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京东方、友达、群创等面板企业抢占储能赛道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7 16:57
群创与台达电合作储能项目 - 群创与台达电合作在台南科学园区建立40MW/70MWh大型储能系统,用于参与台电电力交易平台的调频备转及即时备转服务[1] - 该储能电站位于群创台南科学园区七厂,装机容量相当于56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可平衡电网频率并加强园区用电稳定性[1] - 群创目前已实现46MW光电并网,未来将继续投资创能以解决电力供应不平衡问题[3] 面板企业布局储能领域现状 - 友达自2008年进入太阳能产业,已完成超410座电站,累积装机容量达515MW,跻身台湾地区五大光电系统建造商[4] - 京东方能源科技拥有自主新能源电站规模达750MW,电站建设总量超1GW,运维管理总量超1.5GW[4] - 铼宝科技通过子公司来颖科技开发储能系统锂铁电池模组,2024年前三季度能源业务贡献60-70%营收[5][6] 面板企业布局储能领域原因 - 技术优势:面板企业在半导体工艺、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可支持能源技术创新[7] - 制造经验:大面积精密制造与良率控制经验可应用于储能产品产线[8] - 自身需求:面板制造是高耗能产业,布局能源产业有助于实现能源转型和降低运营成本[8] - 多元化发展:拓展储能业务可开辟新营收来源,降低对单一产业依赖[8] 面板企业储能领域挑战 - 需面对能源行业新的技术标准体系和市场竞争格局[8] - 在新赛道的长期表现仍需持续观察[8]
政策赋能供给优化,需求结构持续升级
东莞证券· 2025-05-27 16:27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以来铜价整体震荡上行,新能源需求提振,传统需求分化,全球铜矿供应或持续紧张,我国精炼铜产量增长动能预期减弱,电力电子及新能源领域为主要铜材需求来源 [6][98] - 2025年以来铝价先扬后抑逐步企稳,供应端总体趋稳,需求结构加速转型,新能源领域需求强劲增长,叠加地产等领域需求逐步回暖,有望驱动铝价企稳回升 [6][99] - 建议关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且具备产量增长潜力的企业,如紫金矿业、西部矿业、天山铝业、洛阳钼业、豪美新材、兴业银锡 [6][100] 铜 基本面逻辑偏强,宏观扰动减弱,铜价上行得到支撑 - 2024年铜价先扬后抑,价格中枢抬升,LME铜均价9269美元/吨,同比涨8.73%,上期所阴极铜均价74958元/吨,同比涨10.00% [13] - 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预计微增,但供应或持续紧张,1 - 2月铜价上行,3月初因关税预期上涨,3月末暴跌,后因豁免清单及新能源需求回升 [14] 铜行业供给端 冶炼费持续低位,精炼铜增长动能或减弱 - 2024年国内精炼铜产量1364.4万吨,同比增4.1%,2025年4月产量125.4万吨,同比增10.4%,1 - 4月累计478.1万吨,同比增5.6% [24] - 2025年以来产量维持较高态势,因再生铜补充及冶炼技术提升,但冶炼费低,亏损增加,产量增长动能或减弱 [24] 累库速度渐缓,亟待下游需求提速 - 国内1 - 2月库存累积,3月以来去化;海外2月以来COMEX库存累积,LME库存去化,截至5月20日,COMEX铜库存17.2万短吨 [29] 铜行业需求端:新能源需求稳中有升 能源及电力电子用铜需求有望持续景气 - 中国精炼铜消费结构中电力占比47%,2025年1 - 4月电源工程投资1933亿元,同比增1.10%,电网工程投资1408亿元,同比增14.56% [35][36] - 2025年4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417亿块,同比增10.85%,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05亿台,同比增1.53% [40] 新能源汽车产销双旺,提升铜材需求 - 2025年1 - 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48.3%和46.2%,新车销量占比42.7% [43] - 政策补贴与优惠力度加大,新技术普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43] 家电出口维持高位,地产市场边际好转 - 2024年家电产量高,2025年1 - 4月空调产量1.05亿台,同比增6.23%,冰箱产量3220.40万台,同比降1.99% [46] - 2024年家电出口44.8亿台,同比增20.8%,2025年1 - 4月累计出口14.57亿台,同比增9.45% [46] - 2025年1 - 4月房屋施工面积同比 - 9.70%,新开工面积同比 - 23.80%,4月70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降幅缩窄,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 [47] 铝 先扬后抑,逐步企稳 - 2024年铝价波动,2025年以来先扬后抑,截至5月20日,A00铝锭现货价20210元/吨,较年初涨340元,LME铝现货价2458.50美元/吨,较年初跌58美元 [54] - 电解铝行业供给受4500万吨“天花板”约束,《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控制供给,需求端回暖有望驱动铝价企稳回升 [54] 铝行业供应端预计持续充足 铝土矿 - 2024年国内产量约6420万吨,进口15877万吨,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占比94.75% [64] - 2025年初至3月末价格下跌,截至5月20日,几内亚铝土矿到岸价降至71美元/吨,国内矿价降至600元/吨 [64] - 2025年新增产能或释放,国内产量预计恢复,需求端提供支撑,需关注几内亚局势和国内政策 [65] 氧化铝 - 2025年初至4月价格低迷,截至5月20日均价3071元/吨,较年初跌2612元,5月以来回升 [70] - 2025年一季度产量2277万吨,同比增9.40%,4月产能利用率81.70%,一季度进口8.88万吨,大幅下降 [70] - 《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或制约产能释放,需求端关注新旧需求交替 [73] 电解铝 - 2024年全球原铝产量7302万吨,消费量7277万吨,中国产量4346万吨,消费量4518万吨,分别占全球59.5%和62.1% [79] - 2024年末全球产能利用率约92.8%,中国约97.7% [79] 铝行业需求端:新旧需求接替发力 汽车及新能源用铝需求稳中有升 - 2023年国内原铝终端消费中建筑占比24%,交通占比23%,汽车和新能源用铝需求提升 [87] - 2025年1 - 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增12.9%和10.8%,拉动铝材需求 [88] - 2025年1 - 3月风电新增装机1462万千瓦,同比降5.68%,光伏新增装机5971万千瓦,同比增30.54%,拉动铝材需求 [91] 地产及其他用铝需求 - 2025年1 - 4月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降16.90%,降幅扩大,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关注政策落地 [94] - 电子产品、家电、包装等用铝需求增长,铝合金应用领域广,市场前景大 [94][95] 投资建议 - 关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且具备产量增长潜力的企业,如紫金矿业、西部矿业、天山铝业、洛阳钼业、豪美新材、兴业银锡 [100]
《中国城市双碳指数》第三期报告发布
消费日报网· 2025-05-27 11:11
城市双碳指数排名 - 北京以突出的气候雄心与低碳状态表现排名榜首,成都、宁波、深圳分列第二至四位,昆明、上海、广州等城市跻身前十 [1] - 气候雄心分指数前十名还包括青岛、武汉、南京、衢州、嘉兴,低碳状态分指数前十名城市还包括海口、南宁、长沙、厦门,排放趋势分指数前十名城市则包括吉林、延安、洛阳、焦作 [1] 能源转型进展 - 2023年6月中国风、光、水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2023年10月达到14亿千瓦,风光水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 [2] - 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动车行驶在中国,截至2023年底总数超过2000万辆,充电桩数量自十三五以来增长60倍 [2] - 2023年户用光伏累计装机突破1亿千瓦,山东省户用光伏装机规模占其光伏总装机容量的45%,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显著提升 [5] 低碳转型挑战 - 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环境约束偏紧、交通运输结构仍以公路货运为主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性改变 [2] - 十四五前半段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明显快于十三五时期 [2] - 部分城市排放量出现新的峰值,导致达峰趋势指标得分显著下降,54个城市出现得分下降 [3] 城市气候行动实践 - 深圳电网清洁能源电量占比已近七成,成都大力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行动,北京着力建设环京200公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圈层 [4] - 海口、上海和常州分别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方面有突出表现,苏州通过三定一督机制有效实现社区垃圾分类 [4] 分布式光伏发展瓶颈 - 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导致电网接入能力出现瓶颈,电网低压端承载力不足导致分布式光伏开发容量受限、并网难、就近消纳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5] - 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省份存在风光等新能源消纳的挑战 [5] 降碳减污协同效应 - 碳排放强度与PM2 5年均浓度整体呈协同下降趋势,贵阳、重庆、宁波、北京、盐城、成都、昆明等44个城市协同下降较为显著 [5] - 总体相关系数仍较小,说明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工作还只是初见成效 [5] 行动建议 - 进一步细化碳排放双控目标并分解到城市,完善城市双碳工作的约束激励机制 [6] - 建立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提升供给能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构建多能互补的微型能源体系 [6] - 加强协同增效,同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 [7] - 通过信息披露调动绿色金融和绿色供应链等市场力量,促进企业承担减排主体责任 [7]
从吕梁山脉到太平洋:氢能重卡的绿色远航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11:11
氢能交通发展现状 - 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启用国内首条氢能列车铁路线,14辆"Coradia iLint"氢能载客列车在约100公里的线路上运行 [1] - 中国已构建十余条运行距离超500公里的氢能交通路线,其中山西吕梁孝义市至天津港的线路最为突出 [1] - 吕梁含煤面积占全市总面积54.3%,占全省含煤面积15.94%,正从"煤炭之城"向"氢能之都"转型 [1] 氢能重卡技术及运营 - 氢能重卡采用纯电驱动,行驶中仅排放水,百公里较燃油重卡减碳12公斤,700公里行程单辆减碳84公斤 [1] - 49吨氢能重卡性能提升,续航里程从350公里增至650公里,购车成本显著下降 [2] - 北姚加氢综合能源岛配置6台10枪加氢设备,日供氢8000公斤,通过管道直输保障高效低成本运营 [2] - 2024年20辆二代氢能重卡采用"5G+北斗+视频"全程监控,以"点对点""重去重回"模式运输 [2] 氢能交通的环保与经济价值 - 氢能是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 吕梁至天津港的氢能重卡专线是全国首条中远距离纯商业化零碳物流通道 [1] - 天津港作为太平洋航线枢纽,未来将运输更多零碳货物出海,扩大中国绿色运输的国际影响力 [2] 中德氢能交通对比 - 中国在氢能线路建设、车辆应用规模上优势显著,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更广泛 [2] - 德国技术积淀深厚,但中国凭借庞大市场、产业整合能力与政策优势已超越德国 [2] - 中德在氢能领域的良性竞争将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2] 氢能产业未来展望 - 吕梁的氢能重卡实践是中国能源变革的生动缩影 [3] - 氢能产业未来将带来更多惊喜 [3]
协合新能源(00182) - 2024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6 18:49
业绩总结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资产为321.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5] - 2024年持续经营收入为27.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5]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8.0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6.5%[5] - 2024年公司的每股完全摊薄收益为10.05分人民币,同比下降11.8%[5]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875,575,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4%[4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515,848,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48] 用户数据 - 2024年可归属的装机容量达到4615MW,其中风电3732MW,太阳能883MW[20] - 2024年子公司拥有的风电发电量为6580GWh,同比增长26.6%[21] 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的净资产为89.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6%[5] - 2024年公司的负债资产比率为72.28%[15]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8,144,058,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48]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为7,940,253,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48]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5,283,280,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48] 现金流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2,190,826,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48] - 2024年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流为(3,418,196,000)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5.5%[48] - 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29,188,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9%[48] 其他信息 - 2024年综合融资利率下降62个基点,平均新提款利率为3.43%[40] - 2024年集团行政费用较去年减少15%[28]
美银:带你走进核聚变反应堆!不产生钚或浓缩铀,强大到举起航空母舰的超导磁体!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18:18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国国常会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 特朗普宣布核电新政,计划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建设,2050年前将美国核电产能翻四倍[1] - 核能、环保、光伏类股票受政策提振,周一核能概念股大涨[1] 核聚变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超级计算领域的突破正在加速核聚变测试并拓展潜在反应堆设计[2] - 核聚变被视为能源转型的圣杯,可为清洁能源提供安全可持续的途径[2] - 核聚变过程需要将气体转化为比太阳热10倍的等离子体,并控制足够长时间以获得净能量输出[2][11] - 实现核聚变的关键挑战包括制造能承受极端条件的材料[2][13] ITER项目 - ITER是全球最大的核聚变研究项目,耗资220亿美元,目标是证明大规模核聚变发电可行性[3][7] - 项目高峰期电力需求高达620兆瓦,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理论上可悬浮一艘航空母舰[3][14][15] - ITER时间表推迟,预计2039年全面运行,但已产生多项创新衍生技术[3][16] - 项目面临材料科学、燃料循环和热管理等关键挑战[13] CEA研究进展 - CEA的WEST托卡马克创造了保持核聚变等离子体(5000万摄氏度)22分钟的世界纪录[3][20] - WEST作为ITER所需组件的测试平台,验证了钨偏滤器的可行性[22] - 每次核聚变实验成本为2万欧元,主要源于等离子体运行所需的大量能量[25] 核聚变技术原理 - 核聚变是为太阳和恒星提供能量的过程,需要比太阳核心高10倍的温度(1.5亿摄氏度)[10][11] - 最容易的燃料组合是氘和氚,氘存在于海水中储量丰富[6] - 两种主要约束方法:磁约束(托卡马克)和惯性约束(激光或脉冲功率)[5] 核聚变优势 - 零碳排放,燃料来源丰富,无连锁反应风险,不产生长期放射性废物[6][11] - 可作为基本负荷调度电力来源,还可提供工业热能[6] - 持续运营成本可能相对较低,ITER托卡马克装置理论使用寿命可达100年[6]
直击越南储能风口!CNESA全球储能市场考察活动重磅来袭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26 18:10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根据CNESA Da t a li 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企业海外储能订单 规模超150GWh,主要市场来自美洲、欧洲、澳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全球能源 转 型 浪 潮 正 以 雷 霆 之 势 重 塑 市 场 格 局 ! 抢 占 国 际 市 场 , 已 不 再 是 选 择 题 , 而 是 生 死 战。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特别策划 全球储能市场考察交流活动 , 首期聚焦越南储能 市场。 一、活动背景 越南光伏与储能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具潜力的绿色能源市场之 一。越南政府于2020年通过了更新版的可再生能源法案,到2030年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结 构的比重提高至30%。 越南政府《2025-2030年新能源发展规划》将光伏储能项目增值税从10% 降至5%,并为配套储能系统提供20%的购置补贴。 这一政策刺激下,2024年三季度越南新增光 伏装机容量达1.8GW,其中配备储能的混合项目占比首次突破40%。 为进一步了解越南储能项目的发展现状、政策支持体系以及未来规划方向, 助力储能联盟会员企 业在越南进行业务布局与投资,探寻 ...
硅宝科技(300019) - 300019硅宝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6
2025-05-26 17:24
行业发展前景 - 公司立足新材料行业,构建丰富产品体系,为多行业提供高端配套材料 [2] - 胶粘剂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新质生产力释放增长新动能,新领域涌现提供市场需求 [2]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 - 公司经营业绩创新高,营业收入77,841.96万元,同比增长64.04%,净利润7,090.60万元,同比增长76.72% [3] - 建筑胶市占率提升,工业胶在多行业快速增长,江苏嘉好财务并入报表 [3] 建筑胶市场增长策略 - 公司深耕建筑胶行业,有品牌和销售网络优势,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模式 [4] - 遵循经营方针,发挥龙头和品牌优势,拓展销售渠道提升销量和份额 [4] 硅碳负极项目进展 - 2024年业务重大突破,完成技术研发到规模化销售跨越,产品适配多种电池体系 [5] - 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2024年实现百吨级销售,新型硅碳产品吨级突破 [5] - 推进3000吨/年产能建设,发力特定产品,深化与客户合作,加速商业化进程 [5] 原材料波动应对 -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保障有机硅供应安全,关注市场行情和需求调整产品价格 [6] 江苏嘉好发展规划 - 江苏嘉好是热熔压敏胶行业龙头,与公司有协同效应,收购后实现全场景覆盖 [6] - 双方通过多方面合作实现强强联合,驱动业绩增长 [6] 未来投资并购方向 - 紧跟行业趋势,围绕战略规划,在有机硅、粘合剂、锂电材料等行业多元化发展 [6] 国外市场布局 - 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 [6] - 2025年加大新领域、区域和客户开发,借助江苏嘉好渠道发展海外业务 [6]
财新周刊-“美国制造”卡在哪里-第20期2025
2025-05-26 13: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半导体、汽车、新能源、煤炭、电力 - **公司**:苹果、英伟达、台积电、英特尔、格罗方德、美光、SK海力士、三星、奔驰、福特、通用、宝马、SK On、三星SDI、Clarios、Fluence Energy、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阿特斯、天合光能、协鑫科技、富士康、GE Vernova、NextEra、Invenergy、Ørsted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 - **核心观点**:一系列激励措施落地后并购重组有望持续活跃,但需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4][5] - **论据**:2024下半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和活跃度大幅提升,2025年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更积极,已披露超600单,是2024年同期1.4倍;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是2024年同期3.3倍;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是2024年同期11.6倍 [5] 美国制造业回流 - **核心观点**: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政策促进制造业回流,但面临诸多难题 [18][22] - **论据** - 苹果宣布未来四年在美国投入超5000亿美元,英伟达、台积电等也宣布追加投资美国;制药行业多家公司宣布在美国投资 [12][14][16] - 科尔尼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大幅下滑,2024年制造业总产值增幅仅1%,从亚洲进口额同比增长超10% [21] - 美国制造业面临生产成本控制、人才建设、韧性运营等难题,劳动力成本高、供应链不完善等问题制约回流 [22][51] 半导体行业 - **核心观点**:特朗普政府废除《芯片法案》及加征关税对半导体制造业回流影响不大,补贴落实速度不及预期影响企业投资 [24][27][32] - **论据** - 英特尔因补贴时间不确定下调资本开支目标,Wolfspeed因补贴未到位陷入经营危机 [26] - 台积电追加投资美国更多是《芯片法案》补贴吸引,关税并非主要原因,且美国工厂利润低下 [30][32] 汽车行业 - **核心观点**:特朗普汽车关税政策使车企面临成本重压,虽有缓和措施但效果有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不完善 [34][36][41] - **论据** - 福特、通用等车企因关税政策撤回业绩指引或预计利润大幅受损,宝马预计关税上调是暂时的 [36] - 奔驰、宝马等车企宣布增加美国产能,但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不一定能带来就业繁荣 [37][38] -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未释放,产业链配套未完成,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进展缓慢 [40][41] 新能源行业 - **核心观点**:特朗普偏爱化石能源的政策使新能源发展面临逆风,企业投资观望情绪浓厚 [43][44][46] - **论据** - 美国头部储能企业Fluence Energy下调营收预测,光伏企业赴美建厂面临原材料成本提升、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 [44][46] - 特朗普上台后冻结《通胀削减法案》补贴,其前景不明朗 [41][42] 煤炭行业 - **核心观点**:特朗普复兴煤电的计划现实可行性低,煤炭行业长期处于萎缩状态,难以逆转 [60][62][66] - **论据** - 美国煤炭行业产业链和人力基础大幅萎缩,从业人数从2012年近9万人减少到约4万人 [60] - 2017 - 2021年美国煤炭产量和就业岗位分别下降26.5%、18.2%,2025 - 2026年产量预计继续下跌 [64][66] - 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势挤压煤炭空间,新建煤电处于经济性劣势 [62][65][68] 电力行业 - **核心观点**:AI推动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快速膨胀,电力市场需应对挑战,长期来看数据中心优先采用天然气、核电和风电等能源 [70][72] - **论据** - 到2035年美国数据中心将占总电力需求的8.6%,远高于当前的3.5% [72] - 美国数据中心通过选址利用低价天然气资源,科技企业主动采购低碳电源 [74][7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政府为促进汽车制造业回归,计划为美国产汽车的进口零部件提供部分关税补偿,但对进口零部件成本压缩有限 [35] - 富士康2017年宣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兴建工厂,后投资额大幅降低至15.73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缩9成 [48] - 美国能源部为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基础设施提供2000亿美元低成本长期融资 [64] - 美国科技企业通过绿色电价机制或签署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主动采购低碳电源,多家可再生能源开发商抢占AI新增用电需求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