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需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财评: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展现韧性
人民网· 2025-05-21 09:05
创新驱动发展 - 4月装备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达55.9%,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增长均超20% [2]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8.9%且出口量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1.5% [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40.6% [2] - 规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2% [2] 政策支持与投资拉动 - 前4月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超60% [3] -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快于整体投资增速,政府投资带动效应显著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将有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3] 内需市场表现 - 1至4月社零总额增长4.7%,网上零售额增长7.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更快 [4] - 通讯器材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服务零售额增长5.1%,旅游、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 [4] 行业增长亮点 - 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8.9%和51.5%,显示高端制造领域强劲增长 [2] - 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分别增长10%和74.2%,反映数字产业快速发展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旺盛 [4]
宏观政策“组合拳”稳住核心CPI 专家: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18:08
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CPI表现 - 4月份CPI同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持平 [2] - 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0.5%,保持稳定 [2] - CPI环比上涨0.1%,扭转此前下降趋势 [4] -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七类上涨,仅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9% [4]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牛羊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上升,鲜菜和猪肉价格下降 [4] PPI表现 - 4月份PPI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2]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降幅收窄 [5] -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和飞机制造价格分别上涨3.0%和1.3% [5][6] 政策与市场分析 - 核心CPI稳中有升,显示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国内需求扩大对价格的拉动作用增强 [2] - 食品价格分化受季节因素和供给变化影响,如休渔期导致海水鱼价格上涨,猪肉供应充足价格走低 [4] - 服务消费领域加速复苏,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宾馆住宿和旅游等出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 [4] - PPI持续下降影响工业企业效益改善,需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化产能结构 [6] - 未来政策需关注外部冲击,特别是国际贸易摩擦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 [7] 未来展望 - 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组合拳,推动物价温和回升至1%~1.5%区间 [2] - 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推进,核心CPI将保持稳定,推动整体CPI温和回升 [4] - 物价有望逐步回归合理区间,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7]
本周油价上涨,液氯、美国天然气、MDI价格上涨
东方证券· 2025-05-12 15: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油价在美英贸易协定达成以及地缘局势不确定下反弹,看好基本面与油价相关度低、自身阿尔法强的龙头企业,建议底部布局 [9][13]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大,短期内建议关注内需和新材料国产替代市场机会,内需方面关注农化板块 [9][13] - 推荐万华化学,其核心产品MDI近期盈利改善,后续石化与新材料项目将投产,异氰酸酯行业格局有望重塑 [9][13] - 推荐皇马科技,作为特种聚醚龙头企业,已再次进入环比增长通道 [9][13] - 推荐润丰股份,是全球布局制剂登记及销售渠道的稀缺标的 [9][13] - 推荐国光股份,为国内差异化制剂企业、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龙头 [9][13] - 推荐华鲁恒升,核心产品价格回暖叠加煤价下跌,价差持续改善 [9][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核心观点 - 看好基本面与油价相关度低、自身阿尔法强的龙头企业,建议底部布局;关注内需和新材料国产替代市场机会,内需关注农化板块 [13] - 推荐万华化学、皇马科技、润丰股份、国光股份、华鲁恒升 [13] 原油及化工品价格信息 原油 - 截至5月9日,Brent油价上涨4.3%至63.91美元/桶,本周后期因美英贸易协议及地缘局势,油价上涨 [14] - 5月2日美国原油商业库存4.384亿桶,周减200万桶;汽油库存2.257亿桶,周增20万桶;馏分油库存1.067亿桶,周减110万桶;丙烷库存0.48176亿桶,周增97.0万桶 [2][14] 化工品 - 本周价格涨幅前三为液氯(上涨134.1%)、天然气(上涨8.0%)、聚合MDI(上涨5.0%);跌幅前三为甲酸(下跌10.0%)、顺酐(下跌9.4%)、环己酮(下跌6.9%) [9][15] - 月度价格涨幅前三为液氯(上涨124.6%)、三氯乙烯(上涨16.9%)、丁烷(上涨10.3%);跌幅前三为甲酸(下跌20.6%)、蒽油(下跌18.1%)、煤焦油(下跌17.9%) [9] - 本周价差涨幅前三为苯乙烯(上涨206.7%)、顺酐法BDO价差(上涨59.1%)、丙烯酸丁酯价差(上涨56.5%);跌幅前三为顺酐(苯法)价差(下跌114.5%)、顺酐(正丁烷)价差(下跌35.6%)、磷酸二铵(下跌30.6%) [9][19] - 月度价差涨幅前三为苯乙烯(上涨129.8%)、MTO价差(上涨127.8%)、顺酐(苯法)价差(上涨89.8%);跌幅前三为丙烯酸丁酯价差(下跌62.2%)、双氧水价差(下跌44.4%)、顺酐(正丁烷)价差(下跌39.2%) [9]
中美关税博弈专题系列(三):贸易博弈下财政发力的空间、方向及着力点
中诚信国际· 2025-05-08 19: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4月初关税战升级,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宏观政策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财政发力扩内需必要,短期稳定经济和社会预期,中长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话语权,还给出应对关税博弈的财政工具及发挥资金效能的建议 [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税博弈不同情形下的财政发力空间 - 关税战升级影响我国出口和经济修复,加剧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虽开局良好但面临需求不足等问题,需财政发力扩内需 [9] - 乐观情形下美国取消全部对等关税,对GDP拖累0.3个百分点,或无需增量财政资金;中性情形下对华对等关税回34%,拖累GDP增速0.9个百分点,需0.6 - 1.2万亿元增量财政资金;悲观情形下我国对美出口停滞,拖累经济增速超2个百分点,需1.7万亿元以上增量财政资金 [12] 关税博弈下的财政应对思路 - 关税博弈背后是经济韧性和财政债务博弈,我国经济有韧性、政府有政策空间,财政需短期和中长期积极应对 [4][14] - 短期目标稳定经济和社会预期,促内需、稳就业、惠民生,加大对外向型区域等帮扶,出台“应急性”措施,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推动新工具落地,加强政策协同 [4][17] - 中长期目标实现统一大市场建设,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国际话语权,培育内需体系、新质生产力,推进改革 [4][18] 当下应对关税博弈的财政工具选择 - 国债:我国中央政府加杠杆空间大,今年赤字率突破,优先10月底左右增发特别国债,资金用于“两新”政策、支持出口企业、发放生活补助,必要时补充国有大行资本 [6][21] - 地方债:加大土储专项债发行力度,加快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必要时增加专项债额度,推动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26][27] - 准财政工具:必要时重启政策性金融工具、增加央企专项债发行,支持重点项目和经济转型领域 [28] - 税收和社保政策:出台针对性税收优惠政策,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用,强化民生保障 [32] - 稳外贸和科创基金:设立稳外贸基金支持受影响企业,用好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创 [33] - 资本市场支持:发挥财政部绩效考核作用,推动保险、社保基金入市 [34][36] 大国博弈长期化下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能 - 用足现有工具:加快政府债券支出进度,二、三季度发行规模或增加,需加快使用,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38] - 优化支出结构:压缩非急需支出;聚焦重点领域,投资消费并重,促进“投资于人”;助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和地方债务化解 [43][45][46] - 加强资金监管:健全政府资产负债表,加强项目储备和审核,做好项目评估和绩效考评,建立资金直达机制 [46][48] - 完善地方债管理:落实负面清单和自发自审机制,扩大专项债投向和提高发行效率 [49] - 加强政策配合:做好预期管理,加强财政与货币、产业政策协调配合 [50] - 深化财政改革:理顺央地关系,完善转移支付;研究新业态税收制度,增厚地方财力;推进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和零基预算改革 [53]
千股跌停你经历了,这就是成长
雪球· 2025-04-10 12:37
关税影响与投资策略 - 美国拟将对中国商品关税从34%提升至50%,但60%-80%的高关税对出口企业影响差异不大,因多数业务已无法进行[6] - 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国际口碑逆转,多国出现抵制美国产品现象,中国因强硬反制措施获得海外舆论支持[6][8][9] - 内需市场是中国应对关税的核心优势,政策可能向消费倾斜,包括短期补贴和长期减少居民负担等措施[10] - 互联网、保险、白酒、家电等国内刚需行业受关税直接影响较小,具备较高投资胜率[12][24] - 当前市场敏感度高,频繁调仓会增加摩擦成本,建议保持持仓稳定性[12] 市场波动与投资心态 - 2024年一季度收益普遍约10%,但单日暴跌可能抹平全年收益[15] - 全球市场均面临波动风险,应对下跌是投资者必修课,需预设30%回撤承受能力[16][17][18] - 优秀企业短期受情绪影响下跌,但长期仍能恢复增长,选股质量决定抗风险能力[22][24] - 2016年千股跌停经验显示,历史极端波动事件能增强投资者应对能力[25][26] - 家庭信任需通过长期投资正反馈建立,通常需要3-5年业绩验证[34][36][37] 长期投资哲学 - 金融市场必然经历收益积累、平淡期和回撤阶段,如同自然四季循环[39][40][41] - 真正的投资自由在于接纳波动,将三年不涨设为预案并配置必需消费类企业[48][51] - 保持3-5年生活备用金可应对失业、投资低谷等不确定性,确保决策从容[52][53] - 资产配置应遵循雪球三分法原则,通过跨资产、跨市场和跨时点分散风险[56] - 降低短期暴富预期,专注企业长期价值,可避免情绪化操作[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