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发改委:稳就业扩内需 破除内卷式竞争
证券时报· 2025-08-01 01:56
宏观经济政策部署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2025年上半年重点任务包括稳就业、扩大内需、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破除"内卷式"竞争等[1] - 下半年工作重点包括稳就业、扩内需、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九个方面[1] - 将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进一步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1] 投资与消费刺激措施 - 下半年将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1] -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1] - 已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1] - 向地方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2] - 计划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将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2] - 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2] 市场环境优化 - 强调破除"内卷式"竞争,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2] -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推动要素顺畅流通[2] -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2]
业界再议彻底取消汽车限购 ,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仍不具备放开条件
华夏时报· 2025-08-01 01:28
政策背景与行业呼吁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吴松泉教授呼吁全面彻底取消汽车限购,认为该政策已不符合当前扩大内需和做强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工作要求 [1]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加快破解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卡点 [1] -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曾发布促进汽车消费措施,鼓励限购地区优化管理政策并增加指标投放 [2] 限购政策现状与调整建议 - 目前仍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6个城市实施汽车限购限行政策 [2] - 吴松泉建议国家层面统一要求各限购城市在2026年1月前全面取消限购,转向使用管理 [3] -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董扬对取消限购观点表示完全赞同 [3] 城市差异化条件分析 - 专家认为汽车保有量低于400万辆的城市如天津、广州、杭州、深圳可取消限购,但北京、上海全面取消不现实 [4] - 北京以37%拥堵指数位列全球拥堵城市第15位,彻底取消限购将给交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5] - 上海6月快速路工作日拥堵时长环比增加4.5小时,同比增加26.6小时,但高峰拥堵缓解明显 [5] 行业观点分歧 - 部分专家建议分步实施政策,如先实现电动汽车限购限行的油电平权 [5] - 吴松泉指出简单限购不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也不符合国际大城市治理惯例 [3] - 付于武认为北京等特大城市尚未做好彻底放开限购限行的准备 [4]
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点评: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上海证券· 2025-07-31 17:11
发展展望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要推动经济质升量增[3] 经济形势 - 肯定今年经济成绩,认为当前经济有风险挑战,但外部压力有所下降,要巩固经济回升势头[4] 政策导向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与灵活性预见性,聚焦稳就业等,完成全年目标,实现“十四五”收官[5] 宏观政策 - 下半年政策力度增加,维持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财政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货币或降准降息,结构性政策支持多领域[6] 内需释放 - 释放内需潜力,消费实施专项行动,投资依托“两重”项目,基建投资有支撑[7] 改革开放 - 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扩大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外贸有望恢复[8][9] 风险防范与民生保障 - 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资本市场风险,做好民生保障,就业优先[10]
重要会议再谈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今年育儿补贴资金预算900亿元!消费ETF(159928)回调逾2%,资金超大幅涌入!全天狂揽净申购超6.5亿份
搜狐财经· 2025-07-31 17:01
今日(7.31)A股集体飘绿,大消费回调。消费ETF(159928)收跌超2%,交投放量,全天成交额超7亿元!资金面上,消费ETF (159928)全天获资金净申购超6.5亿份,已连续第6日 "吸金",累计净流入超10亿元!消费ETF(159928)最新规模超126亿元,同 类遥遥领先! 消费ETF(159928)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飘绿: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跌超3%,五粮液跌超2%,贵州茅台、牧原股份、伊利股份跌超 1%。 港股新消费亦同步大幅调整,聚焦更"纯"新消费的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跌超3%,资金逢跌布局,连续第3日获资金净流 入! 【育儿补贴叠加重要会议,大消费再受利好!】 消息面上,重要会议召开,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在保障改善 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 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 ...
策略快评报告: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万联证券· 2025-07-31 14:54
核心观点 -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超过全年目标值[4] - 宏观政策强调持续发力、适时加力,重点是落实现有政策执行效果[4] -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4]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4] -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规范治理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4]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强化融资支持和优化出口退税[5]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5] 经济形势与政策 - 上半年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GDP同比增长5.3%[4] - 宏观政策强调持续性和灵活性,落实落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4] - 与4月会议相比更重视现有政策执行效果,保持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不过度刺激[4] 内需与投资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商品消费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4] - 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8000亿元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4] - "两重"项目在"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领域精准发力,预计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升[4] 产业发展与创新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4] - 多措并举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与孵化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创新含量和全球产业链核心地位[4] 市场治理 -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4] -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4] - "反内卷"治理将深入推进,预计出台减少地方补贴竞赛、规范企业行为等政策[5] 外资外贸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5] - 强化外贸企业融资支持,优化出口退税,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5] - 中美谈判进程仍具不确定性,需关注关税税率变化及行业调查对外贸产业链冲击[5] 资本市场 -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5] - 资本市场涉及"两创板"改革密集落地,增强对科技创新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5] -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5] 投资建议 - 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把握科技成长板块配置机遇[5] - 关注消费板块服务消费领域新亮点[5] - "两重"投资项目带来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新机遇[5]
政治局会议点评:稳中求进,厚积薄发
中银国际· 2025-07-31 14:02
策略研究 | 证券研究报告 — 点评报告 2025 年 7 月 31 日 政治局会议点评 稳中求进 厚积薄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 7 月 30 日召开会议,决定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分析研究当 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宏观及策略:策略研究 证券分析师:王君 (8610)66229061 jun.wang@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19060003 证券分析师:郭晓希 (8610)66229019 xiaoxi.guo@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21110001 ◼ 弱化增量预期,强调落实和细化。1)在宏观形势的判断上,本次会议肯 定了开年以来国内经济的表现,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 展取得新成效",同时也指出"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 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 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2)宏观政策定调上,延续了去年 12 月以来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重点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 ...
反内卷改善企业预期!7月份PMI数据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7-31 13:59
制造业PMI数据 - 7月制造业PMI为49 3%,较上月下降0 4个百分点,主要受传统生产淡季、高温及暴雨洪涝等短期因素影响 [1][3]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 1%和50 2%,比上月不同程度下降但均持续高于临界点 [1]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持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态势未改,大型企业保持平稳扩张,发挥"压舱石"作用 [2][3] 经济恢复基础 - 经济向好恢复基础仍然牢固,生产活动保持扩张,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3]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自3月之后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之上,达到51 5%,出厂价格指数为48 3%,比上月上升3 1和2 1个百分点 [4]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市场价格有所改善 [4] 反内卷行动影响 - 反内卷行动对企业预期有积极影响,价格类指数回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提高 [5] - 需尽快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扩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规模,带动企业订单增加 [5] 暑期消费带动作用 - 暑期消费带动作用初步显现,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新订单指数环比升幅超5个百分点 [6][7] - 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60%以上,环比升幅均超10个百分点 [7] - 文体娱乐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新订单指数升至55%以上,环比升幅均超10个百分点 [7] - 住宿业和餐饮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在临界点以下,暑期消费对住宿餐饮的带动作用尚未明显体现 [8] 政策展望 - 随着"两新""两重"政策加码及扩大内需举措落地,经济有望延续规模稳定扩张、质量持续提升的轨道 [2][3] - 围绕城市更新、"两重""两新"政策和消费补贴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相关宏观政策持续落地,下半年投资与消费活动有望继续稳步趋升 [8]
反内卷改善企业预期!短期因素造成制造业PMI环比微降
证券时报· 2025-07-31 13:45
制造业PMI数据 - 7月制造业PMI为49 3% 较上月下降0 4个百分点 主要受传统生产淡季 高温及暴雨洪涝等短期因素影响 [1][3]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持续扩张 产业结构优化态势未改 大型企业保持平稳扩张 发挥"压舱石"作用 [1][3]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 5% 出厂价格指数为48 3% 分别较上月上升3 1和2 1个百分点 为3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 [5]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1%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 2% 均持续高于临界点但环比下降 [1][7] - 暑期消费带动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 新订单指数环比升幅超5个百分点 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 [8] - 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60%以上 环比升幅超10个百分点 景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1%以上 [8] 行业动态与政策影响 - 石油煤炭及燃料加工 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价格指数明显回升 市场价格有所改善 [5] - 反内卷行动推动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提高 但需配合需求持续回暖才能保持效果 [5] - "两新""两重"政策加码及扩大内需举措有望推动下半年经济延续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轨道 [1][3][9] 消费领域表现 - 文体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 新订单指数升至55%以上 环比升幅均超10个百分点 [8] - 住宿业和餐饮业指数仍在临界点以下 显示暑期消费更多集中在郊游和文体娱乐领域 [8] - 暑期消费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预计8月份将继续产生积极影响 [7][8]
最新PMI数据发布
天天基金网· 2025-07-31 13:33
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 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和50.2%,比上 月下降0.4和0.5个百分点,均持续高于临界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扩张。 制造业PMI有所回落 "7月份,受制造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部分地区高温、暴雨洪涝灾害等因素影响,PMI降至 49.3%,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生产指数保持扩张。赵庆河表示,7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5%和49.4%,比 上月下降0.5和0.8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保持扩张,市场需求有所放缓。市场预期回 升。7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对近期 市场发展信心有所增强。 赵庆河表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总体稳定。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比上月略 降0.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在暑期假日效应带动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 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
21社论丨宏观政策适时加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2:59
宏观经济政策方向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政策需落实落细以缩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 [1] - 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 [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 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充裕前提下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 [2] - 财政资金具有更强引导效应 需提升审批效率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释放政策效能 [2]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以发挥更大乘数效应 [2] 扩大内需与消费支持 - 投入138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资金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3] - 完善养老 育幼 文化 旅游等服务消费政策体系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服务业贷款财政贴息 [3] - 强化财政政策"投资于人"方向 通过育儿补贴 免费学前教育 养老服务补贴等惠民生举措扩大消费需求 [3] 产业升级与市场秩序优化 -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竞争秩序 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市场化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3] 资本市场与房地产作用 -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巩固回稳向好势头以加强预期引导 [4] -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稳中有进是经济回升的重要标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