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协同
搜索文档
盐湖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接近20亿元 同比增长113.97%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21:50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3.30亿元,同比增长34.81%,归属净利润19.88亿元,同比增长113.97%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11.11亿元,同比增长6.34%,累计归属净利润45.03亿元,同比增长43.34%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69%,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 [1]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44.94亿元,同比增长46.37%,与净利润规模接近,显示盈利质量较高 [1] 资产负债表与费用变动 - 货币资金余额213.6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6.74%,主要因销售收现汇增加 [2] - 应收票据余额85.5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80.48%,主要因银行承兑汇票减少及到期解付 [2] - 在建工程余额40.30亿元,较上年度末大幅增长116.16%,核心原因是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投入增加 [2] - 长期借款余额7.29亿元,同比增长248.86%,系为项目推进取得低息借款 [2] - 前三季度管理费用5.01亿元,同比下降40.88%,主要因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2] 核心产品产销与运营管理 - 前三季度氯化钾产量326.62万吨,销量286.09万吨,碳酸锂产量3.16万吨,销量3.15万吨 [3] - 成本端推行"阿米巴"经营模式,将生产单元划分为独立核算"小集体",并优化物流配送与仓储管理 [3] - 运营端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市场端建立"产供销储"一体化联动机制,将年度目标拆解为月度、周度任务 [3] 重大项目进展与战略布局 - 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已基本建成并正式进入投料试车阶段,已产出合格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 [3] - 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锂盐产能规模,增强锂盐产品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3] 股东层面动态 - 实控人中国五矿累计增持2.4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69%,增持后合计控制公司15.8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达29.99% [4]
中工国际:二次创业深耕油气赛道 工程引领+协同整合筑全球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23:0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在“十四五”规划关键节点开启“二次创业”,定位“新细分赛道、新市场布局、新资源配置”的“三新”战略 [1] - 公司基于对全球能源产业趋势的洞察,果断将油气化工列入战略性业务领域,切入高附加值的油气赛道 [1] - 公司已从油气工程领域的探索者,成长为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核心力量 [1] 市场机遇与决策背景 - 2020年公司精准研判行业机遇,尽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深度调整,但全球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传统石油化工行业投资回升 [2] - 油气工程凭借专业化程度高、项目体量大、竞争格局优化等优势,成为兼具成长潜力与价值空间的优质赛道 [2] - 公司作为“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凭借国际工程经验和全球化布局能力,锁定油气工程领域开启战略转型 [2] 标志性项目与业绩突破 - 伊拉克九区油气中央处理设施项目合同金额约10亿美元,是公司油气业务的标志性突破 [2] - 该项目创新实现原油与天然气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并于2024年先后完成油包、气包投产,成为当地首个同一年度实现双系统投产的油气工程 [2] - 项目执行刷新两项行业纪录:打破伊拉克同类项目最短工期纪录,实现连续1800万安全工时的骄人成绩 [3] - 卓越的项目表现赢得伊拉克石油部高度评价,为公司拿下中东油气工程市场“入场券”奠定基础 [3] 业务扩张与市场布局 - 2024年公司再度签约伊拉克九区连井项目,2025年斩获伊拉克SIBA气田作业中心FEED设计服务项目,深化中东核心市场布局 [5] - 凭借执行土耳其图兹湖天然气储库二期项目的良好口碑,于2025年3月成功签约该项目三期 [5] - 在尼加拉瓜、乌兹别克斯坦等新开发市场,油气相关业务已成为支撑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柱,逐步构建覆盖全球的油气服务网络 [5] 核心竞争力构建 - 公司竞争力源于工程建设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双轮驱动 [6] - 在伊拉克九区项目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实施“高职低配”策略,抽调各事业部骨干并联合外聘专家,组建220多人的专业团队 [6] - 建立深度垂直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环节拆解为专业模块,施工管理直达班组层面 [6] - 总分包一体化的安全管理团队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独立质量部全流程管控保障工程质量高标准 [6] 集团协同与资源整合 - 公司以油气工程建设为抓手,将国机集团在油气领域分散的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工程建设能力进行有机串联和深度整合 [8] - 在伊拉克九区项目中,带动蓝科高新、合肥通用院、沈阳仪表院等12家集团兄弟单位参与,协同金额超12亿元 [8]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将是公司迈向高质量韧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全球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与油气行业投资持续回升提供广阔空间 [9] - 公司将深度融合自身成熟的海外营销渠道、优秀工程业绩和国际化团队优势,以及国机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形成工程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9] - 公司有望持续深化中东、中亚等核心市场布局,同时为集团装备研发制造板块搭建国际应用场景,助力“国机装备”走向全球 [9]
得益乳业5000名投递员的雨中坚守,守护百万家庭“奶瓶子”
齐鲁晚报· 2025-10-21 15:58
连续十余日的绵绵秋雨,让齐鲁大地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道路湿滑,气温骤降,给城市民生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片持续的雨幕中,得益乳业益家订 送奶服务团队依然保持着既定的节奏,5000余名专职投递员清晨即起,驾驶着5000余辆专业保温投递车辆,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开启新一天的配送征程,在 风雨中构筑起一道坚实的营养供给线,确保山东省百万家庭每天都能准时收到新鲜的得益鲜活牛奶。 清晨四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得益乳业的投递员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在得益鲜活牛奶门店内,投递员须在四点半前完成所有订奶订单的核 对和产品分拣,这是确保百万家庭清晨准时喝上鲜活牛奶的第一道关卡。"这样的天气,我们更要提前出门,既要保证准时送达,又要确保产品品质。"一位 得益投递员边擦拭着车辆上的雨水,边仔细检查保温投递车辆的密封性能和保冷温度,确保车辆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得益投递员的"风雨无阻",换来的是顾客"好评如潮"。得益乳业济南翡翠清河站投递员郑玉梅在早上7点,准时将奶送到了济南路劲东城小区业主刘先生手 里。"下雨路滑,送奶要注意安全。"刘先生和郑玉梅寒暄道。刘先生是得益的"老顾客",已连续订奶6年左右,投递员的服务也让刘先生十 ...
共同药业(300966) - 共同药业2025年10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16 17:40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公司产品外销占比为28.54%,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提升至38.6%,外销占比逐年上升 [2] - 海外市场主要包括欧洲、北美、南美、印度等地区 [3] - 未来将通过海外子公司加强品牌推广、拓展销售渠道,并寻求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市场与供应链合作 [2] 合资公司与原料药布局 - 华海共同为公司与华海药业的合资公司,整体规划分为两期建设,共布局13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 [3] - 目前两个生产车间已进入试生产与工艺验证阶段,另一车间即将启动试生产 [3] - 后续将积极推进注册资料的准备与申报工作 [3] 产品应用领域 - 甾体药物下游应用包括性激素(用于激素替代治疗、计生用药等)、孕激素(用于相关疾病治疗)、皮质激素(用于抗炎、抗休克、退热等)及其他类(如胆酸类、心血管、抗癌药物等) [3][4] - 甾体其他类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扩大,在甾体药物中极具潜力 [4] 行业趋势与战略应对 - 全球医药产业链重构对甾体药物原料供应商的影响体现在产能布局和客户合作模式方面 [4] - 甾体药物在抗炎、免疫、生殖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有望扩大,大健康产业和老龄化趋势带来新机遇 [4] - 公司通过合成生物学等技术优化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加强客户协同,通过定制化服务和CDMO模式深化与大型药企的合作 [4] 核心竞争力与产业链协同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协同保持竞争优势,在起始物料领域优化菌种与发酵工艺,建立成本与质量优势 [5] - 在中间体领域聚焦核心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在原料药领域稳步推进产业链延伸 [5] - 公司已构建从起始物料、中间体到原料药的完整产业链,产品体系丰富多元 [5]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依托湖北共同甾体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平台,持续向高端中间体、定制产品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5] - 运用生物发酵、生物酶转化、合成生物与化学合成等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成长 [5]
意大利船东弃日韩,中国一举拿下全球74%订单,80天造万吨油轮
搜狐财经· 2025-10-01 17:44
文、编辑 | 白 前言 在全球航运产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中国造船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优势,正在迅速崛起,打破了 日韩和欧美长期主导的格局。尤其在万吨油轮和高端船舶的建造领域,中国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还提 升了环保性能,赢得了全球船东的高度认可。 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船舶制造能力逐步超越传统强国,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面对中国强势崛起,日韩造船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份额不断缩水。而中国,凭借其先进的技 术、完善的产业链和全球化视野,正在悄然改变全球船舶制造的未来格局。中国船舶业如何在短短几年 内脱颖而出?怎样成为全球航运产业的新主导力量的? 中国船舶业突破全球造船格局 外高桥的11.4万吨油轮项目,从下坞到出坞仅需80天,速度是韩国同行的40天以上,比日本的建造周期 缩短了一半。不仅震惊了全球造船业,也成为了中国造船业在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的象征。 80天完成一艘万吨油轮的建造,堪称是对造船工艺和管理体系的彻底革新。在船舶制造的传统过程中, 建造周期通常需要120天甚至更长,但通过精细化的生产流程管理,外高桥造船厂实现了空前的建造速 度,使得中国船企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为 ...
闯出去,沉下去!中国光储“扎根”全球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19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江苏现代能源微网) 近日,在德国的光伏项目现场,天合光能的技术团队将储能电池舱与光伏组件进行匹配,屏幕上跳动着光储协同运行的实时参数。"以前是光伏'单枪匹 马'闯市场,现在必须光储'手拉手'才能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天合光能的后台工程师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从单个工厂到全链条布局,光伏行业的出海路径正经历蜕变。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多家光伏企业发现,产业链协同出海不仅能形成供应链合力,保障原料 供应的稳定性,还能在海外光伏落地场景中加速释放光储协同"乘数效应",为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从"单打独斗"到共生共赢 "这不是单一工厂的落地,而是整条产业链在海外的'扎根'。"今年初,在晶科能源的东南亚工厂里,来自全球的供应商代表参加晶科能源召开的供应链协 调会时,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对光伏企业出海趋势作出判断。 "从被动到主动,从全资到合资,从产品输出到管理输出……如果说晶科能源的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工厂是公司全球制造1.0版,那么沙特工厂无疑是全 球制造2.0版,代表着晶科能源全球化新模式的开启。"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据悉,晶科能源正积极推进海外布局,构建完整的海外供应链体系 ...
从“走出去”到“扎下根” 光储融合开辟新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02:04
行业出海模式转型 - 光伏行业从单一工厂出海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形成供应链合力并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 [3][4] - 晶科能源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合作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出海 [4] - 头部企业通过合资、管理输出等方式升级全球化模式,如晶科能源沙特工厂代表全球制造2.0版本 [4] 光储协同发展趋势 - 海外市场要求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天合光能储能系统累计出货近12GWh(欧洲超2GWh) [5][7] - 晶科能源将2024年储能出货目标定为6GWh(同比增5倍),海外占比大幅提升 [7] - 阿特斯在智利部署SolBank储能柜,通过光储融合提升绿电利用效率和电站收益 [5][7] 企业战略布局重点 - 天合光能聚焦规模与盈利平衡,在欧洲、澳大利亚市场巩固份额并加码研发 [9] - 阿特斯依托北美、欧洲等地本地化团队提供即时服务,强化国际化与技术优势 [7][9] - 中东地区因自然资源和资本优势被视为光储潜力市场,行业预计配套储能需求将达TWh级别 [8][7] 协同出海核心价值 - 产业链协同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缓冲市场波动,并快速适配本地市场需求 [4][5] - 供应商抱团出海提升原料调配速度,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依赖国内调运的被动局面 [4] - 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释放供应链协同效应,为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3][5]
2025年米粉行业发展报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9-14 18:10
行业文化与发展现状 - 米粉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历经宋元工艺提升和明清地域流派分化,现已发展为国民美食 [10][11] - 行业风味以酸辣鲜香为主导,占比49%,西南地区多元风味引领潮流,鲜醇高汤和酸辣原汤分别占34%和35% [13][14] - 行业通过工艺革新(如智能控温、冻干锁鲜)、文化破圈(如国潮联名、米粉节)和标准完善,向高端化、全球化迈进,微念等企业产品已远销北美、东南亚 [15][16] 市场规模与渠道格局 - 2025年中国米粉全产业链规模超3000亿元,预包装速食米粉线上销售额达52.8亿元,线上渠道增速显著 [1][19] - 超六成消费者采用全渠道购买,综合电商与大型商超是主要渠道,线上近八成消费者偏好综合电商平台 [1][24][25] - 线下餐饮门店近21万家,但门店数超500家的规模化品牌占比不足1%,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与数字化运营实现扩张 [1][19][36] 品牌竞争与细分品类 - 预包装速食米粉市场品牌格局多元,创新消费品牌占主导,微念旗下臭宝、李子柒分别领跑线上线下渠道 [1][30][31] - 螺蛳粉是细分品类冠军,酸汤粉、常德牛肉粉增长迅猛,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0% [33][34] - 微念集团在螺蛳粉细分市场中份额持续提升,其产品臭宝成为行业首个获得国际Halal认证的柳州螺蛳粉 [16][33][34] 供应链与产业协同 - 供应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上游实现原料种植标准化(如江西南城县建立7个水稻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中游加工环节产能利用率提升35% [38][39] - 头部企业通过整合全链资源构建竞争力,如微念与农户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9][41][42] - 2023年中国直条米粉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2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8.7%左右 [39] 消费人群与趋势 - 近90%消费者每周吃米粉,85后-95后和工作党是高频群体,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推动消费升级 [2] - 消费需求推动品质升级,预包装米粉价格带上移,15元以上价格带产品占比提升,健康、创新成重要方向 [2][45][46] - 消费者偏好Q弹筋道口感(占比59.6%),线上渠道粉耗子形态销量同比增长83.86%,菌菇类配料增长显著 [43][44] 未来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米粉市场年增3.74%,预计2032年达245亿美元,中国市场2025年规模将超800亿元 [2] - 超五成消费者计划增加购买频次,四成愿提高预算,行业需通过供应链创新提升规模化率,并借“米粉+文旅”释放文化经济价值 [2] - 社交媒体热度持续升温,过去一年声量同比增长22%,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200万,螺蛳粉、酸汤粉等是热议高增趋势 [21][22]
全产业链澎湃力量,金隅重新定义“好房子”
新浪财经· 2025-09-05 18:10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拥有70年历史的全产业链协同制造底盘 涵盖绿色建材智造 地产开发 现代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8][10] - 公司上游掌握特种水泥 超高性能混凝土 自净化环保壁材等绿色建材核心技术 中游地产开发精准应用材料 下游智慧物业实现建管一体全生命周期呵护 [10] - 公司开发建设总规模超3000万平方米 布局全国17个城市 在重点城市核心区域持续深耕 [2][7] 产品战略 - 公司坚持"同域超配产品力"策略 在城市核心区投入超越区域均值的资源与自研技术 如北京望京云尚项目主打智慧生活概念 上海外滩东岸项目打造超低能耗建筑示范作品 [4] - 公司采用深度定制化开发模式 通过前置深度调研精准响应客户需求 如苏州紫金·翡丽甲第项目针对工业园区高阶人群设计 北京隅·东序项目打造高奢酒店式生活场景 [6] - 公司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设计 上海外滩东岸项目创造性融合绿色建筑与自然绿意 配置会所功能实现健康理念转化 [4] 重点项目表现 - 上海外滩东岸项目作为公司首入上海核心项目 打造上海首批超低能耗示范标杆 交付过程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14] - 上海普陀TOP智创城项目定位区域产品标杆 将探索与中央绿地慢行系统联动 深度定制面向科创人群的生活需求 [16] - 公司参与建设人民大会堂 国家大剧院 鸟巢 大兴机场等国家地标项目 形成权威品质背书 [8] 行业发展定位 - 公司超越单纯开发商角色 定位为城市人居进化的深度参与者与共建者 摒弃开发-售罄-离场的快周转模式 [7][17] - 公司紧跟国家发展脉络 重点布局京津冀 长三角 成渝经济圈等核心区域 与城市升级需求同步 [7][12] - 行业从金融游戏回归居住本质 公司以扎实的工业力量重新定义好房子赛道规则 不依赖资本腾挪 [12]
东宏股份财报解读:政策红利赋能,技术与产业链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28 11: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1亿元,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1] - 第二季度业绩环比增长约37%,近三个季度业绩逐季走高[1] - 期间费用合计1.31亿元,同比下降11.85%[1] - 资产负债率降至27.14%,较期初下降9.27个百分点[1] 政策驱动与市场机遇 - 国家政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预计五年改造管网近60万公里,投资需求约4万亿元[2] - 公司前瞻布局城市生命线业务,涵盖韧性城市、管道修复和智能终端领域[2] - 上半年在城市更新与管网改造领域订单显著突破,与地方城投、水务集团共建合资公司实现转型[2] - 产品应用于海外油气输送和市政供水,国际知名度与市场份额稳步提升[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8646万元,研发人员172人占比11.32%[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367万元,拥有有效专利209项覆盖多个关键环节[4] - 参与2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编制,成立管道智能终端研发中心实现技术突破[4] - 获得高性能防腐粉末涂料和碳纳米管改性聚烯烃管道专用料等专利授权[4] 全产业链与战略合作 - 覆盖从材料研发到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高度协同[6] - 自主开发多种新材料,拥有行业领先生产线可实现定制化生产[7] - 深化与武汉中仪物联、浪潮智慧城市、贵州水投等战略合作,加速生态产业布局[7] - 高压力钢丝管产品应用于澳大利亚、非洲及美洲矿用市场,连接技术保持领先[7] 运营管理与品牌建设 - 推行数字化合同管理平台和动态产能调度机制,实现项目全周期精细化管理[7] - 确保订单高质量按期交付,提升客户信任与合作黏性[7] - 品牌在高端管道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成为国内重大基础设施和能源工程领域信赖伙伴[7] 发展转型与未来展望 - 公司从传统制造向系统服务转型,从国内领先向国际竞争转型[8] - 依托政策红利、技术积淀与全产业链优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8] - 技术成果加速转化,有望在复合管道领域持续保持领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