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
搜索文档
2025消费风向:让功能退场,换感受上场
虎嗅APP· 2025-10-25 00:02
核心观点 - 消费者偏好转向选择能呼应生活态度、解决实际痛点、带来情感共鸣的产品,不再为冗余功能买单 [2] 科技产品"无感化"融入 - 智能设备发展新方向为"科技隐身",聚焦场景适配而非参数内卷,通过材料与芯片技术突破实现硬件轻量化与交互简化 [3][4] - 影石Insta360 GO Ultra体现轻量化设计,重量仅50克,整机续航超200分钟 [5][7] - 场景化创新使智能硬件更懂用户,针对特定人群习惯进行定制化开发,AI技术通过行为识别与需求预判实现千人千面响应 [8][9] - WooHuloo呼噜宝贝自动猫砂盆支持APP远程操控,具备AI多猫识别与健康数据实时监测功能 [11] - 萌友智能机器宠物Ropet能精准捕捉血氧波动并生成可视化报告,通过表情与微动作反馈提供情感互动 [12][14] 情绪价值的产品化表达 - 情绪消费成为市场底色,60%年轻人愿意为心动、共鸣或有参与感的体验付费,宠物经济与潮玩成为新增长点 [15] - 泡泡玛特旗下LABUBU成为全球顶流并带动公司股价上升,jellycat玩偶被年轻人视为情感抚慰剂 [15] - 产品研发深入挖掘细分需求,使护理行为具备减压、助眠、舒缓焦虑等情绪管理功能,构建多感官疗愈场域 [15] - jellycat上海限定蜜尔桃子蛋糕以粉嫩外观、桃子装饰及柔软毛绒质地为特点 [16][18] - 卡诗釉光玫瑰洗发水集成2亿负离子,提供精油雾养、震动按摩及纳米红光等功能 [19][20] 运动装备"日常化" - 运动与生活边界消融,"日常山系穿搭"搜索量2024年同比增长3.7倍,运动装备通过设计创新实现一衣多穿 [21] - 品牌关注不同人群身体特征,鞋履品类呈现功能细分与版型优化特点 [21] - UBELLE雾化电动按摩气垫梳搭载全新ShiftFoam™回弹泡沫,经女子超级马拉松测试,适合训练与日常健身 [22][24] - Crocs卡骆驰复古暖棉小鲸鱼洞洞鞋提供出色保暖性,拥有水泥灰、茄紫色等时尚配色及可自定义智必星鞋花 [24][26] - Salomon S/Lab Ultra Jacket体现功能生活化与设计运动化的跨界融合 [26] 食品健康与猎奇的双向奔赴 - 食品创新从满足口腹之欲转向营养健康功能,通过技术保留营养并优化代谢指标,使用抗性淀粉、益生菌等科研成分 [28] - 健康产品回归感官愉悦,升级风味、质地、香气与视觉以留住消费者 [28] - 整素土豆米餐后一小时升糖量约为白米饭的五分之一 [30] - 白象羽衣甘蓝轻轻面代表方便速食产品在健康化方向的探索 [30][32] - 风味创新呈现跨品类融合、文化元素赋能及感官阈值突破三大路径,通过强刺激、反常识组合激发社交传播 [33][34] - 臭宝榴莲螺蛳粉将两种"臭香"风味叠加拉满猎奇阈值,亨氏联合Smoothie King推出番茄酱冰沙,康师傅冰糖苦瓜融合流行风味与食材 [35][37][38][39][43]
中国面包,不该是奢侈品
虎嗅APP· 2025-10-22 18:12
行业宏观环境 - 2025年上半年新消费领域融资惨烈,共有44个相关项目完成融资,披露金额约28亿元人民币,估计总融资金额不超过30亿 [4] - 同期食品饮料板块上市公司股价累计下跌7.33%,涨幅排名全行业倒数第二 [4] - 板块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46%和+0.28%,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4.32和15.68个百分点 [4] - 以七年跨度衡量,食饮板块PE估值百分位已跌至7.26%,具备安全边际 [5] 消费趋势与市场格局 - 市场呈现出理性消费、情绪消费与健康消费共存的特征 [5] - 2024年中国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达6110.7亿元人民币,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8595.6亿元 [10] - 大众面包品类占据烘焙市场超过65%的市场份额 [10] - 消费趋势正从追逐网红效应转向价值本质,质价比成为消费决策重要因素 [7][19] 短保面包赛道优势 - 短保面包具备少添加、更新鲜的特点,契合健康趋势 [5][7] - 依托统一生产标准确保品质稳定,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7] - 通过高效物流实现清晨送达,保障产品新鲜度 [7] - 中央工厂模式的规模效应使其维持5-10元的亲民价格,确保稳定复购率和抗周期能力 [5][7] 桃李面包核心竞争力 - 采用"中央工厂+批发"模式,结合"以销定产"的柔性生产机制 [11][20] - 拥有全国24个生产基地与28万多个终端构成的网格化布局 [20] - 通过与中粮、益海嘉里等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实施集中定价采购,有效降低单位成本 [1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4亿元,显示主营业务回款能力强,现金流管理具备韧性 [13] 桃李面包战略转型 - 产品创新聚焦健康化升级与消费场景拓展,进行减糖、全麦等产品升级,并将场景从早餐延伸至办公室零食、健身代餐等领域 [20] - 渠道层面积极拓展会员店、社区硬折扣店及量贩零食等新兴渠道,推动主营业务改善 [20] - 提出"创新、效率、信任"三大战略支柱,通过系统性创新为长期发展积蓄动能 [20][21] - 东北、华北等基地市场营收降幅已明显收窄 [20]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传统商超渠道在销售中占比超过85%,但商超力推自营烘焙形成直接竞争 [18] - 南方市场拓展艰难,全国化布局仍有一定阻力 [18] - 公司认识到消费者关注点聚焦安全、健康、美味、价格、绿色、方便、美观、情感八大维度 [19] - 烘焙正从餐食走向零食化,Z世代消费者更偏爱本土品牌,多元化成为鲜明趋势 [19]
情绪价值改写消费规则
经济日报· 2025-10-20 08:06
现象概述 - 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一系列被称为“邪修妙招”的非传统但高效的生活方式诀窍,从内容玩梗发展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表达并催生新消费增长点 [1] - 年轻人追捧该现象的根源在于经济与社会环境变化,在物质丰富背景下更重视情绪消费,寻求情感补偿和情绪解决方案而非单纯产品功能 [1] 品牌案例与市场反应 - Jellycat推出大脑器官毛绒玩具,被不少打工人买来摆在工位上 [1] - 沪上阿姨推出“五黄高纤慢养瓶”,将五种养胃谷物打磨成“五黄乳”,契合“靠奶茶养胃”的“邪修”养生观念 [1] - 旺仔牛奶品牌为新品“冻痴冰激凌”开发薄荷咖啡“邪修”配方,吸引大批消费者打卡尝试 [1] 行业营销策略转变 -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从“价值传递”转向“价值共创”,传统“厂商研发—市场推广”模式被颠覆,品牌主动融入社区倾听吸纳用户创意,实现“反向创新”以贴近真实需求并降低产品试错成本 [2] - 品牌营销更加重视提供情绪价值和身份认同,超越传统功能宣传和形象塑造,通过例如将降噪耳机定义为“办公室摸鱼神器”、空气炸锅包装成“懒人米其林邪修装备”等方式,让消费者在“花小钱买乐子”的同时实现与品牌深度链接 [2] - 品牌在与流行文化共舞时需设立“创意边界”,将内容安全与伦理风险纳入核心考量以确保增长可持续 [2]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双11大促开启,玩法化繁为简,国货品牌增长分化-20251019
开源证券· 2025-10-19 21:5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双11电商大促已拉开序幕,核心趋势为“化繁为简+周期延长+战略寻新”,平台营销机制回归零售本质,销售节奏前置且战线拉长,并积极探寻出海与即时零售等新增量 [23][24] - 国货品牌在本次大促中表现强势,在李佳琦直播间等核心渠道链接数及销售额亮眼,“国货已不再是国际品牌的补充”趋势明确,品牌凭借核心技术与文化叙事构建长期护城河 [3][25][28] - 投资主线聚焦于情绪消费主题下的高景气赛道,包括黄金珠宝、线下零售、化妆品及医美,重点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强运营能力及顺应趋势积极变革的优质公司 [6][30][31] 零售行情回顾 - 本周(10月13日-10月17日)商贸零售指数报收2277.78点,周下跌0.45%,跑赢上证综指(下跌1.47%)1.02个百分点,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位 [5][12] - 2025年年初至今,商贸零售指数累计上涨1.74%,表现弱于大盘(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4.56%)[12] - 细分板块中,本周超市板块涨幅最大,为1.75%;2025年年初至今钟表珠宝板块领跑,累计涨幅达30.14% [5][15] - 个股方面,本周国光连锁(+21.6%)、合百集团(+15.3%)、汇嘉时代(+13.8%)涨幅靠前 [5][20][21] 行业动态:双11大促与国货表现 - 双11大促玩法化繁为简,各平台核心策略包括:京东“官方直降”、淘宝天猫“官方立减”、抖音“一件直降”等,简化消费者决策 [23][24] - 大促周期显著拉长,例如抖音活动周期长达57天;平台战略寻新,淘宝推动“出海”战略,京东、淘宝、抖音等加码“即时零售” [23][24] - 淘系超头李佳琦美妆直播间流量断层第一,首小时访客人数同比增长超45%,首小时有35个品牌成交破亿 [25] - 国货品牌在李佳琦直播间表现突出:珀莱雅拥有27条链接,预计销售额达4.6亿元;贝泰妮有15条链接,预计销售额2.4亿元;13款爆品预售量突破10万件 [3][25][28] - 抖音平台美妆护肤类Top10品牌中国货品牌数过半,珀莱雅、百雀羚、韩束等销售额均超1亿元 [25][29] 投资建议与重点关注公司 投资主线一:黄金珠宝 - 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和消费者深度洞察力的品牌,重点推荐老铺黄金、潮宏基等 [6][30] - **老铺黄金**:2025H1营收123.54亿元(+250.9%),归母净利润22.68亿元(+285.8%);品牌破圈效应显著,与顶奢品牌消费者重合度达77.3%,线上收入同比增长313.3% [32][36][37] - **潮宏基**:2025H1营收41.02亿元(+19.5%),归母净利润3.31亿元(+44.3%);加盟渠道快速发展(营收+36.2%),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32][39][40] 投资主线二:线下零售 - 关注顺应趋势积极变革探索的零售企业,重点推荐永辉超市、爱婴室等 [6][30] - **永辉超市**:2025H1营收299.48亿元(-20.7%),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公司处于门店调改阵痛期,正加速供应链改革与自有品牌发展 [32][67][68] - **爱婴室**:2025H1营收18.35亿元(+8.3%),归母净利润0.47亿元(+10.2%);主业门店稳健扩张,与万代IP合作有望加速推进 [32][70][71] 投资主线三:化妆品 - 关注双11表现亮眼且综合实力强的国货美妆品牌,重点推荐珀莱雅、毛戈平、润本股份、上美股份等 [6][31] - **珀莱雅**:2025H1营收53.62亿元(+7.2%),归母净利润7.99亿元(+13.8%);第二梯队品牌彩棠(营收+21.1%)、OR(营收+102.5%)增长亮眼 [32][45][46] - **毛戈平**:2025H1营收25.88亿元(+31.3%),归母净利润6.70亿元(+36.1%);线上渠道营收同比增长39.0%,高端渠道持续发力 [32][42][43] - **上美股份**:2025H1营收41.08亿元(+16.0%),归母净利润5.24亿元(+30.7%);主品牌韩束势能强劲,新兴品牌Newpage一页营收同比增长146.5% [32][51][52] - **润本股份**:2025H1营收8.95亿元(+20.3%),归母净利润1.88亿元(+4.2%);婴童护理系列营收同比增长38.7%,贡献收入占比提升至45.3% [32][59][60] 投资主线四:医美 - 关注具备差异化管线的医美产品厂商,重点推荐爱美客、科笛-B等 [6][31] - **爱美客**:2025H1营收12.99亿元(-21.6%),归母净利润7.89亿元(-29.6%);公司正持续研发并加速全球化布局,期待业绩修复 [32] - **科笛-B**:2025H1营收0.66亿元(-31.2%),归母净利润-2.39亿元(亏损扩大19.1%);公司剥离欧玛代理业务后集中资源推进核心管线商业化 [73]
从物质到情绪,消费变迁隐含投资密码
上海证券报· 2025-10-19 20:31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同比增长16.1%,日均同比增长1.6% [2] - 假期总花费8090.06亿元,同比增长15.4%,日均同比增长1.0% [2] - 消费需求从物质消费导向情绪消费,消费市场经历结构性变革 [2] 新兴消费行为趋势 - 年轻人选择帐篷自驾、机关食堂及寻找“主理人”提供的独特体验等新旅游方式,替代传统高端酒店和旅行团 [2] - 情绪消费兴起,宠物经济、毛绒玩具市场火热,充当情感替代品角色 [3] - 互联网改变社交模式,年轻人依据兴趣构建虚拟社群,情绪消费成为群体认同标志 [3] 物质消费市场分化 - 信息透明化导致对部分物质消费的“祛魅”,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 [2] - 高端消费遇冷,如外资豪华汽车销售持续低迷 [2] - 质价比消费备受青睐,部分国产优质的性价比手机与汽车销售良好,高质价比超市门口大排长龙 [2] 投资策略核心脉络 - 投资策略应把握“情绪价值”与“质价比”两大核心脉络 [3] - 情绪价值方面需聚焦能提供情感共鸣和圈层身份认同的新供给 [3] - 质价比方面核心是供应链效率驱动的优质产品力,而非品牌溢价或渠道优势 [3]
蓄力新高14:AI有多少泡沫?
财通证券· 2025-10-19 16:09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以内为主,成长优先”,建议优先配置以内需为主的新经济(自主可控、情绪消费)和传统经济(反内卷、大金融)方向,待边际缓和信号出现后转向外需相关的三季报景气细分(如北美算力、创新药)[4] - 报告认为催化成长风格深度调整的三种场景(美股科技调整、成长业绩不及预期、风格切向价值)当前概率均不高,在缺乏强政策预期的背景下,月底前短期均衡后,成长风格依然有望成为中期牛市的领跑风格[4][5][12] 市场回顾与整体视角 - 回顾显示,自半年度策略《蓄力新高》发布至今,上证指数涨幅超过10%,已升至3800点以上[9] - 当前市场受中美摩擦再起影响,风险偏好降低,成交缩量,市场倾向于观望;但长期看,中美关系趋恶可能性很低,因美国特朗普政府有合作需求,中国姿态以战略防御为主[10] - 10月市场可能面临预期变化冲击并借机调整,但随着APEC会面等成果落地,不论合作多少,市场风险偏好预计将平稳修复,行情有望再度启动[10] 配置方向 - 配置上建议“以内为主”:新经济方面关注自主可控(AI软件、AI芯片、半导体设备&材料、航发等)和情绪消费(港股互联网、茶饮餐饮、金饰等);传统经济方面关注反内卷(硅料、煤炭、钢铁、铜冶炼等)和大金融(保险、券商、银行)[4][11] - 在出现更多边际缓和信号后,可转向外需相关的三季报景气细分,主要为北美算力、创新药等[4][11] - 报告认为中美实质冲突风险有限,市场不具备深调基础,应围绕景气预期向好的性价比方向把握配置良机[11] 成长风格深度调整场景分析 - **场景1:美股科技调整传导至A股**:当前条件未满足,因美股科技行情拐点(龙头业绩不及预期或经济衰退)尚未出现[13][14] - 美股科技估值处于相对高位(如标普500信息科技动态PE为35.5,分位数为90%),接近2025年年初水平,但离2000年科网泡沫峰值(64.3)仍有距离[15][22] - 美股相对估值已不那么贵,标普500/德国DAX价格比为1.28,处于2019年以来54%分位数;Mag7相对纳斯达克估值比为102%,未至高值[16][24][25][26] - **场景2:成长业绩不及预期/产业见顶**:当前条件未满足,TMT及算力等细分业绩增速持续向好[5][17] - TMT营收TTM增速从2024年的9%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9%,盈利TTM增速从0%提升至10%;市场对TMT 2025年盈利预期增速从45.4%上调至49.3%,显示业绩预期被持续上修[17][27] - 细分领域如海外算力,2025年盈利预期增速从46.2%上调至61.9%,半导体设备从43.3%上调至52.8%,表明业绩持续超预期[27] - **场景3:风格切向价值**:当前三大催化条件均未满足,包括宏观预期改善/强力政策刺激、价值相对成长基本面更优、政府对股市控温[5][18][19] - 历史经验显示,风格切换需经济强复苏(PMI快速抬升)或强力政策刺激,而当前政策更偏企稳,PMI未现强复苏[18][31][32][33][34] - 成长相对价值的ROE差继续上涨,显示成长基本面更优;当前政府对股市态度以呵护和鼓励为主,而非压制风险偏好[18][19][36]
太古地产内地最大投资落子北京,太古坊明年末分批入市,三季度北京写字楼空置率下降
华夏时报· 2025-10-19 10:43
北京太古坊项目概况 - 北京太古坊项目已于10月16日实现结构封顶,计划于2026年末起分阶段开业运营[2][3] - 该项目是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最大的投资项目,总楼面面积超过86万平方米,包含8座甲级办公楼、1座高品质购物中心、1家新东隅酒店及大型绿地空间[2][3] - 项目为现有颐堤港的扩建部分,完全落成后将与颐堤港整体更名为北京太古坊,旨在重塑北京商业格局并提升东北区域经济活力[3] 办公楼集群细节 - 北京太古坊办公集群由8座相互连通的办公楼组成,总楼面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设计注重效率、灵活性及健康创新[3] - 办公集群提供定制化的适配设计布局和身心健康设施,充分考虑了员工福祉和工作效率[3] - 太古地产行政总裁彭国邦表示,该项目将为城市商业和生活方式枢纽树立新标杆[4] 北京写字楼市场现状 - 今年第三季度,北京写字楼净吸纳量达到8.7万平方米,整体空置率下降至19.7%,其中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贡献近八成[5] - 同期北京写字楼租金面价环比下降2.9%至234.8元/平方米/月,金融街市场跌幅居首,CBD及燕莎等区域租金跌幅未收窄[5] - 未来6个月北京全市仅有一个全新项目交付,供应压力缓解下整体空置率有望小幅回落,但租金下行压力仍存[5] 零售物业与消费趋势 - 北京太古坊将推出中国内地首个“太古坊”品牌零售商场,新增零售区域与现有颐堤港购物中心融合,形成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综合零售目的地[7] - 零售项目将融合户外零售与滨水休闲体验,打造景观广场和花园等多功能社交空间,并设有面积达1.9万平方米的“德尔斐”区域,包含工作空间和北京最大宴会厅之一[7] - 行业监测显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二次元业态是商业项目引流首选,未来半年北京非核心商圈预计有39.4万平方米新增零售物业开业[8] 行业展望与企业策略 - 企业在未来3年的房地产策略以稳为先,选址决策呈现成本驱动、品质驱动和绿色驱动特征,市场活动以续租、租约重组和搬迁为主[6] -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对科技、金融及专业服务等行业吸引力增强,有望逐步释放办公空间增量需求[6] - 商务部等九部门发文提出通过培育服务消费等五大措施提振消费,有望激发零售物业市场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8]
情绪消费专题系列之一:户外运动让“多巴胺经济”动起来
平安证券· 2025-10-16 15:50
行业投资评级 - 纺服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并维持该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丰富多样的户外运动正成为年轻人获得快乐的优先选择,由情绪消费驱动的“多巴胺经济”爆发成为消费亮点 [2] - 行业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双发力,供给潜力与需求潜力共同促使户外运动消费潜力渐趋增长 [2] - 本轮运动户外发展新趋势主要由需求侧主导,消费者对户外运动的消费需求带动了赛道的蓬勃发展 [2][18] - 在利好政策和大众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户外运动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45] 户外运动行业概览:多巴胺经济动起来 -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户外运动,目标是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2][7] - 年轻消费群体,特别是Z世代,青睐自我个性、放松治愈及高性价比的消费,成为情绪经济消费主力军 [2][10] - 运动场景多元化发展,智慧场馆、虚拟体育等新消费场景覆盖率快速提升,城市室内攀岩馆、潜水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5] - 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突破4亿,小红书运动户外兴趣用户达2.2亿 [18] 需求端主导:消费热潮分析 - 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规模稳健增长,预计2024年零售额将达274.4亿元 [2][26] - 骑行、徒步、登山是户外运动的三大顶流项目;缓解压力、强身健体及亲近自然是户外人的核心诉求 [2][26][30] - 户外运动消费偏好中,户外鞋服广受欢迎,女性更爱户外服装和配饰,男性对运动鞋靴情有独钟 [2][34] - 户外运动人群年均花费较保守,超半数人年均花费在3000元以下,但一线城市年花费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达46% [39] - 2024年我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18]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技术创新驱动户外装备向“高端化”与“智能化”跃迁,国产替代加速 [46] - 产业融合推动业态向“场景化”与“生活方式化”演进,“户外+”模式全面开花,如户外+旅游(冰雪旅游收入超6300亿元)、户外+教育(青少年研学市场破200亿) [46] - 渠道革新呈现“线上化、场景化、社群化”特征,线上渠道已占整体销售的65% [46] - 绿色可持续理念成为新竞争高地,可降解材料应用比例将提升至15%,太阳能充电装备销量增长200% [46] 投资建议及关注标的 - 看好户外运动行业机会,建议抓住行业“窗口期”,抓取具有社交属性的精致户外赛道以满足都市人群精神消费需求 [2][50] - 建议优选市场份额有提升机会、持续布局户外赛道且具有多元化品牌的品牌公司 [2][50] - 具体关注标的包括:安踏体育(具备多元化品牌矩阵,控股亚玛芬体育布局全球高端市场)、361度(坐拥大装及童装业务双成长曲线)、亚玛芬体育(旗下拥有始祖鸟、萨洛蒙等高端品牌) [2][52]
Keep高级副总裁赵茜:情绪缺口催生商业机会,Keep奖牌成情绪消费新样本
财经网· 2025-10-15 23:24
行业趋势洞察 - 当前消费市场存在显著的“情绪缺口”,填补这一缺口成为品牌增长的新引擎[1] - 情感需求驱动的经济价值显著,例如潮玩盲盒的重复消费和年轻人优先为宠物消费的行为[1] - 中国“谷子经济”(周边衍生品)市场规模2023年达1201亿元,2024年预计飙升至1689亿元,2029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1] Keep Goods业务模式 - Keep Goods业务是从Keep赛事活动中衍生出的业务,是“情感具象化”的典型案例[1] - 奖牌具备情绪消费的两大核心价值:自我实现与社交属性,记录用户的坚持、关系和故事[1] - 该业务每年吸引400万用户参与,研发超500款新品,全网话题量累计达60亿[1] - 奖牌已成为年轻人中的社交货币,被用户戏称为“又肝又氪的运动谷”[1] 运营方法论 - 公司采用持续运转的“飞轮模型”运营奖牌业务[1] - 模型首先洞察用户情感需求趋势,匹配相应IP进行产品研发[1] - 吸引IP核心粉丝参与后,通过送礼机制推动用户裂变[1] - 老用户持续为系列IP买单,新用户主要通过社交分享引入[1] - 最后结合平台用户行为数据与市场变化,持续迭代产品形态[1] IP合作与产品特色 - 公司已与三丽鸥、迪士尼等经典IP,以及《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游戏IP展开合作,深入二次元群体[3] - Keep奖牌作为“运动谷”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承载的情感沉淀过程,从报名到完赛的体验提供比普通周边更持久的满足感[3] 未来发展方向 - IP合作将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场景,增加沉浸式玩法[3] - 产品品类将从金属奖牌扩展至毛绒、挂件等更多形态[3] - 公司正积极探索海外市场[3] - 公司子品牌“生息间”已经上线,推出冥想水晶等美学产品,旨在通过心理服务、运动课程和美学物件帮助用户构建节律和场域,实现自我探索与成长[3][4]
潮玩品牌,从拼“上架”到抢“上市”
36氪· 2025-10-15 17:12
行业上市动态 - 多家潮玩品牌集中启动上市进程,包括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于9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时卡牌公司Hitcard被曝推进上市,而52TOYS和卡游也已于今年冲刺港股 [2] - 此次上市潮并非偶然的个体选择,而是行业集体的战略出击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潮玩产业总价值预计到2026年将攀升至1101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2] - 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兼顾原有的“圈层信仰” [3] 上市驱动因素:行业规则改变 - 依靠少数爆款IP和盲盒玩法通吃的时代已经结束,原因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消费者惊喜感下降,以及单一IP生命周期有限 [5] - 市场竞争已从单点突破升级为体系化作战,核心比拼三项能力:IP储备、渠道渗透和用户运营 [6] 上市驱动因素:资本周期 - 资本寻求退出是重要驱动力,2018年投资高峰后,按基金5-7年存续期计算,当前正处在资本寻求退出的时间窗口 [7] - 泡泡玛特凭借LABUBU等IP成功破圈并获得市场认可,股价上涨,为行业创造了有利的估值环境 [8][9] 上市驱动因素:监管规范化 - 行业监管环境趋严,针对盲盒概率不透明、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等问题的争议促使政策明晰 [10] - 上市要求企业建立更规范的财务制度和透明的经营管理,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经营的必经之路 [12] 商业模式一:渠道驱动型 - 以TOP TOY为代表,核心优势在于背靠名创优品的庞大渠道网络和成熟供应链,实现快速扩张 [14] - 其商业模式类似“安卓平台”,以销售众多联名IP和第三方品牌产品为主,但自主IP孵化能力弱,今年上半年52.8%的收入来自外采IP [14] - 该模式导致品牌独特性不足,品牌灵魂相对薄弱 [14] 商业模式二:生态闭环型 - 以卡游和Hitcard为代表,通过集换式卡牌构建小众但高黏性的用户生态,涉及卡牌交易、交换社群 [15] - 卡游聚焦知名历史IP如奥特曼,而Hitcard签约IP更广泛,覆盖动漫、潮玩、影视等领域 [15] - 该模式风险在于过度依赖未成年人市场和具有博彩心理的收藏机制,价值体系依赖社群共识,根基不牢 [15] 商业模式三:IP驱动型 - 以泡泡玛特为标杆,核心靠自有IP,2025年上半年自主产品收入占比高达99.1% [16] - 成功打造爆款IP后可建立高品牌壁垒和用户情感连接,毛利率远高于渠道型玩家,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70.3%,而TOP TOY为32.4% [18] - 该模式风险在于IP生命周期不可控,需要持续工业化地孵化新IP [18] 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 国内潮玩企业与三丽鸥、迪士尼等国际巨头的最大差距在于时间与系统建设,后者构建了从内容创作到衍生品开发的完整生态 [20] - 国内行业正处在从“产品驱动”的青春期迈向“IP生态驱动”的成熟期的关键转型期 [20] 行业现存短板 - IP经营短视,缺乏长期主义,多数IP靠短期营销和渠道催熟,缺乏长期故事滋养和价值观传递,对比迪士尼米老鼠近百年仍具活力 [22] - 用户连接较浅,关系多停留于“买和卖”的交易层面,未能像三丽鸥Hello Kitty那样建立深层次情感共鸣与精神共同体 [23] - 出海拓展生硬,主要靠产品和渠道驱动,缺乏文化融入能力,对比迪士尼成功的全球化和本地化策略 [24] 未来破局关键 - 核心在于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到情感服务商和IP养成者的身份转变 [25] - 需要构建三种核心能力:IP的共创与养成能力、跨媒介的叙事能力、在合规中创新的能力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