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谁在定义“不可能”? 湖南机场工匠用创新说“不”
中国民航网· 2025-10-24 09:47
公司获奖与认可 - 长沙机场凭借突破性创新成果荣获“智慧机场技术创新奖” [1][4] - “老伏”创新工作室获评“全国民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7] - 工作室带头人伏懿曛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企工匠”、“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技术能手”、“湖湘工匠” [3] 技术创新成果 - 研发“ATP-Ⅱ型纸屑自动清理机”将自助值机设备故障率降低40%,填补行业空白 [3] - “监控镜头智能除湿除雾装置”将围界监控镜头雾化故障的作业效能提升10倍 [3] - “锂电池智能审批平台”极大缩短审批时间,提升旅客出行便捷性 [3] - 攻关值机截载时间缩短等多个技术难题,聚焦机场现场运行一线痛点 [3] 创新机制与人才培养 - 湖南机场建成24个涵盖技术变革、服务提升、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工作室 [5] - 出台《集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为技术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5] - 依托“师带徒”、“传帮带”机制,工作室将项目孵化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3.5个月 [6] - 骨干成员叶健在师傅指导下从设备维护员成长为手握4项国家专利的研发组长 [6] 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以“机制+平台+队伍”立体化布局,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 [9] - 机制上成立湖南机场产业创新研究院,出台《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等顶层政策 [9] - 平台上以“创新创效”论坛、“科技周”等活动为载体,搭建全员参与的创新交流平台 [9] - 未来将持续数智化转型,以支撑四型机场建设、打造产业创新标杆为导向 [9]
崇德科技第三季度扣非净利同比增超七成
中证网· 2025-10-24 09:21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20.25% [2] -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9.68%,扣非归母净利润8932.81万元,同比增长24.44% [2] - 第三季度业绩增速亮眼,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48.04%,归母净利润3577.63万元,同比增长60.87%,扣非归母净利润3214.20万元,同比增长75.66% [2] 战略与运营 - 公司以"一核两翼"战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国际化布局与管理升级,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2] - 内部管理精细化升级,深化改革优化组织架构、绩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生产系统全面升级,新车间与智能化班组投用提升生产效率与柔性化能力 [3] - 展望未来将持续深化"一核两翼"战略,打造"高可靠性+技术创新"的SUND品牌 [4]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展 - 多项核心技术落地,强散热高性能轴承切入石化领域,风电滑动轴承迭代升级,水润滑、气浮轴承获客户认可,PEEK材料轴承在多个领域批量供货成为新增长引擎 [3] - 商业模式从单一产品供应转向"技术+服务"新模式,为客户提供轴承选型、安装、运维等整体解决方案,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3] - 作为机械装备"心脏"守护者,深耕滑动轴承领域二十余载,拥有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与行业覆盖全面的产品,应用于能源发电、工业驱动、石油化工及船舶等高端设备领域 [2] 国际化进展与市场机遇 - 全球能源变革背景下,AI爆发推动全球数据中心耗电激增,叠加欧洲可再生能源转型,发电设备需求上升为公司业务打开增量空间 [3] - 国际订单显著增长,成功中标多个国际客户项目,与Levicron签署战略收购协议,欧洲中心正式运营,品牌国际影响力与技术协同能力提升 [3] - 国际化战略国内聚焦ODM解决方案,国际主打价格优势与快速交付,通过"国内+国外"双轨协同,以全球配套经验反哺国内生产 [4]
赛维时代1.54亿竞得龙岗核心地块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07:1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成功竞得深圳市龙岗区核心地块,成交价1.54亿元,标志着公司正式开启从“轻资产”向“重布局”的战略转型 [1] - 地块将用于建设“全球创新及数字化运营中心”,后续项目建设预计将持续投入约10亿元资金 [1] - 运营中心将整合产品研发、品牌孵化、供应链管理及数字化运营等核心业务功能,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并巩固竞争优势 [2] 项目地块详情 - 竞得地块宗地号为G01062-0199,土地面积26863.91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39298平方米,土地使用年限为30年 [2] - 地块位于龙岗区核心位置,交通便利,紧邻大运地铁站及多条轨道交通线 [2] - 公司已完成《成交确认书》签署,此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主要用于子公司经营场地需求 [2]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53.46亿元,同比增长27.96%,其中服饰配饰业务收入39.30亿元,同比增长30.91% [3] -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5.65%,库存周转效率与运营资金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3] - 亚马逊平台贡献营收41.28亿元,占比77.64%,同时TEMU、TikTok Shop等新兴渠道同比增幅超170% [3] 品牌与业务布局 - 公司已构建多品牌矩阵,男装品牌COOFANDY半年收入10.35亿元,家居服品牌EKOUAER收入9.98亿元,内衣品牌AVIDLOVE收入4.56亿元 [3] - 公司全资成立深圳市智创云图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与软件开发,加码技术创新 [3] - 安克创新、纵腾集团等跨境电商头部企业也纷纷在深圳布局自有产业基地,形成行业趋势 [3] 项目战略意义 - 全球创新及数字化运营中心的落地将解决企业发展空间瓶颈,并借助区域产业集聚优势 [4] - 项目旨在深化公司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为链接全球市场搭建更坚实的产业载体 [2][4]
创新驱动与国际化战略并进崇德科技第三季度扣非净利大增75.66%
新浪财经· 2025-10-24 05:14
公司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20.25% [1] -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9.68% [1]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8932.81万元,同比增长24.44% [1] - 第三季度业绩增速亮眼 [1]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持续推进“一核两翼”战略,聚焦技术创新、国际化布局与管理升级 [1] - 商业模式从单一产品供应转向“技术+服务”新模式,提供轴承选型、安装、运维等整体解决方案 [1] - 报告期内推进内部管理精细化升级,优化组织架构、绩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生产系统全面升级 [2] - 未来将持续深化“一核两翼”战略,打造“高可靠性+技术创新”的SUND品牌 [2]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深耕滑动轴承领域二十余载,拥有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与覆盖全面的产品结构 [1] - 报告期内多项核心技术落地,包括强散热高性能轴承切入石化领域,风电滑动轴承迭代后成本与可靠性再升级 [1] - 水润滑、气浮轴承获客户初步认可 [1] 市场与应用领域 - 产品广泛应用在能源发电、工业驱动、石油化工及船舶等高端设备领域 [1] - 国际化战略迎来突破,AI爆发推动全球数据中心耗电激增,叠加欧洲可再生能源转型、发电设备需求急速上升,为业务打开增量空间 [2] - 未来国内市场聚焦进口替代与ODM解决方案,国际市场主打价格优势与快速交付 [2]
宁德时代(03750.HK)交接覆盖:3Q2025业绩点评 经营质量稳健提升 紧抓储能发展机遇
格隆汇· 2025-10-24 03:02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2831亿元,同比增长9.3%,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36.2%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12.9%,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41.2% [1] - 第三季度净利率达19.1%,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6.6%,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 [1] - 三季度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现金流充沛 [1] 业务运营 - 2025年前三季度动力与储能电池总出货量约450GWh,第三季度出货量近180GWh,环比增长约30% [2] - 储能电池出货量约90GWh,占总出货量20%,受益于海外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及国内政策推动 [2] - 动力电池出货量约360GWh,占总出货量80%,其中商用动力电池占比接近20%,重卡电池增速超100% [2] 产品与技术 - 2025年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包括乘用车领域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 [2] - 商用车领域发布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储能领域量产587Ah大容量电芯及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2] - 神行、麒麟、骁遥电池等新产品占比快速提升至约六成,正加快587Ah电池量产以满足需求 [2] 未来展望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255/5093/58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2/861/1035亿元 [3]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5/20/17倍,作为全球锂电池行业龙头,市占率领先且持续迭代产品 [3] - 给予公司2026年30倍市盈率,对应目标总市值25830亿元,港股部分目标市值883亿元,目标价618港元/股 [3]
京东集团10月23日全情报分析报告:「京东在鸿蒙6首发多项功能」对股价有积极影响
36氪· 2025-10-23 21:28
京东集团公司日报 来源| 36氪企业全情报(ID:EV36kr) 京东集团10 月23日放量上涨1.50% 128.70 +1.90 +1.50%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企业舆情报告 ,作者36氪 36氪企业舆情报告 . 舆情大数据,帮你看清市场全貌、看懂涨跌原因。 舆情分析 华为发布HarmonyOS6,京东作为互联网巨头参与。京东在鸿蒙版上首发高精度AR摆摆看、智能体京东购物助手等功能,用户可精准扫描真实环境、虚 拟试摆大件商品,提升购物体验。京东端技术研发部负责人、京东鸿蒙项目负责人田新表示,将持续投入资源构建鸿蒙生态。鸿蒙系统特性为京东提供差 异化产品设计空间,降低创新门槛。 |事件正负面性质分析 截止10月23日,此事件匹配的到全网舆情信息总量为 2421条 ,正面信息 1711条 ,占比 70.7% ,负面信息 6条 ,占比 0.2% ,中性信息 704条 , 占比 29.1% , 事件舆论呈现出显著正面的倾向 。 昨日收盘价126.80;当日收盘价:128.70 当日开盘价126.20;交易量834.59万股 换手率0.29%;缩量幅度0.15% 3日涨幅 +0.70% ;5日涨幅 +0.47% ...
9月销量大涨60%!新能源轻卡持续走高 车企加速布局抢增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19:27
市场表现与增长趋势 - 今年9月新能源轻卡销量为1.66万辆,同比增长60% [1] - 1至9月新能源轻卡累计销量为12.2万辆,同比增长88% [1] - 业内预计今年全年新能源轻卡销量有望突破20万辆 [1] - 今年新能源轻卡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30%,将进入规模化替代阶段 [3] 市场驱动因素 - 新能源轻卡增长主要得益于老旧营运货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驱动 [1] - 部分城市加大了对新能源物流轻卡的路权开放政策 [1] - 电池价格下降使得终端用户购买电动轻卡的投资压力减少 [1] 竞争格局 - 前9个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24933辆销量领跑市场,福田汽车以21153辆销量排名第二 [2] - 排在第3至第5名的江淮汽车、上汽跃进和陕汽集团,销量在6800至10000辆左右 [2] - 当前新能源轻卡市场正呈现"双超争霸"的竞争态势 [2] - 在工信部第396批新车公示中,申报的新能源轻卡数量达到57款,其中换电轻卡有12款,占比两成 [3] 行业挑战与痛点 - 行业面临运营成本持续攀升,盈利空间不断压缩的挑战 [2] - 市场中的新能源过渡方案多为"油改电",存在舒适性差、续航焦虑、能耗高等短板 [2] - 行业核心痛点仍未得到有效破解 [2] 企业战略与产品创新 - 福田汽车发布纯电轻卡专属平台产品启明星,试图打破"油改电"瓶颈 [1] - 福田汽车认为唯有从0到1的全新开发才是行业破局的核心要义 [2]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南电北醇"的双轨战略拓展市场 [3] - 宇通新能源以行业首个软硬件一体化电动专属平台睿控E攻克续航痛点 [3] - 技术创新正成为商用车企抢占市场的主要举措 [3] - 福田计划在2026年推出更多启明星平台衍生产品,推动商用车向"智慧运力伙伴"转型 [3] 未来发展趋势 - 先进的技术、大马力高续航和智能化将是企业产品领先市场的关键 [3] - 商用车行业正从"运输工具"向"智慧运力伙伴"转型 [3]
“十五五”与碳达峰之一:碳达峰行业梳理:“碳达峰”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低碳化和技术创新-20251023
湘财证券· 2025-10-23 19:20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中国"碳达峰"目标与三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紧密相关,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低碳化和技术创新,并在"十五五"规划期间成为重要投资主线 [2][6][9]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目前仍处于上升状态,但同比增速已呈现收敛趋势,2024年总量为12533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71% [4][5][15][20] - 各行业碳达峰进展不一,电力、钢铁、水泥、铝等行业已实现或即将达峰,而交通、石油化工等行业实现2030年达峰难度较大 [6][24][25] - 投资重点将围绕非化石能源加码、高耗能产业深度脱碳和终端用能电气化三大领域展开,短期市场受中美贸易冲突和3900点压力位影响可能宽幅震荡,但碳达峰相关方向预计成为关注焦点 [6][7][9][30] 碳达峰政策演变 - 中国已公布三轮NDC:第一轮(2015年)目标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比20%左右 [11] - 第二轮(2020年)目标升级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风电、太阳能装机达12亿千瓦以上 [12] - 第三轮(2025年)覆盖全经济环节,首次设定绝对减排量,目标为2035年温室气体净排放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占比30%以上,风电、太阳能装机力争达36亿千瓦 [3][13] 全球与中国碳排放现状 - 2024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量增长132%至408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创历史新高 [15] - 中国内地2024年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12533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71%,居世界首位,美国、印度、俄罗斯分别占1252%、799%、551% [15][20] - 2014-2024年间中国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呈现震荡上升态势,但同比增长呈现收敛趋势 [5][22] 重点行业碳排放与达峰进展 -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最大,为564亿吨,占总量的4500% [23] - 钢铁行业碳排放180亿吨,占比1436%;水泥行业约120亿吨,占比957%;交通行业约130亿吨,占比1037% [2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水泥、铝、电力、钢铁等行业已实现或即将实现碳达峰 [6][24] - 交通行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40%,但达峰难度仍大;石油化工行业因成品油消费问题达峰"极难" [6][25][26] 未来投资方向 - 能源系统清洁化:重点包括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光伏、农光互补、配套储能系统(新型锂电、液流电池)、智能电网升级及煤电灵活性改造 [6][26] - 高耗能产业深度脱碳:钢铁行业推广短流程与氢冶金、废钢回收;水泥行业推广非碳酸盐原料和生物质燃料替代、配套CCUS集群;石化行业推行绿氢炼化、生物基材料研发 [6][27] - 终端用能电气化: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重卡、充电桩/换电站网络、船舶岸电改造、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建筑领域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7][29] 短期市场观点与建议 - 2025年10月以来中美贸易冲突升温,上证指数处于3900点压力位附近,预计对A股市场造成影响,延长宽幅震荡时间 [9][30] - "十五五"规划落地在即,碳达峰相关投资方向大概率成为重要关注方向 [9][30] - 建议关注前期已充分调整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反内卷、大环保相关板块,以及实现碳达峰相关的新能源领域 [9][30]
新技术破解长井段套漏难题
齐鲁晚报· 2025-10-23 17:15
据了解,传统封堵技术的弊端在于普通灰封面对多漏点、多油层井时,面临作业占井周期长、成功率 低,还易加剧油层污染。不仅如此,这种措施单井费用超过10万元,还有可能加速套管腐蚀,带来报废 等隐患。 如果使用膨胀管补贴,对井筒条件要求严苛,增加井筒后期处理难度;普通双封卡漏技术则无法验封, 易下滑,有效期短。长此以往,导致大量高液、高含水、高年限油水井因封堵难题长停,造成宝贵储量 损失。 针对这一现状,技术人员创新推出双封卡漏技术工艺,通过精准搭配封隔器与水力锚,先根据井斜调整 Y221封隔器座封吨位,正试挤验封合格的同时实现油层与滤砂管解堵,然后投球使Y445封隔器高压座 封,反试挤验封后打高压丢封,从根本上杜绝封隔器下滑、上移风险。 本报10月22日讯(大众新闻记者顾松通讯员王祖江)经过近30年的勘探开发,胜利油田鲁明公司济北采油 管理区所辖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套破井增多、多漏点封堵难、作业成本高、油层污染等问题叠 加,曲堤油田高效开发出现了"拦路虎"。 相比传统技术,该技术作业占井周期短、成本低,且不受井况限制,可广泛适用于长井段套漏及补孔下 返大跨度油层井,有效避免灰封带来的油层污染问题。 面对传统灰封 ...
外媒评价: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扩张,推动他国经济转型
环球网· 2025-10-23 09:03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目标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出至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85%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80% [1] - 至2040年L4级智能网联汽车将全面普及,L5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1]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出 - 在中国每53秒就有一辆电动汽车下线,每天有数千项专利被注册 [1]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在全球排名中占据首位 [1] - 中国拥有37270万项有效发明专利,占全国专利总量的74.4% [4] - 过去五年中国主导制定了532项新的国际标准,涉及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航天等领域 [4] 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 - 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全面改革以及经济、科技、人才培养部门的协同努力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4] -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知识产权的强化保护和更稳定的市场环境推动了创新并加速研发成果转化 [4] 技术创新的国际影响 - 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扩张,强化了国内经济韧性和活力,并推动他国经济转型 [4] - 中国人工智能模型在沙特大幅提高运营效率,移动支付在马来西亚刺激了旅游业,无人机在非洲大陆助力智慧农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