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搜索文档
海航技术坚持自主创新—— “中国智修”服务全球
经济日报· 2025-08-16 06:16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自主研发的飞机实时监控与健康管理系统能够智能识别潜在问题并提供预警,大幅提升航班运行保障效率与安全系数 [1] - 公司是综合性航空维修服务企业,业务涵盖航空器维修、机队技术管理、改装设计、航空维修培训、航空器喷涂、航材销售等 [1] - 公司拥有9个维修区域中心,30多个维修基地,完成超2200架次飞机维修,近270架次整机喷涂及5.5万件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覆盖国内外近50家航空公司及飞机租赁公司 [1] 技术创新 - 飞机实时监控与健康管理系统集成了故障实时监控、趋势预测、潜在风险预警等功能,推动飞机维修由"故障后响应"向"故障前预判"转型 [2] - 该系统在发动机、空调引气系统、飞控系统等监控模块的故障识别精准度、数据分析深度及决策响应速度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2] - 公司已获得238项知识产权,包含8项发明专利、16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及10项作品登记证书 [3] 数智化转型 - 公司研发的电子飞行记录本(ELB)实现飞行、客舱和维修各岗位间信息高效传递,形成数字化维修记录档案 [4] - 正在研发的发动机孔探导管可直观精准洞察发动机内部状况,提升航空发动机故障检测效率 [4][5] - 飞机维修运行协作平台整合多平台数据,实现模块集成与数据共享,支持多级别信息预警,达成维修运行管控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 [5] 海南自贸港业务发展 - 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为进境飞机提供免保证金、加注保税航油等支持,可为航司节省10%至15%的维修成本 [6] - 2024年公司与某航空公司签订未来3年航空器喷漆业务合作协议,订单金额近1亿元 [6] - 公司成立复合材料工艺中心,配备全套复合材料修理设备设施,可满足多种复合材料部件维修需求 [7] 行业与战略布局 - 全球航空装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航空维修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 - 公司将持续深化区域与全球化协同布局,推动新兴产业布局,助力海南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高地 [7]
筑自主之基 破垄断之局:贝丰科技以专精特新实力彰显高端电机硬核突破
机器人圈· 2025-08-14 19:0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微型高性能电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动力核心",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高端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 [8] - 该领域长期被欧洲头部企业垄断,国内高端应用场景依赖进口,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 [8] - 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已成为产业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8]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依托独立自主的电磁仿真系统,优化电机电磁布局,结合专利利兹线直绕线圈设计、结构创新及超高填铜率工艺,电机效率峰值达92.9% [11] - 通过正向研发,公司在无齿槽无刷直流电机领域实现"领跑"跨越,中国瑞士联合研发团队提供技术优势 [12] - 自主创新3D减震轴承仓设计与微转子动平衡机(检测精度世界领先),赋予电机高寿命、高可靠性、低噪音、低振动特质 [13] 产品体系与应用 - 公司构建覆盖10mm至22mm外径的完整电机家族体系,细分短中长三种长度 [15] - 4极10mm和13mm小尺寸电机额定转矩、功率密度优势显著,降低对减速机构要求,解决机器人灵巧手"最后一厘米操作精度"问题 [15] - 22mm型号凭借强劲扭矩,可稳定驱动小关节,兼顾力量与灵活性 [15] 国产替代价值 - 公司产品为国内企业提供"性能不打折、成本更优化、服务更高效"的国产替代选择,破解高端电机"卡脖子"难题 [15] - 构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核心专利覆盖电机、齿轮箱、驱动器全链条,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 [18] - 从打破欧美垄断到建立自主技术标准,从解决"有无问题"到实现"性能超越" [19] 行业影响与未来 - 公司技术突破为精密医疗、高端机器人等战略产业注入"自主动力",满足现有场景需求并为行业创新提供新动力可能 [19] - 公司亮相标志着国内高端电机从"技术突围"迈向"行业引领",实现从"引进来"到"自主创"的转变 [19]
政企携手打造“链”上经济潍坊样本——动力装备产业链上企业“走进潍柴”
搜狐财经· 2025-08-14 09:20
政府支持与产业链协同 - 潍坊市推出"我帮企业组主场"活动,推动企业间互采互配,形成产业链发展格局[3] - 潍柴与当地7家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覆盖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等领域[5] - 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吸引5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本地配套率持续提升[12] 潍柴行业地位与产品优势 - 潍柴重型发动机、变速器销量全球第一,农业装备销量中国第一,重型卡车位列中国第一梯队[3] - 公司拥有5500家服务站,打造"5分钟响应、4小时解决"服务模式[3] - 展示近40台明星产品,涵盖传统动力、新能源动力、工程机械等全品类[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潍柴建成行业首个发动机数字化无人工厂,拥有国家内燃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0] - 近10年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超300亿元,联合200余家上下游企业组建"研发共同体"[15] - 连续四次刷新内燃机热效率世界纪录,实现从追跑到领跑的跨越[15] 产业链生态与合作案例 - 青岛啤酒(潍坊)与潍柴旗下德马泰克合作智慧仓储技术,提升供应链智能化水平[7] - 英轩重工与潍柴共同布局新能源产品,开发高端化、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7] - WOS运营管理模式已向100多家企业输出,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13] 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 以潍柴为链主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产值超30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三分之一[12] - 潍柴配套企业达上千家,带动形成完整的"黄金产业链"[12][15] - 后市场业务成为战略转型方向,推出TCO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9]
全品类除湿机领域的领先企业 欧伦电气北交所IPO进入问询阶段
全景网· 2025-08-13 13:51
IPO与募资计划 - 北交所IPO进入问询阶段 计划发行不超过1786.67万股 拟募集资金8.04亿元[1] - 募集资金分配:4.594亿元用于年产60万台除湿机及1.5万台空气源热泵项目 9504万元用于年产3万台空气源热泵项目 9925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 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综合性环境调节设备企业 主营产品包括除湿机、移动空调、车载冰箱及空气源热泵四大系列[1] - 产品通过风机将空气吸入机器 经热交换系统将水蒸气冷凝成水珠 从而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2] -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医药、食品、农副产品、纸业、场馆、仓库、实验室等多个行业领域[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掌握风轮优化、节能热回收、双向导风、低温除湿等核心技术 拥有330项专利和23项软件著作权[3] - 参与制定多项行业及团体标准 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主导新版《除湿机》国家标准(GB/T19411-2024)修订[3] - 具备定制耐腐蚀、防爆等特种产品能力 空气源热泵和车载冰箱已进入市场放量阶段[3] 生产制造能力 - 已建成14万平方米智能化生产基地 另有11万平方米新基地正在建设中[4] - 配备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采用立体化包装流水线、机器人码垛机等智能化设备[4] - 通过ISO9001和ISO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具备卓越的产能规划、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能力[4] 市场地位与销售网络 - 2024年家用除湿机国内销量34.15万台 市场占有率约22.38% 出口量104.67万台 占中国家用除湿机出口总量9.56%[6] - 销售网络覆盖全球 国际市场通过自有团队直接对接欧洲、亚洲、北美品牌客户 国内市场采用"自有团队+区域代理"模式[5] - 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方除湿机供应商 获得G20峰会优秀服务商称号 荣获浙江名牌产品、浙江制造认证等荣誉[5] 产品质量与认证 - 产品通过CCC、CRAA、CSA、PSE、KC、CE、GS等多项国际认证 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5] - 获得电商"奥斯卡"金麦品质奖 2024年被评为热泵行业最具成长力品牌[5] 发展战略与前景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投入 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深化全球化布局[6] - 空气源热泵、车载冰箱等新兴产品线已取得技术突破 正逐步进入市场放量阶段 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6] - 在"双碳"目标和全球环保意识提升背景下 行业面临广阔发展空间 公司有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6]
视频|四龙头寄语中国光芯片,核心关键词是“自主创新”
中国经营报· 2025-08-13 10:21
光芯片产业未来展望 - 仕佳光子副总经理黄永光表示自主创新旨在引领时代发展 [2] - 德科立董事长桂桑强调以原创技术为核心打造核心竞争力 [2] - 长光华芯董事长闵大勇提出坚持自主创新开创新时代 [2] - 源杰科技副总经理程硕提出通过自主创新用中国芯点亮数字世界 [2]
这家“一五”老厂,一炉铁能变出“千种钢”
人民日报· 2025-08-13 10:13
公司概况 - 中国宝武旗下武钢有限累计产钢超4.4亿吨,产品种类达1300多种,其中独有产品200多种 [9][20] - 公司产品应用于港珠澳大桥(24.8万吨钢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道效率提升30%)、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重大工程和高端制造领域 [9] - "十四五"期间研发出全球首发产品8个,独有领先品种牌号占比提升至48% [20] 核心技术突破 - 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实现0.1毫米极薄规格量产,电机效率提升超20%,助力电机小型化、轻量化 [15][16] - 研发750兆帕级高强度高精度磁轭钢,不平度误差小于1毫米/米(国际标准为3毫米/米),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转子 [18] - 超宽汽车板市占率75%以上,钢轨产品铺设里程1.8万公里,光伏支架用钢韧性提升150%以上 [20] 生产与经营改革 - 2016年宝武重组后引入市场化机制,炼铁厂、炼钢厂等模拟经营,热轧厂连续两个月毛利超1亿元 [24] - 研发"5G+铁钢界面"智慧管控平台,铁水运输效率提升10%,年直接经济效益超4000万元 [27] 绿色转型 - 厂区光伏年发电4500万千瓦时,覆盖非生产用电,年减碳3.54万吨,目标2030年外购绿电比例达40% [26] - 开发全流程减碳50%以上的汽车板、建筑用钢等绿色产品,废钢添加比例超40% [27][28] 历史与精神传承 - 1958年武钢一号高炉14个月13天建成投产,打破外国预言 [22] - 上世纪70年代"一米七"工程消化200多项专利并开发新产品,磁轭钢研发历时10年 [22][23]
一炉铁能变出“千种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探访“一五”老厂)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29
公司历史与规模 - 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现代钢铁联合企业 累计产钢超4.4亿吨 产品种类达1300多种 其中独有产品200多种 [1] - 公司产品应用于港珠澳大桥 提供24.8万吨钢板助大桥抵御16级台风 [1] - 公司产品应用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管道让天然气输送效率提升30% [1] - 公司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1]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实现0.1毫米级高强度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量产 该产品能将新能源汽车电机效率提升超20% [5] - 极薄硅钢助力电机小型化轻量化升级 相同体积下输出更大功率 [5] - 公司研发750兆帕级高强度高精度磁轭钢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 磁轭钢片不平度小于1毫米/米 优于全球3毫米/米标准 [6] - 乌东德水电站机组转子由4.3万张磁轭钢片叠装而成 总重2100吨 高近4米 转速达每分钟93圈 [6] - "十四五"期间公司研发出全球首发产品8个 独有领先品种牌号占比提升至48% [7] - 超宽汽车板市占率达75%以上 钢轨产品铺设里程达1.8万公里 光伏支架用钢将材料韧性提升150%以上 [7] 生产制造与效率提升 - 公司通过智能系统精密控制温度精度压力等参数 攻克20多个技术难题实现硅钢技术突破 [5] - 研发"5G+铁钢界面"智慧管控平台 铁水运输效率提升10% 铁水温降降低10摄氏度 运输环节年直接经济效益超4000万元 [13] - 热轧厂连续两个月毛利超过1亿元 [11]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厂区光伏板年贡献4500万千瓦时绿电 覆盖非生产用电 年减少3.54万吨碳排放 [12] - 力争2030年外购绿电比例达40% 厂内光伏装机规模达100兆瓦以上 [12] - 低碳汽车板废钢添加比例超40% 大幅降低长流程钢铁生产碳排放 [13] - 研发全流程减碳50%以上的汽车板建筑用钢等绿色产品 [14] 体制改革与经营优化 - 2016年宝钢武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 2017年武钢有限成立 [11] - 2023年在制造体系引入市场机制 上下工序以市场价格进行模拟经营 [11] - 改革促使职工形成经营思维 主动学算账跑市场抢订单 [11] - 冷轧厂前4月综合毛利超去年全年 [16] - 激励机制从考核生产指标调整为评价各厂部模拟利润 [16] - 改革落地半年 条材厂型材产线成功扭亏为盈 [16] 研发历程与团队成就 - 磁轭钢研发历经10个春秋 团队成功开发出性能领先世界的高强度高精度磁轭钢 [10] - 上世纪70年代消化吸收200多项专利 创造性开发一系列新产品 [8] - 1958年武钢一号高炉仅用14个月13天完成建设 突破外国预言 [8]
德赛西威2025年中报:营收与利润显著增长,现金流及应收账款需关注
证券之星· 2025-08-13 06:27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46.44亿元,同比增长25.25% [1] - 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同比增长45.82%;扣非净利润11.52亿元,同比增长45.94%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78.52亿元(同比+29.9%),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41.15%)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20.33%,同比提升1.45个百分点;净利率8.43%,同比大幅提升16.44个百分点 [2] - 三费总额(销售/管理/财务费用)4.59亿元,占营收比3.13%,同比下降8.84% [5] 现金流与偿债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2.95元,同比大幅增长166.19% [3] - 货币资金9.23亿元,仅覆盖流动负债的19.36% [3] - 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与流动负债比例仅为16.36% [3] 应收账款风险 - 应收账款87.77亿元,同比上升30.02% [4] - 应收账款与利润比例高达437.8% [4] 业务结构分析 - 智能座舱业务收入94.59亿元(占比64.59%),毛利率19.75% [6] - 智能驾驶业务收入41.47亿元(占比28.32%),毛利率19.74% [6] - 网联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10.38亿元(占比7.09%),毛利率27.92% [6] 发展前景与订单 - 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过180亿元 [7] - 持续深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创新及全球化布局 [7] - 积极拓展智慧交通、无人配送等新兴领域 [7] 行业ETF关联 - 消费电子ETF(159732)跟踪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近五日涨幅2.78% [9] - 当前市盈率40.82倍,估值分位57.05% [9][10] - 最新份额23亿份(减少55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011万元 [9]
哈电集团:自主创新,创造280多项“共和国第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1 06:09
中国能源装备发展历程 - 1951年哈尔滨电机厂成功研制新中国第一台8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自主设计制造发电设备零的突破 [1] - 2021年哈电集团研制的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投入商运,标志中国水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 - 70年间公司累计创造280多项"共和国第一",包括第一台2.5万千瓦火电机组和第一台舰船主动力装置 [3] 技术创新突破 - 2024年7月成功下线全球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的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实现全链条技术自主可控 [2] - 攻克671米高水头转轮焊接技术难题,通过数字仿真优化工艺参数,历时107天完成核心部件制造 [2] - "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于5%,建立"一中心四平台"创新体系,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 [3] - 全球首创5兆瓦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技术,核电主设备和重型燃气轮机国产装机占比均达1/3 [3] 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 叶片分厂智能化改造后用工减少60%(45人→18人),产品一致性提升且年产量预计增长20% [4][5] - 冲剪车间采用45台机器人实现毫米级精度加工,大叶片产线智能化改造将于2024年底完成 [5] - 工业数字孪生管理系统应用于三峡等项目,实现故障1分钟内预警,运维成本降低25% [6] - 2018年以来数字化投资近90亿元,建成8个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 [6] 绿色能源转型 - 开发超低负荷稳燃技术,使煤电机组可在15%负荷下稳定运行,适应新能源调峰需求 [7] - 2024年投运全球首台660兆瓦超低能耗循环流化床锅炉,年处理低热值煤200万吨 [7] - 天津盘山项目通过改造实现煤耗降14%、供热能力提升2倍+、寿命延长30年 [8] - 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创新错流式翅片换热技术,应用于湖北应城300兆瓦级示范项目 [9] 全球市场布局 - 产品覆盖50多国800多座电站,包括迪拜哈斯彦电站等标杆项目 [3] - 抽水蓄能领域参与60座电站231台机组研制,光热发电市场占有率领先 [10]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合同签约额同比增幅均超25% [10]
金沙江上的“巨型电梯”,向家坝升船机累计货物通过量突破千万吨
齐鲁晚报· 2025-08-10 22:11
向家坝升船机运营成果 - 向家坝升船机累计货物通过量突破1000万吨,相当于50万辆次20吨卡车运量 [1][3] - 自2018年5月投运以来累计运行超23900厢次,通过船舶超23000艘次 [3] - 最大提升高度114.2米,一次提升重量约8150吨 [3] - 年通航天数最高达339天,年货运量从17万吨增至195万吨,船舶通过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40分钟 [5] 金沙江航运与区域经济影响 - 升船机将长江"黄金水道"向金沙江延伸150多公里,释放航运潜能 [7] - 物流企业反馈船舶月运输频次从2-3趟提升至5-6趟,显著改善运输效率 [13] - 过闸断面年货运量达建坝前近20倍,与翻坝码头协同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11] 技术自主创新与专利成果 - 完全由国内自主设计建造,为金沙江首座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 [8][10] - 累计获得146项专利,实现实时监测船舶超吃水/超高问题 [11] - 采用智能在线监测技术,通航安全与效率同步提升 [11] 向家坝水电站电力升级 - 8台80万千瓦机组完成全系统改造,首次实现满发助力"迎峰度夏" [14][16] - 改造应用国产化工控系统,突破原技术兼容性限制,缩短维护周期 [16][18] - 全球首次在巨型机组应用智能在线监测技术,实现数据汇集与故障诊断 [20] - 为溪洛渡、白鹤滩等电站提供国产化改造范例,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