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爱柯迪:未来将加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不断拓展新项目,以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20 21:39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密切关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1] - 公司将结合市场需求推进相关领域应用 [1] - 未来将加强与现有客户合作并拓展新项目以推动业务持续发展 [1]
长盈精密:公司是海外人形机器人品牌的Tier 1,订单的接收和交付均直接对接终端品牌
证券日报网· 2025-11-20 21:13
证券日报网讯长盈精密(300115)11月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是海外人形机器人 品牌的Tier1(一级供应商),订单的接收和交付均直接对接终端品牌。 ...
长盈精密: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经布局超过10年,能够为人形机器人的传动件、结构件等提供核心零部件
证券日报网· 2025-11-20 21:13
证券日报网讯长盈精密(300115)11月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经 布局超过10年,能够为人形机器人的传动件、结构件、执行器、传感器、变速齿轮、线束、电机等提供 核心零部件,且已实现为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开发如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PEEK、 IGUS等工程塑料,以及橡胶、硅胶、尼龙、纤维织布等多种材料的零件,涵盖CNC、3D打印、压铸、 注塑、滚齿、热压等多种成型工艺。公司的项目集中在灵巧手上的传动件,正逐步增加至大尺寸的传动 件。第四季度海外人形机器人新订单仍在加速增长,公司正在积极扩产。 ...
三友联众:公司不直接与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进行合作
证券日报网· 2025-11-20 21:13
证券日报网讯三友联众(300932)11月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不直接与人形机器 人整机厂商进行合作。 ...
减产30%引爆股价!有机硅巨头操盘“反内卷”将扭转行业颓势?
全景网· 2025-11-20 20:55
行业核心驱动因素 - 行业龙头鲁西化工等联合减产30%,导致现货价格在几天内跳涨约2000元/吨,市场预期产品价格明年将逐步走出底部区间 [1] -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反内卷"、去产能信号,部委将召开行业座谈会,市场预期类似"供给侧改革"的限产、环保、补贴措施有望落地 [1] - 需求端来自光伏、新能源、医疗等多条赛道维持高增长,且"十五五"规划将有机硅列为重点新材料,板块估值被看好 [1] 上市公司业务动态 - **鲁西化工 [000830]**: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多元醇、己内酰胺、尼龙6、有机硅、甲酸等,未涉及VC(碳酸亚乙烯酯)生产 [3] - **硅宝科技 [300019]**:有机硅材料因其卓越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公司相关产品已实现少量销售,目前对业绩影响不明显,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拓展 [4] - **金银河 [300619]**:公司为国内有机硅装备龙头,实现有机硅橡胶连续化自动生产线全覆盖,并利用装备优势通过子公司从事有机硅材料生产,产品可用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人体仿生等领域,将加强在人形机器人皮肤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 [6] - **太力科技 [301595]**:公司自主研发的有机硅压敏胶材料已进入宜家供应链,该材料能有效适应半导体封装中的热膨胀差异,公司将持续关注新的应用领域和机会 [8] - **润禾材料 [300727]**:公司产品为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与纺织印染助剂,应用领域包括纺织化学品、电子/新能源、农化助剂等 [9] - **恒星科技 [002132]**:子公司恒星化学生产DMC、D5、110胶等有机硅产品,其终端产品高温硅橡胶因良好特性在硅胶玩具、母婴用品等领域应用广泛,未来在人形机器人的仿生皮肤、触觉传感等方向有巨大发展空间 [10] - **时代新材 [600458]**:公司新材料产品在储能领域已有应用,覆盖大储、户储等场景,具体包括电池PACK结构件及高隔热、密封等有机硅材料制品,已进入行业头部企业供应体系并获持续性订单,正加快株洲、宜宾基地产线布局 [12] - **三友化工 [600409]**:行业经历产能快速扩张后出现阶段性供给过剩,有机硅单体出现行业性亏损,公司通过技改降本、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等措施应对 [14] - **合盛硅业 [603260]**: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2025半年度工业硅产量66万吨,有机硅粗单体产量72万吨 [16] - **中国化学 [601117]**:公司在硅基新材料领域围绕气凝胶项目向有机硅、多晶硅等方向布局,气凝胶相关项目进入中试或试车阶段,多晶硅冷氢化技术使吨产品能耗和工厂投资下降90%以上,国内多晶硅工程市占率达90%以上 [17]
智元远征A2完成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百公里跨省行走 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第一财经· 2025-11-20 20:54
公司成就 - 智元远征A2机器人成功完成从苏州金鸡湖到上海外滩的百公里跨省行走挑战[1] - 该机器人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式认证为全程行走距离106.286km的人形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世界纪录保持者[1] 行业技术进展 - 人形机器人实现了106.286公里的长距离行走能力突破[1] - 此次挑战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下的持续运行与导航潜力[1]
“汽车零部件+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协同布局 双林股份紧扣“十五五”规划加速高质量发展
中证网· 2025-11-20 20:43
行业宏观背景 - 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由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变革,竞争格局被深刻重塑[1] - “十五五”规划建议锚定汽车产业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2] - 2025年9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6万辆和322.6万辆,环比增长16.4%和12.9%,同比增长17.1%和14.9,月度产销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00万辆且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超10%[2] - 2025年1-9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增长13.3%和12.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1100万辆,同比增长超30%,渗透率达46.1%[2] 公司财务与主业表现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55亿元,同比增长19.12%,实现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9.77%,扣非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45.57%[3] - 公司业绩表现彰显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与地位[3] - 公司长期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聚焦汽车精密传动[4] 公司战略转型与机器人业务布局 - 公司加速智能化转型,实现“汽车零部件+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协同布局[1] - 公司依托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正式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利用核心产品座椅驱动器与滚柱丝杠的技术同源性进行延伸[3][4] - 公司已研发出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滚珠丝杠等多款核心产品,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进入小规模交付阶段[4] - 公司通过收购上游高精度丝杠磨床公司科之鑫,成功打通产业链上游环节,科之鑫螺纹磨床突破技术瓶颈并打破海外垄断[4] - 公司已整合“材料-设计-核心设备-加工-检测”全产业链能力,提升产品一致性及良率[4] 机器人业务产能规划与市场前景 - 公司滚柱丝杠计划2025年内建成10万套/年产线,滚珠丝杠到2026年2月可建成10万套/年产能,线性关节模组一期规划12万套/年产能并预计2025年底达产[5] - 公司凭借自有磨床设备优势拥有快速开展全球产能布置的条件,2026年将考虑在海外(包括泰国)投资建厂的可能性[5] - 行业预计2026年是人形机器人交付规模加速放量的关键一年,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或突破1500亿美元[5] - 公司前瞻性的产能布局有望紧抓市场机遇,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5] 公司长期展望与行业意义 - 公司定位不仅是零部件供应商,更是智能移动时代的核心赋能者[6] -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量产落地后有望为公司打造全新增长曲线,重塑公司估值体系[6] - 公司的战略转型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向高端制造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6]
凯迪股份(605288):汇兑损失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 入股辉星动力及墨的智能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新浪财经· 2025-11-20 20:3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3.7%,但归母净利润为0.2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9.6%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业绩显著承压,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微增0.1%,环比下降3.9%,归母净利润为-0.02亿元,同比下滑115.6%,环比下滑117.8% [1][2]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2.6%,同比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受海运费及关税上升影响 [2] - 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高达19.9%,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0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大幅上升2.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6个百分点,主要因管理费用增加及欧元、美元汇率下降造成汇兑损失 [2] 业务发展与产品战略 - 公司在智能线性驱动行业积极拓展,于9月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上发布全新智能升降桌、多媒体沙发系统、功能床等系列产品解决方案,新智能升降桌方案可实现工位灵活调整等功能 [3] - 公司积极研发工业电动推杆产品,支持精准智能化位置调节,可应用于光伏、农业、工程机械等场景,旨在加速取代传统气动、液压推杆产品 [4] - 公司具备垂直一体化生产能力,产品60%的零部件为自制,电机、电控、注塑、精密加工产品均可独立销售,并已立项开发无框力矩电机、关节模组等可应用于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部件 [4] 战略投资与未来布局 - 公司加速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于今年7月认购辉星动力10%股权,布局新型减速器,辉星动力核心团队创始人郑元英博士是双足机器人领域专家 [5] - 同月公司认购墨的智能16%股权,进一步增强在电机电控及一体化关节领域的技术能力,凭借在电机与减速器方面的积累,未来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关节关键领域 [5] - 基于公司技术实力及在新型减速器与机器人关节的布局,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4.0亿元、15.6亿元、1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亿元、0.9亿元、1.2亿元 [6]
双林股份:从汽车零部件到人形机器人先锋 锚定 “十五五”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11-20 19:59
行业宏观背景 -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汽车产业平行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主题为“展望‘十五五’巩固车优势”,共探行业创新高质量发展路径 [1] - 2025年9月中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6.4%和12.9%,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4.9%,月度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 [2] - 2025年1-9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增长13.3%和12.9% [2] - 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1100万辆,同比增长超30%,新车销量占比达46.1% [2] 双林股份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8.55亿元,同比增长19.12%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9.77% [2]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57% [2] 公司战略转型与核心技术 - 公司以“汽车零部件+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协同布局,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指引下迈向新发展阶段 [1] - 依托数十年汽车精密传动领域技术积累,正式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3] - 聚焦汽车座椅驱动器与滚柱丝杠的技术同源性,成功研发出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灵巧手滚珠丝杠等核心产品 [3] - 通过收购上游高精度丝杠磨床公司科之鑫,打通产业链上游环节,科之鑫的螺纹磨床突破大长径比内螺纹磨削瓶颈,打破海外垄断 [3] - 已形成“材料—设计—核心设备—加工—检测”全产业链能力,大幅提升产品一致性及良率 [3] 产能规划与市场前景 - 滚柱丝杠计划2025年内建成10万套/年产线 [4] - 滚珠丝杠将于2026年2月达成10万套/年产能 [4] - 线性关节模组一期规划12万套/年产能,预计2025年底达产 [4] - 凭借自有磨床设备优势,具备快速全球产能布置条件,2026年将考虑在泰国等海外地区投资建厂 [4] - 业内普遍看好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预计2026年是行业交付规模加速放量的关键年 [4] - 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 [4] 未来发展定位 - 公司定位不仅是零部件供应商,更是智能移动时代的核心赋能者 [4] -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量产落地后有望打造全新增长曲线,重塑公司估值体系 [4] -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战略转型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向高端制造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4]
调研速递|凯中精密接待投资者调研 聚焦四大战略领域 7亿新能源订单已量产
新浪证券· 2025-11-20 19:21
战略定位 - 公司战略定位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精密零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2] - 业务聚焦于汽车电子、新能源及智能驾驶、消费电子三大领域 [2] - 积极培育人形机器人、AI数据中心等战略新兴领域作为新的增长点 [2] - 注重区域均衡发展,通过贴近客户的本地化运营提升配套供应能力 [2] 订单与业绩 - 公司收到全球知名头部新能源动力电池厂商汇流排产品定点,全生命周期预计销售额约7亿元,该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供货 [3] - 公司提及近20亿元定点项目订单,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附加值来拓展市场份额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5亿元,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54.45% [3] - 公司将发挥海内外研产销一体化平台优势,与国内外一线车企及知名Tier1客户深化合作 [3] 子公司运营 - 主要德国子公司SMK在2025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755.55万元 [4] - SMK核心业务是为汽车、新能源储能领域全球知名客户提供换热器、气体交换系统等零组件 [4] - SMK研发的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换热器组件已向客户小批量供货,未来将积极开拓全球市场 [4] 投资者回报 - 2025年公司已实施两次现金分红,分别为5月派息5000万元、9月派息6000万元 [5] - 近3年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达1.88亿元 [5] - 公司表示未来将通过稳健经营、高质量发展夯实分红基础,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5] 新兴领域与ESG - 公司已密切关注人形机器人、AI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发展,将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技术拓展与业务规划 [6] - 公司Wind ESG评级已从BB级提升至A级 [6] - 公司获得"2025年大湾区上市公司绿色治理TOP20"奖项,下一步将完善ESG治理架构,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