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
搜索文档
 超万亿元!“双城双百”投资项目机遇清单将在新加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10-14 15:31
推介会创新采用"省市+区县"联动模式。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等省市部门将牵 头推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商机;重庆市北碚区、奉节县及四川省泸州 市、广安市等区市县也将结合区域特色全方位展现不同区域发展亮点。 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为深化与东盟市场的产业链协同,2025年10月15日,第 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将在新加坡举行。 新加坡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航运和创新中心,是东盟的核心节点,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 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本次活动以"川渝通东盟·产业链全球"为主题,聚焦"高效对接、实效合作",旨在精准匹配川渝产业优势与 东盟及全球市场需求,推动合作从"机遇"走向"落地"。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有着完备的产业体系、广阔的市场空间,与东盟在新能源汽车、电子 信息、新型显示等领域的国际化优势高度契合,合作空间广阔。此次全球投资推介会的举办,既是川渝落 实国家战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对接东盟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步,将 推动多方从"机遇对接"走向"实效共赢"。 上游新闻记者 侯 ...
 永和股份预计前三季归母净利大涨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4:30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至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1] - 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至2.05亿元,同比增长447.64%至506.85%,环比增长6.34%至17.83% [1]   行业景气度分析 - 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度延续,受益于供给侧配额政策与下游需求稳步增长 [1] - 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持续缩减,第三代氟制冷剂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行业供给端约束强化 [1] - 下游空调、冷链等领域需求稳步增长,共同支撑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行,毛利率稳步提升 [1]   公司运营与战略 - 通过优化邵武永和等生产基地的产线运行效率,提升六氟丙烯等产品的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 [1] - 推动邵武永和从产能建设向效益释放阶段转型 [1] - 依托全产业链布局,通过精益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盈利空间,提升运营效率 [1]
 永和股份前三季净利预增超两倍,62岁童建国和90后儿子分别任董事长、总经理
 搜狐财经· 2025-10-14 11:18
 业绩预增概况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加3.10亿元至3.30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至2.05亿元,同比增长447.64%至506.85%,环比增长6.34%至17.83% [2]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扣非净利润为4.42亿元至4.62亿元,同比增长212.93%至227.10% [2]   业绩预增原因 - 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度延续,供给侧配额政策与下游需求稳步增长支撑产品价格上行和毛利率提升 [3] - 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持续缩减,第三代氟制冷剂实行生产配额管理,强化了行业供给端约束并优化供需结构 [3] - 公司优化生产基地产线运行效率,提升HFP、FEP、PTFE、PFA等产品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推动邵武永和基地从产能建设向效益释放转型并持续盈利 [3]   历史业绩与公司背景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扣非净利润1.4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9元/股 [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9%,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40.82% [7]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覆盖萤石资源、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 [7]
 炼化行业以“提质”破局“内卷”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0:32
 行业核心观点 - 炼化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行业结构、技术路径与市场格局将迎来重塑 [1] -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推动行业向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市场供需与竞争格局 - 行业面临“内卷式”竞争,表现为需求收紧与产能持续扩张的矛盾 [2] - 2025年上半年成品油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双下降”现象 [2] - 2024年炼油能力约为9.55亿吨/年,开工率仅为75%左右 [2] - 高端化工品如烯烃和芳烃的产能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已达到产需平衡,进入“内卷”态势 [2] - 我国贡献了全球近六成的新增乙烯产能 [2] - 对二甲苯下游应用单一,近五年PTA占比保持在97%以上,2025年国内较多PTA投建计划将加剧供过于求风险 [3]   技术创新与转型路径 - 技术创新是破局核心路径,行业正经历从“燃料”向“材料”、由“低值”向“高值”的转变 [4] - 高端聚烯烃等产品存在较大缺口,具有技术门槛高、价格高、盈利强等特点,需通过差异化竞争满足特定领域需求 [4] - 需开发集成烯烃、芳烃高值化利用技术,打造“绿色化、差异化、高端化”的含氧、氨、硫高端化学品集群 [4] - 柴油馏分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可实现原料分质利用,提高资源转化效率,降低氢耗,实现节能减排 [5] - 甲醇制烯烃技术以煤为原料,相比传统蒸汽裂解原料利用率提升约10%,能耗降低约三分之一,烯烃产率提高15%至20% [5] - 第三代DMTO技术可实现单套装置甲醇处理量300万吨/年以上,吨烯烃甲醇消耗降至2.6-2.7吨 [6]   “十五五”期间行业展望 - “十五五”期间市场与产能增速将趋于平稳,国内炼油产能预计维持在9.5亿至9.6亿吨/年 [7] - 芳烃市场将进入重新洗牌关键时期,2025年至2029年产业链利润仍集中于上游PX环节,下游PTA—PET长期亏损预期难改 [7] - PX等芳烃产品已脱离周期底部,将率先进入回升通道,得益于PX供应偏紧及下游产能集中投放 [7] - 产业链协同是重要支撑,“PX—PTA—PET”全链条配套优势逐步显现,具备完善上下游配套的企业竞争优势更明显 [7] - 2025年聚酯产能总规模保持8528万吨,预计未来我国PET需求将逐步进入平稳增长期 [8]
 三湘奋进 夯筑高地(前沿观察·挑大梁 看担当)
 人民日报· 2025-10-14 08:42
位于岳阳城陵矶三江口的胶囊形散货仓库。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供图 长沙市联点干部在高能级科创平台了解情况、搜集问题、征集需求。 李 畅摄 李尚引摄(人民视觉) 湘江之滨,岳麓山下,湖南坚持把打造"三个高地"(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 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作为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担当作为,扎 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谋划推进一批重要工程,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研开路,把政策送到企业心坎上 大屏幕上,数字化产线系统实时展示每个工位的状态;嘀嘀声此起彼伏,焊接机器人灵活、准确地打下 焊点……三一重卡,是三一集团旗下主营智能网联新能源卡车制造的事业部,一度面临"数据治理"的问 题。 "以前,哪些物料缺件、哪些车型可以排产,要分别在不同系统中查询。数据流通不畅,给供需对接增 添困难。"三一集团商用车智造公司党委书记黄铁说。 适逢湖南省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长沙经开区干部常态化走访企业时,了解到三一重 卡的困难。他们带来《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详细介绍企业可享受的 数字化诊断、财政资金等方面 ...
 金发科技接受机构调研:长期坚定看好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目前具备年产21万吨可降解塑料产能
 synbio新材料· 2025-10-13 11:48
 核心观点 - 公司长期坚定看好可降解塑料发展前景,并已布局21万吨产能 [2][10] - 公司通过“合成改性一体化”项目及全球化布局,旨在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6][7] - 特种工程塑料业务增长迅猛,尤其在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公司正积极扩张产能 [8][9]   绿色石化与改性塑料业务 - 宁波金发年产15万吨PP改性一体化项目预计2025年底逐步建成投产 [3] - 辽宁金发年产20万吨改性ABS一体化项目已实现部分产能投产 [3] - 2025年上半年绿色石化板块毛利同比减亏36.67% [3] - 公司改性塑料近五年销量复合增长率约15%,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130.88万吨 [6] - 中国塑料改性化率约30%,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50%),提升空间巨大 [5] - 公司增长规划聚焦产品高端化转型、加速全球化布局及深化产业链协同 [6]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产成品销量16.10万吨,同比增长33.17% [7] - 海外基地车用材料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 [7] - 越南、西班牙工厂已投产,墨西哥、波兰、南非等基地建设中,预计2026年逐步投产 [6][7] - 公司力争未来实现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突破30%的战略目标 [7]   特种工程塑料业务 - 截至2025年6月末,特种工程塑料总产能接近3.4万吨/年,产品包括高温尼龙(2.1万吨)、LCP(0.6万吨)、PPSU(0.66万吨)及少量PEEK [8] -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实现销量1.48万吨,同比增长60.87% [8] - 高性能LCP材料销量同比增幅高达98.94% [8] - 1.5万吨/年LCP合成树脂项目首期5000吨装置即将投产 [9] - 4万吨/年透明聚酰胺及聚酰胺弹性体项目首期8000吨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 [9] - 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投产,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已启动建设 [9]   可降解塑料业务 - 公司具备年产21万吨可降解塑料产能,涵盖PBAT、PBS、PLA等产品 [2][10] - 2025年上半年可降解塑料产品销量为10.27万吨,同比增长38.41% [11] - 全球限塑令持续推进为行业创造广阔空间 [10] - 公司已建成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和1万吨生物基BDO产能,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10]
 宝石管业发挥协同优势连续3年拿下“高端”订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0 07:05
 核心观点 - 宝石管业独家中标中海油某公司3年供应商资格,彰显了中国石油在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链的协同优势 [1] - 此次中标是中海油对宝石管业高端产品技术可靠性和服务定制化能力的高度认可 [1] - 合作是中国石油产业链与海油工程领域深度协同、共筑国家能源装备安全屏障的重要实践 [1]   市场与产品 - 连续油管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血管",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深海、非常规油气等复杂场景的作业效率与安全 [1] - 宝石管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将此次投标列为年度战略攻坚项目 [1] - 公司依托中国石油"一体化"资源优势,组建专项团队应对挑战 [1]   公司战略与执行 - 营销人员扎根中海油作业现场,深度解构深海、页岩气等特殊场景的技术痛点 [1] - 研发团队针对性优化连续油管抗疲劳强度、耐腐蚀性等核心指标,创新定制化产品方案 [1] - 商务团队动态响应需求,构建"技术对接-方案迭代-服务保障"的全链条攻坚矩阵 [1]   合作成果与影响 - 宝石管业以差异化优势实现独家入围 [1] - 合作是公司践行"以用户心态做好用户服务"理念、深化"四化"营销体系的标志性成果 [2] - 合作将助力中国石油在高端能源装备领域进一步完善"研发-制造-应用"闭环 [2] - 合作为保障国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注入强劲动能 [2]
 永和股份(605020.SH)发预增,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56亿元至4.76亿元 同比增长211.59%到225.25%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17:43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亿元至4.76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211.59%到225.25% [1]   行业景气度 - 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度延续 [1] - 受益于供给侧配额政策与下游需求稳步增长 [1] - 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持续缩减,第三代氟制冷剂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行业供给端约束强化 [1] - 下游空调、冷链等领域需求稳步增长,共同支撑产品价格持续上行,毛利率稳步提升 [1]   公司运营与战略 - 通过优化邵武永和等生产基地的产线运行效率,提升HFP、FEP、PTFE、PFA等产品的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 [1] - 推动邵武永和从"产能建设"向"效益释放"阶段转型,邵武永和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实现持续盈利 [1] - 依托从萤石上游资源到含氟精细化学品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1] - 通过精益内部管理、开拓市场份额、强化成本控制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盈利空间,推动公司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1]
 永和股份: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212%-225%
 格隆汇APP· 2025-10-08 17:32
 公司业绩预测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亿元-4.76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211.59%-225.25%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因制冷剂行业高景气 [1] - 供给侧配额收紧叠加空调、冷链等下游需求增长 [1] - 下游需求增长推动产品价格与毛利率上升 [1] - 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 [1] - 邵武基地实现效益释放,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1]
 河南洛阳民营经济“六个新”突破,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搜狐财经· 2025-10-03 15:50
 核心观点 - 洛阳市通过机制创新、政策赋能和服务提质,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形成以“六个新”为标志的发展新局面,民营经济成为支撑现代化洛阳建设的生力军与强引擎 [1]   机制突破 - 洛阳市是全省唯一将民营经济发展局列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地市,构建起市、县两级联动的专业服务体系 [3] -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的税收、62%的GDP、83%的新增就业和93%的市场主体 [3]   动能升级 - 洛阳民营市场主体总量突破73万户,较“十三五”末净增37% [3] - 在“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优质企业中,民企占比超过九成 [3] - 民间投资占比达55%、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至85.3% [3]   服务提质 - 建立问题“收集—办理—督办”闭环机制,累计解决企业难题1.3万余项,化解率稳定在97%以上 [3] - 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优秀城市 [3]   要素协同 - 创新开展“六项对接”与国民企对接活动,涵盖产销、产融、用工、技术等多个维度 [5] - 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对接活动1192场,参与企业超4万家次,达成融资金额16.49亿元、用工意向11.6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4.8亿元 [5]   管理焕新 - 围绕企业治理现代化,出台15条专项举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库,并组建专家团开展“一对一”诊断 [6] - 组织专题培训260余期,覆盖企业家及高管1.5万人次 [6]   氛围营造 - 设立“洛阳企业家日”,开展亮灯致敬、风采展示等系列活动,弘扬企业家精神 [7] - 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政策预期更稳、发展信心更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