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
icon
搜索文档
继承了亿万家财的Z世代正积极投身慈善
财富FORTUNE· 2025-05-14 20:56
财富转移与年轻继承者的财富观 - 预计到2045年将有84万亿美元财富从老一辈转移至X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手中 [1] - 年轻继承者普遍存在财富负罪感 认为巨额财富不代表幸福 部分选择捐出三分之一资产 [1] - "资源世代"组织推动财富再分配 成员为18-35岁高净值人群 目标是将财富用于促进种族和经济公平 [1] 财富导师的角色与客户特征 - 财富导师兼具财务顾问与心理咨询职能 协助处理300万美元以上大额捐赠的复杂决策 [2] - 典型客户群体为进步派、年轻女性及性少数群体 边缘化身份使其更关注他人福利 [2] - 辉瑞早期员工后代乔・卢姆以自身继承经历指导客户 解决财富带来的心理矛盾 [2] 代际差异与捐赠趋势 - Z世代因社交媒体暴露的贫富差距更焦虑 倾向快速处置财富 年长者则需劝导放手 [3] - 比尔·盖茨承诺20年内捐赠2000亿美元 与巴菲特共同发起"捐赠誓言"活动 [3] - 特朗普当选及疫情期间 财富导师咨询量激增4倍 与阶级愤怒情绪上升相关 [3][4] 行业动态与社会影响 - 地缘政治紧张时期高净值人群对财富再分配关注度显著提升 [4] - 媒体报道加剧1%富人财富集中的公众认知 推动继承者反思资产用途 [4]
深度 | 比尔·盖茨2000亿美元将"提速捐赠" 从财富流向看慈善新走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19:47
全球慈善捐赠趋势 - 比尔·盖茨宣布未来20年捐赠2000亿美元用于全球健康与减贫事业 创个人慈善捐赠新纪录 [1][4] -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夫妇向复旦大学捐赠价值约10亿元股票 体现中国企业家在教育领域的大额捐赠趋势 [1][14] - 2023年中国企业捐赠总额达1156.59亿元 占全国捐赠总量76.58% 信息业和制造业为主要捐赠来源行业 [14] 慈善资金投向领域 - 盖茨基金会聚焦三大目标:消除可预防的母婴死亡 构建无致命传染病环境 帮助数亿人脱贫 [7] - 中国慈善捐赠主要流向教育 医疗和乡村振兴领域 其中高校捐赠成为亮点 如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累计捐赠53亿元 [15] - 医疗与扶贫领域表现活跃 曹德旺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累计捐赠超260亿元 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1亿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15] 慈善模式创新 - 盖茨提出"提速捐赠"理念 基金会运营时间从原定的去世后20年缩短至2045年结束 加速资金使用效率 [4][7] - 中国慈善更倾向"项目制"捐赠 针对高校或灾区等特定领域集中资源 短期见效快但长期可持续性待提升 [15] - 股权慈善信托成为创新工具 通过将家族企业装入慈善信托推动企业职业化规范化发展 [12] 慈善行业政策环境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2024年)实施 配套政策完善慈善组织认定和公开募捐管理规范 [16] - 法律增设"应急慈善"专章 规范涉外慈善和慈善信托等创新形式 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公信力危机等挑战 [16]
打工人的悲歌:为什么普通美国人在财富上落伍了?
虎嗅· 2025-05-14 17:16
核心观点 - 1971年购买1股标普500指数基金需25小时劳动所得,2024年需195小时,差距达7.8倍[1][2][4] - 资本回报率增速远超劳动工资增长,导致普通劳动者与资本持有者财富差距扩大[3][5][16] - 复利效应使资本积累优势显著,1万美元投资标普500指数53年后可增值至170万美元,而工资储蓄仅增至5.5万美元[18][19][20] 经济结构与财富分配机制 - 宽松货币政策和低利率推高资产价格,资金涌入股市、房市而非提高工资[6][7][8] - 过去20年美国量化宽松导致资产价格飙升,扣除通胀后工资几乎未增长[10][11] - 资本回报率(r)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g)和工资增长率[13][14][15] 资本与劳动回报对比 - 1971-2024年标普500指数增长50倍(10点至5000点),同期美国平均周薪仅增长10倍(120美元至1200美元)[14][15][16] - 科技板块年均回报远高于传统服务业,加剧行业间财富分化[25][28] - 全球化削弱劳动者议价能力,资本收益更多流向资本所有者[29][30][31] 财富积累效率变化 - 1971年需25倍年薪的标普500市值实现收入替代,2024年需33倍[33] - 每年储蓄工资20%,1971年需16年积累1年工资的被动收入,2024年需25年[34][35] - 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的效率显著下降[32][33][34] 应对策略 - 普通人需通过"工资收入+资本收入"双轮驱动积累财富[36][37] - 早期投资可借助复利效应,即使初始金额较小[37][38] - 加入资本积累是应对财富分化的必要途径,尽管难度较高[38][39]
诚通证券高管调整:叶顺德卸任,董事长张威代任总经理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15:24
高管变动 - 叶顺德不再担任诚通证券总经理职务,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威代任总经理职务 [1] - 诚通证券新任李枫为公司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李枫曾在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信达证券、大和证券等机构从事监管与合规工作 [1][2] - 2024年9月原财务负责人闫俊华离任,2024年11月原合规总监兼首席风险官周光平离任 [2] - 公司目前仅配置2名副总经理,分别是秦皓与张啸川 [2] 公司历史与股权变更 - 2022年6月新时代证券变更为诚通证券,叶顺德在转型期发挥关键作用,协助完成公司股权变更及从民企向央企控股券商的过渡 [1] - 2022年3月中国证监会对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受让新时代证券98 24%股份无异议,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成为新时代证券控股股东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 55亿元、17 45亿元和17 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 58亿元、3 45亿元和3 62亿元 [3] - 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正增长 [3] - 基金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较高,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占比分别为53 62%、53 73%和51 02% [3] - 经纪及信用业务收入占比约三成,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占比分别为37 71%、29 98%和27 33% [3] 业务发展 - 2024年末公司托管资产规模1011 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 34% [4] - 机构客户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9 87%,非货币金融产品销量增长113 62%,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增长35 31% [4] - 融资融券余额38 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 55% [4] - 2025年经纪业务将提升服务国资央企的专业能力,完善区域布局,增强机构业务和信用业务的融合,推进财富管理转型 [4]
证券公司财富配置需求推动的基金定制新趋势
中国证券报· 2025-05-14 04:29
抓住基于财富管理的配置需求,是基金行业未来蓬勃发展的方向,是证券公司落实"长钱长投"的基础, 也是证券行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手段。 □ 国联民生(601456)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富官、财富管理委员会主任姜晓林,资产配置部总经 理程棵 近年来,监管层特别关心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建设,反复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新"国九条"特 别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提出构建支持"长钱长 投"的政策体系。 居民在配置财富的过程中,获得来自证券行业的各种服务。一方面,2024年底全国145家证券公司中直 接服务于居民财富配置的投资顾问达到8.7万人,占证券从业人员比例从十年前的12%上升到如今的 24%。另一方面,居民可配置产品越来越多,其中公募基金产品超过1.2万只、私募基金管理人近2万 家,二者2024年底合计管理规模约46万亿元,占同期我国GDP规模约1/3。 一、基金行业新发展为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化转型打下初步基础 1.指数工具逐渐成为公募基金发展的主力 近年来,作为配置工具的公募基金出现不同投资类型基金规模进一步分化。其中,"固收+"和FOF规模 ...
25户有效户VS400万净资产VS创收6000元:一线券商经纪人的“生死”考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19:03
每经记者|陈晨 李娜 每经编辑|叶峰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其中的经纪业务无疑是其最大的 根基。重视度的提升,也意味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线的券商经纪人背负的各种考核压力,如基金销售目 标、获客量、创收金额等考核指标。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获得了一份银河证券客户经理试用期考核指标,并以此为样本,探寻这家老牌券商背后的转型阵 痛,以及对整个行业又有怎样的启示? 银河证券试用期人员考核指标曝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份流传的考核指标是关于银河证券试用期拓展类客户经理的考核,且考核体系呈现明显的阶 段性特征,考核指标包括有效户、客户净资产和创收。 具体为:入职后前5个自然月内(含入职当月),下述三个条件拓展类客户经理都未达到的,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营业部应 与该客户经理直接解除劳动合同:一是前5个自然月累计新增有效户25户;二是前5个自然月累计开发客户净资产达到400万; 三是前5个自然月累计开发创收达到6000元。 若是入职第5个自然月,拓展类客户经理未达到营业部考核指标要求的,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营业部应与该客户经理直接解 ...
上海银行(601229):深度报告:稳健+分红:业务发展稳健,分红率高
东北证券· 2025-05-13 14: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银行扎根沪上经营稳健,股权结构稳定,围绕新三年规划公司和零售业务齐发展,存贷规模扩张、息差降幅收窄,资产质量优异、资本充足,预计未来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领导上任,坚守战略,稳健经营 - 顾建忠接任党委书记,其行业经验丰富,深谙地区发展情况 [16] - 公司股权结构多元稳定,国资、民营、外资股东构成清晰,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稳中有升 [17][19][20] - 截至2024年底,银行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回报率稳定 [18] - 银行深耕长三角,区位优势凸显,分支机构和信贷集中于此,且该地区信贷规模占比提升 [25] 业务图谱:深耕科技+普惠+绿色、聚焦养老+信用卡 - 围绕三年规划打造科技、普惠、绿色金融特色业务,公司业务贷款余额和客户数提升 [29] - 科技金融聚焦重点区域和产业,客户数量和信贷余额增长 [29] - 普惠金融深耕区域市场,客户数和贷款规模稳步提升 [30] - 绿色金融深耕重点区域和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和债券投资提升 [30] - 零售业务聚焦养老、财富管理、信用卡,零售客户数微增,AUM及客均AUM增长 [32] - 养老金融拓宽获客渠道,客户和AUM增长 [34] - 财富管理高净值客户和日均AUM增长 [34] - 信用卡业务发卡量提升,贷款余额和交易额明确 [34] 对公信贷规模稳健增长,净息差降幅收窄 - 贷款规模增长稳健,对公贷款占比提升,零售信贷微降 [35] - 存款增速持平,定期化趋势仍在,存贷比稳定 [47] - 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下降,净息差降幅收窄 [58] 投资收益高增,支撑非息收入增长 - 2024年投资收益占比大幅提升,投资收益同比增长,投资规模下滑但收益率提升 [76] - 中收收入承压,代理业务主导但占比下降,信用承诺手续费占比提升 [84] 资产质量保持优质,不良核销力度较大 - 银行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资产质量较优 [93] - 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不良率表现分化,贷款迁徙率有降有升 [93] 资本充足率延续上行趋势 - 2024年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因发行二级资本债 [101] - 银行发行可转债,转股价格有变化,转股金额少 [10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上海银行股息率较高,2024年分红总额增长,分红率创新高 [106]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对应EPS提升 [3][106] - 绝对估值平均为12.38元,维持“买入”评级 [106]
从《蛮好的人生》看信托破局,平安信托让家庭财富管理 “蛮好”
新财富· 2025-05-13 14:27
信托行业现状与发展 - 信托服务门槛从传统高净值用户专属降低至100万元,逐渐普惠化[3] - 中国信托行业历经多次变革,2023年新三分类政策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6]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1万亿,近6年复合增长率达37%[6][15] - 保险金信托成为增长最快品类,行业规模达1700亿元,占比超40%[9][18] 平安信托战略布局 - "鸿承世家"品牌从家族信托升级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涵盖五大产品线六大子品牌[12][13] - 保险金信托业务规模突破1700亿元,服务客户超4.2万,市场份额行业第一[9][18] - 家族信托规模超500亿元,服务客户超2800名[9] - 打造"1+N服务能力",整合平安集团医疗健康、养老等非金融资源[13][30] 产品创新与竞争优势 - 保险金信托近两年复合增长39%,设立门槛100-300万元,成为中产家庭"PRE-家族信托"[18][23] - 全流程线上化系统支持,最快设立时效2个工作日,单月最高设立超5000单[22] - 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和30+保险公司合作生态,构建开放式合作平台[20][21] - 养老信托发挥"超级账户"优势,整合金融与非金融服务,91%保险金信托客户选择养老金分配[27][28]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降低养老信托门槛至100万元以下,推动普惠化发展[33] - 短期扩大客群规模,中期提升投配能力,长期强化非金服务生态[34][35] - 作为行业指南牵头方,推动保险金信托规范发展[24] - 拟发布养老信托倡议书和行业报告,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31]
兴业集团高层首次公开发声,解密兴业众汇战略布局
搜狐网· 2025-05-13 08:58
近日,兴业集团旗下新型智能投资平台——兴业众汇正式进入小范围内测,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兴业集团执行总裁李辰宇首次就"兴业众汇"项目进行了公开回应与解读,全面 展现了兴业集团在智能财富管理领域的最新布局与思考。 专访实录节选 记者:兴业集团为什么在此时推出"兴业众汇"项目? 【本报记者 王辰 北京报道】 李辰宇: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观察到全球财富管理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技术驱动决策、智能化资产配置、量化风控体系,已经成为新的行业标配。 而中国市场,随着投资者认知的快速提升,对专业化、智能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兴业集团作为一家以长期价值投资为理念的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引领这一变革。 '兴业众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既是我们内部多年投研经验的沉淀,也是拥抱智能时代的一 次重要实践。" 记者:兴业众汇与市面上其他投资平台有何不同? 李辰宇: "市面上很多平台,可能更注重短期收益或者流量规模,而忽视了底层逻辑的严谨性。 我们内部制定了极为严格的资产准入标准,所有入池标的必须经过多轮量化验证和人工复核,确保具备 成长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希望兴业众汇不仅仅是一个投资平台,而是 ...
中美经贸会谈达成多项共识,苹果多款手机大幅降价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5-13 08:44
点击上图 ▲立即加入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多项积极共识 5月12日消息,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于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当地时间5月12日上午9时,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 合声明》,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双方同意共同采取以下措施: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 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 保留剩余10%的关税。 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 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 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商务部官网) |点评| 中美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贸易上的争议,对全球经济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此前,两国将关税加征到 100%以上,意味着双方绝大 多数贸易都难以展开,而现在双方均大幅下调对等关税至10%—30%,这是近期以来非常积极的信号。这说明中美贸易摩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