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搜索文档
指数涨超2%,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连续多日“吸金”,今日盘中再获3500万份净申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3:19
创新药ETF表现及指数特征 - 创新药ETF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 该指数聚焦A股创新药龙头 由不超过50只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公司股票组成 汇聚A股创新药主力军 [2] - 截至午间收盘 该指数上涨0.4% 滚动市盈率达53.9倍 [2] 生物科技ETF指数构成 - 生物科技ETF跟踪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 该指数聚焦A股生物科技龙头 [3] - 指数由不超过50只业务涉及基因诊断 生物制药 血液制品及其它人体生物科技的公司股票组成 [4] 生物科技指数估值表现 - 截至午间收盘 该指数上涨0.2% 滚动市盈率达56.4倍 [5] 医药ETF跟踪标的 - 医药ETF跟踪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 [7]
四川双马股价微跌0.10%,公司称将聚焦生物科技领域发展
金融界· 2025-08-04 22:1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4日收盘,四川双马股价报19.3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2元,跌幅0.10% [1] - 当日成交额1.58亿元,振幅1.91%,换手率1.08% [1]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66.93万元,近五日累计净流入2283.71万元 [1] 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涵盖水泥建材,同时涉及生物科技、医疗美容等领域 [1] - 未来将持续推动核心业务发展,重点布局生物科技等高成长性行业 [1] - 寻求协同业务机会以提升长期竞争力 [1] 公司动态 - 在投资者互动中表示致力于优化业务布局 [1] - 通过业绩增长和发展前景争取市场认可 [1] - 采取措施增强投资者信心 [1]
财达证券|一周市场观(7.28-8.1)
新浪财经· 2025-08-04 05:04
市场指数表现 - 北证50指数下跌1.75%,科创50指数下跌1.65%,沪深300指数下跌2.70% [3] - 中证500指数下跌1.37%,中证1000指数下跌0.54%,中证2000指数微跌0.01% [3] - 连板指数近五日上涨11.50%,制药指数上涨4.32% [3] 行业板块表现 - 电子元器件指数上涨9.40%,通信设备指数上涨2.41% [4][5] - 生物科技指数上涨2.44%,文化传媒指数上涨1.27% [5] - 覆铜板指数上涨8.35%,首板指数上涨8.73% [5] 前瞻事件 -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将于8月4日实施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 [8] - 香港证券市场下调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将于8月4日生效 [8] - 第26届电子封装技术国际会议将于8月5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 [8] - 傅利叶将于8月6日发布GRx系列第三代产品GR-3医用康养机器人 [8] - 大疆首款扫地机器人将于8月6日发布 [8] - 中芯国际将于8月7日披露二季度业绩 [9] - 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9]
帮主郑重:特朗普39%关税大刀砍向瑞士!全球贸易的“雪山崩”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11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对瑞士关税从31%跳涨至39% 理由是瑞士对美贸易顺差380亿美元及所谓非关税壁垒 [3] - 新税率显著高于欧盟20%和日韩15% 形成惩罚性打击 [3] - 瑞士总统贝尔塞表示工业关税已清零 美国企业进入无障碍 质疑加税合理性 [3] 瑞士核心产业影响 - 钟表奢侈品如劳力士 百达翡丽出口成本暴增 但可通过溢价消化部分影响 [3] - 制药巨头诺华 罗氏占瑞士GDP40% 药品暂豁免但原材料及设备可能受波及 [3] - 30%瑞士出口企业为中小厂 增税可能导致直接断血 [3] 产业链冲击 - 瑞士精密制造依赖全球协作 德国汽车零件经瑞士精加工至美国整车厂的链条受阻 [4] - 中小供应商如机床厂被迫裁员减产 部分企业已暂停对美发货 [4] - 美国90%精密机床依赖瑞士进口 加税反伤本国高端制造 [5] 经济与市场反应 - 瑞郎汇率单日跳水0 8% 瑞士股市SMI指数跌破2月低点 [6] - 瑞士企业在美国雇佣50万人 诺华麻省研发中心 罗氏控股基因泰克等岗位受威胁 [5]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瑞士原为中美谈判中立调解人 遇袭后日内瓦谈判桌失衡 [7] - 中国加速拉拢欧盟 中欧重启气候关税互认 欧洲对美国更警惕 [7] - 瑞士转向东方 中瑞自贸协定或成救命稻草 加密技术及精密仪器直通中国市场 [7] 供应链重构趋势 - 东盟成赢家 越南 泰国工厂订单激增 RCEP成员国抱团 [8] - 墨西哥近岸崛起 瑞士企业将生产线迁往美墨边境以利用《美墨加协定》避税 [8]
西麦食品:生物科技加持药食同源布局 积极拓展高端礼品版图
中证网· 2025-07-31 15:06
公司战略布局 - 西麦食品与一阳生集团联合组建西一生物科技 聚焦生物技术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创新应用 致力于打造中国药食同源发酵健康产品领导品牌 [2] - 成立桂林西麦百瑞吉食品有限公司 整合健康食品研发与文化创意营销优势 构建覆盖全国的礼品渠道网络 正式进军高端礼品市场 [3] - 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双轮驱动 以全产业链优势为基础 加速向健康食品领军企业战略转型 [3] 技术研发体系 - 西一生物科技将构建药食同源资源库 采用先进生物科技深度挖掘食材功效 [2] - 建立生态菌株资源库实行一菌一码溯源体系 通过强功效核心技术实现强效吸收与卓越保健效果 [2] - 合作方一阳生集团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具备益生菌 功能肽 发酵中药三大业务板块的完整知识产权 [2] 市场拓展方向 - 西麦百瑞吉重点开发高端礼品市场 提供具有文化内涵与品质感的健康礼品解决方案 [3] - 西一生物科技专注药食同源赛道 打造大健康产业增长极 [3] - 公司抓住政策红利 市场扩容与技术迭代三重驱动机遇 构建消费升级新场景 [3]
科技类企业赴港IPO,小心这12个问题
梧桐树下V· 2025-07-31 09:33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内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吸引大量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1] - 2025年6月单月有15家新股在香港上市,7月初出现单日5家公司同日挂牌盛况,当前在审申请约200家 [1] 适用对象与条件 - 适用对象包括特专科技公司(AI、芯片、新能源等)和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尤其是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3] - 核心门槛:行业属性需符合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 [4] - 研发投入要求: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特专科技),或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生物科技) [6] - 商业化阶段: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 [7] 自测工具与初步反馈 - 企业可登录港交所官网"科企专线"页面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 [8] - 不确定是否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填写"科企专线-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1周内获初步反馈 [9] 保密提交申请流程 - 与港交所签订NDA(保密协议),确保提交材料仅限审核团队可见 [11] - 提交"保密版"材料,包括公司简介、财务数据、法律文件等,格式为PDF加密文件 [12][13] - 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 [14] "科企专线"专属服务 - 一对一辅导:免费获得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 [16] - 快速通道特权:符合条件的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 [17] - 灵活股权设计:允许同股不同权(WVR),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 [18] 常见坑点与应对 - 技术描述需附上第三方技术认证或合作方背书,避免过于虚化 [21] - 关联交易需提前切割或披露交易价格公允性证明 [23] - 投资者关系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 [25] 上市后持续合规 - 信息披露:必须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等,可申请豁免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细节 [27] - 市值维护:发布季度研发简报,与分析师定期沟通(每年至少2场路演) [28] - 再融资便利: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 [29] 与其他市场对比 - 港股(科企专线)审核周期3-6个月,A股(科创板)6-12个月,美股(纳斯达克)4-8个月 [30] - 港股估值水平中等(PE 20-30倍),A股较高(PE 30-50倍),美股高(PE 50-100倍) [31] - 港股信息披露压力低(可保密至聆讯后),A股高(全程公开),美股极高(需应对做空机构) [31] 课程内容概述 - 课程《科技类企业港股IPO通关》解析18C上市条件、融资设计及12类审核雷区应对 [33] - 课程涵盖18C上市条件、Pre-IPO融资策略、联交所问询逻辑等实操问题 [33][34] - 主讲嘉宾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晴川律师,专业领域为资本市场和PE投资 [35]
万孚生物上市九项新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08:45
公司动态 - 万孚生物全资子公司自主研发的九款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1] - 获批产品包括血栓五项检测试剂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 可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检测菜单和更便利的组合 [1] - 血栓五项联合D-Dimer在临床的普及有助于血栓性疾病辅助诊断 DIC早期诊断 溶栓和抗凝药物疗效监测 再栓监测及血管内皮系统损伤的诊断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单人份化学发光产品线已推出多款不同通量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 - 全球范围内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50余项 [1] - 检测菜单涵盖心标 炎症 血栓 甲状腺 性激素 贫血 骨代谢及肿瘤 传染病检测等9大领域 [1] 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依托高水平 全球化的研发创新体系 [1] - 坚持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1] - 目标让生物科技惠及万众 [1]
港股回购潮暂缓,机器人、虚拟资产再融资“狂飙”
第一财经· 2025-07-24 18:50
港股市场趋势 - 港股市场呈现"回购放缓、再融资激增"趋势,7月回购规模环比收缩,但新赛道企业再融资同比飙升183% [1] - 汽车、机器人、生物科技及虚拟资产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热点 [1] - 恒指刷新2022年以来新高,后续资金流向取决于流动性变化及半年报业绩兑现情况 [1] 港股回购动态 - 7月港股回购规模显著回落,仅70家公司实施回购,累计金额93.66亿港元,较5月的208.34亿港元和6月的170.19亿港元下降 [2] - 全年维度看,回购仍活跃,209家公司累计回购1038.63亿港元,前五名公司(腾讯、汇丰、友邦、中远海控、中国宏桥)占比80.69% [2][3] - 2021-2024年港股回购规模阶梯式增长,从382.87亿港元增至2655.13亿港元,回购金额与市值之比从0.09%升至0.75% [2][6] 再融资热潮 - 截至7月21日,港股再融资规模达1644.77亿港元,同比增183.42%,配售为主要方式(1585.94亿港元,同比增396.66%) [7] - 比亚迪股份(435.09亿港元)、小米集团-W(426亿港元)、融创中国(55.89亿港元)为再融资规模前三企业 [7] - 汽车、机器人、生物科技及虚拟资产领域成为再融资主力,多点数智、第四范式、加幂科技等公司募资投入区块链及稳定币研发 [8] 市场后续展望 - 恒指自6月19日低点累计涨超8%,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0%,创2022年以来新高 [10] - 流动性改善因素包括金管局投放、南向资金流入、IPO火热及公司加速回购,1个月HIBOR维持在1%附近 [10] - 机构预计港股短期以结构性行情为主,行业轮动加快,科技板块(AI产业链)或受关注 [11]
港股IPO盛况持续,科技类企业蜂拥而至!
梧桐树下V· 2025-07-22 11:16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内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 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 2025年6月单月有15家新股在香港上市 7月初出现单日5家公司同日挂牌盛况 当前在审申请约200家 [1] 适用对象与条件 - 适用对象包括特专科技公司(如AI 芯片 新能源等硬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 医疗器械等) 尤其处于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3] - 核心门槛:行业属性需符合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 [4] - 特专科技涵盖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 新能源 半导体 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 [5] - 生物科技包括创新药研发 基因治疗 高端医疗器械等 [6] - 研发投入要求: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特专科技) 或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生物科技) [6] - 商业化阶段:允许未盈利 无收入 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 合作意向书) [7] 自测工具与初步反馈 - 登录港交所官网"科企专线"页面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 [8] - 若不确定资格 可填写"科企专线-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techenquiries@hkex.com.hk 1周内获初步反馈 [9] 保密提交申请流程 - 与港交所签订NDA(保密协议)确保提交材料仅限审核团队可见 [11] - 提交"保密版"材料包括公司简介 财务数据 法律文件等 PDF加密文件通过港交所指定系统上传 [12][13] - 审核阶段: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 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 [14] - 保密期至通过上市聆讯前 聆讯通过后需公开招股书 [14] "科企专线"专属服务 - 一对一辅导:免费获得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 [16] - 快速通道特权:符合条件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 估值超百亿)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 [17] - 灵活股权设计:允许同股不同权(WVR)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 无需额外证明"创新性" [18] 常见坑点与应对 - 技术描述需附第三方技术认证或合作方背书 避免过于虚化 [21] - 关联交易需提前切割或披露交易价格公允性证明 [22][23] - 投资者关系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并披露投资协议关键条款 [25] 上市后持续合规要求 - 信息披露:需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 研发里程碑 重大合作 可申请豁免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细节 [27] - 市值维护:发布季度研发简报 与分析师定期沟通(每年至少2场路演) [28] - 再融资便利: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 [29] 与其他市场对比 - 港股(科企专线)无盈利要求 审核周期3-6个月(保密提交+快速通道) 估值水平中等(PE 20-30倍) 信息披露压力低 [30][31] - A股(科创板)无盈利要求但需研发投入达标 审核周期6-12个月 估值水平较高(PE 30-50倍) 信息披露压力高 [30][31] - 美股(纳斯达克)无盈利要求 审核周期4-8个月(需应对SEC问询) 估值水平高(PE 50-100倍) 信息披露压力极高 [30][31] 课程内容概览 - 课程《科技类企业港股IPO通关》解析18C上市条件 Pre-IPO融资设计及12类审核雷区应对 [33][34][35] - 主讲嘉宾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晴川律师 专业领域为资本市场和PE投资 拥有丰富半导体行业法律服务经验 [35]
七年混改路:方大集团东北制药“破茧成蝶”驶入生物创新药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20:46
混改成效 - 公司自2018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成功突破体制束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生物科技前沿的转型 [1] - 混改后公司建立畅通的员工建言渠道,2022年收到1345条建议,其中900多条被采纳,近三年累计兑现创新奖励2700余万元 [4] - 引入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产销衔接会"和严格合同审批流程,实现效率与风险的双重把控 [4] 民生战略 - 公司设立"民生小药片专柜",提供2元/板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和1.6元/瓶的维生素C片等平价药品 [2] - 以"零缺陷项"通过美国FDA检查,获得国际质量认可 [2] - 七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社会公益,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 创新布局 - 采用"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模式,加大研发投入 [5] - 在上海建立生物研发基地,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公司,切入细胞治疗领域 [5] - 鼎成肽源拥有10余款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肿瘤的细胞治疗产品 [5] - 2023年上半年启动大规模硕博研发人才招聘,打造生物医药人才高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