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笑死我了,这个 5 个 GitHub 项目太抽象了。
猿大侠· 2025-07-07 11:1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介绍了GitHub上5个脑洞大开、抽象且有趣的开源项目,这些项目以独特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关注 [1] 代码的鼻祖,代码之源 - Nocode项目获得63K Star,其核心理念是“代码越少,Bug越少;没有代码,天下太平”,项目本身没有一行代码 [1][3] - 项目的issue区充满幽默评论,例如“皇帝的新码”“蕴含了太深的哲学”等,社区互动极具创意 [11] - 开源地址为https://github.com/kelseyhightower/nocode [12] 假装很忙的摸鱼神器 - genact项目通过生成大量无意义的程序运行输出(如下载依赖、调试日志等),制造忙碌假象 [13][14] - 动态效果模拟真实开发场景,被戏称为“障眼法”摸鱼工具 [14] - 开源地址为https://github.com/svenstaro/genact [15] 没事F**k一下 - thefuck项目通过命令行纠正用户输入错误,功能实用但命名风格诙谐 [16] - 开源地址为https://github.com/nvbn/thefuck [16] xx风格的Logo生成器 - logoly项目获得7.5K Star,生成风格微妙的Logo,被用户调侃“懂得都懂” [18][19] - 开源地址为https://github.com/bestony/logoly [20] 可爱的桌面宠物 - RunCat_for_windows项目在任务栏显示奔跑小猫动画,其速度随CPU使用率变化 [22][23] - BongoCat项目实现猫咪实时模仿用户键盘和鼠标操作,支持自定义形象且完全开源 [26][27] - 开源地址分别为https://github.com/Kyome22/RunCat_for_windows和https://github.com/ayangweb/BongoCat [25][28]
宇树科技被“催着”上科创板,或剩约60天
凤凰网财经· 2025-07-05 22:01
宇树科技IPO进展 - 公司被曝将选择科创板作为上市地点 [1] - 2025年上半年陆续传出LP份额遭疯抢、股份制改造完成、C轮融资完成等资本化消息 [3] - 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为股份有限公司 被视为上市辅导前置条件 [8] - C轮融资引入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资本等战略投资者 老股东全部跟投 [8] 上市地点选择争议 - 创始人王兴兴对港股上市回应模棱两可 称"后续有可能 不确定" [6] - A股优势在于估值较高 但等待时间长且退出限制多 港股上市快捷但流动性较差 [10] - 券商人士指出A股上市需至少3个月辅导期 若7月初未备案则难以在2025年内完成A股上市 [11][12] - 华南投资人认为公司更可能选择A股 因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16] 科创板政策支持 - 上交所6月实施"1+6"改革 将第五套标准扩展至人工智能领域 被解读为迎接宇树科技等企业 [18] - 公司符合"连续五年盈利""营收超10亿"条件 无需依赖第五套标准 [18] - 科创板注册制流程成熟 从受理到注册约需6-12个月 技术原创性强的企业可能加速过会 [18] - 监管层近期明确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为硬科技企业创造有利环境 [18] 行业竞争态势 - 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商业化初期 尽管公司当前领先 但追赶者存在反超机会 [19] -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虽质疑行业商业化进度 但单独认可宇树科技价值 预测其可能登陆科创板 [13][14] 市场热度与资本关注 - 公司2025年关注度持续攀升 从春晚表演到海外大V开箱 创始人王兴兴频繁曝光 [2] - 投资人频繁向媒体透露IPO线索 显示资本对"财富机遇"的高度追捧 [3][8] - 创始人亲自抓融资事项 反映对资本运作的重视程度 [9]
海尔牵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启动
全景网· 2025-07-05 12:06
项目启动 - 海尔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项目名为"基于宽谱增敏超材料的热电堆红外阵列传感器研制及应用",启动会于7月4日在青岛召开 [1] - 这是海尔承接的首个"智能传感器"专项,也是行业内首个牵头承接的此类项目 [1] - 项目响应国家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战略,旨在解决智能制造、工业检测和智慧农业等领域对高精度、远距离阵列传感器的需求 [1] 产学研合作 - 海尔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 [1] - 项目责任专家、论证组专家、各参与单位领导及核心研发团队成员等20余人出席启动会 [1] - 专家组充分肯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并对技术难点、实现路径、风险管控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1] 项目意义 - 项目成果将为国内热电堆红外阵列传感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实现高性能传感器产品的自主可控研发 [2] - 通过自主芯片设计技术,推动产业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并带动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 [2] 公司科研实力 - "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海尔累计牵头1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位列行业第一 [2] - 海尔牵头打造了20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数字家庭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数量为行业最多 [2] - 公司通过牵头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平台,彰显发力"硬科技"突破的决心,持续创新以提升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 [2]
24家穗企登全球独角兽榜
广州日报· 2025-07-05 11:10
广州独角兽企业概况 - 广州共有24家企业上榜《2025全球独角兽榜》,数量与去年持平,位列全国第4、全球城市第11 [2] - 希音以3650亿元人民币估值持续位居全球十强,广汽埃安以800亿元估值排名全球第50 [2][3] - 2家独角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成功上市出榜,2家新晋(芯粤能、趣丸科技)入榜 [2] 上榜企业行业分布 - 电子商务:希音(3650亿元)、致景科技(220亿元) [3] - 新能源汽车:广汽埃安(800亿元)、巨湾技研(110亿元) [3] - 游戏:多益网络(235亿元)、库洛科技(125亿元)、趣丸(73亿元) [3] - 航天:中科宇航(110亿元)、小鹏汇天(110亿元) [3] - 生物科技:云舟生物(73亿元) [3] - 半导体:芯粤能(73亿元) [3] 三大特点分析 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 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作为自动驾驶领域标杆企业成功上市 [4] - 新晋企业芯粤能聚焦车规级碳化硅芯片,趣丸科技领先语音大模型技术 [4] 硬科技主导产业升级 - 硬科技企业占比超50%,覆盖半导体、航天、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5] - 芯粤能成为国内最大车规级碳化硅芯片制造企业 [5] -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火箭累计入轨卫星63颗,是唯一连续发射吨级以上载荷的民商火箭 [5] - 小鹏汇天、极飞科技、南方航空物流构筑低空经济领先矩阵 [5]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 - 希音和致景科技以AI与数字技术改造供应链,希音服务覆盖全球超150个国家和地区 [6] - 钱大妈、乐禾食品、简爱等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生鲜供应链,估值均达100亿元上下 [6] - 趣丸科技依托自研三维生成大模型和语音大模型技术,开发出"趣丸万相""趣丸千音"等AI产品 [6]
顺势而为 驱动差异化战略质效升级——专访泰信基金总经理张秉麟
上海证券报· 2025-07-05 03:0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以"守正出奇"为纲,锚定差异化突围,致力于优化投研架构并注重绝对收益与风险管控 [2] - 公司在硬科技赛道持续发力,打造"小而精,专而强"的投研特色,同时加速布局绝对收益产品线并试水主动量化策略 [2][3] - 公司差异化战略与投资者体验升级深度融合,以开辟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3] 产品布局与优化 - 公司构建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线,严控回撤与波动,并加速布局量化和指增策略 [4] - 公司组建量化策略投研团队,构建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量化模型,并对部分老产品进行策略升级 [5] - 公司已成功发行量化新基金,并有指增产品获批,未来计划继续布局宽基、行业主题的指增基金 [5] 投研能力与团队建设 - 公司定位为"研究驱动型公司",坚持权益和固收领域双轮驱动 [6] - 权益领域投研团队覆盖AI传媒、半导体、医药、消费升级等新兴领域,形成"均衡风格"与"行业轮动"的投研体系 [6] - 固收领域团队成员拥有多元化行业背景,专业知识覆盖面广,支持全系列固收类产品布局 [6] - 公司投研队伍立足团队化,共享研究成果、市场信息和投资经验,以提高投资效率和准确性 [7] 业绩表现与目标 -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固收类基金近5年业绩排名行业第19,权益类基金近5年业绩排名第57,近1年业绩排名第4 [7] - 公司目标成为"硬科技投资专家"和"绝对收益领跑者",以长期业绩为导向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7] 行业趋势与挑战 - 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公司顺应趋势提供回报更稳健的产品 [4] - 中小公司面临资源向头部集中、市场波动加大、同质化竞争等挑战 [6]
陕西,诞生一只百亿级科创母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04 22:35
陕西科创金融体系重构 - 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揭牌,首期100亿元省级科创母基金发布,标志陕西科技金融赋能"三项改革"全面启动 [1] - 陕西投资集团将秦创原公司股份转让至长安汇通集团,强化国有资本运营与科技创新投资协同 [1] - 长安汇通作为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具有"区域投行"色彩,服务于陕西重点产业升级发展 [8] 陕西科创资源与现状 - 陕西高校资源丰富,是"硬科技"公司重要策源地,本土科创企业如巨子生物、铂力特等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而来 [2] - 陕西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全国前列,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全国第四,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占比全国首位,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28.45% [3] - 2023年陕西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21亿元,但就地转化率仅38%,低于湖北的过半比例 [3] 秦创原平台与金融赋能 - 秦创原平台核心使命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6] - 金融赋能成为关键突破口,需解决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科研资金高效转化、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问题 [7] - 2024年创投市场调整期,国资系基金成为主力,国内LP中超半数有政府系背景 [12] 长安汇通的角色与优势 - 长安汇通累计盘活17户企业沉淀资产40亿元,主导参与设立基金19只,认缴规模2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5亿元 [9] - 具备"产融结合"特质,紧密连接地方政府与本土企业,能为科创项目提供应用场景支持 [12] - 作为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有能力扮演支撑科创长期发展的"耐心资本"角色 [12] 秦创原基金矩阵规划 - 总规模300亿元的"秦创原基金矩阵"启航,首期100亿元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由省市财政、省属国企及金融企业共同出资 [13] - 母基金以早期投资为主,引导国有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未来",与长安汇通现有产业基金群协同运作 [15] - 管理机制创新包括差异化容亏率、母基金超额收益向管理人让利等,形成"容亏有度、免责有界、激励有效"制度设计 [15] 科技金融"一体两翼"架构 - "一体"指建立技术经理人奖励激励、全链条考核评价、包容性容错纠错、多层次风险分担、试点化创新实践五项机制 [16] - "两翼"中一翼是省级科创母基金和新秦创原公司,另一翼是多维度改造升级传统金融模式 [16] 秦创原公司直投方向 - 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及上市公司并购机遇 [17] - 锁定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对母基金体系内优异项目进行战略性领投和"定制化服务" [17] - 促进所投企业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助力技术本地转化、项目落户陕西 [17]
国产GPU爆发,但“中国英伟达”言之过早
虎嗅APP· 2025-07-04 21:50
国产GPU行业现状 - 摩尔线程与沐曦两家国产GPU公司于6月30日同一天递交科创板IPO申请,正式冲刺上市 [3] - 两家公司创始团队背景豪华: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沐曦创始人陈维良来自AMD并主导多代核心产品研发 [3] - 上市前估值分别达到246.2亿元和210亿元,已进入"独角兽"行列 [4] - 行业现状显示国产GPU从"可用"到"好用"仍有相当长距离 [4]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08万元、1.24亿元、4.38亿元,同期净亏损18.40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 [5] - 摩尔线程三年研发投入38.1亿元,是同期营收的6倍多 [5] - 沐曦2022-2025Q1营收分别为42.64万元、0.53亿元、7.43亿元、3.2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2.33亿元 [5] - 两家公司过去三年合计亏损82亿元 [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形成"芯片-板卡-一体机-集群"四条产品线 [10] - 自主研发MUSA架构提升应用可移植性,是GPGPU产品不具备的特性 [11] - 桌面级显卡MTT S80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已适配近千款游戏 [12][13] - 沐曦专注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芯片,全部基于自主研发GPU IP和指令集 [13] - 沐曦MXC500曦云FP32算力15TFLOPS(英伟达A100为19.5TFLOPS),MXN100 INT8算力160TOPS(A100为624TOPS) [13] - 沐曦截至2025Q1 GPU产品累计销量超25000颗 [15] 市场表现与挑战 - 摩尔线程客户复购率低,2022-2024年仅极致电子连续采购 [17] - 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98.16%主营业务收入 [18] - 沐曦2025Q1第一大客户超讯通信占营收39.95%,存在压货疑虑 [21] - 国产GPU仍处于"可用"阶段,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 [22] - Fabless模式面临中芯国际先进制程产能紧张问题 [23] - 代工产能竞争激烈,涉及国家信创单位、大厂关联企业等 [23]
2025创投半年报 | 募资V型反转、投资缩量聚焦 港股IPO融资飙升630%领跑退出
新浪证券· 2025-07-04 17:59
募资市场 - 2025年上半年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备案总量温和修复 新增备案74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同比增长4.1% 创业投资基金备案1372只同比增长3.9% [2] - 二季度股权基金备案406只创投基金备案738只 同比增幅分别达35.3%和32.5% 显示政策效应传导到位与市场预期改善 [2] - 管理人结构优化加速 上半年注销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328家同比大幅收窄45.7% 新增登记管理人56家较2024年同期提高24.4% [2] - 追觅科技旗下CVC追创创投绍兴百亿产业基金首期超募 康桥资本人民币医疗健康并购基金首轮关账70亿元 凯辉基金与赛诺菲及欧莱雅联手完成26.12亿元募资 [4] 投资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完成2835笔投资同比减少4.1% 披露总投资额1577.98亿元同比锐减44.5% 单笔融资规模大幅缩水 [7] - 硬科技领域成资金避风港 先进制造以638笔投资保持领先 医疗健康以470笔投资排名第二但披露金额同比降17.0% [17] - 人工智能赛道投资金额突破200亿元同比提高34.3% 生产制造投资额同比大幅提升330.1% 智能硬件投资总额同比近乎翻番 [18] - 江苏省以559笔投资排名第一 披露投资总额224.89亿元同比增7.9% 上海市投资总额达250.51亿元但同比下降47.9% [27] 行业细分 - 先进制造中集成电路领域投资152.78亿元占行业总量近70% 电子设备是唯一投资事件数和金额均保持增长的细分领域 [21] - 人工智能赛道46.9%为智能机器人公司 投资金额同比爆发式增长157.2% AI基础层企业披露金额同比暴跌64.6% [24] - 江苏省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事件合计270起占地区总量48.3% 人工智能赛道投资额同比增长160.2% [29] 退出渠道 - 2025年上半年境内外上市中企共110家同比增34.1% 港股IPO融资额802.43亿元同比激增630.0% [32] - 国内并购交易共999起同比增长4.9% 并购金额4283.73亿元同比大幅提高52.7% 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行业领跑 [32] - 投资机构减持交易金额587亿元约为2024年同期的2倍 股权转让交易同比减少21.5% 回购交易同比增加8.0% [33]
6月IPO申报量“井喷”,受理企业数占上半年八成
全景网· 2025-07-04 16:55
IPO受理上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伴随6月30日晚间沪深北交易所集中受理41家企业的IPO申请,今年上半年获受理的IPO企业数量达到177家,已远超去年全年。其中6月获受理 IPO达150家,占比超八成。北交所是主阵地,115家企业冲击北交所,占比超六成。 其中,北交所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新股首日平均回报率达231.84%,天工股份以441.62%的涨幅领跑,开发科技最低回报率亦达150.36%。 下半年IPO会"放水"吗?专家划重点 尽管6月数据亮眼,但监管层强调"提质增效",专家认为下半年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节奏回归常态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热度减退,优质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依然是重点支持对象。可以预见,下半年IPO市场依旧会保持活 跃,尤其是科创板等新兴板块。随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正式重启,更多科技创新企业有望登上资本市场的舞台,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与资 源。 财务数据"Deadline":IPO申报财报有效期为6个月,6月底是上半年最后"窗口期"。企业为确保财务数据的时效性,集体赶"6月末班车",形成 年度申报高峰。 政策回暖,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打开:2025年以来,监管层多次表态支持"硬科技"。6月18 ...
港股IPO强势回归!7倍增速背后的资本盛宴与投资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04 15:50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达1400亿港元 同比暴增7倍 普华永道预测全年规模将突破3000亿港元 [1][3] - 平均首日涨幅15.2% 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9.5% 生物科技板块占比超35%成为最大赢家 [3] - 机构投资者认购热情回升 多只新股获超百倍超额认购 [3] 市场回暖驱动因素 - 中概股回归潮:28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完成港股二次上市 排队企业总市值超4.2万亿港元 蔚来汽车港股上市首日市值达2670.41亿港元 [5] - 港交所制度创新:特专科技公司新规吸引18家企业申请 生物科技板块18A章新增16家 人民币柜台交易提升流动性 [5] - 国际资本流入:南下资金连续5个月净流入累计超2800亿港元 外资机构持仓比例回升至63% 挪威主权基金增持港股IPO份额达75亿港元 [5] 重点投资领域 - 硬科技赛道:半导体、AI [7] - 新能源生物医药:基因治疗、医疗器械 [7] - 新消费:国货品牌、跨境电商 [7] - 蓝思科技(消费电子)预计募资50亿港元 为苹果核心供应商 [7] - 康方生物(创新药)预计募资30亿港元 首款PD-1双抗上市 [7] 市场趋势与建议 - 港股估值水平较2024年回升25% 国际投行参与度提升40% 上市后流动性改善明显 [8] - 拟上市企业应加快准备争取年内挂牌 投资者应关注行业龙头、三年复合增长率>30%、机构投资者占比>60%的项目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