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配置多元化
icon
搜索文档
调改成效显著!重庆百货中报毛利率创新高 券商重申“增持”评级
全景网· 2025-08-28 18:20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80.42亿元 [1] - 利润总额8.57亿元 同比增长8.29% [1] - 归母净利润7.74亿元 同比增长8.74% [1] - 整体毛利率28.43%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业态运营表现 - 百货业态实施"1+6+N"调改策略 聚焦区域客群需求 [1] - 超市业态深化基地直采与全链路管控 销售大幅增长 [1] - 电器业态引入COLMO及小天鹅等首店 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1] - 汽贸板块新能源汽车销售3621台 同比增长59.5% [1] - 汽贸板块传统燃油车盈利同比增长54% [1] 投资与资产配置 - 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达3.59亿元 [2] - 持有登康口腔及彩虹集团等股票公允价值提升 [2] 市场表现与评级 - 国泰海通证券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40.95元/股 [2] - 8月28日收盘价为28.89元/股 [3]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获批;中国ETF规模达5.07万亿,再创历史新高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9:23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 - 国信证券获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发行股份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权并成为其主要股东[1]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核准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批复有效期为12个月[1] - 证券行业景气度提升首批券商半年报显示5家券商营收和净利双增长江海证券净利润同比大增13倍[1] - 券商经纪两融资管投行业务受益于增量资金入市行业或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1] 中国ETF市场发展 - 中国ETF规模达5.0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4万亿规模仅用4个月完成跨越[2] - 全市场ETF基金数量为1271只其中101只规模超百亿6只超千亿[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128.8亿元规模居首债券ETF中博时可转债ETF规模达613.2亿元为首只突破600亿产品[2] - 行业ETF中国泰证券ETF规模445.57亿元主题ETF中嘉实科创芯片ETF规模351.03亿元策略ETF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规模211.39亿元[2] - 商品ETF中华安黄金ETF规模571.59亿元跨境ETF中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753.55亿元[2] - ETF规模突破5万亿反映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青睐及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3] 券商资管自购行为 - 华泰证券资管拟以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持有期不少于1年[4] - 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4] - 年内已有127家公募机构启动自购权益类基金自购产品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比近半数[5] - 机构自购传递积极信号提升市场信心对权益类产品形成支撑并带动行业活跃度[4][5]
现在卖房是聪明还是愚蠢?王健林给出标准答案,让我恍然大悟!
搜狐财经· 2025-08-21 04:48
市场现状分析 - 2025年中国城镇住房空置率达21.8% 远超国际5%警戒线 [5] - 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53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跌 最高跌幅达7.9% [5] - 房产交易周期显著延长至平均97天 流动性明显下降 [5] 区域分化特征 - 一线城市保持人口正增长 北京上海深圳2024年新增常住人口分别增长2.1%/1.8%/2.5% [7] - 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93个地级市人口净流出超2% [7] - 人口持续流入且产业升级的城市核心区域房产仍具长期投资价值 [7] 财务指标表现 - 2024年中国家庭平均房贷负担率达41.3% 超过国际40%警戒线 [8] - 2025年一季度A股平均股息率达3.8% REITs年化收益率超6% 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4.2% [8] - 多数城市房产租金回报率低于金融投资产品收益率 [8] 资产配置策略 - 38.7%业主考虑未来一年出售闲置房产 较2023年增加11个百分点 [10] - 卖房主要原因从改善型需求转向优化资产配置和改善现金流 [10] - 建议区别对待自住需求房产与投资性房产 首套自住房不建议轻易出售 [9] 房产持有建议 - 高层楼房及老旧小区尤其位于三四线城市的房产面临较大贬值压力 [9]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房产因人口流入和产业支撑具备较强保值能力 [9][12] - 财务压力较大时可考虑出售部分房产改善现金流 [8][12]
终于把存款逼出银行了!2025年8月银行最新数据,存款去哪儿了?
搜狐财经· 2025-08-17 13:54
居民存款变化趋势 - 2025年7月居民存款骤减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呈现"存款大搬家"现象 [1] - 短期内存款外流趋势可能持续,全年居民存款增量或将回落至10万亿元以内 [1] - 长期需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避免资产泡沫膨胀 [1] 资金流向分析 A股市场 - 7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激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创十年新高 [3] - 资金涌入推升股市行情:沪指涨3.74%,深证成指涨5.20%,创业板指涨8.14% [3] - 沪深两市成交额创年内新高,分别超15.6万亿元和21.4万亿元 [3] 公募基金 - 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4.39万亿元,创2024年初以来第九次历史新高 [3] - 债券基金增长最显著,6月规模增5078亿元;股基和混合基分别增1483亿元和1213亿元 [3] 银行理财产品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4] - 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2.12%,显著高于六大国有银行0.95%的一年期定存利率 [4] 其他流向 - 2025年前7个月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减少8520亿元,显示居民提前还贷趋势 [6] - 消费需求释放: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30.8亿(同比+18.5%),旅游总收入3.2万亿元,出境游8950万人次(同比+40%) [6] 存款外流动因 - 银行存款收益率劣势明显:六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仅0.95%,三年期1.35%,远低于理财产品/分红股2%以上的收益率 [9] - 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资金分三部分配置(低风险存款/国债+中等风险理财/债基+高风险股基/高分红股) [11]
全球资金大迁徙!非美股市7月吸金136亿美元创纪录 美股连续三月被抛售
智通财经· 2025-08-13 15:49
全球非美股票基金资金流动 - 7月全球非美股票基金净流入136亿美元 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 为四年半最大单月净流入 [1] - 同期专注美国市场的股票基金遭遇63亿美元赎回 连续三个月呈现资金外流 [1] - 资金加速流入欧洲和新兴市场 因宽松货币环境及增长前景改善 [1][3] 区域市场表现分化 - MSCI亚太(除日本)指数年内上涨14% MSCI欧洲指数涨幅超19% 显著跑赢标普500指数7.2%的涨幅 [3] - 美元年内贬值约10% 放大美国投资者从国际市场获得的回报 [3] - MSCI美国指数未来12个月市盈率22.6倍 远高于亚洲(14.4倍)和欧洲(14.2倍) [3] 资产配置趋势分析 - 投资者因担忧美国经济前景 股市估值过高及美元走弱而调整资产配置 [1] - 多元化配置趋势强化 但判断是否代表长期趋势为时尚早 [3] - 资金流动更多是战略性地域仓位调整 而非刻意低配美国资产 [3] 图表数据补充 - 图表显示MSCI亚太 MSCI欧洲指数年内表现持续优于MSCI美国指数 [6] - 数据以年初为基准点(0%) 截至8月各区域指数相对收益率差异显著 [5][6]
今日视点: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公司有四大逻辑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4
险资举牌港股核心动因 - 上半年险资举牌17次 其中14次标的为港股上市公司 63%保险机构计划2025年加大港股投资规模 [1] - 险资运用余额近35万亿元 通过举牌港股实现资产配置优化 [1] 估值优势与股息吸引力 - 恒生指数市盈率10.7倍低于沪深300指数13.1倍 AH股溢价指数达129.94显示H股估值洼地特征 [2] - 国有大行H股股息率维持5% 部分能源股股息率超8% 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成为险资压舱石 [2] 港股优质资产结构 - 科技龙头腾讯美团小米深入产业互联网与AI战略 构筑港股科技集群创新引擎 [3] - 消费板块安踏李宁通过全球化提升溢价 海底捞等餐饮文化出海标杆探索全球增长点 [3] 资产配置战略价值 - 港股国际化程度高 资产价格波动与A股不同步 可显著降低投资组合整体波动 [4] - 香港成熟金融基础设施助力险资国际化配置 通过港股通投资亚洲新兴市场降低单一市场依赖 [4] 新会计准则适配性 - IFRS 9与IFRS 17准则实施后 将高股息港股计入FVOCI账户可使股息直接算作收益 [5] - 新准则下规避FVTPL账户股价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 通过港股配置平滑业绩波动 [5]
香港外汇基金上半年录得1,944亿港元的投资收入
搜狐财经· 2025-08-08 12:35
外汇基金投资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外汇基金投资收入达1,944亿港元,同比增长87% [1] - 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全球市场环境改善、资产配置优化及汇率波动 [1] 收入构成与驱动因素 - 债券投资收益753亿港元,占比39%,主要来自美国国债及高评级债券利息收入 [2] - 股票投资收益503亿港元,其中港股收益229亿港元,其他股票收益274亿港元 [2] - 外汇估值上调568亿港元,占比29%,为最大单一贡献项 [3] - 其他投资收益120亿港元,包括私募股权、房地产等另类投资 [3] 市场环境分析 - 美元指数从年初110回落至97,非美元资产估值普遍提升 [3] - 恒生指数上半年上涨约20%,吸引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3] - 大型IPO计划及企业派息潮推动港股流动性改善 [3] 资产规模与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底,外汇基金总资产达42,971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加2,161亿港元 [5] - 累计盈余增至8,779亿港元 [5] - 上半年支付财政储备存款和政府基金利息分别为85亿港元和83亿港元,息率4.4% [6] 投资策略调整 - 美元资产占比从逾90%降至79%,缩短美债持有期限以降低利率风险 [7] - 长期增长组合布局私募股权、房地产等另类资产,2025年一季度贡献约120亿港元收益 [7][8] - 未来将进一步分散投资至非美元资产以应对市场波动 [9] 长期展望 - 外汇基金的强劲表现体现资产多元化策略有效性 [9] - 动态调整能力将是持续创造价值的关键 [10]
私募发行市场升温 上半年私募证券产品新备案量同比增幅高达53.61%
经济日报· 2025-08-07 11:50
私募产品备案情况 - 6月份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数量达1100只 创年内单月次新高 较上月增长26.44% [1] - 上半年私募证券产品新备案5461只 同比增幅53.61% 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00.48% [1]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数量达3458只 占备案总量63.32% [1] - 多资产策略产品备案802只 占比14.69%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备案633只 占比11.59% [2] 市场表现与收益 - 上半年私募证券产品平均收益达8.32% 其中8431只产品实现正收益 正收益占比83.79% [2]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数量较多源于A股市场稳步回暖 人工智能等核心赛道表现活跃 [1] - 量化策略产品凭借突出超额收益能力获得资金重点配置 [1] 市场环境与驱动因素 - 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核心驱动来自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宽松转向 [3] - 经济周期出现向上企稳趋势 股市流动性充裕 上行动力更稳健持续 [3] - 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对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显著提升 [2] - 监管环境持续优化 为投资者信心提供有力支撑 [2] 投资策略偏好 - 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因风险分散和收益稳定特性 满足投资者优化投资组合需求 [2] - 估值偏低且基本面有改善的行业或头部公司具备更高投资性价比 [3] - A股权益类资产具有较强的中长期投资性价比 [2]
8月8日起国债利息要交税?看你钱包缩水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01
政策解读 - 新发行的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利息将从8月8日起征收3%的增值税,而此前发行的债券利息继续免税 [2] - 政策采取"夹心饼干式"安排,避免存量投资者恐慌性抛售,同时提升未来债务融资成本 [2] 税负影响 - 3%的增值税率对大规模本金投资者影响显著,例如持有100万元国债的投资者年利息将减少900元,实际到手29100元 [3] - 持有千万元国债的投资者一年将少赚9000元,相当于投资收益打了"九七折" [3] 受影响人群 - 高净值债券投资者,尤其是依靠债券利息生活的退休人员,本金几十万至几百万的投资者年损失可达几千至上万元 [4] - 金融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持有巨额债券,税收政策将挤压其利润空间,可能导致压低存款利率或提高贷款利率 [4]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成本上升,可能被迫提高债券利率以吸引投资者,增加财政支出 [4] 政策背后的深层原因 - 2024年国家预算缺口超过6万亿元,债券利息征税可缓解部分财政压力 [6] - 国债市场已成熟,不再需要免税政策吸引投资者,市场具备自我调节能力 [6] - 恢复征税有助于维护税收公平,因定期存款、股票投资收益均需纳税 [6] 应对策略 - 投资者可购买8月8日前的旧国债以锁定免税收益 [6] - 资产配置多元化,考虑银行存款、高收益基金等其他投资产品以分散风险 [6] - 关注税后收益率而非名义利率,理性比较不同投资产品的实际收益 [6] 深层信号 - 宽松政策收紧,"大水漫灌"式政策转向稳健 [9] - 国债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险投资,投资者需更理性看待风险 [9] - 通货膨胀与债券利息缩水叠加可能导致资产贬值压力加大 [9]
连涨3年!这只特色ETF凭什么?
格隆汇· 2025-07-31 16:11
(原标题:连涨3年!这只特色ETF凭什么?) 全球传奇投资人达里奥创立的桥水基金,以其独特的风险平价策略闻名于世;耶鲁大学前首席投资官大 卫·史文森通过开创性的多元化配置框架,将机构投资推向新高度。 两位大师的投资哲学不约而同指向同一核心要义:全球化配置是抵御单一市场风险、获取长期稳健收益 的基石。 当世界不再"唯美元论",亚太地区的多元经济体正展现出独特魅力,以其持续领先的经济增长活力,正 吸引着全球资本的重新审视。 根据IMF预测,未来五年亚太新兴市场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01 破局者:巴菲特与亚太市场的转向 当全球投资者还在聚焦美股科技七巨头时,巴菲特已悄然布局亚太市场。 2020年8月,伯克希尔买入日本五大商社各5%的股份,总投资62.5亿美元,伯克希尔在此后两年进一步 增持。 这一投资决策展现出惊人回报,五大商社股价近5年涨幅达283%-656%,为伯克希尔带来丰厚的投资收 益。 近年来,全球大型投资机构对亚太市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的长期 投资便是典型例证。 贝莱德、高盛等资本巨头也集体表示看好亚洲市场。 数据显示,亚太精选指数在2023年、2024年及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