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金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本轮A股行情新高有何不同?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03:25
市场成交与融资余额 - 沪深两市8月19日全天成交25884亿元 连续五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 [1] - A股融资余额截至8月18日达20881.05亿元 连续六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上方 [1] 资金驱动因素 - 本轮A股上涨行情由中央汇金公司托底 散户资金与量化策略等多路资金共同主导 [1] - 市场资金性质从"机构抱团"转向"多元共生" 生态趋向成熟 [1] 公募资金动态 - 主动权益类基金股票仓位连续多周上行 达到今年以来高位 [1] - 7月以来新成立权益类基金数量占比超七成 [1] - 股票ETF、跨境ETF及商品ETF规模今年以来均显著增长 [1]
广发证券:沪指在三季度依然有望冲破3674前高,目前的震荡实则在孕育新动能
天天基金网· 2025-08-08 20:28
广发证券观点 - 沪指在三季度有望冲破3674前高 目前震荡孕育新动能 [1][2][3] - 外部因素对A股影响有限 指数下行空间可控 急跌或为利率敏感品种提供布局机会 [3] - 建议关注流动性宽松与政策红利双击 重点布局资源(战略金属)、科技(AI应用)、军工(事件催化)三大主线 [3] 中信证券观点 - 半导体周期处于上行通道 AI需求持续强劲 泛工业领域接棒消费电子进入复苏阶段 [4] - AI仍是半导体产业最大成长驱动力 云端需求持续+终端应用加速落地 半导体厂商受益程度将显著提升 [4] 博时基金观点 - A股当前仍由资金驱动 政策底清晰下杠杆资金推升成交量 中期市场中枢有望提升 [5] - 新旧动能切换为主旋律 部分行业供给侧利润好转 需警惕短期波动放大风险 [5] 路博迈基金观点 - 8月市场处于"估值抢先、基本面追赶"节点 短期资金宽松预期过度计价 中报披露或带来修正压力 [7] - 8月扰动为9月政策窗口蓄势 建议逢回调布局三大主线:贵金属/资源股/出口链、高股息公用事业、周期龙头/高端制造 [7]
机构研究周报:有一点2014年底味道,利率下行趋势或放缓
Wind万得· 2025-07-14 06:42
核心观点 - 当前市场环境与2014年底有相似之处,包括投资者赚钱效应积累、政策目标明确等,市场等待催化因素 [1][5] - 中长期债市仍值得看好,但短期利率下行趋势或放缓 [1][18] - 资金驱动成为A股主导逻辑,科技板块是核心进攻方向 [4] - 港股具备高性价比及弹性空间,互联网龙头与新消费资产值得关注 [6][7] - 反内卷政策与AI技术驱动下半年行业配置 [9][10] - 美债保持相对突出的投资价值,源于稳定的票息收益和市场对利率中枢下移的预期 [20] 焦点锐评 - 中国6月CPI同比上涨0.1%,为连续下降4个月后首转涨,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14个月新高 [2] - 6月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2] - 下半年低通胀格局或将延续,国内政策利率下调空间较大 [2] 权益市场 - A股市场已与传统宏观因子脱钩,资金驱动成为主导逻辑,保险资金全年增量预计近万亿,其中30%用于A股投资 [4] - 科技板块具备高胜率和高赔率的投资逻辑,是资金配置的核心进攻方向 [4] - 港股盈利预期不弱,配置价值凸显,美联储潜在降息及南向资金流入有望继续改善港股流动性 [6][7] - 大类资产表现回顾:万得全A今年以来上涨8.00%,恒生指数上涨20.34%,标普500上涨6.43%,COMEX黄金上涨27.61% [8][9] 行业研究 - 反内卷政策驱动钢铁、新能源等领涨,AI推动科技龙头表现 [9] - Grok-4推出后,AI推理能力大幅跃升,多模态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10] - 短期市场流动性或持续偏强,建议关注港股银行、AI算力、反内卷和稳定币等主题 [11] - 行业表现:房地产一周上涨6.12%,钢铁上涨4.41%,非银金融上涨3.96%,计算机上涨3.22% [12][14] 宏观与固收 - 中长期债市仍值得看好,但短期利率下行趋势或放缓 [18] - 当前转债价格和估值均处于高位,平均收盘价和中位数均达2020年以来93%分位数 [19] - 美债保持相对突出的投资价值,源于稳定的票息收益和市场对利率中枢下移的预期 [20] 资产配置 - 建议继续采取"红利基础仓+小盘成长"的哑铃型配置策略 [22][23] - 红利基础仓重点关注高股息和高自由现金流回报资产,小盘成长方面偏向政策催化效应显著的高弹性次新股 [23]
港交所敲钟的锣不够用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09 21:35
港股市场动态 - 6月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300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100亿港元翻倍 体现市场热度显著提升[1] - 6月港股IPO数量达44家(去年同期30家) 募集资金2800亿港元 为去年同期660亿港元的4倍以上[1] - 单日5家公司+1只ETF上市创2018年7月以来纪录 铜锣短缺现象反映IPO加速[1] - 三大指数单日跌幅超1% 与全球股市走势背离 德国股市同期创历史新高[1] - 卖空比例达4月15日以来次高 显示市场分歧加剧[2] 互联网平台竞争 - 外卖大战对阿里(跌3.8%)、美团(跌2.5%)、京东(跌2%)股价影响显著 三者股价回落至去年9月水平[5] -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价格战不可持续 但平台新增运营支出对业绩影响仍存不确定性[5] - 南向资金单日120亿港元抄底暂稳股价 但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未消除[5] A股市场特征 - 上证指数3500点得而复失 融资余额1.85万亿创4月7日以来新高触发量化卖出信号[7] - 中证2000指数日内两度脉冲式下跌 反映小盘股波动加剧[9] - 资金驱动特征明显:CPI/PPI数据疲弱但市场高开 银行不良率(1.51%)与净息差(1.43%)倒挂背景下银行指数仍创新高[11][13] 产品与投资动态 - 嘉实A500ETF净值回升至1.0以上 宽基指数更适合普通投资者配置[21][22] - 农商行债券投资受限传闻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但监管影响有限[24][25] - 雪球平台投顾产品持有人盈利情况符合"买得明白"的投顾使命[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