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药
icon
搜索文档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上涨1.16%,6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7:5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30日收盘,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上涨1.16%,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8,板块内83股上涨 [1] - 海南海药、华森制药、哈三联等涨停,华纳药厂、金石亚药、千红制药等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2.94%、8.35%、8.08% [1] - 跌幅居前的有*ST苏吴、凯因科技、梓橦宫等,分别下跌4.90%、4.66%、3.79% [1] 资金流向 - 今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35亿元,其中63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1] - 6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净流入资金居首的是千红制药,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0亿元 [1] - 净流入资金居前的还有海南海药、哈三联、鲁抗医药等,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入1.44亿元、1.41亿元、1.04亿元 [1] 个股资金流入情况 - 资金流入比率方面,哈三联、万邦德、海南海药等流入比率居前,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分别为58.78%、41.21%、35.56% [2] - 千红制药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0亿元,换手率19.83%,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14.91% [2] - 华森制药主力资金净流入7288.88万元,换手率4.42%,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26.54% [2] 资金流出个股 - *ST苏吴主力资金净流出2097.66万元,换手率8.92%,主力资金净流出比率12.07% [8] - 凯因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5783.53万元,换手率11.81%,主力资金净流出比率10.02% [8] - 众生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出9369.54万元,换手率14.65%,主力资金净流出比率6.09% [8]
从资本热捧到临床突破:AI 制药商业化如何突围?|AI医疗浪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6:33
2023年,ChatGPT风潮席卷全球,AI制药站上了产业新风口。2024年,智药局数据显示,全球AI+制药 研发相关融资事件达128起,总金额为57.95亿美元,对比2023年的数据分别上涨23.08%、60.93%,资金 规模接近2022年的巅峰水平。同期,国内AI制药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京津冀以及长三角等医 药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进入2025年,随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取得突破,生物医药领域的AI应用热潮再度高涨。据不完全 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创新药领域至少发生19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包括AI制药、 免疫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前沿技术,凭借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创新价值,备受资本青睐。 在国内制药版图上,上海张江"药谷"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在日前"引新领质科创'智''药'"东片区活动 上,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刚披露数据显示,"当前张江聚集近50家AI新药企业, 2021年成立的AI新药研发联盟已推动5款AI药物进入临床二期。从人工智能岛到模力社区,张江正通过 基础设施升级强化'AI+生物医药'协同效应。" 受加速药物研发的需求增加、AI应用领域的拓展、配套政策的 ...
四年走出“冷宫”:多只医药股翻倍涨,创新药基金收益霸榜
贝壳财经· 2025-05-28 20:21
X ► the works of the state of the control of the country of 图/IC 曾经被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医药板块,在历经多年调整后正逐渐走出低谷。 今年一季度,创新药领域和AI医疗领域表现活跃,相关基金产品收益亮眼。年初至今,涨幅靠前的ETF基金当中,港股创新药、生物科技等ETF强势占据前 八位,涨幅均超过32%。与此同时,医药类主题基金也不甘落后,九成年内业绩呈现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创新药的火热,部分医药类主题基金仍为亏损。有投资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其在2021年4月买入一只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今年业绩有 所好转,但目前仍亏损50%;同时,于2022年2月买入的一只医疗主题基金亏了近30%。 今年涨幅已超30%,创新药ETF霸榜 自2021年中以来,医药板块经历了长达四年的调整。此前,一些投资者甚至戏称,"医药就是个坑!谁进谁后悔"。 / R 进入2025年,医药板块整体呈现结构性行情,其中,创新药更是在近日成为市场里"最靓的仔"。 贝壳财经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截至目前,14只ETF基金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0%,其中,和创新药有关的ETF几乎霸 ...
博瑞医药: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博瑞转债”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19:31
信用评级结果 - 东方金诚维持博瑞生物医药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稳定,同时维持"博瑞转债"信用等级为AA- [1] - 评级结果有效期自2025年5月27日至2026年5月26日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仿制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从起始物料到制剂的全产业链 [4] - 控股股东为自然人袁建栋(持股26.87%),实际控制人为袁建栋和钟伟芳 [4][11]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总额52.85亿元,所有者权益26.16亿元,资产负债率50.50% [5][11] 业务运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8.73%,其中外销收入占比46.10% [5][6] - 原料药业务收入9.88亿元(占比79.14%),制剂业务收入1.61亿元(占比12.91%) [17] - 主要产品包括抗真菌类(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抗病毒类(奥司他韦)和免疫抑制类原料药及制剂 [19][21] - 2024年研发投入3.12亿元,同比增长25.42%,占营业收入比重24.31% [6][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利润总额1.57亿元,同比下降34.92%,经营性净现金流2.46亿元 [5][33] - 2024年EBITDA为4.43亿元,EBITDA利息倍数3.02倍 [5][33] - 截至2024年末全部债务23.02亿元,全部债务/EBITDA为5.19倍 [5][33] - 2024年存货4.07亿元,计提跌价准备0.42亿元(计提比例10.44%) [28] 在建项目与未来发展 - 重点在建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18.32亿元,累计已投入17.52亿元 [25] -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海外高端制剂药品生产项目、泰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二期)等 [25] - 未来将践行"研发驱动"和"国际化"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6]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2.53万亿元(同比持平),利润总额3420.7亿元(同比下降) [14] - 行业受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仿制药进入"质量+"时代,创新药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 [14][15] - 人口老龄化加剧(2024年65岁以上人口2.2亿)和居民收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推动行业需求 [14]
入选ICML 2025,清华/人大/字节提出首个跨分子种类统一生成框架UniMoMo,实现多类型药物分子设计
36氪· 2025-05-28 18:30
清华大学刘洋老师组、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黄文炳老师组、字节跳动 AI 制药团队共同提出了一种跨分子种类 统一生成框架 UniMoMo。该框架基于分子片段(block)对不同种类的分子进行统一表示,使用变分自编码器对每个 block 的全原子构象进行压缩,并在压缩后的隐空间进行几何扩散建模(diffusion),从而实现对同一靶点不同结合分 子种类(小分子、多肽、抗体)的设计。UniMoMo 在多类分子任务基准的评测中均实现领先表现,展示了跨模态知 识迁移与数据共享的巨大潜力。 不同的分子类型在药物开发中各有优劣,因此在不同的疾病场景中适合使用的分子类型也有所不同。对此,清华大学 刘洋老师组联合人大黄文炳老师组和字节 AI 制药团队,共同提出了一种跨分子种类统一生成框架 UniMoMo。该框架 基于分子片段对不同种类的分子进行统一表示,实现对同一靶点不同结合分子种类的设计。 相关成果以「UniMoMo: Unified Generative Modeling of 3D Molecules for De Novo Binder Design」为题,入选 ICML 2025。 论文地址: https://go ...
皓元医药(688131)每日收评(05-28)
和讯财经· 2025-05-28 16:57
公司股价表现 - 综合得分43 98分 趋势偏弱 [1] - 主力成本分析显示当日主力成本37 81元 5日主力成本39 34元 20日主力成本39 68元 60日主力成本39 68元 [1] - 过去一年内涨停2次 跌停0次 [1] - 北向资金持股量808 56万股 占流通股3 92% 昨日净卖出36 32万股 5日增仓比-0 241% 20日增仓比-0 14% [1] 技术面分析 - 短期压力位39 73元 短期支撑位37 26元 中期压力位41 10元 中期支撑位37 26元 [2] - 股价跌破短期和中期支撑位 短线和中线均建议观望 [2][3] - K线形态出现三只乌鸦和双飞乌鸦 预示可能见顶回落 [2][3] - 主力资金净流出1059 42万元 占总成交额-10%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341 25万元 大单净流出718 17万元 [2] 财务数据 - 最新财报显示每股收益0 3元 营业利润0 75亿元 销售毛利率48 584% 净利润6117 83万元 [2][4] - 所属行业板块表现疲弱 化学制药板块下跌0 65% CRO板块下跌1 59% 创新药板块下跌0 78% AI制药板块下跌1 59% [2][4]
沪深300制药与生物科技指数报7798.0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新和成等
金融界· 2025-05-28 16:07
金融界5月28日消息,上证指数高开震荡,沪深300制药与生物科技指数 (300制药生物,L11515)报 7798.06点。 数据统计显示,沪深300制药与生物科技指数近一个月上涨4.26%,近三个月上涨2.71%,年至今上涨 4.75%。 从沪深300制药与生物科技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63.57%、深圳证券交易所占 比36.43%。 从沪深300制药与生物科技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化学药占比43.24%、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 21.56%、中药占比18.83%、生物药品占比16.37%。 资料显示,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 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 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遇临时调整时,当沪深300指数调整样本时,沪深300行业指数样本 随之进行相应调整。在样本公司有特殊事件发生,导致其行业归属发生变更时,将对沪深300行业指数 样本进行相应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 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
联康生物科技集团盘中最高价触及0.085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5-27 16:47
股价表现 - 5月27日收盘价报0.08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下跌3.61% [1] - 当日盘中最高价触及0.085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53.26万港元(流入15.648万港元,流出668.904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1年,香港交易所上市代码0690 [2] - 业务聚焦生物创新药、高值仿制药、医美新原料及CMO四大战略领域 [2] - 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国领先生物制药医疗保健公司 [2] 战略与竞争优势 - 拥有数十年国际医药行业经验的管理团队及中国医药行业专业知识 [2] - 通过战略合作及协议授权模式扩大产品组合,例如与中国民营50强企业香江集团达成战略联盟 [2] - 生产设施全部配备先进设备并通过cGMP认证,确保高质量药品供应 [2] 市场机遇与布局 - 中国老龄化、人口增长及慢性疾病压力推动医疗需求增长 [2] - 成立医学部及市场准入部门,增加市场活动频率以提高份额 [2] - 目标成为慢病管理领域领导者,提供创新健康产品和治疗方案 [2] 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 - 创新商业模式保持竞争活力,开发世界一流治疗方案 [2] - 恪守道德及责任经营准则,成为大健康领域知名合作伙伴 [2] - 贯彻中国政府供应链安全政策,持续投入供应链建设 [2]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缩量震荡微跌
东莞证券· 2025-05-27 13:45
报告核心观点 - 周一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缩量震荡微跌 短期市场维持区间震荡走势 后续有望呈震荡修复格局 建议关注金融、公用事业、商贸零售、食品饮料、有色和TMT等板块 [3][5]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346.84点 跌0.05%;深证成指收盘10091.16点 跌0.41%;沪深300收盘3860.11点 跌0.57%;创业板收盘2005.26点 跌0.80%;科创50收盘982.26点 涨0.17%;北证50收盘1396.59点 涨1.94% [1] - 申万行业表现前五为传媒(2.14%)、计算机(1.39%)、环保(1.22%)、通信(1.10%)、轻工制造(1.04%);后五为汽车(-1.78%)、医药生物(-1.08%)、综合(-0.86%)、银行(-0.75%)、家用电器(-0.71%) [2] - 概念板块表现前五为可控核聚变(5.14%)、电子竞技(3.30%)、超导概念(3.12%)、核电(3.03%)、云游戏(2.69%);后五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1.55%)、重组蛋白(-1.53%)、创新药(-1.53%)、猴痘概念(-1.36%)、肝炎概念(-1.36%) [2] 后市展望 - 早盘市场震荡调整 创业板指领跌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领涨 食品饮料板块震荡走强 网络游戏概念活跃 医药股集体调整;午后三大指数跌幅收窄 个股涨多跌少 超3700只股票上涨 [3] 消息面 - 5月26日 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提出运用新技术推进供应链改造 到2030年形成可复制模式 建立数智供应链体系 培育100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 [4] 资金与市场环境 - 两市成交额缩量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1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456亿 [5] - 海外方面 芝加哥联储主席称关税威胁使货币政策复杂 可能推迟美联储利率调整 央行短期内或按兵不动 [5] - 国内4月经济回稳 5月降准降息落地 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宽松 降低中长期资金借贷成本 [5] - A股近期市场情绪回落 大盘在3400点附近有压力 短期维持区间震荡 处于良性运行 后续有望震荡修复 [5]
减重药的这个生意能玩多久?
虎嗅· 2025-05-26 17:26
减重药物市场发展趋势 - 多靶点药物成为行业竞争焦点,已从单靶点竞争转向系统性干预逻辑的延伸,涉及动力学和构象演化的精准预测能力 [1] - 三靶点药物研发高度依赖AI技术参与结构预测和构象筛选,诺和诺德、礼来等已与AI制药公司展开合作 [1] - 多靶点药物面临毒性波动、构象不稳定、免疫原性提升等系统性副作用挑战,临床验证阶段仍需接受真实世界检验 [1] 技术路径与市场分层 - 减重药物技术路径分化为口服药、长效注射和极致性价比三条互斥方向,对应不同消费人群需求 [2] - 口服药侧重依从性和便利性,长效注射针对慢性病患者,性价比产品面向自费或非医保市场 [2] - 国产仿制药围绕司美格鲁肽改良设计,初代产品如利拉鲁肽占据低价市场,多靶点药物将延续这种分层但起点更高 [2] 企业竞争策略 - 玛仕度肽作为双靶点产品选择性价比路径切入市场,避开替尔泊肽的高端市场 [2] - 恒瑞医药专注双靶点口服化路径改善患者体验,翰森制药采用FC融合蛋白技术降低免疫原性与成本 [3] - 企业竞争核心在于通过可靠性、安全性占领空白人群市场,而非单纯技术先进性 [4] 三靶点药物竞争格局 - 三靶点药物竞争具有首发定锚效应,先发企业将掌握定价权和专利高地 [5] - 三靶点后竞争仍需回归长效、口服、性价比三条主线,四靶点药物当前受限于技术和临床风险 [5] - AI在三靶点药物设计中角色从主导变为支持,企业需具备数据闭环和临床协同能力 [6][7] 行业未来方向 - 三靶点药物是GLP-1类药物下一主战场,要求企业对疾病网络、多维构象变化和商业化节奏有全面把控 [7][8] - 行业进入门槛提高,只有完成技术到商业闭环的企业才能获得定锚权,其余企业只能在空白市场寻找机会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