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浙大启幕!申晨携“增长罗盘”引爆2025未来新徽商特训营
新浪财经· 2025-11-01 08:24
活动概述 - 2025未来新徽商特训营在浙江大学正式启动 [1] - 特训营旨在为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的科创精英提供新商业增长战略 [1] - 活动选择与浙江大学合作是看重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创新创业氛围 [5] 核心方法论 - 主讲导师申晨系统拆解了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七大步骤:设定位、立场景、提价值、做内容、引流量、增转化、转私域 [3] - 其创立的新商业增长方法论已助力超过560家企业实现增长 [3] - 课程结合猫王收音机、瀑布咖啡等现象级案例阐释如何将产品价值转化为市场爆发力 [3] 战略方向与机遇 - 课程结合国家十五五规划方向为安徽创业者指明新赛道机遇包括银发经济、绿色低碳、县域商业 [3] - 强调创业者应将时代趋势与自身基因相结合而非盲目追逐风口 [3] - 活动旨在帮助企业家在2025年的经济新局中精准卡位赢得先机 [7]
商务部:加快建立绿色低碳产品技术服务标准体系
央视网· 2025-11-01 02:37
政策方向 - 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 [1] - 降低因标准差异带来的贸易成本 [1] 行业影响 - 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推动全球风电发电成本下降超过60% [1] - 推动全球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超过80% [1]
驻奥克兰总领馆经商处考察塔图阿努伊光伏电站项目
商务部网站· 2025-11-01 00:40
项目概况 - 塔图阿努伊光伏电站项目由协合新能源新西兰分公司投资开发、正泰新能源新西兰分公司承建 [4] - 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1兆瓦(MWdc)[4] - 项目铺设1.8万块双面高效光伏组件 [4] - 项目采用平单轴跟踪支架以提升发电效益 [4] 项目进展与运营 - 项目正在施工中,驻奥克兰总领馆经商处听取了关于施工进度、安全管理、社会责任等情况汇报 [2] - 要求企业做好境外合规经营,推进项目优质高效履约 [2] - 项目投运后可满足约2500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4] - 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6万吨 [4] 项目意义与影响 - 项目是中资企业在新西兰推动农光互补发展的光伏电站成功实践 [4] - 项目成功实践土地复合利用 [4] - 项目助力当地绿色低碳发展 [2] - 项目为新西兰实现"2050净零排放"目标作出贡献 [4]
润泽科技下“笨功夫”角逐算力赛道
证券日报· 2025-11-01 00:1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公司于2009年在河北廊坊成立,选址基于其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运营成本比北京低20%以上 [2] - 2010年启动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规划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机房面积6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98亿元,规模相当于两个芝加哥数据中心 [2] - 项目从破土动工到投入运营历时三年,公司经历亏损期后于2018年迎来转机,成为字节跳动核心服务商,支持其日活跃用户突破1亿的短视频业务 [2] - 2022年公司通过借壳上市登陆创业板,实现关键跨越 [2] - 公司采用集中化、规模化建设,通过自投、自建、自持、自运维的"四自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可靠性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全年营收达43.51亿元,同比增长60.27%,归母净利润17.62亿元 [3] - 2024年营收43.65亿元,净利润17.90亿元,经营保持平稳 [3]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39.77亿元,同比增长15.05%,净利润大幅提升至47.04亿元,同比增长210.74% [3] 业务板块与算力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与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两大板块,IDC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AIDC业务处于快速开拓期 [3] - 已完成全国7个AIDC算力集群布局,规划机柜数量32万架,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甘肃及海南等核心区域 [3] - 初步构建"一体化算力中心体系",目标为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供需匹配、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集群 [3] - 廊坊总部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项目B区建设进入后期阶段,规划2025年底投运,可聚集10万卡以上智算集群,支持万亿元级大模型训练 [7] 技术研发与绿色创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4.3亿元,绝大多数研发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5] - 交付行业内首例整栋纯液冷绿色智算中心,通过"液冷+风墙"技术实现IT设备"全自然冷却" [6] - 自主研发智能低碳全域制冷系统将PUE(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1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6] -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根据实时负载自动调节制冷功率,节能效率大幅提升,廊坊园区PUE值保持在1.25以下 [6] 人才团队与产学研合作 - 打造超千人自建运维团队,以ITIL、Uptime、IFMA等国际标准为基石 [4] - 拥有10名UPTIME ATD认证工程师、5名ATP认证专家、4名ATS认证专员、82名AOS认证运维人员、13名AOP认证管理人员 [4] -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设立创新奖金、专利奖金等专项奖励,对核心人才实施股权激励 [5] - 打造"技术双通道"晋升体系,技术人员可通过专业认证晋升技术专家或转向管理岗位 [5] - 与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河北省算力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5] - 牵头组建的"河北省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获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创新联合体,覆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全链条赋能生态 [5]
财经聚焦|关键指标创新高!广交会透出外贸新气象
新华社· 2025-10-31 20:51
参展规模与采购商情况 - 第138届广交会参展企业超过3.2万家,创历史新高 [1][5]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 [1][7] - 前两期展览吸引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万名境外采购商,比上届同期增长6.8% [2] - 欧盟、中东、美国、南美等地区的采购商数量增长明显 [2] 企业创新与产品展示 - 广交会展出智能类产品超过35万件,新产品(近一年研发)超过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 [9] - 绿色低碳产品展出数量达108.3万件 [9] - 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广交会第一期累计收获订单超1200万元,其清洁机器人产品在中东市场畅销 [9] - 广东拓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微智能衣帽间岛台等创新产品,从代工转向自创品牌以争取更高附加值 [5] 市场拓展与战略转型 - 广交会创新设立约3000平方米的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专区,引导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6] - 上海丰临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听取国内采购商建议,优化内销产品如香薰的香味调配和包装设计 [6] - 马来西亚采购商以股东身份与中国合作伙伴在马来西亚联合设厂,将中国生产技术、质控标准与本地市场资源衔接,共同深耕东南亚市场 [4] - 德国历德卡福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认为广交会显示中国本土生产的创新活力与供应链的不凡实力 [3] 行业趋势与宏观意义 - 广交会搭建了满足供需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连接平台,证明中国制造企业有能力及时响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化 [4] - 中国外贸企业展现出向新、向智、向绿的发展态势,体现出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 [9] - 通过技术、品质与创新解决方案争取更高附加值成为企业普遍策略 [5] - 广交会被视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关键指标创新高透出外贸新气象 [1]
中国拓展绿色贸易填补全球“绿色缺口”,多部门详解实施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0:08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商务部发布《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拓展绿色贸易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并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1] - 政策目标为丰富全球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供给,填补全球“绿色缺口”,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绿色正能量” [2] - 中国将持续提升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绿色含量”,深化国内改革对接国际绿色标准,促进国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7] 行业增长动能与市场前景 - 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 [2] - 中国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 [2] - 光伏产品已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 [2] - 绿色贸易通过“双轮驱动”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即以绿色产品技术出口替代高耗能产品,并通过绿色标准倒逼产业链低碳转型 [2] 产业基础与制造能力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创建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 [3]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全链条绿色转型升级,“点线面”结合打造绿色产业生态 [3] 国际合作与区域整合 - 中国提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 [6]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首次将绿色经济纳入,确立了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循环经济等八大优先合作领域 [6][7] - 该议定书系统构建了区域绿色贸易投资合作框架,为打造区域经济绿色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7] 实施举措与支撑体系 - 《实施意见》举措涵盖外贸产供链全过程,包括鼓励企业使用再生资源制造新产品,以及引导减少二次包装和使用环保材料 [4] - 支撑保障体系包括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基于碳足迹核算丰富金融服务、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绿色行业的承保力度 [4][5] - 同时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健全碳定价机制,扩大绿证绿电交易规模 [5]
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出台!
证券时报· 2025-10-31 20:08
政策文件核心内容 - 商务部发布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提出16条针对性措施 [1][2][3] - 政策旨在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产品技术进出口、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 [2] - 政策特点包括创新引领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备等薄弱环节 [4] 绿色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 - 国际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的5倍 [7] - 中国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额超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 [7] - 中国外贸从“卖产品”升级为“提供集成式解决方案”,例如向沙特出口绿色低碳建材并提供节能降碳设计和建造方案,帮助建成3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 [7] 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部门将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基金等工具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发展 [9] - 下一步将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并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9] - 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以金融业双向开放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9]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中国将深度参与绿色贸易全球治理,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议题讨论 [5] - 中国提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将继续推动扩员和落实 [5] - 未来重点从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升自贸区网络“绿色含量”、深化国内改革对接国际绿色标准三方面为绿色贸易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4]
4亿吨!中国油气的“硬核”答卷藏不住了,下一站:绿能
中国能源网· 2025-10-31 19:37
核心观点 - 油气行业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增储上产、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成功构建了安全、高效、有韧性的现代产供储销体系,油气产量当量达到4亿吨,为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1][2][3] - 行业展望“十五五”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重点向超深地层、深水海域和非常规资源转移,并通过“油气+新能源”模式及数智化技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9][10] 增储上产与能源安全 - 原油年产量重上2亿吨并稳中有升,天然气年产量达2600亿立方米,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2] - 形成10个亿吨级大油田和19个千亿方级大气田的战略发现,国内原油产量连续稳产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超6% [2][3] - 上游投资、探明储量和产量当量均创历史新高,预计“十四五”末油气产量当量将站上4.2亿吨新高度 [3] - 代表性油田包括:长庆油田年产量攀升至6500万吨以上,塔里木油田挑战万米深部钻获高产油气井,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700亿立方米,新疆玛湖、富满、顺北三大油田产量均突破300万吨 [2] 基础设施建设与储备能力 - 国内油气管道从零起步到初步形成“全国一张网”,地下储气库和沿海LNG接收站建设日益完善,储气能力大幅提升 [3] - 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资源调配效率,共同筑牢了供应安全防线 [1][3] 科技创新与深层开发 - 我国新增油气储量的54.3%来自深层超深层,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量达671亿吨油当量 [6] -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等“深地利器”,以及水平井优快钻完井、体积压裂等技术 [7]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实现从300米深水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每年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占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 [7] - 行业内首次成功研发地震处理、地震解释、测井处理解释三个勘探领域专业模型,建成国内首个海洋工程装备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 [8] 绿色低碳转型 -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CCUS—EOR项目成为亚洲最大的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每年封存二氧化碳数十万吨 [8] - 中国石化在新疆库车打造全球最大光伏制绿氢项目,率先贯通万吨级“绿氢”的制、储、输、用全链条 [8] - 未来油气田将向“油气+新能源”综合能源基地转变,CCUS/CCS技术将实现更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链将日趋成熟 [9][10] 未来发展趋势 - “十五五”时期主战场将向超深地层、深水海域和非常规资源转移,页岩油、致密气等将成为产量接续的重要力量 [9] -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与油气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出现“无人油田”、“智能管道”和“虚拟炼厂” [10]
宝钢包装: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1.97% 全球化与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中证网· 2025-10-31 19:27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81亿元,同比增长6.8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1.97% [1] - 扣非后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14.36% [1]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创下近年来历史新高 [1] - 第一至第三季度毛利率稳步攀升,从7.06%提升至8.08% [2] -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9.67%,管理费用减少3.79% [2]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5元,合计派发5676.45万元,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32.30% [2] 运营效率与成本管控 - 盈利能力的提升得益于精益管理的深入推进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2] - 通过坚持"四化"发展方向和"四有"经营原则深化精益管理 [2] - 展现出卓越的成本管控能力 [2] 绿色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公司环保总投入达4606.70万元 [3] - 通过使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管理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方式开展降碳行动 [3] - 实现国内所有法人子公司绿色工厂认证全覆盖,为金属包装行业首个实现该目标的企业 [3] - 已有7个生产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6个生产基地获评省级绿色工厂 [3] - 首发国内金属包装行业首份经过第三方认可的产品碳足迹报告 [3] - 越南隆安项目采用"光伏屋顶"系统,预计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1150吨/年 [3] 行业趋势与机遇 - 金属包装行业发布加强行业自律的倡议书,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4] - 两片罐行业新增产能投放速度明显放缓,2024-2025年行业新增产能有限 [5] - 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提升 [5] - 需求端受益于啤酒罐化率的稳步提升,当前国内啤酒罐化率约35%,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 - 精酿啤酒、特色啤酒快速兴起,市场对差异化、个性化罐型的需求持续增长 [5]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达28.58% [4] - 积极推进柬埔寨制罐复线、越南隆安新建项目的建设,巩固东南亚区域战略布局 [4] - 通过数智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4] - 率先推出710ML大罐型、温感罐等创新产品,契合市场需求变化 [5] - 凭借龙头地位、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布局,有望在行业复苏中率先受益 [5]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368%,三驾马车解锁首钢股份高质量发展密码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8:2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772.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53亿元,同比激增368.13% [1] - 在钢铁行业总量调控收紧、价格震荡起伏的复杂环境下实现业绩逆势突围 [1] - 在772.84亿元营收规模下,应收账款仅17.09亿元,极低的应收占比彰显超强现金创造能力 [4] 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 - 强化产品研发,聚焦高端、高效、绿色三大赛道,多款“首发级”产品成功落地,包括两款无取向电工钢、两款取向电工钢、50%废钢比高强风电钢、空气储能领域容器复合板等 [2] - 产品结构持续向“高附加值”进阶,依托“制造+服务”双优势,深度绑定汽车、家电等下游核心客户 [2] - 完成从“规模导向”到“效益导向”的关键转型,为利润高增筑牢根基 [2] 绿色低碳转型 - 构建绿色低碳生态供应链,开展重点物料碳足迹认证,推动27家上游供应商建立实景数据因子库 [3] - 近“零”碳排放冶炼高品质钢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发布行业首个绿色低碳企标及低碳汽车板价格体系,“SOGREECO”绿色商标正式亮相 [3] - 与吉利集团、一汽大众达成战略合作,绿色转型成果落地生根 [3] 智能制造与运营效率 - 冷轧公司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工厂”及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京唐公司跻身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3] - 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上线运行,“算力+模型+平台+场景”四层架构提升生产效率 [3] - 通过消耗降本、技术降本、协同降本三重发力,前三季度期间费用同比减少2.3亿元 [4] 资金管理与行业机遇 - 成功发行5亿元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财务费用持续走低 [4] - 钢铁行业正处于供给侧改革深化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实施为行业结构优化、绿色转型带来重大机遇 [4] - 公司正全面把握转型红利,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发力,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落实新“国九条”要求,践行估值提升计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