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格力地产董事长辞职 华发股份现任高管拟进入董事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4-24 10:31
核心管理层变动 - 董事长陈辉因工作调动辞去所有职务 包括董事 董事长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及子公司相关职务 并不再代行总裁职责[2] - 陈辉未持有公司股票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任何职务[3] - 公司董事会推举董事周优芬代为履行董事长 法定代表人职责[6] 控股股东及董事会结构调整 - 控股股东珠海投控提名郭凌勇 李向东为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两人均为华发股份现任高管[3] - 华发集团通过无偿划转获得珠海投控100%股份 间接控制公司44.95%股权[7] - 珠海投控控股股东由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华发集团 但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变[7] 战略转型与资产重组 - 公司完成重大资产置换 置入珠海免税51%股权 置出非珠海区域5家房地产子公司100%股权[5] - 战略定位变更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 围绕大消费产业链建立运营 投资的企业集团[5] - 陈辉曾来自重组标的珠海免税 在其任内推动重组事项重新推进[4] 人事背景与时间节点 - 陈辉出生于1971年 2022年10月担任董事长 原定任期至2025年10月30日[3][4] - 新任董事候选人郭凌勇现任华发城市运营董事长 华发股份董事局副主席 执行副总裁及珠海投控党委书记 董事长[7] - 李向东现任华发股份首席配套官 华发商业经营管理董事长 总经理[7]
汉邦高科: 2024年营收增长11% 战略转型成效显现
证券时报网· 2025-04-23 23:07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1.12%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15.12万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收窄51.2% [1]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从"智能安防""音视频监测""数字水印技术"服务商转型为智能化综合服务商 [1] - 形成智算服务解决方案、智能安防解决方案、音视频解决方案、数字水印及运维等全面业务矩阵 [1] - 智算服务解决方案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新引擎,提供算力集群调试到大模型应用平台落地的全栈服务 [2] 细分领域发展 - 智能安防领域依托多年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形成系统平台系列产品,聚焦智慧金融、智慧公安、智慧社区等细分领域 [2] - 音视频解决方案为国家广电总局提供覆盖全国的广电监测系统和设备,并拓展至军工领域 [2] - 数字水印技术已形成基于视频、音频、图片的完善应用体系,未来将持续推动行业落地 [2] 研发进展 - 通用大模型基础平台研究项目已完成基础平台框架搭建及方案确定 [3] -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项目完成智能体平台初代版本搭建内测,正在优化迭代 [3] - 视频指挥服务系统项目初步完成平台框架搭建并提交客户试用 [3] - 2024年监测前端设备画面画质分析评估提升项目已完成研发并通过内部测试,2025年将推广 [3] 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服务创新能力,投入资源保持竞争力 [3] - 通过有机融合既有成熟技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及新技术 [3]
华东市场承压海外试水 紫燕食品净利润增长难掩营收颓势
犀牛财经· 2025-04-23 20:5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 28%至33 63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4 5%至3 46亿元 呈现"增利不增收"特征 [2] - 2024年四季度营收环比骤降33 91% 单季亏损2489万元 [3] - 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警显示净利润同比骤降71 8% [3]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 - 通过与温氏股份 新希望等头部供应商战略合作锁定原材料成本 并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 - 鲜货类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0 41个百分点至22 95% [2] 产品结构与市场表现 - 鲜货类产品收入同比下滑6 65% 其中招牌产品夫妻肺片收入同比下降9 84% [2] - 华东大本营市场连续两年收入下滑 暴露区域市场过度集中风险 [2] - 预包装产品毛利率暴跌6 29个百分点 [2] 研发与新品战略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增91 78% 推出"小胖桶""麻辣兔腿"等新品 [2] - 四季度因菌群不合格舆情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2] 渠道拓展 - 校园特渠战略已入驻62所高校 计划新增350家大学店以打开年轻市场 [3] 国际化布局 - 墨尔本首店开业引发排队热潮 尼泊尔生产基地规划跨境产业链 [3] - 2024年海外收入仅678 36万元 占总营收比例不足0 2% [3] 行业环境 - 消费复苏乏力叠加行业"价格战"加剧 公司面临成本控制与创新投入的平衡挑战 [3]
德亚牛奶拖累业绩 品渥食品净利润“纸面回暖”背后隐忧重重
犀牛财经· 2025-04-23 20:47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滑21 98%至8 76亿元[2] - 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109 52%至698 84万元 结束连续7个季度亏损[2] - 第四季度净利润1271 61万元成为扭亏关键拉动因素[5] - 全年扣非净利润仅为152 72万元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脆弱[5] 产品结构 - 乳品系列营收占比超75%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4 94%[5] - 啤酒 粮油谷物等其他系列产品营收也出现不同幅度下滑[5] - 产品结构单一问题突出 奶酪新品在红海市场难觅突破[5] 成本控制 - 销售费用缩减51 02%至8739 57万元[5] - 供应链管理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3 57个百分点至17 66%[5] 战略转型 - 加大奶酪产品研发并推出多款新品[5] - 但面临妙可蓝多等品牌垄断 转型效果有限[5] - 进口乳品行业呈现量价齐跌趋势 需寻找新出路[6] 股东动向 - 二股东吴柏赓减持3%股份[5] - 实控人关联方上海熹利公布减持计划[5] - 内部人士减持引发市场信心质疑[5] 估值水平 - 股价较发行价已"腰斩"[5] - 市销率4 43倍远高于行业均值 估值泡沫风险显现[5]
健合集团财报依旧引人注目,彰显了该集团过去一年的卓越成就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30.52亿元 营养补充品营收达88.31亿元创历史新高[1][2] - 营养补充品占总营收比重从十年前的9%大幅提升至68% 体现战略转型成功[2] - 成人营养护理(ANC)板块同比增长8.8% 宠物营养护理(PNC)板块同比增长4.4% 双双创历史营收新高[3][4] 业务板块发展 - 形成ANC、BNC、PNC三大业务板块格局 拥有Swisse、合生元等多个头部品牌[3] - 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VHMS)领域实现10.43%同比增长 显著高于行业增速[3] - 合生元品牌在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占率从12.4%提升至13.3% 巩固领先地位[4] 战略转型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婴幼儿奶粉企业成功转型为全家庭营养健康领导者 实现十年战略跨越[2] - 积极应对新国标过渡期挑战 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新国标产品过渡[1][4] - 长期聚焦高端营养和健康产业核心赛道 为全家庭提供科学化营养解决方案[2]
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拓斯达交卷:战略转型致业绩承压,机器人业务持续改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08:5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8.72亿元,同比下降36.92%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去年同期为8803.34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下降63.83%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85.48万元,同比下降87.14% [2] 业务结构调整 - 主动收缩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该业务收入下降超50% [2]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下降近7亿元是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降主因 [2] - 产品类业务收入及毛利率同步增长 [3] - 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12.50%,毛利率增加3.93个百分点 [3] - 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76.04%,机械手收入同比增长26.20% [3] -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8.67% [3] 2025年业务进展 - 2025年一季度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7% [3] - 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 [3] -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收入同比增长5.97% [3] - 数控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 [3] - 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行业需求明显增多 [3] 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吴丰礼承认业绩下滑但强调战略转型必要性 [3] - 表示业务结构明显改善,主业持续稳中向上 [3] - 将当前调整视为面向未来十年的战略布局 [3]
华夏银行(600015):2024年年报点评:运营效率与资产质量持续提升
国海证券· 2025-04-21 23: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夏银行单季度表现亮眼,资产质量稳健向好,成本效率持续提升,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为973.07、997.35、1023.71亿元,同比增速为0.17%、2.50%、2.64%;归母净利润为284.19、290.13、296.86亿元,同比增速为2.68%、2.09%、2.32%;EPS为1.70、1.73、1.78元,P/E为4.65、4.55、4.44倍,P/B为0.33、0.31、0.29倍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4月17日,华夏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4] 运营效率与资产质量持续提升 - 2024Q4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17.7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9.00%,单季度表现亮眼;2024年末净息差较3季末小幅下降0.02pct至1.59%;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率降至1.6%,较3季末下降0.01pct,达到9年来最低水平,拨备覆盖率达161.89%,较3季末下降4.00pct;全年拟每股分红0.405元(含税),同比增长5.47% [6] - 2024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71.46亿元,同比增长4.23%,2024Q4同比增速较前三季度大幅提升17.67pct;全年归母净利润276.76亿元,同比增长4.98%,2024Q4同比增速较前三季度提升5.91pct,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6] - 2024年华夏银行战略转型成效显著,对公客户数量较2023年末增长4.74%,公司贷款(不含贴现)同比增长5.83%;非息收入表现亮眼,全年实现350.83亿元,同比增长54.11%;金融市场业务盈利贡献提升,托管业务与代理业务收入增长,多元化收入结构不断夯实 [6] - 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行、按揭贷款利率政策调整以及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华夏银行资产收益率承压,2024年全年净息差为1.59%,较2024Q3环比下降2bp,呈现轻微压降态势 [6] - 2024年华夏银行不断丰富不良资产处置手段,积极推进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及抵债上市公司股权的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降至1.60%,较2024Q3环比下降1bp,创近九年来最低水平,有效夯实了资产质量基础,为稳健经营与利润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6] 盈利预测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7146|97307|99735|102371| |增长率(%)|4.23|0.17|2.50|2.6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7676|28419|29013|29686| |增长率(%)|4.98|2.68|2.09|2.32| |摊薄每股收益(元)|1.65|1.70|1.73|1.78| |ROE(%)|9.53|8.64|8.28|7.98| |P/E|4.78|4.65|4.55|4.44| |P/B|0.36|0.33|0.31|0.29| [7] 严控费用支出 - 2024年华夏银行持续推进费用成本精细化管理,强化费用审批,严控大额支出;加强人力成本控制;强化科技投入管控,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全年业务及管理费289.54亿元,同比下降0.96%,主要受益于业务费用压降;成本收入比降至29.80%,同比下降1.57pct,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8] 公司分红情况 |年份|每股分红(元,含税)|分红比率(%)|分红时间|2025E股息率(根据4月21日收盘价计算)| | ---- | ---- | ---- | ---- | ---- | |2024全年|0.405|25.04|待定|5.14%| |2024H1|0.100|12.77|2025 - 01 - 21|/| |2023|0.384|25.02|2024 - 06 - 20|/| |2022|0.383|27.51|2023 - 06 - 20|/| [9] 市场数据 - 截至2025年4月21日,华夏银行当前价格7.88元,52周价格区间6.02 - 8.22元,总市值125,409.64百万,流通市值121,251.32百万,总股本1,591,492.85万股,流通股本1,538,722.40万股,日均成交额385.58百万,近一月换手0.32% [2] 相对沪深300表现 |表现|1M|3M|12M| | ---- | ---- | ---- | ---- | |华夏银行|4.8%|6.1%|23.8%| |沪深300|-3.3%|-1.2%|6.9%| [2]
步步高今年一季度净利增长488% 战略重构见成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4-21 18:5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53亿元 同比增长24.22% 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增长488.44% 主要原因为以股抵债清偿债务产生重组收益及关闭低效门店提升运营效率[1] - 2024年全年营收34.31亿元 同比增长11.14% 归母净利润12.12亿元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1] - 4月21日公司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证券简称由ST步步高恢复为步步高 涨跌幅限制由5%恢复至10%[1] 战略转型举措 - 通过司法重整引入17家战略投资人 包括4家产业投资人和13家财务投资人 获得25亿元重整资金 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并优化资本结构[2] - 引入胖东来运营模式深度改造门店与供应链 已调改的13家超市门店销售增长5-6倍 客流提升3倍 客单价超100元[2] - 2024年关闭74家低效门店 保留59家优质门店 包括27家超市和32家购物中心 实施"一店一策"场景化改造[2] 运营效率提升 - 超市调改门店生鲜品类毛利率提升至22% 购物中心独家品牌占比达31% 客单价提升22%[2] - 门店网络覆盖湖南省98%的县市 市场份额稳居本土第一[2] - 供应链端强化源头直采 实现降本增效 提升商品性价比与新鲜度[2] 2025年发展规划 - 以品质服务为核心构建"商品+服务+体验"价值体系 3月推出自有品牌BL 首批上线6款家庭消费单品 目标自有商品销售占比突破15%[3] - 调改门店实施"春节带薪休假"和"员工利润共享计划" 2024年一线员工平均薪酬增长40% 超市调改门店员工利润分红超300万元[3] - 调改门店非食品销售占比从32%提升至47% 深度挖掘体验经济潜力[3] 未来战略方向 - 通过管理引领和员工培训考核根植新文化理念 在品质服务年实现销售向服务思维转变[3] - 深化组织能力建设 完成超市与百货业态管理团队竞聘 同步开启百货业态门店调改[3] - 依托BL商标与胖东来技术深化供应链变革 携手多点团队开启数智化转型 实现数据驱动运营[3]
深圳市博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1 03:1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产品为精密功能件和智能自动化装备,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类(智能座舱、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智慧医疗领域 [4] - 公司采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4] - 2024年战略转型聚焦AR/VR、光学及新能源产业,推动多品类、多元化产品升级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30,745.42万元,同比下降22.49% [4] - 精密功能件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76%,受益于智能穿戴和新能源板块布局 [4] - 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营收同比下降62.96%,因公司剥离低毛利产品线,转向AR/VR、光学、半导体等高端装备 [4] - 会计政策变更:2024年12月6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追溯调整可比期间数据 [6] 经营模式 - 采购模式:全链条管控,制度化供应商准入、动态评审及年度审核机制 [6] - 生产模式:以销定产,结合订单需求、产能及原材料备货制定计划 [6] - 销售模式:直销,与客户签订框架协议并按订单执行 [6] 利润分配 - 董事会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168,628,092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无送股或转增 [3] 审计与治理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 - 所有董事出席审议年度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1]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前十名股东信息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其中一股东于2025年3月更名 [8] - 公司无优先股股东及表决权差异安排 [8]
国联水产战略收缩 从产能竞赛转向供应链深耕
证券日报网· 2025-04-18 21:48
公司决策 - 国联水产终止募投项目"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并将相应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1] - 终止原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及现有生产线产能负荷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公司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适时以自有资金投资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 [1] 行业背景 - 水产品价格跌至周期底部,虾类、鱼类等核心原料价格同比下降超30%,企业存货减值压力陡增 [2] - 水产企业多为亏损,存货减值损失占重要因素 [2] - 水产加工行业进入"剩者为王"阶段,竞争法则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竞争,从产能竞赛转向供应链深耕 [1][3] 战略调整 - 国联水产将战略重心转向"大单品+渠道下沉",组建"渠道下沉拓展部",计划通过区域仓储中心与本地经销商联动打通县域市场 [2] - 公司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降低财务费用、优化资本结构,为后续供应链建设、研发投入与渠道下沉提供支持 [2] - 公司调整经营战略,将重心转向内销市场,依托出口级生产线与国际化品控标准启动"出口转内销"计划 [2] 行业展望 - 浙商证券预测水产价格4年周期或于2024年触底回升 [2] - 国联水产收缩产能投资、储备现金流,有望在行业回暖时通过供应链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2]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企业需依托供应链掌控力、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穿越周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