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
搜索文档
塑造新优势 澎湃新动能——“活力中国调研行”感受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活力
新华网· 2025-10-18 18:41
引进来:外资研发与投资 - 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参与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并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讨论创新 [4] - 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上海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将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5] - "十四五"以来上海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过5700家,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4年保持在4万亿元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 [8]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项目推进,施耐德电气设立五大中国研发中心 [8] - 舍弗勒在华30年从30多人小厂发展为拥有1.9万名员工、6大研发中心、17座工厂的企业,汽车业务供应链本土化率超95% [9] - "十四五"以来上海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占制造业比重从37.2%跃升至75.4%,江苏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约四成,海南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年均增长43.7% [11] 走出去:中企出海与出口 - 江苏太仓港前8个月外贸货物吞吐量8659万吨,同比增长11.7%,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45% [14] - 江苏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1/8,贡献全国近两成出口增量 [14] -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全省近10万家外贸企业经验丰富,将开拓新市场、壮大新业态、培育新优势 [16] - 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进入日本、韩国等市场,在全球设立80多个运营中心,中国商用机器人出货量领跑全球 [17] - 前三季度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1.9%,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54.9% [19] - 华勤技术去年超1亿件智能产品销往海外,并在越南、墨西哥、印度建立三大海外制造基地 [19] - 雅迪科技1-7月海外出口业务同比增长超40%,在越南、印尼、墨西哥等地搭建全球十大产研基地,实现全面出海模式 [21] 制度型开放:政策与便利化 - 海南实施外资企业登记便利化措施,元素投资公司线上提交注册申请后当天获得营业执照 [24] - 海南自贸港将于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政策 [24] - 海南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双总部基地和航运航空枢纽 [27]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 [27] - 上海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海南实行全国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江苏推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18项开放举措 [29] - 江苏自贸试验区启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通关综合时效缩短50% [29] - 上海在境外设立企业达6500家,政务服务中心增设出海服务专窗并在海外设办事处 [29] - 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基本落地,江苏自贸试验区推出超450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在即 [29]
新华全媒头条·活力中国调研行|塑造新优势 澎湃新动能——“活力中国调研行”感受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活力
新华社· 2025-10-18 17:03
引进来:外资研发与投资趋势 - 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并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讨论创新 [2]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项目推进,施耐德电气在中国设立五大研发中心 [4] - 舍弗勒从30多人的小厂发展至在中国拥有1.9万名员工、6大研发中心、17座工厂,其中国区汽车业务供应链本土化率超95% [5] - "十四五"以来上海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占制造业比重由37.2%跃升至75.4%,江苏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约四成,海南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年均增长43.7% [6] 走出去:企业出海与出口表现 - 江苏太仓港前8个月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659万吨,同比增长11.7%,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45% [7] - 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在日本、韩国等市场站稳脚跟,全球设立80多个运营中心,中国商用机器人出货量领跑全球 [7][8] - 前三季度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11.9%,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54.9% [8] - 华勤技术去年超1亿件智能产品销往海外,并在越南、墨西哥、印度建立三大海外制造基地 [8] - 雅迪1月至7月海外出口业务同比增长超40%,在越南、印尼、墨西哥等地搭建全球十大产研基地 [8] 制度型开放:政策与便利化措施 - 海南实施外资企业登记便利化措施,元素投资(海南)有限公司线上提交注册申请后当天拿到营业执照 [9] - 江苏自贸试验区启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企业通关综合时效缩短50% [10] - 上海累计在境外设立企业达6500家,政务服务中心增设企业出海服务专窗并在海外设立办事处 [11] - 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总体方案基本落地,江苏自贸试验区推出超450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在即 [11]
吴晓求:资本市场生态链亟待系统性重塑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16:34
资本市场战略定位 - 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1] - 核心功能应从传统的融资渠道转变为激励社会创新和推动财富管理的机制[1] 资本市场生态链重塑 - 资本市场生态链亟待进行系统性重塑[1] - 改革措施旨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1] 资产端改革 - 改革资产端为投资者提供与风险相匹配的长期回报[1] 资金端改革 - 改革资金端需破除制度约束[1] - 引入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机构资金以稳定市场基础[1] 制度端改革 - 改革制度端以确保市场透明度为核心[1] - 改革制度端需大幅提升违规违法成本[1]
绿洲和热土在这里 中国制度型开放之路越走越宽丨决胜“十四五”
证券时报· 2025-10-18 09:00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时期中国通过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在跨境资金流动、市场双向开放及企业全球化布局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和中国企业出海竞争力 [1] 跨境资金流动效率提升 - 金融制度型开放以优化跨境资金流动效率为关键抓手,如前海案例显示外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入账流程简化,可实现当天到账 [3] - 前海已形成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等六个跨境金融品牌 [3] - 上海于2022年启动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并在2024年优化升级至高版本资金池“3.0版”,某世界500强制造企业集团22家成员跨境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升 [4] 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强 - “十四五”时期中国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6] -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宽立资本在2024年12月登记为外商独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并于2025年1月至2月完成三只产品备案 [6] - 惠理集团在前海获得2亿美元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额度设立基金,投资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前海新设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市九成以上 [7] - 中国企业在5G通信、特高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行业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在人工智能、创新药等领域拥有巨大潜力 [7] 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深化 - 中国企业出海实现从“商品出口”向“全产业链出海”与“价值共创”转型,香港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新设“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平台服务内地企业海外拓展 [9] - 格林美计划启动赴港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增强境外融资能力,看重港交所灵活上市机制和便利再融资 [9] -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成为企业出海桥头堡,诚联科技在服务中心帮助下成功完成对印度尼西亚的首次对外直接投资,审批周期大幅缩短 [10]
绿洲和热土在这里 中国制度型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证券时报· 2025-10-18 02:57
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卓泳 "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 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 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时期,我国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在跨境资金流动、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 先行先试,积累了广泛而宝贵的经验。在"引进来"方面,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 准入限制措施。中国市场被誉为"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热土";在"走出去"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利用A+H股、全球存 托凭证(GDR)等多元化融资工具进行全球布局,深度整合全球供应链,对外投资存量稳居世界前列。 跨境资金流动 更高效 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开放的探索中,优化跨境资金 的流动效率、便利企业全球资金管理、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等成为了关键抓手。 日前,前海某外资企业财务人员向银行递交业务背景资料,为接收境外母公司汇入的人民币资本金做准备。在中 国银行完成资料审核与登记流程后, ...
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
金融时报· 2025-10-17 18:59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中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上 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支持提振消费、扩 大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态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内,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扩大内需,激发商品消费发展动 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对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参与国际金 融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
开放的河南豫加出彩
郑州日报· 2025-10-17 08:59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省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扩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及推进制度型开放,在商务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消费市场扩大、外贸提质、投资活跃、开放水平提升 [2] 消费发展 -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2%,规模保持全国前列 [3] - 发放消费券及实施商品补贴合计超40亿元,带动消费超500亿元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累计补贴超260亿元,惠及消费者1700万人次 [4] - 培育新型消费,如“IP+消费”、数字消费、直播电商,2025河南网上年货节在线参与人数超2亿人次 [4] - 扩大入境消费,增加离境退税商店 [4] 外贸发展 - 全省货物贸易额站稳8000亿元大关,保持全国前十 [5] - 一般贸易占比由2020年的32.9%提升至2024年的40.4%,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过60% [5] - 手机年出口额超2000亿元,今年前8个月增长30.4% [5] - 汽车出口年增速保持两位数,2024年达336.2亿元,为2020年的8倍多,预计全年出口达500亿元 [5] - 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比2020年增加3600家,进出口亿元以上企业达517家,比2020年增加149家 [5] - 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由2020年的31.2%提升至2024年的70.5% [5] - 贸易伙伴超200个,今年前8个月对日本进出口增长125.7%,对金砖国家增长37.4%,对非洲增长25.5%,对RCEP成员国增长22.7% [5] 投资发展 - 全省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年均增长5.6% [6] - 吸引标志性制造业项目,如新加坡益海嘉里五年投资近70亿元,比亚迪生产基地累计生产新能源整车超110万辆 [6] - 超300家河南企业走进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470亿元人民币 [6] - 50家河南企业在境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超1500亿元 [6] 开放发展 - 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07项创新成果,16项在全国推广 [7] - 首创跨境电商敏感货物空运全链条安全管控模式,检测通关效率全国领先,成本降低 [7] - 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64条,去年货运量突破80万吨,连续多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 [7][8] - 郑州在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考评中两次位列前十 [8] - 郑州获批全国第四个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新设16个省级经开区,省级以上经开区达45家 [8]
以制度型开放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新华日报· 2025-10-17 07:20
当前苏州产业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 - 全球供应链重构导致出口竞争加剧,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政策推动产业链向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转移,与苏州在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等行业形成同质化竞争 [2] - 苏州外贸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对美出口依赖度降低,对东盟等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但外贸依存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需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并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2] - 制度和产业创新试点政策亟待突破,国家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总体仍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地方在先行先试政策争取上待发力,事权集中限制了制度型开放的推进速度 [3] - 生物医药行业面临政策瓶颈,2024年版负面清单禁止外资投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而相关地区获批试点导致苏州存量项目可能因融资和境外上市需求迁往政策试点区域 [3] - 国际顶尖人才吸引力有待提升,相比一线城市,苏州在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顶尖人才集聚度上有差距,且国家级实验室、顶尖科研机构数量较少,导致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和关键技术供给有限 [4] - 高端人才不足导致创新型龙头企业和本土“链主”企业较为缺乏,产业需加快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升级 [4] 以制度型开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建议 - 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依托苏州自贸片区平台,推动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数据跨境流动等试点,高水平建设苏州国际数据港和国际商事法庭 [6] - 以中新合作为抓手,落实两国政府合作愿景和数字贸易合作备忘录,探索中新数字身份互认,推进数字贸易合作试点,并共建中新绿色数码港、生命科学园、具身智能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6] -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发挥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推广“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等新型科技攻关组织方式,协助先导企业攻关“卡脖子”问题 [7] - 优化“金鸡湖人才计划”,搭建“1+4+x”政策体系,实施高层次青年人才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拓展海外引才渠道,推动人才评价与产业需求对接,并试点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 [7]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的一体化模式 [8] - 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孵化产业服务子公司,支持共建“设计+服务”平台,并全面推动“智改数转”,通过财政补贴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8] - 建设双向开放的枢纽城市,国内层面提升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运营效率及苏州东站枢纽能级,国际层面推动中欧班列(苏州)与苏州港融合,并借助与秘鲁钱凯港友好港口契机支持企业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9] - 鼓励企业在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布局营销网络与仓储节点,构建本地化运营体系,形成面向拉美、东盟、中亚的外贸新格局,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9] - 建设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大外资总部机构引育力度,鼓励存量总部提升管理能级并拓展离岸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同时常态化汇总企业创新诉求,依托中新协调联合理事会等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 [10]
外国人来华热彰显友善中国底色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02:05
越来越多外国人喜欢来中国。 2024年外国人入出境人次突破6488万,同比攀升82.9%;2025年前8个月,这一数字已超5100万。 当他们触摸到没有滤镜的真实中国,"友善"是被提及最多、感受最深的关键词之一。 友善也浸在文化交流的肌理中。 觉得停留太短?过境免签外国人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 退税嫌麻烦?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全国铺开。 2023年以来,签证、移民、口岸、免退税和支付便利化政策密集出台,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 游,"China Travel""ChinaShopping"全球火爆,"带空箱子来中国"成为潮流。其实正如网友打趣:"中国 制造,啥都有。根本不用带箱子,来了再买就是。" 可以说,政策不仅推高了入境游客量,更让原本匆匆转机的人,有了时间逛胡同、品小吃,把过境游变 成深度游,甚至开启多城漫游,解锁中国的烟火气与诗画意。 如果说政策是打开国门的钥匙,普通人的善意便是最暖的名片。 街头巷尾的相遇最是动人:"甲亢哥"与"卤鹅哥"的互动没有一点脚本,一方热情递上卤鹅,一方笑着接 过来品尝,陌生在瞬间消融,友谊在真诚里生长。此刻,"友善"不再是抽象的词,而是具象为两人灿烂 的笑脸。 "Ci ...
人民银行:熊猫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16 20:21
金融市场开放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市场发行交易、登记结算、税收、评级、风险处置等各项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 [1] -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开放框架,统筹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 [1] - 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标准,推进自贸离岸债市场发展 [1] 债券市场国际化进展 - 中国债券在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的权重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1] - 持续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市场广泛认可的合格担保品 [1] - 优化熊猫债券制度安排,熊猫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 [1] 黄金市场开放 - 在香港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割库 [1] - 上线香港交割的黄金交易合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