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模式

搜索文档
“代工”风波里的娃哈哈,产量与流量双考
北京商报· 2025-05-15 21:37
行业动态 - 瓶装水行业竞争加剧,娃哈哈终止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引发广泛讨论 [1] - 娃哈哈纯净水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产能紧张,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并新建工厂 [4] - 今麦郎拥有规模化产能,工厂遍布全国18个省份,饮品年产能达2000万吨 [5] 公司声明与回应 - 娃哈哈声明称已终止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原因是发现个别批次产品未通过出厂检测 [4] - 公司强调市场上在售的娃哈哈纯净水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4] - 娃哈哈回应产能紧张问题,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并新建多个现代化工厂 [4] 代工模式分析 - 代工模式在饮料行业普遍存在,今麦郎为娃哈哈、三得利乌龙茶、蜜雪冰城等品牌代工 [6] - 消费者对代工产品的口感一致性和性价比提出质疑,担心质量降级 [6] - 娃哈哈采用RO反渗透水处理技术,但代工产品的质量内控体系是关键 [7] 市场反应与销量增长 - 娃哈哈产品销量自去年3月以来显著提升,瓶装水和AD钙奶拉动业绩增长 [8] - 公司因销量增长突破产能上限,不得不寻找代工以平衡效率与风险 [8] - 娃哈哈的新闻成为行业热点,部分得益于创始人宗庆后的行业影响力 [9] 公司内部调整 - 娃哈哈陕西公司乳品车间停产,公司解释为优化产销布局结构 [9] - 公司称员工劳动合同转签和维权现象是合规化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 [9] - 娃哈哈未来将坚持自有生产模式,加强质量管控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10]
瓶装水价格战已开打!娃哈哈却陷工厂停工及代工风波:旺季终端销售添堵
华夏时报· 2025-05-15 19:51
行业动态 - 包装饮用水销售旺季临近,各大品牌开启促销降价模式,今麦郎蓝标包装饮用水550ml*12售价6.9元(单瓶0.575元),怡宝纯净水促销价单瓶0.9元(常规价1.5元/瓶)[1] - 行业竞争白热化,除农夫山泉、娃哈哈等传统品牌外,物美超市、美团小象超市等渠道商也推出自有品牌[4] - 去年夏季瓶装水价格战已跌破1元/瓶,今年促销力度持续,百岁山570ml*6促销价11.9元/组(原价15元),怡宝555ml*12促销价10.9元/提(原价15.8元)[5] 娃哈哈代工事件 - 娃哈哈因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引发舆情,公司声明称2025年4月已终止合作,强调在售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将坚持自有生产模式[2] - 代工风波暴露公司内部管理挑战,近期被曝工厂停工(如陕西娃哈哈乳品公司等10余家分厂)及员工维权事件[3] - 公司回应称停工系产能调整优化,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以实现自主生产,员工问题为合规化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3] 市场竞争格局 - 代工模式在饮用水行业普遍存在,百事"纯水乐"委托康师傅关联企业生产,怡宝委托辉煌联合等第三方[4] - 头部品牌通过细分品类(如泡茶水、富锌水)避免价格战,但常规产品仍面临激烈价格竞争[4] - 娃哈哈2024年营收重返700亿元,瓶装水和AD产品为增长主力,2025年战略聚焦水和茶类产品[5] 价格战数据 - 永辉超市中娃哈哈596ml*12售价12.8元(单瓶1.07元),农夫山泉550ml*12售价9.9元,今麦郎同规格仅6.9元(单瓶0.575元)[5] - 行业分析师指出代工模式虽能降本增效,但长期可能对品牌质量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4]
每经热评︱粽子里吃出带血创可贴?来伊份转型需过品控“生死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20:50
食品安全事件 - 江苏消费者投诉在来伊份购买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1] - 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全面下架涉事批次蜜枣粽产品 [1] - 涉事产品已封存,与消费者达成和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未检查到相关批次有任何不合格产品 [1] -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2315平台,公司累计收到超400起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消费投诉 [2] - 消费者投诉案例包括在软糖中发现毛发、在月饼中吃出塑料等 [2] 代工模式问题 - 事件将聚光灯打向公司的代工模式及相关产品、运营、品控和管理问题 [1] - 公司产品覆盖13大核心品类,其中OEM商品1500余款 [1] - 代工模式能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快速扩张生产线、提升规模,但带来食品安全与品控管理方面的"漏洞"及风险 [1] - 生产环节依赖外部厂商,企业对原材料把控、生产流程监督等方面的难度加大 [1] 经营业绩下滑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0亿元,同比下降15.25% [2] - 实现归母净利润为负7526.7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31.94% [2] - 量贩零食、零食折扣店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大量新品牌快速崛起,门店迅速扩张并抢占市场份额 [2] - 新兴业态凭借低价、丰富的产品组合和灵活的选址策略,给传统零食企业带来强烈冲击 [2] 转型与改进方向 - 公司首要任务是强化食品安全与品控风险管理,确保每一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3] - 需要重新审视代工模式下的品控流程,加强对代工厂的筛选、监督与考核 [3] - 建立更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和问责机制 [3] - 加快创新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商业路径,在业务多元化、产品服务创新和渠道布局等方面全面发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