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IBM陈科典:中国仍很重要,大湾区或成东南亚企业入华支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5:15
南方财经记者施诗实习生唐堃深圳报道 "Proximity with possibility(距离带来可能性)。" 这是IBM咨询在布局中国时的重要策略,也成为其选择深圳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据点的出发点。 对于IBM咨询而言,选址不会仅仅考虑成本和人才,而是理解客户的需求、拉近与客户的"亲近感"。 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科典(Kher Tean Chen,KT)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当香 港客户邀请我们去办公室共创、头脑风暴时,我们在深圳前海的同事能在45分钟内抵达现场。这种近距 离和'亲近感'有助于增强合作深度与效率。" 这一理念背后,折射出IBM咨询在中国的两大核心策略——"从中国到世界"、"从世界到中国"。与传统 咨询公司仍以北京、上海为中心不同,IBM咨询正加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这源于粤港澳大湾区独 特的区位优势、开放基因与跨境融合氛围。 在陈科典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聚集了活跃的民营企业和众多外资企业总部,更与东南亚之间形成了 天然的人才、语言与文化纽带,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外资企业"走进来"的枢纽。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据陈科典透露,今年上半年,大湾区的表现确实弥补了 ...
既要高端技术也要性价比:外资在中国的生存之道和进阶路
第一财经· 2025-07-30 21:29
外资企业在华战略调整 - 外资企业通过高端化、本土化和性价比策略应对中国市场竞争压力[1] - 坦能集团推出全球首发产品,性能和此前差不多但售价大幅降低,通过技术改造和材料更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 - 卡赫针对"深度清洁"优势开发差异化产品,通过与上海乐高乐园及高铁站合作扩大中国市场[3] - 坦能推出售价降低50%的同性能产品,并在上海投资建厂及收购本地品牌整合供应链[3] 服务业外资本地化策略 - CFA协会首次针对区域市场需求定制非英语产品,中文版CFA协会可持续投资基础证书推广价仅英文版的4折[4] - 伦茨集团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适配解决方案,持续降本增效以提高竞争力[5] - 伦茨集团实现从"纯进口依赖"到"本土化全链条"跃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6] - 攀时集团上海生产基地年营业额近10亿元人民币,三期工厂建设正在冲刺收尾且产能接近饱和[6] 外资企业与中国制造协同发展 - 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1.7%、68.3%和64.9%[8] - 上海瓦锡兰齐耀产能超饱和,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排期已排到2028年,正在扩建产能[9] - 中国国产船舶制造成本比韩国低30%左右,本土化服务水平和供应链支持力带来全球化竞争优势[9] - 上海瓦锡兰齐耀向韩国、加拿大交付订单,实现个性化定制[10]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与扩张 - 智利壹叁文企业中国销量占公司总体份额10%,美国份额约40%,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开盒即食三文鱼精品小盒包装[7] - 乐斯福将上海烘焙中心升级为亚太区域首个"工业化技术应用中心",完成安徽和广西生产基地扩建项目[11] - 乐斯福计划2026年在内蒙古启动新投资项目,借助中国制造优势向亚太市场输出产品[11] - 艾默生基于中国场景定制的技术产品因用户良好反馈输出海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转化为全球竞争优势[10]
科技与本土化成利器,中国物流企业“卷”向海外
第一财经· 2025-07-30 18:37
中国物流企业出海现状 - 中国物流企业在海外采用与国内几乎一致的工作设施与本土化工作人员结合的模式,成为出海的标志性场景 [1] - 马来西亚菜鸟自营仓设有祈祷室等本土化设施,穆斯林员工每天可祈祷,周五有半小时假期去清真寺礼拜 [1] - 中国物流企业通过本土化举措迅速融入当地,加上科技加持,正在快速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1] - 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排队入仓,需求旺盛,马来西亚菜鸟自营仓从年初仅使用一半面积到现在全部爆满 [1][9] 物流出海的技术应用 - 海外仓库科技含量高,应用智能仓储、智能流水线、智能波次作业等技术提高效率 [5] - 智能仓储通过系统定位实现快速入库出库,提升存储利用率和SKU数量 [5] - 智能波次合并订单采用先进先出逻辑,马来西亚仓库出库时间从2-3天缩短至当天完成 [5] - 平峰期日均发货十多万单,大促期间收货量是日常7倍,启用备用区域并增加员工至平时2-3倍 [5] 物流出海面临的挑战 - 面临当地法规、用工监管及员工流动率高的问题 [5] - 海外配送模式与国内不同,马来西亚采用"仓为轴心+末端合作"模式,通过第三方完成配送 [6] - 马来西亚仓库资源分布不均,选址需考虑品类和业务特性,仓库有不同等级 [6] - 文化差异明显,需优化岗位分工让员工专注单一任务,建立标准化流程减少压力 [5] 物流出海的市场表现 - 马来西亚自营仓业务量从今年1月至今已增长数倍 [6] - 极兔在东南亚网点数量较去年底增加700个至10500个,干线车辆增加800辆至5400辆 [6] - 圆通累计开通150多条货运航线,覆盖亚洲全域和东欧核心区域 [7] - 极兔第二季度在东南亚市场实现包裹量约16.9亿件,同比增长65.9%,日均1850万件 [12] 东南亚电商市场概况 - 2024年东南亚平台电商总GMV达12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 [10] - 泰国和马来西亚增速最快,分别为21.7%和19.5% [10] - Shopee、TikTok Shop和Lazada占据区域平台GMV的84% [11] - 极兔、SPX Express和Lazada物流占据全区域60%的包裹份额 [11] 马来西亚市场优势 - 相较于新加坡成本更低,适合中小品牌试水,试错成本低 [10] - 约25%人口为华人,集中在城市,提供较高文化契合度和消费基础 [10] - 电商市场处在早期阶段,需求远大于供给,拥有仓库意味着不愁业务 [10] - 中国零食连锁品牌出海时,菜鸟提供从清关到配送的全套解决方案 [9]
易点天下兰向辉:出海企业要抱团,共同寻找、解决本地用户需求
贝壳财经· 2025-07-11 21:26
中国企业出海趋势与策略 - 中美关税政策波动对游戏、短剧等服务贸易企业影响较小,反而成为品牌和产品在海外增长的有利时机 [1] - 全球地缘环境变化推动出海企业向非美区市场拓展,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重点区域 [1] - 出海企业需通过抱团合作(包括与中国本地企业)解决本地用户需求,以实现长期生存和盈利 [1] 区域市场深耕与本土化 - 企业深耕单一区域市场并解决当地实际需求时,产品会具备强生命力,即使受贸易战影响仍能保持用户黏性 [1] - 本土化企业通过合规运营、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支持 [1] - 案例:耳机出口企业可通过生产AI耳机(如支持西语-英语实时翻译)提升附加值,抵消关税影响 [1] 行业出海动态与竞争优势 - 除传统外贸和互联网公司(电商、游戏)外,茶饮、餐饮等线下行业也在积极寻找海外机会,呈现"全民出海"趋势 [1] - 中国企业在产品、运营、资本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使其在海外竞争中具备明显优势 [1] - 企业更注重本地需求倾听和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强化市场适应性 [1]
国货美妆“出海”火爆 品牌化、科技化、高性价比成大势
广州日报· 2025-07-11 18:02
全球美妆市场趋势 - 2025年全球美容与个护市场规模预计达6771.9亿美元 2030年将突破7990.7亿美元 [1] - 口腔护理 美容设备智能化 沐浴产品 美妆个护工具是三大热门赛道 [1] - 跨境电商美妆类目核心国家收入预测:2029年美国854.4亿美元 英国125.2亿美元 德国131.5亿美元 日本282.3亿美元 [5] 热门细分品类 - 北美站点高速增长品类:抗衰美容仪 多功能造型器 抗皱面罩 [5] - 欧洲站点高速增长品类:红光抗衰美容仪 多功能造型器 功效型发膜 环保沐浴工具 [5] - 日本站点高速增长品类:香水喷雾器 凝胶甲胶油 美容仪 [5] 国货美妆品牌出海策略 - JOVS骄予时聚焦光电美容仪 客单价达600美元 已进入3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2] - 央泊贸易深耕美甲赛道十年 保持20%年增速 通过社交媒体扩大海外声量 [3] - 亚马逊建议国货卖家挖掘未满足需求 聚焦科技创新 复制美国成功经验至其他市场 [5] 本土化运营关键 - 需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开发产品 如美甲颜色偏好差异 [4] - 语言本土化是重要因素 需布局当地语言体系 [4] - 市场体量达3000万美元时可配置本土化团队 小语种国家采用代理模式 [4] 行业未来方向 - 家用美容仪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 被视为蓝海市场 [2] - 更多卖家将从卖货转向品牌化 专业化 科技化方向 [2] - 中国供应链优势明显 科技化 高性能 高性价比产品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2]
现身2025贝壳财经年会,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热议中企如何出海
贝壳财经· 2025-07-11 17:16
中印尼双边关系与投资合作 - 中国与印尼建交75周年,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安全、海洋、经济及人文领域持续推进合作 [6] - 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147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国出口767亿美元(+17.6%),进口711亿美元(-4%) [7] - 中国是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印尼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投资目的地,2024年中国在印尼投资达81亿美元(2014年仅8亿美元,十年增长超10倍) [7][6] 印尼市场潜力与政策环境 -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国家,人口超2.8亿(60%年龄<35岁),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和东盟最大经济体,预计十年内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 [9] - 印尼数字化转型加速,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及创意经济,新政府聚焦绿色基建、农业、数字经济等六大领域 [9] - 印尼实施亲商政策:开放外资所有权、提供税收优惠、简化监管流程,已推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 [9][7] 重点合作领域与全球化策略 - 中印尼合作聚焦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数字经济等七大领域,强调优势互补与本地化结合 [2][13] - 东南亚地区人口6.8亿,中产阶级壮大且数字化程度高,2024年东盟与中国贸易总额达9823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336亿美元 [8] - 企业出海需重视本土化:选择本地合作伙伴作为文化向导,理解当地动态并共同创造价值,避免同质化全球化 [15][14] 中国企业出海实践与挑战 -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重点布局矿业、基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产业,印尼市场被视为关键战略节点 [8][9] - 出海企业面临数据安全合规、税收政策等挑战,需通过"两条腿走路"策略(出口新兴市场+转内销)应对逆全球化风险 [2][14] - 数字经济企业需解决垄断认定、隐私保护等问题,本地合作伙伴可帮助建立信任并定制创新方案 [15]
韩妆品牌再“瘦身” 悦诗风吟关店求生
北京商报· 2025-07-07 17:13
品牌现状与业绩下滑 - 悦诗风吟关闭天猫海外旗舰店,但天猫国内旗舰店、抖音旗舰店等本土化渠道仍正常运营[1] - 公司从巅峰时期年销40亿元、门店超800家,到2024年营收暴跌62%、线下全面撤店[1][3] - 2020年营收下跌37%,营业利润缩水89%,2022年门店数量从800多家锐减至140家,撤店率超80%[3] - 2024年全球营收同比下滑18%,营业利润下跌84.1%,业绩较巅峰期缩水超62%[4]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韩妆品牌在中国市场集体遇冷,菲诗小铺、伊蒂之屋、赫妍等品牌均调整中国市场策略[5] -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2025年一季度大中华区收入下降10.4%至1328亿韩元[6] - 国货品牌以55%的市场份额首次实现对国际品牌的持续超越[6] - 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功效型产品,韩妆品牌因质量问题(如重金属超标、假环保风波)失去竞争力[6] 转型举措与未来策略 - 2022年公司将定位从"自然主义"升级为"功效性自然主义",2023年更换全新LOGO重塑形象[4] - 公司计划聚焦天猫国内旗舰店等核心渠道,深耕本土生产商品销售,布局新零售与传统CS渠道[7] - 专家建议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差异化产品,优化价格体系,结合社交平台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7] - 需顺应中国消费者对成分安全、环保理念、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变化[7][8]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韩流"热度减退,国货美妆凭借高性价比、贴合本土需求迅速抢占市场[1][7] - 中国化妆品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消费者更关注成分安全、环保理念和定制化产品[7] - 外资品牌需加速本土化进程,适应中国市场变化[7]
冰激凌生意不行了?CFB许惟抡:中国市场至少双位数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1:05
行业增长预期 - 中国冰淇淋市场预计每年至少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长 [2] - 国际品牌面临本土品牌竞争加剧 需加速产品迭代和门店更新速度从一年半缩短至一年 [2] - 公司每年针对不同城市和消费场景设计超过50家特殊门店 [2] 业务战略转型 - DQ推出三种门店模型:常规冰淇淋店、手工定制蛋糕店、冰淇淋与汉堡店 打造全时段多品类商业模型 [4] - 未来3年计划新开800家门店 包括50家汉堡店、100家蛋糕店、650家冰淇淋店 2023年目标新开10家蛋糕店和3家汉堡店 [4] - 蛋糕销售占比已达20% 计划通过拓展非生日消费场景(占比从70-80%降至40%)提升品类贡献 [7] 中国市场运营策略 - 1400家门店覆盖一线至五线城市 选址聚焦核心商圈人流量区域 蛋糕店采用"布点+卫星覆盖+外卖配送"模式 [8] - 中国团队自主开发本土化产品数量超过其他国际市场 90%产品仅在中国销售 [9] - 上半年品牌销售额和利润增速均超20% 单店同比实现接近双位数增长 [6] 年轻消费者洞察 - 核心客群锁定Z世代 将年轻消费者细分为7大圈层126个小圈层进行精准营销 [11] - 产品设计侧重"一人食"场景和萌宠文化 满足年轻人取悦自我和按需社交的消费心理 [12] - 通过社交媒体实时追踪需求变化 门店设计结合地域文化(如南京明清风格/深圳科技风)强化体验经济 [13] 国际品牌本土化实践 - 2012-2018年国际品牌市占率普遍下滑 公司通过组织调整和本土化研发保持竞争力 [9] - 摒弃国际品牌统一思维 每日与总部沟通中国市场变化 快速推出符合本地需求的产品 [5][9] - 暴风雪系列占营收40% 冰品合计占比20% 通过品类创新平衡产品结构 [6]
李东生:希望在海外建立五个TCL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02:15
公司全球化战略 - 公司提出在海外建立五个TCL经营实体,实现本土化运营,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并贡献就业和税收 [2] - 海外业务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亚太、中东非五大区域经营中心,未来各中心将布局完整产业链并具备产品设计等全链条能力 [3][6] - 公司计划将中国区智能终端业务能力复制到海外,目标使各区域经营中心规模超越中国市场 [3] 全球化经营成果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超60%,2019-2023年海外营收从590亿元增至1253亿元,年均增长17.6%,海外产品营收占总营收近一半 [3] - 过去十年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国内,且增速超过国内业务,扭转20年前需国内利润补贴海外的局面 [4] - 业务覆盖全球160+国家地区,通过TCL实业与TCL科技布局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产业 [3] 本土化实践措施 - 在越南、印尼、波兰等国家建设制造基地,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例如越南工厂雇佣7000+本地员工,波兰工厂年提供800-1000个岗位 [8] - 在美国雇佣150+本地员工,在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雇佣超50名本地员工,建立营销、服务及研发中心 [8] - 携手供应商建设海外供应链中心,形成"部品配套+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全链条能力 [7] 全球化新动向 - 2024年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推动本地化策略以拓展全球化增长空间 [8] - 提出从单纯效率导向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通过本土化产业链构建惠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6]
中餐供应链出海元年,企业如何突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16:02
中餐供应链出海趋势 - 国际中式餐饮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8万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0.8% [8][9] - 2020-2024年国际中餐规模从2275.48亿元增长至3593.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1% [22] - 中餐在亚餐细分品类中占比达37.21%,33%美国人每月至少吃一次中餐 [40] 头部品牌出海案例 - 海底捞在14国开设超100家门店,海外供应链中心输出"蜀海"中央厨房模式 [28][29] - 农耕记通过冷链将中国特色食材直供海外门店 [30] - 探鱼采用"核心标准化+区域适配"体系,全球门店突破350家 [31] - 蜜雪冰城亚洲首店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人民币 [7] 供应链升级特征 - 从"卖味道"升级为"卖供应链",构建标准化、工业化、可复制的全链路体系 [15][55][56] - 中央厨房模式实现集中生产和配送,保证产品标准化并降本增效 [62] - 快乐小羊采用0-4度细胞锁鲜技术实现跨国冷链运输 [46]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支持餐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33] - 海外华人群体扩张为中餐出海奠定消费基础,尤其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38] - 国内餐饮市场面临客单价与利润双降压力,加速企业出海需求 [37] 2025年三大趋势 - 本土化:太二酸菜鱼推出泰国限定菜品,刘一手火锅70%顾客为本地人 [71][73] - 标准化:海底捞中央厨房覆盖率超90%,通过师徒制实现快速复制 [79] - 数字化:应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追踪 [83] 行业活动 -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将于6月22日在广州举行,汇聚17+行业协会和100+供应链平台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