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迭代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培育、拓展新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6:27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建立新赛道培育发展工作机制 聚焦前瞻技术突破和产业动态挖掘 [1] - 方案明确抢抓新赛道投资热点 通过系统推进产业交叉融合和技术迭代 形成一批新的投资增长点 [1] - 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培育和拓展新赛道 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多种模式快速聚集企业项目落地 [1] 重点发展产业领域 - 近期重点瞄准固态电池、石墨烯、碳纤维、灵巧手、AI眼镜、AI玩具、AI手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康复辅助器具、医疗机构制剂、智能传感器、光芯片、6G移动通信设备、稀有金属及稀土功能材料、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游艇等前沿技术和产品 [1] -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装备、新材料、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智能终端等产业 [1] 工作机制与实施路径 - 建立"前瞻识别—科学决策—快速响应—持续提升"的新赛道培育发展工作机制 分行业分领域分批次发布新赛道产业和产品目录 [1] - 借助各类招商活动、展会等平台契机招新引新 快速聚集一批企业(项目)落地布局 [1]
锂电行业洗牌加速
投中网· 2025-08-29 10:35
文章核心观点 - 锂电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和资金压力,推动企业赴港上市寻求融资和全球化发展 [5][7][9] - 港股市场提供更高效的融资渠道、国际资本对接和更高的估值容忍度,支持企业海外扩张和技术迭代 [14][17][18] - 地缘政治和政策红利(如欧盟碳足迹法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本土化产能布局 [11][12] 行业结构性压力 - 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预计1000-1200GWh,但行业规划总产能达4800GWh,为实际需求的四倍 [8] - 二线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50%,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9.86% [8] - 碳酸锂价格下跌32.11%,从2024年同期的10.37万元/吨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04万元/吨 [8] - 储能电芯价格跌至0.3-0.4元/Wh,部分中标价格低至0.26元/Wh [8] - 行业平均收款周期103天,付款周期255天,账期差达152天,多家公司账期差接近200天 [8] - 2025年上半年有22家上市公司调整锂电项目,跨界企业如宝明科技、黑芝麻等退出市场 [9] 资本市场需求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IPO集资额同比激增近三倍,创2021年以来最佳开局 [5] - 港交所IPO申请数量达240家,较2024年增长近两倍 [5]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超350亿港元,创上半年全球最大IPO纪录 [5] - 亿纬锂能、欣旺达、星源材质等企业2025年相继启动港股IPO [5] 全球化战略驱动 - 欧盟电池法规要求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强制本土化产能建设 [11] - 欧洲Northvolt破产、美国Fluence亏损为中国企业留下市场空窗期 [11] - 欧盟碳中和资金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依赖本地化项目 [11][12] - 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建厂,亿纬锂能进入马来西亚,国轩高科布局阿根廷锂资源 [12] 资本市场差异 - 2024年A股430家企业终止IPO,较2023年245家大幅增加 [14] - 港股为A股上市公司提供快速通道,2025年推出"科企专线"支持新能源企业 [14] - 港股机构投资者更看重全球化能力、技术壁垒和海外增长叙事 [17] - H股对"战略性亏损"容忍度更高,尤其支持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投资 [17] - 港股外汇融资直接匹配海外项目需求(如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需数十亿欧元) [18]
南山智尚: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业务聚焦技术迭代与市场趋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17:07
业务发展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业务聚焦技术迭代与市场趋势 [1] - 通过研发适配新兴领域新产品积极响应行业动态需求 [1] - 针对机器人领域高性能腱绳需求精准布局产品研发 [1] 技术进展 - 技术积累并推出适配性解决方案满足下游行业材料升级要求 [1] - 推动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1]
浙江鼎力:2025年上半年净利增长27.6%,新能源转型与海外扩张双轮驱动增长
证券时报· 2025-08-28 14: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36亿元 同比增长12.35% 归母净利润10.52亿元 同比增长27.63% 净利率提升至24.27% [1] 海外市场 - 海外市场收入达33.74亿元 同比增长21.25% 占比超七成 欧洲和一带一路国家业务表现突出 [2] - 欧洲PMI初值升至50.5(前值49.8) 三年来首次重返扩张区间 设备平均使用年限近10年 更新需求有望改善 [2] - 灵活调整产线适应市场需求 优化海外子公司运营 加快渠道下沉和本地化服务体系建设 [2] 研发与创新 - 研发费用1.44亿元 同比增长21.82% 累计获专利273项(发明专利146项 海外专利97项) 参与制定近2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3] - 实现全系列产品电动化 推出批量化无油全电环保剪叉系列 具有低能耗 更安全 易维护优势 [3] - 推出油改电服务 帮助客户以低成本完成柴动设备电动化改造 提升设备利用率 [3] 产品拓展 - 除200余款常规产品外 推出船舶喷涂除锈机器人 隧道打孔机器人 轨道高空车等差异化产品 渗透船舶 轨道交通 新能源工程等场景 [4] 可持续发展 - 连续10年实施现金分红 2024年度分红总额超5亿元 派息率达31.09% [5] - 首度参评Sedex供应链大奖 获技术创新和积极进取两大奖项提名 [6]
光伏半年报密集出炉,六大主链企业亏损超180亿元,逆变器企业业绩大爆发
华夏时报· 2025-08-28 13:20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光伏行业57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 35家盈利 22家亏损 业绩分化严重[1] - 阳光电源 特变电工 横店东磁三家企业上半年盈利超10亿元[1] - 隆基绿能 晶澳科技 天合光能 TCL中环 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6家龙头企业净亏损合计超180亿元[1] 逆变器企业业绩 - 阳光电源实现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增长55.97%[2] - 锦浪科技盈利6.02亿元 同比增长70.96%[2] - 禾望电气净利润2.43亿元 同比增长56.79%[2] - 德业股份归母净利润15.22亿元 同比增长23.18%[2] -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产品收入同比暴增127.78% 达到178.03亿元[2] - 阳光电源58.30%收入源自海外业务 由134.76亿元增长至253.79亿元[2] - 锦浪科技储能逆变器产品收入为7.93亿元 同比增长313.51%[2] 光伏设备企业业绩 - 晶盛机电营业收入57.99亿元 同比减少42.85% 归母净利润6.39亿元 同比下降69.52%[3] - 迈为股份营业收入42.13亿元 同比减少13.48% 净利润3.94亿元 同比下降14.59%[3] - 奥特维营业收入33.79亿元 同比下降23.57% 归母净利润3.08亿元 同比下降59.54%[3] - 奥特维在手订单105.69亿元(含税) 同比下降26.32%[3] - 光伏设备降价幅度大概在25%—30%[4] 辅材企业业绩表现 - 明冠新材归母净利润-0.53亿元 同比暴跌713.54%[5] - 中来股份亏损1.69亿元 但净利润增长44.83%[5] - 福斯特归母净利润4.96亿元 同比下降46.6%[5] - 赛伍技术预计归母净利润为-8200万元到-7000万元[5] - 石英股份营业收入5.15亿元 同比减少30.13% 归母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下降58.41%[6] - 南玻A营业收入64.84亿元 同比下降19.75% 净利润0.75亿元 同比下降89.83%[6] - 金晶科技营业收入23.94亿元 同比减少32.56% 归母净利润-0.96亿元 同比减少135.04%[6] - 安彩高科营业收入17.42亿元 同比减少30.56% 归母净利润-2.15亿元 同比下降2194.75%[6] 主产业链企业状况 - 电池片 组件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 多晶硅 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8] - 各环节主流型号平均价格较2020年以来最高价降低88.3% 89.6% 80.8% 66.4%[8] - 天合光能亏损29.18亿元 降幅达654.47%[8] - TCL中环净利润-42.4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38.48%[8] - 阿特斯盈利7.31亿元 但较去年同期12.39亿元下降四成左右[8] - 弘元绿能归母净利润-2.97亿元 去年同期为-11.57亿元 同比增长74.35%[8] - 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25.69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亏超26亿元[9] - 爱旭股份归母净利润-2.38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86.38%[9] 技术发展与市场动态 - 技术迭代主要集中在BC技术和HJT技术的进步上 BC技术加速渗透和量产[9] - 光伏玻璃2.0mm单层镀膜玻璃9月新单价格较8月初上调2元/平方米[7] - 玻璃市场表现为严重供应紧张局面 头部企业生产排单计划已排至9月中下旬[7] - 国内光伏抢装拉动玻璃需求短期激增 海外政策变化重构玻璃出口格局[7]
人才告急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隐忧
行业人才缺口现状 - 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预计2025年达103万人 [1] - 全国400万汽车维修工中仅12%接受过新能源技能培训 60%无法维修新能源汽车 [1] - 高压电与智能网联双证人才缺口高达85% [1] 人才培养体系问题 - 职业院校教材技术落后产业实际发展约五年 [1] - 78%校企合作停留在实习挂牌的表面阶段 [1] - 人才培养体系仍为线性稳定态模式 无法匹配产业非线性跃迁需求 [1] 人才结构性问题 - 行业存在高端研发人才短缺隐忧 尤以自动驾驶/电池技术/AI算法领域为甚 [2] - 传统汽车行业人才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薪职位吸引导致流失 [2] - 部分企业因创新能力不足或管理体制缺陷难以保留人才 [2] 解决方案:教育体系改革 - 需建立车企/职校/行业协会主导的活页教材机制 实现课程内容季度更新 [2] -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 要求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 [1][2] - 打通学分银行体系 支持在职工程师通过模块化学习升级技能 [2] 解决方案:政策支持 - 建议建立技术紧缺指数动态清单 对固态电池工程师等关键岗位实施个税减免 [3] - 在武汉/成都等产业承接地设立区域性培训中心 配套人才公寓与子女教育保障 [3] - 推行培训经费强制计提制度 要求车企开放实训基地 [3] 解决方案:生态构建 - 建立跨企业技能评估标准 实现全国通用可携带认证 [3] - 发展覆盖全行业的技能人才数据库 动态监测区域供需缺口 [3] - 采用远程诊断/AR辅助维修等数字工具缓解地域分布不均问题 [3] 战略优先级调整 - 需将人才生态建设置于比电池密度/芯片算力更优先的战略地位 [4] - 构建人才培养-能力再生-价值转化的生态闭环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4] - 智能工厂最终需依赖能驾驭先进技术的人才实现价值 [4]
安图生物上半年营收下滑6.65%至20.6亿元,研发投入3.5亿
财经网· 2025-08-22 09:4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6.65%至20.6亿元 [1] - 归属净利润减少7.83%至5.71亿元 [1] - 研发投入3.5亿元占营业收入16.99% [1]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IVD市场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 [1] - 罗氏、雅培、丹纳赫、西门子四大巨头2023年合计占据57.3%市场份额 [1] - 罗氏诊断业务2024年预计收入170亿美元 [1] - 雅培诊断业务2024年预计收入160亿美元 [1] - 丹纳赫诊断业务2024年预计收入99亿美元 [1] - 西门子诊断业务2024年预计收入45亿美元 [1] 技术发展趋势 - 新兴企业通过微流控芯片、CRISPR基因编辑、数字病理等技术实现突破 [2] - 分子诊断细分市场以13.4%增速领跑全行业 [2] - 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早筛领域取得突破 [2] - 单癌种检测成本已降至500美元以下 [2] 中国市场特点 - 国内外企业并存竞争格局 [2] - 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 - 国内头部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具有竞争力 [2] - 2023年免疫诊断市场国外企业占据超60%份额 [2] - 罗氏在中国免疫诊断市场份额达25.4% [2] - 雅培占据中国免疫诊断市场13.5%份额 [2] - 西门子和贝克曼分别占据5.3%和5.2%市场份额 [2] - 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不足40% [2]
海外收入占比突破40%,科沃斯上半年营收86.76亿元,技术迭代驱动增长加速度
证券之星· 2025-08-20 11: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6.76亿元同比增长24.37% 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比激增60.84% 经营现金流净额暴增487.7%至14.56亿元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达5.05亿元 延续一季度增长势头 [2] 双品牌战略与市场份额 - 科沃斯品牌服务机器人收入48.05亿元 添可品牌智能生活电器收入36.61亿元 双品牌合计贡献总收入97.58% [2] - 洗地机器人国内线上零售额份额达73.1% 自身扫地机器人产品中洗地机型收入占比近60% [2] - 科沃斯品牌服务机器人全球出货187.6万台同比增长55.5% 添可品牌洗地机全球出货197.4万台同比增长17.5% [2] - 双品牌形成高低搭配立体化格局 科沃斯巩固大众市场 添可抢占高附加值高端市场 [3]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 X9系列采用滚筒活洗+飓风吸尘技术解决清洁痛点 T80系列以同价高配策略覆盖中端市场 [3] - 地宝MINI系列通过轻量化设计与多彩配色精准匹配小户型及年轻用户需求 [4] - 添可推出上下水系统解决手动换水痛点 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场景清洁解决方案 [4] - 研发投入5.07亿元同比增长13.80% 形成滚动式创新闭环(X8技术储备转化至X9 洗地机技术反哺扫地机) [5] 渠道与全球化布局 - 线上覆盖传统电商与直播电商/私域运营 线下拥有8100家零售网点与170家双品牌旗舰店 [6] - 前装市场与头部装企/家居定制渠道合作实现装修阶段前置渗透 [6] - 海外收入占比达40.8% 科沃斯品牌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2.2% [6] - 欧洲市场二季度同比增长89.2% 美国市场增长86.5% 亚太市场通过渠道拓展快速渗透 [6] - 新品类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20.6% 实现多品类协同全球化 [7]
蓝海华腾: 关于全资子公司取得发明专利证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4 16:19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全资子公司无锡蓝海华腾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涉及电流零位确定方法和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 [1] - 电流零位确定方法通过获取母线电流值和三相电流值计算零位漂移值,实现电机三相电流零位的精确确定 [1]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通过CLARKE变换和电机本体参数计算转子位置与速度,无需物理传感器即可实现全速范围稳定运行 [2] 技术应用价值 - 电流零位技术可提升控制器对电机的控制精度,适用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 [1]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突破物理传感器依赖,降低硬件成本并增强系统可靠性 [2] - 两项专利均于2020年11月申请(ZL202011336146.5和ZL202011375799.4),体现公司长期技术积累 [1][2] 战略意义 - 专利有利于完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巩固自主技术领先优势 [2] - 通过持续创新机制驱动技术迭代,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 - 专利虽对近期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但强化了公司在电机控制领域的技术壁垒 [2]
三年贬值65%以上,新能源二手车陷流通困局
36氪· 2025-08-14 08:00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现状 - 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极低,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一年亏损10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残值仅为售价一半[7] - 蔚来ET5两年贬值14万元,三年平均贬值率高达65%,部分车型出现"一年腰斩、三年残值归零"[9][12] - 二手车商库存周期平均达43天,35.6%车商库存超30天,亏损经营成为常态[9][10] 市场困局成因 - 技术迭代过快,电池成本占比超40%,新款车型上市导致旧款残值瞬间蒸发40%[20][14] - 新车价格战传导至二手车市场,出现"新车售价比二手车收车价更低"的倒挂现象[16][24] - 首任车主权益无法转移,质保政策差异大,车商面临高额保修成本与纠纷风险[17][25] 行业乱象影响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比新车低28.6%,严重扰乱定价体系,导致正常二手车成为烫手山芋[31] - 里程篡改、库存车伪装等问题普遍,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33] - 租赁公司批量处理退役车辆(残值不足20%),挤压零售市场利润空间[17] 解决方案探索 - 技术标准化:长安汽车推出电池残值AI评估系统,预测精度达91%[34] - 商业模式创新:蔚来BaaS方案提升残值27%,吉利推出整车订阅计划[34] - 政策建议:推动新车与二手车补贴平权,杜绝零公里二手车[30][34] 消费者应对策略 - 购车选择:优先官方保值承诺品牌,蔚来认证二手车一年保值率达74.08%[36] - 用车管理:完整维保记录可提升估值8-12%,定期校准电池管理系统[38] - 处置时机:第三年为关键窗口期,保持原厂状态可获得15%认证溢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