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特斯拉“急病乱投医”,两款新车曝光,想靠低价拯救销量?
36氪· 2025-10-15 08:59
新产品战略 - 特斯拉中国正推进内部代号为E41和D50的两个新车项目,分别为现款Model Y和Model 3的廉价版,预计最快明年中投产 [1] - 北美市场已率先推出廉价版Model 3,起售价为36990美元,比此前入门版便宜5500美元(降幅超过10%),并通过取消座椅通风、加热、电动调节及后排娱乐屏等多项配置实现降价 [3] - 廉价版Model Y已登陆挪威、瑞典、德国等市场官网,售价较当前入门版低5000欧元,预计今年年底上市,显示其全球核心市场的廉价版车型布局已全面铺开 [7] 销量表现与市场压力 - 特斯拉中国9月份售出7.1万辆,环比增长25%,第三季度累计售出近17万辆,环比增长31% [3] - 但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减少13.3%,中国市场上半年交付量同比下降5.4% [7] - 前三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同比下降约4.5%,中国市场下降约13.3%,面临销量压力 [7] - 廉价版Model 3发布后首周获得同比增长30%的订单量,显示其品牌对预算有限用户仍有吸引力 [11] 市场竞争格局 - 小米SU7的销量已逐步超越特斯拉Model 3,削弱了特斯拉在中高端纯电轿车市场的竞争力 [18] - 根据乘联会数据,9月份纯电动市场(批发)同比增速为32.4%,新势力中的纯电动与增程结构占比从去年的50%:50%转变为70%:30%,乐道、理想、智己等新势力份额持续扩大 [13] - 国内乘用车平均售价在今年前五个月已下滑至16.1万元,预计全年将跌至16万元以内,消费降级趋势明显 [16] 品牌与产品挑战 - 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感”和“智能体验”,推出通过减配降价的廉价版车型可能损害品牌调性 [11] - 北美资本市场对廉价版车型前景不看好,新车发布后股价下跌约4%,用户争议主要集中在“配置砍得太狠、减配过度” [10] - Model Y L(加长版)因“配置不低于现款且新增更大空间”而需求旺盛,交付已排至11月,这与单纯减配的廉价版策略形成对比 [15]
车市“金九”圆满收官:销量创历史新高
北京商报· 2025-10-13 23:31
整体市场表现 - 2024年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创当月历史新高[1][3] - 2024年9月厂商批发量达280.3万辆,同比增长12.4%,环比增长13%,同样创当月历史新高[3] - 2024年前9个月累计零售量达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3] - 2024年9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达52.8万辆,同比增长20.7%,环比增长5.7%[3] 品牌结构分析 - 2024年9月自主品牌零售150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2.9%[4] - 2024年9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6.9%,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4] - 上汽、东风、长安、奇瑞、北汽等五大国有大集团的自主品牌9月销量同比合计增长25%[4] - 合资与豪华品牌9月环比呈现增长,但同比数据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4] 新能源车市场 - 2024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29.6万辆,同比增长15.5%,环比增长16.2%[6] - 2024年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8%[6] - 2024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21.1万辆,同比增长96.5%,环比增长3.9%,创历年各月历史新高[6] - 2024年9月纯电动车批发量同比增速为32.4%,插混车型同比增速为8.4%,增程车型同比增速为8.7%[7] - 2024年9月纯电动车型在批发量中占比达63%,环比同比双增[7] 市场竞争与价格趋势 - 2024年9月车市有23款车型降价,同比减少11款,显示“价格战”有所降温[8] - 2024年9月新能源车的促销力度维持在10.2%,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力度在23.9%[8] - 2024年9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5%,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显示库存趋于平稳[9] - 2024年9月新车销量符合或超过预期的经销商占比为45.2%[8] 市场展望与驱动因素 - 2024年9月汽车消费指数为88.9,环比增长,预示10月汽车销量将超过9月[11] - 截至2024年9月10日,汽车以旧换新的申请量达到830万份,第四批补贴资金将在10月下发[11] - 2024年9月国内车市超70款新车被密集投放,新车成为收获订单主力[10] - 行业认为新品强势推出、车展以及经销商年末冲刺促销将共同推动10月市场需求持续高涨[11]
9块9成过去时,咖啡价格战卷到2块9
36氪· 2025-10-13 18:13
咖啡行业价格战现状 - 咖啡价格战持续升级,从9.9元时代进入4元+时代,行业竞争加剧[4][5][6] - 星巴克首次启动进入中国市场26年以来的价格体系,对数十款产品集体降价,大杯平均降幅5元,最低价降至23元[6] - 外卖平台将价格战推向新高潮,库迪金奖深烘美式咖啡到店自取价低至0.5元,瑞幸标准美式咖啡低至2.9元[7] 新茶饮品牌入局低价咖啡 - 古茗开启“万店狂欢,首杯咖啡4.9元起”活动,将美式咖啡价格定在4.9元,较9.9元单价近乎砍半[11] - 古茗咖啡机已上线超8000家门店,占其全国近1.2万家总门店数的三分之二[12] - 茶百道在广东和四川部分门店试点现磨咖啡,产品定价6.9元起,部分门店咖啡日订单量达几十杯[12] 瑞幸与库迪的价格策略 - 瑞幸在京东上线双杯低至9.9元活动,部分产品组合5杯29.9元,一杯折合6元[16] - 库迪跟进价格战,10月上线4款美式咖啡均为5.9元,门店单杯咖啡收入降至6-7元[17] - 促销活动拉高订单量,瑞幸门店整体感觉订单增多,咖啡价格更便宜[17] 幸运咖的极致低价策略 - 蜜雪冰城子品牌幸运咖以6.9元价格攻入北上广,招牌冰拿铁外卖到店自取价降至3.5元,冰美式2.9元[21] - 上线拼好饭后,幸运咖招牌冰拿铁价格低至2.9元,多莓冰茶仅1.9元,活动期间日订单量可增加几十至200多杯[21] - 蜜雪冰城门店咖啡饮品销售额占营业额10%左右,日出杯量40-50杯,由咖啡粉冲泡[22] 行业洗牌与市场影响 - 行业竞争残酷,近一年有5.3万家咖啡店离场,全国咖啡门店总数近23.4万家,净增长1.76万家[23] - 高端咖啡品牌星巴克中国业务传出卖身消息,皮爷咖啡被收购,星巴克将保留30%股权[23] - 价格战影响门店利润率,客单价降低,尽管活动期间日订单量可从400-500杯涨至800杯,但周边门店增多导致订单量减少[23]
【地方市场】2025年8月北京汽车市场分析
乘联分会· 2025-10-13 10:01
新车交易情况 - 8月份北京新车交易5.71万辆,环比下降5.41%,同比下降9.85% [4] - 8月份北京新车交易环比增幅低于全国15.51个百分点,同比增幅低于全国26.25个百分点 [4] - 1—8月北京累计交易新车42.17万辆,同比去年43.89万辆下降3.93%,增幅低于全国16.53个百分点 [4] 进口车销售情况 - 8月份北京市进口车交易2268辆,环比下降7.69%,同比下降20.59% [8] - 1-8月北京市进口车累计交易1.92万辆,同比下降21.01% [8] - 8月北京进口车销量占新车交易总量的3.97%,占有率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 [11] 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 - 8月份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交易3.67万辆,环比下降7.17%,同比增长1.17%,占新车总交易量的64.23% [13] - 8月份纯电动汽车销售2.36万辆,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1.89% [13] - 1-8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交易25.05万辆,同比增长16.21%,占新车总交易量的59.04% [13] 二手车交易情况 - 8月份北京市二手车成交过户5.43万辆次,环比下降11.15%,同比下降2.1%,新旧车比为1:0.95 [16] - 1-8月北京市二手车累计成交过户43.88万辆次,同比基本持平,新旧车比为1:1.04 [17] - 8月份北京二手车交易外迁率为36.55%,外迁率环比上升0.6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20] 市场趋势与驱动因素 - 6月份受新增新能源汽车指标投放影响,单月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2.52%,但7、8两月未能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4] - 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6月相比下降19.51%,单月少销售8884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较6月份下降5.22个百分点 [24] - 8月二手车市场受重大国务活动影响,外地客户进京购车意愿受严格安保措施影响,外迁销量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9.44% [24] 市场展望 - 9月北京将进入新车销售节前黄金期,潜在购车需求在十一假日前预计会有一个小爆发 [24] - 预计9月新旧车销售环比将呈上升趋势,同比新车销量将有所增长,新能源车销售增长幅度将继续放缓,二手车销售将保持持平或增长 [24]
国轩高科营利双增难解忧:百亿短债压身仍砸80亿扩产
凤凰网财经· 2025-10-12 20:36
核心观点 - 公司股价表现与经营基本面呈现复杂局面,虽营收与出货量增长强劲,但主业盈利能力高度依赖政府补贴,且面临毛利率下滑、财务压力加剧及行业产能过剩等多重挑战 [2] 营收与出货量表现 - 上半年公司出货量约40GWh,同比增长超48% [3] - 上半年实现营收193.94亿元,同比增长15.48% [3] - 动力电池系统是主要收入来源,贡献超7成营收;储能电池系统营收占比约2成 [3]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占率为3.6%,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国内市占率提升至5.18%,排名第四 [3] - 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七位 [3] 盈利能力与政府补贴依赖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67亿元,同比增长35.22%;但扣非后净利润仅为7287.07万元 [3] - 扣非前后净利润相差2.94亿元,主要因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4亿元,已超过同期归母净利润 [3] - 2019年至2022年,扣非后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超14亿元 [4] - 2023年及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9亿元和12.07亿元,但扣非后净利润仅1.16亿元和2.63亿元,同期政府补助高达9.73亿元和9.9亿元 [4] 产品毛利率与行业竞争 - 动力电池上半年毛利率为14.24%,同比增长2.16个百分点;储能电池毛利率为19.35%,同比减少3.21个百分点,二者毛利率增幅均不及去年同期 [5] - 公司核心产品动力电池毛利率较2015年借壳上市时的48.7%已跌去约七成;综合毛利率从2016年的46.93%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6.42% [5] - 行业价格战激烈,上半年磷酸铁锂电芯均价已跌破0.5元/Wh,较去年同期跌超30% [5] - 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22.41%低于行业头部企业 [5] 应收账款与资产减值 - 为保市场份额采取赊销策略,截至上半年末应收账款规模达173.23亿元,占同期营收近九成 [6] - 高企的应收账款导致上半年计提坏账准备达9533.5万元,进一步侵蚀利润 [6] 产能扩张与资金压力 - 公司拟斥资80亿元在南京、芜湖新建40GWh电池产能,包括部分准固态电池量产线 [7] - 截至上半年,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达465.79亿元,较2020年扩张前扩大了5倍 [7] -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72.22% [7] - 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275.81亿元,而货币资金仅154.58亿元,短期债务资金缺口超百亿 [7] 财务费用与利息支出 - 上半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7.9%,达6.27亿元,为同期史上最高,主要因利息费用增加所致 [8][9] - 其中利息费用高达8亿元 [8] 行业产能过剩与库存压力 - 锂电行业面临严重供过于求,2024年底各环节产能较2020年底增加了10到25倍 [9] - 仅20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2025年产能规划已达6188GWh,而市场最乐观预测的总需求仅为2010GWh [9] - 公司上半年存货金额攀升至97.56亿元,同比激增81.71%,大量资金被占用加剧经营压力 [10]
“价格屠夫”比亚迪,降价也卖不动了?
虎嗅· 2025-10-11 18:43
比亚迪秦价格策略 - 比亚迪秦Plus DM-i车型起售价降至6.98万元,首次将混动A级车价格拉低至7万元以下 [2][5][6] - 通过多轮降价,3月底秦L DM-i、宋L DM-i降价1万至1.6万元,5月海豹07 DM-i智驾版降价超5万元 [9] - 8月比亚迪秦全系销量达3.58万辆,超过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经典车型 [12] 销量与产品结构变化 - 比亚迪9月全系销量为39.63万辆,同比下滑5.5% [3] - 2024年8月比亚迪插混与纯电车型销量分别为22.24万辆和14.85万辆,插混销量为纯电的1.5倍 [9] - 通过降价清库存,比亚迪纯电销量在4月反超插混,8月纯电销量19.96万辆,反超插混销量16% [10] - 8月比亚迪秦销量中插混车型占比约74% [9] 行业竞争格局 - 吉利汽车9月销量27.3万辆,同比增长35%,奇瑞、长安等车企也保持快速增长 [11] - 吉利采取对标策略,星愿车型月销4.6万辆,以海鸥的价格提供海豚的产品力,售价便宜约1.4万元 [19][20] - 行业价格战加剧,从埃安、吉利、长安到蔚来、理想等品牌均已卷入 [3][4] 价格战影响与挑战 - 频繁降价导致消费者产生观望心理,抑制需求释放 [4] - 比亚迪汉等高端车型因降价成为网约车热门,8月汉全系销量7758辆,同比下降49.38% [22] - 形成恶性循环:降价导致品牌形象受损,高端车型销量下滑,进而被迫继续降价 [25] 智能驾驶新赛道 -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相对保守,此前对自动驾驶持谨慎态度 [27] - 公司于今年2月发布基于"天神之眼"的全民智战略,计划为7万元海鸥车型搭载高阶智驾 [29] - 华为与上汽联合打造的尚界H5车型上市,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起售价15.98万元 [29] - 竞争焦点转向智能驾驶,比亚迪凭借庞大销量可摊薄硬件成本并优化算法 [30]
破内卷死局,最终可能还是要靠消费
搜狐财经· 2025-10-11 09:03
内卷的定义与起源 - 内卷概念由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用于描述农业社会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劳动投入增加而产出不增的现象 [1] - 该词的本质含义未变,即任何劳动投入增加而产出不增的现象都可称为内卷 [1] - 内卷在国内的流行始于新冠期间一名清华学生边骑车边工作的视频,并在2024年企业出现亏损和外贸出现结构性问题时达到流行巅峰 [7][8] 内卷的成因 - 从宏观角度看,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欧美及日韩 [3] - 以汽车行业为例,国内有100多家汽车制造商在争夺市场份额,太阳能组件产量高出全球需求50%,100家锂电池制造商生产的电池总量高出全球需求25% [3] - 内卷发生的本质原因是过于依赖投资而非消费,导致产能过剩,当消费疲软而生产增多时,价格下跌成为必然 [7] 内卷的后果与行业影响 - 内卷持续会导致价格的螺旋式下降,一家企业降价引发其他企业跟进,消费者形成价格下跌预期后短期内难以恢复 [6] - 竞争促使企业创新,但大量竞争也导致了价格战、亏损和坏账,演变为严峻问题 [4] - 参考20世纪90年代日本,曾陷入价格螺旋式下跌的周期循环 [6] 治理内卷的措施与挑战 - 2023年7月国内首次将治理内卷式恶性竞争作为首要任务,五个月后承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024年被视为内卷整治元年 [8] - 当前措施包括约谈汽车制造商、银行、水泥生产商及电商平台,要求不要过度降价,并组建企业联盟缓解价格战 [10] - 治理挑战在于平衡减少产能与保障就业,若让市场完全出清会缓解产能但加大就业压力 [10] - 约十年前类似减少钢铁供应的措施最终导致钢铁产量不降反升,因地方希望企业承担就业责任,目标冲突难以执行到位 [10] 解决内卷的根本路径:刺激消费 - 解决内卷需扶持消费以达到产销平衡,目前居民消费占GDP总量约40%,低于美国的69%和印度 [11] - 消费不足部分原因是家庭为弥补薄弱社会保障体系而大量存钱,建议措施包括降低所得税、提高养老金和医保覆盖率、出售地方企业并向居民分配股权等 [13] - 对大多数人而言,收入不足是制约消费的最大力量,月入过万在十年前和十年后均为稀缺 [13] - 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需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这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及给企业减负等重大变革 [13]
被降价整破防,大疆用户还是太年轻了
36氪· 2025-10-10 20:47
国庆假期的旅行照片还没晒完,为了出片特地买了大疆云台相机用户,就破防了。 10月9日开始的降价,恰好完美错开了绝大多数用户的"7天价保期"。无数为了国庆出行而在9月底下单的消费者,发现自己与数百乃至上千元的差价,只 隔着一个无法逾越的假期。 大疆官方给出的"双十一促销"解释,其实颇为合理,因为当下确实正是部分电商平台进入"双十一"的节点。而节后促销也很容易激起消费者的新鲜感。 10月9日,大疆官方渠道对旗下多款产品进行大幅价格调整。原价3499元的明星产品Osmo Pocket 3,价格直接斩落近20%;Mini系列无人机,最高降幅接 近1500元。 官方将其定义为"双十一常规促销",但因其过于提前的时间点和巨大的降幅,不少新近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被激怒,认为这属于"背刺"。 除了想方设法退款退货之外,社交网络上,"大冤种"的自嘲与愤怒的声讨交织,大疆也顺势被送上热搜。 如果仅看产品本身的功用,这些刚刚完成了首次使命的大疆相机们当然是无可挑剔的。然而,一张降价海报,并不足以说服这些卡点买的用户"早买早享 受"。 某种程度上,反而是他们买得太晚,刚好赶上了这个市场新旧交替的重要拐点——这种时候,品牌最容易有动作 ...
大疆直降千元,不惜“背刺”消费者,怕被影石“偷家”?
36氪· 2025-10-10 19:45
节后首个工作日,让消费者最"破防"的是刚买的大疆降价了。 10月9日,大疆宣布开启"双十一"预售活动,其在京东、天猫、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以及线下实体门店同步上线降价活动,运动相机、消 费级无人机、手持稳定器等全品类产品集体贴上"直降"标签,力度堪称年内最大。 其中,最受关注的明星产品云台相机Osmo Pocket 3,自上市以来价格始终坚挺。此次迎来"首降",最高直降900元。这一"跳水"式降价,成为点燃消费者 情绪的核心导火索。不少消费者感到被"背刺",在社交平台上发起讨论,分享退差价维权经验。 尽管大疆回应:"此次价格调整是'双十一'的常规促销,线上线下统一退换货有难度,将协同优化相关服务与沟通机制。"不过,从行业视角看,这更像是 大疆对影石持续攻势的"应战"之举。 如今,在运动相机、全景相机、无人机等核心赛道,大疆与影石进入各自占据优势领域,让这场行业较量愈发激烈。 7天价保,大疆打响"价格战" 《IT时报》记者在电商平台观察发现,云台相机Osmo Pocket 3标准版降价700元,全能套装降价900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MINI 4 PRO无 人机最高降价14 ...
降价反被骂,大疆到底做错了什么?
虎嗅· 2025-10-10 18:08
大疆Pocket 3降价事件概述 - 公司于10月9日启动双十一大促,核心产品大疆Pocket 3首次降价,标准版从3499元降至2799元(降700元),全能套装从4499元降至3599元(降900元)[1][8] - 此次降价是产品自2023年10月发布以来的首次降价,降价幅度被描述为“史无前例”[7][8] 消费者负面反应与原因 - 降价引发大量消费者不满,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二,社交媒体出现大量“讨伐贴”和维权要求[4][18] - 不满情绪主要源于国庆假期前刚原价购买产品的用户遭遇“价格背刺”,部分用户在购买时曾获销售“不会降价”的承诺[14][15] - 线下渠道购买者无法像线上渠道那样享受价保或退差价服务,加剧了不满情绪[16][17] - 二级市场黄牛抛售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部分型号价差达千元,使加价购买的用户损失惨重[20][21][23] 产品长期市场状况与策略 - 大疆Pocket 3在长达两年的生命周期中持续“缺货”,标准套装在官方渠道长期处于“暂时缺货”状态,需抢购[28][29] - 分析认为后期缺货可能为策略性维持,表现为性价比高的标准套装难买,而高价全能套装货源相对充足,海外市场则容易购买[35][36] - 长期缺货维持了产品的高热度(小红书相关笔记超百万篇)和二级市场溢价,塑造了“高价值、硬通货”形象[37][38] 公司降价背后的战略考量 - 降价旨在为预计12月发布的Pocket 4清理库存[41] - 更重要的战略目的是应对OPPO、vivo等手机巨头计划在明年推出对标产品的竞争威胁[42][44] - 竞争对手在年营收(OV超2000亿 vs 大疆约800亿)、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关键部件(如一英寸传感器)采购上具有显著优势[45][46][47] - 通过降价建立价格护城河,抢占用户,被视为应对未来竞争的未雨绸缪之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