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关注流感爆发后的产业链机会,电子板块Q3业绩恢复
德邦证券· 2025-11-19 11:22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市场在4000点附近震荡调整,同时关注由流感疫情、电子行业复苏及锂电产业再平衡等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7][4][5] 市场复盘 - 本周(11月10日至11月14日)A股市场震荡调整,上证指数下跌0.18%,创业板指下跌3.01%,沪深300指数下跌1.08% [7] - 市场日均成交额为2.04万亿元,较上周的2.01万亿元略有增加 [7] - 从风格看,近一周消费、金融风格涨幅领先,成长风格跌幅较深;综合、纺织服装、商贸零售等行业领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行业领跌 [8] - 海外市场方面,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标普500指数上涨0.0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45%;欧洲主要股指普遍上涨 [8] 大消费:美国电商市场 - 美国电商市场销售额整体保持正增长,但电商渗透率增长放缓,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1%,为两年多来Q1增速的较低水平 [21] - 美国电商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2024年亚马逊、沃尔玛、Temu、SHEIN和TikTok Shop五大平台贡献了美国电商市场增量的逾50% [25] - 2025年8月29日起,美国正式终结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免税政策,对依赖低价直邮模式的SHEIN、Temu等平台影响较大 [28] - 建议中国卖家短期强化合规报关与定价库存管理,长期开拓非美市场并推进供应链区域化和品牌化转型 [29] 大健康:流感防控治疗产业链 - 国内流感呈上升趋势,2025年第45周,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为5.5%,北方省份为6.1%,均高于2022-2024年同期水平 [30] - 本轮流感主要为H3N2病毒,公众对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人数或将增加 [31] - 流感上升趋势快,有望催生就医和治疗需求,建议关注疫苗、西药、中成药、防护类、IVD等相关产业链 [33][38] 硬科技:电子行业 - 2025年第三季度电子行业公司合计营收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9.33%,归母净利润合计895.61亿元,同比增长47.89%,行业处于较高景气度 [35] - AI需求拉动明显,算力芯片、PCB、存储等板块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晶圆代工、半导体设备等板块业绩持续高增 [35] - 消费电子公司Q3业绩表现较好,主要因传统需求复苏及AI服务器出货快速增长,苹果新机iPhone 17加单预计将支撑Q4业绩 [46] 高端制造:锂电产业 - 锂电行业经历了“前期扩产—阶段性过剩—产能出清—需求修复”的完整产业周期,目前已逐步进入再平衡阶段 [5][58] - 2020年前后,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驱动下,行业高速扩张,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投扩产项目总投资额超1.4万亿元 [49][53] - 2022-2023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行业进入“去库存+结构性出清”阶段,价格体系普遍回调 [54] - 2024-2025年,需求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持续走强,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过350GWh,同比增长约60%,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7]
金鹰基金:中国医药产业升级持续兑现 关注三方向投资机会
新浪基金· 2025-11-19 10:59
中长期看,中国医药产业升级持续兑现。一方面,国内创新药支持政策出台密集,院端具备临床价值产 品持续放量,国内商业化天花板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大药企在中国购买创新药的数量和金额持续 提速,远超过美国本土和其他国家,中国创新药产业集体走向全球化。 医药上市公司已完成2025年三季度业绩披露,今年三季度医药板块整体营收同比增长0.20%。整体来 看,医药行业延续结构性行情,创新药与CXO受益于海外订单交付、FDA批准落地及License-out收益确 认,收入与利润双增。医疗器械方面,医院资本开支仍处低位,高端影像、IVD等领域复苏缓慢。中药 Ⅱ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60%,但受医保目录调整与集采影响,利润承压。医药商业收入同比增长 2.45%,但毛利率下滑0.85个百分点,反映渠道压价加剧。 短期看,国内医疗器械集采政策不断缓和、创新药产业稳步推进,医药工业端经营稳健,季度同比增速 稳定,尤其是创新药板块连续高增6个季度,且2025年将是商业保险再上一个台阶的元年,利好创新药 和创新器械及其产业链。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风险提示: 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 ...
重磅利好加持,外资重仓股浮出水面
环球网· 2025-11-19 10:54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算力领域迎来重磅政策利好。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高标准 数字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擘画了清晰蓝图。《指南》明确提 出,要健全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推动5G-A、万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演进升 级;同时优化算力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统筹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算力应用,提高算力资源利用效 率。政策目标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实现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为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随着《指南》的逐步落地和AI产业的持续深化,这个被多方力量共同看好的赛道,正驶向发展的快车 道。(文馨) 从市场分析的角度看,此次政策的出台恰逢其时,标志着国家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定位已从"建设"转 向"优化与应用"。这预示着未来的投资机会将不再局限于初期的硬件铺设,而是更多地延伸至提升算力 效率、实现多元算力协同以及赋能千行百业的软件和服务层面。这种结构性转变,为拥有核心技术、能 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尽管近期资本市场算力板块出现了一定的波动调整,但主流机构普遍认为,这 ...
浙江杭州冲出一家汽车制造机器视觉IPO
格隆汇· 2025-11-19 10:35
汽车制造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已成为全球最 大的汽车生产国,今年前10个月,汽车产销均超2700万辆, 分别同比增长13.2%和12.4%。10月产销更创同期历史新高。 随着汽车制造朝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作为工艺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持技术之一,汽车制造机器视 觉产品也经历了从"国外垄断"到"国产替代"的发展历程。 过去,伊斯拉、伯赛等国际龙头长期主导国内市场,如今国内企业凭借自主研发实现突围,已有杭州公司正冲刺A股 IPO。 格隆汇获悉,11月21日,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易思维")将在上交所上会,拟在科创板上市,保 荐人为国投证券。 易思维的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制造领域,终端客户包括比亚迪、小米、奇瑞等。如今汽车制造机器视觉领域情况如何? 不妨通过易思维来一探究竟。 超9成营收来自汽车制造领域,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较大 易思维专注于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各工艺环节提供机器视觉 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也在轨交运维与航空领域开展了业务布局。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分为机器视觉系统、视觉工作站业务与新车型配置软件业务,其机器视觉系统分为视 ...
算力领域迎重磅利好!重仓国产AI产业链的——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站稳5日均线,什么信号?
新浪基金· 2025-11-19 10:16
成份股方面,晶晨股份领涨超3%,凌云光涨逾2%,福昕软件、乐鑫科技涨超1%,寒武纪、奥比中 光、金山办公等个股跟涨。 【国产替代之光,科创自立自强】 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其中指出,健全数字化基础设 施。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推动5G-A、万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演进升级,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广 泛应用,打造高速泛在、敏捷可靠的网络通道。优化算力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统筹通算、智算、超算等 多元算力应用,提高算力资源利用效率。 中信建投表示,近期,算力板块波动加大。复盘2023年以来的算力板块,三季报后调整比较常见,考虑 到AI带动的算力需求依然非常旺盛,调整是机会。目前,世界正处于AI产业革命中,类比工业革命, 影响深远,不能简单对比近几年的云计算、新能源等,需要以更长期的视角、更高的视野去观察。 华泰证券指出,近期市场持续震荡,AI产业链拥挤度回落至7月以来低位,结合基本面与拥挤度交叉验 证,国产算力、AI端侧和应用等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华龙证券指出,国产AI产业链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中国在Al技术浪潮中对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迫切需 求。从中长期视角看,国产算力产业链已展现 ...
国金证券:先进封装+存储需求拉动半导体封装产业链量价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11-19 09:37
随着国内封测向先进封装迭代,环氧塑封料存在产品结构迭代、单位价值量跃升的逻辑,例如应用于先 进封装FOWLP/FOPLP的环氧塑封料需以颗粒状(GMC)的形态呈现,对环氧塑封料的性能提出更高要 求。参考衡所华威数据,先进封装EMC单价是高性能EMC的5-6倍、是基础EMC价格的10倍以上。以存 储为例,随着SK海力士从DRAM向HBM迭代,其HBM采用MR-MUF技术、在半导体芯片缝隙中注入液 体EMC。 硅微粉:环氧塑封料关键原材料 环氧塑封料主要原材料为硅微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添加等,其他辅料材料包括包材、备件等,其 中无机填料起到有效降低环氧塑封料热膨胀系数的作用。参考华海诚科收购标的衡所华威数据,2023- 2024年其第一大供应商均为联瑞新材(采购硅微粉及添加剂),2024年硅微粉、添加剂分别占衡所华威原 材料采购金额的比重为29%、26%。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先进封装+存储需求拉动下,看好半导体封装材料产业链将 迎来量价齐升,环氧塑封料(EMC)随先进封装升级,高端产品单价可达基础型号10倍以上,国产化空间 广阔;其关键填料硅微粉(如Low-α球铝)需求同步增长;载板上游 ...
英伟达将发布财报,关注半导体设备ETF(159516)、通信ETF(515880)布局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1-19 09:33
11月18日算力相关板块表现相对较好,市场一方面继续对AI的应用前景保持乐观,另一方面则担忧于AI投资的可持续性,尤其海外市场的叙事逻辑在Q3 财报季出现明显变化。我们一方面认为资本开支在短期仍将延续,另一方面继续看好国产替代逻辑,因此仍建议投资者可同时关注国产及海外算力产业 链。 | 代码 | 名称 | 两日图 | 现价 | 涨跌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159516 | 半导体设备ETF | In Kun | 1.460 c | 0.030 | 2.10% | | 512760 | 芯片ETF | mon | 1.568 c | 0.013 | 0.84% | | 159388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国泰 | her | 1.713 c | 0.006 | 0.35% | | 159546 | 集成电路ETF | Mynd Mar | 1.770 c | 0.004 | 0.23% | | 159551 | 机器人产业ETF | Nux Say | 1.246 c | -0.003 | -0.24% | | 515880 | 通信E ...
机构:关注国内算力产业链闭环
证券时报网· 2025-11-19 08:52
华西证券认为,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国内算力产业链闭环。三季度以来,伴随阿里云超预期增长以及华 为的超节点集群产品推出,国产算力及AI应用关注度不断上升。伴随摩尔线程IPO上市通过,国产AI算 力规模及应用有望加速提升与渗透,持续看好包括先进制程制造、芯片架构升级对整体国产算力水平的 拉动,有望推动国产算力份额持续提升。 中信证券认为,2025年以来中美科技股均取得亮眼成绩,算力板块涨幅领跑市场,模型和应用侧亦出现 局部爆发机会。展望2026年,国产算力方兴未艾,业绩弹性及投资确定性兼备,有望复刻美股2023年以 来的长牛行情。一方面,半导体设备、AI芯片等在海外管制下发展紧迫性增强,国产替代是大势所 趋;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厂已初步探索出超节点等解决方案,以多卡数量优势补足单卡性能劣势,实现 算力突围。多卡集群的建设对零组件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并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更大的投资机 遇,液冷、存储、电源、光模块、PCB、量子计算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更高的业绩弹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其中提出,健全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网络 基础设施,推动5G一A、万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演进升级 ...
华泰证券石油化工2026年度展望:新周期渐启 新领域纷呈
新浪财经· 2025-11-19 08:17
华泰证券发布石油化工2026年度展望:原油供需面阶段性承压,大宗周期品迎复苏拐点,新材料和新技 术亮点纷呈。原油方面,2025年四季度以来OPEC+增产等或致供给呈现宽松局面,但中长期油价预计 存底部支撑,叠加龙头企业降本增量;大宗化工领域,2025年下半年以来化学原料及制品行业资本开支 增速拐点已现,2026年内需改善叠加出口支撑,且"反内卷"等助力供给优化,新一轮复苏有望到来,具 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优质化工资产或将迎来价值重估;化学制品和精细化工品领域,下游需求改善和毛利 率修复并行,叠加出口和出海驱动增长;政策引导和产业趋势带动下,AI/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新材料 创新和国产替代有望提速,生物制造等新兴技术有望加快发展。 ...
美股存储芯片涨60%,周一A股迎科技消费双主线,投资机会大爆发
搜狐财经· 2025-11-19 02:02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发力。财政部门正积极推动扩大内需,支持消费贷款的贴息政策已经落地,海南免税商品的范围也扩大至47大类。传统消费品 正积极去库存,新消费场景也在不断拓展。这些政策举措,如同托起消费板块的双手,也在不断增强市场信心。 市场情绪在周末被彻底点燃,一场由存储芯片巨头三星引发的价格风暴,正悄然酝酿着周一A股市场的爆发。三星突然宣布将其32GB DDR5模组的价格大幅 上调近60%,从149美元直接飙升至239美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行业。 与此同时,美股科技股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英伟达盘中一度暴跌5%,随后又奇迹般地强势反弹,最终以超过1%的涨幅收盘。这一幕无疑 为即将到来的A股市场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 为何三星敢于如此大幅度提价?究其根本,是AI数据中心对高性能内存的渴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海量数据和庞大算力的需求,迅速消耗着高端 内存的库存,导致供应链出现紧张信号。面对供不应求的局面,客户们纷纷恐慌性下单,厂商订单簿瞬间爆满,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存储芯片厂商并非孤立于全球市场之外。事实上,它们与三星、美光等国际巨头在供应链上早已形成了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