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丨别让补贴大战成为“新内卷”
证券时报· 2025-07-08 08:25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 - 淘宝闪购推出500亿补贴计划引发"史诗级"外卖大战 推出"满25减21"、"0元购"等极端优惠活动 [1] - 即时零售市场成为电商平台争夺焦点 品类从餐饮扩展到数码3C、美妆、服饰等 是巩固用户黏性和生态卡位的关键战场 [1] - 当前竞争呈现同质化低价补贴趋势 部分平台将补贴成本转嫁商家 导致餐饮行业陷入"赔本换流量"的恶性循环 [1] 补贴模式可持续性 - 同质化补贴仅能短期抢占市场 消费者对平台无忠诚度 补贴减少即流失用户 [2] - 长期低价补贴扭曲消费预期 如"3.9元咖啡""2.9元汉堡套餐"破坏正常行业生态 [2] - 充电宝行业因价格战导致劣质产品流入市场 印证低价竞争不可持续且危害行业信任 [2] 行业竞争路径建议 - 企业护城河应建立在产品力与服务力 而非价格补贴 [2] - 需从短期利益转向长期价值构建 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质量竞争 [2] - 有序竞争生态需各方共同维护 才能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2]
电商平台发力即时零售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20
阿里巴巴业务整合 - 公司宣布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两者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2] - 调整旨在优化内部资源整合,协调各业务板块资源分配和战略执行,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2] - 飞猪、饿了么、淘天合并后将发挥各自优势,构建更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即时零售领域加强协同 [2] 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已突破8000万,订单准时率达97% [2]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协同展现出业务潜力,促使公司加大投入和资源整合 [2] - 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与淘天的电商流量和品牌资源结合,可产生显著协同效应 [3] 业务协同效应 - 饿了么可借助淘天流量优势拓展用户群体,提升市场份额 [3] - 淘天通过饿了么即时配送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促进电商平台交易增长 [3] - 飞猪加入电商事业群后,可借助淘天用户基础和电商运营经验拓展旅游产品销售渠道,丰富平台服务生态 [4] 战略目标 - 调整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惠与便利,同时为品牌及商家探索新商业模式和生意增长创造空间 [2]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协同描绘出即时零售新蓝图,形成新商业模式并带动品牌商家业务增长 [3]
时报观察 别让补贴大战成为“新内卷”
证券时报· 2025-07-08 02:18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 - 淘宝闪购推出500亿计划,发起"史诗级"外卖大战,推出"0元购"奶茶、汉堡等促销活动 [1] - 京东和淘宝等电商平台争夺即时零售市场,因传统电商增长放缓,即时零售成为巩固用户黏性和未来消费生态的关键 [1] - 即时零售从餐饮扩展到数码3C、美妆、服饰等品类,成为平台战略重点 [1] 价格战的影响 - 外卖大战演变为同质化低价补贴,呈现粗放的"价格战"模式,商家被迫"赔本换流量",餐饮行业陷入低价竞争漩涡 [1] - 高额补贴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被挤压,可能影响食品安全 [1] - 消费者因补贴力度选择平台,但补贴减少后购买热情下降,低价竞争难以培养长期用户黏性 [2] 行业生态与长期发展 - 低价补贴形成非常态化消费预期,侵蚀长期行业生态 [2] - 充电宝行业因价格战导致劣质产品流入市场,行业信任受损,凸显"内卷"危害 [2] - 企业应转向产品力与服务力,构建长期价值,避免低价竞争,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2]
海澜之家20250707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公司 海澜之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年上半年市场表现 - 核心观点:市场表现相对波动,二季度线下流水保持单位数增长,主业盈利正向成长,但二季度规模利润可能小幅波动,主业收入和扣非利润仍正向成长 [2][4][5] - 论据:线下零售客流波动是多数品牌面临的挑战,海澜之家凭借高性价比定位、品类扩充、线下渠道革新和线上扩品类实现增长;去年二季度斯博兹收购带来一次性收益影响今年二季度规模利润 [4] 京东奥莱业务进展 - 核心观点:2025年初期发展迅速,二季度拓展速度放缓,三季度起进入加速开店期,新业务后续将贡献更多收入和利润 [2][6] - 论据:夏季是零售淡季,公司在打磨单店模型;截至目前已签约待开门店超17家,不少七八月份开店;冬季产品单价和毛利率较高 [6] 估值及股息情况 - 核心观点:估值回落至2025年约14倍市盈率水平,过去两年分红率超60%,当前股息率超6%,估值具有吸引力 [2][7] - 论据:作为行业龙头,主业表现领跑、新业务加速发展 [7] 新业态布局 - 核心观点:从多品牌矩阵尝试转向零售新业态布局 [2][8][9] - 论据:多品牌矩阵受宏观环境影响,子品牌收入贡献接近20亿但利润贡献有限;布局思博兹、FGC项目和京东奥莱项目 [8][9] 思博兹及FGC项目发展 - 核心观点:业务扩展,显著增加公司收入端贡献,计划2025年继续快速扩张 [2][10] - 论据:2024年4月并表后与阿迪合作推出FGC项目,截至24年底已开433家店;2024年5 - 12月实现收入约9.9亿元,利润约6700万元,按51%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收益3000多万元 [10] 金海奥莱及京东奥莱发展 - 核心观点:以城市奥莱新业态进驻低线城市,三季度起加速开店,下半年收入和利润贡献提升 [4][11][12] - 论据:目前持有65%股份,已签约待开门店超17家,不少七八月份开店 [11] 海澜之家是否为优质红利资产 - 核心观点:仍是优质红利资产,股息率有吸引力 [12] - 论据:主品牌业绩波动直接影响股息,2025年二季度收入预计同比回正;与苏超赛事合作有望提振销售;渠道结构革新、直营店增加、电商和海外市场有增长潜力;子品牌减亏对股息率形成支撑 [12][13] 京东奥莱能否成第二驱动力 - 核心观点:目前对整体利润贡献有限,公司寄予厚望,计划拓展增强其作为第二驱动力的潜力 [13] - 论据:仅开设一家门店 [13] 京东奥莱开店速度与预期对比 - 核心观点:春节后开店速度放缓,6月新门店签约速度加快,预计七八月份进入开店加速期 [14] - 论据:截至6月底已开设23家门店,目前待开业门店接近20家,签约到开业需两三个月 [14] 京东奥莱在国内零售市场前景 - 核心观点:相较传统综合性奥莱有较大想象空间 [15] - 论据:位于城市中心或副中心购物中心,交通便利、面积小,能解决商场空置率问题,为品牌商去库存,与京东合作确保正品背书满足低线城市消费者需求 [15] 京东奥莱品牌入驻及折扣情况 - 核心观点:有多个品牌入驻,折扣力度大 [16] - 论据:划分十个大专区,运动服等专区以阿迪达斯等头部品牌为主,共90多个品牌入驻;有1.5折等代金券、3至6折常规优惠,新品不高于8折优惠并叠加代金券活动,与线上平台价格持平或略低 [16] 京东奥莱单店盈利能力 - 核心观点:盈利能力强劲 [17][18] - 论据:主力门店面积四五千平方米,每家店流水可达3000多万元,报表收入打五六折,整体经营利润率超10%,报表净利润率达20多个点;300家门店可贡献60多亿报表收入和10亿左右净利润 [17][18] 投资建议 - 核心观点:海澜之家当前是值得重点推荐的投资标的 [19] - 论据:主品牌业绩企稳回升,全年业绩下修风险小,维持高分红率股息率可达6%以上;京东板块发展趋势良好,当前位置进可攻退可守 [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5 - 12月,思博兹实现收入约9.9亿元,利润约6700万元 [3][10] - 2024年海澜之家归母净利润为21.6亿元,主品牌贡献接近20亿元,团购定制业务贡献一到两个亿,兴业泰资博资并表期间贡献几千万,京东奥莱仅一家店几乎无贡献 [12] - 截至2024年底,海澜之家直营店达1500家,加盟店减至4300多家;电商收入从22年的28亿多增至24年的44亿,同比增长36%;海外市场在2024年底开设101家门店,实现3.5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1% [12] - 出售亏损子品牌“男生女生”每年减亏一个多亿,婴童装英氏自23年以来盈利,OBB和海澜优选亏损幅度小且逐步实现盈利 [13]
专家解读“外卖大战”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外卖、即时零售、电商 公司:淘宝闪购、饿了么、美团、京东、拼多多、阿里巴巴、飞猪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数据 - 近日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日均单量突破 8000 万单,其中餐饮订单 6425 万单,非餐饮订单 1585 万单;淘宝闪购 4455 万单,饿了么 APP 3555 万单[2] - 6 月淘宝闪购为电商带来 5200 万订单和 86 亿元 GMV,5 月带来 3300 万订单和 53 亿元 GMV[1][20] - 淘宝闪购上线后,淘宝 APP 的 DAU 从约 4.5 亿增至接近 5.6 亿,用户平均停留时长增加 5 分钟,购买频次提高约 1.5 次[1][21] - 饿了么在上海日均接近 500 万单,市占率超 50%;一线城市市占率约 40%,二线城市 35%-45%,三四五线城市 20%-30%[1][7][13] - 全国 200 多个地级市中,三线城市订单量占比约 19%,四五线小县城订单量占比约 14%,一线城市订单量接近 23%,二线城市订单量占比最高[14] 品类情况 - 淘宝闪购增长最快的品类是奶茶咖啡及快餐,非餐饮类别中,商超、生鲜水果、服饰百货增长较快,3C 家电、母婴美妆及酒水食品等类别也有显著增长潜力[1][15] - 奶茶和咖啡在餐饮类别中的单量约为 2800 万单,占整个餐饮订单的 40%,整体占比约为 27%-28%[17] - 淘宝闪购中,买菜约占 3%,生鲜水果 3.4%,商超便利店 4.1%,医药 1.9%,3C 家电 2.1%,母婴美妆 2.8%,食品 2%,酒水 1.7%[16] 补贴策略 -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计划未来 12 个月投入 500 亿元补贴,骑手端约 50 亿,商户和代理商端约 50 亿,用户端约 400 亿;7 - 8 月用户端补贴预计花费 160 亿元以稳定日均单量[1][8] - 未来几个月平台预计承担约 150 亿元补贴费用,今年 8 月底平台承担补贴费用比例从 70%调整为 50%,明年可能调整为商户承担 70%,平台承担 30%[9] - 暑期七八月份提供约 160 亿元用户补贴,加大夏季重点品类补贴力度,举办烧烤节,维持奶茶咖啡类单量稳定,加强对淘宝闪购类目重点补贴[10][11] 目标规划 - 8 月开始日均单量维持在至少 7500 万单,市占率接近 40%,年底单均亏损降至 2 元多,明年 6 月实现单月盈利[18] - 2025 年完成 100 万个门店入驻低线城市,将饿了么在三四线城市市占率从 20%-30%提升至接近 30%[12] 竞争格局 - 预计 9 - 10 月即时零售行业格局稳定,美团市占率约 45%,饿了么 40%,京东接近 10%[4][35]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峰值达 1.2 亿,但含 25%囤券订单,实际有效订单增长未达预期,且重心转向海外市场,国内投入或减少[4][28] - 京东 4 - 6 月单量增长迅速,但经费不足、运力不足,订单准时率偏低,目前日均单量下滑至 1500 万单左右[27] 成本与盈利 - 2025 年 7 月初饿了么单均亏损 4.6 元,补贴加大后增至 6 元,目标年底单均亏损降至 2 元多,明年 6 月单月盈利[1] - 奶茶咖啡补贴成本约 10 元/杯,无大额补贴时月订单量可能从 2800 万降至 1300 - 1400 万,但通过与商户分担补贴、吸引其他订单可控制亏损[5][19] 组织架构调整 - 阿里巴巴形成以淘宝 APP 为核心的超级 APP 模式,饿了么、飞猪等向淘宝导流,天猫超市、淘鲜达、淘宝买菜等零售业务并入“淘宝闪购”项目组,预计 8 月底完成调整[4][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奶茶咖啡类目整体规模每年增速达 10% - 20%,线上有 30%左右订单来自线下转移,未来平台可能减少该类目占比[5] - 饿了么平台餐饮结算佣金价格为 25.7 元,非餐饮为 51.4 元;淘宝闪购餐饮结算佣金价格为 25.2 元,非餐饮为 90.1 元[6] - 暑假期间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加大投入,发放酒店和旅游优惠券,飞猪与饿了么、淘宝闪购相互导流[26] - 美团配送速度快是因骑手数量和运力管理优势,饿了么通过加大直营骑手招募、补贴众包骑手解决运力问题,今年计划年底前招聘 100 万左右直营骑手[30][31] - 国内外卖市场接近饱和,即时零售受前置仓限制增长潜力受限,海外市场如巴西外卖盈利可能性更大[32] - 拼多多有强大供应链和仓储体系及庞大用户基础,但运营能力缺乏、运力基础薄弱,发展即时零售面临挑战[34] - 目前一线城市大部分骑手收入达 15000 元左右,好一些能达 17000 元,饿了么和美团骑手接单单均价格较 4 月提高接近 2 元[38] - 平台通过第三方人力外包公司、招募学生、老带新策略、转化众包骑手等渠道解决闪购运力不足问题[39][40]
市值缩水99%,这家企业黯然退市
第一财经· 2025-07-08 00:04
人人乐退市事件 - 公司股票被深交所终止上市并于2025年7月4日摘牌,成为首家退市的民营超市上市公司 [1] - 退市主因系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为负(2021-2023年),2023年审计报告含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 [6] - 2024年营收14.3亿元同比腰斩(-49.86%),净亏损0.17亿元,年内关闭45家门店、转让15家门店 [6] 公司历史与市值变化 - 2010年上市时门店规模达150家,市值峰值出现在2010年1月15日(136.68亿元),2015年仍多次超百亿 [4][5] - 2025年市值缩水至1.58亿元(7月3日收盘价0.36元/股),较峰值蒸发98.8% [7] - 截至2024年末仅存32家直营门店,较上市时减少近80% [6] 传统零售行业困境 - 电商低价竞争、租金人工成本高企导致实体零售利润率承压,部分门店因内部竞争加剧亏损 [6] - 高鑫零售2025财年营收715.5亿元(-1.4%),永辉超市2025Q1营收174.79亿元(-19.32%),净利1.48亿元(-79.96%) [11] - 家乐福中国2025年以1元对价出售4家子公司,反映资产大幅贬值 [9] 新业态冲击 - 会员店(沃尔玛、麦德龙)、折扣店(奥乐齐)通过高性价比商品分流客群,倒逼传统商超转型 [11] - 即时零售崛起(美团、淘宝闪购)推动配送时效竞争至30分钟级,挤压大卖场生存空间 [13] - 供应链成为核心竞争点,需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但爆品开发周期长、难度大 [12] 行业转型方向 - 服务模式可借鉴胖东来,配送体系需向电商靠拢,供应链可参考会员店模式 [13] - 引入AI技术改善经营效率,否则可能重蹈人人乐覆辙 [13] - 业界预测2026年将有更多传统零售商面临关店或业态转型抉择 [1][13]
禁酒令后的便利店
虎嗅APP· 2025-07-07 22:23
禁酒令对烟酒店的影响 - 白酒销售额同比下滑普遍超过80%,九成以上门店受到重创 [2] - 烟酒店销售结构中,企事业单位团购订单占比50%-70%,个人零售仅占20%-30%,政策导致核心业务崩塌 [3] - 高端白酒(如茅台、五粮液)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拉长至70天以上,行业普遍选择主动去库存 [4] - 百元以上大单占日销售额70%以上的场景消失,门店转向依赖低毛利商品(如水、啤酒) [5] 烟酒店商业模式转型 - 行业从"关系型"服务商被迫转为单纯零售店,需直面租金和库存压力 [3] - 部分门店砍掉1/3白酒货架,引入零食、百货、粮油等高频品类,目标转向社区店模式 [15] - 禁酒令与禁烟令叠加效应显著,礼品和商务需求联动下滑 [4] 便利店行业困境 - 日均客流量同比下降约15%,午间和傍晚黄金时段客流锐减 [7] - 单客购买件数从3.9件降至2.8件,消费者转向"任务式"购物,价格敏感度提升 [7] - 客单价下滑,高客单组合(便当+饮料+零食)被低价单品(如一瓶水)替代 [8] 便利店竞争格局变化 - 零食折扣店、会员制仓储超市、即时零售平台分别从价格、品质、便利性维度分流核心客流 [8][9] - 便利店沦为"应急场景补充",客流与客单价下滑形成恶性循环 [10] 便利店转型策略 - 精细化运营成为核心,部分门店通过面积收缩(如120平减至80平)降低租金成本 [12] - 业态嫁接(如引入快递代收、彩票销售机)以高频服务带动商品销售 [12] - 高线城市优质商圈需强化品牌化转型(视觉/产品/体验升级),下沉市场需避免模型错配 [13][14] 行业整体趋势 - 零售业告别依靠信息差或渠道红利的时代,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10] - 成功依赖持续精细化运营、市场洞察及快速调整能力,无单一解决方案 [15]
外卖大战日单量冲击2亿单 美团淘天京东谁胜出
北京商报· 2025-07-07 22:09
电商平台外卖大战数据表现 - 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 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 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 [1][7] - 美团餐饮日订单突破1亿单 即时零售单日订单达1.2亿单 较去年9000万单峰值提前33天 [1][6]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 美团推出"0元喝奶茶"等大额红包活动 [5][6][7] 补贴策略与市场反应 - 平台发放"满25减24""满15减15"等无门槛券 部分实现"0元购" 奶茶品类成主要补贴对象 [6][9] - 商家1小时接300单 骑手一晚跑36单收入超千元 部分门店因产能压力未参与活动 [8][9] - 消费者晒单显示单次囤积8杯饮品 社交平台出现"喝不动"等热议话题 [8] 行业竞争格局与战略意图 - 京东/淘天通过0佣金/社保福利将外卖日订单拉升至2500万单 阿里整合饿了么/飞猪强化本地生活布局 [10][11]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Q1收入643亿元(同比+17.8%) 经营溢利135亿元(同比+39.1%) 酒旅业务成利润重点 [10] - 京东数据显示40%外卖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 阿里认为外卖用户可转化为即时零售用户 [11] 商业模式与行业趋势 - 平台以高频奶茶消费撬动年轻人 利用其社交属性/标准化/旺季特性实现引流 [9] - 补贴大战本质是争夺即时零售入口 构建"高频带低频"生态闭环 目标指向万亿级市场 [10][11] - 行业专家指出补贴难持续 未来需通过内部挖潜/业务协同实现正向利润 [12]
人人乐退市、家乐福资产遭甩卖:传统零售业洗牌潮要来了?|乐言商业
第一财经· 2025-07-07 21:50
人人乐退市事件 - 公司股票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7月4日摘牌 曾被誉为"民营超市第一股" [1] - 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2023年财报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4] - 2024年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49.86% 归母净利润亏损0.17亿元 [4] - 2024年末仅存32家直营门店 当年新开1家/关闭45家/转让15家 [5] - 总市值从巅峰136.68亿元(2010年)缩水至摘牌前1.58亿元 [3][5] 传统零售行业困境 - 电商崛起导致实体店价格竞争力下降 租金水电人工成本高企 [3] - 高鑫零售2025财年营收715.5亿元同比降1.4% [6] - 永辉超市2025Q1营收174.79亿元同比降19.32% 净利润降79.96% [6] - 中国中免2025Q1营收167.46亿元同比降10.96% 净利润降15.98% [6] - 家乐福中国以1元对价出售4家子公司股权 [6] 新业态竞争格局 - 会员店/折扣店业态崛起 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转型会员制 [7] - 奥乐齐以低租金成本+高性价比商品切入市场 [7] - 即时零售加速发展 美团/阿里开启补贴大战 配送时效进入30分钟竞争阶段 [8] - 前置仓模式分流传统大卖场客流 年轻消费者转向线上即时消费 [8] 行业转型方向 - 过度扩张导致管理失控 部分区域门店密度过高引发内耗 [3] - 供应链成为核心竞争力 需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 [7] - 潜在转型路径包括学习胖东来服务/借鉴电商配送/引入AI经营等 [8] - 业界预计2025年将出现更多传统零售商关店或转型案例 [1][8]
阿里加码外卖大战,美团的“围城”时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1:44
外卖补贴大战升级 - 美团于7月5日发放大量免单券和大额优惠券 宣布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 [2] - 淘宝闪购在7月2日宣布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 被解读为对美团的"强势防守" [2] - 阿里巴巴计划发行120亿港元可交换债券 以增强在AI 电商出海及即时零售战场的资金储备 [2] 即时零售市场格局 - 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过8000万 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 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 [5] - 美团"闪购"日订单量突破1800万单 占美团总单量20% 非餐饮品类同比增速达23% [5] - 高盛预测未来几年不太可能回到美团占75% 阿里占25%的两强垄断格局 [6] - 高盛预计美团日均单量将从7800万单上升至8600万单 阿里从4400万单上升至6200万单 [6] 平台战略调整 - 阿里将饿了么升级为本地生活服务核心入口 利用支付宝 淘宝 高德为即时零售业务导流 [5] - 美团在关停年亏损40亿的美团优选后 资源全面倾斜至即时零售核心业务 [5] - 美团依托日均超9000万单的外卖高频流量 将业务由餐品外卖扩展到非餐品类 [5] 行业影响与商家反应 - 美团发券导致咖啡茶饮门店订单暴增 有门店涨了3倍 [8][9] - 商家表示平台竞争增加了订单和话语权 可以拿着A平台政策与B平台谈判 [9] - 线下商家面临履约压力 产能与效率需要长期平衡 [9]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本质是履约能力 满足跑腿购物需求 适合小家电 3C等品类 [3] - 线下业态整体下滑 前置仓成本较低 可能是未来电商发展方向 [6] - 供应链深度整合能力将成为竞争壁垒 需加强与区域经销商 前置仓和品牌商合作 [10] - 2024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 行业前三市场份额从82%下降至6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