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
搜索文档
中金公司推出《建设金融强国丛书:科技金融》专著 系统性阐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案
中国经济网· 2025-06-03 15:45
金融强国与科技金融研究 - 《建设金融强国丛书:科技金融》由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和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作序 中金研究院与中金研究部联合编撰 系统性阐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案 [1] - 专著从宏观和市场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宏观层面提出规模经济是理解科技金融的核心视角 包括供给侧人口资本规模分担研发成本 需求侧大市场回报激励创新 [1] - 国际竞争新形势下需重视规模优势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中国需同时发展追赶式创新应对"卡脖子"和引领式创新应对去中心化风险 [1] 创新资金支持模式 - 市场层面提出财政、银行、资本市场三种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财政适合正外部性强的科学研究 银行适合低风险创新如规模化生产 资本市场适合不确定性强的引领式创新 [2] - 需以资本市场为纽带协调财政和银行 覆盖创新链全流程资金支持 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 - 专著结合中金业务实践 对私募股权 A股 港股及投资者保护进行系统剖析 提炼科技金融公共政策含义 [2] 中金公司科技金融服务实践 - 公司形成"投资+投行+研究"协同机制 通过直投基金 母基金支持未上市科创企业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 [3] - 2024年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交易规模达4700亿元 新增设立36只基金规模超550亿元 重点支持半导体 新能源等行业 [3] - 中金研究院发布《创新:不灭的火炬》《大国产业链》等专题报告 为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3] - 未来将继续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3]
立桥证券控股(08350)拟3500万港元收购海山股份的所有已发行股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21:02
收购事项 - 立桥证券控股同意以3500万港元收购海山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已发行股权,通过发行代价债券支付 [1] - 收购完成后海山股份将成为立桥证券直接全资子公司,财务信息将合并至立桥证券报表 [1] - 标的公司拥有20,000客户基础,收购将加速立桥证券发展为香港领先线上券商 [1] 业务协同 - 立桥证券过去两年在高净值客户服务方面展现实力,标的公司零售客户中有潜力转化为高净值客户 [2] - 立桥证券现有零售客户将受益于标的公司的大众市场技术平台 [2] - 收购将带来互补人才和更有效的成本管理,实现规模经济 [2] 财务影响 - 标的公司2024年度亏损2360万港元主要来自保证金融资应收款减值 [3] - 不计减值影响标的公司实际实现净利润1140万港元 [3] - 减值后保证金应收款余额降至720万港元,平均抵押率33% [3] 战略优势 - 合并后将整合两家相似业务公司,优化财务资源运作 [3] - 扩大后的资本基础有助于与金融机构协商更有利条款 [3] - 更大客户群将提升科技和系统开发的投资回报 [2]
走马观花逛义乌
虎嗅· 2025-05-07 16:10
义乌经济发展 - 2024年义乌GDP达到2503.5亿,在全国县级市中排名第七,浙江县级市中排名第二[4] - 义乌GDP占金华全市36.1%,比例远高于其他县级市如昆山(20%)、江阴(31.5%)[5] - 义乌GDP接近金华市辖区的两倍,在全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5] 义乌交通枢纽地位 - 金华市内国际机场设在义乌,沪昆、杭温两条高铁线十字交汇于义乌[6] - 义乌是义新欧班列的起点,轨道交通串联金华市区、义乌和东阳[6] - 义乌和东阳在城建上已连为一体,形成金义都市圈的核心[7][8] 义乌商贸特色 - 义乌国际商贸城总面积达1500亩,从一区到五区构成市中心[16] - 全世界每四个玩具就有一个在义乌集散,玩具展厅存货量惊人[18] - 义乌小商品价格极具竞争力,饰品类产品价格极低[18] 义乌外贸特点 - 中东、非洲商人直接到义乌进货,街头多见中东面孔[9] - 义乌土耳其餐厅生意火爆,反映中东客商聚集[11] - 美国采购商即使加征125%-145%关税仍继续采购中国商品[18] 制造业与外贸关系 - 制造业规模经济形成比较优势,导致工业品流向国外[19] - 许多外贸商品根据美国消费者需求定制,难以转内销[20] - 美国占全球不到5%人口却贡献超20%商品消费,支撑特定外贸产品[22] 义乌历史背景 - 1982年"四个允许"政策使义乌从穷县发展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3] - 义乌与金华关系独特,省级规划称为"金义都市圈"[8] - 浙中南山区发展出繁荣民营经济,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8]
中金:关税之后是规模经济之争
中金点睛· 2025-04-30 08:12
政策目标与逻辑 - 美国加征关税目标为降低贸易逆差和去中心化(针对中国),本质是规模之争[1][2] 贸易逆差分析 - 美国贸易逆差源于消费、储蓄、投资不平衡,受美元地位和科技企业全球收租影响[4][6] - 加征关税降低贸易逆差并非简单微观逻辑,可能冲击美国垄断优势[4][8] 产业链与贸易理论 - 规模经济、资源禀赋和交易成本影响全球分工和贸易,美国关税或冲击全球产业链[10][12] 短期经济影响 - 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是供给冲击,对中国是需求冲击,中国需财政扩张提振需求[14] 长期结构改变 - 美国再工业化面临资源约束,可能损害整体效率,关税冲击全球经贸货币体系[16]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应发展消费大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内需和跨国合作[19]
对话彭文生:应对贸易战,让中国人有钱消费
晚点LatePost· 2025-04-17 23:28
中美贸易冲突分析 - 美国占全球4.2%人口但消费额占全球1/3 中国生产全球1/3商品且部分不可替代 双方互为甲方[5] - 关税从34%涨到125% 已超出企业承受范围(利润率通常5%-30%) 可能导致供需双消失[10] - 冲突本质是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的博弈 中国通过规模效应突破静态比较优势理论[11] - 可能结局包括全球贸易萎缩15-20% 产业链分工变粗 各国内循环比例上升[16] - 与1930年代大萧条不同 现代有货币政策工具但难解关税导致的滞胀问题[17] 美国消费市场特殊性 -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带来铸币税收益 科技企业全球垄断形成"收租"能力[18] - 消费占GDP比重达70% 财富效应(家庭净资产/收入比持续上升)支撑高消费率[21] - 若贸易逆差下降可能伴随美元地位削弱和科技企业垄断被打破 实际是消费能力下降[22] 中国消费市场建设 - 关键是通过制度设计让规模经济收益更公平分配 建立14亿人统一大市场[24] - 消费不足主因是结构性分配问题(城乡养老金差距达10倍)和周期性信心不足[26] - 社保缴费率24%呈现累退性 降低10个百分点可使月入5000元者增收500元[27] - 财政应直接投放货币提振需求 贷款投放因顺周期性在衰退时效果有限[31] 政策建议与改革方向 - 政府债务本质是代际分配 技术进步可使当前债务在未来GDP占比微不足道[34] - 房地产价格健康调整有利于年轻人 需防止不可贸易品行业垄断损害效率[35] - 提高"保留工资"关键在完善社保 反对者担忧损害竞争力的观点不符合社会进步趋势[35] - 当下最紧迫是应对贸易摩擦冲击 需财政政策发力促进内部消费需求[36]
对话彭文生:应对贸易战,让中国人有钱消费
晚点LatePost· 2025-04-17 23:28
中美贸易冲突分析 - 中美互为甲方乙方关系,双方在贸易冲突中均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国消费占全球1/3,中国生产占全球1/3 [5][7] - 本轮贸易冲突范围广、幅度大,关税从34%升至125%,可能直接导致供需消失 [10] - 冲突根源在于自由贸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供应链安全问题,但不应因噎废食 [10] - 比较优势理论存在局限性,规模经济对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1] - 冲突可能结局包括全球贸易萎缩、产业链重组、经济体内部循环比例上升 [16] 美国消费市场特殊性 - 美国消费占全球三成多,背后有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和科技企业垄断性收益支撑 [18] - 美国消费占GDP比重高源于外部收入(铸币税和科技收租)未计入GDP [21]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动摇美元国际地位和科技企业垄断优势 [22] - 美国贸易逆差下降可能意味着其全球收租能力减弱,消费能力降低 [22] 中国消费市场发展 - 建立消费大市场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 - 3.5亿人已成为消费甲方,14亿人统一大市场潜力巨大 [5] - 消费不足根本原因在于贫富差距大和周期性经济下行 [24] - 缩小收入差距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社保缴费比例(目前约24%) [26][27] - 财政政策应直接提振消费需求而非仅补贴企业 [24][31] 经济政策建议 - 短期可用货币财政政策应对贸易冲突,长期需给消费者减负 [5] - 补贴企业应有时限,经济结构调整需由消费需求引导 [23] - 财政可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或发债支持社保,本币债无违约风险 [32][33] - 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可使未来债务负担相对减轻 [34] - 房地产价格调整对年轻人和促进内需有利 [34] 社会分配与保障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消费意愿的关键 [5][25] - 收入分配调节应采取累进制,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社保负担 [26][27] - 提高最低保障不会必然损害企业竞争力,社会伦理底线会随发展提升 [35] - 规模经济收益应更公平分配以促进消费需求 [35]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最新出来的一季度出口数据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4-14 17:19
出口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5.8%,与去年全年增速5.86%基本持平 [1][7] - 3月单月出口同比增速达12.4%,显著高于1-2月累计增速2.3%,环比1-2月累计值为-41.9%,优于过去十年季节性均值-46.5%和五年均值-44.1%,显示实际表现强劲 [1][7] - 3月出口增速超市场预期(Wind口径预期3.5%)[8] 区域市场结构 - 3月单月对印度、非洲、拉美出口增速均超20%,一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印度13.8%、非洲11.3%、拉美9.6% [2][8] - 其他重点区域一季度增速:中国香港8.3%、东盟8.1%、美国4.5% [2][8] - 出口市场格局:东南亚南亚(东盟17.1%+印度3.7%)、欧洲(欧盟14.3%+英国2.2%)、美国13.5%、日韩8.4%、中国香港8.3%、拉美7.7%、非洲5.4% [2][8] - 东南亚南亚与欧洲合计占比近40%,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 [2][8] 商品结构特征 - 3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7.3%,家电同比12.5%,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纱线/箱包/服装/玩具)合并增速10.1% [3][9] - 工程师红利、规模经济、供应链效率共同支撑高中低端产品竞争力 [3][9] - 汽车及底盘出口一季度同比仅2.2%,显著低于过去四年双位数增长,主因海外渗透率提升和贸易环境波动 [4][11] - 汽车出口占比从2022年1.7%升至2023年3.3%,2024年一季度回落至3.0% [12] 电子产品与关税动态 - 3月电子产品(手机/电脑/集成电路)合并出口增速4.8%,一季度累计增速6.0% [5][13] - 美国4月11日宣布豁免消费电子"对等关税",但4月13日又表示将征收特定行业关税,政策反复增加不确定性 [5][13] - 欧盟与中国正协商为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消2024年反补贴税 [4][11] 政策与趋势展望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将深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 [9] - 需求端对冲策略:激活占GDP40%的居民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能供需比 [6][15] - 制造业护城河源于规模经济(中国/印度)、工程师红利(中国/韩国)、低成本替代(越南)等要素组合 [10]
地方国资重组大动作,珠海科技集团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2 11:56
珠海国企改革深化行动 -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珠海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12924.06亿元(截至2023年末),拥有并表上市公司17家,参股40余家[1] - 珠海国企加速并购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近期多家控股上市公司公告显示改革已陆续落地[1] - 珠海国资委计划将13家市属国企减至10家,2024年1月已召开重组整合大会,后续将公布具体方案[7] 珠海科技集团组建 - 珠海华发集团与格力集团共同组建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格力集团将持有的部分股权和资产(含格力金投100%股权)进行注资[3] - 新集团以华发科技集团为基础,整合双方产业园区、云上智城、科创投、股权投资等业务,华发集团控股并表,格力集团参股[4] - 华发科技2023年底资产总额485.00亿元,所有者权益328.91亿元,营业收入54.67亿元,利润总额7.31亿元(投资收益11.33亿元)[5] - 截至2024年3月末,华发科技主要所持A股上市股权市值约68.77亿元,运营聚焦新能源、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三大行业[4][5] 其他重大重组事项 - 珠海国资委将大横琴集团无偿划转至珠光集团控股,作为其二级公司管理[6] - 海投公司整体无偿划转至华发集团,仍为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国资委保持实际控制权[6] - 2023年改革包括华发整合九洲控股、组建新交通控股集团和海洋集团,华发集团资产总额超7200亿元(2024年底),2024年营业收入超1740亿元[8] 改革战略方向 - 通过布局新赛道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战新产业、培育未来产业[3] - 华发集团定位"科技、金融、城市"三大产业集群,科技板块承担区域招商引资责任,形成产业运营、投资、招商协同格局[4] - 改革旨在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提升市场化与专业化运营能力,通过生产要素整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6][9]
CGI宏观视点 | 从规模不经济到规模新经济
中金点睛· 2025-04-02 07:34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面临供给强劲与需求疲弱的反差,绿色产业和AI领域表现突出,但需求不足仍是主要问题 [3][5] - 规模经济是理解这一反差的关键,中国兼具后发优势和大国规模效应,但面临内部债务紧缩和外部地缘竞争的双重挑战 [3][9] - 从规模不经济转向规模新经济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政策需从"重供给与资产"转向"重需求与人才" [4][29] 规模经济理论框架 - **古典经济学**:强调分工、人口增长与资本积累,但忽视技术进步导致增长潜力有限 [6][7] - **新古典增长模型**:引入外生技术进步,但未解释技术来源,认为大国无优势 [7][9] - **内生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内生于规模经济,大国在研发投入和市场空间上更具创新优势 [8][9] - 中国独特地位:同时受益于后发追赶效应和大国规模效应,但主流分析更侧重前者 [9] 绿色产业的规模新经济 - 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80%,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全球近60% [13][15] - 规模经济效应显著:制造业属性降低单位成本,竞争性市场结构促进效率提升 [15] - 政策路径差异:中国侧重绿色供给侧补贴,欧洲侧重化石能源需求侧碳定价,中国新能源装机量已达欧盟2倍 [16][17][19] 人工智能的规模效应 - **规模定律**:AI性能提升依赖算力、数据与参数,但边际收益递减,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突破算力限制 [19][20] - 中美比较优势:美国算力占优,中国人才池庞大(全球AI人才最大来源地),应用场景广阔 [21][22][24] - 竞争模式转变:从企业单点竞争转向国家体系化竞争,中国需发挥数字基建与人才规模优势 [24] 地缘经济挑战 - **G2模式瓦解**:原美国创新+中国产业化分工受冲击,中国面临"卡脖子"(纵向)和"去中心化"(横向)压力 [25][26] - 关税影响:美国政策对中国形成需求冲击,绿色产业面临保护主义与全球需求收缩风险 [26][27] - 国际贸易三要素:资源禀赋、交易成本外,规模经济未被充分重视,中国制造业规模效应受抑制 [25] 政策转向建议 - **财政层面**:加强家庭部门转移支付,降低社保缴费与流转税,提升社会保障普惠性 [33][35][36] - **金融层面**:从信贷驱动转向资本市场驱动,包容金融创新"动物精神" [29][30] - **货币投放**:减少信贷依赖,增加财政货币投放效率(如减税直接提升家庭净资产) [37][38] - **投资于人**:育儿补贴、教育扩招短期促消费,长期改善人力资本供给 [36] 数据与图表引用 - 图表1:中国绿色产业全球份额(光伏80%、新能源车60%) [13] - 图表2:中国新能源装机量 vs 欧盟(2021年为欧盟2倍) [17][19] - 图表3:中美AI人才来源与工作地分布 [22][24] - 图表4:中国金融周期下行阶段(2024Q4) [30][32] - 图表5: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中国基尼系数调节弱于发达国家) [33][35]
零跑汽车(09863):看好LEAP3.5和B系列新车,牵手一汽扩大优势
国盛证券· 2025-03-19 09: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给予零跑汽车885亿港元目标估值,对应1.5x 2025e P/S,目标价66港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Q4公司盈利,2025年有望全年盈利,2024Q4销量超12万,月均超4万台,收入134.4亿元,毛利率同比/环比改善6.6pct/5.2pct至13.3%,归母净利润扭亏超8000万元,预计2025Q1销量近8万台,毛利率或环比小降,全年有望受益规模经济扭亏 [1] - B10新车发布,LEAP 3.5加持,看好产品周期,3月10日发布LEAP 3.5技术架构,将在四大系列普及,支持OTA升级,B10首发搭载,预售订单达31688台,后续将推多款新车,预计2025年销量超50万辆 [2] - 牵手一汽扩大成本和规模优势,3月3日与一汽战略合作,开展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探讨资本合作,有望拓宽零部件销售渠道,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3] - 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5 - 6万台,预计零跑国际盈亏平衡,海外车型方面,T03和C10已海外上市,预计下半年B10海外推出;销售渠道方面,将在三大区域增渠道;生产方面,依托Stellantis推进本地化制造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747|32,164|54,938|82,717|97,890| |增长率YoY(%)|35|92|71|51|1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216|-2,821|336|3,004|6,036| |增长率YoY(%)|17|33|112|793|101| |归母净利润率(%)|-25.2|-8.8|0.6|3.6|6.2| |EPS(元/股)|-3.62|-2.11|0.25|2.25|4.52| |P/S(倍)|3.6|1.9|1.1|0.7|0.6| |P/B(倍)|8.4|11.9|10.5|7.8|5.4| [6] 股票信息 - 行业:海外 - 前次评级:买入 - 03月17日收盘价(港元):48.30 - 总市值(百万港元):64,575.46 - 总股本(百万股):1,336.97 - 自由流通股(%):83.50 - 30日日均成交量(百万股):11.06 [7]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22470|26453|30897|35271|41456|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731|6378|6840|9096|14296| |受限制现金|2800|1254|1254|1254|1254|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926|1981|3207|4605|4640| |存货|1719|2023|4779|5500|6449| |其他流动资产|5293|14817|14817|14817|14817| |非流动资产|5984|11194|17140|23000|28780| |固定资产|3868|5537|6406|7186|7889| |使用权资产|732|736|736|736|736| |无形资产|450|450|450|450|450| |于一家联营公司的投资|44|164|164|164|164| |其他非流动资产|889|4306|9385|14463|19541| |资产总计|28453|37647|48037|58270|70236| |流动负债|13954|24975|34029|40259|45188| |借款|1581|1266|1166|1067|967|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9847|18903|24626|28823|33311| |经营租赁负债流动部分|104|145|145|145|145| |其他流动负债|2422|4660|8092|10224|10764| |非流动负债|2002|2601|2601|2601|2601| |长期借款|892|1108|1108|1108|1108| |其他非流动负债|1110|1493|1493|1493|1493| |负债合计|15955|27576|36630|42860|47789| |股本|1143|1337|1337|1337|1337| |储备|16796|25058|25451|26451|2745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2498|10071|11407|15411|22447| |少数股东权益|0|0|0|0|0| |权益总额|12498|10071|11407|15411|22447| |负债及权益总额|28453|37647|48037|58270|70236| [11] 利润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16747|32164|54938|82717|97890| |营业成本|16666|29470|48970|74005|86031| |毛利润|80|2694|5968|8712|11859| |研发费用|1920|2896|3420|3580|3740| |销售费用|1795|2138|2320|2320|2320| |行政费用|842|858|1137|1360|1360| |经营利润|-3635|-2340|228|2812|5799| |财务费用|157|309|165|248|294|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0|-5|0|0|0| |其他收入|89|175|451|451|451| |其他收益净额|26|135|638|638|638|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净额|4|42|215|215|215| |所得税费用|-0|-0|0|0|0| |净利润|-4216|-2821|336|3004|6036| |少数股东损益|0|0|0|0|0| |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4216|-2821|336|3004|6036| [11]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 | | | |营业收入(%)|35|92|71|51|18| |营业利润(%)|-15|-23|-67|-228|206|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33|112|793|101| |获利能力| | | | | | |毛利率(%)|0.5|8.4|10.9|10.5|12.1| |净利率(%)|-25.2|-8.8|0.6|3.6|6.2| |ROE(%)|-33.7|-28.0|2.9|19.5|26.9| |ROIC(%)|-162.9|-74.0|-50.8|-13.3|14.2| |偿债能力| | | | | | |资产负债率(%)|56.1|73.2|76.3|73.6|68.0| |净负债比率(%)|-81.2|-50.8|-49.7|-52.1|-59.4| |流动比率|1.6|1.1|0.9|0.9|0.9| |速动比率|0.8|0.3|0.2|0.2|0.3| |营运能力| | | | | | |总资产周转率|0.7|1.0|1.3|1.6|1.5| |应收账款周转率|12.8|22.1|21.2|21.2|21.2| |应付账款周转率|2.1|2.1|2.3|2.8|2.8| |每股指标(元)| | | | | |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3.62|-2.11|0.25|2.25|4.52|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0.5|3.2|2.3|3.0|4.1|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5.4|3.8|4.3|5.8|8.4| |估值比率| | | | | | |P/S|3.6|1.9|1.1|0.7|0.6| |P/B|8.4|11.9|10.5|7.8|5.4| [12]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1082|8471|6140|7933|10878| |净利润|-4216|-2821|336|3004|6036| |折旧及摊销|601|495|632|719|798| |营运资金变动|5210|9402|5172|4210|4044| |其他经营现金流|-514|1394|0|0|0| |投资活动现金流|-4860|-13323|-6578|-6578|-6578| |购买固定资产|-1364|-2115|-1500|-1500|-1500| |其他投资现金流|-3496|-11208|-5078|-5078|-5078| |筹资活动现金流|8552|-503|901|901|901| |短期借款|2026|2078|2078|2078|2078| |普通股增加|7778|0|1000|1000|1000| |其他筹资现金流|-1252|-2581|-2177|-2177|-2177| |现金净增加额|4773|-5356|462|2255|5201| [12] 核心盈利预测 年度 | |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总销量(辆)|144,155|293,724|500,280|725,748|842,242| |T03国内|38,454|56,955|53,000|51,410|49,868| |C11|80,708|77,561|80,000|77,600|75,272| |C01|24,993|28,513|28,780|26,477|24,359| |C10国内|-|71,769|97,000|94,090|91,267| |C16|-|43,528|82,000|79,540|77,154| |B系列车型国内|-|-|100,000|215,000|220,000| |海外销售及2026年新车|-|15,398|59,500|181,631|304,322| |总收入(百万元)|16,747|32,164|54,938|82,717|97,890| |汽车及部件销售|16733|32006|54361|81880|96919| |汽车监管积分销售及服务|14|158|577|837|971| |毛利(百万元)|80|2,694|5,968|8,712|11,859| |毛利率|0%|8%|11%|11%|12%| |研发费用率|-11.5%|-9.0%|-6.2%|-4.3%|-3.8%| |销售费用率|-10.7%|-6.6%|-4.2%|-2.8%|-2.4%| |管理费用率|-5.1%|-3.5%|-2.5%|-1.6%|-1.4%| |营业利润(百万元)|-4,492|-3,477|-1,132|1,452|4,439| |营业利润率|-27%|-11%|-2%|2%|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216|-2,821|336|3,004|6,036| |净利润率|-25.2%|-8.8%|0.6%|3.6%|6.2%| [13] 季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