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中国化工报· 2025-11-11 11:14
中化新网讯 11月5日,由国家能源局、商务部主办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 进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会上传来的消息显示,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突 破1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表示,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新型储能在中国快速发 展,截至2025年9月底,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力 量。"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超两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万亿元,向 全球提供了性能优异的产品,为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面向"十五五",国家能源局将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支持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持续完善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广泛凝聚发 展合力,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全面支撑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中表示,近年来,中国储能企业抢抓市场机遇,依托先进技术和供应链优 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一是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二 是全球储能产业供应链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三是对外投资稳步提升。未来,中国将积极开展国 ...
随着中国NDC3.0的正式提交,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逐步改善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1-11 11:09
行业核心观点 - 光伏行业存在供需预期差,格局优化预期迎来政策支持 [2] - 供给端的“反内卷”政策持续推动,叠加中国提交NDC3.0,有望带动需求改善 [2] - 预计2025年全年光伏装机有望达到300GW [1][2] 行业数据与表现 - 2025年1-9月累计新增装机规模240.3GW,同比增长49.3%,消纳率为95% [1][2] - 2025年9月单月装机9.7GW,同比下降53.8% [1][2] - 2025年4-5月出现因136号文531截止日期引发的抢装潮 [1][2] - 风光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全年看有望超过20% [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国于2025年11月3日正式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3.0),是能源转型的行动派 [3] - 随着机制电价模式的逐步适应和优化,行业前景向好 [1]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一体化组件企业,例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 [3]
光伏行业报告(2025.11.03-2025.11.08):随着中国NDC3.0的正式提交,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逐步改善
中邮证券· 2025-11-11 11:09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且评级为“维持” [2] - 行业收盘点位为10836.31,52周最高点为10836.31,52周最低点为6107.84 [2] 核心观点 - 光伏产业存在供需预期差,供给端的“反内卷”政策持续推动,叠加中国提交NDC3.0,有望带动需求改善 [5][6][13] - 预计2025年全年光伏装机有望达到300GW,风光发电量占比全年看有望超过20% [5][20] - 建议关注一体化组件企业,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 [6][22] 个股情况总结 - 报告追踪的多家光伏产业链公司上周股价普遍上涨 [14] - 硅料环节的通威股份周涨跌幅为7.50%,大全能源为6.80%,特变电工为35.30% [14] - 组件环节的隆基绿能周涨跌幅为6.30%,天合光能为9.00%,晶澳科技为4.20%,晶科能源为8.60% [14] - 逆变器环节的阳光电源周涨跌幅为5.90%,德业股份为17.90%,科士达为24.60% [14][15] 光伏产业链价格情况 - 硅料价格短期刺激回涨力度有限,下游已无力承接较高价格,十月价格预期持稳为主 [15] - 硅片成交价格出现明显松动,价位逐渐分化,但由于上游硅料成本支撑,短期内价格预计维持稳定 [15] - 电池片方面,182N型、210RN型与210N型均价分别为每瓦0.305元、0.28元与0.30元,后续有望随需求回升而企稳 [16] - 组件价格整体变化不大,部分集采项目对高功率组件报价来到每瓦0.72-0.75元,预计四季度价格整体维持稳定 [16] - 具体价格数据: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为52元/千克,单晶N型182硅片均价为1.35元/片,TOPCon 182电池片均价为0.305元/W,182单晶TOPCon组件均价为0.693元/W [17][19] 光伏装机与消纳情况 - 2025年1-9月,累计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40.3GW,同比增长49.3%,消纳率为95% [5][20] - 2025年9月装机9.7GW,同比下降53.8%,部分受政策截止带来的抢装潮影响 [5][20] - 随着机制电价模式的逐步适应和优化,预计2025年全年光伏装机有望达到300GW [5][20]
新股前瞻 | 光伏银粉“头牌”的盈利之惑,建邦高科港股IPO能否摆脱低毛利困局?
智通财经网· 2025-11-11 09:49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凭借其强大的增长势头,持续吸引着资本市场的目光。 此外,客户与供应商的高度集中,也可能削弱公司的议价能力。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 高达84.4%至95.4%。其中,前两大客户(客户A及聚和材料)的收入占比在2024年仍高达63.1%。 作为中国光伏银粉领域的头部企业,身处产业链上游的建邦高科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香 港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光伏银粉销售收入计,建邦高科于2022-2024年连续三年在中国所有国内生 产商中排名前三(2022年和2023年排名首位,2024年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分别为10.1%、10.0%及9.8%, 占据头部地位。 然而,光鲜的市场地位背后,建邦高科的盈利能力却显得如履薄冰。期内,公司毛利率在3.3%至3.9% 之间低位徘徊,净利润率也仅有1.4%至2.2%。面对光伏行业技术叠代加速与下游客户不断推进的"减 银、无银"趋势,建邦高科能否依靠此次资本市场"输血"和多元化转型战略,摆脱"硬币正反面"的困局? 营收攀升下的低盈利之惑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建邦高科专注于银粉的研发 ...
光伏银粉“头牌”的盈利之惑,建邦高科港股IPO能否摆脱低毛利困局?
智通财经· 2025-11-11 09:4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光伏银粉领域的头部企业,专注于银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超过十年运营经验 [1] - 按光伏银粉销售收入计,公司于2022-2024年连续三年在中国所有国内生产商中排名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10.1%、10.0%及9.8% [1] - 公司产品线覆盖先进光伏电池技术所需的高端银粉,银粉产品是制造光伏银浆的关键原材料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在2022-2024年实现稳步增长,由17.5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9.5亿元人民币 [2] - 年内利润由2420万元人民币增长至7902.7万元人民币 [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八个月,公司期内利润降至527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1% [2] - 过往业绩期内,公司毛利率在3.3%至3.9%之间波动,净利润率在1.4%至2.2%的区间 [1][2] - 2024年获得的政府补助达到1080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14.29% [2] 经营风险与财务压力 - 银粉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97%以上,业务易受银粉需求或价格负面发展的重大不利影响 [2] - 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84.4%至95.4%,2024年前两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63.1% [3] - 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据总采购额的97.7%以上,集中度极高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三年累计净流出规模高达约6.2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激增至1.75亿元人民币,是同期利润的2.2倍 [3] 行业挑战与技术趋势 - 中国光伏银粉生产设施的利用率约为31.7%,公司自身的产能利用率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36.7%和43.4%,处于偏低水平 [4] - 产能过剩加剧行业竞争,导致降价和利润压缩 [5] - 下游光伏电池正朝向"减银"乃至"无银"方向发展,异质结电池已广泛使用银包铜粉,TOPCon电池企业也计划引入银包铜粉 [5] - 铜电镀等替代技术若实现规模化应用,银粉需求可能会大幅萎缩 [5] - 原材料白银价格持续上涨,促使下游客户不断压缩银浆成本 [5] 未来战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未来战略核心是多元化和技术创新,计划加强非光伏应用银粉和替代导电材料的专项研发 [6] - 通过开发银包铜粉等替代材料,试图对抗光伏行业的"去银化"趋势 [6] - 计划在东亚设立研发据点,并在中东兴建新的银粉及导电材料生产工厂,以扩大海外市场 [6] - 此次募资的重要用途之一是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计息银行贷款 [3]
大宗商品2026年展望:秩序新章的三重奏
2025-11-11 09:01
行业与公司 * 大宗商品行业[1] 核心观点与论据 2025年市场回顾与2026年整体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关税重构抑制经济增长 大宗商品市场表现低迷[3] 下半年因供给侧改革和地缘风险推动价格上涨 呈现供给驱动的价格溢价现象[1][3] * 预计2026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将从2024-2025年的过剩格局走向均衡 但不会进入绝对超级周期[2][10] 若需求侧超预期 将出现结构性机会[10] * 从基本面看 有色金属和黄金前景乐观 能源和农产品基本面可能反转 黑色系则偏谨慎[2][10] 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 地缘政治博弈引发供给侧突变 例如中东产量决议、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等[2][4] * 新产业和新经济体需求带来变化 例如AI投资、电气化水平提升、新能源普及等[2][4] * 货币体系与战略安全考量变化影响投资与库存结构 如去美元化趋势可能导致战略库存增加[1][2][4] 上游投资不足加剧供应紧张[1][4] 能源市场(石油) * 未来两三年石油供应趋紧 布伦特原油盈亏平衡价格明显高于当前价格[1][5] 非OPEC国家如南美在2025年的增量开始回落 新增项目减少[5] * 2025年OPEC增产、非OPEC增产及疲弱需求导致石油市场过剩[11] 2026年OPEC增产受限于疲弱需求及剩余产能 北美页岩油可能减产[11] * 基于现阶段60美元左右的价格 成本曲线平缓 在过剩初期边际成本支撑较强[11] 有色金属市场(铜、铝) * 未来两三年铜矿因干扰率上升和品位下降面临供应紧张 激励价格不断上探[1][5] 填补未来缺口需要11,000美元/吨左右的价格[12] * 预计2026年精铜需求同比增长2.7%[12] AI及能源转型带动电气化水平上升 推动电网投资 增加铜消费[7][12] 预计精铜供给增量约1.9%[12] * 铝市因海外电力约束凸显减产风险[13] 电解铝行业可能维持高产业利润 主因电力供应不确定性和国内产能红线限制[14] 2024至2025年氧化铝价格上升侵蚀部分利润 但2025年市场逐渐恢复 价格再创新高[14] 黑色系市场(钢铁、铁矿石) * 钢铁行业未来可能供过于求 人均钢材消费总体趋势放缓[15] 2025年初级加工品出口超预期 但钢厂利润未显著改善甚至下降[15] 供给侧改革将最终落实到铁水产量下降和产品升级改造上[15] * 铁矿石市场可能受新丰度投产影响 高成本项目面临挤压 边际成本定价或逐步转向85美元左右[16] 农产品市场 * 全球天气周期性拐点可能导致拉尼娜现象 对大豆等农产品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增加减产风险[1][6] * 农产品市场经历两年磨底行情 周期已基本确定底部[17] 2025年跌破种植成本线后供给负反馈明显[17] 美豆有望率先去库 美国玉米库存也可能见顶[17] 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可能导致供给收缩[17] * 生猪市场短期压力大 2026年前三个季度是产能去化关键期[18] 若能繁母猪存栏目标严格执行 三个季度后可改善供给过剩[18] 新生仔猪出生量增加短期内对价格形成压力[18] 贵金属市场(黄金) * 贵金属市场表现强劲是结构性机会与周期性需求共振所致[19]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如关税干扰、中美关系反复、地缘局势紧张对黄金构成支持[19][21] * 全球央行增持黄金节奏放缓但不会停止[20][21] 2026年上半年美国类滞胀风险(降息有限且通胀上升)对黄金利好 下半年若经济复苏则不利[21] * 在大类资产配置中 黄金因弱相关性具有重要价值 应关注宏观不确定性变化时点而非具体价位[20][21] 其他重要内容 * 绿色转型和能源转型带来"绿色溢价" 有色金属和部分农产品受益[1][8] 全球化合作模式向有岸贸易转变 促进新兴经济体工业化需求 尤其在石油市场[1][8] * AI和新能源发展显著提升电气化水平 推动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增加 以避免出现缺口[1][7] * 全球战略储备建设可能改变投资和库存结构 区域化库存管理趋势明显 将冲击市场并带来额外需求[9] 2025年铜及黄金库存流动显著增加[9]
“铜争夺战”对国际市场影响有多大?
文章核心观点 - 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发展推动铜需求激增,同时供应端受矿难、地缘政治等因素干扰,导致全球铜供应紧张,引发多国围绕铜资源、加工能力及产业链主导权的综合竞争 [1][5][8][10] 铜价表现与驱动因素 - 国际铜价大幅上涨,涨幅超过四分之一,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铜期货价格在10月29日盘中触及每吨11146美元的历史新高 [2] - 价格上涨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型矿场生产中断及主要生产商下调产量预测引发的全球供应担忧 [2] - 高盛将铜称为"新石油",强调其在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中的核心地位,是实现净零排放路径的关键 [3] 铜的需求增长领域 - 电动汽车领域是铜需求的重要增长点,每辆电动汽车用铜量约80千克,是传统燃油车的4至5倍 [4] - 清洁能源领域消耗大量铜,每兆瓦装机容量的光伏系统约含5.5吨铜,一台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最多可含4.7吨铜 [4] - 人工智能发展依赖的数据中心耗铜量巨大,微软在芝加哥的数据中心每兆瓦用电量消耗27吨铜 [4] - 铜的消费结构为:建筑46%,电气21%,交通16%,其余17%用于消费产品及工业机械设备 [3] 铜的供应短缺现状与原因 - 机构预测供应短缺严重,国际铜研究小组预计明年全球将出现15万吨供应短缺,国际能源署预警到2035年供应量可能比需求量少30% [5][6] - 供应脆弱性成因包括:全球50%以上铜储量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秘鲁、刚果(金)和俄罗斯五国,易受政治经济因素干扰 [6] - 浅层易开采矿枯竭,深层开采成本飙升,新增资源有限,探明储量消耗快 [7] - 新矿从勘探到投产周期长达约15年,投资增长难以匹配需求增速,贸发会议警告需在2030年前新建80座矿山及2500亿美元投资以满足未来需求 [7] 多国保障铜供应的策略 - 美国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旨在推动铜产业回归本土,并通过《国防生产法案》将铜列为关键矿产,联合盟友构建"矿产联盟" [8] - 印度推出战略计划吸引外资建立冶炼厂和精炼厂,目标到2047年减少进口依赖,并在与智利和秘鲁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加入铜的专门章节 [8] - 日本通过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机构参与巴基斯坦雷克迪克铜矿项目,计划提供3亿美元贷款 [9] - 加拿大将两座铜矿开发列入"国家建设"快速通道项目,多家矿企转向铜矿开发 [9] - 中国进口全球60%的铜矿,冶炼全球超过45%的精炼铜,"十四五"以来在青藏高原累计新增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 [9] 铜的物理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 铜兼具卓越的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耐腐蚀性等特性,使其在基础经济部门被大量运用 [3][4] - 铜可以无限循环利用而不降低性能,这一可回收特性在环保担忧加剧的背景下愈发关键 [4] - 若没有铜,电机、变压器和电缆等部件将需要更多其他材料才能实现相同输出效果,难以被更便宜的替代品完全取代 [4]
戈壁生绿拼三劲(中国道路中国梦·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41
今年是我参与援疆工作的第三年。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出发,向东北方驱车前行,在戈壁 上颠簸近3个小时,当"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标语映入眼帘,便到了我奋战3年的主战场——"疆电外 送第三通道"配套电源项目,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 事因行而至,业经为而成。3年过去,从卫星地图上看,这片曾经"似乎被遗忘在世界之外"的"沙戈 荒",变成了现代化的"能源绿洲"。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大风机,一片片熠熠生辉的光伏板,镌刻着我 和伙伴们的奋斗足迹。一股股从西北戈壁流向西南山城的清洁电流,成为践行绿色理念、推动西部开发 的生动注脚。 今年底,我这个福建汉子的援疆期将满,就要返回原单位了。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团队的伙伴 们去向何方,鏖战"沙戈荒"中生出的三股子劲,将永远是我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作者为新疆华电天山发电有限公司风光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本报记者王云杉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1日 05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沙戈荒"是沙漠、戈壁和荒漠的简称。这些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区域,往往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 资源。为了让戈壁中的"绿电血脉"涌动,我和团队来到 ...
第四十一届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举行——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15
来自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的参展团队,重点展示了自主巡检机器人、智能冷却系统 等能源场景落地应用成果。据介绍,该校研发的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凭借高效推理、逻辑拆解、多步决策 等优势,为能源产业复杂系统监控、决策支持、异常检测及运营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人工智能已超 越工具属性,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新型基础设施。"该校科研副校长萨米·哈达丁表示,本次展出的最新 研究成果均面向实际应用需求,正推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向更安全、更智能、更可持续的能源运营方案 转化。 中国参展企业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展现了全球数字化能源转型中的"中国智慧"。中国石油展示的 昆仑大模型作为目前全球能源领域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体系,实现油气勘探、地质识别、材料研发、设 备运维全链条智能化升级。中国海油通过互动系统屏动态展示"海经"系列勘探装备、秦皇岛32—6智能 油田、海洋工程智能化制造基地等标杆项目,显示出中国在超深水领域自主开发与数智化转型的领先实 力。中国石化借助多屏互联放映系统,多维度呈现企业在数字智能、工程技术、低碳转型等领域的最新 实践。 为期4天的第四十一届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近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会展中心落幕。本 ...
Oil Holds Steady as Focus Shifts from Surplus Fears
Youtube· 2025-11-11 05:28
You know, Tom, it's really a tale of two producers. You've got the super majors, the big guys, and they've managed to get some significant scale that's driven a lot of efficiencies and driven down cost. And then you have the smaller guys who really have to have well above $65 a barrel to to make significant money.So there's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roducers and it's tempered. We're seeing some really depressed oil prices recently. And it's it's not a it's not a great mood here in Houston.So. 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