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存款搬家
icon
搜索文档
A股站上3800点!居民存款“搬家”信号初显 还有多少增量资金“在路上”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8:41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动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关口,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5万亿元,市场情绪高涨 [1] -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显示资金从存款转向资本市场 [1][8] - 银行理财客户呈现"纠结中蠢蠢欲动"状态,部分资金转向权益市场但整体保持谨慎 [2][3]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四大行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05%、1.25%、1.30%,进入"1时代" [8] - A股赚钱效应显现,8月以来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8] - 2025年预计90万亿元存款到期,其中5%-10%可能寻求更高收益,潜在流出规模4.5-9万亿元 [12] 资金流向与规模 - 存款搬家呈现多元化特征,2024年主要流向理财、货币基金、保险等稳定资产,2024年9月后开始显现流入权益资产趋势 [9]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公募基金2024年增加5.2万亿元,2025年1-8月增加1.6万亿元 [9] - 2024年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流入8200亿元,其中下半年流入7500亿元 [9] 潜在资金规模 - 居民存款规模约160万亿元,为A股自由流通市值43万亿元的近4倍,权益市场存在巨大资金潜力 [12] - 机构测算居民存款潜在入市规模约5-7万亿元,可能高于2016-2017年和2020-2021年两轮行情 [12] - 存款搬家仍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全面加速,申万宏源认为居民存款搬家程度位于历史绝对低位 [10][11] 历史规律与市场影响 - 2005年以来出现五次明显存款搬家,分别为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和2024-2025年 [13] - 存款搬家往往滞后于行情启动,是股市上涨结果而非原因,2009年搬家加速后1个月见顶,2014年搬家加速后4个月见顶 [14][16] - 机构认为存款搬家更多是市场热度结果而非原因,是情绪波动而非观念转变,过度关注可能使微观流动性进入不可预测状态 [13]
申万宏源:居民存款搬家尚未全面加速,但已进入萌芽阶段
格隆汇APP· 2025-08-22 18:16
股市表现与资金动向 - 沪指突破3800点 可能与居民储蓄搬家现象相关 [1] - 7月住户存款同比减少7800亿元 非银存款同比增加1.39万亿元 [1] - 至少10家券商研报认为 居民存款搬家在2025年下半年尤为明显 且以权益市场基本面预期改善为前提 [1] 居民资金配置趋势 -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指出 居民存款搬家尚未全面加速 但已进入萌芽阶段 [1] - 剔除股价波动影响的居民存款搬家指标 虽未恶化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显示资金向股市转移趋势刚起步 [1] - 趋势发展需更多赚钱效应积累来推动加速 [1] 技术指标与个股表现 - MACD金叉信号形成 部分个股涨势表现较好 [2]
3800点!存款“搬家”,众生相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8:13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动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关口,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5万亿元 [2] -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2][12] - 银行理财客户资金转向股市,例如某客户将1000万元理财资金中的20万元转出炒股 [2][5]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下行至历史低位,四大行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05%、1.25%、1.30% [12] - 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低于2%,与存款利差扩大推动资金寻求更高收益 [4][12] - A股赚钱效应显现,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 [12] 资金流向分布 - 存款搬家呈现多元化特征,初期流向理财、货币基金、保险等稳定资产,2024年9月后转向权益类资产 [13]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2024年增加5.2万亿元,2025年1-8月增加1.6万亿元 [14] - 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2024年流入8200亿元,其中下半年流入7500亿元 [14] 潜在资金规模 - 居民存款规模约160万亿元,为A股自由流通市值(43万亿元)的近4倍 [17] - 2025年预计90万亿元存款到期,其中5%-10%或流向高收益资产,规模达4.5-9万亿元 [19] - 机构测算居民存款潜在入市规模约5-7万亿元,高于2016-2017年及2020-2021年水平 [19] 区域差异与产品动态 - 深圳、江浙地区资金流出显著,而山西等地区客户仍偏好低风险理财,资金流动较缓慢 [10] - 权益类理财产品销售火爆,某股份制银行渠道销量较往年翻数倍 [9] - 债市收益率走低倒逼客户从"固收+"转向权益类资产 [10] 历史规律与市场影响 - 居民存款搬家往往滞后于股市上涨,历史案例显示其多发生于牛市中后期并放大上涨效应 [22] - 2009年存款搬家助推上证指数上涨8.1%,2014-2015年助推上涨48.3% [22] - 资金迁徙更多是市场热度的结果而非原因,需关注上市公司业绩与估值而非短期流动性 [21]
存款搬家进A股?机构:仍是起步期
36氪· 2025-08-22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居民存款搬家趋势已进入萌芽阶段 主要受资本市场赚钱效应和低利率环境驱动 预计将为A股市场带来可观增量资金 资金流向呈现"先稳后权"特征 [1][2][6][11] 存款搬家的原因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2%-0.3% 部分定期存款利率跌破2% 加剧居民收益焦虑 [2] - 资本市场回暖形成赚钱效应 上证综合指数较2024年低点上涨25% 与历轮存款搬家前规律高度吻合 [2][3] - 资金从银行体系转向非银机构 7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 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形成跷跷板效应 [1][2] 资金潜在规模 - 超额储蓄规模超过30万亿元 其中2022年后形成的5万亿元更易转化为投资资金 [6] - 2025年预计90万亿元存款到期 假设5%-10%寻求更高收益 流出规模达4.5-9万亿元 [6] - 2025-2026年约4.6万亿元超额储蓄到期 若平均分配至四类资产 股票市场年增量资金约7000亿元 [6] 对A股市场的影响机制 - 存款搬家是股市上涨的结果而非原因 历史数据显示股市平均先上涨14个月才引发资金流入 [9] - 资金流入存在明显滞后性 距离股市低点通常间隔4-7个月 需赚钱效应持续显现才会触发 [9] - 存款入场后放大赚钱效应 历史案例显示资金加速流入后指数进一步上涨8.1%-48.3% [10]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之比达1.8 处于历史高位 显示财富向股市转移空间广阔 [10] 资金流向路径 - 短期主要流向稳定型资产 银行理财 货币基金 保险产品预计承接约70%资金 [11] - 权益类资产初期占比约25% 随着市场回暖和政策支持 比例将逐步提升 [11] - 资金主要通过"固收+"等资管产品间接入市 既满足稳健收益需求又实现股市资金流入 [13] 触发条件 - 四大条件均已具备:存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上证指数上涨25%赚钱效应显现 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13] - 资金流入节奏加快 2024年下半年起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明显增长 保险公司投向股票资金同比高增 [14] - 新增存款中一线城市居民占比提升 财富管理意识更强 高利率定期存款集中到期促资产重配置 [14]
3800点!存款“搬家”,众生相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8:09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动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关口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5万亿元 [1] -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1][6] - 银行理财客户呈现"纠结中蠢蠢欲动"状态 部分资金转向权益市场 [2][3] 区域资金流动差异 - 深圳及江浙地区银行资金流出明显 山西等地区资金流动相对平稳 [4][5] - 低风险偏好客户仍占主流 但市场持续上涨可能推动更多客户参与权益投资 [5]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05%/1.25%/1.30% 推动资金寻求更高收益渠道 [6] - A股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显示市场活跃度提升 [6] 资金流向分布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2024年增加5.2万亿元 2025年1-8月增加1.6万亿元 [7] - 2024年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流入8200亿元 其中下半年流入7500亿元 [7] 潜在资金规模测算 - 居民存款规模约160万亿元 达A股自由流通市值43万亿元的近4倍 [10] - 2025年约90万亿元存款到期 预计4.5-9万亿元资金可能寻求更高收益 [10] - 机构测算居民存款潜在入市规模约5-7万亿元 可能超越历史两轮行情规模 [10] 历史规律与市场影响 - 2006年以来出现五次明显存款搬家 最近一次为2024-2025年 [11] - 历史数据显示存款搬家多发生于牛市中后期 如2009年搬家后1个月见顶 2014年搬家后6个月见顶 [13] - 居民存款入场可能放大赚钱效应 2009年与2014-2015年分别助推上证指数上涨8.1%和48.3% [13]
A股站上3800点,居民存款“搬家”信号初显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8:01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动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关口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5万亿元 [1] - 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1][10] - 银行理财客户转向股市 如千万资金客户转出20万元试水炒股 [1][3]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四大行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05%/1.25%/1.30% 进入"1时代" [10] - A股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融资余额超2万亿元显示市场活跃度提升 [10] - 存款利率下行与股市赚钱效应共同推动资金转向保险/基金/股票等领域 [1][10] 区域资金流动差异 - 深圳/江浙地区银行资金显著流出 理财经理面临绩效压力 [5][6] - 山西等地区资金流出较少 低风险偏好客户仍倾向银行理财 [7] - 权益类理财产品销售业绩翻倍增长 客户咨询量激增 [5] 资金流向多元化 - 存款主要流向理财/货币基金/保险等稳定型资产 2024年9月后转向权益类资产 [11]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增加5.2万亿元(2024年)和1.6万亿元(2025年1-8月) [11] - 2024年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流入8200亿元 其中下半年流入7500亿元 [11] 潜在资金规模测算 - 居民存款规模约160万亿元 为A股自由流通市值(43万亿元)的近4倍 [16] - 2025年约90万亿元存款到期 预计4.5-9万亿元资金寻求更高收益 [16] - 机构测算居民存款潜在入市规模约5-7万亿元 可能超越历史水平 [16] 历史规律与市场观点 - 2005年以来出现五次存款搬家 低利率是推动因素但资本市场表现是核心 [17] - 存款搬家往往滞后于行情启动 是上涨结果而非原因 如2009年与2014-2015年案例 [18] - 居民存款加速搬家对应牛市中后期 历史案例显示与股市见顶间隔1-4个月 [18]
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上涨信号
虎嗅· 2025-08-22 17:39
为何股市最近涨势如此流畅,今天上证指数超过3800,看起来4000点有望突破! 自2025年6月23日至8月18日,上证指数区间涨幅达10.96%,上涨超10%;创业板指区间涨幅更高达29.67%,接近30%。 从具体数据来看,上证指数在这57天内(41个周期)收录30根阳线、11根阴线,区间成交额达28.58万亿元,收盘价从3349.46点升至3728.03点;创业板指则 收录23根阳线、18根阴线,成交额19.72万亿元,收盘价从1996.96点攀升至2606.20点。 若将时间线拉长至2025年4月7日至8月19日,创业板指呈现出"上涨+盘整+上涨+横盘+上涨"的走势特征,这一形态与慢牛行情的典型表现高度契合。在此 135天(93个周期)内,创业板指区间涨幅25.97%,振幅达49.98%,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逐步走强趋势。 但是,这种上涨是可持续的吗? 我认为,很有可能。 而我的依据,是一个极易被大家忽略的指标——居民存款搬家的力度。 为什么存款搬家是个重要信号?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以存款搬家作为股市上涨依据?这严谨么? 首先,这有历史规律可循。 近二十年来,我国共出现五次较明显的居民存款搬家现象,资 ...
ETF盘中资讯|中信证券:或有超5万亿元从存款流出!券商午后加速冲锋,超百亿资金涌入!顶流券商ETF(512000)飙涨3.4%!
搜狐财经· 2025-08-22 14:31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3800点创10年新高 [1] - 券商板块整体强势 A股42只券商股中28只涨幅超2% [1] - 券商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达123.9亿元 居申万二级行业第二位 [2] 个股表现 - 光大证券涨停 现价20.78元 涨幅10.01% [1][2] - 信达证券涨停 现价19.72元 涨幅9.98% [1][2] - 广发证券涨6% 现价22.15元 涨幅5.98% [1][2] - 东方财富涨4.488% 现价28.00元 [1][2] - 中信证券涨4.1896% 现价32.17元 [2] ETF表现 - 券商ETF(512000)场内价格上涨3.4% [3] - 券商ETF单日成交额超17亿元 [3] - 该ETF连续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超19亿元 最新规模达285亿元 [5] 资金动向 - 7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搬家现象 预计超5万亿元资金从存款流出 [4] - 增量资金入市成为行情持续性的重要驱动 [5] - 资金流向包括保险、理财及直接进入股市 [4] 行业估值 - 券商板块PB估值1.65倍 处于近10年中位水平 [5] - 券商ETF覆盖49只上市券商股 近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 [7] 板块特征 - 券商板块具有显著贝塔属性 受益于市场向上周期 [5] - 板块配置兼顾头部券商稳定性与中小券商业绩弹性 [7]
杨德龙:天时地利人和 这轮牛市行情启动的深刻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8-22 09:04
市场走势分析 - 本轮牛市始于去年9月24日一揽子住房政策出台 市场在短期内快速上涨 大盘数个交易日上涨1000点[1] - 去年10月8日两市成交量达3.4万亿天量 市场在3674点见顶后持续调整一个多季度[1] - 近期市场突破去年10月高点 连续上攻突破3700点 现逼近3800点整数关口[1] 政策环境 - 去年9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经济工作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拉动内需提振消费[1] - 今年政策层面持续出台利好 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出稳住楼市 活跃资本市场 提高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1] - 春节前五部门联合推动社保基金 养老金 险资 公募私募基金等中长期机构资金入市[1] 估值水平 - 当前市场市盈率约13-14倍 较历史平均17-18倍仍有20%以上上涨空间[3]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 巴菲特指标(市值/GDP)约为80% 加上港股中概股后仍低于100% 远低于美国200%的水平[3] - 中国资产估值仅为美股的1/2至1/3 存在显著补涨空间[3] 资金流向 - 居民储蓄五年增长近60万亿 现存量达160万亿 银行利率跌破1%促使资金寻找新投资渠道[4] - 7月新开股票账户200万户 权益类基金首发规模普遍超10亿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5] - 7月居民存款下降1.1万亿 同期非银存款(券商保证金)增加2.14万亿 显示资金正加速流入股市[5] 经济背景 - 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 成交量萎缩房价下跌 人口出现负增长 通过楼市提振经济已不现实[3][6]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严重 当前无法依靠房地产或4万亿式基建投资拉动经济[6] - 股市走牛可产生财富效应 直接惠及3亿股民7亿居民 对消费提振效果立竿见影[6] 市场影响 - 牛市有助于解决PE/VC退出渠道问题 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发展新生产力[7] - 股市上涨可改善产能过剩行业供求关系 通过提升终端消费需求消化多余产能[7] - 本轮牛市被定义为持续2-3年的慢牛长牛行情 更有利于提升居民财富效应[7] 历史对比 - 去年4月特朗普贸易战引发市场震荡 但未改变市场趋势 下半年行情超预期[2] - "五穷六绝七翻身"观点得到验证 7月市场突破8月继续上涨 牛市共识逐步形成[2] - 当前上涨与去年9月底政策驱动行情不同 本次是持续慢牛而非快速反弹[6]
牛市还能走多远?机构预测→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1 16:48
2025.08.21 本文字数:2358,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安卓 "前段时间,雅江水电站概念股暴涨,在座各位赚到钱了吗?" 在近日的一场投教活动上,主讲嘉宾向台下听众提出这个问题时,台下一片静谧,竟无一人举手。 "牛市里赚不到钱,甚至亏钱。"这种疤痕效应正笼罩在散户的头顶。这段时间,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且 为突破3800点而蓄力时,"慢牛"行情已成为机构的共识,各家券商均认为,这波行情起码还要再延续个 一两年。 然而,散户的期待值却明显低了很多,在社交平台上,"这轮牛市什么时候结束"成为当下讨论的焦点, 有人认为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也有人认为,4000点也可能是牛市的终点。 在质疑声中开始,在兴奋中结束 "这段时间,很多投资者非常焦虑,由于过去几年熊市糟糕的记忆,市场涨一点就跑,跑了之后发现市 场继续走强,又要追回来,然后再跑,反复操作。"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说,要想走出这种焦 虑,一个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知道市场的顶部在哪里。 "当我们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框架后可以推测,2027年之前应该指数都不会太差,还是上行趋 势。"他说。张夏对于未来的看好也代表当下很多机构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