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清朗网络空间既要制度刚性也要行业自觉
消费日报网· 2025-07-07 10:41
监管动态与行业整治 - 工信部通报57款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及SDK 问题包括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过度索权 弹窗无法关闭 频繁自启动 强制定向推送等 [1] - 2024年工信部已责令整改和通报下架5200余款APP 责令数百家企业限期整改 自2019年起多次开展集中整治 [2] - 监管手段结合法治与技术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等法规 通过系统摸排和第三方技术检测实施 [2] 企业合规与数据安全 - 部分APP以"功能必须"为由强制授权定位 通讯录 相机权限 或诱导跳转 将合规边界视为成本 存在技术不对等绑架用户行为 [1] - 平台需在产品设计初期落实隐私保护原则 杜绝"默认同意""一次授权终身使用"等机制 加强对SDK等第三方工具的管理 [2] - 数据安全成为"数字竞争力" 建立透明可控的数据处理机制可赢得用户信任 合规经营比算法操控更能积累服务价值 [2] 用户意识与行业趋势 - 公众对APP权限敏感度提高 从慎点授权转向主动投诉 关注隐私协议并选择退出追踪 数据权利意识觉醒 [2] - "数据主权"时代将临 用户需被保障知情权 控制权 删除权 需建立便捷申诉与反馈机制以畅通维权通道 [3] - 数据治理迈向系统化法治化 从点名通报到技术检测 从整治到立法完善 需平台自律 企业守法 用户维权 政府监管多方合力 [3]
治理“内卷”进行时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一季度利润率仅为3.9%,与行业热度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增量不增利"局面 [1] - 光伏行业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但A股光伏主产业链上市公司扣非后净利普遍亏损 [15] - LED照明行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中高端厂商受超低价策略冲击严重 [3] - 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市场内卷加剧,国内巨头为抢占份额纷纷降价促销 [8] - 电商平台低价竞争愈演愈烈,白牌产品以次充好现象普遍 [9] 内卷式竞争特征 - 表现为无序价格战、低于成本销售、违法经营等违规操作 [3][6] - 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 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创新动力不足 [3][4] - 地方政府陷入产业政策竞赛,引发同质化发展和产能过剩 [4] - 技术路线不确定导致企业"多线押注",加剧产能扩张 [6] 内卷成因分析 - 宏观层面:有效需求不足,新兴产业供需错配 [5] - 政策层面: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逐底竞争",破产制度不健全 [6] - 技术层面:跳跃式发展导致结构性失衡,落后产能难淘汰 [6] - 企业层面:全渠道销售企业被迫参与互联网低价竞争 [7][8] - 制度层面: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模仿抄袭现象严重 [21][29] 反内卷措施 - 政策层面:财政部规范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量化审查标准 [12] - 行业层面:水泥、光伏、汽车协会发布自律倡议 [14][15] - 监管层面:市场监管总局推出10项措施整治内卷 [12] - 技术层面: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13] - 区域协同:构建差异化产业发展格局 [26] 转型升级路径 - 创新驱动: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21] - 专利保护:中小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年度总产值超3100亿元 [21] - 产能优化:2024年1-11月粗钢产量同比减少2300万吨 [26] - 招商引资:从补贴竞争转向基础设施配套竞争 [23] - 标准提升:修订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国家标准 [12]
不许中国产品冲击,脸真大,智库专家:中国要理解欧洲的贸易壁垒
搜狐财经· 2025-07-07 07:51
欧洲制造业困境 - 欧洲制造业特别是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主要来自美国电动汽车品牌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压力 [2] - 欧洲选择通过筑起贸易壁垒的保守策略应对竞争 包括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 [2][5] - 长期依赖廉价俄罗斯能源的欧洲制造业因俄乌冲突导致能源成本飙升 直接冲击产品竞争力 [7] 新能源领域竞争格局 - 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技术落后和战略失误 难以与中美竞争 [5]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暴露其竞争劣势 此前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类似措施也未能阻止其市场推广 [5] - 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方面行动迟缓 错失新能源领域先机 [7]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 欧盟以"反补贴调查"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法国率先推动相关制裁 [5] - 欧洲效仿美国对华科技封锁 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5G设备、高端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 [9] - 美国直接禁止中国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企业进入 并通过贸易壁垒、制裁等手段削弱中国科技竞争力 [9] 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 欧洲试图通过贸易壁垒弥补自身战略失误 但实际形成自我设限的博弈 [7] - 西方智库为欧洲贸易保护主义辩护 声称需阻止中国"廉价产品"冲击市场 但暴露双重标准 [9] - 行业建议欧洲应正视问题并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而非依赖贸易壁垒 [9]
普京呼吁扩大本币结算 提议创建新的金砖国家投资平台
快讯· 2025-07-07 00:31
智通财经7月7日电,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7月6日通过视频形式出席金砖国家领导 人第十七次会晤。他在讲话中提出多项倡议,包括在金砖国家平台上构建独立的结算与托管系统,并大 力推动扩大本币结算范围。普京表示,2024年俄罗斯与其他金砖国家结算中,卢布和"友好国家"货币占 比已达90%;同时倡议增加成员国间双向投资规模,提议创建新的金砖国家投资平台。此外,普京还提 出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建立碳市场伙伴关系、仲裁投资中心、公平竞争平台以及常设税务秘书处等倡议。 普京呼吁扩大本币结算 提议创建新的金砖国家投资平台 ...
起火的充电宝给行业内卷拉响警报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11
充电宝行业召回事件 - 罗马仕公司发布停工停产通知,自2025年7月7日起持续6个月,此前曾否认倒闭传闻 [1] - 充电宝在机舱内起火事件频发,民航局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1] - 行业龙头紧急召回超120万件充电宝,快递企业将召回的充电宝列入收寄禁区 [1] - 问题根源在于上游电芯供应商为降本将生产外包给江西代工厂,代工厂违规替换电池隔膜原材料 [1] 充电宝行业竞争现状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主基调由技术升级变为简单粗暴的容量扩容,10000mAh成为行业标配 [1] - 市场价格持续下探,罗马仕某款20000mAh充电宝售价从2021年140元降至2025年69元 [1] - 一枚安全可靠的优质电芯成本约为40元至50元 [1] - 行业陷入"容量竞赛"和"价格战"的内卷式竞争,企业利润被侵蚀 [2] 内卷式竞争的影响 - 企业为压缩成本寻求低价外包,违背经济运行基本规律 [2] -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企业陷入无序恶性竞争循环,忽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财经委员会会议均强调要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企业行为 [2] 反内卷的解决方向 - 政策层面应强化法律与信用约束,严惩低价倾销,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3] - 行业层面应建立协作共赢的良性竞争生态,避免低价无序竞争 [3] - 企业层面应从价格战转向价值创造,走技术差异化路线 [3] - 提高技术壁垒与全球化战略是破卷的双引擎,需实现供应链共赢 [3] - 充电宝起火事件警示行业必须坚守"安全成本不可压缩"的铁律 [3]
罗马仕:从“绝不倒闭”到全面停工
北京商报· 2025-07-06 23:57
公司动态 - 罗马仕突然发布停工停产通知 停工时间为2025年7月7日起持续6个月 除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余员工停工停产 [1][3] - 停工首月按约定标准支付工资 次月起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支付生活费 此前已有员工证实7月1日起陆续停工且工资仅发至6月 [3] - 公司深圳办公室门禁权限已被取消 员工无法进入拿取私人物品 [3] - 罗马仕召回3款型号共49 17万台充电宝 因电芯原材料缺陷可能导致燃烧风险 召回规模在国内充电宝行业罕见 [3] - 召回行动遇阻 多家快递公司以易燃易爆品为由拒收退货 消费者维权困难 公司提出的盐水浸泡无害化处理方案因危险且复杂难以实施 [3]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暂停罗马仕多款快充产品3C认证 若9月13日前未整改认证将永久失效 [4]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批次的充电宝登机 [4] - 罗马仕淘宝京东官方店已下架所有充电宝 仅售数据线等配件 主力业务基本停滞 [4] - 召回直接损失超4000万元 叠加产品下架每月损失达1亿—2亿元 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 [4] - 公司高层人事变动频繁 7月2日法定代表人由雷社杏变更为雷杏容 7月3日又变回雷社杏 距上次高管调整不足三个月 [4] 行业现状 - 充电宝行业竞争白热化 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沼 低价竞争成为抢占市场份额主要手段 [5]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检数据显示 网售充电宝不合格率从2020年19 8%攀升至2023年44 4% [6] - 企业为维持低价竞争利润压缩成本 电芯作为核心部件成为削减成本重灾区 电芯成本通常占充电宝总成本50%以上 [6] - 部分厂商采购价格低廉劣质电芯 甚至采用拆解回收电芯或质量欠佳电池 [6] - 劣质电芯在高温过充短路等场景下易出现热失控 引发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 2025年1—6月全国民航领域发生15起充电宝起火事件 [6] - 1月28日釜山航空火灾事故中充电宝起火直接烧穿行李架 [6] 事件影响 - 罗马仕事件暴露企业供应链管理漏洞 折射行业低价竞争积弊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民航局等多部门联动出手 充电宝行业迎来最严监管洗牌期 [1] - 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 企业应告别低价即正义野蛮增长模式 将供应链透明度和产品质量纳入核心竞争力 [7] - 罗马仕经历成为行业发展深刻教训 促使行业走向更加规范安全的发展道路 [7]
刘元春:应将治理“内卷化”竞争作为政策重点
快讯· 2025-07-06 18:52
宏观经济价格水平 - 当前宏观经济首要关切点为持续低迷的价格水平 [1] - 价格偏离趋势值原因包括需求侧结构性问题和供给侧冲击 [1] 供给侧冲击分析 - 供给侧冲击扮演关键且复杂角色 [1] - 中国正经历由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驱动的"美好"供给冲击 [1] - 过去十余年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近90% [1]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成本大幅下降 [1] - 新生产模式蕴含在"新三样"行业中 [1]
通胀预期的兑现路径探讨
华泰期货· 2025-07-06 18: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宏观层面,下半年需求顺周期偏弱,政策“易松难紧” 7月关注政策预期,宏观偏暖;7 - 9月政策未明显转松,美国有流动性风险和“对等关税”威胁,宏观有压力;9月后关注扩财政和通胀传导 [8][28][29] - 中观层面,可关注钢铁、炼油等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情况 [9] - 微观层面,海外关注货币主导通胀预期,美联储重启宽松周期时,黄金、原油、有色受益;国内关注供给侧政策,减产明显板块涨幅大、产业利润改善,中下游受益更明显,本轮关注黑色板块、新能源金属等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宏观:需求顺周期偏弱,政策“易松难紧” - 需求方面,下半年全球顺周期需求下行,中美库存周期转入去库,本轮去库或延续至2025年底,美国过去三轮平均去库时长14.6个月;设备投资周期仍偏弱,美国制造业回流未体现,中国设备投资回升持续性待考 [14][17] - 政策方面,全球货币“易松难紧”,中美共振扩财政;国内财政、货币双管齐下,“市场底”明确 [20][21] - 关税方面,全球民粹主义风波不断,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美与主要贸易伙伴谈判进展不一 [25] - 下半年推演,7月关注政策预期和美联储超预期降息可能;7 - 9月美国有流动性风险和“对等关税”威胁;9月后关注扩财政和通胀传导 [28][29][30] 中观:通胀预期的兑现路径探讨 - 通胀预期方面,美国“大漂亮”法案通过使政策转向“易松难紧”,国内中央财经委会议使市场通胀交易升温,但海外美联储重启宽松不顺畅,国内需等行业压产细节政策确定通胀交易主线 [32] - 内卷式竞争整治方面,可关注钢铁、炼油等行业,涉及节能降碳政策文件和行业自律行动,“内卷式”竞争有多种形成原因和整治思路 [9][35][36] 近两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思路 - 政策文件方面,有《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等 [35] - 行业自律方面,汽车、光伏玻璃、钢铁、水泥等行业开启限产/减产或行业自律性倡议等行动 [35] 商品:关注超跌板块和供给受限板块 - 资本开支方面,有色放缓,黑色、化工、能源增长,农产品单产和种植面积有瓶颈;原油资本开支增长,2024年全球石油公司资本开支预计达5258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4%;工业金属资本开支收缩后回升,黑色有分化,有色部分扩张斜率不同,化工整体扩张 [42][43][45] - 类滞胀情境方面,海外宏观情境类似“类滞胀”,历史类滞胀阶段资产分化严重,上涨概率约50%,受阶段分化和驱动因素影响 [54] - 2015年供给侧改革复盘方面,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煤炭、钢铁去产能持续三年左右,供给侧减产明显板块涨幅大,产业利润改善,中下游受益更明显 [61][62]
再提反“内卷式”竞争,调整优化生猪产能
国盛证券· 2025-07-06 17: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猪养殖当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关注估值与成本性价比凸显的龙头及低成本高成长标的,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3][19] - 白羽鸡磨底已久,关注情绪修复后的鸡价反转,黄羽肉鸡关注季节性价格弹性机会,建议关注益生股份、圣农发展等相关企业[3][19] - 转基因品种审定落地,后续确认行业公司成长性和兑现时间后,种植与农产品板块投资潜力值得期待[3][19] - 农产品上下游价格波动大,畜禽价格未稳定,龙头饲企有望替代中小饲企,疫苗关注后续季度景气回暖,可关注海大集团、禾丰股份等[3][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2025/07/04)农业板块上涨2.5%,跑赢沪深300 1.0个百分点,涨幅前三为华资实业、德康农牧、国联水产,跌幅前三为一致魔芋、万辰集团、雪榕生物[10] 本周热点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二季度农业部持续提及调整优化生猪产能,生猪产业降重稳产持续进行[1][17] - 集团降重明显,本周集团出栏体重124.59公斤,较上周下降0.25公斤;整体生猪出栏均重128.64公斤,较上周增加0.50公斤,环比增长0.39%,较上月同期下降0.53公斤,下降-0.41%,后续体重有望随气温升高而下降[2][18] - 2025年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42万头,环比上涨0.1%,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较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8万头[2][18] - 目前行业仍盈利,本周自繁自养模式母猪50头以下规模出栏肥猪利润为189.1元/头,较上周增加62.24元/头,外购仔猪育肥出栏利润为14.15元/头,较上周上调16.71元/头,二育自6月下旬增多,部分市场二次育肥栏舍利用率增幅明显[2][18] - 2025年1 - 4月我国新生仔猪数据环比分别为1.57%、0.60%、0.60%、1.80%,对应6 - 10月供应环比逐步上升,关注体重、库存行为预期变化对猪价的反身性影响[2] 农业数据跟踪 生猪 - 本周全国瘦肉型肉猪出栏价14.82元/kg,较上周上涨3.9%;猪肉平均批发价20.58元/kg,较上周上涨1.7%[21][22] - 本周自繁自养头均盈利119.72元/头,较上周增加69.48元/头;外购仔猪头均盈利 - 26.26元/头,较上周增加105.45元/头;出售仔猪毛利135.6元/头,较上周减少4.81元/头[23] - 上周全国白条猪肉平均宰后均重90.05公斤,周环比下降0.6%;本周15kg仔猪全国市场价36.77元/公斤,周环比下降1%[26] 家禽 - 2025年6月第2周父母代鸡苗价格46.4元/套,周环比下跌3.2%;本周肉鸡苗价格1.36元/只,较上周下跌20%[31] - 本周主产区白羽肉鸡平均价6.75元/公斤,较上周下跌3.7%;主产区鸡产品平均价8.45元/公斤,较上周下跌1.2%[36] - 本周父母代种鸡养殖利润 - 1.39元/只,较上周 - 0.34元/只;肉鸡养殖利润 - 2.17元/只,较上周减少0.68元/只;屠宰利润 - 0.28元/只,较上周增加0.38元/只[41] - 本周主产区817鸡苗平均价0.71元/只,较上周上涨29.1%;主产区817肉杂鸡平均价6.43元/公斤,较上周上涨1.3%[44] 大宗 - 本周国内玉米现货价2436.27元/吨,较上周上涨0.2%;CBOT玉米收盘价421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上涨2.4%[51][63] - 本周国内小麦现货价2451.06元/吨,较上周上涨0.2%;CBOT小麦收盘价556.7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上涨2.9%[53][59] - 本周国内粳稻现货价2892元/吨,较上周持平;CBOT糙米收盘价1296.5美分/英担,较上周下跌3.9%[55][62] - 本周国内大豆现货价3926.32元/吨,较上周持平;CBOT大豆收盘价1048.2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上涨2.2%[66][68] - 本周国内豆粕现货价2916.29元/吨,较上周上涨0.5%;国内菜粕现货价2594.21元/吨,较上周上涨3.0%;国内进口四级菜油现货价9782.5元/吨,较上周上涨1.2%[71][73] - 本周一级豆油现货价8135元/吨,较上周下跌1.2%;国内24度棕榈油现货价8635元/吨,较上周上涨0.5%;BMD棕榈油收盘价4062林吉特/吨,较上周上涨1.2%[76][78][80] - 本周柳州白糖现货价6110元/吨,较上周持平;NYBOT11号糖收盘价16.37美分/磅,较上周下跌1.9%[82][85] - 本周国产鱼粉现货价10675元/吨,较上周上涨2.9%;进口鱼粉现货价11258.7元/吨,较上周上涨0.9%[84][86]
刘元春、张军、连平、陆挺最新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7-06 15:38
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核心观点 - 中国宏观经济在内外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增长,但供需失衡矛盾突出,需在短期稳需求与长期改革之间寻求平衡,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1] 刘元春观点 - 当前世界处于深刻变革阶段,传统宏观研究模式难以有效指导当下经济发展,需突破传统范式限制[3] - 研究中国经济需深入剖析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行为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并高度关注"新三驾马车"——基础研发、产业升级和科创金融[5] - 宏观经济治理需增加"统筹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新维度,将治理"内卷化"竞争作为政策重点[5] - 当前宏观经济首要关切点是持续低迷的价格水平,供给侧冲击扮演关键角色,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近90%,但企业利润率降至历史低点[5] - 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需全面启动微观治理,政策思路应转变为"政府主导、行业协同、企业落实"新模式[6] 张军观点 - "十五五"时期将面临更大挑战和不确定性,需稳步提升国内需求,稳市场、稳预期、扩投资是关键[8][10] - 激发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需推动政府发展理念和职能变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10] - 释放消费潜力需在分配领域深化改革,改革工资形成机制,推动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尽快定型社会保障机制[10] - 不能忽视供给侧问题,需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11] 连平观点 - 下半年外部环境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复杂交织,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结构性机遇和挑战[13] - "三个确定":世界经济复苏压力显著增大,关税驱动美国通胀反弹,多重因素推动美元继续走弱[15] - "三个不确定":对等关税谈判悬念留存,美联储降息何时重启仍存变数,地缘政治风险多点共振前景难料[15] - 中国需坚持"以我为主"、强化战略定力,凭借经济韧性、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等保持稳中有进态势[15] 陆挺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总体不错,但下半年增速下行压力显著加大,通缩风险加大[17] - 挑战包括:出口形势严峻,房地产市场尚未真正出清,清理产能过剩力度加大,通缩压力仍在[19] - 政策需多管齐下应对挑战,房地产领域需推进保交楼、企业破产出清等,消费方面需推进社保改革[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