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板业绩研发双高增 多维度展现板块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0:55
回购增持提振投资者信心。科创板企业以"真金白银"传递发展信心。2025年以来已有72家企业披露76份 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66亿元,其中灿瑞科技、广大特材、澜起科技、之江生物等企业年内 已先后两次披露回购方案,充分彰显对自身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广大特材与澜起科技两次回购方案的 金额上限均达4亿元,且两家企业2025年第一期回购均已顺利落地,广大特材首期实际实施金额近4亿 元。增持端同样表现积极,2025年以来已有26家企业披露29份增持方案,累计上限合计近20亿元,其中 深科达年内已三次披露公司高管增持计划,累计上限达1700万元,管理层以实际行动传递对企业价值的 认可。(完) 中新网上海10月13日电 (高志苗)2025年9月以来,科创板利好频发,多维度展现板块活力。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589家公司合计实现收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5%。剔除晶科、天合、阿特斯、大 全4家光伏龙头后,合计实现收入6160亿元,同比增长12%,合计实现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11%。 此外,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8%;合计净亏损15亿元,同比缩亏70%。 科创板"硬科技"底色持续 ...
聚焦“硬科技+新经济”,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10月13日发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0:34
基金产品发行 - 招商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125)于10月13日正式发行,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1] 指数编制与成分特征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筛选30家市值领先、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快的科技龙头公司 [2] - 指数成分股需满足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超10%或研发费用率高于5%的标准,并实行季度样本调整 [2] - 指数行业分布高度集中于非必需性消费(权重43%)和资讯科技业(权重42%),医疗保健业占12% [2]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79%,集中度高于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 [2] 历史表现与风险特征 - 自2017年以来至2025年9月30日,指数累计收益率达209.77%,年化收益率为14.03% [3] - 同期指数年化波动率为33.78%,弹性较高 [4] - 指数历史表现优于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化11.53%)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化6.80%) [3]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指数市盈率为26.45倍,处于上市以来39%分位数,风险溢价处于基日以来76%分位数 [6] - 指数估值显著低于纳斯达克(43倍PE-TTM)和创业板指(45倍PE-TTM)等全球主流科技指数 [6] 市场资金动向 - 截至9月30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高达1.17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其中9月净流入1885.17亿港元 [8] - 南向资金主要流向可选消费、非银金融、医药与软件硬件等行业 [8] - 今年前9个月港股回购总额达1367亿港元,科技公司是主力,腾讯控股回购577亿港元,占全市场42% [8]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港股市场具备完整的AI产业链,并将受益于流动性外溢和AI叙事催化 [2] - 国泰海通观点指出外部扰动不会终结趋势,市场调整是增持时机,新兴科技或是主线,风格不会切换 [8] - 申万宏源认为科技没有持续调整的基础,市场有效突破需科技引领,2026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 [8]
逆风而行,柳暗花明,自强者胜 - 关税应对三部曲
2025-10-13 09: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美贸易关系、全球资本市场(A股、港股、美股)及大宗商品市场 [1] * 公司层面未具体提及,但涉及中国出口相关的科技端、消费端及制造业公司 [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影响评估**:美国威胁增加关税导致市场显著回调,A50期货下跌接近4%,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5%,美股下跌2-3个百分点 [1][3] 当前市场对中美关系的担忧程度较今年4月有所降低,投资者对两国边打边谈及应对措施信心更强 [1][4] 中国经济处于底部向上阶段,资金护盘行为增强,因此此次事件影响小于4月份 [1][7] * **未来展望与关键节点**:未来两周内有中美会谈,11月初是关税到期日,是重要谈判时间节点 [1][6] 预计特朗普可能采取恐吓策略后退让,带来市场修复机会 [1][6] 中国出口竞争力及韧性在二季度以来得到验证 [4][5] * **投资策略建议**:建议采取逆势加仓策略 [1][2][9] 优先配置科技领域,特别是硬科技如AI底层算力、储能等具有确定性需求爆发的品种 [1][8][9] 同时推荐黄金、铜铝等资源类金属,若国际关系缓和或美联储降息将利好此类资产 [1][9] 短期可关注运营商、煤炭、原油及农业等自主可控方向避险,但长期超额收益难持续 [1][9] 关注低位景气度回升品种如部分化工、锂电池及基本金属 [1][9] 此次贸易摩擦更多是短期扰动,应相信产业趋势与经济复苏 [2][9] 其他重要内容 * 当前市场位置和估值水平高于今年4月 [1][7] * 投资策略主线为科技,支线为资源与终端制造 [2][9]
业绩研发双高增!板块活力多维展现科创板利好频传
中国经营报· 2025-10-12 23:28
科创板整体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589家公司合计实现收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5% [3] - 剔除4家光伏龙头后,剩余公司合计实现收入6160亿元,同比增长12%,合计实现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11% [3] - 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8%,合计净亏损15亿元,同比缩亏70% [3] 公司具体业绩与预测 - 芯原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创公司单季度收入历史新高,环比增长119.74%,同比增长78.77%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整体研发投入超841亿元,是净利润的2.8倍,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2.61% [3] - 板块拥有24万名研发人员及13万项发明专利,138家次企业获国家级科技奖项 [3] - 六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三成公司产品实现行业首创 [3] 半导体领域研发与突破 - 帝奥微自主研发的eUSBrepeater产品突破信号完整性、低功耗等关键技术难题 [1] - 国芯科技新一代汽车电子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CBC2100B"测试成功 [1] - 中微公司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覆盖等离子体刻蚀、原子层沉积等关键工艺 [1] - 中微公司ICP双反应台刻蚀机精度达0.2A(亚埃级),打破国外设备垄断 [4] - 天岳先进推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 [4] - 鼎阳科技发布带宽最高达16GHz、12-bit垂直分辨率的SDS8000A系列数字示波器 [1] 生物医药领域进展 - 阳光诺和在研项目BTP4507(拟治单药不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 [2] - 百克生物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获临床试验批准 [2] - 百利天恒创新药镥[177Lu]-BL-ARC001注射液获临床试验批准 [2]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近190亿元 [4] - 百利天恒双抗ADC药物海外授权创国产纪录 [4] - 迪哲医药舒沃替尼成为全球首个在美获批的EGFR Exon20ins NSCLC国创新药 [4] 产业布局与集群效应 - 集成电路领域120家企业实现全链条覆盖,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超六成 [2] - 生物医药领域113家企业攻坚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症治疗,板块成为美股、港股之外全球主要生物医药上市地 [2] - 高端装备领域超百家企业提供核心设备 [2] 回购与增持情况 - 灿瑞科技、上海谊众等7家企业披露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2.25亿元 [2] - 惠泰医疗、深科达2家披露增持方案,拟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超1.66亿元 [2] - 2025年以来已有72家企业披露76份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66亿元 [4] - 2025年以来已有26家企业披露29份增持方案,累计上限合计近20亿元 [4]
科创板利好频传:业绩研发双高增 市场信心持续提振
证券日报网· 2025-10-12 21:51
科创板整体活力与市场信心 - 2025年9月以来,科创板7家企业披露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2.25亿元 [1] - 2家企业披露增持方案,拟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超1.66亿元 [1] - 2025年以来已有72家企业披露76份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66亿元 [5] - 2025年以来已有26家企业披露29份增持方案,累计上限合计近20亿元 [6] 企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芯原微电子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创公司历史新高,环比增长119.74%,同比增长78.77% [1]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589家公司合计实现收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5% [2] - 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8%,合计净亏损15亿元,同比缩亏70% [2] 产业布局与集群优势 - 集成电路领域120家企业实现全链条覆盖,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超六成 [2] - 生物医药领域113家企业攻坚疑难病症治疗,板块成为美股、港股之外全球主要生物医药上市地 [2] - 高端装备领域超百家企业提供核心设备 [2] 研发投入与创新实力 - 2025年上半年板块整体研发投入超841亿元,是净利润的2.8倍,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2.61% [4] - 板块拥有24万研发人员、13万项发明专利,138家次企业获国家级科技奖项 [4] - 六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成公司产品实现行业首创 [4] 具体企业研发进展 - 帝奥微电子自主研发的eUSBrepeater产品突破信号完整性、低功耗等关键技术难题 [3] - 国芯科技新一代汽车电子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CBC2100B"测试成功 [3] - 中微半导体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覆盖等离子体刻蚀、原子层沉积等关键工艺 [3] - 鼎阳科技发布带宽最高达16GHz、12-bit垂直分辨率的SDS8000A系列数字示波器 [3] - 阳光诺和、百克生物、百利天恒等公司多个在研创新药及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 [3] 重点公司回购与增持案例 - 灿瑞科技、广大特材、澜起科技、之江生物等企业年内已先后两次披露回购方案 [5] - 广大特材与澜起科技两次回购方案的金额上限均达4亿元,且2025年第一期回购均已顺利落地,广大特材首期实际实施金额近4亿元 [6] - 深科达年内已三次披露公司高管增持计划,累计上限达1700万元 [6]
成长退潮,风格切换还是倒车接人?
搜狐财经· 2025-10-10 19:15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全线回调,上证指数跌0.94%至3897.03点,深证成指跌2.7%,创业板指大跌4.55%,科创50指数重挫5.61%创年内次大单日跌幅 [1][2] - 港股市场调整幅度大于A股,恒生指数跌1.73%至26290.32点,恒生科技指数重挫3.27%至6259.75点 [2] - 全市场上涨个股2774家,下跌2536家,资金面呈现大幅净流出态势,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929.6亿元 [2] 领涨行业与驱动因素 - 顺周期板块展现较强防御性,建筑材料板块领涨1.92%,煤炭板块涨1.37%,纺织服饰、石油石化、美容护理均涨超1% [3] - 建筑材料板块受《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政策红利及四季度基建施工旺季预期推动 [3] - 港股茶饮股集体爆发,受双节期间客流量高峰与海外扩张事件催化,建材水泥股与A股形成联动 [3] 领跌行业与驱动因素 - 科技与新能源赛道遭遇重挫,电子板块跌4.71%,电力设备板块跌4.46%,计算机、有色金属、传媒均跌超2.4% [2][3] - A股光刻机、锂电池、服务器等细分板块跌幅居前,受出口管制政策引发的供应链担忧及高估值业绩兑现压力影响 [4] - 港股科技权重股全线回调,半导体、生物医药板块同步承压,反映国际资金对成长股风险偏好下降 [4] 投资策略与行业布局 - 科技成长赛道需立足长期产业逻辑逢低布局,AI产业链算力基础设施受海外资本开支扩张预期支撑,创新药领域关注政策风险出清后的估值修复 [5] - 周期与资源品把握政策与供需双驱动机会,贵金属短期回调提供配置窗口,化工板块关注供给收缩品种,新能源链等待盈利修复信号 [5] - 政策驱动机会聚焦十五五规划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形成合力,大消费板块关注双11大促催化的低位轮动机会 [5]
全球交易所四类图谱与资本竞合:从上市特点看大国竞争中的产业主导权
搜狐财经· 2025-10-10 18:16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对全球交易所的认知绝不能仅仅以区域位置划分,而应该站在战略、产业的角度对交易所进行高维定义,因此,我们认为全球交易 所可做如下四类区分: 第一类:前瞻科技类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香港交易所、中国台湾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 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瑞士证券交易所、瑞典斯德哥尔摩交易所、韩国交易所、东京交易所; 第二类:娱乐消费类交易所:法国泛欧交易所、意大利米兰交易所; 引言: 2025年10月9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900点,这是自2015年8月以来,上证指数再次突破3900点,伴随沪指续创10年新高。鼎帷从大国竞争的角度对全球主要 国家与中国台湾、香港的股票交易所进行研究分析,使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领略中国股市正在崛起的底层逻辑。 在全球资本加速流动与产业竞争深度演进的当下,各国证券交易所早已超越"股票交易场所"的单一属性,成为映射本国经济战略、承载产业升级诉求的核心 载体。不同市场的上市企业构成,恰似一把钥匙——透过美国纳斯达克聚集的AI、生物医药巨头,意大利米兰交易所扎堆的奢侈品企业,中国A股密布的硬 科技与高端制造 ...
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质效提升明显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07:21
市场行情判断 - 当前中国股市呈现结构性慢牛特征,客观上已具备慢牛行情的基础 [1] - 市场处于从牛市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 [1] - 慢牛基础包括低利率环境、制度改革落地、长期资金加速机构化入市、盈利边际改善 [1] 政策影响分析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将市场功能从“偏融资功能”重构为围绕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的投融资并重的市场 [2] - 政策影响在供给端以结构性为主,投资端以总量为主,扩大了可选公司范围也增加了去伪存真难度 [2] - 政策引导长期化与专业化,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推动公募、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2] 投资机会展望 - “反内卷”大背景下,看好传统周期行业及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1] - A+H上市热潮中长期将吸引海外投资者增配中国股票,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2]
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质效提升明显
证券时报· 2025-10-10 02:23
市场行情判断 - 当前中国股市呈现结构性慢牛特征,客观上已具备慢牛行情的基础 [1] - 市场正处于从牛市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过程中 [1] - 慢牛基础包括低利率环境、制度改革落地、长期资金加速机构化入市、盈利边际改善 [1] 政策环境影响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正将市场从“偏融资功能”重构为围绕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的投融资并重市场 [2] - 政策影响在供给端以结构性为主,在投资端以总量为主 [2] - 政策引导长期化与专业化,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推动公募、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2] 投资机会与市场影响 - “反内卷”大背景下,看好传统周期行业及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1] - A+H上市热潮中长期将吸引海外投资者增配中国股票,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2] - 更多中国优秀企业在港股上市短期需关注IPO/配售供给对流动性的阶段性扰动 [2]
私募大佬但斌成为中国香港居民,东方港湾:身份变更申请在走流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0:19
编辑丨巫燕玲 百亿私募大佬但斌的最新动态引发市场关注。 天眼查数据显示, 2025年8月26日,东方港湾变更了投资人、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信息,其中但斌的身份信息由"中国"变为"中国香港",同 时,他还卸任了公司总经理,保留下经理头衔,并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示信息, 东方港湾在9月30日提出了出资人变更,目前正处于办理阶段。 作为国内私募业知名的投资人士之一,但斌的身份变更引发市场猜测。 对此,东方港湾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方港湾确实已 向中基协提交了关于实控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变更申请。目前,相关申请正在根据监管流程进行处理,相关调整不会影响公司的稳定运营和投资 策略的有效执行。 记者丨李域 据悉,早在2011年,但斌便已在香港成立了东方港湾(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今年6月13日,他在参加东方港湾香港办公室的搬迁仪式时 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中国为坚实根基,以全球化视野捕捉时代机遇。 图/但斌微博 身份"切换" 公开资料显示,但斌于1992年开始投资生涯,历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大鹏证券资产管理部首席投资经理,2004年创立东方港湾。现任东方 港湾创始人兼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