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首届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3:21
新型电力系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 新型储能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主任姜海龙) 大会以"立足湾区,辐射全球"为战略定位,以"共筑新电生态,智绘零碳蓝图"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全 球新能源市场布局,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与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出海,提升我国在全球新型储能产业与新型电力 系统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大咖云集 献声盛会 本次大会是我国新型储能领域一次高规格、大规模、全产业链参与的生态盛会,紧紧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与新能源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聚焦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中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生态共建,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能源 科技体系。 9月22日,由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承办的首届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大会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行业领袖、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等600余位嘉宾代表齐聚 ...
金银比翼齐飞,花旗再度上调金价预期,看好铜铝接棒大涨!
金十数据· 2025-09-22 22:23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下载mp3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花旗曾在6月警告,2026年金价可能面临下跌。但在最新预测中,该机构已收回部分负面观点。 "我们认为,在美联储新鸽派领导层(预计2026年5-6月)上任的前景、相关美国实际利率下降及美元承 压的推动下,黄金和白银的牛市行情将进一步扩大,并最终在2026年延伸至铜和铝领域,"以大宗商品 全球主管马克西米利安·莱顿(Maximilian Layton)为首的团队写道。 推动贵金属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周期性因素,如劳动力市场持续疲软、关税引发的美国及全球增长担 忧;以及结构性因素,如对美国债务的担忧和美元走弱。 对于铝价,策略师们表示,未来6至36个月内"非常看涨",并称任何回调都将是"强劲的长期买入机 会"。 周一,黄金价格再创新高,白银价格触及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花旗银行策略师预测,贵金属的这轮涨 势将持续,并带动其他金属价格上涨。 "铝行业与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及其他机器人领域高度相关——这些面向未来的领域 对电力的竞争,正推动铝需求(铝生产对电的依赖性极强),同时中国对铝设定了产能上限,"莱顿及 其团队称。 花旗策略师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 ...
金价徘徊之际银价再度刷新逾十四年新高
新华财经· 2025-09-22 14:48
与此同时,白银的投资需求依然高涨。受黄金市场持续火热带动,白银、铂金等贵金属消费、投资热度 今年也显著上升。而从白银市场自身来看,今年7月下旬以来,全球最大白银ETF的白银持仓量就基本 维持在15000吨水平上方,为两年多来的高位。 但与黄金ETF的持仓规模类似,相较2021年的历史高点仍有较大的空间。这也使得伴随着美联储实质性 进入宽松周期,市场对白银投资需求的增长潜力仍持积极看法。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吴郑思)当现货黄金徘徊在每盎司3690至3700美元的区间窄幅震荡之际,白 银22日亚洲交易时段早盘异军突起,再度刷新了2011年8月下旬以来的新高。 在市场看来,虽然美联储上周的"管理式"降息没能带来黄金的短期飙升,但年内仍将继续降息的预期足 以支撑贵金属的强势。在此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令白银更加受益。 同样作为贵金属品种,白银较强的工业属性,使其在避险占据主导时,表现逊于黄金,从而导致今年上 半年,衡量金银相对强弱关系的金银比价一度升至100以上。不过,金价在4月下旬的新高后转入长达四 个月的震荡,银价则悄然开始了补涨过程。行情数据显示,在经历了4月份的大幅波动后,国际银价已 经连续五个月 ...
聚焦固态及钠电池突破 “锂电之都”撬动千亿级产业变革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4:11
9月19日,以"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为主题的"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举办。大会汇 聚"政、产、学、研、金、用、服"各方力量,共同围绕锂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固态电池、钠电池 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进程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包括技术路线、政策支持、市场机 制、产业链协同等议题。 "电池新能源产业正从高速增长的'量的积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质的飞跃'。"中关村新型电池技 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现有锂电池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固态、钠电等新兴技术方兴未艾,未来 可期! 大会还发布了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全球锂电产业链地图发展白 皮书(2025年)等权威行业数据,"铜芯智固"固态电池镀镍合金箔、超高安全性"软甲固电"、高压实磷酸 铁锂"S501"等多款创新产品亮相。 能源转型提"质"焕"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开篇之年,更是中国能源转型 提"质"焕"新"的关键之年。 Kondratev Sergei 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康德拉季耶夫·谢尔盖(Kondratev Sergei)表 示,能源作 ...
南亚-东南亚四国生物燃料市场展望
华泰期货· 2025-09-22 13:57
期货研究报告|生物燃料专题报告 2025-09-22 南亚-东南亚四国生物燃料市场展望 研究院 能源化工组 研究员 潘翔 康远宁 0755-23991175 kangyuanning@htfc.com 从业资格号:F3049404 投资咨询号:Z0015842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2011】1289 号 内容摘要 ■ 产业发展背景:共性目标,个性路线 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驱动,南亚东南亚地区能源需求持续上升。同时, 国际减排承诺与能源自主战略的双重压力加快了各国寻求清洁替代能源的需求。印度、 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凭借各自的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以提升 能源安全水平并加速能源转型进程。 ■ 各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概况 印度燃料乙醇成果显著,提前实现 E20 目标,但仍面临市场争议与挑战;泰国乙醇贡 献稳定,未来或将让位电车发展;马来西亚依托棕榈油稳步推进生物柴油,但 B20/B30 计划受阻放缓;新加坡凭港口优势,生物船燃需求快速释放;四国均已布局 SAF,发展潜力巨大。 ■ 未来展望:分化趋势明显,挑战与机遇并存 展望未来,印度燃料乙醇受政策强推前景可期,但仍需解决市场争议 ...
毕马威《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5》:全球能源系统正持续向电气化方向转变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3:51
毕马威中国日前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5》(以下简称《年鉴》)显示,2024年,化石燃料在全球 能源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87%。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费量均有所增长,其中天然气增 幅最大,达2.5%,煤炭和石油分别增长1%和0.6%。石油仍是最大的能源来源,满足了全球34%的能源 需求。 "2024年,全球能源总需求增长2%,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增长约1%,均创下历史新高。"从《年鉴》 可以看出,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全球能源系统的脱碳进程仍未能抵消经济活动带来的排放压力。 去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4%,继续领先于总能源需求增速,表明全球能源系统正持续向电气化方向转 变。《年鉴》提到,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电力供应的三分之一,但仅满足全球能源总需求 的8%,凸显出可再生能源在终端用能中的渗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各国有望借助可再生能源打造独 立、清洁的能源系统,蕴含巨大的机遇。 从具体能源类型来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增长16%,在全球总发电量中占比从13%提升至15%。中国 依然是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全球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57%,其太阳能发电量在两年 内几乎翻番。 毕马 ...
东莞金融市场周报:东科创首期科创债发行;捷邦科技实控人变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2:54
金融要闻 - 东莞科创集团成功发行首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发行规模5亿元 期限3+2年 认购倍数2.66倍 票面利率2.30%创2025年以来全国可比债券新低 [3] - 债券发行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 未来将聚焦科技企业投资、科技金融服务和科技产业孵化三大方向 [3] 上市公司业务拓展 - 祥鑫科技联合PANECO实现工商业储能系统量产 项目从2024年12月启动至2025年6月试产仅耗时6个月 通过莱茵测试机构认证并攻克全系统液冷技术 [3][4] - 储能系统可应用于峰谷套利、配电增容、应急备电及光储充一体化场景 [4] - 拓斯达发布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 具备21个自由度 身高可调范围1.2-1.8米 双臂负载20kg 定位精度±0.05mm 为注塑行业首款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 [5]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5年战略协议 共同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覆盖从回收到再制造的闭环产业链 [6] 股权与治理变动 - 奕东电子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691.68万股 占总股本2.96% [7] - 捷邦科技实际控制人由辛云峰、杨巍、殷冠明变更为辛云峰和杨巍 新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55.89%表决权 [8] - 锦龙股份控股股东新世纪公司3000万股将被司法拍卖 占公司总股本3.35% 拍卖后其持股比例将由19.64%降至16.29% 实际控制人地位不变 [9]
毕马威:可再生能源成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中国是主要推动力
环球网· 2025-09-22 09:30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占比高达87%。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增速高达9%。中国依然是可 再生能源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全球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57%,其太阳能发电量在两年内几乎翻 番。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认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赋能能源转型过程中,带 来了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这对能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复杂的挑战,从中长期角度看,对推动全球 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毕马威中国董事、亚太区及中国能源及天然资源行业主管合伙人蔡忠铨则提到:"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 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其中煤炭需求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但同时也在可再生能源装机、电动汽车销 售和电池储能部署方面领先全球。" 国盛证券此前发布研报也认为,《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 知》的发布,将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新能源发电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回收加 快,有望极大程度上缓解绿电运营商现金流压力,利好运营商纾困反转,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
能源早新闻丨我国成功攻克世界级难题!
中国能源报· 2025-09-22 06:33
抽水蓄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 我国抽水蓄能总装机容量达6236.5万千瓦 完成"十四五"6200万千瓦目标 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 [2] - 8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71亿个 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30.65万个 其中可交易绿证1.52亿个占比55.99% [2] - 1-8月累计核发绿证18.78亿个 其中可交易绿证12.77亿个 [2] 能源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 - 安徽淮南煤田新发现7.6亿吨煤炭资源 相当于大型矿区规模 [3] - 山西前8个月煤层气产量达98.1亿立方米 创历史新高 约占全国产量81.3% [3] - 成功攻克海上礁灰岩油田开发世界级难题 流花11-1/4-1油田投产一年累计产油超70万吨 [2]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全国首座500千伏全自主可控变电站投运 实现全链条国产化 [3] - 金坛盐穴储气库完成扩能 显著提升注采吞吐能力 [3]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启动蓄水 年发电量超18亿度 可满足65万户家庭用电 [4] 能源企业重大合同 - 中国电建1-8月能源电力签约项目3579个 合同金额5162.40亿元 同比增长14.3% [7] - 风电签约合同金额1662.56亿元 同比增长61.27% 太阳能发电签约1280.72亿元 同比下滑27.55% [7] - 中油工程子公司签署5.13亿美元阿联酋LNG输送管线项目 约合36.88亿元人民币 [7] 国际能源动态 - 欧盟提交第19轮对俄制裁 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 原油价格上限下调至每桶47.6美元 [6] - 韩国月城核电站泄漏265千克重水 未发现辐射异常 [6] - 伊朗宣布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5]
开启新时代!电量破万亿,油耗狂跌,中国决胜暗招已然成为明牌?
搜狐财经· 2025-09-22 06:19
历史性里程碑与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中国的电力驱动转型 序曲:数据的交织与转型之音 10226亿千瓦时,这一惊人的数字,其意义远不止于量级上的突破。它相当于整个东南亚十国全年的用电总量,更可以与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洲经济巨头的 2023年全年发电量相媲美。这是地球上首次出现单一经济体在一个月内能够驱动如此庞大的电力消费,标志着中国经济引擎的澎湃动力。 八月二十一日,一则破纪录的能源数据席卷全球:七月份,中国全社会用电量高达10226亿千瓦时,历史性地首次突破了单月万亿千瓦时大关。这数字不仅 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里程碑,更隐匿着一个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的宏大蓝图。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却悄然描绘着另一番景象——2025年上半年,汽柴油消费量 呈现出令人瞩目的下滑趋势。这两个看似背道而驰的现象,实则共同指向了中国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的深远布局。 万亿电量:经济活力的强劲脉搏 尽管七月份的高温天气推高了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18.0%,达到2039亿千瓦时,部分省份如河南、陕西、山东的居民用电量增幅甚至超过30%,但真正 驱动电力消费激增的核心力量,依然来自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 产业升级驱动力:第二产业的"电气化"浪潮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