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搜索文档
寒武纪-U(688256)每日收评(07-11)
和讯财经· 2025-07-11 17:45
寒武纪股票表现 - 当前股价553 98元 当日主力成本539 33元 5日主力成本569 71元 20日主力成本627 98元 60日主力成本未披露 [1] - 过去一年涨停5次 无跌停记录 [1] - 北向资金持股量1035 36万股 占流通股2 48% 昨日净买入22 76万股 5日净减持0 091% [1] 技术面分析 - 短期压力位547 47元 支撑位523 50元 中期压力位611 11元 支撑位523 50元 [2] - K线呈现大阳烛形态 看涨信号 [2]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11 42亿元 占总成交额18% 其中超大单净流入10 96亿元 [2] 行业关联 - 所属概念板块涨幅:半导体1 01% 边缘计算0 82% 人工智能0 83% 云计算1 36% [2]
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 上合组织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签约
快讯· 2025-07-11 14:31
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 -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举行 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 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1] - 中埃(亚历山大)数智高新生态产业园项目签约 将运用中国在云计算、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助力埃及数字化转型 [1] - 论坛同步发布《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典型案例集(2025)》 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数字技术供需双方直接对话 [1] 数字经济合作项目 - 签约项目涵盖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共12个项目 参与国家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 [1] - 中埃合作项目聚焦数智高新生态产业园 引入中国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 支持埃及数字化发展 [1] 技术应用与成果 - 中国在云计算、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将应用于中埃合作项目 促进埃及数字化转型 [1] - 典型案例集发布 旨在加强上合组织国家间数字技术合作 推动供需对接 [1]
机构称大模型竞速与迭代持续,算力旺盛需求延续,云计算50ETF(516630)小幅上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4:10
A股市场表现 - 7月11日早盘A股整体震荡上行 主要宽基指数涨多跌少 券商、生物科技、保险、重型机械指数涨幅居前 [1] - 云计算50ETF(516630)盘中小幅上扬 持仓股中东方国信、泛微网络、中科星图、税友股份、润和软件、恒生电子、拓尔思涨幅居前 [1] AI大模型进展 - xAI发布Grok4大模型 综合分数达73分 超越OpenAIo3-pro(71分)和谷歌Gemini2 5Pro(70分) 成为当前性能最强AI模型 [1] - xAI计划8月上线专业编码模型 9月推出多模态智能体 10月发布视频生成模型 三个月内实现图文、代码、视频及复杂代理任务AI全覆盖 [2] - OpenAI明确GTP5将于今年夏季发布 谷歌Gemini3 0Probeta版名称在官方GitHub仓库意外公开 或表明下一代Gemini3 0系列模型即将发布 [2] 算力产业链影响 - Grok4反映AI大模型迭代持续 更大规模算力集群仍是趋势 对扁平化、低延迟网络形成新需求 [1] - 英伟达股价飙涨 国产算力产业链有望深度受益于海外映射逻辑 [2] - 云计算50ETF(516630)跟踪云计算指数(930851) 该指数AI算力含量较高 覆盖光模块&光器件、算力租赁、数据中心、AI服务器、液冷等热门算力概念 [2]
Canalys:一季度中国内地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达到116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智通财经网· 2025-07-11 10:24
中国内地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 [1] - AI相关需求成为推动企业向云端迁移的主要动力 [1] - AI大模型对算力的巨大需求显著推动企业对基于云的GPU资源的依赖 [1] 市场竞争格局 - 阿里云市场份额33%,同比增长15% [5] - 华为云市场份额18%,营收同比增长18% [6] - 腾讯云市场份额10%,受GPU供给紧张影响短期增长 [6][7] AI驱动云服务发展 - 头部云厂商通过开源AI模型和智能体平台加速AI商业化 [2][3] - 阿里云AI相关工作负载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5] - 华为云推出基础模型套件"盘古5.5",推理效率提升八倍 [6] - 腾讯云混元大模型Turbo S跻身全球Chatbot Arena评测前八 [6] 厂商战略路径 - 阿里云全面开源Qwen 3模型系列,并在新加坡设立全球AI能力中心 [5] - 华为云发布1.5亿元人民币生态激励计划,聚焦昇腾AI服务等方向 [6] - 腾讯云推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持接入多款高性能模型 [7] 生态合作与国际化 - 合作伙伴驱动的云服务收入占整体市场25% [3] - 阿里云启动"出海加速大会"系列活动,计划在菲律宾上线新数据中心 [5] - 腾讯云在日本新增云区域,加强亚太市场服务能力 [7]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加速增长,阿里云稳居第一,华为云与腾讯云加速AI布局
Canalys· 2025-07-11 09:52
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AI相关需求成为企业上云主要动力[1] - 阿里云以33%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华为云(18%)和腾讯云(10%)分列二三位[1] - 合作伙伴驱动的云服务收入占比达25%,生态协作成为AI商业化核心推动力[1] AI驱动云服务发展 - AI大模型对算力需求显著提升企业对云GPU资源的依赖,推动IaaS及基础模型服务长期需求[1] - 企业AI工作负载呈现两类迁移模式:本地数据中心向云端迁移,以及现有云架构持续集成AI能力[1] - 阿里云AI工作负载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成为其核心业务引擎[1] 云厂商战略路径 - 厂商采取双轨战略:通过模型开源构建生态(如阿里云全面开源Qwen3系列8个模型),同时开发智能体平台加速场景交付[1] - 华为云发布"盘古5.5"基础模型套件,覆盖五大领域且推理效率提升8倍,并推出ModelArts Versatile开发平台[2] - 腾讯云迭代混元大模型Turbo S(全球Chatbot Arena前八),推出TCADP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持多模型接入[2] 头部厂商动态 - 阿里云: - 设立新加坡全球AI能力中心,在马来西亚启用第三座数据中心,计划10月前上线菲律宾新数据中心[1] - 启动"出海加速大会"系列活动推动国际化战略[1] - 华为云: - 推出1.5亿元生态激励计划聚焦昇腾AI等四大方向,云市场KooGallery年交易笔数破百万[2] - 营收同比增长18%,市场份额提升至18%[1] - 腾讯云: - 受GPU资源紧张影响短期增长,但在日本新增云区域强化亚太布局[2]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企业实践
36氪· 2025-07-11 09:41
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 - 新型工业化以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支撑,推动制造业向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核心特征包括自主创新、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内外循环 [4] -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速演进,为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和质量注入动力,但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对中小企业构成挑战 [5] -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财政补贴(如技术改造补助)、税收优惠(如税费减免)、金融支持(如低息贷款)为企业转型提供保障 [6] 专精特新企业路径 - 专精特新企业需具备专业化(细分市场优势)、精细化(工艺与管理)、特色化(产品独特性)、新颖化(技术创新)特征 [10] - 优势包括技术领先性、差异化产品竞争力、政府背书提升品牌声誉,并可获得20万—200万元奖补、500万—2000万元无息贷款等10类政策支持 [11][12] - 成长要点聚焦制造业薄弱环节(如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服务大企业供应链、加大创新投入、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 [13] 数字化转型策略 - 数字技术(如AI、区块链)驱动产业变革,赋能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如远程运维、柔性制造)、供应链重组 [14] - 转型方向以数据为核心构建数字工厂,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资源优化,目标涵盖业务(价值链数字化)、技术(工业物联网架构)、组织(敏捷团队)三层面 [15][16] - 实施路径分四阶段:诊断评估→顶层设计→行动落地→生态构建(链接上下游协同) [17] 跨界创新与产业转移 - 跨界创新需建立跨行业合作、组建多功能团队,加大研发投入,领导者需具备"专、宽、高、远、筹"能力 [18] - 产业转移需评估政策、成本、市场等因素,通过新建或并购落地,配套市场调研、供应链重建、人才培训等计划 [19][20] 组织活力提升 - 企业文化需正向激励员工,领导层注重内部培养,通过股权激励等机制优化分配 [21] - 运营机制强调流程效率(如责任界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愿景建设增强员工归属感 [21] 核心观点总结 - 企业需融合专精特新、数字化、跨界创新等路径,把握政策与市场机遇,推动制造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1][22]
伟仕佳杰(00856.HK)深度报告:全栈分销稳基本盘,云智+出海蓄势新增长极
格隆汇· 2025-07-11 09:41
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9 9港元 [1] - 公司是亚太地区IT分销龙头,2024年整体营收达890亿港元 [2] - 云计算+AI业务成为未来新增长极,管理和运营约40个新一代国家智算中心 [3] - 东南亚市场营收占比达34%,未来有望继续突破新高 [4]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23 74亿、1169 36亿、1322 65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 78亿、14 09亿、15 97亿港元 [5] 基本盘业务 - 企业系统业务和消费电子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提供稳定现金流 [2] - 企业系统业务聚焦IT设备分销+解决方案集成,覆盖基础硬件、软件、信息安全等四大核心环节 [2] - 消费电子业务构建"全品类+全渠道"分销网络,覆盖电脑、手机、无人机等十二大类科技产品 [2] 创新业务 - 云计算业务通过"云分销+佳杰云星自有云品牌"布局,与阿里云、华为云等头部厂商合作 [3] - AI业务布局"算力调度+大模型服务",佳杰云星AI智算管理系统实现智算纳管、算力调度等功能 [3] 增量市场 - 东南亚市场是重点拓展区域,2024年营收占比达34% [4] - 未来东南亚地区营收占比有望继续突破,成为整体营收增长主动力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年目标市值156亿港元,对应13x PE [5]
探索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之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1 06:45
青云计划启动 - 腾讯2026"青云计划"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招募顶尖学子,提供顶级师资、充足算力和竞争力薪酬[2] - 计划面向2024-2026年毕业的博士生及2025-2026年毕业的本硕同学[4] - 在CVPR 2025会议期间举办专场晚宴活动吸引人才,公司有40多篇论文被接收[3] - 将在ICML 2025会议期间再次举办招聘专场,公司有50多篇论文入选[3] 人才招聘策略 - 三年内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2025年计划招聘1万名校招实习生,其中60%面向技术人才[6] - 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重点扩招AI、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8] - 招聘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美国、英国等海外地点[8] - 公司现有5.5万正式员工中,科技类人才占比73%,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近50%[6] 技术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开支达706.86亿元,2018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3403亿元[6] - 全球专利申请超8.5万件,授权专利超4.5万件[6] - 混元大模型在Chatbot Arena排名全球前八,国内第二[7] - 设置100余项技术课题,涵盖AI大模型、高性能计算等十大领域[5] 人才培养体系 - 实行"三大导师制",配备岗位导师、发展导师和项目顾问[10] - 建立"双通道发展体系",支持技术专家和管理双轨晋升[12] - 内部开设"腾讯学堂",提供沟通、思维训练等热门课程[11] - 推出"活水计划"鼓励内部岗位流动,帮助人才找到合适位置[12] 校企合作创新 - 首次开放青云课题资源库,建立招聘绿色通道[13] - 邀请高校团队与公司技术专家共同攻关核心业务课题[13] - 首席科学家担任导师,组织国内外顶尖技术峰会参访[13] - 技术大咖项目已培养出多名技术负责人,如混元大模型3D生成负责人[5]
仕佳光子拟购买福可喜玛约82%股权 深化布局光通信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1:51
收购交易概况 - 仕佳光子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福可喜玛82.381%股权[1] - 交易对方包括光电子基金、刘晓明等5名股东[1] - 公司股票自7月11日起复牌[1] 公司业务介绍 - 仕佳光子主营业务包括光芯片和器件、室内光缆和线缆高分子材料三类[1] - 光芯片和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通信市场、电信市场及传感市场[1] - 福可喜玛主要从事MT插芯、散件、跳线等MPO配套部件研发生产[1] 行业背景 - 光器件是光通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1] - MT插芯主要用于MPO和高速光模块中[1] - 数据中心领域MPO广泛应用于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连接[1] -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增长[1] 福可喜玛产品优势 - 已推出多款单模低损MT插芯[2] - 提供400G、800G、1.6T等主流通讯方案配套产品[2] - 自主研发2芯至48芯系列MT插芯并实现量产[2] - 产品获得市场知名客户认可[2] 收购战略意义 - 获取MT插芯生产工艺能力[2] - 保障MT插芯持续供货稳定性[2] - 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实现关键原材料自主[2] - 降低产品整体成本[2] - 双方客户存在重合互补关系[2] - 加强光器件领域技术和业务合作[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长42.40%[3] - 2024年净利润6493.33万元同比增长236.57%[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36亿元同比增长120.6%[3]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9319万元同比增长1003.8%[3]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制造2025”与未来产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10 19:29
制造业发展趋势 -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呈现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趋势 [1] - 制造业底层逻辑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智慧制造跃迁,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力,区块链构建新生产关系,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 [2] - 未来制造体系需融合人类社会、物理社会和信息网络空间的三元空间视角 [2] 技术驱动因素 - 五大技术驱动因素:互联网+流量驱动、大数据+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移动通信+效率驱动、区块链+可信驱动 [5]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需优化推理能力以解决"幻觉"问题 [5] - 5G/6G技术将提升制造业运力与效率,实现高效工业互联 [5] 转型挑战 - 中国制造业存在地域和行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数字化水平差异大 [3] - 数智化转型涉及复杂技术体系,包括产供销管理、数据融合及行业应用 [3] - 数据异构性、跨境流动和信息孤岛是智能化转型的主要数据挑战 [3] 未来发展方向 - C2M模式已实现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制造,未来将向三元空间拓展 [2] - 低空经济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将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方向 [2] - 制造业需从单一产品转向全程服务,实现全方位变革 [6] 生态构建与战略 - 制造业需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产业航母编队集群应对国际竞争 [5] - 需在"双循环"战略中找准定位,提升全球应变能力 [3][5] - "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十年后,需保持战略定力并加大技术投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