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广汽集团: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8.2亿元-26亿元 同比盈转亏
快讯· 2025-07-11 21:1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8 2亿元-26亿元 上年同期净利润15 16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1] 亏损原因 - 新能源车型销量未达预期 导致收益下滑 [1] - 价格战加剧 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1] - 销售渠道存在结构性错配问题 [1] - 自主品牌改革处于推进阶段 成效尚未显现 [1] - 海外市场布局薄弱 未能形成有效支撑 [1]
防水行业提价专家交流
2025-07-11 09: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防水行业、建筑建材行业 - **公司**:伟星、日丰、德高、雨虹、三棵树、立邦、宇宏、北新、科顺、东方雨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提价背景和情况** - 2024年房地产紧缩致装修量和需求下滑,行业进入价格竞争期,传统和跨界企业三轮降价15%-20%,未提升销量和份额,反而稀释利润,2025年6月中旬起东方雨虹为首提价,防水材料3%-8%,砂浆类5%-7%,美缝剂8%-10%,总体6%-7% [1][2] - 目前经销商端毛利率12%-15%,厂家端25%,低于2023年底历史水平,提价预计提升4-5个百分点,但需考虑厂家经营成本 [2][12] 2. **提价影响** - 2024年三轮降价主要影响民建领域,公建领域影响较小 [4] - 提价成功概率较大,各公司通过不同渠道和策略守份额,目标维持2025年预算和销售收入并保证利润平衡 [1][9] - 提价顺利公司层面利润预计增长4-5个百分点,部分公司裁员和缩减费用降成本,头部公司调整经销商合同目标助其维持利润空间 [1][10] 3. **市场情况** - 全国统一提价无区域差异,各企业全国通行定价,分子公司权限有限 [6] - 当前市场价格相对稳定,7月底8月初经销商拿货时价格有波动可能,是评估涨价效果关键期,若市场不接受可能回调,能维持则坚持 [1][8] 4. **西南区域情况** - 西南大区在全国建筑建材市场占比10%-22%,年收入差异大,主流公司总收入约30亿-35亿元 [13][14] - 2023 - 2025年需求端减少30%以上,新开工项目减少,主要依赖存量房、乡村建设和国企商品房项目,目前商品房内装占30%-40%,新开发土建项目20%-30%,农村自建房15%,商用装修接近20% [2][16][17] - 酒店和饭店装修需求提升因投资金额有限、从业者转向服务业及国家政策鼓励;农村自建房需求增加因乡土观念、政策优惠等,西南地区趋势预计至少持续到2026年底甚至2027年 [18][19][21] - 德高市占率不超过15%,雨虹约10%,立邦和三棵树3%-5%,管材类品牌1%-2%,主要品牌总市占率不超40% [22] - 德高表现优异,长期经营推广,最早退出价格战并收缩预算,市场定位和产品价格领先 [23][24] 5. **过往提价情况** - 2023年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提价,过程顺利,提升利润率,效果持续至今 [31][32] 6. **2025年情况** - 上半年进度不及预期因年初预算过高,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约20%,全年费用下调约15%,半年市场费用基本耗尽,下半年需收缩 [34] - 下半年展望取决于考核方向是否调整,转变考核有机会完成目标,不调整则难达成 [3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经销商合同目标调整已大概率发生,公司开半年会讨论,如将1000万元合同降至700 - 800万元,完成则兑付返利 [11] - 新考核体系预计7月20日左右实行,可能提高利润上交比例至40% - 50%,降低销售额权重 [29][30]
“零公里二手车”繁荣背后有隐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1 06:49
行业现象 - "零公里二手车"指表显里程极低或保留运输保护膜的准新车 价格比新车低数万元 近年因经销商库存压力日益普遍 [1] - 该现象源于20世纪90年代 经销商为清理库存将新车以二手车形式低价出售 近年因欧标更新 中国出海车企通过此方式规避标准限制 [1] - 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 里程≤50公里"车辆占比达12.7% 较4年前增长7.2个百分点 平均每8辆二手车含1辆准新车 [2] 行业影响 - 侵蚀新车零售商利润空间 扰乱价格体系 每8辆二手车就有1辆准新车 规模效应冲击新车销量 [2] - 挤压同价位二手车市场 消费者倾向选择同价位的"零公里二手车"而非传统二手车 [2] - 部分车商将此类车销往海外引发反倾销质疑 多国加征关税 威胁中国车企海外利益及品牌形象 [3] 消费者影响 - 售后权益与新车存在差异 新能源车二手车主无法享受"首任车主"质保 需自担三电系统维修成本 [3] 政策动态 - 商务部召集车企座谈 规范"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同步引导二手车出口 [4]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 反对无底线"价格战" 获工信部支持 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4] - 工信部强调将整治"内卷式"竞争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 [4] 行业趋势 - 治理措施落地将推动二手车市场变革 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 [5]
快递量提前35天破千亿件,“反内卷”能否遏制价格战|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7-10 21:12
快递业务量增长 - 截至7月9日,202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比2024年达到千亿件提前35天 [2] - 2025年第1000亿件快递为一台以旧换新的家用空调,从广东中山发往江苏常州 [2] - 快递业务量已连续5年突破1000亿件,2025年千亿件达成时间更快,反映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和电商渗透率持续攀升 [2] 政策与行业融合 - 国家持续加力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品类扩围,为快递业注入新活力 [2]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与快递业加快融合,拓展服务范围和发展空间,累计打造1600多个业务收入超百万元的重点项目 [2] - 快递业深度嵌入产业链,发展入厂物流、国际供应链等新模式,优化制造业物流流程,服务医疗、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 [2] 技术升级与行业作用 -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快递业智能化升级,行业科技应用步伐加快 [3] - 国家出台支持快递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快递业通过"三流合一"优势促进要素高效流转 [3] - 快递业有助于促进区域要素加速流动,带动东中西部平衡发展,推动国内国际市场联通 [3] 价格竞争现状 - 2025年1-5月快递业务单价为7.5元,同比下降8.2%,其中第一季度均价7.7元(同比下降8.8%),4-5月均价7.3元(同比下降7.3%) [4] - 行业价格竞争加剧,价格跌幅较2024年扩大,主要公司单票盈利下降压力较大 [4] - 顺丰2024年票均收入15.52元,同比下滑3.4%,主要因产品结构变化,公司以更高性价比服务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物流市场 [4] 反"内卷式"竞争政策 - 国家邮政局强调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市场制度规则,反对"内卷式"竞争,整治末端服务质量问题 [5]
6月乘用车卖了208万辆,乘联会称价格战硝烟渐散
36氪· 2025-07-10 18:38
价格战趋缓 - 乘用车价格战最激烈阶段已过去 降价车型数量和幅度均明显减弱 2025年4月以来呈现"硝烟渐散"态势 [1] - 2025年1-6月降价车型数量从1月7款波动至6月14款 较2023年同期下降明显 其中纯电动车降价6款同比多3款 燃油车降价5款同比减2款 [2] - 新能源车平均降价幅度从1-6月的12%收窄至6月的10.4% 燃油车从8.9%降至8.6% 整体市场平均降幅从11.4%降至9.9% [2][3] - 价格战趋缓原因包括新车上市策略转向增配和体验优化 主机厂库存管理精细化 以及国家"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动供需平衡 [3] 市场回暖 - 2025年6月乘用车零售208.4万辆 同比增长18.1% 环比增长7.6% 创近年同期新高 1-6月累计零售1090万辆同比增长10.8% [4] - 6月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123万辆 占私人购车用户近70% 政策直接激活存量车主换购需求 [5] - 自主品牌表现突出 6月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30% 市场份额升至64.2% 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53.3% [6] 竞争格局变化 - 行业竞争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竞争 政策引导、技术沉淀、品牌积累和消费者品质需求推动高质量竞争 [1] - 头部集中度提升 6月月销破万辆车企达23家 比亚迪以35万辆领跑 特斯拉中国月销超6万辆位居外资前列 [6] - 出口与新能源并进 6月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23.8% 新能源占比超41% [6] 技术出海趋势 - 中国插混车型全球市场份额达80% 比亚迪DM-i、吉利雷神、理想增程等技术体系具备领先优势 [7] - 插混车型凭借无续航焦虑和高能效特点 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关键力量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插混出口占比超45% [7] - 中国车企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输出 插混产品更适应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现状 有望定义全球新能源市场格局 [7][8]
汽车行业跟踪报告:6月需求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华创证券· 2025-07-10 17: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行业销量表现良好,预计下半年终端市场保持较好状态,“反内卷”和旺销双重背景下价格战风险下降,但市场可能担心明年补贴政策波动所致的销量波动,压制板块投资情绪,情绪消化后板块有望迎来布局机会[3] - 整车推荐江淮汽车,建议关注理想汽车、北汽蓝谷、上汽集团、赛力斯、小米集团;零部件建议低位布局,推荐新泉股份、星宇股份、爱柯迪、豪能股份、地平线,建议关注纽泰格;2Q预期财报相对较好的包括豪能、继峰、新泉、立中、爱柯迪,建议关注[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销量、库存、价格 销量 - 6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49万辆、同比+14%、环比+7%,2Q批发700万辆、同比+13%、环比+11%;估计6月零售约210万辆、同比+23%、环比+14%,2Q零售560万辆、同比+15%、环比+15%;电车6月批发124万辆、同比+26%、环比+2%,渗透率50%、同比+5.0PP、环比-2.4PP,2Q批发359万辆、同比+35%、环比+26%,渗透率51%;6月自主车企批发167万辆、同比+19%、环比+4%,自主占比67%、同比+2.2PP、环比-2.2PP[7] 库存 - 6月出口48万辆,同比+20%、环比+4%,对应最终渠道去库10万辆左右,历史季节性为去库0 - 5万辆,今年前5个月的加库幅度大于历史季节性,上半年合计补库30万辆,今年也是随M1增速上行的加库周期、自主份额提升也带来库存的上行[7] 价格 - 6月上旬行业折扣率环比上升(油车为主),折扣率10.6%,环比+0.4PP(5/25),同比+2.9PP(6/10),环比变化来自行业季节性,同比变化来自电车成本结构性的持续下行,今年龙头车企促销节奏较去年有所提前,带来相较于去年同期更高的折扣状态[7] 市场竞争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反内卷”趋势下汽车价格战趋势或将有所抑制,年内恶性“价格战”风险不高,企业盈利预计仍在较好水平[7] 板块估值 - 报告展示了申万乘用车指数和申万零部件指数的历史PE、PB,以及它们相对沪深300、创业板指的走势(截至2025年7月8日收盘)[44][47][51] 全年展望 -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较早在1Q延续,前两季度批发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2024年政策在2Q开始铺开,下半年基数不低,预计2025年零售2400万辆、同比+5.7%,批发2948万辆、同比+8.1%,其中自主、电动占比预计进一步上扬[7]
N+3赔偿!沃尔沃中国区裁员
犀牛财经· 2025-07-10 15:40
裁员与成本削减 -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岗位包括工程、研发、供应链管理,赔偿标准为N+3个月工资 [2] - 此次裁员是公司全球战略重整的一部分,目标削减180亿瑞典克朗(约135.9亿元人民币)成本,并暂停部分投资 [2] - 全球裁员3000人,主要为白领岗位,中国区裁员为其中一部分 [2] 财务与业绩表现 - 一季度营收从939亿瑞典克朗降至829亿瑞典克朗,同比下滑11.7% [2] - 营业利润从47亿瑞典克朗下滑至19亿瑞典克朗,跌幅近60% [2] - 一季度全球销量172219辆,同比下降6% [2] 中国市场困境 - 2024年在华销量15.64万辆,同比下降8%,2025年一季度跌幅扩大至12% [3] - 价格战削弱豪华品牌溢价,沃尔沃价格优势丧失 [3] - 产品更新慢、竞争力不足,质量问题频发导致“安全”标签受损,消费者好感度下降 [3] 产品质量问题 - 多款车型(S60、S90、XC60)出现发动机故障,包括烧机油、故障灯亮、漏油、无法启动等问题 [4] - 部分车型存在多次返修、未经同意维修等服务流程缺陷 [4] 战略调整 - 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2030年90%销量来自电动化车型 [4] - 发布超级混动架构SMA,覆盖纯电、燃油和混动三种动力形式 [4] - 当前核心挑战是提升新能源车销量,扭转消费者对燃油车的单一认知 [4]
2025上半年车市风云录
每日商报· 2025-07-10 06:44
行业格局 - 比亚迪以214.6万辆销量领跑行业 海外市场贡献47万辆 同比增长132% [1][2] - 上汽集团以205.3万辆紧随其后 自主品牌销量130.4万辆 同比增长21.1% [2] - 吉利汽车销量140.9万辆 同比增长47% 新能源车销量72.52万辆 同比暴涨126% [2] - 奇瑞凭借出口优势稳居第二梯队 出口量55万辆 占总销量43.6% [2] - 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 创近8年新高 新能源和海外市场为主要增长动力 [2] 新势力表现 - 零跑汽车交付22.17万辆 同比增幅221.6% 从第七跃居第二 [1][3] - 理想汽车交付20.4万辆 守住前三位置 [3] - 小米汽车SU7交付超15万辆 新车型YU7上市3分钟订单破20万辆 [3] - 小鹏汽车交付19.7万辆 目标完成率51.8% [3] - 蔚来交付11.4万辆 岚图等品牌完成率不足30% [3] 市场驱动因素 -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显著 截至6月30日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4] - 1380亿元中央补贴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4] - 乘联会上调2025年行业预测至2405万辆 同比增长5% 较5月预测增加28万辆 [5] 下半年展望 - 多家车企将推出新车型 包括小鹏G7 奇瑞风云A9L 海狮06EV 极氪9X等 [4] - 技术竞赛升级 比亚迪计划发布CTB 3.0电池技术 华为ADS 3.5或实现无人监管自动驾驶 [4] - 全球化布局加速 比亚迪 上汽等启动欧洲本地化生产计划应对欧盟临时关税 [4]
人民日报评论“外卖大战”:向下卷价格没有赢家 向上卷创新才有未来
快讯· 2025-07-09 18:52
外卖市场竞争分析 - 外卖市场近期掀起新一轮补贴大战,实质是变相价格战 [1] - 竞争焦点包括即时零售市场、电商业务与流量入口的争夺 [1] - 平台之间在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与运营能力方面展开较量 [1] 价格战的影响 - 超低价短期内使消费者得利、商家订单增长、骑手收入增加 [1] - "爆单"效应导致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 [1] - 骑手疲于奔命,影响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 [1] - 向下"卷"价格被评论认为没有赢家 [1] 创新驱动的未来方向 - 向上"卷"创新被视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1] -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可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更优质且高性价比的产品 [1] - 互联网企业被鼓励发挥创新基因,追求更高远目标 [1]
人民日报评论:“外卖大战”——价格战没有赢家,创新才有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7-09 18:46
外卖市场补贴大战分析 核心观点 - 外卖市场新一轮补贴大战实质是变相价格战,表面争夺即时零售市场、电商业务与流量入口,实则是平台间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与运营能力的较量 [1] - 价格战短期带来消费者得利、商家订单增长、骑手增收,但长期导致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服务质量下降 [1] - 价格战不可持续,最终会伴随涨价,损害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1] 行业影响 - 价格战造成骑手疲于奔命,影响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1] - 类似汽车行业,无序价格战会冲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削弱研发投入能力 [1] - 行业应避免向下"卷"价格,转向向上"卷"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1] 发展方向 - 即时配送领域存在巨大需求和机会,不应局限于外卖服务,可拓展至公共服务市场 [2] - 行业需提升格局,将"用户需求"与"高效交付"结合,为用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2] - 企业应跳出短期竞争,在更广阔市场谋篇布局,通过创新创业开辟新空间 [2] 创新建议 - 发挥配送人员走街串巷优势,链接公共服务市场 [2] - 通过配送领域技术创新塑造更多市场优势 [2] - 企业应追求更高远目标,勇走未走之路,体现企业家精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