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对华芯片战失败,上半年我国芯片出口5427亿,欧美不淡定了
搜狐财经· 2025-06-10 12:17
一、美国对华芯片战宣告失败!中国芯片出口额达到5427亿!面对欧美封锁,中国芯是如何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 今年6月12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各类商品的出口情况,这份报告虽然看似普通,但却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因为其中有一项数据特别引人注 目——中国在2025年上半年集成电路出口额突破了惊人的5427亿元!这一成绩虽然与我国的传统强势产业如机电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相比仍有差距,但 这已经是中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历史新高,且增长幅度高达25.6%。 集成电路,即我们常说的芯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我们手中常用的手机、电脑,到军事科技等领域,芯片的作用无可替代。美国在 芯片技术上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50年代,硅谷就开始了芯片研发的工作。正因如此,美国至今一直占据着芯片技术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了如英特尔、 AMD等世界知名公司。 自1990年代末期中国启动"星光中国芯工程"以来,尽管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芯片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4年,中国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 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芯片制造业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华为等企业的崛起,中国的芯片技术得到了突破,逐渐具备 ...
印度要自研2nm GPU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9 08:53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可 以 肯 定 的 是 , 纳 米 尺 寸 越 小 , 芯 片 就 越 先 进 。 当 今 最 先 进 的 主 流 芯 片 是 3 纳 米 工 艺 , 例 如 苹 果 iPhone和其他消费设备中使用的芯片。 自2022年ChatGPT首次亮相以来,GPU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关键——这使英伟达的价值增长了十倍, 并使其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尽管印度拥有强大的芯片设计人才,但缺乏自主研发的GPU专 利,导致其在核心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依赖美国公司。印度正在寻求改变这种依赖。 上述第二位官员表示,该芯片的早期预览版将于2025年底展示,Minthad上个月已报道过此事。然 而,即使C-Dac开发出2纳米芯片,印度在未来五年内也不太可能拥有一家能够生产此类芯片的国内 制造工厂,因此"我们很可能会与台积电(TSMC)合作进行大规模生产",第二位官员表示,并补充 说,印度GPU的成本"将比英伟达目前的芯片零售价低50%"。 截至发稿时,一封要求Meity和C-Dac就此事置评的电子邮件仍未得到回复。 芯片客户 诚然,印度历来是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AMD、高通和英伟达的客户, ...
美国对C919出手,“打得越狠,中国越强”
观察者网· 2025-05-31 11:30
美国政府限制对华技术出口 - 美国政府暂停部分允许美国公司向中国商飞出售产品和技术的许可证 [1] - 此举旨在削弱中国开发C919客机的能力 是对中国限制关键矿产出口的回应 [6] - 外交部回应称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 中方将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6] 中国商飞及C919发展现状 - C919是中国首架单通道客机 2022年12月交付 2023年5月商业首飞 现已覆盖北京上海等城市 [3] - C919正在挑战波音737和空客A320 但包括发动机在内的许多零部件仍依赖欧美进口 [3] - 公司成立于2008年 正迅速追赶波音和空客 后者过去五年供应全球九成以上单通道飞机 [3]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进展 - CJ1000A CJ2000等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AES100 AEP100等通航动力已在航展展出 [4] - 国家已建立完整航空发动机产业链 多款产品投入市场并达到国际同类水平 [6] - 分析预计中国将在未来两到三年投入更多资源研发国产喷气发动机 [1]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出口限制短期内可能推迟中国发动机国产化进程 但将坚定自主创新决心 [1] - 商飞短期内或被迫放缓生产 但长期有望与波音空客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1] - 专家指出中国正寻求自主研发解决方案 减少对外依赖 包括开发配套部件 [1]
两轮融资!聚焦儿童眼科高精诊疗器械
思宇MedTech· 2025-05-30 17:12
近日,致力于儿童眼健康领域产品和服务开发的 江苏富翰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简 称:"富翰医疗") 宣布 完成 A+轮融资 ,金额未披露。本轮融资由金雨茂物管理 的连云港市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知名医疗上市公司产业投资人跟投。 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 加速小儿眼底多模态系统、智能化儿童视力检查系统以及全球首创婴幼儿 眼科接触式OCT的研发 、注册与市场推广,助力打破国际品牌垄断,推动国产高端眼科设备的全球竞 争力。 公司已在去年 完成了 数千万元A轮融资, 所募资金用于 加速Kiretem系列超广域眼底相机在市场端打破国际品牌垄 断 ,加快系列创新产品的研 发和注册,实现国产优品的跨洋出海。 # 从"无米可炊"到"自研突围"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即将召开: 2025年6月12日,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2025年9月4-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在传统眼底筛查中,医疗设备笨重、操作复杂、使用门槛高,一直是制约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群体获得及时、精 准眼底检测的重要因素。如今,在南京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一项"小器 ...
中国化学多业务协同发展营收净利7连增 聚焦自主研发累获授权专利5730件
长江商报· 2025-05-26 09:16
经营业绩 - 2024年1-4月新签合同1404份,合同额1230.17亿元,其中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占比96.36%(1185.45亿元)[1][3] - 按业务细分:化学工程合同735份(942.23亿元)、基础设施140份(226.61亿元)、环境治理10份(16.61亿元)[3] - 2024年全年新签合同额3669.40亿元,同比增长12.30%,其中境外合同占比30.88%(1133.13亿元)[3] - 2024年一季度合同负债284.70亿元,货币资金超300亿元,有息负债约103亿元[1][4] 财务表现 - 2018-2024年连续七年营收净利双增:营收从814.45亿元增至1866.13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9.32亿元增至56.88亿元[6]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4.45亿元(同比+18.7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四年为正(2021-2024年累计215.98亿元)[7] 国际化布局 - 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2023-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约20%[1] -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完成合同额超1000亿美元,2024年新进入匈牙利等4个国别市场[9] - 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十大国别市场贡献超70%海外合同额[9] 研发创新 - 2020-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268.97亿元,近三年达183.56亿元[10] - 截至2024年底拥有授权专利5730件(含发明专利253件),研发人员占比11.42%(5824人)[11] - 突破己二腈、POE弹性体等"卡脖子"技术,在煤化工、氢能等领域形成自主技术体系[9] 行业地位 - 国内化学工程领域"国家队",油气服务领域全球第一,主导建设多国重大工程[8] - 采用全球先进交付技术,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装备出海[8]
外需波动叠加国内政策利好、港股市场震荡向上
银河证券· 2025-05-25 22:04
核心观点 外需波动叠加国内政策利好,港股市场震荡向上,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建议关注科技板块、外贸板块、受益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的板块[1][2][39]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本周(5月19日至5月23日)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下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36%、恒生指数涨1.10%表现居前,恒生指数连涨七周,恒生科技指数跌0.65%表现居中[2][4] - 港股一级行业9个上涨、2个下跌,医疗保健、工业、材料涨幅居前,分别涨9.54%、6.09%、6.02%;日常消费、房地产分别跌1.44%、1.01% [2][7] - 二级行业中,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涨幅居前,日常消费零售、家庭用品等跌幅居前 [2][7] - 医药生物方面,5月20日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 - 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 - 707签独家许可协议,辉瑞获全球(除中国内地)开发等权利,三生制药获12.5亿美元首付及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等 [7] - 科技方面,5月22日小米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是中国内地3nm芯片设计突破 [2][8] - 金融方面,5月20日我国1年期LPR降至3%、5年期以上降至3.5%,均降10个基点,国有六大行等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9] - 消费方面,4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5.1%,增幅较前值缩小0.8个百分点;1 - 4月总额161845亿元,增长4.7%,增速较前值升0.1个百分点;4月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大增 [9] - 房地产板块受开发投资数据拖累本周跌幅居前,1 - 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10.3%,跌幅扩大0.4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降2.8%,降幅缩小0.2个百分点;销售额同比降3.2%,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 [10] 资金流动 - 情绪指标上,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2017.94亿港元,较上周降294.8亿港元;日均沽空金额233.24亿港元,较上周升2.74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日均值11.57%,较上周升1.58个百分点 [2][13] - 流动性指标上,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89.59亿港元,较上周升276.44亿港元;近7天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建设银行、美团 - W等,大幅净卖出腾讯控股、小米集团 - W等 [2][14]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本周港股估值总体上升,截至5月23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10.54倍、1.1倍,较上周五涨1.19%、1.18%,分别处2019年以来71%、71%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指数PE、PB分别为21.16倍、2.96倍,分别处2019年以来15%、61%分位数水平 [2][19] - 5月23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上行8BP至4.51%,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4.97%,为3年滚动均值 - 2.1倍标准差,处2010年以来10%分位 [21] - 截至5月23日,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上行4.15BP至1.7208%,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7.76%,为均值(3年滚动) - 0.86倍标准差,处2010年以来74%分位 [28] - 行业估值方面,截至5月23日,医疗保健业等六个行业PE估值处2019年以来40%分位数以下;截至5月16日,能源业等六个行业股息率高于5%,金融业等股息率处2019年以来60%分位数水平以上 [30] - 本周港股市场表现整体好于A股市场,截至5月23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五下行2.23点至131.88,处2014年以来48%分位数水平 [30]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外需方面关税前景不明,短期内抢出口需求高,市场情绪随贸易局势波动;国内降准降息利好落地,财政政策发力,政策效果将显现 [2][39] - 建议关注我国自主研发进度加快且成果多的科技板块、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的外贸板块、受益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的板块 [2][39]
商务部立下三条规矩,暗示特朗普想要访华,得按中方要求办事
搜狐财经· 2025-05-23 22:17
刚刚强行对华"卡脖子",特朗普又透露访华意愿,先别管我们是否同意,把商务部立下的规矩做到实处 才是真的。 最近,美国商务部对AI芯片出口管制的态度,来了个戏剧性的反转,把"全球禁用"华为相关芯片的强 硬态度,变成了温和的"警告业界"的风险提醒。不过虽然表面上看似态度缓和,但其对中国科技行业的 压制政策并未松动。 (美国商务部调整对华芯片表述) 首先,从霸道禁令到措辞柔化,这种变化表面上看似友好,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换汤不换药"。美国 仍旧想通过贸易和技术手段来牵制中国的发展,试图以更灵活的姿态达到其战略目的。 对此,我商务部也作出回应称,已经注意到美方调整了相关表述,但是本质却没有改变。首先,敦促美 方停止错误做法和对中国的歧视性措施。其次,美方应该和我们一同维护中美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第 三,管控分歧,解决各自的关切问题。 最后我方还给特朗普政府送上了一句警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那中方必将采取坚决措施。 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奥尔森就曾指出,中美谈判的成果让一些国家意识到,他们手中的牌要比预想中 多。这种新的态度正在全球蔓延,给美国的外交策略带来了压力。或许也正因如此,特朗普开始表达访 华的意愿,希望在又打又 ...
科创板航空航天企业积极拓展新应用场景
中国证券报· 2025-05-23 05:02
行业概况 - 航空航天行业上市公司展现出强劲的自主研发实力,推动技术成果密集落地 [1] - 通过技术自主创新与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相关上市公司以高质量产品巩固行业地位 [1] - 行业公司强调将通过业绩增长与分红规划实现长期价值回报 [1] 长盈通 - 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纤环及其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2024年研发投入3387.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24% [2] - 在空芯反谐振光纤、超细径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环等产品研发中取得系列进展 [2] - 完成飞秒激光光纤刻栅装置及空芯光纤耦合输出模块的开发与应用 [2] - 制定三大增长曲线规划:传感产业、传能产业、热管理与下一代光通信产业 [4] - 计划推进并购项目整改落地,切入光通信行业并提升第三代光纤陀螺光子芯片竞争力 [5] 铂力特 - 2024年研发投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5.17% [3] - 实现钛合金粉末材料大批量生产及销售,多项装备及工艺技术研发成果直接应用 [3] - 金属增材技术从航空航天扩展到医疗、模具、汽车、新能源等8个领域 [3] - 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应用领域获得多项进展 [4] - 与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合作开发机器人增材制造应用场景 [4] 震有科技 - 2024年末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负值,未进行现金分红 [6] - 已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计划提升经营业绩并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 [6] 航亚科技 - 重点把握国产民用飞机发动机发展机遇,加强海外客户合作 [7] - 通过组织转型、精益管理、数字化工具等实现经济效益新突破 [7]
雷军无法回头
搜狐财经· 2025-05-22 23:47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动态 - 创始人雷军将工作重心从手机业务转向汽车业务,目前投入汽车业务的精力占比50%,手机业务仅占1/3 [2] - 自2023年初小米14 Ultra发布会起,手机业务主讲人由卢伟冰接替雷军,雷军仅在关键环节亮相 [2] - 公司15周年战略发布会是遭遇严重信任危机后的首次重磅亮相,旨在向市场传递战略决心并凝聚内部士气 [3] 营销策略与舆论应对 - 雷军个人形象与公司深度绑定,已成为全产品线的代言人,这种个人化营销策略难以逆转 [3] - 在安徽高速事故后,雷军减少社交媒体互动长达一个多月,期间公司整体曝光度显著下降 [5] - 针对碳纤维前舱盖争议,公司承认信息表达不清晰并提供补偿方案(2万积分/约2000元)[7] - 法务部门披露破获网络黑公关案件,涉及利用自动化工具捏造虚假信息及操纵社交媒体账号 [8] 产品与技术进展 - 自研3nm制程手机SoC芯片玄戒O1实现量产,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技术的企业 [10] - 未来5年研发投入计划达2000亿元(年均400亿元),较过去5年1020亿元大幅提升 [12] - 第二款车型YU7定位中大型SUV,对标特斯拉Model Y,市场空间较首款轿车SU7更大 [15] 发布会与市场反应 - 15周年发布会采用"预发布"形式,不公布正式售价也不开启预订 [12] - YU7因设计相似度被调侃为"法拉米",发布会同期法拉利中国发布针对性内容引发关注 [15] - 针对车辆性能争议,公司推出包含基础驾驶训练的高阶驾驶培训课程作为回应 [19]
华为首款鸿蒙折叠电脑 采用业界最大尺寸折叠屏水滴铰链
新浪财经· 2025-05-20 01:26
华为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 - 公司推出三款笔记本新品:华为MateBook Pro、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和首款鸿蒙商用笔记本电脑擎云HM940,展示硬件设计和软件服务的强大实力 [1] - 此次发布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里程碑式飞跃 [1]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 - 全球首款鸿蒙折叠电脑,18英寸折叠屏,折叠状态下提供双屏独立运作,展开后为18英寸沉浸式显示屏 [1] - 采用双层OLED技术,92%屏占比、3.3K分辨率、1600nits峰值亮度、3倍屏幕寿命提升,支持200,0000:1对比度、1440Hz PWM调光、LTPO、HDR Vivid [3] - 锆基液态金属主轴与三段式榫卯阻尼转轴设计,机身重量1.16kg、厚度7.3mm,比MacBook Air 13英寸(M4)轻6.5%,合上后面积小17% [5] - 鸿蒙系统支持智能交互,如三指抛甩窗口流转、五指张开切换窗口、八指轻点调起虚拟键盘 [7] - 运行HarmonyOS 5,可智能预加载应用提升响应速度 [9] - 鸿蒙生态应用超1000个,预计年底突破2000个,并有定制应用适配 [11] 华为MateBook Pro - 重量减轻至970g,比上一代X Pro更轻,键盘键程增至1.8mm [11] - 首次搭载OLED护眼云晰柔光屏,3.1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1] - HarmonyOS 5支持分布式互联,手机、平板、电脑数据交换便捷,引入星闪连接技术保障网络稳定性 [13] 华为擎云HM940 - 首款鸿蒙商用笔记本,强化企业级安全与定制化服务,配备一键隐私保护开关 [13] - 启动"擎云星河计划",与政企用户合作探索数字化转型 [1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公司通过三款产品展示技术创新实力,巩固鸿蒙生态系统地位 [14] - 未来5-10年有望在国内与Windows、macOS形成三强并立,并逐步拓展至全球,成为第三大PC操作系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