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搜索文档
保险业锚定“十五五”发展蓝图:筑牢民生保障与实体经济“安全网”
金融时报· 2025-11-12 10:17
行业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取得高质量成绩,为“十五五”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保险业未来五年发展指明航向,要求行业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风险管理、社会治理、资金融通三大核心功能 [1][2][3] - 行业需立足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增进民生福祉中找准发力点 [1] “十四五”时期业绩总结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 [1]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1] -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1] - 保险业总资产截至2025年8月末突破40万亿元,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2]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2] - 绿色保险2024年提供风险保障超330万亿元 [2] “十五五”时期发展方向:金融“五篇大文章” - 科技金融:需针对芯片研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特殊风险设计定制化产品 [4] - 绿色金融: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巨灾保险、碳汇保险、绿色建筑保险,探索新能源项目发电量保证保险 [2] - 普惠金融:积极发展普惠保险,保障城乡居民普遍享受优惠保险保障 [3] - 养老金融:发展个人养老金和个人年金产品,将保险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深度结合 [8] - 数字金融:应用AI精算模型做动态定价,开发实时退货运费险、订单取消险等场景化产品 [2] 保险核心功能定位 - 风险管理功能:构建“事前预警+事中响应+事后兜底”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发展绿色保险、科技保险 [3] - 社会治理功能:发展普惠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巨灾保险,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 资金融通功能:利用保险资金耐心资本属性,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长周期产业提供支持 [3] 服务新质生产力 - 以“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双轮驱动,通过科技重构自身价值链,提升服务效率 [4] - 未来五年可聚焦构建科技保险平台、养老生态平台、普惠服务平台、风险管理平台、财富管理平台五大平台 [4] 民生保障:健康与养老 - 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7] - 保险公司经办的大病保险已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9亿人 [7] - 截至2025年7月,全国累计推出“惠民保”类产品313款 [7] - 个人养老金于2024年底实现全国推广覆盖,商业保险年金试点范围同步扩大 [7] - AI技术将成为助力养老保险服务升级的重要支撑 [8] 服务乡村振兴 - “十四五”期间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亩均保额提升72% [9] - 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9] - 需持续发展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扩大标的和保障对象覆盖面 [9] - 积极发展天气指数保险、农业产业链保险,推行“保险+期货”模式 [9] - 开发针对性保险产品为农村高标准农田、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提供风险保障,或通过债权计划、产业基金参与建设 [10] - 为农民开发专属普惠性养老保险,支持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推广“惠民保”和意外伤害保险 [10]
金融赋能强国路 投资助力新发展——申万宏源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业务亮点纷呈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11-12 10:07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根本导向,将服务国家战略转化为具体实践 [1] - 公司发挥“投资+投行”专业优势,前三季度通过一系列精准投资行动,从航空发动机到低空经济,从保障房到城市更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1] - 公司未来将持续深化服务“五篇大文章”实践,以更精准的投资和服务架起金融与实体的桥梁 [19] 科技金融领域投资 - 公司通过产业基金投资中国航发商用,支持配装C919的长江1000A及宽体客机配套的长江2000等高端发动机研发 [3] - 子公司宏源汇富参与白鲸航线融资,其W5000无人货运飞机具有5吨业载和2600公里航程的双领先优势 [3] - 子公司申万投资对天兵科技追加投资,其天龙三号火箭完成海上试车,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 [5] - 申万创新投参与伊贝基位移科技公司融资,其是国内唯一具有全国产化生产能力并已批量搭载在轨卫星的高端光电编码器生产企业 [7] - 公司发起设立新疆首只科创基金,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并联合普洛斯完成首单76.7兆瓦T3+等级数据中心投资 [7] - 通过江西兴赣母基金设立两支子基金,深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7] 普惠金融领域投资 - 公司与上海建工合作的保租房项目已在上海建成1400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步行5-7分钟可达地铁站 [10] - 公司与成都城投置地合作龙泉驿十陵项目、与成都兴城合作斑竹社区城市更新项目,联合远东宏信投资顺义东风片区改造 [10] - 2019年以来集团多次向狮桥租赁投放资金,通过Pre-ABS、司机小贷等业务为85%来自农村的卡车司机稳定收入来源 [12] - 战略投资九州通医药仓储物流REIT,构建覆盖30公里范围的医药保供网络,并投资百优达生命科技助力国产人造血管打破垄断 [12] 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领域投资 - 宏源期货为新疆蓝山屯河设计苯乙烯套期保值策略,为福建汇通铜业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助力厦门新硅能源平滑碳酸锂价格波动 [14] - 宏源期货助力山东莱芜泰丰食品运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对冲运费风险,该案例获《人民日报》报道 [14] - 申万投资三季度投资西井科技,其以“智能化+绿色化”战略为核心,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智慧港口项目 [16] - 申万创新投与上汽、中车共同参与电管家新一轮融资,其为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等提供“新能源+数字化”电力运营解决方案 [16] 消费升级与区域发展领域投资 - 公司前三季度作为战略投资人参与两单消费类REITs,其中华夏凯德消费REIT以254.50倍认购倍数创市场新高 [17] - 投资成都奥莱佛罗伦萨小镇Pre-REITs基金,联动线上电商龙头与线下成熟运营资源 [17] - 与高麓集团设立长三角工业开发基金,在苏州建设高标准厂房并预租给外资制造企业 [17]
发展绿色租赁正当其时
金融时报· 2025-11-12 10:02
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 - 2024年8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将绿色融资租赁列为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的重点方向之一 [3] -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机构发布清单 明确将风电光伏及光热发电设备、氢能设备、储能设备设施等列为金融租赁公司鼓励开展的业务范围 [3] - 2025年1月《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金融租赁公司要发挥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色功能 加大绿色租赁领域投入力度 [3] 行业发展规模与趋势 - 绿色租赁资产余额从2020年不足5000亿元增长到2024年末超过1万亿元 占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近四分之一 [4] - 绿色租赁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面覆盖的跨越式发展 服务领域从传统新能源延伸至算力、储能等新兴赛道 [4] - 行业目标力争到2030年绿色租赁资产余额占比突破30% [4] - 绿色租赁服务内涵不断拓宽 多元赛道协同并举 例如围绕船舶绿色化更新迭代进行布局 [4] 具体业务实践与案例 - 国银金租提供17亿元资金支持包头土右旗博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 [2] - 租赁公司积极打造覆盖风电、光伏、水电、储能等领域全方位的租赁体系 推动清洁能源业务创新 [3] - 国网租赁计划结合国家“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 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 深化发电企业战略合作 重点支持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等项目建设 [6] 行业战略定位 - 租赁企业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导向 将行业资源加速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倾斜 [4] - 绿色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成为“十五五”时期的关键词 行业需找准自身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定位 [5] - 租赁机构需锚定支持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这一主线 以“融资+融物”优势精准赋能 [6]
绿色信托为低碳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金融时报· 2025-11-12 09:33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 向"。 在绿色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中,信托行业应如何联动赋能? 当下,绿色信托正在深度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4—2025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 报告》显示,2024年,信托公司服务绿色低碳产业的主要投向为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能源绿色低碳 转型产业,存续规模分别为593.90亿元和520.02亿元,占比分别为32.60%和28.55%。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日,由华能信托携手华夏银行和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天合富家")共同推动的首单绿色金融产品"天合绿电产业投资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及"睿夏绿电5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功落地,成为绿色信托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次创新实践。 一笔真实的"股权投资" 在绿色金融领域,期限错配曾是制约实体产业转型的老大难问题——传统信贷多为3年期到5年期,而风 电、光伏、节能环保等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往往超过10年,资金需求与供给的"时间差",让不少优质 项目望而却步。 "如果把绿色转型比作一场马拉松,信贷只能解决'跑鞋'问题,但企业更需要'体能训练' ...
财务公司: 当好企业绿色发展的“贴心人”
金融时报· 2025-11-12 09:31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被提及20次,凸显其重要性 [1] -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正通过高效服务、精准信贷和多元产品,积极推动企业生态布局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1] 财务公司绿色金融成效 - 以清洁能源贷款为核心支持低碳转型和绿色项目已成为行业常态 [2] - 广汽财务公司绿色票据贴现规模已超130亿元,绿色贷款规模超20亿元 [3] - 广东能源集团财务公司绿色信贷余额达92.57亿元,较年初增长105.89% [3] - 截至2024年末,财务公司行业绿色贷款发生额4661.11亿元,余额5056.64亿元 [3] - 清洁能源产业在绿色贷款中占比最高,余额为3908.23亿元,占比77.29% [3] “十五五”期间绿色金融发展方向 - 财务公司推动绿色金融成为连接政策导向与企业需求的新纽带 [4] - 将聚焦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 [4] - 国家电投财务公司将持续以碳金融创新驱动转型,中国电建财务公司明确“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务模式 [5] 绿色金融落实路径 - 财务公司需夯实绿色金融管理基础,将“绿色”纳入评级、授信等关键环节 [7] - 需拓宽服务范围至燃料循环、绿色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增加服务品种 [7] - 华发财务公司计划围绕“司库+数字+产业+风险”进行重点布局,优化创新业务风险管理 [7]
拼C位!低利率时代金融服务启新程,这场行业评鉴活动启动
南方都市报· 2025-11-12 09:21
政策导向与行业背景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金融业发展指明方向[2] - 规划强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并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6] - 金融机构在2025年围绕“五篇大文章”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3] - 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原保险赔付支出1.87万亿元,同比增长8.06%,其中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同比增长42.5%[3]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98家企业IPO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3] - 金融创新“四项试点”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4] 金融行业年度评鉴活动 - 第14届金融行业年度评鉴以“创新服务惠大众·金融赋能启新程”为主题,聚焦2025年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上的实践[2][7] - 活动面向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理财、消费金融、国资产融平台等行业机构征集优秀案例[7][8] 银行业创新方向 - 数智驱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小微企业和无传统抵押群体提供精准画像和线上低成本金融服务[8] - 供应链金融:聚焦特定产业或核心客群,构筑覆盖全链条、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闭环[8] - 区域赋能:为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8] 保险业创新方向 - 支持民生保障:针对新市民、老年人、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开发普惠保险产品[9] - 服务实体经济:为农业生产、特色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的产品与服务模式[9] - 科技赋能普惠创新:通过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优化产品定价、客群触达和理赔流程[9] 证券业创新方向 - 投行服务创新:通过业务创新和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服务[10] - 投资赋能:通过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小微企业并关注其投后成长性及社会效益[10] - 买方投顾转型:借助AI技术为大众投资者提供个性化、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服务[10] 基金业创新方向 - ETF创新:开发低费率、高透明度的宽基或行业主题ETF,降低投资门槛并丰富资产配置选择[11] - ETF投资者服务创新:在指数投资工具开发、投顾服务和投资教育方面进行创新实践[11] 理财业创新方向 - “固收+”产品创新:布局满足投资者低风险偏好、平衡收益与安全性的产品[12] - 支持实体:加大对乡村振兴、民营经济、专精特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13] - 产品下沉:拓宽县域及农村代销渠道,开发清晰易懂、适配需求的理财产品[13] 消费金融业创新方向 - 聚焦下沉市场客群和新市民群体,围绕租房、就业等刚需消费场景打造专属服务方案[14] - 对接国家促消费政策进行产品创新,并融入财政贴息等政策协同机制[14] - 依托科技手段优化服务全流程,提供线上化、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支持[14] 国资产融平台创新方向 - 通过产融结合创新模式探索,实现“投早、投小、投科技”,重点解决科创企业育苗孵化阶段的金融需求[15]
苏军良:紧抓机遇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经济日报· 2025-11-12 08:00
践行人民性,坚持"金融为民"初心使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兴业证券牢 记嘱托,坚持以实干实绩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践行"知己理财"财富管理品牌理念, 深化客户服务转型,结合线下多元渠道和优理宝移动金融终端等线上平台,多维度高效触达中小投资 者;着力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不断加强大类资产配置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低风险理财产品服务覆盖 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切实做好投资者教育保护工作。同时,举集团之力推动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坚持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加大符合养老资金安全稳健投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供给,做好养老基 金投资管理和产品推广,养老金融产品代销和保有保持同业领先,兴证全球基金养老FOF基金Y份额保 有规模超15亿元,居行业前三位。 发挥引领性,书写绿色金融兴证注脚。兴业证券坚持深耕绿色金融领域,持续打造并完善绿色研 究、绿色融资、绿色投资和环境权益交易"四位一体"的绿色证券金融服务体系,已累计实现绿色金融投 融资服务项目规模超5000亿元,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创新与高端合作,在积极服务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方面 卓有成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兴业证券坚持以习近平同 ...
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人民日报· 2025-11-12 06:40
普惠金融发展成就 - 金融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普惠金融取得长足发展,金融服务覆盖面迅速拓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金融网点优化布局,线上服务深度覆盖 [2] - 重点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显著增强,"三农"、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创新创业者等群体受到密切关注 [2] - 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银行业发展亮点,普惠金融业务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贷款审批周期显著缩短 [4] 金融机构战略与实践 - 中国农业银行将"三农"普惠列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一,建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体系,打造"农银e贷"体系和"普惠e站"平台 [6] - 中国建设银行构建服务小微科技企业的独特经营体系,科创评分模型包含30余项指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专利128万件次,累计估值超7000亿元 [8]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自营+代理"模式拥有近4万个网点,普惠小微户均贷款金额约80万元,推动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融合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交通银行创新"交银展业通""交银益农通"品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长率超过30%,首创科技型小微企业主动授信服务模式 [11] -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普惠贷款总量和年投放量双双突破千亿元,覆盖5万家小微企业,服务科技企业超过1.5万户,科技贷款余额1600亿元 [14] - 金融机构广泛应用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反欺诈技术,提升信息保护和风险提示精准性,完善服务纠纷化解机制 [5] 区域特色金融服务 - 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构建"政策+平台+对接"服务体系,创新"橘红贷""荔枝担"等产品,推动银行累计放贷21.23亿元 [13] -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以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制定17个融资方案,准入765户小微企业,授信总额达11亿元,设施农业项目累计授信超7亿元 [16] - 中国建设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创新"雄安新区疏解企业科技贷",累计为30余个重点项目提供500亿元融资支持,通过财政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8]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保险业加快普惠型医疗、养老保险、农险组合保障等创新,消费金融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服务灵活就业群体 [4] - 金融租赁公司广泛布局农业机械、电商物流、绿色能源设备等设备端普惠,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型融资方案 [5] - 建设银行小微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3%,为超过13万家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9]
紧抓机遇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经济日报· 2025-11-12 06:20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为指导,担当福建资本市场领头羊和主力军,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样本 [1] - 公司全面升级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提出“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 [1] - 公司坚守政治性,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发展正确政治方向 [1] 服务实体经济成果 - 累计助力124家企业在A股上市、36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2] - 利用股、债、结构融资等方式累计服务科技类企业直接融资超2000亿元 [2] - 通过自有资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累计投资股权项目超200个,规模超150亿元,并牵头组建多只“专精特新”基金 [2] 财富管理与投资者服务 - 践行“知己理财”财富管理品牌理念,深化客户服务转型,结合线下渠道和优理宝移动金融终端等线上平台 [3] - 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养老金融产品代销保有同业领先,兴证全球基金养老FOF基金Y份额保有规模超15亿元,居行业前三位 [3] 绿色金融发展 - 打造绿色研究、绿色融资、绿色投资和环境权益交易“四位一体”的绿色证券金融服务体系 [3] - 累计实现绿色金融投融资服务项目规模超5000亿元 [3] 数字化转型举措 - 加强数智化建设规划布局和金融科技投入,推动数智化建设集团全覆盖 [4] - 打造“知己理财”与“兴证智达”两大数字服务品牌,构建客户精准服务体系和综合服务门户 [4] - 以数智化手段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和风险防控能力 [4] 风险管理体系 - 搭建一流合规风险与内控体系,建立3道内部控制防线,并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内控执行效率 [4] 行业展望与定位 - 证券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市场关键参与者,需紧抓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发展机遇期 [5] - 行业目标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宏伟目标,助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 [5]
承接进博溢出效应 浦发银行举办上海北美清洁技术与碳中和路演对接活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1 22:19
活动概况 -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借助2025年进博会平台联合多方举办"上海北美清洁技术与碳中和路演对接活动" [1] - 活动吸引中、美两国约80家行业领袖与企业代表参与 [1] - 活动探讨清洁能源、碳中和技术及绿色低碳发展的合作机会 [1] 公司绿色金融业务 - 浦发银行以"绿色、跨境、国际化"为绿色金融服务理念 [1] - 截至2025年9月末,浦发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7000亿元,复合年化增速达26% [1] - 公司在跨境绿色领域拥有"FTN+NRA+OSA+海外分行"四位一体的跨境平台优势 [3] - 公司通过绿色信贷支持多个中资企业出海实施境外绿色项目,包括越南垃圾焚烧电站、柬埔寨桑河水电站及泰国全降解纸品基地项目 [3] - 公司跨境绿色贷款余额合计约26亿美元,海外绿色债券投资余额3.8亿美元 [3] 行业产品创新 - 浦发银行联合国家外汇交易中心、路博迈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应对气候变化的高等级债券指数基金 [3] - 该基金跟踪"CFETS 0-5年期气候变化高等级债券综合指数",填补国内在应对气候变化高等级债券指数领域的空白 [3] 技术展示与合作 - 路演环节有来自美国13家领先清洁技术企业的CEO和高管介绍前沿创新技术 [3] - 展示技术产品包括清洁能源、碳捕捉、绿色建筑、清洁交通、风能太阳能设备、智能交通系统等解决方案 [3] - 参会企业期待通过峰会与上海的企业及产业园区开展更深入合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