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
搜索文档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样练成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4:43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展概况 - 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0.6%,创历史新高 [1] - 连续6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前10强,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3名 [1]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落实30项140条助企纾困举措,覆盖项目审批、政策保障、基础设施等6个关键领域 [2] - 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容缺办理模式,优化供电、供水、供汽等基础设施配置 [2] - 压缩环评审批等32个企业事项材料55.56%,精简环节34.26%,缩短时限57.81% [2] - 上线企业"易快办"小程序,连续三年获全区营商环境测评"好"等次 [2][3]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2024年投入资金绘制煤化工、新材料等6项产业链技术图谱,发布20项"揭榜挂帅"项目,签约7个项目 [3] - 建设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研发投入4亿元,拉动产业化投资125亿元,引入近30个优质项目 [4] - 引进高校科技成果9300余项,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38项,58家单位参与宁夏高等研究院建设 [3][4] 产业链协同与要素保障 - 构建煤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现代煤化工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6] - 实现物料隔墙供应,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优化"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一体化管理 [6] - 发挥绿电绿氢、蒸汽、天然气等生产要素组合优势,推动产供销协同发展 [6] 企业案例与成效 - 宁夏和宁化学实施氨合成塔节能改造、蒸汽余热利用项目,实现能耗持续下降 [4]
永东股份(002753) - 002753永东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6
2025-06-26 16:48
公司产能与规划 - 公司炭黑产能 41 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能力 60 万吨/年、改质沥青 20 万吨/年、粗酚精制产品 1.5 万吨/年 [1] - 业务拓展战略包括煤化深加工产品向新材料领域拓展、推动炭黑产品向高端延伸、打造百万吨煤焦油加工工厂 [1][2] - “2×10 万吨/年蒽油深加工项目”与“50 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已通过股东大会审议,投产后将丰富产品线,使煤焦油深加工能力达百万吨级别 [1][2] - “煤焦油精细加工及特种炭黑综合利用项目”含特种炭黑 7 万吨/年,可推动炭黑产品高端化等 [2] 定增项目情况 - 募投项目主要产品脱晶蒽油配套炭黑生产线,用于生产中高端炭黑,有良好市场需求,能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控制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2] - 咔唑是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在多领域有良好前景;蒽醌是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在染料、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医疗需求增长为其提供新增长点 [3][4] 转债问题 - 转债还剩 2.8 年,规模 3.8 亿,公司将综合考虑后续事宜,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做好经营管理,力争股债双赢 [5] 能源综合利用 - 公司建有炭黑尾气发电装置,实现用电自供,节约成本;利用尾气产生蒸汽驱动风机,提高设备利用率;对焦油加工管式炉烟道气余热再利用,降低煤气消耗;利用富余蒸汽进行油品加热等,提高能源利用率 [6] 产品用途 - 炭黑分为橡胶用炭黑、导电炭黑和色素炭黑等,用于橡胶、塑料等多行业;煤焦油加工产品包括改质沥青、工业萘等,各有不同用途 [6][7]
安克创新与ATL达成战略合作,引领移动电源电芯品质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9:28
战略合作 - 安克创新与新能源集团(ATL)于6月1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ATL成为安克创新充电宝核心电芯供应商 [1] - 首批锁定采购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 [1][3] 合作意义 - 标志着双方在深化产业链协同和共塑高端消费电子能源解决方案上迈出关键一步 [3] - 体现双方对尖端技术与领先品质的相互认可 [3] - 彰显安克创新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可信赖充电产品的决心 [3] ATL行业地位 - 全球消费电子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3] - 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电芯市场领先企业 [3] - 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无人机品牌独家电池供货商 [3] - 2019年累计出货50亿颗电芯 [3] - 创始人之一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3] 技术优势 - 具备卓越的高能量密度技术 [3] - 拥有极致的安全性能 [3] - 具备稳定的规模化交付能力 [3] - 持续定义消费电子产品续航与体验标准 [3] 安克创新理念 - 秉持"极致创新需要与供应链共同成长"理念 [3] - 加速推进全链路质量体系升级 [3] - 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真正可靠的产品体验 [3]
湖南永州:让“链”成破解产业困局金钥匙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1:00
表面处理产业转型 - 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背景下,表面处理产业面临环保约束趋紧、成本高企、技术创新瓶颈三重挑战[1] - 湖南永州通过"永链荟"平台重构产业生态,首场对接活动征集37项企业需求,吸引123家关联企业参与,达成超40家意向合作[1] - 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库、产能池、需求池精准匹配,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1][4] 产业生态构建举措 - 永州配套建设实体化"永链荟"工业馆,整合跨区域资源,提供技术推广、产品发布、成果展示等全周期服务[2] - 绘制动态更新的产业链全景图谱,标注龙头企业、技术缺口及要素需求,纵向贯通原材料供应至物流运输全链条,横向整合资本、人才等要素[2] - 设立"链上企业服务包",提供融资担保、人才公寓、用地等支持,搭建初创企业投融资对接平台[3]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 2024年永州新增5个省级产业集群及培育对象,总数达9个(湖南第二),16个产业联盟推动链式聚变[3] - 成立跨部门"永链荟"服务专班,叠加重大制造业要素保障机制,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3] - 企业筹划联动广东灯饰、五金资源,构建"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制造"垂直产业链[4] 政府战略导向 - 永州市委市政府以"一主一特"产业定位为核心,通过"永链荟"模式深化产业链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4][5] - 服务模式聚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畅通供需对接路径,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2][5]
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名单公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6-23 23:13
山东省化工产业集群认定 - 山东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名单,其中7个为化工产业链相关集群,涉及石化新材料、高端橡胶、复合肥等领域 [1] - 入选集群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产业链协同方面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1] 东营市河口区精工石化新材料集群 - 依托胜利油田资源与石化产业基础,打造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1] - 聚焦高端树脂、特种橡胶及功能性化学品,实现从原油到高附加值新材料的全流程覆盖 [1] - 采用"隔墙供应"模式实现原料管道直供,引入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推动绿色转型 [1] 龙口市高端化工新材料集群 - 以裕龙石化、道恩集团为龙头,聚焦改性塑料、溴系阻燃剂、高端颜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1] - 依托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构建聚烯烃、工程塑料等产业链,联动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发展高端复合树脂、特种橡胶 [1] 济宁市兖州区高端橡胶制品集群 - 通过"橡胶+装备+研发"模式构建完整产业链,推进智能化改造 [2] - 积极布局低碳橡胶技术,开发可持续材料 [2] 金乡县高端化工集群 - 以煤化工为基础,发展氟硅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入驻企业76家 [2] - 通过"三级评审"机制保障项目质量,搭建智慧环保系统实现"三废"统一监管 [2] - 完善码头、管廊等基础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形成"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2] 平原县高效复合肥集群 - 以恩宝生物、信谊制药为链主,打造千万吨级复合肥产业链,海藻酸功能肥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 [2] - 整合锂电新材料、绿色农药等领域,形成"化肥+农药+新材料"多元化布局 [2] 阳谷县化工新材料集群 - 以橡胶助剂、芯片封装材料、PE、PVC系列供水排水管等产品为主,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曹县橡胶及助剂集群 - 现有轮胎制造、助剂企业、橡胶医疗防护用品等企业17家,2024年实现产值达107亿元 [2] - 就业人数7086人,拥有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从新材料到低空经济,长三角企业前往广东寻找商机
新浪财经· 2025-06-21 11:29
区域经济合作与产业升级 - 2025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达成661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3022亿元,其中21个重点项目签约409亿元 [1] - 江浙企业组团参与招商会,浙江创富新材料在江门落地高端新型材料项目(年产值10亿元),江苏智荟港在佛山落地低空装备制造基地 [1] - 广东、江苏、浙江2024年GDP分别为14.16万亿元、13.7万亿元、9.01万亿元,位居国内第一、第二、第四位 [1] - 恒力集团在惠州落地500万吨/年PTA项目,2024年广东地区销售收入超1100亿元 [2] 产业链协同与新兴产业布局 - 广东招商重点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引入江浙高技术企业如瑞立集团(汽车零部件) [2] - 三省共同挑战为巩固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先地位 [2] - 宁波高启组织26家上市公司考察广东,对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最大在谈项目达700亿元 [3] - 广东吸引企业因素包括产业链成本、营商环境,非珠三角地区(如河源)土地用工成本较低 [3] 新能源与低空经济领域进展 - 中创新航江门一期项目投资135亿元(产能30GWh),带动产业链投资超150亿元,二期投资超100亿元 [5] -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将量产超长循环电池,全球首发6.25兆集装箱系统配套392安时电池,规划600安时级大电芯 [5] - 中创新航为小鹏汇天独家供应电池,并布局eVTOL市场 [6] - 全球eVTOL电池市场预计2031年达28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3%(2025-2031) [6] - 亿航智能与合肥国轩高科合作,采用46系列高能量密度电芯为EH216航空器提供动力电池 [6] 技术创新与核心零部件突破 - 深圳诺仕机器人实现C5级行星滚柱丝杠量产,价格降低80%至百元级别,主攻人形机器人灵巧手 [4][5]
新凤鸣孙公司拟购亏损企业股权36%股权交易价格比评估值高6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1:08
收购交易概况 - 新凤鸣全资孙公司独山能源拟以7008万元收购金联港务36%股权 [1][2] - 金联港务2024年净利润亏损2638.73万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426.37万元(未经审计) [1][2] - 截至2024年底,金联港务净资产约4786万元 [2] 收购目的与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提升独山能源原材料供应链自主保障能力,优化PTA业务原材料运输效率 [1] - 计划通过专业化升级改造扩大码头吞吐量,强化产业链协同优势 [1] - 交易使用自有资金,不影响公司日常运营及募集资金使用 [2] 标的公司经营与评估细节 - 金联港务为港口经营企业,主要资产为海域使用权及码头设备(占总资产90%) [4] - 评估基准日(2024年8月31日)采用资产基础法估值1.2亿元,收益法估值0.7亿元 [4] - 选择资产基础法因标的处于试运营期(2023年5月投入),收益波动大且市场竞争激烈 [4] - 交易对价7008万元较评估值4364万元(36%股权)溢价60% [5] 财务影响与风险 - 预计对2025年及未来年度业绩影响较小 [3] - 标的公司经营受市场需求及周边5个码头竞争压力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4]
股价刷新近一年低点 蓝天燃气获控股股东增持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12:35
股价与股东增持 - 6月19日早盘蓝天燃气股价报9.79元/股 6月17日曾下探至9.72元/股 为2023年2月以来低点 [1] - 控股股东蓝天集团拟增持金额1亿至1.5亿元 不超过总股本2%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1.35亿元专项贷款 [1] - 增持前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53亿股 占总股本49.38% [1]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收净利出现下行 主因居民气价未及时顺价及"一厂一策"价格机制降低销售毛利 [2] - 2022-2024年子公司长葛蓝天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791.52万元、6791.42万元、6888.09万元 均超承诺业绩 [3] 业务拓展 - 2022年启动定增收购长葛蓝天52%股权 4501.61万股将于2025年6月24日上市流通 [3] - 收购完成后每年新增1亿立方米以上城市燃气销售 业务区域扩展至长葛市 [3] - 重组将强化中下游产业链协同 提升分销能力与客户覆盖 [3]
按估值算约4364万元的股份,为何出价7008万元?新凤鸣孙公司拟收购亏损企业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23:41
收购交易概况 - 新凤鸣全资孙公司浙江独山能源拟以7008万元收购浙江金联港务36%股权 [1][2] - 交易已通过董事会审议,无需提交股东大会 [3] - 收购目的是提升原材料供应链自主保障能力,通过码头改造优化PTA业务物流效率 [1][3]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金联港务2024年亏损2638.73万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426.37万元 [1][5] - 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9708亿元,净资产4785.98万元 [4][5] - 2024年营业收入354.56万元,2025年一季度收入230.83万元 [5] 估值与交易溢价分析 - 资产基础法评估标的公司股东权益价值1.2亿元,收益法评估仅0.7亿元 [8] - 36%股权对应评估值4364万元,实际交易价7008万元,溢价60% [8] - 溢价主因标的为重资产企业(90%资产为码头及海域使用权),且处于业务爬坡期 [8] 战略协同与风险说明 - 收购后将通过码头吞吐量升级强化PTA产业链协同 [3] - 标的公司受周边5个码头竞争冲击,预计2026年新增油品接卸业务 [8] - 公司强调交易使用自有资金,不影响正常运营,对业绩影响有限 [6]
CJ-1000A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助力C919实现航空中国心
东吴证券· 2025-06-18 1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技术封锁倒逼中国航空工业迈向自立自强,CJ - 1000A 有技术后发优势但面临挑战,其突破标志中国构建起完整航空发动机自主产业链 [4] - 未来 20 年中国商发市场规模平均每年超千亿,CJ - 1000A 完成进口替代后有望占据国内窄体市场 50%以上份额,2030 年后或主导国产窄体客机动力配置 [4] -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 CJ - 1000A 投资逻辑围绕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和产业链协同展开,给出四条投资策略并建议关注多家公司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CJ - 1000A 是中国自主研发的 C919 配套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 CJ - 1000A 专为 C919 配套设计,采用先进材料和技术,将成 C919 动力系统国产化核心 [9] - LEAP - 1C 由 CFM 国际公司研制,是 C919 唯一进口动力装置,供应受国际关系影响,成本约占整机 25% [11] - CJ - 1000A 最大推力与 LEAP - 1C 持平,推重比显著领先,在维护成本和国产化供应链方面有优势 [13] - CJ - 1000A 和 LEAP - 1C 在材料应用、燃烧室技术、冷却系统和涡轮叶片材料上差异显著 [15] - 美国暂停向中国出售喷气发动机关键技术,或倒逼中国加速自主航空动力研发 [16] - CJ - 1000A 适航认证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已取得显著进展 [19] 未来 20 年中国商发市场规模平均每年超千亿 - 未来 20 年全球商用涡扇发动机交付量超 8.7 万台,价值约 1.5 万亿美元,2043 年中国机队规模将达 2.1 万台,占比超 20%,窄体客机发动机需求约 1.6 万台,市场价值超 3000 亿美元 [22] - CJ - 1000A 市场需求与 C919 产能相关,未来 20 年中国新增 9000 架客机,发动机市场规模达 2.4 万亿元,CJ - 1000A 完成替代后有望占国内窄体市场 50%以上份额,2029 年需求约 200 台,2030 年后或主导动力配置 [23] - 国家政策对 CJ - 1000A 有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和市场推广三方面促进作用,推动其产业化突围 [26] 破局欧美航发垄断,国产航空发动机自主可控已迫在眉睫 - 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被欧美巨头垄断,CFM 国际主导窄体机市场,普惠居次,GE 和罗罗主导宽体机领域 [29] - 行业竞争格局将演变,CJ - 1000A 有望打破垄断,需从性能、认证和产能三方面发力,未来有望抢占更多增量空间 [30][31] 投资建议 - 投资 CJ - 1000A 领域需着眼长期价值,关注企业核心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及产业链协同效应 [33] - 投资逻辑围绕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和产业链协同展开,给出四条投资策略并建议关注航发科技等多家公司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