建议政府与市场结合综合治理,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6] - 建议出台针对"内卷式"竞争的监管制度,打击不正当竞争 [6] - 建议加强生产准入要求,提升行业整体能力和产品质量 [6] - 建议行业建立自律机制,以创新和质量实现突围 [6]
中汽协发倡议,众专家亮观点(七)| 吴松泉:追求高质量高水平价值竞争才是根本出路
经济观察报· 2025-06-04 19:1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指出自2025年5月23日起,多家车企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引发新一轮"价格战"恐慌,无序竞争加剧,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 [1] - "内卷式"竞争已成为行业热词,表现为卷价格、卷成本、卷技术、卷服务、卷舆论、卷员工,导致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行业利润大幅下降,骨干企业亏损,产业链承压 [2] - "内卷式"竞争特点包括低价格竞争盛行、同质化竞争突出、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大量企业亏损和行业利润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3] "内卷式"竞争的破坏性影响 - 恶化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价格战传递到上下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超过15万家),不少企业面临财务困境、现金流中断,甚至破产倒闭 [5] - 扰乱市场秩序,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危害消费者权益,影响用户信任和口碑 [5] - 主流车企盈利大幅下滑,新能源汽车业务长期亏损,影响研发投入和核心能力培育 [5] - 主流传统外资企业产销逐年下滑,部分品牌已退出中国市场,加大中外汽车产业脱钩断链风险 [5] - 国内"内卷式"竞争延伸至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海外品牌形象和走出去带来不利影响 [5] "内卷式"竞争产生的原因 - 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竞争阶段,市场集中度不够高,有效需求不足,以价换量成为主流选择 [7] - 部分优势企业基于战略规划、销售目标、规模优势等采取降价策略,其他企业不得不跟进 [7] - 企业产品同质化加剧、市场竞争力不足,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7] - 地方政府变相支持本地企业,给予巨额补贴,加大企业降价实力和底气 [8] - 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空白,条款原则笼统,缺乏针对性实施细则,影响执法效果 [8] 解决方案与建议 -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 [9] - 针对"灰色地带"竞争行为,及时出台司法解释或实施细则,加大处罚力度 [10] - 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堵塞漏洞 [11] - 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向创新驱动、价值驱动、效率驱动,实现向价值竞争转变 [12] - 通过差异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 [12]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正加快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生态化转型 [12] - 技术创新重点将聚焦多元低碳化、多层级智能化、AI赋能及生态协同 [12] - 对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和组织管理要求更高 [12]
专家建言汽车行业“反内卷”:加大对违规企业处罚力度,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破局
华夏时报· 2025-06-04 18:30
行业政策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提出四条规范:严格遵从公平竞争原则、不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不虚假宣传 [2] - 工信部支持《倡议》并计划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2] -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2月已召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涉及光伏、电商、汽车行业,邀请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里、京东、北汽、奔驰等企业参与 [4] 行业竞争现状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2025年Q1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4] - 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3143.6万辆(同比+4.5%),其中国内销量2557.7万辆(同比+1.6%),增速低于过去十年平均6%的水平 [7] - 中国整车生产资质企业超200家,市场主体过多导致劣质企业通过低价策略挤压优质企业生存空间 [7] 行业问题根源 - 汽车产业处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阶段,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内卷 [7] -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弱势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头部企业因价格战利润受损导致研发投入意愿下降 [8] - 创新技术产业化周期长、成本高(如资金与机会成本叠加)制约企业创新意愿 [8] 解决方案建议 - 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加强违规处罚力度、检查零部件企业账期问题、管控黑公关/黑水军 [5] - 李稻葵建议通过全国新能源汽车产能指标有价转让抬高技术门槛 [6] - 行业应转向价值竞争:聚焦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突破全固态电池、自动驾驶大模型、车规级芯片等关键技术 [9] 行业转型方向 - 安铁成建议企业转变发展理念,从价格竞争转向差异化价值竞争 [8] - 张进华提出需强化能源动力、智能底盘、智能网联等基础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