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搜索文档
林洋能源(601222):三大业务稳健发展,全球化布局持续完善
国投证券· 2025-08-28 20:54
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买入-A评级 6个月目标价7.46元 当前股价5.99元[5][10][18] 核心观点 - 三大业务板块(智能/新能源/储能)稳健发展 全球化布局持续完善[1][3][9] - 2025H1营收24.81亿元(同比-28.35%) 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45.88%) 境外收入6.93亿元(同比+61.73%)逆势增长[1]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7.68/8.61/9.59亿元 对应PE 16.1/14.3/12.9倍[10][12] 智能业务板块 - 智能电表板块2025H1营收14.27亿元(同比+24.15%) 海外销售同比大幅增长近50%[2] - 国内中标国网1.65亿元、蒙西电网3500万元项目 新增智能终端产品线[2] - 产品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国内最大智能电表出口企业之一[2] 新能源业务板块 - 电站运维装机量突破20GW(同比+40%) 业务向西北地区扩展[3] - 持有新能源电站超1.3GW 具备区块链技术上链资产基础[3] - 进军意大利市场 建设撒丁岛MW级光伏项目并收购两个光伏项目[3] - 联合蚂蚁数科等企业发起"全球绿色碳链联盟倡议" 探索碳足迹管理[3] 储能业务板块 - 累计交付并网超5GWh 储备项目规模达10GWh[9] - 国内聚焦三大赛道:独立储能/新能源配套/工商业用户侧 开发中项目容量3.7GWh[9] - 海外实现突破:交付合同超5000万元 中标2.29亿元 发运设备超60MWh[9] - 中标毛里求斯40MW/120MWh项目 实现非洲百兆瓦级源网侧突破[9]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总收入73.45/81.15/89.71亿元(增速8.94%/10.48%/10.55%)[10][13] - 智能电表业务:预计收入32.45/38.94/44.78亿元(增速20%/20%/15%)毛利率35%-36%[13][15] - 储能业务:预计收入10.57/12.16/13.37亿元(增速15%/15%/10%)毛利率维持17%[14][15] - 光伏发电:预计收入9.25/9.72/10.20亿元(增速5%/5%/5%)毛利率60%-62%[14][15] 估值分析 - 当前总市值123.40亿元 对应2025年PE 16.1倍[5][12] - 可比公司(正泰电器/海兴电力/芯能科技)2025年平均PE 15.01倍[19] - 给予2025年20倍PE溢价 基于智能电表增长确定性和海外布局完善[18][19]
调研速递|上海钢联接受招商证券等14家机构调研,透露多项业务关键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8-28 20: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9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0亿元 [1] - 子公司钢银电商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5,240.15万元,同比增长47.13%,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31,102.55万元 [1] - 钢银钢铁现货交易平台结算量为2,552.14万吨,同比下降20.69% [1] 产业数据服务进展 - "小钢"数字智能助手实现收入36,644.20万元,境外服务收入2,318.11万元,同比增长9.7% [1] - 2025年增加煤焦数据库数据资产入表,结合内部平台按规定做好入表工作 [2] - 数据订阅业务需拓展品种维度并保障质量,反内卷趋势加速行业向头部集中 [2] 钢材交易服务动态 - 钢材交易服务构建生态体系并加强数字化风控 [1] - 钢银电商利润增长得益于成本控制与政府补助增加,未来计划拓展其他大宗商品交易业务 [2] - 结算量下降因钢价下跌导致交易意愿降低 [2] 海外业务战略 - 海外扩张以新加坡为总部推进指数业务 [2] - 伴随中国企业海外建厂趋势,在越南合资设立孙公司 [2] - 东南亚市场以数据采集为核心拓展服务 [2] 技术研发与应用 - "小钢"助手多渠道上线实现对内提效降本与对外增强竞争力 [1] - AI技术应用于提升效率与体验,探索与EBC平台融合并优化语料质量 [2] - 区块链布局聚焦知识产权保护,AI辅助提升数据采集效率但无法完全替代人工 [2] 组织与战略调整 - 国内团队进行优化,海外团队略有扩张 [2] - 积极研究RDA(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场景,探索数据共享与收益分配模式 [2] - 业务转向深耕大客户数据需求以应对行业反内卷趋势 [2]
网龙再次宣布股东回报计划:不低于6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8 20:32
公司股东回报计划 - 公司宣布未来12个月不低于6亿港元的股东回报计划 [2] - 公司常规年化股息为每股1港元,股息率达9% [3] - 总股东回报率按60亿港元市值计算达10% [3] 历史股东回报表现 - 公司在2021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完成总额最高3亿美元的股东回报计划 [1] - 期间股价从14.1港元上涨至15.7港元(含权价) [1] - 同期恒生指数从26000点下跌至17000点,跌幅36%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游戏及应用服务核心分部利润环比企稳反弹,超过5亿元人民币 [2] - 2025年6月末账面现金充裕 [2] - 中期常规股息保持0.5港元较高水平 [2] 战略投资布局 - 战略投资围绕AI、XR、机器人、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生态 [2] - 投资巨星传奇(06683)IPO基石投资估值上涨三倍以上 [2] - 投资ROKID推出AI眼镜获20多万台全网订单 [2] - 投资杭州帅库网络在抖音团播平台取得亮眼成绩 [2] 行业背景 - 恒生科网板块因电商及本地生活巨头补贴战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1] - 板块存在因补贴消费者和研发竞争带来的"烧钱"效应 [1] - 部分公司以投资者回报为核心经营目标 [1]
北信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9: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08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627.35万元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达20.70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13.01亿元 [1] 业务布局 - 构建信息安全及信创、高安全通信及移动办公、国防智能及生态建设三大业务格局 [1] - 为政府、军队、军工、金融、能源等重要行业提供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1] - 成功从传统终端安全领导者转型为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安全全面提供商 [1] 信息安全及信创领域 - 率先建立"泛"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并布局边界及网络安全产品 [2] - 全线产品发布信创平台稳定版本 [2] - 推出新内网安全一体化管控平台解决系统功能重复与兼容性问题 [2] - 发布新一代数据安全管理平台与保密检查监管系统形成信创数据安全细分市场先发优势 [2] 高安全通信及移动办公领域 - 核心产品信源密信为高安全即时通信平台 装机量达千万台 [2] - 在党政军等重要单位实现规模化使用 [2] - 推出信源密信安全AI基座提升智能化能力与用户体验 [2] - 引入AI语音大模型实现语音识别与交互功能升级 [2] 国防智能及生态建设 - 依托信源密信打造智能安管平台与"三重复合防御"机制 [2] - 助力军队管理数字化、敏捷化升级并构建态势感知中枢与低空防御体系 [2] - 推动技术融合创新与军地协同生态建设 [2] 技术研发 - 持续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 [3] - 采用AI算法优化新一代数据安全管理平台性能 提升数据管理效率与安全性 [3] - 探索AI在系统安全防护应用场景 增强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3] 市场拓展 -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与多国政府机构及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3] - 核心产品推广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3] - 国内依托全国营销网络深耕政府、军工、金融、能源等重点行业 [3] - 探索新兴市场领域挖掘新增长点 [3]
连连数字上半年总收入7.83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9: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7.83亿元 同比增长26.8% [1] - 毛利4.1亿元 同比增长25% 毛利率51.9%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经营性利润6300万元 同比增长85% [1] - 总支付额(TPV)2.1万亿元 同比增长32% [1] 业务条线表现 - 全球支付业务TPV 1985亿元 同比增长94% [1] - 全球支付业务收入4.7亿元 同比增长27% [1] - 境内支付业务TPV 1.87万亿元 同比增长27.6% [1] - 境内支付业务收入2.1亿元 同比增长24.6% [1] - 增值服务收入8959万元 同比增长34.2% [1] 全球市场战略 - 欧美传统市场保持稳定 新兴市场增速更快 [2] - 重点拓展东南亚 中东 拉美等增量市场空间 [2] - 中亚 东欧 拉美地区今年增速表现良好 [2] - B2B和服贸业务增速显著 [2] - 持有65项全球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 覆盖超100个国家地区 [2] - 支持逾130种货币交易结算 [2] 技术创新投入 - 研发费用1.9亿元 剔除股份薪酬后经调整研发费用1.6亿元 同比增长29.5% [3] - 重点投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特别是Web3领域 [3] - 港股配售所得净额50%将用于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 [3] - 已开展Web3支付领域行业研究和基础能力建设 [3]
上海钢联(300226) - 上海钢联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828
2025-08-28 19: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3.9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0亿元 [2] - 产业数据服务收入36,644.20万元,同比下降3.91%,其中境外服务收入2,318.11万元,同比增长9.7% [3] - 钢银电商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5,240.15万元,同比增长47.1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102.55万元 [3] 业务运营数据 - 钢银电商平台结算量2,552.14万吨,同比下降20.69% [3] - 数据终端用户数量上升15.51%,ARPU值因产品结构多样化下降 [12][13] - 数据资产入表金额333万元,新增煤焦数据库入表 [5] 战略布局 - 海外以新加坡为总部推进指数业务,合资设立越南孙公司强化东南亚布局 [4] - 从"跑马圈地"转向深耕大客户需求,聚焦高付费意愿客户群体 [6] - 计划拓展其他大宗商品交易品种,探索RDA数据共享模式 [9][13] 技术发展 - "小钢"数字智能助手多渠道上线,EBC平台集成感知-预测-推荐引擎 [3] - AI技术主要用于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暂未大规模单独收费 [8] - 区块链技术聚焦数据产权保护,人工采集与数据爬取结合应用 [11] 行业趋势应对 - 反内卷加速行业向头部集中,提升企业数据采购能力 [6][7] - 数据服务需要长期沉淀,行业竞争门槛较高 [4][9] - 国内团队优化同时海外团队扩张,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10]
赋能香港数字资产生态建设!智通财经承担 HKVALA 唯一股端战略合作媒体重任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9:09
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立 - 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HKVALA)于2025年8月27日在香港成立 标志着香港数字资产领域进入监管引领和自律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1] - 联合会由业内领先上市公司联合发起 成员涵盖数字资产财库公司、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传统金融上市公司、顶级IP公司、元宇宙及区块链游戏龙头和头部RWA技术公司 [4] - 联合会成员总市值约200亿美金 港股上市公司持有的数字资产市值和合规牌照投入资金体量不超过20亿美金 [6] 政策与监管背景 - 香港特区政府对Web3与代币化发展持开放积极态度 发行过官方NFT和代币化政府绿色债券 推动亚太区首批虚拟资产现货ETF上市 [2] - 香港于2025年6月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 提出LEAP策略框架 涵盖优化法律与监管、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合作、人才及合作伙伴发展四大方向 [2] - 《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 为稳定币发行人订下具法律效力的监管制度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香港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迅速 截至2024年9月拥有超1100家金融科技企业 年增率15% 其中包括11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2] - 数字资产行业高速扩张带来波动性增加和风险防控压力上升等挑战 需建立稳健透明监管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与投资者信心 [2] - 存在不专业自媒体和中介机构利用RWA和稳定币热度进行恶意炒作和非法金融活动 联合会成员已共同发起行业理性发展宣言 [8] 智通财经的角色与业务 - 智通财经作为联合会指定唯一股端战略合作媒体 将提供监管动态解读和合规案例分析等专业内容支持 [10] - 智通财经每日产出原创内容超1000条 覆盖境内外500万投资者 资讯内容覆盖彭博、同花顺等200家金融机构 [10] - 智通财经通过投资者关系、金融科技、公共关系管理、投融资及咨询五大业务构建HKVALA生态服务体系 [10] 未来发展计划 - 联合会将促进会员间交流合作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共同攻克行业难题 [11] - 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 推动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 拓展业务边界 [11] - 保持与监管机构沟通 及时反馈行业动态 助力完善监管政策 营造健康有序市场环境 [11] - 携手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专业人才培养 为行业储备新生力量 [11]
天舟文化(300148) - 300148天舟文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8
2025-08-28 18:30
财务业绩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20.25亿元,同比增长2.49% [2] - 归母净利润5167.25万元,同比增长170.93% [2] - 图书出版发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6% [2] - 参股公司海南元游贡献投资收益3434万元 [3] 主营业务发展 - 青少年图书收入增长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和新教辅读物开发 [2] - 控股子公司人民今典教育读本取得进展并计划拓展领域 [2] - 教辅业务下半年通常好于上半年,预计延续增长态势 [2] - 自研游戏业务调整研发新产品,预计明年上线 [3] AI+教育布局 - 成立控股子公司天舟知卯开发AI练字笔,集成智能正姿和AI测评功能 [4] - 计划延伸开发护眼灯、写字板及周边产品 [4] - 通过直播带货和与小红书、抖音达人合作测试渠道 [5] - 与科大讯飞合作推进英语听说产品、AI自习室,下半年在湖南推广 [6] - 开发全国高中个性化学习产品,预计年底或明年初推广 [7] 新兴业务探索 - 投资西安标梦科技,推出二次元社交APP《标记酱》注册用户超40万 [5] - 线下"标记咖啡"试运营,计划在中心城市新增1-2家店 [5] - 持股天河国云探索区块链在文化教育领域应用,其NFT平台交易流水超十亿元 [7][8] - 参股本聪智链定位国产联盟链,2024年规模化盈利,计划2026年申报科创板 [7] 组织与战略 - 2024年实施股权激励推动业绩增长,可能推出新一期激励 [9] - 通过资本公积金弥补历史亏损,未来有条件扩大分红 [9] - 马栏山文创产业园升格国家级园区近期有望获批,政策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 [9]
Aethir携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推出全球AI与区块链教育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28 17:56
公司合作与战略布局 - Aethir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推出全球AI与区块链教育计划 首次与美国顶尖公立大学深入合作推动教育领域创新 [2][6] - 公司通过合作积极进军教育领域 旨在加速AI应用场景拓展并为下一代AI平台培育创新解决方案 [3][7] - 合作将首先在ASU的"Endless Games and Learning Lab"启动 重点探索AI在基于游戏的学习环境中的可扩展和实际应用 [2][6]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预计到2032年全球教育领域AI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 [3][7] - 公司每年通过云计算服务创造超过1.5亿美元的稳定收入 [9] 技术基础设施优势 - Aethir云计算基础设施覆盖93个国家 拥有超过435,000个高性能GPU容器 [4][8] - 去中心化GPU云网络能够以无与伦比的规模和效率提供企业级计算能力 [4][8] - 基础设施支持高强度AI计算任务和沉浸式学习体验 满足实时游戏化学习等互动式教学场景需求 [4][8] 研发投入与资源支持 - ASU在2023财年研发投入超过9.04亿美元 其中专门用于强化AI半导体封装的资金达1亿美元 [3][7] - Aethir将为ASU提供最高300万美元的计算补助 使学生和研究人员能够使用先进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 [3][7] 教育计划具体内容 - 计划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去中心化GPU计算资源 [10] - 支持参与AI与区块链基于游戏的实践学习 [10] - 学生可与顶尖AI研究人员及行业专家合作 [10] - 享受计算资源补助支持高级科研项目 [10] - 参与沉浸式真实场景的AI教育计划 [10] 合作伙伴生态与行业地位 - Aethir拥有超过150个合作伙伴和客户生态系统 [2][6] - ASU是首个与OpenAI建立合作关系的大学 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位居美国第一 [4][8] -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AI研究型大学之一 ASU将通过合作推动应用研究和学生主导的开发 [3][7] 实施时间表 - 初步孵化计划预计将在2025至2026学年启动 [3][7]
支付宝“碰一下”又爆火了!产业链总身价或超1.5万亿
格隆汇APP· 2025-08-28 17:46
资本市场表现 - "碰一下"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表现强劲 自4月24日用户破亿以来 相关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其中蓝思科技涨幅约56% 奥比中光涨幅约36% 复旦微电涨幅超30% 三家平均涨幅达39% 显著超越上证指数15.3%的涨幅[8] - 奥比中光年内股价涨幅近100% 创历史新高 8月25日盘中飙升近14% 最高触及94.94元 该公司为"碰一下"提供整机组装和摄像头硬件支持[4] - 生态产业链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 涵盖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多个行业[8]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呈现金字塔结构:顶层为硬件制造与场景入口企业(比亚迪、蓝思科技、蜜雪股份、分众传媒) 中层为核心技术供应商(复旦微电、奥比中光) 下层为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企业(红旗连锁、绝味鸭脖、雅生活集团)[13][14] - 比亚迪作为万亿级龙头企业 是全球首个产量达7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业务覆盖电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10] - 核心技术供应商中 复旦微电专供支付芯片 已获得超千万颗订单 奥比中光在3D视觉感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6][11] 技术发展与场景应用 - "碰一下"基于近场通信技术 用户无需打开APP即可完成交互 自2024年6月首笔交易至用户破亿仅用321天 成为史上最快达亿级用户的移动支付方式[16] - 截至2025年8月 支付设备铺设量突破100万台 覆盖支付、点餐、开门等17款产品 被近600个服务场景采用[16][18] - 技术融合前景广阔 包括与物联网结合控制智能家居 与区块链结合实现数字资产确权 与AI结合实现精准营销[19][20] 生态扩张与商业价值 - 概念股阵营持续扩大 新增TCL、比亚迪、分众传媒、上海机场等知名上市公司 覆盖消费电子、传媒广告、房地产服务等多元行业[1] - 蜜雪股份通过"碰一下"支付覆盖3万家门店 贝壳-W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房产交易效率 传统物业企业也在探索智能化转型[10][12] - 生态价值超越支付工具范畴 有望成为全行业交互标准 带动硬件升级和软件服务拓展 形成万亿级产业协同网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