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估值

搜索文档
港股,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6-02 23:2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截至5月30日已有28家企业成功登陆香港市场 实际募资总额达773 2亿港元 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包括6家A股上市公司和1家A股上市公司子公司 其中宁德时代 恒瑞医疗 赤峰黄金等行业龙头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较高 [1] - 5月20日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 5月23日恒瑞医药实现"A+H"两地上市 首日涨幅达25 20% [5][7]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2宗"A+H"上市新申请 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2宗大幅增加 [9] 消费及科技板块优势 - 消费股如古茗 蜜雪集团先后上市 科技股如宁德时代推高港交所募资总额 [5] - 消费 科技板块在港股市值占比已达半壁江山 [7] - 恒生科技指数ETF规模持续扩大 外资对港股"新经济"赛道认可度提升 [7] - 消费板块PE处于2018年以来20%分位以下 部分龙头股股息率超5% 具备估值洼地与高股息优势 [7] 市场流动性及结构变化 - 2025年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达2018年的2 8倍 流动性持续改善 [7] - 主权财富基金(中东 北欧地区)2025年明确增持中国资产 港股成为配置亚洲优质股权资产核心渠道 [7] - 港股估值锚定效应被打破 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占比提升将重塑估值框架 [9] - 外资长线资金对中国市场关注度提升 大量投资美元资产的资金存在回流诉求 [9] 未来市场展望 - AI 市场结构等叙事将推动港股下半年延续反转行情 [10]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或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 [10] - 第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 第四季度有望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 [10] - 企业应挖掘核心竞争力 如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迭代+全球化产能+零碳生态"叙事获得高估值 [9]
港股大反弹,“雪王”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6-02 18:3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港股午后跌幅收窄 港股市场今天午后跌幅收窄。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 0.57%、0.86%、0.70%。 行业板块中,消费者服务、耐用品消费、医疗设备与服务板块领涨,分别上涨5.44%、3.65%、1.86%; 煤炭、家庭用品、造纸与包装板块领跌,分别下跌2.38%、1.83%、1.75%。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涨逾4%,周大福涨逾3%。龙湖集团跌逾5%,石药集团跌逾 4%。午后随着市场反弹,下跌的股票跌幅出现收窄。 | < w | 恒生指数(HSI) | | | | --- | --- | --- | --- | | | 23157.97 -131.80 -0.57% | | | | 资料 | 成分 资讯 | | 相关基金 | | 名称 | | 现价 | 涨跌幅 -- | | 金沙中国有限公司 | | 16.080 | 4.28% | | 1928.HK | | | | | 周大福 | | 11.540 | 3.22% | | 1929.HK | | | | | 银河娱乐 | | 34 ...
大变化!A+H料成港股IPO主角!
证券时报· 2025-05-30 16:07
A+H双重上市趋势 - 中国优质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推动AH股从折价转向溢价,国际长线资金积极参与超额认购[2] - 港股市场生态变化: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提升(2018年1.3%增至2024年14%)、增量资金涌入、估值中枢上移[2][12] - 宁德时代港股发行价较A股溢价2.8%,国际配售获428名投资者15.17倍认购;恒瑞医药获204名投资者17.09倍超额认购[3] 行业与公司案例 - 新能源与医药龙头表现突出:宁德时代创四年港股最大IPO纪录,恒瑞医药成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3] - 国际化逻辑受认可: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港股估值高于A股,反映海外业务拓展预期[4] - 待上市企业覆盖多元行业:医疗(迈威生物)、消费(海天味业)、TMT(晶澳科技)、工业(三一重工)等156家交表企业[5][6][7] 市场结构与资金动向 - 港股新经济市值占比从2018年2.8%跃升至2024年28%,科技、消费、新能源、医药成外资配置重点[12] - 国际资金参与度提升:宁德时代国际配售订单超500亿美元,覆盖倍数超30倍[3] - AH股溢价指数创阶段新低,药明康德、招商银行等出现股价倒挂现象[13] 未来趋势与影响 - A+H上市潮或持续:中金公司预计国际化战略企业将效仿宁德时代赴港上市[8] - 港股行业结构优化:新经济领域占比提升,吸引保险资金、外资回流及公募新规资金[12][13] - A股估值修复可能:港股定价或成A股核心资产新锚点,推动风格转向大盘蓝筹[13]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低开0.99% 石药集团(01093)高开超7%
智通财经网· 2025-05-30 09:37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0 99% 恒生科技指数跌1 26% [1] - 石药集团高开超7% 公司正与潜在交易方进行药品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方面的授权及合作磋商 [1] 港股后市展望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AI产业周期或引领港股向上 资本开支高增的港股科技板块更受益于AI叙事 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2]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强化定价权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意愿改善 恒生科技板块结构性更优 [2] - 兴业证券指出港股生态环境质变 优质企业上市潮和增量资金流入支撑可持续走牛 [2] 配置价值分析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港股白马低估值行业具左侧布局价值 影视院线、调味发酵品等前期估值消化明显的板块有操作机会 [3] - 恒生指数PE从7 5倍修复至10 5倍 仍低于2018年初及2021年初高位 [3] - 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新消费等具中长期发展逻辑的行业值得持续重视 [3] 市场结构演变 - 港股正成为全球科技资本枢纽 港交所发挥链接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的"超级纽带"作用 [4] - 中信证券指出A股公司赴港IPO受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流动性改善推动 港股吸引力系统性提升 [4] - 优质龙头赴港上市或催化A股市场风格转向核心资产 [4] 政策与资产配置 - 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下调印花税等政策提升市场流动性 ETF互联互通拓宽红利类资产配置渠道 [5] - 红利税改革预期叠加国际流动性改善 港股红利类指数因抗压性成为中长期资金青睐方向 [5]
港股分化加剧凸显“高切低”趋势南向资金转战防御板块
中国证券报· 2025-05-29 04:35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28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恒生指数跌0.53%,恒生科技指数跌0.1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31% [1] - 能源板块逆市领涨,兖矿能源涨2.31%,兖煤澳大利亚涨1.9%,中国神华涨1.2%,联合能源集团、中海油田服务涨超1% [1] - 航运主题表现亮眼,中船防务涨4.13%,中远海能涨2.81% [1] - 科技与消费板块内部分化明显,泡泡玛特跌7.12%,蜜雪集团跌5.53%,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W均跌超2% [2] - 快手-W一季度净利润超预期,收盘涨5.95%,小米集团-W收涨0.39%,网易-S涨2.81%,美团-W、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W分别下跌0.53%、1.17%和1.95% [2] - 影视股午后走强,阿里影业涨11.54%,欢喜传媒涨7.5%,英皇文化产业涨7.69% [2] 南向资金动向 - 5月南向资金净流入291.12亿元,更多流向防御性板块 [4] - 金融板块近一个月净流入223.9亿元,资讯科技板块净流出340.19亿元 [4]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今年以来跌超7%,降至132.41点 [4] 港股市场结构变化 - 新消费、科技和生物医药企业在港股占比不断提升,市值合计超过港股市场半壁江山 [3] - 港股市场多元化程度和质量改善,蓝筹A股公司和中概股回归带来增量 [5] - 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已占港股半壁江山,业绩增长性或重塑港股估值框架 [5] 港股估值与流动性 -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AH股溢价仍有收窄空间 [4][5] - 港股流动性改善,未来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科技板块PE有重估空间 [5] - 外资长线资金正加大对中国市场关注力度,港股具备资金承接条件 [5][6] 后市展望 - 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四季度或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 [6]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将提升港股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南向资金或持续流入 [6] - 短期内建议关注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的投资与消费板块,以及央国企、科技企业等 [6]
香港资产,蓄势重估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香港房地产、港股、美股、银行、非必需消费品、零售与分销、媒体与娱乐 公司:中国移动、渣打、汇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去美元化对香港资产的影响 - **核心观点**: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资金可能回流至香港市场,推升香港资产需求,推动香港资产相对估值回升和市场扩容 [1][2][8] - **论据**: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削弱市场对其政策和公信力的信心,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美国削减经常项目逆差使海外资本流入美国趋势下降,全球贸易萎缩减少美元使用;过去许多国家超配美元资产,可能重新配置,资金可能流向香港 [2] 人民币升值对香港经济和资产价格的影响 - **核心观点**:人民币升值压力将通过联系汇率制度传导至香港,提高香港相对于内地的竞争力,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和资产价格上涨 [1][4] - **论据**:中美贸易协定达成后可能有更长关税休战期,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贸易条件改善,企业未结汇收入带来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使港币兑人民币贬值,提高香港竞争力,改善经济基本面,推动再通胀及资产价格上涨 [4]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影响 - **核心观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维持汇率稳定,近期金管局操作增加银行间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支持香港经济和资产价格 [1][6] - **论据**:2025年5月初,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使港币兑美元触及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卖出约1300亿港元,增加银行间流动性,使隔夜HIBOR利率从4月底约4.5%大幅下降至零附近 [6] 港股估值重估 - **核心观点**:港股估值重估基于当前被低估状态以及相对于A股和美股在流动性和成长性上的相对优势,未来表现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带来资金重新定价与配置比例上升 [1][9] - **论据**:港股当前估值接近历史均值,但相对于全球仍处于估值洼地;港股流动性和成长性有所改善,如日均成交量增加,科技公司占比提升;盈利预期表现良好,境外中资股盈利预测停止下修并开始上修 [9][12][15] 港股市场板块分布的影响 - **核心观点**:港股市场板块分布中,消费和科技行业更容易走出独立行情,估值向下可能性减小,经济和盈利下行压力减轻 [1][13] - **论据**:港股市场贸易敞口较大的行业较小,消费和科技行业政策方向确定性强,对EPS有改善预期;今年中国宏观经济有望上修,关税问题解决后经济向上动能大于政策不发力的负向压力 [13] 美股下行风险对港股的影响 - **核心观点**:美股下行风险对港股传导并非1:1,港股市场表现相对韧性,中长期港元承接地位将得到巩固 [23] - **论据**:自2018年以来美股与港股相关性降至约13%;港股受本地资金需求高涨影响,汇率持续触发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释放大量流动性,HIBOR利率大幅走低,对冲了美债利率上升带来的估值压制 [23] 香港房地产市场 - **核心观点**:香港房地产市场有复苏机会,但好转取决于利率环境和库存压力的解决 [3][37] - **论据**:2024年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刺激市场需求,成交量和金额增加;2025年市场活跃度提升,但面临高库存和高利率问题;目前低利率环境有所改善,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修复、流动性宽松、人口回升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带来机会 [3][32][38] 银行板块 - **核心观点**:银行板块处于修复逻辑中,具有较强向上的上涨逻辑,中长期有修复潜力 [49][50][55] - **论据**: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中国金融资产迎来资产重估机会;外资配置增量回流,资本维度优化升级带来良好流动性;H股银行触底回稳,本地银行业绩有支撑;南下资金提供增量配置逻辑;H股银行和香港本地大行估值有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49][50][5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1 - 4月香港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5%,二手房保持约5%的同比增长,且成交量比2020 - 2023年同期水平高出60% [33] - 香港房价自2024年以来持续下跌,截至2025年3月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1%,已连续38个月下跌;租金同比增加4.5%,环比下降3.7%,已连续24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并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36] - 2024年香港私人住宅落成量同比大幅增加75%,空置率上升至4.5%,未售出库存约2万多套,去化周期约20多个月,总去化周期可能接近六七十个月 [34][35] - 港股日均成交量已达到2018年的2.3倍,前十大科技公司在港股中的占比已达30% [20] - 南下资金在今年上半年成交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其交易换手率远高于非南下资金,持仓份额从2017年的2%左右上升至11%以上 [25][48]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以来,在港融资已接近1500亿 [47]
巨头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5-28 20:25
影视、餐饮、航空股走强 【导读】港股高开低走,影视、餐饮、航空股走强,科网股涨跌不一 5月28日,港股市场高开低走。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下跌0.53%,报收于23258.31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15%,报收于5174.64点;恒生国企指数下跌 0.31%,报收于8443.87点。 截至收盘,阿里影业、英皇文化产业、欢喜传媒分别上涨11.54%、7.69%、7.50%。 个股异动方面,万国数据下跌近10%。消息面上,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本金总额为5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债券,年利率设定为2.25%,并确定初始转 换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股33.08美元。 阿里影业近日股价表现 消息面上,阿里影业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2—3年将保持电影投资的审慎纪律性,同时将人力资源向大麦业务及IP商品销售板块倾斜。 花旗研报指出,"Chiikawa"和"蜡笔小新"等重磅IP将在新财年贡献增量收入,当前估值尚未完全反映IP衍生业务的增长潜力,存在价值重估空间。预计 2025财年核心业务将保持双位数增长,Chiikawa和蜡笔小新将在2026财年带来新贡献。 餐饮消费股走强,九毛九、特海国际、海底捞分别上涨5.53%、2.59%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A股龙头赴香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27 14:03
港股上市热潮 - 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50亿美元,成为2024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 [2] - 海天味业、峰岹科技、均胜电子等10余家公司已向港交所递表,预计"A+H"公司IPO数量和募资额将爆发式增长 [2] 赴港上市核心动因 - **拓展出海业务**:港股募集港元可自由兑换美元,便于海外扩张(如宁德时代融资用于欧洲电池工厂、美的收购德国库卡)[2] - **吸引国际资金**:药明康德港股上市后外资持股比例从A股的5%提升至35%,并被纳入MSCI指数 [2] - **政策便利性**:港交所2024年5月开通"科企专线",加速科技和生物公司上市以改善市场结构 [2] - **对冲地缘风险**:双重上市减少对A股单一市场的依赖 [3] 港股与A股市场差异 - **投资者结构**:港股机构投资者占比超30%,对美债利率敏感(如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推动外资回流)[4] - **市场风格**:港股龙头效应显著,320只头部股票贡献90%成交额,小市值股流动性差;A股微盘股及TMT板块表现突出 [5] - **交易规则**:港股实行T+0且无涨跌幅限制,做空机制成熟导致日内波动更大 [5] - **估值差异**:恒生指数长期市盈率约10倍,AH溢价指数维持在130以上,反映同股不同价现象 [6][7] 港股估值修复驱动因素 - **科技叙事转变**:阿里巴巴、小米等公司因AI技术突破(如自研芯片、大模型)对标美股科技股重新定价 [9] - **南向资金流入**:2024年1-4月港股通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提升定价权 [9] - **龙头公司集中度**:阿里、网易等10家科技巨头占港股流通市值近30% [9] 近期上市案例信号 - **流动性改善**:宁德时代、恒瑞医药H股首日成交火爆,出现超越A股的"倒挂"现象 [10] - **国际资金回归**:两公司获多国长线资金投资,显示海外资本重新关注中国资产 [10] - **估值中枢提升**:南向资金持续涌入及科技/消费板块主导弱化经济周期性影响 [11] 投资布局方向 - **指数化投资主线**:红利、科技、医药、消费四大领域,相关ETF包括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恒生医药ETF(159892)等 [12][13]
流动性+成长性双击!一手科技、一手红利等港股启动
金融界· 2025-05-26 13:04
港股市场表现 - 港元汇率走强触发7.75每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后港股迅速走弱并震荡至今 [1]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科技企业上市提升港股成长属性 [1] - 港股PE正在迎来重估空间可能是中期布局的阶段性低点 [1] 港股市场数据 - 2025年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达2018年2.8倍 [3] - MSCI中国指数中港股权重超过80% [3] - 南向资金持股和交易占比分别上升至12%和23% [3] - 科技+消费在港股市值占比从2010年18%升至当前40%最高曾达50% [3] - 中国科技十雄总流通市值在港股占比接近30% [3] 港股估值与资金流向 - 恒生指数动态PE仅10倍左右是全球估值洼地 [5] - 外资长线资金有关注中国需求港股过去几十年估值围绕10倍波动 [5] - 南向资金主要净流入银行行业 [9] 港股行业结构 - 科技+消费成长性标的是内外资配置港股的核心资产 [7] - 中国科技十雄对比美股科技七姐妹前向3年PEG预期均值被低估 [7] - 港股科技指数是唯一覆盖中国科技十雄的指数 [7] 港股投资策略 - 建议用红利资产打好底仓等港股科技启动后再加仓港股科技50ETF [9]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采用月月分红机制一年分红频次更高 [9] - 港股推出《稳定币条例草案》保持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创新 [9]
恒生指数跌0.53%汽车医药领跌,新经济龙头PEG显著低估引资金逢低布局
金融界· 2025-05-26 10:30
本文源自金融界 财通证券指出,2024年以来,南下资金涌入带动港股估值持续修复,恒生指数PE从7.5x左右震荡上行至 当前10.5x,与近十年均值水平相当,仍称不上贵,相较2018年初、2021年初高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华泰证券认为,新经济公司依然是内资和外资配置香港市场的核心,其相对美股成长性的改善或重塑港 股估值模式。不仅是两地上市公司的H股估值低于A股,对成长性更高的港股稀缺标的来说,头部互联 网企业(如Terrific 10)与美股相比也有差距。目前港股头部科技企业前向3年彭博一致PEG预期均值为 1.09,对比美股Mag7(科技7姐妹)的2.14显著低估。依然看好港股大权重科技和消费行业的趋势性机 会。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港股科技指数"科技核心资产"浓度高——该指数为市场上唯一100% 覆盖"科技十雄Terrific 10"(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汽车、 中芯国际)的港股科技类指数,且权重占比高达70%。 港股早盘下挫,恒生指数跌0.53%,汽车股、医药、互联网普遍下跌,吉利汽车、比亚迪股份、美团-W 跌超5%,三生制药、晶泰控股跌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