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震有科技拟不超10.7亿定增 上市5年募7.9亿分红0.13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13 10:56
发行方案概要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符合规定的特定投资者,包括各类机构投资者及自然人[1] - 采取竞价发行方式,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1] - 发行股票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后将在科创板上市交易[2] 发行规模与资金用途 - 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5%(即不超过48,138,658股)[2]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69亿元,拟投资卫星互联网通信产品研发(7.09亿元)和全光网络系统研发(3.6亿元)两个项目[2][3] - 项目总投资额与募集资金金额完全匹配,无资金缺口[3] 股权结构影响 - 控股股东吴闽华直接持股16.7%,通过一致行动人宁波震有合计控制31.68%表决权[4] - 若按上限发行,发行后吴闽华表决权将稀释至25.34%,但仍保持控股地位[4] - 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4] 历史融资情况 - 2020年7月科创板IPO发行4841万股,发行价16.2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7.87亿元,超募1.68亿元[5][6] - IPO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4个项目,包括宽带接入设备、5G核心网设备等[6] - 2022年曾计划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募资1.75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后因市场环境变化终止[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6.36%[7][8] - 归母净利润202.8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1%[7][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503万元,较上年同期有所改善[7][8] - 2020年实施每10股派0.7元的现金分红,分红总额1355万元,占当年净利润31.44%[7]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0613
山西证券· 2025-06-13 09:29
核心观点 - 通信行业海外强业绩引领下算力仍是最强主线,移动普缆招标平稳落地;德尔股份汽零主业盈利稳步恢复,新增固态电池业务空间广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投资评级 [4][6][11] 行业评论(通信) 投资要点 - 行业动向:博通、Ciena、Credo 业绩强劲,美股 AI 算力板块接近年内新高;中国移动 2025 普通光缆集采结果出炉,报价均衡平稳落地 [6] 具体公司业绩情况 - 博通 2025 会计年度第二季财报收入同比增长 20%达 150 亿美元,GAAP 净利润 50 亿美元,同比大涨 134%;两大业务半导体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软件分别收入 84 亿、66 亿美元,AI 是半导体部门主要驱动力,本财季 AI 收入同比增长 46%达 44 亿美元,预计下一财季 AI 半导体收入增至 51 亿美元 [6] - 北美长距离光传输龙头 Ciena 最新季报营收 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网络平台业务营收 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成主要增长动力;可插拔相干光模块需求旺盛,新一代 1.6T 可插拔光模块预计 2025 年底送样 [6] - Credo 最近财季收入 1.7 亿美元,环比增长 26%,同比大增 180%;2025 财年总营收 4.4 亿美元,同比增幅 126%;预计 2026 第一财季收入 1.85 - 1.95 亿美元,环比继续高速增长;客户结构向多元拓展,其 AEC 芯片能力有竞争壁垒,为国内相关供应商带来机遇 [6] 光缆集采情况 - 中国移动 2025 - 2026 普通光缆预估采购规模 321 万皮长公里(折合 9884 万芯公里),14 名厂商入围,中天科技第一份额 19.4%,亨通光电、长飞光纤、烽火通信分别为 15.5%、13.6%、11.6%;投标报价均衡,反映行业理性竞争,国内光纤光缆行业供需基本匹配;厂商中标价格约 47.8 元/芯公里,较 2023 年有 20%左右降幅但好于预期,预计龙头有望业绩回升 [6][7] 卫星互联网情况 - 美国初创公司 Starcloud 计划 8 月送搭载 H100 芯片小卫星入太空,星上算力有太阳能能源优势,大规模太空算力预计未来 5 - 10 年成形;我国 5 月 14 日成功发射三体计算星座首批 12 颗卫星,搭载 80 亿参数天基模型,能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国内卫星互联网赛道需求明确、战略价值重大,受火箭运力和前期资金制约,建议关注可回收火箭实验进展及运营商参与情况 [8] 市场表现 - 本周(2025.06.02 - 2025.06.06)市场整体上涨,申万通信指数涨 5.27%,创业板指数涨 2.32%,科创板指数涨 1.50%,深圳成指涨 1.42%,上证综指涨 1.13%,沪深 300 涨 0.88%;细分板块中,光模块、液冷、连接器周涨幅前三;个股中瑞可达、剑桥科技等涨幅领先,海格通信、东土科技等跌幅居前 [8] 建议关注标的 - 算力光模块:新易盛、中际旭创等;算力铜连接:沃尔核材、鼎通科技等;光纤光缆:中天科技、长飞光纤等;卫星算力:上海瀚讯、天银机电等 [8] 公司评论(德尔股份) 事件描述 - 5 月 30 日公司公告计划在湖州投资约 3 亿元建设新型锂电池项目、智能电机项目 [10]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 亿元、1.9 亿元、3.0 亿元,相当于 2025 年 37.2 倍动态市盈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投资评级 [11] 事件点评 - 固态电池项目落地湖州,2025 年底前力争完成中试线建设并具备生产能力;未来结合市场需求推进产业化,应用于多领域 [13] - 公司是综合性汽车零部件集成供应商,与众多国内外知名车企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主要产品包括降噪、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泵类产品等;2024 年营业收入 45.1 亿元,同比增长 5.0%;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12.2 亿元,同比增长 15.1%,归母净利润 0.2 亿元,同比增长 276%,毛利率 19.7%,环比提升 3.9pct;全球化产能布局可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竞争力 [13]
震有科技拟定增募资10.69亿元 投向卫星互联网通信产品等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2:46
定增预案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69亿元,用于卫星互联网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全光网络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 [1] 卫星互联网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 项目建设周期3年,总投资7.09亿元,将组建高端技术人才团队,建设测试环境,开展卫星互联网通信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1] - 项目聚焦地面核心网系统、星载核心网、卫星智能终端设备三个主要方向的技术和产品研发 [1] - 卫星通信可覆盖约80%未实现地面移动通信的陆地面积和95%的海洋面积,弥补地面蜂窝网络覆盖不足 [1] - 天地一体全域覆盖是6G网络重要特征,6G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可实现全球覆盖、高可靠性、弱地面网络依赖性等技术优势 [1] - 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为292.5亿元,预计2025年升至446.92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11.2% [1] - 公司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已广泛应用核心网技术与产品,覆盖高轨和低轨卫星通信领域,在地面信关站、卫星载荷及智能终端方向有技术优势 [2] 全光网络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 项目总投资3.6亿元,将组建高端技术人才团队,开展50G PON系统及400G/800G OTN光传输系统研发 [2] - 行业背景为千兆接入网渗透率提高和400G/800G高速光传输网络建设推进 [2] - 2024年全球GPON市场规模为434.64亿元,中国市场规模为69.54亿元,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600.91亿元 [2] 市场拓展与增长 - 公司境外收入连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58.17% [3] - 公司在光网络及接入领域与三大运营商紧密合作,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4% [3]
震有科技: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
证券之星· 2025-06-12 20:5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4日,2015年9月29日改制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19,255.46万元,股票代码688418.SH [7][8] -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系统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产品线涵盖核心网系统、光网络及接入系统、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系统等 [9][36]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吴闽华,直接持股16.70%,通过一致行动人宁波震有合计控制31.68%表决权 [21] 本次定向增发方案 -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48,138,658股(占总股本25%),募集资金不超过106,900万元 [3][16][18]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采用竞价方式确定 [17][18] - 募集资金将用于卫星互联网通信产品研发(70,900万元)和全光网络系统研发(36,000万元)两个项目 [18][22] 募投项目分析 卫星互联网通信项目 - 项目围绕地面核心网系统、星载核心网和卫星智能终端三大方向研发,建设期3年 [22][23] - 行业背景:全球80%陆地面积和95%海洋面积未覆盖地面通信,卫星互联网可弥补空白;我国已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 [9][10][11] - 市场空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2021年292.5亿元,预计2025年达447亿元,CAGR 11.2% [28] 全光网络系统项目 - 项目研发内置AI的50G PON系统和400G/800G OTN光传输系统,建设期3年 [30][31] - 行业背景:我国千兆用户占比30.9%,10G PON端口数2025年将达1,200万个;400G光模块2025年将全面部署 [13][33] - 技术优势:公司已完成50G PON技术积累和FTTR智能网关开发 [34] 行业发展趋势 - 卫星互联网成为6G天地一体化的关键要素,2030年预计实现6G商用 [10] - 光通信向高速率发展,400G/800G OTN可提升传输带宽4倍,单比特成本降20% [13][31] - 政策支持:国家连续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扶持政策 [11][33] 财务及经营数据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61,385.75万元,计提跌价准备7,627.77万元 [46] - 2022-2024年境外收入CAGR达58.17%,光网络业务收入CAGR 34.97% [35] - 截至2025年3月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3,729.35万元 [45]
震有科技: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2 20:41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6,900万元,用于卫星互联网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全光网络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 - 项目投资总额超出募集资金部分将通过自有资金或其他融资方式解决,董事会可根据授权调整投入顺序和金额 [2] 卫星互联网通信项目必要性 - 顺应天地融合一体化趋势,卫星互联网将成为地面网络重要补充,赋能千行百业生态体系 [2] - 公司已在核心网领域布局高轨/低轨卫星通信,通过项目提升核心网业务增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 - 围绕地面信关站、卫星载荷、智能终端三大方向完善全产业链产品体系,深化与运营商合作 [4] -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针对不同国家需求推进高轨/低轨卫星出海,拓展中东与非洲市场 [4][5] 全光网络系统项目必要性 - 光接入网向50G PON商用、AI原生网络等方向发展,内置AI的50G PON可提升带宽利用率并降低运营商成本 [5][6] - 运营商竞争加剧推动技术升级需求,公司需持续研发以保持客户合作持续性 [7] - 整合杭州分支机构资源,建立统一研发测试环境以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8] 项目实施可行性 - 符合国家卫星互联网产业政策导向,工信部及地方政策明确支持卫星互联网建设 [9][10] - 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多元化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产业规模达292.5亿元 [10][11] - 公司具备卫星5G核心网技术积累,承建天通系统、海事/铱星核心网等项目,用户规模达300万 [12] - 光通信领域符合国家万兆光网部署规划,公司拥有50G PON技术储备及光通信研发团队 [13][14] - 全球光通信市场稳定增长,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1,750亿元,公司境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58.17% [15][16] 项目影响 - 卫星互联网项目将深化产业链合作,全光网络项目通过AI运维系统降低运营商成本 [16] - 募集资金到位后总资产和净资产增加,长期将提升盈利能力和行业地位 [17]
震有科技: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与公司采取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2 20:41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募集资金总额106 900万元 发行股份数量48 138 658股 [1][2] - 本次发行前总股本193 610 000股 发行后总股本预计增至240 693 292股 [2] - 发行方案已通过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需经证监会注册后实施 [1] 财务影响测算 - 假设情形1: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10%至3 018 07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从0 1425元增至0 1535元 [2] - 假设情形2:2025年净利润与2024年持平2 743 70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摊薄至0 1396元 [2][3] - 假设情形3:2025年净利润下降10%至2 469 33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降至0 1256元 [3] 募投项目规划 - 卫星互联网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聚焦地面核心网系统 星载核心网 卫星智能终端设备三大方向 [6] - 全光网络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发50G PON系统及400G/800G OTN光传输系统 提升带宽利用率 [6] - 募投项目与现有通信系统业务协同 覆盖公网/专网全网络产品体系 [5] 技术储备与市场基础 - 卫星通信领域已掌握宽窄带融合 卫星物联网等核心技术 承建多个国家战略项目 [8] - 光网络业务境外收入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58 17% 国内运营商合作收入复合增长74% [8] - 研发团队覆盖通信 计算机等学科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奖项 [7] 公司治理措施 - 已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实行专户存储 专款专用 [9] - 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强化投资者回报机制 [10][11] - 董事及控股股东承诺不侵占公司利益 将薪酬与填补回报措施挂钩 [11]
海外强业绩引领下算力仍是最强主线,移动普缆招标平稳落地
山西证券· 2025-06-12 1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博通、Ciena、Credo 业绩强劲,美股 AI 算力板块几乎将回到年内新高;中国移动 2025 普通光缆集采结果出炉,报价均衡平稳落地,国内光纤光缆龙头有望业绩回升;卫星互联网板块催化频繁,太空计算有望成新赛道 [16][19][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观点 - 博通 2025 会计年度第二季财报收入同比增 20%达 150 亿美元,GAAP 净利润 50 亿美元同比大涨 134%,AI 是半导体部门主要驱动力,未来几年 AI 动能展望乐观 [3][16] - 北美长距离光传输龙头 Ciena 最新季报营收 11 亿美元同比增 24%,网络平台业务营收 8 亿美元同比增 38%成主要动力,其需求代表北美 CSP 部署 DCI 网络基础设施旺盛需求,有望给国内相关供应链公司带来订单 [4][17] - Credo 最近财季收入 1.7 亿美元,环比增 26%同比大增 180%,预计 2026 第一财季收入 1.85 - 1.95 亿美元,客户结构多元,其收入增长反映行业趋势,给国内相关公司带来机遇 [5][18] - 中国移动 2025 - 2026 普通光缆集采预估采购规模 321 万皮长公里,14 家厂商入围,报价均衡,中标价格虽较 2023 年有 20%左右降幅但好于预期,国内光纤光缆龙头有望业绩回升 [6][19][20] - 美国初创公司 Starcloud 计划 8 月送搭载 H100 芯片小卫星入太空,星上算力有优势,大规模太空算力未来 5 - 10 年成形;我国 5 月 14 日发射三体计算星座首批 12 颗卫星,国内卫星互联网赛道需求明确、战略价值重大,受火箭运力和资金来源制约,建议关注相关进展 [8][20] 建议关注 - 算力光模块关注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公司;算力铜连接关注沃尔核材、鼎通科技等公司;光纤光缆关注中天科技、长飞光纤等公司;卫星算力关注上海瀚讯、天银机电等公司 [9][21] 行情回顾 市场整体行情 - 2025.06.02 - 2025.06.06 市场整体上涨,申万通信指数涨 5.27%,创业板指数涨 2.32%,科创板指数涨 1.50%,深圳成指涨 1.42%,上证综指涨 1.13%,沪深 300 涨 0.88%;细分板块中光模块、液冷、连接器周涨幅前三 [9][21] 细分板块行情 - 周涨幅前三板块为光模块(+11.9%)、液冷(+8.8%)、连接器(+7.9%);月涨幅光模块、工业互联网领先;年涨幅工业互联网、无线射频、控制器年初至今领先 [9][21][24] - 多数板块当前 P/E 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各板块当前 P/B 与历史平均水平有对比 [28] 个股公司行情 - 瑞可达、剑桥科技、博创科技、新易盛、映翰通涨幅领先,涨幅分别为 +23.94%、+23.66%、+16.79%、+12.98%、+11.65%;海格通信、东土科技、中国卫星、和而泰、中国电信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 -5.21%、-2.88%、-0.72%、-0.47%、-0.12% [9][32] 海外动向 - 日月光投控采用 AMD 处理器后系统性能提升 50%,功耗降低 6.5%,总体拥有成本降低 30% [35][38] - SpaceX 计划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芯片封装厂,导入面板级扇出型封装技术,基板尺寸达 700mm x 700mm [38] - 博通 2025 会计年度第二季财报营收 150.0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AI 芯片营收突破 44 亿美元,预计第三季增至 51 亿美元 [36][38] - 英伟达新一代 Blackwell GPU 芯片 AI 模型训练速度超上一代 Hopper GPU 两倍以上 [38] - 博通交付 Tomahawk 6 交换机系列,单芯片提供 102.4 TB/秒交换容量 [38] - 鸿海子公司取得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 2 座厂房租赁使用权,扩充 AI 服务器产线 [38]
商业航天驶向新高度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01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与趋势 行业整体发展 - 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2024年将有一批商业火箭、卫星升空 [1] - 2015年被定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10年来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应用场景拓宽至应急、环保、农业、能源等领域 [1][3] - 2024年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达537家,较2018年增长2.8倍,年投融资规模超54.7亿元,发射成功率96% [5] - 在轨卫星数量突破900颗,但与美国(190颗高轨+7675颗中低轨)相比仍有差距(中国82颗高轨+908颗中低轨) [6] 技术突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发的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试验成功,将用于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大运力火箭 [2] - 极光星通实现5100公里卫星间激光实时通信,带宽和速率优于传统微波技术 [7] - 民营企业格思航天2024年完成两次一箭18星发射,共部署36颗卫星,目标年产600颗卫星 [3] 市场格局 - 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群:北京亦庄集聚70%民营火箭企业,上海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破1000亿元 [4] - 2024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启用,实现星箭制造、发射、数据应用全产业链闭环 [4] - 卫星互联网领域启动3个"万星星座"组网计划,遥感数据单价降幅超80% [3][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十五五"末或"十六五"进入产业成熟期 [4][5] - 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项目或5-10年内实现政策突破 [5] - 全球低轨卫星将达5.7万颗(近地轨道容量约6万颗),中国需加速布局以避免资源枯竭 [6] 企业挑战 - 民营企业面临资金压力(设备投入大)、人才短缺(市场化人才匮乏)、技术转化效率低等困境 [6][7] - 头部企业主导市场,部分企业因技术/资本不足面临淘汰风险 [6] - 建议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卫星数据服务向消费级市场延伸 [7]
中小科创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科创奇点已至,关注新一代信息科技技术投融资机会
华西证券· 2025-06-11 17:2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市场呈“V”型震动,中小科创股领涨,虽受特朗普“对等关税”冲击但已修复,科创板营收及毛利现底部特征,业绩回暖在望,股权投资市场规模降幅收窄 [3] - 下半年科创板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中小科创预计占优,建议关注新兴产业、高成长细分龙头及高科技初创非上市公司 [4] - 建议关注AI+、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国产替代四大趋势性新兴产业方向投资机会 [5] 市场复盘 市场回顾 - DeepSeek提升中国科技产业信心,年初中小科创领涨,4月特朗普“对等关税”令A股中小科创受挫,后各指数基本回归冲击前水平,A股现震荡行情 [11][13] 营收及毛利 - 2025年一季度科创板营收同比改善呈弱复苏,后续财政发力有望带动业绩边际改善;毛利率基本筑底 [17] 费用与利润 - 费用投入维持刚性,销售、管理、研发费用投入增速放缓但仍刚性增长;归母净利润承压下滑,但已有结构性改善,营收增长后利润空间有望释放 [22] 估值情况 - 关税对板块估值短期扰动消除,目前估值略高于历史中位水平,市场信心带动估值修复 [24][26] 中小盘配置 - 公募基金对中小盘配置比例有增配空间,本轮产业周期以AI+为驱动开启向上趋势 [30] 股权投资市场 - 股权投资案例数同比回暖,金额降幅收窄,半导体及电子设备、IT、机械制造等行业投资规模居前且同比增长;AI投资热度逆势回暖,2024年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同比+35.5% [34][36] 未来展望 市场机会 - 科创板下半年以结构性机会为主,聚焦新兴产业、高成长细分领域龙头,营收/毛利拐点明确,政策利好,新兴行业技术周期将至 [40][41] 政策支持 - 资本市场鼓励并购重组,财政政策更积极,货币政策预期宽松,产业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42] 四大方向 AI+ - 大模型技术迭代,行业进入深化发展期,国内大模型追赶,差距缩小;大模型改善供需关系,企业积极部署应用;开源、高性价比大模型成趋势,产业重点转向推理应用;AI Agent重新定义软件形式,推动人机协作;头部厂商拥抱MCP协议,应用生态繁荣;深耕垂直场景将诞生“小而美”创业公司;AI产业未来5年复合增速32.1%,2029年规模达10863亿元 [47][58][78] 卫星互联网 - 是6G时代关键基础设施和太空军备战重要基石;纳入新基建,未来5 - 10年进入密集发射期;产业链涵盖制造、发射、运营及应用;产业规模大,通信卫星占主要份额;载荷成本占比高;相控阵天线是低轨卫星标配;激光通信有望成主要技术;航空卫星互联网应用潜力大,预计2030年航空WiFi宽带通信收入达25.6亿元 [83][87][109] 低空经济 - 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不断落地;各地方积极布局,明确产业规模目标;“政策+基建投资”驱动市场加速发展,2026年规模破万亿元,eVTOL从货运向客运演进;规模化运营需低空基础设施,低空智联网是重点;可计算空域建设孕育数据服务等业态 [118][120][136] 国产替代 - 中美关税谈判有进展,但技术管制或更严,国产替代迫切;CAE、EDA、CAD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自主可控需求大,美国EDA管控升级;科学仪器是“卡脖子”技术,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高 [140][150][152] 受益标的 AI+ - 萤石网络、浩瀚深度、凌云光等科创企业及星环科技、青云科技等基础设施服务企业 [165] 卫星互联网 - 星图测控、上海瀚讯、极光星通等企业 [165] 低空经济 - 中科星图、维天信、莱斯信息等企业 [165] 国产替代 - 索辰科技、中望软件、华大九天等企业 [165]
中美欧卫星互联网,“太空大战”愈演愈烈
36氪· 2025-06-11 17:03
卫星互联网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稳步推进,"千帆星座"已完成五个批次组网卫星发射,部署进入常态化阶段 [1] - 中国星网集团牵头的"GW星座"完成低轨03组卫星发射,实现第三次密集部署 [1] - 美国FCC计划释放超过20000MHz频谱资源,规模超现有卫星系统可用总量,支持LEO和下一代卫星宽带 [1][7] - 欧盟宣布将斥资逾100亿欧元建设IRIS2通信卫星系统,预计2030年初投入运营 [11]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 - 地球同步轨道(GSO)卫星运行在距地面约3.6万公里轨道,覆盖区域固定 [2] - 非地球同步轨道(NGSO)卫星包括LEO和MEO卫星 [2] - GSO与NGSO星座需共享频谱资源,频率干扰问题成为挑战 [4] - 20世纪90年代国际组织制定规则,要求NGSO星座满足等效功率通量密度(EPFD)限值 [4] 美国卫星互联网政策突破 - FCC允许SpaceX突破现有功率限值,以更高功率提供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4] - FCC启动对卫星频率资源共享规则及功率限值的审查,意图打破现有框架 [6] - FCC计划开放四个频段:12.7-13.25 GHz、42.0-42.5 GHz、51.4-52.4 GHz及W波段 [7] - 12.7 GHz和42 GHz频段原考虑用于地面通信,现转向支持卫星互联网 [8] 主要企业动态 - SpaceX星链全球在轨组网卫星总数已达8827颗 [9] - 星链服务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期获韩国和印度批准提供服务 [11] - 马斯克寻求突破功率限制以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的语音和数据上网功能 [4] 行业竞争态势 - 美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发展决心坚定 [9] - 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尚处组网阶段,距离大规模使用仍需数年 [9] - 当前中国主要依托高轨高通量卫星如亚太6D提供卫星上网服务 [9] -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涉及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