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链
搜索文档
A股首批三季报出炉:这家营收飙增24倍
第一财经· 2025-10-20 16:54
A股三季报整体业绩概况 - 截至10月20日,A股市场有79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其中66家盈利,13家亏损 [2] - 58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59家实现归属净利润正增长 [2] - 12家公司营收、净利润双下滑 [5] 营业收入表现突出的公司 - 11家公司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紫金矿业、海大集团、金田股份排名居前 [2] - 7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50%,寒武纪-U、嘉澳环保、仕佳光子排名居前 [2] - 紫金矿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长10.33% [3] - 福耀玻璃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33.02亿元,同比增长17.62% [5] 归属净利润表现突出的公司 - 12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紫金矿业、海康威视、福耀玻璃排名居前 [3] - 21家公司归属净利润增幅超50%,光华科技、仕佳光子、神通科技排名居前 [3] - 紫金矿业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378.64亿元,同比增长55.45% [3] - 福耀玻璃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70.64亿元,同比增长28.93% [5] AI产业链强势表现 - AI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延续强势表现,AI算力芯片、光通信等新兴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8] - 寒武纪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86倍,实现归属净利润16.05亿元 [8] - 海光信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54.65%,归属净利润19.61亿元,同比增长28.56% [9] - 仕佳光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13.96%,实现归属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7.74% [9] 业绩下滑及亏损公司 - 片仔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93%,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20.74%,录得上市以来最惨三季报 [5] - 尚纬股份、容百科技的营业收入同比均下滑超20%,归属净利润同比均下滑超2倍 [6] - 13家公司亏损,容百科技和博世科均亏损超2亿元 [7] 重点公司动态 - 紫金矿业矿产金产量65吨,同比增加20%,第三季度矿产金产量24吨,环比增加7%,黄金板块成为利润增长重要引擎 [3] - 紫金矿业年内涨幅超过1倍,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5.77亿元居首 [5] - 福耀玻璃完成管理层新老交接,曹晖接任董事长 [5] - 寒武纪存货规模创新高达到37.29亿元,预付款项6.9亿元维持高位,章建平第三季度增持32万股,年内合计增持近107万股 [8]
A股首批三季报出炉:这家营收飙增24倍,“超级牛散”章建平年内增持百万股
第一财经· 2025-10-20 16:09
A股三季报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10月20日,A股市场有79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其中66家盈利,13家亏损 [1] - 58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59家实现归属净利润正增长 [1] - 21家公司归属净利润增幅超过50% [2] - 12家公司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 [3] 营业收入领先公司 - 11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紫金矿业、海大集团、金田股份排名居前 [2] - 7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寒武纪-U、嘉澳环保、仕佳光子排名居前 [2] - 紫金矿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长10.33% [2] 净利润领先公司 - 1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紫金矿业、海康威视、福耀玻璃排名居前 [2] - 紫金矿业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378.64亿元,同比增长55.45% [2] - 福耀玻璃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70.64亿元,同比增长28.93% [3] AI产业链强势表现 - AI产业链业绩延续强势表现,多家上市公司业绩突出 [1][6] - 寒武纪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近24倍,达到46.07亿元 [1][6] - 寒武纪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16.05亿元 [6] - 海光信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54.65%;归属净利润19.61亿元,同比增长28.56% [7] - 仕佳光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13.96%;归属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7.74% [7] 黄金及有色金属板块 - 紫金矿业矿产金产量65吨,同比增加20%,其中第三季度产量24吨,环比增加7% [3] - 黄金板块已成为紫金矿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受益于黄金量价齐升 [3] - 紫金矿业年内涨幅超过1倍,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5.77亿元 [3] 业绩显著下滑公司 - 片仔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93%,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20.74%,录得上市以来最惨三季报 [3] - 尚纬股份和容百科技的营业收入同比均下滑超20%,归属净利润同比均下滑超2倍 [4] - 容百科技和博世科均亏损超2亿元 [5] 公司治理与市场动态 - 福耀玻璃完成管理层新老交接,曹德旺辞去董事长职务,其子曹晖接任董事长 [3] - 寒武纪存货规模创新高,达到37.29亿元,预付款项6.9亿元维持在高位 [7] - 章建平继续增持寒武纪,第三季度增持32万股,年内合计增持近107万股,持股比例升至1.53% [7]
建材行业报告(2025.10.13-2025.10.19):内需避险逻辑强化,关注低位建材板块
中邮证券· 2025-10-20 14:5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且维持该评级 [1] 核心观点 - 市场短期进入内需逻辑强化的窗口,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三季报落地及科技板块回调促使市场关注低位内需板块 [4] - 建材板块中具备内需+高股息防御性的板块关注度有望提升,水泥、玻璃、消费建材等细分板块今年涨幅相对落后,市场风格若向“高切低”切换,建材板块多细分领域有望受益 [4] 细分领域分析 水泥 - 7月水泥协会发布响应反内卷政策文件,预计将推动限制超产政策更好执行 [5] - 9-10月旺季需求有所恢复但增长有限,基建需求受天气干扰及释放节奏影响未完全显现,房建需求处于弱复苏态势 [5][10] - 中期维度看,行业产能有望在限制超产政策下持续下降,产能利用率将大幅提升,当前行业处于淡季需求及价格低点 [5] - 2025年8月单月水泥产量为1.48亿吨,同比下滑6.2% [10] - 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 [5] 玻璃 - 2025年行业需求在地产影响下呈现持续下行态势 [5] - 节后需求表现疲弱,受节前中下游补库拖累,库存增加明显导致前期涨价未能落实,价格出现松动 [5][15] - 反内卷政策预计不会导致一刀切式产能出清,但会提升环保要求及成本,加速行业冷修进度 [5] - 关注旗滨集团 [5] 玻纤 - 传统无碱粗砂需求表现平淡,但受AI产业链需求景气驱动,低介电产品迎来量价齐升 [6] - 一代、二代及三代(Q布)产品结构升级明确,行业需求有望伴随AI呈现爆发式增长,看好持续的量价齐升趋势 [6] - 关注中国巨石、中材科技 [6] 消费建材 - 行业盈利已触底,价格经历多年竞争后无向下空间,借助反内卷政策行业对提价及盈利改善诉求强烈 [6] - 今年以来防水、涂料、石膏板等多品类持续发布提价函,行业盈利有望触底改善,下半年可期待龙头企业盈利改善 [6] - 关注东方雨虹、三棵树、北新建材、兔宝宝 [6] 上周行情回顾 - 过去一周(10.13–10.19)申万建筑材料行业指数下跌4.11%,同期上证综指下跌1.47%,深证成指下跌4.99%,创业板指下跌5.71%,沪深300指数下跌2.22% [7][8] - 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建筑材料涨跌幅排名第22位 [8] 重点公司公告 - 三棵树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81.2% [18] - 三棵树单三季度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5.6%,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54% [18] - 天安新材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2.73亿元,同比增长3.47%,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21.47% [18] - 天安新材单三季度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长2.62%,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31.12% [18]
科技股走强、板块轮动,如何锚定投资“黄金位”?
中国基金报· 2025-10-20 10:53
科技板块行情分析 - 科技板块成为市场最强主线,科创综指今年以来截至10月15日实现46.72%的涨幅 [2] - AI产业链行情驱动因素包括国内外AI发展加速、大模型迭代加快、终端付费用户增长及算力需求提升形成的飞轮效应 [4] - 科技行情被认为有较好的基本面基础并具有一定持续性 [4] 科技板块估值与风险 - AI产业链大部分标的已获不小涨幅,龙头公司估值修复至合理水平 [5] - 部分非主流标的基本面支撑不足,估值虚高并出现泡沫化迹象,存在回调风险 [5] - 投资需重视标的长期竞争力和行业格局,并关注涨幅较小、估值仍有空间的国内AI应用方向公司 [5] 科技板块内部投资方向 - 在科技板块内部需挖掘新方向,如智驾、人形机器人等未来投资亮点 [6] - 投资关注点从前期涨幅较大的算力基础设施向产业中下游的半导体设备、芯片设计及应用层倾斜 [9] - 核心持仓聚焦AI+半导体领域,包括半导体设备、芯片国产替代、AI算力产业链 [9] 板块轮动与低位板块策略 - "高切低"预期难以落地因低位板块缺乏明确催化因素,资金观望情绪浓厚 [8] - 对顺周期板块可采取试探性布局策略,密切跟踪宏观数据改善信号 [8] - 若经济数据出现边际改善,可增加顺周期板块如化工、机械的配置,并关注消费板块 [8] 新能源领域布局 - 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布局储能与固态电池 [9] - 大储方向值得关注,国内外储能市场均处于高增长阶段,产业链景气度上升 [9] 未来重点关注领域 - 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细分领域值得关注,如算力基建、新能源出口等 [11] - 自主可控领域需强化布局以应对海外风险,包括半导体设备、关键材料等 [11] - 内需导向行业如同步关注的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等领域,国内消费领域创新活力充沛 [11] 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 - 经济基本面预计总体稳定,政策层面具备较强托底能力,但趋势性回升需更多时间或更有力政策支持 [12] - 股票市场整体下行风险可控,仍有结构性机会,部分热门板块因短期涨幅较大存在回调压力 [12] -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持续加速,国内产业创新活力充沛,鼓励创新与建立良性竞争生态是提升资本市场回报的重要动力 [12]
A股,业绩利好!最高增超800%!
证券时报· 2025-10-19 21:09
星网宇达2025年三季度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1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37.49万元,同比增长260%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7.84%,净利润5427.83万元,同比增长816.08%,业绩增长部分源于对联营企业星华智联投资收益增加 [1] 同有科技2025年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197.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6.83万元,同比增长300.46%,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21.68%,净利润环比增长248.54% [1]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7.73%,存储系统收入占比超三分之二且同比增长12.82%,毛利率52.34%,同比增长4.41个百分点,毛利额同比增加2567.52万元,累计净利润928.7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公司自主可控PCIe5.0高端新品竞争力增强,中标和实施数个千万级项目,高端新品收入相比去年全年大幅增长 [2] 扬杰科技2025年三季度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48亿元,同比增长2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45.51% [2]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21.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52.40% [2] - 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攀升,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增长强劲,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精益生产提升运营效率,毛利率呈现逐季提升态势 [3] 中国人寿2025年三季度业绩预告 - 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同比增加约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同比增长约50%到70% [4] - 公司聚焦价值创造与效益提升,深化资负联动,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投资服务实体经济,把握市场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5] 其他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预告 - 珠海冠宇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7亿—4.17亿元,同比增长36.88%—55.54%,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5亿—3亿元,同比增长50.43%—80.51%,增长源于客户份额提升及精细化运营 [6] - 长青集团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亿—2.03亿元,同比增长55.25%—65.00%,增长原因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项目增加及燃料成本同比下降 [6] 行业盈利展望 - 受低基数、扩内需等政策提振,PPI止跌回暖,8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转正,盈利有望震荡修复 [7] - 三季度业绩有望改善或持续高增长的领域预计集中在:景气修复的中高端制造业(如蓄电池、军工电子等)、高景气延续的AI产业链(如通信设备、模拟芯片设计等)、供需结构改善的部分资源品(如氟化工、铜、黄金等) [7]
国泰海通 · 晨报1020|宏观、策略、海外策略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10-19 18:43
黄金定价模型与展望 - 2022年后黄金已不再由美元实际利率定价框架主导,全球经济的分化及各国间信任度变化带来的趋势性配置需求成为金价重要推动力量[3] - 基于数量模型预测,乐观情形下金价或有望突破3800美元/盎司,中性情形下或达到3200美元/盎司左右,悲观情形下或回落至2600-2700美元/盎司区间[3] - 本轮黄金牛市主要由非经济因素驱动,即各国间信任度下降、国际秩序重构及全球货币体系大变局带来的长期牛市[3] A股市场策略 - 外部扰动不会终结A股趋势,回调是增配良机,因大国博弈风险边界更清晰且中国"转型牛"内在趋势确定[6] - 三季报业绩验证窗口临近,建议关注盈利高增方向:AI产业链(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元件/游戏)、出海出口韧性方向(风电/电池/CXO/工程机械)、涨价资源品(有色/稀土/农化/火电)及金融(券商/保险)[7] - 市场风格不会切换,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金融是黑马,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国防军工、传媒、机器人、券商、银行、保险及有色、化工、钢铁、新能源等板块[8] 港股市场展望 - 2024年1月起港股已进入新一轮牛市,历次牛市中恒指小回撤平均最大跌幅约6.5%,持续约12个交易日,大回撤平均最大跌幅约17%,持续约53个交易日[13][14] - 四季度港股牛市格局不变,若市场担忧解除,港股科技将更受益于产业趋势,恒生科技空间最大,因互联网巨头受益AI叙事、美联储降息带动外资回流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15] - 结构上AI驱动下港股科技仍是行情主线,同时港股红利、新消费及创新药资产也值得关注[15] 主题投资机会 - 海南自贸区主题看好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离岛免税及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9] - 自主可控主题看好国产算力、先进半导体设备、新材料及国产软件[9] - 机器人主题看好灵巧手、丝杠、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9] - AI应用主题看好互联网大厂与金融、办公、游戏、政务及智能终端等应用落地场景[9]
基金火线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20:19
市场调整原因分析 - 市场调整主要因贸易博弈升温导致风险偏好下降 叠加前期连续上涨后部分资金选择高位获利了结 [3] - 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积累大量获利盘 面临估值回归压力 [3] - 外部因素包括美国区域银行危机加剧市场避险情绪 以及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引发波动 [3] - 当前处于三季报业绩验证窗口 资金在业绩明朗前普遍保持谨慎 [3] - 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创下半年新高 显示居民风险偏好下降 [3] 短期市场展望 - 基金公司普遍认为市场短期面临调整压力 但下行空间有限 [5] - 当前中美博弈与4月份快速升级情形不同 过去几个月已进行多轮会谈并在部分领域形成共识 预计为短期升级阶段 通过几周谈判后可能逐渐降温 [5] - 短期内市场走势决定性因素是关税谈判进展 重要时间节点主要集中在11月 市场短期或难以笃定计价后期"尾部风险" [5] - 前期成交额和情绪放大后市场对事件冲击较为敏感 加大的波动率有望在短期内带来更好的再配置机会 [5] - 短期市场或呈现震荡态势 在3800~4000点之间资金博弈较为激烈 [6] 中长期市场趋势 - 中长期看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 中美政策"双宽松"共振 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6] - 未来基本面改善 盈利预期上修叠加估值修复 驱动A股延续震荡向上趋势 [6] - 长期牛市的基本面逻辑未变 稳增长与改革政策仍然对市场形成较强支撑 [6] 行业配置建议 - 建议把握市场回调带来的布局机会 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宽流动性、盈利预期好转及资产重估背景下 四季度股市仍值得期待 [8] - 配置上可考虑均衡 关注三季报表现较好的标的 [8] - 重点赛道包括AI算力及应用、半导体自主可控、固态电池、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 AI产业链在调整中展现韧性 长期趋势明确 [8] - 建议增加对中美两国自主可控题材的关注 如军贸、半导体国产替代、AI基建、商业航天与6G基建、工控/办公/AI软件等 [9] - 银行等红利股板块在连续两个月调整后股息率配置价值回升 可关注其在股指震荡期及地缘风险抬升后的防御性 [9] - 科技主线逻辑依旧清晰 但需注意本轮上涨行情主要由流动性驱动 国内宏观预期未发生显著变化 [9] - 近期建议关注红利与业绩稳定板块的防御机会 并对AI、创新药等高景气新兴方向保持中长线跟踪 [9]
市场普跌,发生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17 13:0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低开低走震荡下行,呈现“科技成长承压、防御板块逆势活跃”格局 [1] - 港股市场大幅调整,恒生科技指数失守6000点整数关口并刷新近期新低 [1] - 全市场超4100股下跌,半日成交1.19万亿元,资金调仓换股节奏加快 [2] - 多重利空因素共振导致行情走弱,包括贸易环境紧张压制风险偏好及美国区域银行危机担忧 [1] 主要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半日跌1%报3877.2点,深证成指跌1.99%,创业板指跌2.37%,科创50指数跌幅达2.62% [2] - 恒生指数跌1.61%,恒生科技指数重挫2.81%,市场半日成交额1531.71亿港元 [2] - 科技成长板块调整幅度尤为显著,上涨个股集中于银行、煤炭等防御领域及区域概念股 [2] 领涨板块与驱动逻辑 - 银行板块上涨0.37%,大型国有银行再创历史新高,低估值与高股息属性成为避险资金首选 [3] - 区域主题板块逆势大涨,多股实现涨停,区域政策催化下资金快速集结 [3] - 黄金股走强受益于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及避险需求提升,煤炭板块微涨0.37%延续抗跌走势 [3] - 港股零售股与航空股逆势活跃,航空业9月运营数据亮眼推动相关标的走强 [3] 领跌板块与驱动逻辑 - 新能源产业链重挫,光伏、储能、充电桩指数分别跌超4%,受“反内卷”政策压力及多晶硅收储平台传闻影响 [4] - 消费电子与半导体板块承压,全球半导体周期调整及AI芯片需求增速放缓预期压制板块估值 [4] - AI硬件方向普跌,算力相关题材获利回吐,电力设备板块大幅下跌受产能过剩担忧拖累 [4] - 汽车板块承压,新能源车企销量增速放缓叠加零部件企业业绩预期下调 [4] 投资策略建议 - 科技成长赛道立足产业趋势把握结构性机会,关注AI产业链中算力、应用端及创新药、军工与固态电池等领域 [5] - 周期与资源品聚焦“政策+供需”双驱动,关注有色金属中的金、铜及化工行业产能出清带来的龙头企业盈利修复 [6] - 政策驱动机会前瞻“十五五”规划方向,关注新质生产力相关的AI、高端制造及大消费板块品牌龙头低位修复 [6] - 操作层面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策略,高股息资产可作为底仓配置,科技成长板块耐心等待调整后的产业逻辑再确认 [6]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恒生科技ETF(513130)吸引力增强,近三个交易日合计获近20亿份净申购
新浪基金· 2025-10-16 11:12
美联储政策预期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停止缩表 并强调劳动力市场前景恶化 就业下行风险加大 释放明显鸽派信号 [1] -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总体稳定 但需求仍显疲软 进一步推升市场对降息预期 [1]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逻辑 - 在全球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宽松的背景下 离岸属性鲜明的港股市场受到关注 其中利率敏感性较高的港股科技板块有望深度受益 [1]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 本月以来布局港股科技板块的ETF已累计获超156亿元资金加仓 [1] - 恒生科技ETF(513130)近3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达92.45亿元 相较9月全月67.60亿元的日均水平明显上升 [1] 恒生科技ETF资金流向 - 恒生科技ETF(513130)本周三个交易日均获资金净申购 合计申购份额达19.67亿份 助推其最新份额突破500亿元达503.60亿份 刷新成立以来新高 [2] - 该ETF持有人户数超22万户 具有规模较大 流动性较优 支持场内T+0 费率较低等多重优势 [2] 恒生科技指数概况 - 恒生科技指数是港股科技板块的代表性指数之一 是外资认知度靠前的中国科技名片 [2] - 指数一揽30只研发实力突出的港股互联网或制造业龙头企业 涉及互联网 传媒 软件 汽车 芯片等多个板块 覆盖AI产业链多个环节 [2] 行业前景与资金流向预期 - 中长期来看随着供需格局改善 中国经济周期有望迎来景气拐点 科技产业的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将逐步转化为企业盈利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2] -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 中美政策双宽松共振 南向资金和外资将持续流入 未来基本面改善 盈利预期上修叠加估值修复有望驱动港股中长期上行 [2]
A500ETF基金(512050)最新净流入5504万元,中国9月金融数据出炉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08
市场表现 - 10月16日早盘A股主要指数震荡调整后集体翻红,市场热点分化,煤炭、保险、存储器、光模块CPO等概念表现活跃 [1] - 截至9:44,A500ETF基金(512050)小幅上涨0.09%,其持仓股中特锐德涨超10%,江特电机涨停,中兴通讯、中航成飞、兴齐眼药、中国人寿等跟涨 [1] - 资金流向显示,A500ETF基金(512050)昨日获资金净申购5504万元,近10个交易日累计吸金近7亿元 [1]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9月末M2同比增长8.4%,M1同比增长7.2%,M1、M2"剪刀差"刷新年内低值 [1]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1] - 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及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1] 产品策略与定位 - A500ETF基金(512050)跟踪中证A500指数,采取行业均衡配置与龙头优选双策略 [2] - 该指数覆盖全部35个细分行业,融合价值与成长属性,相比沪深300指数超配AI产业链、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新能源、国防军工等新质生产力行业 [2] - 该产品具备天然的哑铃投资属性,场外联接基金代码为A类022430和C类0224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