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搜索文档
上海设150亿未来产业基金,加速发展量子计算等尖端科技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11:05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旨在系统性、前瞻性地培育未来产业,目标到2027年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并培育约20家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2] 重点发展领域 - 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进行合理规划与分层推进 [3] - 具体产业包括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 [1] 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 上海已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以支持产业发展 [1] - 政策从强化关键环节支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优化核心要素保障、构建动态培育体系六个方面推出具体举措 [3][4] - 关键环节支撑包括主动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组织联合攻关强化核心技术攻坚、支持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设 [3] 产业生态与空间布局 - 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区域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并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4] - 同步布局了12家高质量孵化器,并打造“上海未来启点社区”以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1] - 已启动建设类脑智能、硅光、脑机接口等领域的未来产业集聚区 [1]
上海发布《若干措施》提出制定重点任务清单 加强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支持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未来产业引领地
解放日报· 2025-10-12 10:18
政策总体目标 - 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1] - 目标到2030年培育壮大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1] 重点发展领域 - 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分层推进[3] - 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3] - 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3] - 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3] 现有产业基础与投入 - 已发布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硅光、6G等多个领域未来产业培育方案[2] - 启动建设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一批概念验证平台,同步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2] - 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2] - 打造上海未来启点社区,启动建设类脑智能、硅光、脑机接口等领域未来产业集聚区[2] 关键举措支撑 - 强化关键环节支撑,主动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组织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支持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设[3] -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针对企业从创办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分阶段精准支持[4] - 打造产业集群高地,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4] 要素保障与工作机制 - 优化产品、场景、金融、人才、合作五个核心要素保障,支持创新产品多领域规模化应用,发挥未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4] - 构建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5] - 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构建投资孵化生态,联动项目经理团队优化资源配置[5] 具体产业应用与展望 - 基金将支持类脑智能产业、硅光、超宽禁带半导体、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集聚区发展[6] -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将借助政策支持打造脑机接口产业创新“核爆点”,吸引标杆性企业与旗舰型项目落地[6] - 上海将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推动政策落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6]
利好来了,七部门重磅部署;上海设立150亿未来产业基金;深圳水贝三家黄金珠宝公司被查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2 07:38
服务型制造与未来产业政策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目标到2028年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2] - 方案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按需布局算力,提升工业数据供给,推动人工智能与服务型制造融合 [2] - 上海设立总规模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瞄准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等关键赛道,并启动建设类脑智能、硅光、脑机接口等领域未来产业集聚区 [3] 房地产与城市建设 - 住建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销售新建商品住宅约50亿平方米,1100多万套安置住房惠及3000多万群众 [4] - 住建部重点提及“好房子”建设,正研究改造存量老房,并将联合地方试点,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4] 公司重大人事变动 - 孟凡利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 [5] - 冯长军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其总会计师职务 [10][11] - 郭斌任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其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14] - 向党正式出任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公司总资产超5700亿元 [15] 公司经营与财务事件 - 深圳水贝三家黄金珠宝公司因通过预定价模式进行对赌,涉嫌构成开设赌场罪被查处,相关责任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5] - 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其2015年发行的53亿元资本补充债券预计无法于2025年9月30日到期兑付,因偿付能力承压 [12] - 神州数码实控人郭为一审被判离婚,其持有的7738.89万股公司股份(市值约33.94亿元)此前已被司法冻结,若被处置存在控股权变更风险 [13] - 碧桂园9只境内债券重组方案中,8只债券(余额合计134.1669亿元)已获通过,仅H16腾越2尚未通过 [16] 品牌与产品动态 - 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官方回应称其辞职不在审计监督范围之内 [8] - 宗泽后推出新品牌“娃小智”,招商人员称其AD钙奶、矿泉水等产品口味与娃哈哈有95%相似度,代理商购货超10万元可获得区县独家经销资格 [9]
海上竞速,深圳如何追上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23:32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格局 -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呈现清晰的“四大梯队”分化格局,基于经贸活力、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五大维度对全球60个海洋城市进行评估[1] - 伦敦在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城市治理均居全球第一[2] - 新加坡经贸活力排名全球第一,海事服务第二,国际影响第二[2] - 上海总排名全球第四,经贸活力和国际影响均排名第二,科技创新排名第六,海事服务排名第五[3]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海洋经济年度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3] - 中国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已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东部海洋经济圈港口航运体系完善,南部海洋经济圈海域辽阔、资源丰富[3] - 上海作为中国海洋经济领头羊,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387亿元,占GDP比重的21.1%[1][5] - 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09亿元,占GDP比重的14.7%[5] 中国主要海洋城市定位与策略 - 报告提出“沪深青成国内三大海洋经济圈引领者”,上海位于“头部梯队”,深圳和青岛均居于第二梯队,全球排名分别为第11和第16[1][3] - 深圳在科技创新维度高居全球第四,其在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创新能力突出[2] - 青岛科技创新排名全球第八,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和近三分之一的涉海两院院士[2] - 深圳提出下一阶段目标,力争“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达到21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海洋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36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5] 区域产业政策动向 - 上海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区域启动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6] - 深圳重金扶持低空产业,单项单次奖励金额从20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每家企业每年可获得奖励合计最高可达3000万元,目前深圳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1900家[7] - 山东力争到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8] - 湖北提出17条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到2027年将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至50%[9] 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 - 《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发布,上海首次进入前十,跃升至第8名,主要得益于入境游复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上的进步[12] - 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伦敦、巴黎、纽约、首尔、新加坡、北京、香港、上海、东京、旧金山和曼谷[12] - 中国上榜城市还包括:杭州第36位、深圳第37位、广州第38位、成都第40位、重庆第47位,2024年北京、重庆、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入境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14]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有望陆续推出,核心是财政加力、货币宽松|宏观晚6点
搜狐财经· 2025-10-11 18:12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工信部等七部门发文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 [1] - 政策要求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1]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1] 上海未来产业培育目标 - 上海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2] - 到2030年目标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2] 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情况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 [3]
城记 | 一周聚焦:抢抓新兴赛道,长三角未来产业布局“快马加鞭”
新华财经· 2025-10-11 17:25
未来产业概述与战略意义 - 未来产业处于孕育萌发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颠覆性和前瞻性,是引领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的战略支点 [1] -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头羊,其发展范式为未来产业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1] 核聚变技术进展 -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环向场磁体线圈盒研制成功并交付,该部件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用于约束上亿摄氏度的聚变等离子体 [2] - 交付的线圈盒外形尺寸21米×12米,重400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环向场磁体线圈盒,尺寸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同类部件的1.2倍以上,重量约为其2倍 [2] - 项目团队历时5年多攻克多项关键技术,该部件成功交付是聚变能源商业化的重要一步,相关技术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 [2] 异构算力平台建设 - 无锡首个异构混训算力调度平台“科芯算力调度平台”上线,首批纳管全国约7000P运营算力资源,通过智能算法高效分配算力资源 [3] - 平台由无锡市梁溪科技城发展集团与无问芯穹共建,以标准化产品形式提供弹性租赁、算力共享等服务,具备强大兼容性,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国内外不同芯片上的高效协同 [3] - 长三角多个城市发力布局异构算力:杭州于3月发布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接入5家数据中心,实现算力资源匹配和交易撮合 [4]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7月发布DeepLink超大规模跨域混训技术,将相隔1500公里的两个异构智算中心整合为“超级节点”,完成千亿参数AI大模型训练,属全球首次实现长距离跨域异构智能算力高效整合 [4] 上海未来产业政策与布局 - 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旨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5] - 上海已发布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硅光、6G等领域未来产业培育方案,启动建设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概念验证平台,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并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 [5][6] - 政策目标为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若干措施》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重点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硅光、6G、第四代半导体、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 [6]
上海:“全链”培育未来产业
新华社· 2025-10-11 16:03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发布政策文件,旨在构建未来产业全链条支撑体系,推动产业从萌芽到成熟的全周期发展 [1] 未来产业定义与重点领域 - 未来产业指处于孕育萌发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颠覆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产业 [1] - 上海布局的重点领域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硅光、6G、类脑智能、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 [1] - 针对各重点领域将制定差异化、针对性的培育方案 [1] 政策支持举措 - 政策提出六方面举措: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强化关键环节支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优化核心要素保障、构建动态培育体系 [1] - 具体措施包括主动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建好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立动态甄别评估调整机制 [1] - 将构建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1] 工作机制 - 上海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机制: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 [1] - 项目经理需懂科技、懂产业、懂投资,对项目实施“里程碑”式全生命周期管理 [2] - 重点任务清单将产业发展重点细化为具体任务,明确发展方向 [2] - 未来产业基金定位为上海市级“功能性母基金”与“耐心资本” [2] - 集聚区作为核心空间载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高效整合 [2]
120亿,静安资本诞生
投资界· 2025-10-11 15:26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周佳丽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正式揭牌。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正式亮相。 投资界-解码LP获悉,昨天(1 0月1 0日),上海静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简称:静 安资本)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后将进一步整合国资基金业务,以"政府引导基金+直投+市 场化"的模式运作,形成百亿投资矩阵。 现场,静安资本与道禾高新基金、区块链基金、复旦科创基金等8家基金公司签署合作协 议,同时上海国投公司旗下上海科创集团、国投先导、国投未来、国投孚腾等战略合作 伙伴获得授牌。 至此,上海国资基金生态圈再添一缕活水。 静安资本正式成立 注册资本120亿 外界关心,静安资本具体怎么运作? 投资界了解到,新组建的静安资本注册资本1 20亿元,成立后将进一步整合国资基金业 务,以"政府引导基金+直投+市场化"的模式运作,形成百亿投资矩阵,通过战略合作伙 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文化创意、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合作,聚焦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资与培育,推动市区两级资本联动,实现"投早、投小、投硬"与"投 新、投好、投强 ...
上海选定六大方向发展未来产业,还要重点培育20家企业
第一财经· 2025-10-11 13:41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体系化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1] - 到2030年培育壮大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重点发展领域 - 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进行布局 [2] - 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 [2] - 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 [2] - 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产品可行性验证 [2] 产业培育进展与案例 - 脑机接口领域支持开展全球首个符合GCP标准的植入式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帮助瘫痪患者恢复上肢运动能力 [3] -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在全球首次应用通用型CAR-T技术成功治愈风湿免疫性疾病,并研制我国首个获批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药物 [3] - 硅光领域启动建设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组建硅光创新联盟,设立硅光基金矩阵,在光互连、光计算、光传感方向上创新产品持续涌现 [4] - 类脑智能领域成功研发并产业化应用类脑感算一体融合相机、类脑双目视觉系统,类脑感知、类脑计算芯片与系统、类脑大模型等正加速研发转化 [4] - 量子计算领域结合AI技术刷新了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 [4] - 可控核聚变领域推动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成立,先导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 未来产业基金运作 - 未来产业基金定位为市级"功能性母基金"与"耐心资本",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双模式协同 [5][6] - 已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并完成18支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工作 [6]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基金已投决18支子基金,拟投决金额为22.15亿元,子基金目标总规模超150亿元,放大倍数约6.8倍 [6] - 直投方面已重点布局9个前沿项目,投决金额3.99亿元,放大比例32.9倍,覆盖可控核聚变、AI大模型、脑机接口、生物医药、天基计算等关键赛道 [6] 产业集聚区与生态建设 - 通过投资布局和生态赋能支持类脑智能产业(杨浦区)、硅光(浦东新区)、超宽禁带半导体(临港新片区)、脑机接口(闵行区)等未来产业集聚区发展 [7] - 引导未来产业基金子基金等生态合作伙伴服务、投资高质量孵化器孵化项目,已完成1支高质量孵化器类子基金(中科创星)的投资决策并启动投资 [7]
上海,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2:50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政府发布《若干措施》,旨在加快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目标是到2027年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并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 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推进 [7] - 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 [3][7] - 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6G)、类脑智能等领域 [3][7] - 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 [3][7]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产品给予不超过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支持 [7] - 对符合条件的场景建设任务给予最高800万元支持 [7] - 已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 [9][14] - 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已完成18只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子基金目标总规模超150亿元,放大倍数约6.8倍 [14][15] - 直投方面已重点布局9个前沿项目,投决金额3.99亿元,放大比例32.9倍 [15] 产业集聚区与平台建设 - 打造未来产业集群高地,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主体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11] - 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11] - 启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9个领域35个未来产业试验场建设 [8] - 支持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领域第一批示范性市级中试平台建设 [8] - 启动建设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一批概念验证平台,同步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 [9] 具体领域进展与案例 - 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已揭牌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已有10余个项目入驻孵化器 [12] - 张江作为首批上海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在模力社区、机器人谷等区域形成具身智能、硅光等产业集聚 [11]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致力于构建第四代半导体从概念验证到产业聚集的完整生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