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总量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4月信贷大幅少增,社融、M2增速加快,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将推动金融总量增速持续上行
东方金诚· 2025-05-15 11:23
4月金融数据情况 - 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同比少增4500亿,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降至7.2%[1][4] - 新增社融1.16万亿,同比多增1.22万亿,带动月末社融存量增速加快至8.7%[7] - M2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1] 贷款少增原因 - 3月贷款季末冲量透支4月新增规模,1 - 4月置换债发行拉低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4月外部环境变化抑制贷款需求[4][5] - 企业贷款同比少增2500亿,居民贷款同比少增50亿,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35亿[5] 社融多增原因 - 去年同期新增社融是负值,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1.07万亿,表外票据融资同比少减1697亿,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633亿[7] M2、M1增速变化原因 - M2增速加快是因上年同期基数走低和社融增速加快,M2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显示对实体经济支持性强[8][9] - M1增速回落与企业贷款少增、关税战升温有关,显示宏观经济动能待提振[9][10] 未来展望 - 5月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增加银行贷款投放能力约1万亿,中美关税战降级但外需放缓,预计5月信贷、社融同比多增[3][12] - 下半年预计央行继续降息降准,全年新增信贷、社融有望同比多增[3][13]
重要数据,央行发布
新华网财经· 2025-05-14 22:02
金融总量数据增长 - 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增速均较3月末明显加快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增速超过8% [1] - 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 [4]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 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信贷增速保持在8%以上 [4] - 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 [6] - 金融总量数据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体现央行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经济的政策效果 [4] 政府债券发行对社融的支撑 - 前4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同比多3.58万亿元 [7] - 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约9700亿元,同比多约1.1万亿元,上拉社融增速约0.3个百分点 [7]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支持扩内需、宽信用,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7] M2增速回升因素 - 4月末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 [11] - 三方面因素支撑M2增速:去年低基数效应、金融数据"挤水分"、理财资金流出流入减少 [11] - 4月存款减少约8700亿元,同比少减约3万亿元,对M2增速上拉影响约1个百分点 [11] 融资成本与信贷结构 - 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2%,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均处于历史低位 [1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5%,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14] - 制造业贷款占比从2020年末的5.1%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9.3%,消费类行业贷款占比从9.6%升至11.2% [15] 未来展望 - 预计后续特别国债发行进度保持较快速度,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9] - 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稳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15] - 信贷结构持续改善,更好支持经济结构转型 [14]
居民买房投资更趋理性!4月金融统计数据透露哪些信息
北京商报· 2025-05-14 21:47
金融统计数据概览 - 截至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 [1] - 4月新增贷款有所回落,主要受隐债置换、季末透支及关税战骤然升级等影响,但同期新增社融大幅度同比多增,M2增速较上月末显著上升 [1] - 两个主要金融总量增速加快表明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预计下半年央行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 [1][12] 信贷结构分析 - 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0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 [3] -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环比季节性少增3.36万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企业贷款同比少增2500亿元,居民贷款同比少增50亿元 [3]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占比由2020年末的63%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68%,居民贷款占比由37%降至32%,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 [4][5] 货币供应情况 -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狭义货币(M1)余额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 [7] - 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8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103亿元,4月存款减少约8700亿元,同比少减大约3万亿元 [7] - 在去年低基数效应作用下,2025年4月M2增速出现提升,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更稳更实 [8] 社会融资规模 - 2025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6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 [9] -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6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是社融规模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因素 [10] - 1-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超过5万亿元,同比多约3.6万亿元,4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同比多约1.1万亿元 [10] 经济政策展望 - 金融总量数据持续较好,体现出央行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经济的效果,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节奏前移与货币政策形成更强合力 [11] - 5月国内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出台、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后续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合理增长 [12] - 预计下半年央行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12]
国新办,重磅预告!就在下周一
搜狐财经· 2025-05-14 21:42
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5月19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1] - 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不会改变,近期金融数据显示金融总量持续向好 [3] - 4月末M2余额增速同比大幅增长8%,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反映央行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经济效果持续显现 [3] 金融数据表现 - 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增速分别为8.7%、8%、7.2%,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 [3] -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 [3] - 中国人民银行认为扩大内需政策落地显效将支撑物价水平温和回升 [3] 价格指数变化 - 4月份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1% [3] - 4月份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7% [3] - 核心CPI涨幅稳定,部分工业行业价格同比呈现稳中向好走势 [3] 工业企业利润 -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0.8% [4]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支撑作用明显 [4] - 工业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4]
国新办,重磅预告!就在下周一
证券时报· 2025-05-14 21:33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国家统计局将于2025年5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1] -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 同比增长5.4% 环比增长1.2% [3] - 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3亿元 同比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03亿元 增长5.9% 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42亿元 增长5.3% [3] 金融数据表现 - 4月末M2余额增速同比增长8% 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 [4] - 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8.7% 广义货币M2增速8% 人民币贷款增速7.2% 均高于名义GDP增速 [4] - 4月CPI环比上涨0.1% 同比下降0.1% PPI环比下降0.4% 同比下降2.7% [4] 工业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0.8% [5]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支撑作用明显 工业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5] 政策与市场预期 - 央行认为扩大内需政策落地显效将支撑物价水平温和回升 [4] -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仍然较大 [4]
中国央行:物价回升速度明显低于金融总量增速
快讯· 2025-05-09 18:15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金融总量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的同比增速保持在7%-8%之间 [1] - 金融总量增速超过名义经济增速的幅度处于历史高位 [1] - 物价回升速度明显低于金融总量增速 [1]
绿地控股: 绿地控股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7:23
董事会工作情况 - 董事会成员变动:2024年补选叶源新为董事,胡欣不再担任董事,第十届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独立董事[1] - 董事会运作:2024年召开5次董事会会议,3次通讯会议,董事围绕"稳经营、促转型、防风险"目标积极建言献策[2] - 专门委员会运作:下设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审计四个委员会,独立董事占多数,审计委员会召开6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2][3] 2024年经营业绩 - 总体业绩:实现营业收入2406亿元,同比下降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5.52亿元[48] - 房地产业务:完成去化金额639亿元,累计交付1402万平方米,位居行业前列[6] - 基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72亿元,7个高速公路项目通车[7] - 能源业务:完成煤炭销售1250万吨,同比增长23%[8] - 酒店旅游业务:会展业务承接展会数量增长近10%[9] 2025年工作计划 - 形势判断:预计2025年外部环境整体好于2024年,房地产行业将得到更大力度支持[10] - 工作方略:坚持"盘活存量、突破增量、增加流量、用好变量、提升质量、稳定总量"六方面工作方略[12][13] - 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推进盘活去化、全面提升资产运营、继续开展交付攻坚、全力推动产品提升与模式创新等[13][14][15] 财务数据 - 主要财务指标:总资产10999.08亿元,同比下降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640.22亿元,同比下降20.31%[48]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36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7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29亿元[50] - 利润分配: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0] 监事会及独立董事情况 - 监事会组成:第十届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2024年召开3次监事会会议[45] - 独立董事履职:4名独立董事2024年均亲自出席全部董事会会议,对各项议案投赞成票,无提出异议情况[18][24][32][39]
从“9.24”到“5.7”:A股会继续“牛”吗
经济观察网· 2025-05-09 15:30
央行一揽子货币政策 - 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降息0.1个百分点及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组合措施 [2] - 政策布局采用"总量宽松+定向滴灌"策略,旨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并注入市场确定性预期 [2] - 人民币汇率升值及美元走弱为国内货币政策打开空间,此次操作标志"适时降准降息"实质性落地 [2] 金融监管与资本市场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与证监会推动保险资金扩大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支持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4] - 政策组合涵盖逆周期资金(如汇金)与顺周期资金(如保险、公募基金),以稳定市场预期并引入流动性 [4] - 多部门协同释放三大信号:强化政策协调性、加码房企融资支持、引导长线资金入市优化估值结构 [4] 政策对比与市场影响 - 本次政策组合(降准50BP+降息10BP+结构性工具扩容1.1万亿元)较2024年9月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 [6] - 政策预期将提升银行承接政府债能力、稳定广义流动性扩张并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6] - 与2024年9月发布会后沪指单日涨4.15%相比,本次市场反应温和(首日涨0.80%),因政策预期已部分定价 [7][8] 后续政策展望 - 二季度金融政策持续落地后,三季度增量财政政策空间或打开,包括专项债发行提速及地方债务名单调整 [3][8] - 当前A股估值低于标普500等全球指数,叠加政策逐步发力,慢牛行情可能性提升 [8] - 后续财政、准财政及消费端政策可能接棒,进一步刺激需求 [8]
宏观点评:一揽子金融政策如何稳市场稳预期?-20250509
五矿证券· 2025-05-09 10:43
政策概况 - 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刺激政策,分三大类十条措施,涵盖数量型、价格型、结构型货币政策[1][9]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证监会出台多项配套政策[18][19] 政策出台原因 - 对冲美国“对等关税”及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放缓,一季度GDP增速5.4%,4月PMI回落至49[1][10] - 为中美谈判增加筹码,释放“以稳求进”信号[1][12] - 美元信用走弱推动人民币被动升值,降准降息空间增大[1][13] 政策特点及影响 - 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大规模投放流动性,包括1万亿元基础货币、1.1万亿元再贷款工具、10BP全面降息、25BP结构型降息[14] - 结构型货币政策针对性强,1.1万亿元再贷款工具涵盖科创、消费、养老、支农支小等领域,9项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存量规模为5.9万亿,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13%[3][16] - 降准50BP,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从6.6%降至6.2%,未来仍有降准空间;降息10BP,后续总量降息幅度或减少,但结构型货币政策延续[3][16][17] 资本市场改革 - 监管层通过精细化监管调整和制度性资本入市设计,提升市场弹性和稳定性,拟批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额度达600亿元,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18] - 围绕“新质生产力”打造资本市场完整生态链条,改善硬科技企业融资可得性,发展科技创新债券,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19][20] 风险提示 - 外部不确定性持续加大,内部政策落地效果有待考证[7][21]
货币政策“组合拳”稳预期促转型
期货日报网· 2025-05-09 08:29
政策背景 - 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压力叠加,外部有美国加征关税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不确定性,内部需应对房地产市场调整和科技创新动能不足等结构性问题 [2] - 央行政策是对"稳预期、稳增长"目标的主动回应,通过降准、降息等措施释放流动性,缓解市场短期压力并为中长期经济转型争取空间 [2]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精准支持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 [2] 政策分类 - **数量型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3] - **价格型政策**: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0.1个百分点至1.4%,带动LPR下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 [3] - **结构型政策**: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4] 政策效果 - **短期目标**:通过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缓解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流动性紧张,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中小微企业和涉农领域融资成本 [5] - **中长期目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设立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6] 未来展望 - 强化政策协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合力,如科技创新再贷款与税收优惠、研发补贴联动 [7] - 完善制度设计,优化结构性工具考核机制,将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的信贷投放纳入考核指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