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
icon
搜索文档
再投30亿元,瑞典压缩机巨头缘何扩大在华产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7 16:34
投资扩建 - 公司投资30亿元人民币扩建无锡园区,累计在华投资近80亿元 [1] - 无锡园区是公司压缩机技术业务领域二十余年来最大的一次投资 [1] - 新园区包含物流中心、培训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并整合了服务培训学院和欧瑞进工业服务有限公司 [3]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是公司及其压缩机技术业务领域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1] - 公司从“满足需求”转向“预测需求”,注重帮助客户实现节能等衍生需求 [2] - 新园区将成为公司洞察中国本土市场的重要窗口,甚至可以进行需求预测 [1] 竞争与创新 - 公司在压缩机领域面临来自中国本地和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2] - 竞争推动公司持续研发进步,保持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2] - 无锡园区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如新的机加工设备组合、自动化解决方案、喷漆工艺和油雾处理 [2] 本土化发展 - 公司1994年在无锡成立中国大陆首家压缩机生产基地,从组装起步 [3] - 随着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观察,公司在无锡引入研发部门,具备产品研发和需求定制能力 [3] - 无锡逐渐成为公司的区域中心,拥有四家工厂设施及一个高科技研发中心,服务本地客户并出口至其他市场 [4] 供应链与政策支持 - 公司在无锡建立起了完备的供应链,促使持续在中国投资的决定 [5] - 江苏省出台《江苏省2025年稳外资若干措施》,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利润再投资等方式扩大投资 [5] - 无锡计划提高对外商利润再投资的奖励比例,奖励比例或为2% [5]
生命科学仪器公司战略调整进入深水区,新增长极在哪里?
仪器信息网· 2025-05-15 17:13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生命科学仪器行业进入战略调整深水区,关键词包括"出海"、"本土化"、"前沿赛道"、"自主创新及自主可控"、"实验室智能化自动化"[1] - 2023年起行业面临中美博弈、市场内卷加剧、地缘政治等核心议题,头部企业聚焦前沿赛道布局[2] - 2025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规模创历史新高,吸引1800位嘉宾,包括政府领导、院士专家及企业高层[2] 自主创新与技术突破 - 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自主化是生存题,齐碳科技2018年实现工程样机,2020年推出首台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2021年商业化四代测序仪QNome-3841[4] - 齐碳科技核心技术布局包括374项知识产权,纳米孔测序芯片ASIC和生物芯片全自主化,算法准确率达Q50(99.999%)[4] - 量准实业自主研发超表面等离子共振MetaSPR传感器,检测速度、灵敏度、性价比显著优于传统技术,两年内跻身分子互作仪市场前列[7] - 伯锐锶电子束开发高速电子探测器,成像速度100M像素/秒(10ns/像素驻留时间),技术国际领先[9] 前沿赛道与市场机遇 - 2023年中国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24亿美元,占分析仪器市场50%,高校及科研院所贡献42%需求[10] - 瑞孚迪看好三大赛道:新药研发(中国占亚太创新药市场36.4%)、生物育种(中国种业市场1400亿元)、类器官(移植模拟市场预计120亿美元)[10][11] - 类器官市场面临标准化不足、成本高昂等挑战,瑞孚迪自动化培养系统将实验重复性从60%提升至85%[11] 企业出海与本土化实践 - 大龙兴创2016年起布局欧美、印度、中东市场,强调出海需重视产品认证、知识产权及法律合规,土耳其分公司业务实现翻番[14][15] - 安捷伦中国业务占全球收入超20%,2024年上海智能工厂落成实现高端产品本土化生产,强化供应链灵活性[18] - 安捷伦通过收购快速扩充细胞分析和诊断产品组合,组织架构优化提升客户全流程体验[19] 实验室智能化与自动化 - 实验室发展五阶段:传统手工→单机自动化→级联自动化→流程自动化→AI驱动新一代实验室[20] - 镁伽智慧实验室5.0整合机械臂与数据治理,支持多实验并行及动态规划,实现无人值守操作[20] - 汇像科技iMagicOS操作系统实现全实验室设备链接与数据自动采集,协作机器人HelenX精准抓取实验耗材[23]
2025 CHINASHOP 「野性消费」新食饮闭门论坛
搜狐财经· 2025-05-13 15:26
行业趋势与市场洞察 - 食品饮料行业面临消费信心低迷和线下业态销售额下滑的挑战,但健康化、功能化细分赛道呈现增长态势 [3] - 休闲零食领域非油炸品类如雪饼、米饼逆势增长,魔芋爽因兼具辣味与健康属性成为热门品类,卫龙等品牌受益明显 [3] - 饮料行业乳饮料和非冷藏即饮果汁增长显著,运动饮料尤其是电解质水赛道增长迅猛,东鹏和元气森林等品牌通过新品孵化实现业绩突破 [5] - 消费分级现象明显,高消费群体偏好健康高端产品,大众消费者更关注实惠装和大包装 [5] 供应链与效率革命 - 供应链能力成为食品饮料行业竞争的核心,市场竞争从产品创新转向效率革命 [7] - 蜜雪冰城通过全球供应链协调和极致成本控制实现低价高质策略,河南通许占据全国60%酸辣粉产能 [7] - 农夫山泉在赣州布局柑橘加工工厂,if椰子水依托东南亚椰子林资源,核心原料和供应链掌控对品牌长期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 [7] - 未来供应链升级将围绕"技术+绿色"双驱动展开,智能化与可持续性成为主线 [9] 折扣零售与新渠道趋势 - 折扣零售凭借"好品质低价格"策略迅速占领市场,成为食饮行业增长新引擎 [11] - 中国折扣零售渗透率仅为3.8%,远低于全球12.6%的水平,未来可能涌现数万家门店 [13] - 下沉市场消费者渴望以更低成本获得高端商品,如星巴克、依云等产品以5折价格迅速售罄 [11] - 年轻消费者的"精致穷"心态重塑零售逻辑,追求高性价比而非单纯低价 [13] 品牌焕新与产品创新 - 乐百氏通过塔格糖技术实现健康奶茶创新,成本高达18万元/吨,成为国内少数掌握塔格糖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 [15] - 生和堂将传统龟苓膏打造成全球健康食品,覆盖38个国家和地区,SKU拓展至22个 [19] - 隔壁刘奶奶从线下配送转型线上,连续三年增长超45%,2024年线下渠道同比增速达30% [23] - 潮迹食品坚持"好吃不贵+健康安全"策略,年均出具300多份检测报告,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实验室 [27] 圆桌讨论与行业观点 - 嘉士利在产品迭代中紧扣健康与口味平衡,顺应电商趋势推出厚椰拿铁等网红口味 [31][33] - 好望水坚守品牌调性,拒绝餐饮渠道低价诱惑,通过场景化营销如婚庆"望幸福"和餐饮"望山楂"建立差异化认知 [34][36] - 撵饭记以"零添加生物与化学防腐剂"为核心卖点,耗时700天、投入1100万研发费用攻克技术难关 [37][39] - 中小品牌应聚焦细分需求和高效供应链,从"大单品时代"转向"小众刚需时代" [40] 展会与行业动态 - 2025 CHINASHOP以"价值重塑"为主题,展示零售行业最新趋势和创新成果 [47] - AI技术与零售深度融合,虚拟货架互动、AR辅助陈列等应用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49] - 展会首次设立"外贸优品中华行展区",助力中国好货实现内外贸双循环 [49] - 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焦点,从低碳包装到智能节能系统展示环保理念落地实践 [51]
上海车展开启新攻势,“本土化”助力大众品牌迎战新时代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08:21
大众汽车在华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宣布"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全面落地,推出ID AURA、ID ERA和ID EVO三款概念车开启新一轮产品攻势 [1] - 中国是公司全球最重要市场,将持续加大投入并与本地合资伙伴合作提升本土化技术能力 [1] - 过去几年在合肥投建研发中心,与一汽、上汽、江淮及小鹏、地平线等新伙伴合作推动本土研发 [1] 本土化合作与技术转型 - 公司突破全球技术体系与本地市场适配壁垒,通过深化合作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 [2] - 计划至2026年推出11款新能源车型,三款概念车体现大众设计DNA并紧贴中国需求 [2] - ID ERA概念车由上汽大众联合开发,首次采用增程式技术,针对中国市场多元化需求布局 [3] 市场表现与竞争挑战 - 2023年中国市场销售220万辆汽车(燃油车占比约200万辆),燃油车市占率达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 [6] - 当前中国市场份额9.6%,2024年Q1燃油车销量50万辆,增速比整体市场快1.5% [6] - 电动车领域需平衡成本控制与产品价值,电池技术、全栈技术和低成本材料影响盈利能力 [6] 研发能力与长期战略 - 中国本土研发团队达3000名工程师,联合合资企业总研发人员超8000名 [6] - 坚持"价值先于销量"策略,避免价格战,未来将持续投入平台开发和研发创新 [6] - 未来十年将延续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协作模式,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智能电动化产品 [6]
东南亚还是虾皮说了算
远川研究所· 2025-04-01 20:43
文章核心观点 - 虾皮从落魄到重生,在竞争激烈的东南亚电商市场稳占上风,靠更早的本土化供应链策略和对本土市场的理解实现扭亏为盈并扩张 [3][10][33] 分组1:虾皮发展历程 - 2017年前靠烧钱扩张,对买家卖家免手续费和补贴运费,商品低价 [4] - 2021年母公司市值冲破2000亿美元后开始裁员 [1] - 2022年因股东减持、市值暴跌开始降本增效、收缩战线 [5] - 2023 - 2024年母公司连续两年盈利,股价涨一倍以上,市占率稳定在40%以上 [3][10] 分组2:行业竞争环境 - 阿里Lazada、字节TikTok Shop、拼多多Temu等对手竞争激烈,2024年Lazada盈利、TikTok东南亚交易总额翻300倍、Temu搜索量暴涨近1000% [3][6] - 国产美妆品牌借TikTok直播在东南亚发展,越南版“薇娅”武河玲4小时直播GMV超3450万美元 [5] 分组3:虾皮应对策略 - 2022年取消运费、佣金补贴,2023年扭亏为盈并全员涨薪,还提高核心市场佣金和商城卖家销售费用 [10] - 2021年起限制跨境卖家,向本土店倾斜流量,打击“伪本土店”,90%以上产品由越南企业供应销售,帮助35万多家中小企业开拓东盟市场 [18] 分组4:东南亚市场特点 - 东南亚制造业是中国跨境电商主要类目,当地中小微企业重要,印尼中小微企业占GDP 60%、雇用约1.2亿人 [22][23] - 东南亚各国反对跨境电商低价倾销,保护本地中小微企业,印尼、越南、泰国对中国跨境商品政策收紧 [16][26][28] 分组5:行业发展趋势 - 跨境电商平台开始重视本土化项目,Lazada强调深耕本地化,TikTok支持东南亚网红品牌孵化 [29] - 全球扩张需考虑不同市场规则,每个中国企业家可能需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位把握未来 [29]
“走出去”更要“融进去”,中国企业如何扎根海外?| 出海峰会
吴晓波频道· 2025-03-15 23:25
峰会背景 - 2025年6月19日-20日将举办第二届"生而全球·共融共建"出海全球峰会,地点新加坡,预计2000名出海企业负责人及高管参与 [1] - 首届峰会于2024年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主题为"定力未来",汇聚千余位企业家及20多位国际嘉宾 [5] 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历程 - 早期阶段存在文化适应问题,如华为因咖啡礼仪失误丢失订单的典型案例 [1][2] - 当前阶段面临全球化3.0时代的"三重变局":地缘政治(美国关税政策)、技术变革(AI重构供应链)、文明融合(从制造输出到文明参与) [3][4][5] - 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23年流量达1772.9亿美元(同比+8.7%),连续12年全球前三 [10] 全球化3.0核心特征 - 生产全球化取代贸易全球化(1.0)和资本全球化(2.0),形成"中国大脑+全球手脚"模式 [7] - 供应链重构加速,企业需从"全球工厂"转向"全球创新网络",并具备动态重组能力 [8][11] - 出海主体变化:中型企业、创业者成为新主力军,相比早期大型企业更依赖外部支持 [13][14] 本届峰会四大议题 1. **全球化3.0趋势**:探讨逆全球化背景下新全球化路径,聚焦关税政策应对策略 [6][7] 2. **供应链创新**:分析分散化重组机遇,邀请管理学者及产业龙头分享海外布局经验 [8][11] 3. **多生态赋能**: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数字化、ESG等新挑战,整合链主企业/科技公司资源 [12][14] 4. **本土化实践**:强调文化融合,案例包括中企在德国因加班文化冲突引发争议 [15] 行业转型方向 - 从产能输出转向生态共建,需完成"市场拓展→生态重构→规则参与"的三级跳 [5][15] - 技术驱动明显:AI大模型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布局,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4] - 文明共生成为终极目标,需平衡文化差异(如工作方式冲突)与价值创造 [15]
抛弃大厂,小镇00后在非洲年入千万
虎嗅APP· 2025-03-01 22:07
文章核心观点 - 26岁四川姑娘方菁从互联网大厂辞职闯荡非洲市场,通过本土化策略等年营收破千万,其故事是新一代创业者“无界出海”的缩影 [1][2] 从本土长出来的灵感 - 和非洲客户对接建立信任比签合同更重要,非洲客户下单专一且持续 [4] - 获得客户信任要注意细节,外贸成功需本土化,一手经验比调研数据更有效 [5] - 非洲市场选品要切合需求,如单冷空调、70元按键手机、300元平板电脑等有销路,本土政治新闻可挖掘产品线索 [6] - 刷非洲客户“朋友圈”可了解个体需求,学习当地历史文化避免产品灵感空洞 [7] 在原始中摸索 - 初到非洲有方菁有文化阵痛,语言障碍和地域文化生疏带来交流问题,她通过学多语言弥补 [9][10] - 非洲营商环境“原始”“不体系化”,客户时间观念差、不喜欢签合同,方菁自我调试融入 [11] - 非洲员工有“短期主义”,回报注重现实利益,工作缺乏个人想法需推动 [12] - 出海是“从0到1”历程,面临市场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方菁亲自解决诸多事务,成功难以复刻 [13] - 在非洲成功的商家期待阿里等大厂跨国收购 [14]
任泽平年度演讲金句
泽平宏观· 2024-12-23 22:14
新周期与长期乐观主义 - 顺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强调长期乐观主义的重要性[2] - 成功公式为勤奋加顺势而为,认知边界决定成功上限[2] - 团队价值高于平台,同行者与过程比目标更重要[2] 全球降息周期与制度经济学 -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特朗普政策或加剧经济分化[7] - 包容性制度促进繁荣,掠夺性制度导致贫困[7][13] - 中国需经济刺激与制度改革并行释放增长潜力[7][10] 第四次科技革命突破 - 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领域加速突破[19] - 中国商业航天快速追赶,生物制造技术可"制造万物"[19] - 活跃资本市场为科技革命提供资金支持[19] 中国经济刺激与新质生产力 - 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窗口开启,重点发展新基建[23][26] - 保护民营经济效果堪比十万亿刺激[23] - 新基建是拉动经济最优路径[23] 企业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亚洲尤其东南亚是出海主要目的地(越南3.2%、印尼4.2%)[30][31][32] - 全球化本质是本土化,中国企业进入大航海时代[30] 人工智能寒武纪大爆发 - 2025年为AI超级应用元年,图像识别、人形机器人等将爆发[34] - 科学家与企业家精神是AI决胜关键[34] 新能源革命双阶段 - 上半场电动化(汽车/锂电),下半场智能化(智能驾驶/储能/氢能)[37][38] - 2021年提出"不投新能源如20年前错过房产"[37] 消费升级与国潮趋势 - 消费回归以人为本,兴趣消费、文化消费崛起[42] - 国潮出海风头正劲,竞争重点转向品质创新而非价格[42][45] 后房地产时代特征 - 市场进入分化阶段,人口向都市圈集聚[46][52] - 改善型需求主导,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47] - 行业模式转向"三高"(质量/科技/能级)[49] 银发经济与人口战略 - 应对老龄化需发展银发经济,提振生育率[54] - 儿童早期发展受重视,代际特征划分社会群体[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