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搜索文档
产能过剩持续,高瓴将减持隆基绿能至5%以下,浮亏已近百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22:37
高瓴资本减持隆基绿能 - 高瓴资本旗下HHLR计划减持隆基绿能股份至5%以下,当前持股5.50%,拟减持不超过37,890,248股 [2][3] - 2020年12月高瓴以每股70元受让6%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现股价跌至14.47元导致浮亏近百亿 [2][4] - 2023年HHLR曾因违规减持被证监会立案,后购回全部减持股份 [6] 隆基绿能经营状况 - 公司2023年营收1294.98亿元(+0.39%),2024年营收825.82亿元(-36.23%),净利润由盈利106.87亿元转为亏损86.77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6.52亿元(-22.75%),净利润亏损14.50亿元 [5] - 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仅保留技术相关职位 [5] 光伏行业现状 - 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硅片价格出现熔断式下滑,全环节供过于求 [4] - 2013-2022年隆基连续10年两位数增长,但2022年底起行业供需失衡持续恶化 [4][5] - 高瓴资本投资时正值光伏快速发展期,现行业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3][4]
中国驻欧盟使团就欧盟委员会主席在G7峰会期间涉华言论答记者问
快讯· 2025-06-18 19:25
欧盟对中国产业政策的指责 - 欧盟委员会主席指责中国无视全球贸易规则 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本国企业 [1] - 指控中国将稀土主导地位武器化 并向全球市场转移过剩产能 [1] - G7提出需实现关键供应链多元化 共同应对非市场政策和行为 [1] 中国对欧盟指责的回应 - 中国产业补贴政策坚持开放 公平 合规原则 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1] - 中国产业发展依靠技术创新 产供链体系 市场竞争和人力优势 而非补贴 [1] - 中国新能源产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作出重大贡献 [1] 中国对"产能过剩"论调的驳斥 - "产能过剩"本质是有关国家担心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意图搞保护主义 [2] - 欧盟近年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欧洲企业 2021-2030年计划提供超1.44万亿欧元补贴 [2] - 截至2024年欧盟已实际发放超3000亿欧元补贴 并出台优先购买欧洲产品政策 [2] 中欧经贸关系展望 - 中欧建交50年合作成果丰硕 为双方带来实际利益 [2] - 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将持续为欧洲企业提供市场和发展机遇 [2] - 中方愿与欧方加强沟通协调 妥善处理贸易分歧 实现共赢发展 [2]
欧盟委员会主席指责中国将稀土主导地位武器化,外交部驳斥
证券时报· 2025-06-18 17:04
6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16日在G7峰会期间指责中国无视全球贸易规则,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本 国企业,表示中国将稀土主导地位武器化,并向全球市场转移过剩产能。G7必须实现关键供应链特别是原材 料的多元化,共同应对非市场政策和行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对有关言论罔顾事实,充满偏见和双重标准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坚持开放、公平、合规的原则,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中国产业发展靠持续的技术创 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丰富的人力优势,靠的是真本事,不是靠补贴。中国新能源产能为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作出重大贡献。所谓"产能过剩"本质上是有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 率,意图以此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措施,过剩的是焦虑,不是产能。 近年来,欧盟不断出台产业政策,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欧洲企业,甚至公开提出优先购买欧洲产品。据不完全 统计,2021年至2030年间,欧盟将提供超过1.44万亿欧元的各类补贴,截至2024年已实际发放超过3000亿欧 元。欧盟还出台了一系列经贸"工具箱"。当前欧盟正着力促 ...
外交部驳斥欧盟领导人涉华“产能过剩”言论:充满偏见和双重标准
快讯· 2025-06-18 15:44
欧盟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指责 - 欧盟委员会主席指责中国无视全球贸易规则 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本国企业 [1] - 欧盟委员会主席称中国将稀土主导地位"武器化" 并向全球市场转移"过剩产能" [1] - G7计划实现关键供应链特别是原材料的多元化 共同应对非市场政策和行为 [1] 中国外交部回应 - 中国外交部表示对欧盟言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认为其罔顾事实、充满偏见和双重标准 [1] - 中国产业补贴政策坚持开放、公平、合规的原则 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1] - 中国产业发展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产供链体系、充分市场竞争和丰富人力优势 [1] - 中国新能源产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1]
中观看实体之五:发电量为什么和工业增加值_脱节”?
财通证券· 2025-06-17 16:48
现状 - 今年1 - 5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3%,发电量累计同比仅为0.3%,二者增速差距显著拉大[7] 口径差异 - 规模以下工业发电企业发电量在全部用电量中占比不到8%,影响有限[3][9] - 发电量数据非全口径,但电力使用不区分规模和用途,对比的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存在口径差异[3][15] 行业表现 - 电气机械、化工、非金属矿和通用设备等行业用电量和工增增速背离显著,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3][23][28] - 电气机械、化工、非金属矿和通用设备等行业上市公司景气欠佳,大企业景气优于小企业[3][31][35] 原因分析 - 用电量和工业增加值增速背离或因需求偏弱、行业产能过剩、大小企业景气分化[3][36] 趋势判断 - 用电量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状态或延续,待需求改善或供给去化起效后或有改善[3][36] 风险提示 - 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历史经验失效,测算存在偏差[3][40][41][42]
赢合科技触及20CM涨停,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午后小幅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14:05
A股市场表现 - 6月17日午后A股主要宽基指数震荡回落 多数下跌 煤炭 石油石化 公用事业 家用电器 商贸零售等行业涨幅居前 [1]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午后小幅上涨 持仓股中赢合科技触及20CM涨停 德方纳米 曼恩斯特 湖南裕能等涨幅居前 [1] 新能源行业动态 - SNEC 2025光伏展于6月11-13日在上海举行 展会人气旺盛 但需求展望与供给端政策信号平稳 [1] - 行业当前经营策略以"控风险"为主 技术路线争论淡化 企业聚焦工艺技术微创新提效和新型应用场景挖掘 [1] - 投资主线建议关注:细分技术路线龙头设备/组件厂商 全球化背景下独立第三方电池片供应商 少银/无银金属化浆料方案供应商 经营稳健的头部企业 硅料环节整合受益方 [1] 创业板新能源ETF产品特征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标的指数覆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包括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核能 以及动力电池 电池材料 充电设施 整车 电机电控等领域 [2] - 该ETF管理费率0.15% 托管费率0.05% 合计费率0.2% [2]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12:0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均面临价格战、产能扩张和创新保护不足的困局,光伏行业的历史经验值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借鉴 [1][2] - 价格战导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滑近30%,尽管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28.3%至277.57GW,但行业整体产值下滑,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协鑫系、通威股份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紧张,反映出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 价格战与产能过剩 - 价格战是市场化竞争工具,有助于淘汰低效产能,但无底线的成本突破会损害全产业链利润 [1][2]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2023年隆基绿能创始人已警示,产能扩张受地方补贴等非市场化因素推动,导致资源浪费 [3] - 汽车行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吉利控股宣布停止新建工厂,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3]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光伏行业创新成果如TOPCon技术迅速被同行模仿,导致技术红利短期耗尽,先发企业难以获得足够回报 [5] -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是行业普遍问题,光伏企业呼吁为科技创新赋予权利属性,延长红利周期 [5]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创新能力,同时保护创新成果,避免重蹈光伏覆辙 [5] 行业出路与政策支持 - 光伏行业出路在于持续创新,但创新保护需政策支持,建立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6] - 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推动兼并重组,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行业整合,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3][4] - 中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均为万亿产业,加强创新保护将提升全球竞争力 [6]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11:21
行业现状与价格战影响 -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均面临价格战困境,高管们通过极限降本和价格战抢夺市场,导致产业链利润受损 [1] - 光伏行业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28.3%),但产业链价格下滑近30%,整体产值下降 [2] - 光伏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收入825亿元,同比-36%,亏损86亿元)、协鑫系、通威股份(收入919亿元,同比-33%,亏损70亿元)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恶化,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3] 产能扩张与同质化竞争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2023年已警示行业严重过剩,地方补贴和代建厂房等非市场化行为加剧扩张 [4] - 汽车行业可能重蹈光伏覆辙,吉利宣布停止新建工厂,转而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4] - 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兼并重组,汽车行业也认为兼并重组是必然结果,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作为经济转型工具 [4][5] 创新保护与行业出路 - 光伏行业创新缺乏保护,新技术(如TOPCon)迅速扩散为行业公共知识,先发企业难以享受创新红利 [6] - 朱共山强调知识产权是光伏的生命之本,需拉长技术红利周期,避免TOPCon案例重演 [6]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技术创新和保护,软件和AI定义汽车时代对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6][7] - 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万亿产业,需政策支持创新保护,以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7]
关键信息出炉!详细解读!
格兰投研· 2025-06-14 23:13
金融数据概览 - 5月M1增速升至2.3%,为一年新高,但环比减少2307亿元,反映企业和居民活钱减少[1] - M2增速7.9%,显示货币供应总量充足但资金滞留银行体系[1][2] - 住户存款前五个月增加8.3万亿,总规模突破160万亿[4] 社融结构分析 - 5月社融增量2.3万亿,同比多增2271亿,增速8.7%与上月持平,为五年同期次高[5][6] - 政府债券贡献64%新增社融,单月发行1.46万亿,同比多增2367亿,环比多增5000亿[9][10] - 剔除政府债后社融增速仅5.98%,低于4月的6.02%[11] 信贷需求疲软 - 5月新增贷款6200亿,同比少增3300亿,创近年新低[12] - 企业贷款受产能过剩和需求走弱抑制,出口企业面临关税压力[13] - 居民短贷减少208亿,同比少增451亿,消费贷款连续三月下滑[13][14] 消费补贴动态 - 多地暂停国补,如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因额度耗尽或限量发放[15] - 地方财政承担10%-20%补贴,但中西部积极性不足,广东等沿海省份因超支叫停[16] - 全国已消耗补贴1500亿,6月预计再耗500亿,全年3000亿额度剩余不足30%[17] 房地产市场 - 5月居民中长贷增746亿,同比多增232亿,购房需求局部回暖[19] - 房价较峰值回调20%-30%,但东南沿海受关税冲击跌幅更大[19][20] - 政策需分三阶段稳地产:先稳交易量,再激活二手房,最后传导至新房市场[24][26][27]
江西首富,财富大缩水
盐财经· 2025-06-14 17:35
光伏行业分化趋势 - 光伏行业分化已成大趋势,晶科能源表现与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3][4] - 2024年行业寒冬中,14家光伏企业合计预亏损332.8亿至379.8亿元,晶科能源仍实现微利0.99亿元 [12] - 2025年一季度晶科能源亏损同比扩大218.2%,而隆基绿能等同行亏损环比收窄 [5][14] 晶科能源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8.4亿元,同比下滑40.03%,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滑218.2% [5] - 2024年全年营收924.7亿元(同比-22.08%),净利润9893万元(同比-98.67%),毛利率从14.43%腰斩至7.79% [11][16] - 公司依赖政府补贴,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达24.77亿元,远超净利润 [6] - 负债总额865.6亿元,资产负债率72.72%,流动性负债475.3亿元 [24] 市场与股价表现 - 股价自2022年高位下跌超70%,市值蒸发1380亿元;2025年内跌幅27%,市值蒸发190亿元 [7] - 实控人李仙德身价从2023年353亿元缩水至2025年115亿元,财富缩水超235亿元 [8] TopCon技术竞争格局 - 晶科能源曾凭借TopCon先发优势,2023年N型组件出货48GW,净利润同比增长153.2%至74.4亿元 [11] - 行业新增TopCon产能达700GW,远超需求,导致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 [16] - TopCon电池价格区间0.63-0.75元,较BC电池(0.79-0.83元)成本优势减弱 [22] 技术迭代风险 - BC电池因高转换效率和低衰减系数可能成为N型时代主流,对TopCon构成威胁 [19][20] - 晶科能源计划2025年提升TopCon效率至27%,并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但技术成熟需3年以上 [22][23] - 债务压力或限制其技术转型能力,面临被BC技术抢占市场的风险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