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长安汽车(000625.SZ):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
格隆汇· 2025-11-12 19:34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正持续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 [1] - 公司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和门店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场景 [1] - 公司计划在2028年实现人形汽车机器人的量产下线 [1] 核心技术发展 - 公司致力于突破机器人领域的"大脑"、"能源"、"驱动"等核心技术 [1]
长安汽车: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
格隆汇· 2025-11-12 19:33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正持续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1] - 公司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门店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场景 [1] - 公司计划在2028年实现人形汽车机器人的量产下线 [1] 核心技术发展 - 公司致力于突破机器人"大脑"、"能源"、"驱动"等核心技术 [1]
沪指窄幅震荡微跌0.07%,关注A500ETF易方达(159361)、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等产品投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11-12 19:13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全天震荡,沪指微跌0.07% [1] - 中证A500指数下跌0.3%,沪深300指数下跌0.1%,创业板指数下跌0.4%,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0.6% [1] - 港股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8% [1] 板块及题材表现 - 保险、医药、燃气、脑机接口、金属铝板块涨幅居前 [1] - 培育钻石、光伏、影视院线、能源金属、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跌幅居前 [1] - 港股医药股领涨,光伏、券商等板块表现弱势 [1] 主要ETF产品特征 - 创业板ETF跟踪创业板指数,该指数由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较高,电力设备、通信、电子行业合计占比近60% [2] - 科创板50ETF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该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硬科技"龙头特征显著,半导体占比超65%,与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行业合计占比近80% [2] 特定产品动态 - A500ETF易方达(159361)成立已满一周年,该产品最新规模达236亿元,位居同类产品前列 [1]
新周期 新技术 新生态丨2025(第十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锂电金鼎奖颁奖典礼&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12月17-19日,深圳举办!
起点锂电· 2025-11-12 18:22
活动核心信息 - 活动名称为2025(第十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锂电金鼎奖颁奖典礼&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以及2025起点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 [2] - 活动主题为新周期 新技术 新生态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12月17日至19日,地点在深圳 [1][2] - 活动规模为线下2000+嘉宾,在线直播观看30000+ [2] 行业技术趋势与热点 - 电池技术方面,46系大圆柱电池因宝马宣布2026年装车而引发行业加速布局,全极耳圆柱电池已开始量产,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维持高热度 [1] - 储能领域,314Ah电芯正逐步替代280Ah成为主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企业已发布500Ah以上容量电芯,电芯向大容量趋势发展 [1] - 新兴应用场景如人形机器人(宇树机器人春晚登台)和低空经济(eVTOL)带动电池新需求,成为企业布局新方向 [1] - 材料方面,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开始大规模应用,磷酸锰铁锂正极在商用车和两轮车试水应用,硅基负极搭配全极耳技术应用增多 [1] 活动专场与核心议题 - 专场一(圆柱电池技术):聚焦全极耳圆柱电池实现5分钟200km续航的快充生态、大圆柱电池的标准化与安全性、46系大圆柱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以及AI驱动制造等议题 [5] - 专场二(软包电池及高能量密度技术):探讨软包电池突破6C充电极限的超快充与热管理革命、作为500Wh/kg+高能量密度电池核心载体的潜力,以及其在eVTOL与无人机万次循环安全飞行中的应用 [5][6] - 专场三(电池新材料新工艺):议题涵盖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产业化、4.5V高电压锂锰基正极、硅碳负极气相沉积技术、固态电池中段工艺变革及设备价值提升等 [6] - 专场一(储能电池及方形电池技术):包括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行业白皮书发布、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在高能量密度与长寿命方面的创新、以及在大型储能电站中的集成设计 [6] - 专场二(户储及便携式储能应用):聚焦户用储能多级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与实践、以及户用储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6] 同期活动与参与方 - 同期举办第10届锂电金鼎奖评选,旨在鼓励新能源电池行业创新发展,评选报名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11月25日,颁奖典礼于12月19日举行 [7][8] - 金鼎奖设置15个具体奖项,包括年度锂电电芯技术创新奖、各类储能电池技术创新奖、材料及设备技术创新奖等 [8][10] - 拟邀企业涵盖动力及储能锂电池、轻型电池、eVTOL及无人机电池、材料、设备、储能等全产业链龙头与新贵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先导智能、华为等 [9][11]
轮式人形,杀死传统AGV?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1-12 18:11
行业背景与核心挑战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启航之年,一线梯队企业已达成千台级出货量,并将万台级交付规模作为下一阶段目标[1] - 行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人形机器人难以融合制造流水线、存在量产技术集成与成本瓶颈、以及陷入“量少→成本高→量难增”的恶性循环[2][5][7] - 在复杂产线中存在核心矛盾,AGV仅能搬运无法操作,双足机器人移动低效,传统轮式设备难以兼顾灵活性与精准性[3] 赛博格W01轮式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 - Cyborg-W01采用轮式底盘,最大移动速度达1m/s,导航精度控制在±1cm,在0.75米宽通道内可灵活穿梭[11][14] - 机器人拥有53个自由度,采用分布式布局(底盘3+腰部2+双臂7×2+灵巧手16×2),实现流畅协同[9][14] - 单臂负载达7.5kg,双臂总负载超15kg,最大关节扭矩达562N·m,满足重载需求[16][18] - 设计将移动底盘、操作臂、灵巧手进行解耦又协同,提升集成度,为标准化量产奠定基础[12] 赛博格H02高性能欠驱动仿筋腱灵巧手 - Cyborg-H02是行业首款欠驱动仿筋腱工业灵巧手,具备5指3关节16自由度设计,完美复刻人类手指运动逻辑[21] - 通过腱绳驱动与自适应算法协同,实现重载能力与精密操作的双向突破[24] - 标配压力、位置、温度传感器,能实时感知抓取力度与工件状态,动态调整夹持策略[25] - 具备长达百万次的使用寿命与模块化维护设计,大幅降低维护成本[25] 系统协同与B端落地价值 - W01与H02的组合构建“移动+操作”的完整能力单元,满足B端对系统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26] - 在仓储物流场景,协同工作可完成“货到人”分拣,并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动态更新库存信息[28] - 在工业制造产线,组合让一条产线同时具备力量与巧劲,将产线换型时间从天级缩短至小时级[28] - 技术转化为客户看得见的投资回报是培育市场、走向规模化的最佳路径[29]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焦点从概念转向落地能力较量[30] - 未来工业生产力将由高度协同、多场景适配且具备商业规模化部署能力的智能系统重构[30]
80后浙江“富三代”,在美国卖“老头乐”,去年收入超20亿元!年内A股暴涨超220%,已启动港股IPO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17:57
公司概况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为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通过外销低速电动车(“老头乐”)在北美市场实现高利润和高增长 [1] - 公司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中另辟蹊径,在国内消费者中“查无此车”,但在A股市场表现亮眼,年内股价上涨超220%,截至近期收盘市值达221.59亿元 [1] - 公司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计划打造“A+H”双融资平台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7.66亿元增长至29.77亿元,净利润从2.06亿元增长至4.31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7] - 2025年前7个月,公司收入达20.68亿元,净利润为4.33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净利润水平 [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35.2%提升至2025年前7个月的40.2%,盈利能力增强 [7]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电动低速车行业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8.4% [8] 业务模式与市场分布 - 公司几乎全部收入来自海外市场,2024年超99%的收入源自海外,美国是最大出口目的地,2024年贡献收入22.9亿元 [8] - 2025年前7个月内,美国市场贡献了公司近八成的收入,占比达79.6% [9] - 公司通过进入全球最大零售连锁巨头沃尔玛等美国本土连锁商超销售产品,并提前布局海外产能,在中国、东南亚(泰国、越南)及美国多地设有工厂 [6]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公司由“富三代”曹马涛于2015年创立,创业初期获得祖父赠予的2850万元资金支持 [4][5] - 曹马涛在美国考察期间洞察到低速电动车在美国高尔夫球场和农场的应用商机,避开与主流车企的正面竞争 [4] - 2023年3月,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加速资本化进程 [6] - 2024年7月,公司先后与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和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3] 公司治理与争议 - 公司与创始人父辈曹跃进名下的涛涛集团有限公司存在频繁关联,包括多次资产收购、股权收购及员工混用等问题,被媒体质疑“形同一家” [11] - 公司曾多次因违法行为被处罚,包括因出口货物规格型号申报不实被海关罚款1.98万元,以及因夹带危险货物等事由被海事局、市场监管局处罚 [12][13] -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低,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占比从3.6%增至4.2%,2025年前7个月降至2.8% [13] - 创始人曹马涛持有公司67.41%股份,2024年上半年公司派发现金股利1.63亿元,其中约三分之二落入其手,引发市场对分红过高的讨论 [13]
工控、电网25Q3总结:工控进一步复苏,电网景气度保持
东吴证券· 2025-11-12 17:5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工控与电网行业持积极看法,投资建议部分推荐了多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84] 核心观点 - 工控行业在2025年第三季度需求进一步复苏,龙头公司如汇川技术展现出强劲的阿尔法,二线公司在OEM市场向好的背景下也实现稳健增长 [2] - 电网投资在"十四五"收官之年保持高景气度,特高压建设进入新阶段,成长属性增强 [54][60] -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稳定,龙头企业通过费用管控和业务拓展实现净利率提升 [8] -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领域,为工控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曲线,相关零部件市场空间广阔 [39][40] 25Q3行业总结:工控 - 2025年Q1-Q3工控板块实现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21% [2] - 2025年Q3单季度实现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11% [2] - 25Q3板块毛利率为25.6%,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7.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 [2] - 分产品看,25Q3低压变频器、交流伺服、中大型PLC、小型PLC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0.5%、+10.1%、+54.8%、+24.6% [24] - OEM市场25Q3整体增速为+2.2%,项目型市场为-3.9%,锂电、工业机器人、包装、食饮等行业需求复苏明显 [27] - 竞争格局方面,内资头部公司份额全面提升,小品牌出清,汇川、伟创、雷赛、信捷等公司收入实现稳健增长 [31][43] 25Q3行业总结:一次&二次设备 - 电力设备工控行业2025年Q1-Q3总收入4809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增长17% [7] - 2025年Q3单季度行业收入1715亿元,同比增长9%,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15% [2][7] - 一次设备板块25Q3收入1061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18% [6][63] - 特高压/高压板块盈利快速修复,25Q3收入443亿元(+5.37%),归母净利润46.7亿元(+48.51%) [2][63] - 二次设备板块增长提速,25Q3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8.5%,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8.3% [2][71] - 电网投资持续高景气,2025年1-8月电网基础建设投资完成额约3796亿元,同比+13.1% [54] - 特高压工程储备充足,25H2核准加速,预计25年投运5条直流工程 [60][62] 投资建议 - 人形机器人&工控领域推荐三花智控、汇川技术、宏发股份、雷赛智能、伟创电气等公司 [84] - AIDC(数据中心)领域推荐麦格米特、四方股份、良信股份、金盘科技等公司 [84] - 电网领域推荐思源电气、三星医疗、海兴电力、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等公司 [84]
雷赛智能(002979):25Q3业绩高增,持续看好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发展
长江证券· 2025-11-12 17:2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维持该评级 [8][1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实现高增长,主要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及去年同期低基数 [2][6] - 公司在传统优势行业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同时在人形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实现突破 [2][14] - 公司总体盈利能力保持稳健,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 [14] - 具身智能业务预计将持续贡献收入和业绩增量,公司硬件与运控实力雄厚,持续看好其人形机器人业务发展 [2][1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00亿元,同比增长12.57%;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11.01%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4.09亿元,同比增长23.21%;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47.62% [6]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39.74%,同比微降0.2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0.20%,同比提升1.39个百分点 [14] - 2025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6pct、+1.1pct、-2.4pct、+0.1pct [14] 业务进展与展望 - 公司在传统优势行业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核心产品伺服系统、PLC等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2][14] - 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包括关节模组、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灵巧手等,绝大部分客户已取得进展 [14] - 已有数百家机器人公司及模组厂家测试和试用公司产品,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已取得若干规模商业订单并形成销售收入 [14] - 公司已发行6主动自由度的灵巧手整手产品,并展示了15个主动自由度的灵巧手DH2015,灵巧手业务正积极推动市场拓展并逐步扩大产能 [14] - 预计2025-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4亿元、3.12亿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51倍、42倍 [14] 公司基础数据 - 当前股价为41.51元,总股本为31,414万股 [9] - 每股净资产为5.23元,近12月最高/最低价分别为57.40元/26.00元 [9]
海泰科:已开发出轻量化仿生骨架、自润滑关节轴承和耐高温电机外壳等关键部件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17:14
公司技术研发与储备 -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与主业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及市场开拓工作 [1] - 近年来公司在PEEK改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储备 [1] - 已开发出轻量化仿生骨架、自润滑关节轴承和耐高温电机外壳等关键部件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 [1] PEEK材料应用场景 - 公司开发的PEEK材料解决方案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相关零部件 [1] - 具体应用部件包括轻量化仿生骨架、自润滑关节轴承和耐高温电机外壳 [1] 市场开拓与团队建设 - 公司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和销售队伍 [1] - 专业技术团队和销售队伍正合力开拓PEEK材料相关市场 [1]
太尴尬了!俄罗斯发布首款国产人形机器人,出场突然摔倒被抬走【附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前瞻网· 2025-11-12 16:36
俄罗斯人形机器人“艾多尔”发布 - 俄罗斯发布首款国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艾多尔”,集成对话交互、情绪识别、离线语音处理等前沿技术 [1] - 机器人面部搭载19个伺服电机,可模拟数百种微表情,硅胶皮肤设计能呈现不同硬度的人类面部特征 [1] - “艾多尔”由俄罗斯机器人公司Idol开发,含48V电池支持6小时连续运行,移动速度达6km/h,可抓取10公斤重物 [3] - 目前组件中77%为俄罗斯制造,开发团队计划将国产化率提升至93% [3] - 发布会现场机器人意外摔倒,公司首席执行官解释事故原因为校准问题或光线不足、电压故障等系统问题,并强调机器人仍处于测试阶段 [3] 人形机器人产业概述与战略意义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后的颠覆性技术载体,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智能终端之一 [5] - 其研发涉及人工智能、机械工程、传感技术、材料科学等数十个前沿领域的深度融合,技术复杂度远超单一产品 [5] - 全球各国正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国家可能重塑制造业成本结构,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据优势 [5] - 行业目前正处在一个类似70年代的个人电脑或90年代的智能手机的发展阶段,潜力巨大 [5]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政策与目标 - 中国将人形机器人产业定位为新一代颠覆性产品和未来产业新赛道 [5] - 2023年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首次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 [5] - 中国确立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2027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明确目标 [5]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全球地位与优势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供应链、市场规模和商业化落地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5]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在全球人形机器人100强企业中,中国独占56家,覆盖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集成的全链条 [5] - 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全、最具成本优势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国企业享有30%以上的成本优势 [6] - 中国掌控机器人制造关键稀土资源,新建加工厂周期长达20年,赋予调控全球产能的战略主动权 [6] - 汇川技术等工业龙头可直接将成熟运动控制系统迁移至人形机器人,边际研发成本极低 [6] 中国区域产业布局 - 长三角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最为完备的区域之一,产能规模大,产业链条完整,产业投资集聚度高 [8] - 珠三角地区是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重要集聚区,控制、伺服系统技术较为领先 [10] 中国技术专利与创新能力 - 中国已从技术跟跑者转变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的领跑者 [12] - 2015-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及公开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3年专利公开数量为2903项,进入爆发阶段 [12] - 优必选拥有245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逾45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6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14] - 宇树科技实现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自研,其G1人形机器人以9.9万元价格打破成本天花板 [14] 行业前景与预测 - 高通公司首席运营官兼首席财务官将人形机器人视作站立起来的汽车,发展潜力巨大 [14] - 随着商业化步伐加快,行业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300~1200亿元不等 [14]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预测,通用机器人将在未来几年内渗透至工业、商业服务领域,并最终进入家庭 [14] - 随着AI大模型成熟,具身智能将在多个行业中逐步取代专用设备,推动社会进入通用具身智能时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