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5月全球投资十大主线
华创证券· 2025-06-05 13:44
全球资产表现 - 5月全球大类资产总体表现为全球股票(5.72%)>大宗商品(1.26%)>人民币(1.00%)> 0%>美元(-0.14%)>全球债券(-0.36%)[2] 美国市场情况 - 美国“大而美法案”若落地,预计2035年债务/GDP比率恐飙升至134%-149%,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 [3][13] - 截至2025年5月底,美股防御板块相比周期板块估值的年内涨幅达10.7% [4][14] - 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或成美股最大风险,与标普500指数密切相关 [5][24] 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 - 美元走弱阶段,新兴市场资产普遍跑赢发达市场 [4] 全球基金经理配置 - 2025年5月全球基金经理超配欧股比例达2017年以来最高,从净超配22%变为净超配35% [5][17] 汇率情况 - 2025年5月美元兑港币风险逆转期权隐含波动率降至历史极端低位 [6][26] - 5月中美达成关税暂停协议后,离岸人民币于5月26日升破7.17关口 [8][34] - 2025年5月上旬新台币兑美元升破30关口 [9][37] 其他市场情况 - 2025年5月日元贬值幅度在亚洲居前 [8][32] 资产分析角度 - 从基本面看,华创宏观中国周度经济活动指数4周移动平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沪深300指数时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和0.48 [42] - 从预期面看,2025年5月62%基金经理认为全球贸易冲突触发全球衰退是最大尾部风险 [50] - 从情绪面看,5月市场情绪指数升至58.8 [66]
洪灝:经济和市场展望2025下半年投资机会前瞻
2025-05-31 0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全球金融市场、半导体行业、中国高端制造业、房地产行业、服务业等;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剧烈波动与模式转换**:2024 年底至 2025 年 5 月市场多次受关税和地缘政治冲击,4 月特朗普关税政策致美股历史第二大回调,市场多空分歧显著,美债收益率面临 6 月数万亿美元融资、穆迪评级下调等压力,1981 年利率高点后虽长期下行但危机时会飙升和美元流动性收紧[2] - **美元流动性收紧影响**:导致新兴市场美元债务负担加重形成系统性风险,市场流动性紧张使买卖价差扩大成交困难,2022 年俄乌战争后美元信用受损,黄金与美债相关性打破传统模式,美元从避险资产变为风险资产,美国成全球风险源头[4] - **特朗普关税与通胀分析**:特朗普若实施 20%平均关税将达 1930 年以来最高,大萧条主因是金本位制下货币紧缩,美国进口成本飙升但 PPI 稳定或因生产商自行消化成本,服务业通胀通常滞后上游通胀 2 - 3 个季度,近期美国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非法与中美 90 天停火协议呼应[5] - **经济周期与市场韧性**:美国经济周期指标处长期均值水平数据可能超预期改善,半导体周期指标显示触底反弹迹象,当前做空美股性价比低,因情绪指标极度悲观、机构抛售但散户买入、涨跌比例等先行指标显示市场韧性[6] -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变化明显,房地产投资放缓但高端制造业投资增加形成产能过剩压力,出口强劲推动经常账户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国际化数据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约 1/3,近期因美元走强预期下降,与日元汇率呈竞争性关系[7] - **日元走势与美元周期**:日元持续走弱使日本资产在套利交易中走强,但日本央行购债能力接近极限,美元汇率呈 17 - 18 年周期性波动,当前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历史峰值,模型显示美元已进入下行周期,美元走弱将支撑黄金继续走强[8] - **中国市场与港股展望**:中国经济周期指标回归长期均值,港股是 2025 年表现最好的主要市场之一,需更多持续性政策支持,政策重点转向保持制造业优势,A股和港股开始显现避险属性,技术面显示 A 股已完成缺口回补,中国外贸约 2 - 3 万亿美元出口收益滞留海外可能回流香港市场[9] - **港股流动性驱动**:南向资金净买入领先恒指 100 - 200 天,2025 年 3 - 4 月南向资金买入达历史高点,预示未来 3 - 6 个月港股可能再创新高,香港基础货币增速为疫情以来最快,流动性异常充裕,尽管基本面放缓,但流动性驱动下港股下半年可能再创新高[10] - **主要结论与配置建议**:市场范式转变使美债和美元从避险资产转为风险资产,建议减持美元资产,增配欧元、黄金、比特币及中国资产,美国主权债务问题和政策不确定性成全球风险源头,港股展望乐观但需警惕风险[1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问答环节** - 美债收益率突破 40 年下行趋势,长期利率上行将使成长股高估值面临压力,现金流稳定的价值股可能重新获青睐,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在利率上行环境中更具防御性[12] - 黄金与美债收益率背离源于美元信用受损和避险需求上升,只要地缘政治风险和美元信用问题持续,背离可能延续[13] -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通胀传导有滞后,生产商自行消化部分成本,服务业通胀可能在政策实施后 2 - 3 个季度显现[14] - 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越权,表明关税政策立法权争议进入司法阶段,可能制约行政部门关税决策权,最终影响取决于最高法院裁决和国会后续行动[15] - 若日元持续走强突破关键阈值,可能触发大规模平仓,日本央行持长期国债比例超 50%,政策调整空间有限,需警惕流动性突然逆转风险[17] - 美元进入下行周期基于 17 - 18 年周期规律和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历史峰值,98 是 2008 年和 2016 年重要支撑位,技术面突破后将加速趋势形成[18]
洪灏: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结构的矛盾
第一财经· 2025-05-29 12:28
中国投资与消费结构 - 疫情后中国投资增速显著上升 房地产投资受"三条红线"政策影响持续下降 而实体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投资增长巩固了全球制造中心地位并保持约5%的GDP增速 [2] - 中国储蓄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传统文化观念导致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形成高储蓄与高投资并存局面 2021年贸易顺差达月度99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2] - 政府消费券等刺激措施仅带来短期消费回升 未实现收入永久性增长 消费不足问题需收入结构根本性改善 [2] 消费者信心与储蓄趋势 - 2020-2022年收入信心略有下滑但整体保持正向 消费者信心维持在疫情后历史低点 家庭储蓄率持续增长 [3] - M2增速回升显示货币流动性回暖 但个人储蓄习惯未显著改变 反映收入缺乏长期增长 [3] - 一季度消费回暖主要源于预期性政策刺激 未带来收入长期变化 投资强劲与消费疲弱将导致外贸盈余持续增长 [3] 经常账户与海外资产 - 中国长期保持经常账户盈余 积累大量海外资产 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约3.2万亿美元 估计有2-3万亿美元美元资产滞留海外 [4] - 中国通过出口创汇资金积极参与美股资本市场 经常账户盈余的另一面是海外资产持续积累 [4] 中美贸易与资本流动 - 美国关税政策未能有效实现贸易再平衡 进口成本上升主要由美国厂商承担 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5] - 中国外贸盈余可能持续 积累的美元流动性或转向黄金 加密货币及香港等离岸市场 [5] - 美元周期转弱背景下 中国储蓄习惯和经济优势将使离岸市场受益 但消费主导的结构性改革仍需长期努力 [1][5]
人民币大涨,新一轮东升西落要来临?
搜狐财经· 2025-05-27 02:14
人民币汇率走势 -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创下去年11月以来新高,最高达7.1616,较4月低点升值3.7% [1] - 与特朗普1.0时代不同,今年在更高关税下人民币反而升值,市场解读原因包括官方干预、出口部门竞争力提升及美元广泛走弱 [1] - 高盛预计未来3/6/12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将分别达7.20/7.10/7.00,意味着12个月内人民币上涨3% [1] - 摩根大通预计未来6-12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2-7.3区间,取决于出口情况和结汇意愿 [1] - 今年以来亚洲货币和欧元对美元普遍升值5%-10%,人民币年初至5月初涨幅不到2%,但5月单月上涨1.6% [1]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 -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时中国股市往往表现良好,与亚洲新兴市场交易模式一致 [2] - 高盛估计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可能推动中国股市上涨3% [6] - 人民币升值时非必需消费品、房地产和券商板块通常跑赢大盘,防御性板块相反 [7] - 人民币汇率韧性增强市场增持中国股票立场,外资流入增加但南向港股净买入可能放缓 [7] 美元周期与市场表现 - 美元周期是"东升西落"交易关键,今年美元走势显著影响中国资产表现 [5] - 1月14日沪指大阳线对应1月13日美元指数见顶回落,3月18日行情终点对应美元指数阶段性低点 [2][3] - DeepSeek大模型出圈、阿里资本开支超预期及A/H股低估值是行情催化剂,但关键时点仍需观察美元周期 [5] 美元信用危机与东升西落交易 - 4月以来美元与美债利率走势罕见背离,源于美元信用危机 [9] - 美国政府债务膨胀和关税政策侵蚀美元信用,全球资本加速流出美国市场 [9] - 美元指数自5月中旬转跌至99点附近,若跌破4月21日低点97.9可能加速美元流动性外溢 [9] - 东吴证券预计美元指数跌破前低的时点在6月中下旬,将驱动非美市场风险偏好升温 [9] - 中国市场将成为美元流动性外溢主要受益者,预示新一轮东升西落交易可能来临 [8][9]
不同寻常的美元周期——特征、机制与展望 | 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6 18:44
美元周期的当前特征 - 当前美元周期呈现前所未有的韧性,延续17年上涨4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最长的上行周期[5] - 美元指数与实际有效汇率均超过90年代周期高点[5] - 出现三个历史性背离:与全球储备占比下降(从60%降至50%)背离、与财政贸易赤字扩张(占GDP15%)背离、与9%高通胀背离[7][10] 美元周期的驱动机制 - 基本面机制:美元指数与美国相对全球GDP增速差高度相关,2020年"双宽松"未导致贬值因竞争对手更弱[11] - 政策面机制:美联储紧缩政策支撑美元,美德利差反映政策有效性[13] - 资金面机制:金融账户流入比贸易因素更重要,俄乌冲突推动资金流向美国[13] - 地缘政治因素延长周期,削弱美元竞争对手[13] 美元周期的正反馈效应 - 实体正反馈:美元走强提高他国融资成本,削弱非美经济体而美国因服务业占比提升受损较小[14] - 金融正反馈:美元升值吸引资金流入推高资产价格,形成自我实现的升值预期[15] - 当前美元被IMF高估14%,全球股票基金对美配置达56%(超均值1倍标准差)[15] 美元资产配置的结构变化 - 全球资金从购买美债转向美股,风险溢价降至负值反映美股被视为安全资产[17] - 科技革命叙事(如AI)推动"七姐妹"龙头公司成为资金追逐对象[17] 美元进入下行周期的迹象 - 基本面:美国相对优势削弱,中国在AI等领域差距缩小[20] - 资金面:特朗普政策冲击风险偏好,降低全球对美元资产需求[20] - 政策面:美国资产负债结构变化(总负债达62万亿美元/GDP90%)促使其寻求贬值获益[21]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认知误区 - 储备货币地位不必然要求经常账户赤字,1944-1975年美国多为盈余仍维持地位[24] - 贬值可改善美国资产负债表(对外净负债-GDP90%),4%贬值即可覆盖经常账户赤字[21] 影响美元走势的关键变量 - 美国内部纠错机制:债券市场反馈(收益率上升)可能制约政策极端化[26] - 科技竞争格局:中国科技追赶削弱美国叙事垄断[27] - 地缘政治变化:货币竞争相对性使美元受益于竞争对手弱势[27]
新一轮东升西落交易可能很快来临
东吴证券· 2025-05-25 09:20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市场再度走强的关键驱动是美元走弱,预计6月中下旬美元指数跌破前低97.9后,A股将开启新一轮“东升西落”交易,弱美元驱动的流动性外溢利好非美市场,中国资产受益,科技成长风格占优 [8] 分组1:2025年“东升西落”交易起点 - 2025年初“东升西落”交易中,市场对行情起点存在认知偏差,投资者过多聚焦于DeepSeek引发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忽略了美元见顶这一核心触发因素 [1] - 本轮行情始于1月14日,沪指单日走出大阳线,对应美元指数在1月13日见顶回落,彼时DeepSeek并未大面积发酵 [1] - 美元周期是“东升西落”交易的关键,今年春季躁动行情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美元指数阶段性的高点和低点,美元周期运动影响中国资产表现,其他因素更多是行情演绎的催化剂 [1] 分组2:美元和美债背离及影响 - 4月以来,美元和美债利率走势出现罕见背离,矛盾源于美元信用危机,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后,美元震荡走弱、跌破100点,美债利率冲高,一度逼近4.6% [2] - 传统逻辑下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走势高度正相关,当下美国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与关税政策侵蚀美元信用根基,冲击传统定价逻辑 [2] - 美元指数走弱反映全球资本加速从美国市场流出,定价去美元化;美债回归风险资产定价范式,计价美国债务风险、通胀预期、美联储降息节奏等因子 [2] - 美元指数更能真实反映美元周期波动,美债利率在当前定价范式下难以作为衡量美元周期的指标,美元走弱直接反映资金外流、美元流动性外溢过程 [3] - 在美元下行周期中,全球风险资产、尤其是非美资产将会走强,全球流动性指标与美元指数呈现明显负相关,全球流动性顺应4 - 5年一轮的完整美元周期呈现周期性波动 [3] 分组3:新一轮“东升西落”交易时点 - 三重因素压制下,弱美元仍将是基准假设,包括特朗普政策的持续性冲击、债务危机的滚雪球效应、经济基本面有潜在的风险 [4] - 新一轮“东升西落”的交易时点是美元指数跌破前低,当前美元指数已回落至99点附近,距离4月21日的低点97.9较为接近,若跌破前低,美元流动性外溢进程或加速,驱动非美市场风险偏好升温,中国市场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4][7] - 判断美元指数跌破前低的时点在6月中下旬 [7] 分组4:配置建议 - 具体配置方向上,可以关注机器人、人工智能、AI端侧、国产算力产业链、可控核聚变、军工信息化、无人驾驶、创新药、固态电池、AI agent、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方向 [8]
美元周期与地位
招银证券· 2025-05-23 10:48
美元周期与地位 - 美元升贬周期反映美国经济相对强弱和投资者资产组合调整,2025年短期回调,中期仍主导但份额或降[1] - 未来十年美元仍主导,但全球经济多极化等因素或使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份额下降[51] 美欧经济和汇率预测 - 2025 - 2026年,招银国际预测美国GDP增速1.5% - 1.8%,PCE通胀2.4% - 2.7%等;欧元区GDP增速0.8% - 1.2%,CPI增速1.9% - 2.1%等[2] 美元指数周期 - 美元指数经历三轮长周期,2008年7月以来第三轮长周期上升,含多个短期回调但中枢上升[3][5][6] 美元指数影响因素 - 国际收支中资本流动对汇率影响远超贸易,美元指数与美国资本净流入显著正相关[10] - 经济相对强弱决定利差和国际收支进而影响汇率,美元指数与美国 - 世界GDP增速差显著正相关[15] - 欧元/美元汇率对美元指数走势起决定性作用,与利差高度相关[16] 美元指数前景 - 2025年美元指数短期回调,年末或降至97左右,受贸易战、财政政策分化和市场预期影响[3][37] - 短期回调是否演化为长周期下跌不确定,取决于美欧政策能否扭转经济格局[38] 美元地位 - 汇率波动影响美元在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中占比,但未改变其主导地位[46] - 美元主导地位靠经济、金融、政治等多因素支撑,但金融制裁和政府债务问题或有影响[48][49][50]
每日机构分析:5月15日
新华财经· 2025-05-15 16:11
·InTouch Capital Markets:市场出现看多韩元迹象 【机构分析】 ·德意志银行:美联储可能要到12月才会降息 ·美债收益率在重磅数据出炉前持稳 ·中金:美股前景不确定性增大让非美风险资产的吸引力相对上升 ·凯投宏观:澳储行不愿大力降息 ·IG Markets:澳储行仍有降息空间 ·中金指出,美国股债汇重现"三杀",或反映通胀环境与美元周期发生重大变化。"三杀"的本质是美元 资产中安全资产(债券与现金)的避险能力下降,难以对冲风险资产(股票与商品)的回调亏损。在美 元资产内部进行资产配置,无法有效分散风险,需警惕美国股债汇"三杀"反复化、长期化的可能性。美 元资产面临困局,美债美元避险能力下降,导致安全资产更为稀缺,有助于提升黄金的配置价值。美股 前景不确定性增大,让非美风险资产的吸引力相对上升,中欧股票可能体现相对韧性。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Abhijit Surya称,随着劳动力市场持续强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澳储行将不 愿大力降息,澳储行的政策放松周期可能仅限于再降息两次,将官方隔夜拆款利率从目前的4.10%下调 至3.60%。 ·IG Markets分析师Tony Sycamor ...
中美联合声明超预期后如何交易?
华泰证券· 2025-05-13 09:40
关税政策 - 美国对华关税中20%的芬太尼关税和4月2日加征对等关税中的10%保留,24%对等关税暂缓90天,4月8、9日加征的关税取消;中国对美24%关税初始90天暂停,保留加征10%关税权力,取消后续加征关税[1] A股市场 - A股胜率提升,短期或适度积极,中期把握内部确定性线索;当前综合环境介于今年4月初和去年11月初之间,全A波动中枢有望向3月震荡平台看齐[2][4] - 近期多重利好提升胜率,包括金融政策、4月数据、外部压力减轻;资金层面,内资杠杆资金活跃,外资有加仓空间[3] - 静态看,假设美元指数100左右、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化增速-10%左右,全A合理PETTM约21x,当前约19x[4] - 配置上,短期科技、出口链或受益,中期把握内部确定性线索,金融地产或有左侧机会[5] 港股市场 - 对港股市场持积极看法,若恒生指数ERP回落至3月均值6%,动态PE或从10.0升至10.4倍;回落至5.7%,或升至11倍[6] - 行业配置转向进攻,推荐增配科技+消费,高股息可作底仓配置[7] - 中长期,海外资金再配置和国内公募改革或提升港股需求,加入恒生港股通或恒生科技指数的配置组合风险收益比更好[8] 风险提示 - 外部风险超预期恶化,国内基本面不及预期[9]
关税谈判结果总结分析
2025-05-12 23:16
纪要涉及的行业 中美贸易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走势与风格** - 观点:市场指数有望进入新的、更高的波动区间,中期风格偏向科技成长 [1][3] - 论据:4 月前市场对中美贸易竞争预期悲观压制市场,当前信心增强预期乐观;特朗普政府实用主义政策可能调整、化债目标或通过弱美元实现,美元周期下 A 股以流动性驱动为主,远期基本面品种如科技成长占优 [1][3] 2. **关税谈判结果** - 观点:谈判结果超预期,90 天延长 24%关税背后可能涉及多项承诺 [1][4] - 论据:日内瓦谈判表明双方迫切止损,稀土放开、芬太尼控制、扩大进口及农产品问题等可能在第二步谈判解决 [4] 3. **关税对企业影响** - 观点:不同关税税率对企业出口影响不同 [1][4] - 论据:10%关税多数企业可消化,20%对低利润传统产品构成挑战、高科技产品仍可维持,30%多数企业出口困难 [1][4] 4. **美国承受压力** - 观点:美国需回归经济正常运转水平 [1][4] - 论据:高关税无法兑现、海关停摆、产供链受影响及家庭消费意愿提升导致矛盾加剧 [1][4] 5. **企业应对策略** - 观点: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贸易战挑战 [7] - 论据:内销承接部分出口转移,但国内市场容量有限;拓展海外市场、海外投资和产能转移,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发展全产业链 [7] 6. **贸易战对资本市场影响** - 观点:贸易战缓解对资本市场有积极影响,但只是短期缓冲 [2][8] - 论据:中央政治局提出“六稳”,美国因国内经济问题采取止损策略,90 天后谈判不顺利将面临更大挑战 [2][8] 7. **外经贸政策调整** - 观点:中国外经贸政策需调整 [10] - 论据:中美存在巨大贸易顺差,美国要求贸易平衡、人民币升值,中国需寻求新合作领域,支持企业多元化发展 [10] 8. **未来谈判前景** - 观点:未来中美谈判前景充满挑战 [11] - 论据: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显示出复杂性,中美后续还有更多讨价还价,保留 10%并取消 24%是重大挑战 [11] 9. **关税政策叠加问题** - 观点:最新关税政策未明确叠加 2018 年额外关税 [12] - 论据:2018 年 20%关税仍然有效,当前讨论的关税不包含原先 20%,总关税可理解为 30% [12][13] 10. **特朗普反悔可能性** - 观点:特朗普存在反悔可能性,但概率不大 [14] - 论据:他已通过普遍征收 10%关税达到部分目的,对全面对抗有犹豫,中国有反制措施 [14] 11. **加征 10%关税作用** - 观点:加征 10%关税主要缓解美国财政压力和贸易不平衡问题 [15] - 论据:此举突破关税界限,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颠覆,长期或有助于制造业回流,但不改变美国经济结构 [15] 12. **谈判策略与美债关系** - 观点:特朗普谈判策略与美债到期有关 [16] - 论据:美国面临债务上限问题,6 月约 600 多亿美元美债到期,需发行新债偿还旧债,他需缓解压力稳定美债市场 [16] 13. **不同关税税率影响** - 观点:中美分别按 10%加征关税形式上平衡,美国按 30%加征关税中国更吃亏 [16] - 论据:中国出口多进口少,经济支撑作用更大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按 5000 多亿计算,美国剔除电子产品约 1000 亿及部分家庭必需品供应,总受损约 3000 亿,若不解决问题中国外贸将大幅下降,失业上升导致 GDP 增长回落至少 1 个点至 1.5 个点 [4] - 去年全国零售总额为 38 万亿元,国内市场仅能承接约两个百分点的出口转移空间 [7] - 6 月份有一批约 600 多亿美元的美债到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