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

搜索文档
宝藏小城何以创造“全球第一”?(“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第一”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0 06:55
产业集群规模 - 江西省上犹县集聚195家玻纤企业,年经营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2] - 山西省祁县玻璃企业年产各类玻璃器皿26.25万吨,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4] - 河南许昌拥有4100多家发制品企业,超30万名从业人员,假发年出口额约200亿元,产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9] - 江苏丹阳年产镜片4亿多副,占全国产量超70%,全球生产总量约50%[10] - 浙江慈溪有上千家家电整机企业,生产全球约六成小家电,多个细分品种产量世界第一[10] - 湖南邵东打火机年产量超150亿只,年产值148亿元,出口创汇3.75亿美元[12] - 广东大朗年产毛衣超过9亿件,全球每5件毛衣中有1件产自此地[13] - 山东曹县拥有2000余家汉服企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14] - 江苏杭集口腔护理和洗护用品产业年产值130多亿元[14] - 浙江西店镇以手电筒为主导产品的企业900多家,年产值超80亿元[14] 产业特色与全球地位 - 湖南临湘浮标小镇供应全国八成浮标产品[6] - 河南许昌假发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比达60%,每2秒售出一顶假发[9][16] - 江苏杭集制造的牙刷占全球三分之一市场份额[16] - 山西祁县生产全国60%以上人工吹制玻璃器皿[17] - 湖南邵东打火机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7] 产业发展模式 - 本土优势与全球市场有机结合,历史积淀形成完整产业链(许昌假发产业链从原料采购到跨境电商销售)[10] - 专业化分工和集群效应推动产业壮大(丹阳2000多家眼镜企业形成完整配套体系)[10] - 市场细分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邵东企业聚焦一次性打火机规模化生产,同时向高端创新方向发展)[12] - 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大朗建成数字化设计中心和智能仓储系统,实现2小时定制生产毛衣)[13] - 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增强行业话语权(诸暨袜业联合高校建立研究院,获得多项专利并主导制定行业标准)[11] 全球影响力 - 小城产业重塑全球价值链(丹阳眼镜促使国际品牌下调价格,许昌假发建立全球分级标准)[15] - 构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义乌小商品市场)[15] - 产品议价能力和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提升[15]
越来越多的园区,开始“0租金”了
虎嗅APP· 2025-08-19 18:0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国多地出现由地方国资主导的"0租金"产业园风潮 免租期达2至5年 旨在通过空间免租结合资本投入和服务赋能 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实现从"房东"到"股东+服务商"的角色转型 最终达成产业集聚和长期经济回报 [4][6][17][22][44] 宏观背景与动因 - 经济复苏挑战与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促使地方政府采用免租作为刺激创新和招商的非常规手段 [10] - 土地财政式微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政策出台 使传统招商方式受限 需寻找合规新型扶持工具 [12] - 城市间激烈竞争优质项目与未来产业 免租期限和面积持续扩大 如广州黄埔一次性提供15万平方米空间免租 深圳统筹10万平方米 杭州计划20万平方米 [11][15] 模式转型与运营机制 - 国资园区主导因能承受短期租金损失 运营模式转向"园区+资本"双轮驱动 通过股权投资和租金补贴进行资本赋能 [18][19][20] - 底层逻辑为"以租换股" 用当前租金损失换取企业未来股权收益 深度绑定双方利益关系 [22] - 服务生态成为竞争核心 提供金融服务(如深圳设5亿元种子基金允许100%亏损) 场景导入 人才配套(免租公寓)及平台化管家服务 [24] 目标企业与产业聚焦 - 产业方向高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如智能网联车 生物医药 AI及电子信息等 传统产业基本排除 [29] - 企业筛选遵循精英逻辑 目标对象包括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 独角兽 创新创业优胜者及行业领军团队 [31][32] - 战略目标围绕本地产业链进行"强链 补链 延链" 如广州工控集团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吸引上游配套企业 [34] 经济账与长期效益 - 短期为企业节省显著成本:200平方米办公室免租2年可省约15万元 研发型企业三年部分免租可省上千万元 [36][37] - 长期押注税收 就业 创新及股权增值 成功案例如广州科韵路软件园免租培育出宜通世纪等上市公司 集群效应创造价值远超初期租金成本 [39][40] - 潜在风险包括财政可持续性(园区运营上市公司2024年净亏损超40亿元) 政策套利及监管漏洞 [41][42] 行业变革与未来竞争 - 产业政策从粗放扶持转向"空间+资本+服务"的精准滴灌和长期陪跑 运营思维从房东转变为事业合伙人 [44]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运营内功和创新生态打造 而非单纯比拼资金投入 [46]
河南开封顺河回族区:“三链融合”打造产业新高地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22:19
产业发展战略 - 顺河回族区以储能炭新材料和智能装备为主导产业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组合拳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1] - 创新资本运作模式 与北京紫峰资本合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形成国资+厂房+专利+基金创新组合拳 [1] - 联动青网科技园等专业招商团队 实施空间+服务+投资+孵化创新打法 已吸引15家企业入驻园区 [2] 重点项目进展 - 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建成3吉瓦全钒液流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为重大技术项目 [1] - 成功招引商用车电驱桥和充电桩生产项目 完善新能源产业链 [1] - 落地杭州美仪电磁流量仪表项目及医用胶布贴项目 签约多个实体项目 [2] 技术创新布局 - 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河南分中心合作 推进智算中心和芯片封装测试项目 [2] - 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建立创新联合体 研发团队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近50% 中高级工程师超30% [3] - 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建中原新材智谷产业基地 聚焦储能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 [3] 资本运作成效 - 通过2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提供信用背书 产业基金精准投向关键环节 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1] - 突破传统物业租赁模式 采用投资共生新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 [1] - 专业招商团队链接国内外企业资源 与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双向赋能 [2]
上半年昌平区GDP同比增长7.1%,三大主导产业聚集成势
新京报· 2025-08-18 21:27
经济发展 - "十四五"期间区域GDP年均增长6.2% 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 总量突破1800亿元 [1][2] - 2024年上半年区域GDP增长7.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 建安投资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前3 [2]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新台阶 上半年增速5.9%排名全市第三 [2] -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8.9% 商品房销售面积78.5万平方米 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 [2] - 上半年旅游消费增长38.8% 工业增加值增长15.4% 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长12.8% 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9.3% [2] 产业建设 - 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 总量达1040亿元 上半年增速9.7% [4] - 先进制造产业2023年收入突破1600亿元 上半年增速实现翻番达15% [4] - 先进能源产业2023年收入达2532亿元 汇聚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60个 [4] - 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93个 拥有"小巨人"企业81家 专精特新企业882家 国高新企业2946家 均排名平原新城首位 [3] -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企业123家占全市总量50% 上半年收入34亿元 机器人产业集聚企业138家 [5] - 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排名全市第一 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1亿元 [5] 创新生态 - 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1/3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全市最高 [4] - 上半年272家企业上榜2025年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排名全市第三 [3] - 搭建合成生物制造共性技术平台13个 发布全球首个"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 [5] 人才建设 - 实施"星斗计划""雨燕计划""骐骥计划""云台计划"四大人才计划 近两年引育支持人才1300余名 [9] - 每年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开展"昌聚工程" 近两年评选支持高层次人才315名 给予50万-300万元资金支持 [9] - 青年人口占比40.5% 每年投入1.3亿元财政资金实施19条青年人才政策 规划5处人才公寓近千套房源 [10] - 五年来新增就业岗位超25万个 [10] 基础设施 - 在建及建成轨道线路8条 站点46个 总里程超130公里居平原新城首位 [6] - 五年来供应住宅用地157公顷排名全市前列 [7] - 推动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年内开工 18号线年底开通 规划20个轨道微中心 [7] - 回天地区投用180个重点项目 引进名校17所 平均通勤时间降低11% [7] 生态环境 - 森林覆盖率49.46% PM2.5年均浓度达"20+"水平 [8] - 规划"千里绿道体系" 温榆河绿道和42公里绿道惠及沿线120万群众 [8]
深圳市打造最好最优创新创业生态 中小企业活跃度连续多年领跑全国
中国发展网· 2025-08-18 15:24
深圳创新企业数量与质量 - 深圳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 [1] - 2024年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 数量位居全国榜首 [1] - 深圳"小巨人"企业平均申请专利152件 PCT专利6.5件 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2][4] - 2024年新增298家国家级"小巨人"中近30%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 [2][4] 企业创新成果与技术突破 - 沛远智能推出全国首个基于RDK X3的高尔夫球童机器人 研发周期仅14个月 [1] - 荣耀折叠旗舰手机Magic V5以8.8毫米厚度217克重量刷新全球最轻薄折叠屏纪录 [1] - 量旋科技研发出全球首台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 实现中国超导量子芯片首次出海 获数亿元B轮融资 [1] - 微光医疗自研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内窥OCT系统 成为首个向海外出口国产OCT设备企业 [3] - 优必选2024年研发投入4.78亿元 占同期总营收13.05亿元的36.6% [3] - 荣耀全球拥有七大研发基地 100多个创新实验室 研发团队占比超70% 全球专利28600余项 月申请量超300件 [3]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建设 - 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家 总量达6家 居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一 [2][6] - 新增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家 总量达16家 居全省第一 [2][6] - 通过"链主企业+配套企业"模式促成专精特新企业与行业龙头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超500项 [5] - 机器人谷形成完整产业链 包含越疆科技等领军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 [5] 创新投入与知识产权 - 2024年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 总估值1599亿美元 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 151件发明申请 [4] - 独角兽企业与"小巨人"企业在集成电路 机器人等硬科技赛道展现强大内生动力 [4]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深圳构建全链条培育机制 包括梯度培育政策 "工业上楼"政策 "深i企"平台服务 [7] - 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 补偿比例最高达80% 首次获贷企业给予2%贴息 单户最高20万元 [7] - "中小企业融资虚拟园区"集聚43家金融机构 提供58款特色信贷产品 [7] - 商事主体登记实现1平台1次申报1日办结 全程零见面零费用零跑动 [8]
郑州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加速产业集群成势
郑州日报· 2025-08-18 10:34
郑州市制造业头雁企业申报情况 - 郑州市工信局公示23家拟推荐申报2025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 包括超聚变 安图生物 中创智领 宇通客车 太龙药业 中铁装备 汉威科技等领军企业 [1] - 申报企业需为郑州市产业链"链主"企业 属于钢铁等八大优势产业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新兴产业 优势产业企业2024年营收不低于30亿元 新兴产业企业2024年营收不低于10亿元 [3] - 郑州市累计获评省头雁企业55家次 其中2022年17家 2023年17家 2024年21家 [3] 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 - 安图生物创立于1998年 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制造 产品涵盖免疫 微生物 生化 分子 凝血等检测领域 是国内第一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体外诊断企业 产品全国三级医院覆盖率近60% 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太龙药业是集科研 种植 生产 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以中药产品为主 拥有口服液 片剂 胶囊 输液 原料等多种剂型共100多个产品 是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6] 装备制造行业全球领先企业 - 中铁装备盾构机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保持国内第一 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 隧道专用设备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方阵 产品出口全球六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中创智领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郑煤机集团 是A+H股上市公司 业务涉及煤矿机械 汽车零部件 工业智能等多个板块 拥有28个生产研发销售基地遍布全球17个国家 员工17000余名 从1964年新中国第一架煤矿液压支架研制生产到第30万台液压支架正式下线 [8] 汽车制造行业突破性发展 - 郑州市汽车产量占全省80%以上 拥有宇通客车 东风日产郑州工厂 郑州日产 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 海马汽车 少林客车 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 形成客车 乘用车 新能源汽车三大整车生产格局 2024年郑州市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12万辆 [9] - 宇通客车2025年7月以919辆的月度出口销量 同比增长45.18% 市场份额14.99%的成绩蝉联中国客车出口销量冠军 上半年累计销售各类车辆21321辆同比增长3.73% 市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电子信息产业核心企业 - 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占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场数量70%以上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风系统 空气质量检测仪 空气净化器等相关产品 2023年3月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位列河南第一 [11] -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11月5日正式落地河南 仅用时55天郑州产线首台服务器正式下线形成规模量产 [11] 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 郑州市编制出台《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郑州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规划》《郑州市实施换道领跑战略行动计划方案》等总体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 [12] - 实施创新驱动 强基提链 数字赋能 企业培育 项目建设 品质提升 集聚提质 绿色发展八个专项行动 建设"1566"现代工业体系 市级重点推进智能终端 汽车制造等2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 [12]
雄安新区建设提速!央企分支机构超300家,疏解模式持续革新
华夏时报· 2025-08-13 17:51
央企疏解进展 - 雄安新区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3.5% [1] - 央企已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超300家 [1][2] - 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加速推进 中国星网办公楼2024年10月投用 中国中化和中国华能总部预计2024年搬迁到位 [2]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计划2026年9月竣工 [2] - 第二批疏解央企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诚通、中国农发集团总部已确定选址并启动建设 [2][3] 产业集群发展 - 中国星网带动60家空天信息企业注册落地 形成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商业卫星智造/空天飞行器4大赛道 [2] - 中国大唐总部规划30万平方米建筑群 聚焦能源数字化与绿色低碳技术 2025年全面开工 [3] - 中国华电总部打造智慧能源创新中心 同步推进氢能研发中心建设 [3] - 中国诚通总部布局绿色金融与供应链管理 2025年完成土地出让 [3] - 中国农发总部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 2025年完成概念设计 [3] 疏解模式创新 - 中国中铁实施"1+6+N"产业集群导入方案 涵盖基建投资/智能建造/勘察设计/高端制造等领域 [6] - 中国中铁已设立区域总部及16家三级子公司、17家分公司 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 [6] - 链式集群式疏解成为主流 从物理空间转移转向产业链创新链生态迁移 [5][7] - 中铁雄安科创中心作为集群式疏解战略承载地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与产学研合作 [7]
不起眼的芦苇秆,年卖百亿!揭秘临湘“鱼漂霸主”背后的财富密码
新消费智库· 2025-08-12 21:04
临湘浮标产业发展历程 -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以芦苇秆制作浮标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黄盖将其发扬光大,清朝时期工艺传入台湾[10] - 1991年台湾刘氏后裔回临湘投资建厂,成立中国大陆首家浮标生产厂家"名昶",带动当地小作坊式生产,一支浮标售价5元(当时月工资不足300元)[10] - 2014年"临湘浮标"获中国地理证明商标,2016年被授予"中国浮标之乡",2021年制作技艺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11][12][13][14]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临湘浮标全国市场占有率超80%,拥有3100多家企业(其中5家产值过亿),年产量超2亿支,产品远销30多国[14] - 产值从2021年30亿元飙升至2024年85亿元,2025年目标冲击百亿元,计划打造中国钓具第一股[14] - 拥有专利540项,研发新技术20余项,9家企业进入国家"行业领跑者"名单,主导制定全国浮标行业标准[31] 产品技术演进路径 - **材料创新**:从芦苇秆升级至纳米材料(提升灵敏度)、碳纤维(增强坚固性)、孔雀羽(特殊浮力表现),满足不同场景需求[22][24][25] - **工艺革新**:引入数控加工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采用3D打印技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26][27] - **功能细分**:开发抗水流型、高可视型、智能传感型(监测水温/水深/鱼群)等4000多种产品,覆盖不同鱼种和垂钓场景[28][29] 商业模式升级 - 构建"产品+直播+展会+赛事+旅游"生态:抖音电商60%浮标订单来自临湘,培育川泽、小凤仙等头部商家[33] - 2019年建成湖南省首批轻工业特色小镇,举办超50场浮标文化节/垂钓赛事(如"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垂钓大赛)[33][34] - 发展游钓产业打造文旅IP,带动酒店、餐饮、景区等周边业态增长[35] 用户需求洞察 - 竞技钓手推动产品性能升级(如池海黄金眼系列单价达上百元),情绪消费催化产业升级(用户愿为特殊材质/场景标签支付溢价)[17][31] - 智能浮标通过蓝牙传输数据至手机APP,满足年轻群体科技偏好;个性化定制满足身份彰显需求[29][26] - 产业成功捕捉用户从实用需求(早期5元/支)到情感价值(科技感/圈层认同)的消费心理变迁[37]
济南莱芜布局多元产业集群 推动工业高质量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9:03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莱芜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达1307亿元人民币 总量位居济南市第二位 [2] - 锚定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精准谋划3+2重点产业 加速布局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 [1] - 推动产业链上成长和集群发展 形成多元协同产业格局 [1] 传统产业升级 - 汽车产业以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为引擎实现全链崛起 [2] - 重汽济卡2024年产量规模突破10万辆大关 [2] - 带动30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2] - 钢铁等传统产业持续升级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3] 新兴产业发展 - 现代医药产业以鲁中国际生物谷为平台深耕中医药细分领域 [2] - 现代医药产业2024年产值实现翻番 [2] - 新能源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 [1] - 引导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并拓展应用场景 [3] 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建设 - 3年来招引落地491个优质项目包括飞龙医药等 [3] - 项目填补关键环节并提升链条韧性 [3] - 靶向开展以链招商 以商招商和园区招商 [3] - 公司聚焦高附加值零部件领域强化产业集群效应 [2]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2025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10% [2] - 全力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战略高地 [2] - 精准培育新兴产业持续提升产业能级与发展韧性 [3] - 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积蓄产业长远发展后劲 [2][3]
走进民企看发展|五金机电“南皮制造”“破圈”出海
新华网· 2025-08-12 13:44
行业概况 -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历史悠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颇具盛名 [1] - 当前产业集群规模显著 拥有生产企业超4000家 年产值突破340亿元 [1] - 五金机电产业占南皮县经济总量比重超60% 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1] 全球化发展 - 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 产品出口覆盖欧洲 北美及东南亚市场 [1] - 从规上企业到小微企业均积极参与国际化 "南皮制造"海外销路持续拓展 [1] 产业升级 - 五金机电产业持续提档升级 推动产品从基础零部件向高端装备领域延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