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11:59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0% [6] - 扣非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17.70% [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34亿元,同比增长77.92% [6]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减少4.66亿元(降幅57.02%),因出售ECOPRO MAT股票收回5.88亿元 [3]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20.7亿元(增幅65.45%),因预付设备款 [4] 业务运营亮点 - 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超97%,出货量平均增长42% [6] - 镍资源MHP出货量超25,000吨(同比+138%) [7] - 三元前驱体出货51,600吨(同比+1%) [7] - 动力电池回收1.08万吨(同比+37%) [8] - 新一代超高镍9系核壳三元前驱体量产,全球独家技术,年增量市场超5万吨 [11] - 印尼镍资源项目产能15万金吨/年,全球MHP镍产能前三 [27] 战略合作与全球化 - 与韩国ECOPRO共建印尼IGIP园区及正极材料项目,覆盖镍资源-正极材料全供应链 [14] - 与京东工业签署50亿元采购协议,稳定出海供应链 [15] - 全球供应商联盟集结120家企业,应对关税贸易挑战 [13] - 启动H股上市计划,加速海外资本布局 [1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024年研发投入14.44亿元,占净利润141.53% [27] - 累计申请专利5,055件(同比+34%),PCT及海外专利770件(同比+149%) [28] - 突破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拆解良率92%、锂回收率≥95% [27] 管理层与人才战略 - 完成管理层换届,80后/90后核心骨干占比提升 [9] - 2025年计划引进100名全球精英人才,已招募30余名 [10] ESG与社会责任 - 印尼联合实验室投资3,000万美元,培养101名硕士/博士 [30][31] - 2024年回收业务减碳110.64万吨,ESG投入3,726万元 [32] - 获联合国"二十年二十佳"可持续发展案例 [32]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2024年分红4.09亿元(股利支付率44%),2025年拟每10股派0.66元 [38] - 2025年回购股份1.37亿元,部分用于注销 [37] - 信息披露连续11年获深交所A级评价 [36]
德方纳米(300769)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22:0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量23.66万吨,销量22.57万吨,产销量居行业前列;实现营业收入76.13亿元,同比下降55.15%;归母净利润 -13.38亿元,同比减亏18.25% [2] - 2025年第一季度,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6.15万吨,同比增长36.85%;实现营业收入20.04亿元,同比增长5.9%;归母净利润 -1.67亿元,同比减亏9.51%,业绩仍承压但亏损幅度收窄 [2] 产品竞争力 - 磷酸铁锂方面推出多款新产品,具备高压实密度、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实现批量出货 [3] - 磷酸锰铁锂产品性能与产能规模行业领先,是已建成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产能;第一代产品已批量装车,第二代验证进展顺利;2024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200%,乘用车领域出货量居行业第一 [3] - 补锂增强剂在液态、半固态、固态电池体系均有应用,多个定点项目产品陆续发布,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0%,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 [3] 投资者问答 出货量 - 2024年第四季度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出货量5.82万吨,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6.15万吨 [3] 在建工程 - 2025年第一季度在建工程增加主要源于技改项目和原材料自制项目 [3] 高压实产品 - 高压实产品已批量出货,主要应用在动力端,随着落地项目增加,出货量占比会持续提升 [3] 海外扩产 - 与海外客户积极沟通,与海外头部电池企业有接触,动力和储能领域验证进展顺利;已公告与ICL在西班牙合资建设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按计划推进 [3][4] 海外项目合资原因 - ICL是全球化企业,有丰富海外运营经验,在供应链和市场端有布局,在西班牙有建厂经验;合资模式可发挥双方优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5] 磷酸锰铁锂预期 - 公司最早布局磷酸锰铁锂产能,产品性能与产能规模领先,第一代产品已批量装车,乘用车领域出货量居首,预计未来出货量随车型增加而提升 [6] 补锂增强剂应用 - 产品获海内外多家客户项目认证,在多应用领域及电池体系有项目定点,进度业内领先;已建成产能5000吨/年,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00%,预计2025年出货量进一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7] 产能规划 - 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26.5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11万吨/年,补锂增强剂产能5000吨/年,还有调试中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8万吨/年;2025年推动已建成产能释放,未来新增产能根据下游市场需求推进 [7][8]
格林美2024年财报:新能源材料业务领跑,净利润增长9.19%
搜狐财经· 2025-04-29 09:1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 7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 20亿元,同比增长9 19%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 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6 24% [1] - 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环比下降,暴露出经营压力 [1] 新能源材料业务 - 新能源材料业务产能利用率平均达到95%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4] - 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全年出货量达到18 90万吨,同比增长5%,稳居全球市场前二 [4] - 中镍高电压三元前驱体全年销售44,000吨,同比增长66%,技术领先 [4] - 四氧化三钴全年销量达到20,664吨,同比增长88%,占全球供应量的25%以上 [4] - 正极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102%,超高镍NCMA正极实现量产并供应4680大圆柱电池市场 [4] - 第四季度新能源材料业务营收和净利润环比分别下降19 2%和69 9% [4] 城市矿山开采业务 - 动力电池回收拆解量达到35,930吨,同比增长31%,折合4 31GWh,同比增长41% [5] - 碳酸锂回收产量超过4,000吨,同比增长超44%,锂回收率超过95% [5] - 钨回收总量达到6,486吨(WC计),同比增长39% [6] - 钴产品销售12,557吨,同比增长76%,超细钴粉占据全球市场50%以上 [6] - 报废汽车综合利用回收总量达到28万吨,同比增长133% [6] - 第四季度城市矿山开采业务净利润环比下降20 95% [6] 镍资源建设 - 全年产出镍金属51,677吨,同比增长91% [7] - 在印尼建成15万金吨/年的镍资源产能,控股产能为11万金吨/年,参股产能为4万金吨/年 [7] - 全球镍行业首座1,168m³超高压湿法冶金反应器开通,工艺运行指标与产品质量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7] - 第四季度镍资源业务扣非净利润环比下降1250 90% [7] 总结 - 公司通过新能源材料和城市矿山开采业务双轨驱动,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8] - 第四季度业绩波动显示短期内经营压力,需优化产能布局和提升盈利能力 [8]
伟明环保(603568):装备订单持续提升,环保业务稳健增长
长江证券· 2025-04-28 17: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伟明环保2025Q1营收20.10亿元,同比增0.09%,归母净利润7.16亿元,同比增0.50%,扣非归母净利润6.73亿元,同比增0.73% [2][6] - 环保业务2025Q1控股垃圾焚烧项目垃圾入库量332.59万吨,同比增8.57%,上网电量9.32亿度,同比增12.43%;装备制造及服务Q1新增订单23.42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2][11] - 受设备收入确认节奏影响,费用率略有增加,现金流有所改善;新能源材料嘉曼项目第二条高冰镍产线已投产 [2][11]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亿元、40.3亿元、46.1亿元,对应PE分别为9.7x、8.1x和7.0x [11] 各部分总结 整体收入与业务情况 - 整体收入持平,环保业务稳定增长,推测设备销售收入下滑受收入确认节奏影响,Q1新增订单将支撑全年设备收入 [11] - 2025Q1综合毛利率46.97%,同比增0.98pct,因伟明装备集团研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预计设备可拓展更多应用领域 [11] 费用与现金流情况 - 2025Q1期间费用率增0.83pct至8.19%,管理、财务、销售费用率均有增加,推测受设备收入确认节奏影响 [11] - 2025Q1收现比同比提升8.69pct至71.85%,因前期拓展新能源设备业务现金流滞后,目前持续好转且有提升空间 [11] 新能源材料业务情况 - 2024年嘉曼高冰镍项目首条年产1万金吨富氧侧吹炉生产线试生产,2025年4月15日第二条富氧侧吹炉投料生产,首条顶吹炉4月产出高冰镍 [11] - 伟明盛青一期年产2.5万金吨电解镍项目试生产,温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2025Q1产成品镍板1,584吨,销售963吨 [11] - 公司在印尼布局13万吨富氧侧吹高冰镍冶炼项目,国内布局一体化锂电材料产能,未来项目投运将贡献利润增量 [11] 项目与业绩展望 - 截至2025Q1末运营垃圾焚烧项目55个,产能约3.73万吨/日,在建2个,未来项目投运将提升业绩 [11] - 新能源材料业务2025年开始贡献收入,2024年分红比例提至30.07%,未来资本开支稳定后分红比例有提升空间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 - 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预测数据,如营收、成本、利润、现金流、每股指标、估值指标等 [16]
总投资331亿元!60万吨磷酸铁锂+15万吨碳酸锂等项目开工
鑫椤锂电· 2025-04-28 16:41
项目概况 - 贵州开阳"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 总投资达331亿元 [2] - 项目由贵阳市政府与贵州磷化集团联合中核华原钛白、中矿资源集团等企业共同打造 [2] - 项目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双永村 [2] 建设内容 - 140万吨七水硫酸亚铁联产40万吨钛白粉 [2] - 60万吨磷酸铁和60万吨磷酸铁锂 [2] - 15万吨碳酸锂和1万吨氟化锂 [2] - 2万吨六氟磷酸锂和10万吨铜冶炼 [2] - 磷石膏分解制硫酸、热电联产项目、公辅工程项目 [2] 项目目标 - 通过全产业链资源整合 构建新能源材料与传统化工耦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2]
ESG公募基金周榜81期 | 上榜基金全部收涨,泛ESG主题主动型领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17:08
ESG公募基金周榜表现分析 - 本期ESG公募基金周榜观察周期为4月21日至4月25日,全部上榜基金表现回暖且收涨,但ESG主题与泛ESG主题产品收益分化显著 [1] - 泛ESG主题主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8.76%,霸榜周TOP10;泛ESG主题指数型平均收益率为3.97%;ESG主题主动型与指数型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6%和0.76%,后者仅为泛ESG指数型的四分之一 [1] - 泛ESG主动型基金主要投资低碳领域(碳中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等),泛ESG指数型则高度集中于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 [1] 各类型基金收益率排名 泛ESG主题主动型基金TOP3 - 永赢新能源智选A近一周收益13.42%,但成立以来收益-63.33% [3] - 酮华碳中和主题A近一周收益12.59%,成立以来收益56.18% [3] - 华宝海外新能源汽车A近一周收益9.89%,成立以来收益25.2% [3] ESG主题主动型基金TOP3 - 国金ESC持续增长A近一周收益5.37%,成立以来收益-32.46% [4] - 东方红ESC可持续投资A近一周收益3.99%,成立以来收益-18.97% [4] - 南万ESC干颗A近一周收益3.44%,成立以来收益7.16% [4] 泛ESG主题指数型基金TOP3 - 兴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近一周收益4.12%,成立以来收益-46.38% [7] - 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近一周收益4.07%,成立以来收益-47.32% [7] - 景顺长城国证新能电池ETF近一周收益4.06%,成立以来收益-45.64% [7] ESG主题指数型基金TOP3 - 中金中证500ESG基准指数增强A近一周收益2.03%,成立以来收益-4.67% [5] - 英大中证ESG120策略A近一周收益0.76%,成立以来收益-4.03% [5] - 浦银安盛中证ESG120策略ETF近一周收益0.75%,成立以来收益-13.71% [5] 行业投资特征 - 泛ESG主题基金中,主动型产品以碳中和产业链为核心配置方向,指数型产品则完全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 [1][7] - 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指数基金成立以来收益波动剧烈,区间最大回撤达47.32%(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 [7] - ESG主题基金中,主动型产品收益率分化明显(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成立以来收益199.77%,而国金ESC持续增长A亏损32.46%) [4]
产销两旺、成本优化 联泓新科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激增1140.67%
全景网· 2025-04-26 10:30
文章核心观点 联泓新科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长 公司持续优化运营 推进新项目建设 探索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以培育新增长点 [1][2] 一季度业绩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15.39亿元 同比增长3.48%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7140.72万元 同比增长38.83% [1] - 实现扣非净利润7022.69万元 同比增长1140.67%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128.21万元 同比增长17.35% [1] 业绩增长原因 - 持续优化运营 主要装置满负荷稳定运行 产品产销量同比增加 EVA销量超4.3万吨 同比增长约28% [1] - 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 装置运行效率提升 生产成本同比下降 [1] - EC、UHMWPE、电子特气、PLA装置进入产能放量阶段 新产品开始贡献利润 [1] 业务板块及主营产品 - 业务板块覆盖新能源材料、生物可降解及生物基材料、电子材料、其他特种材料等多领域 [1] - EVA光伏胶膜料、EVA电线电缆料、PP薄壁注塑专用料、EOD特种表面活性剂、电子特气等主营产品在细分市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新技术研发与新产品探索 - 新能源材料方面 加速完善软包电池平台 以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用关键功能材料为研发重点 分散剂等技术成果进入中试阶段 [2] - 生物材料方面 新建分子生物学平台 推进生物基代糖产业化进程 探索新型生物基代糖新技术路线及非粮生物质原料制造生物材料技术开发 [2] - 电子材料方面 完善复合精馏和量化计算工程化平台建设 形成多品类高纯特种气体和湿电子化学品工艺技术开发能力 [2] - 其他特种材料方面 巩固和提升现有产品技术优势及行业地位 开发高端特种化学品 推进多行业应用高端特种表面活性剂、聚醚产品开发 [2] 新项目建设情况 - 20万吨/年EVA、10万吨/年POE、30万吨/年PO、5万吨/年PPC、24万吨/年PPG、4000吨/年锂电添加剂VC等项目有序建设中 [2]
“逆周期之王” 中伟股份,何以持续制霸新能源材料江湖|深度
24潮· 2025-04-17 06:16
在持续动荡与博弈的动储江湖,新能源材料巨擘中伟股份 (300919.SZ) 仍在持续向上成长。 Wind显示,中伟股份年营收至少已经连续7年实现高速增长,在2017-2024年期间,中伟股份年营 收规模增长了20.60倍,从季度趋势看,中伟股份已至少连续16个季度 (2021年一季度以来) 实 现持续正增长;根据可查数据,这已经是其至少连续20个季度实现盈利。展现了持续发展韧性与 强大潜力,堪称动储江湖真正的 "逆周期之王"。 而今年是中伟股份成立的第11个年头,是其登陆资本的第5年,目前公司锚定 "成为全球领先的新 能源材料科学公司" 企业愿景,已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的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 和技术布局,且已经在多个领域成为国际顶级玩家。 也正是这一年 (2020年12月23日) ,中伟股份成功登陆创业板,实现成立6年即上市的壮举。伴 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爆发,中伟股份股价也出现史诗级上扬,市值最高超过1400亿元,成为贵 州省市值仅次于茅台的上市企业,实控人邓伟明身价飙升,一跃成为贵州首富。公司还成功跻身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之列,并是贵州唯一入选 "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
中伟股份2024年营收突破400亿,净利润下滑24.64%
搜狐财经· 2025-04-15 04:5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伟股份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双重挑战,虽有技术优势但提升盈利能力是主要挑战 [1][4][7] 营收增长背后的隐忧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36%,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24.64%,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9.26% [1][4] - 2023年净利润增速26.15%,2022年高达64.33%,2024年下滑突兀 [4] -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5.17%,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分别下降22.12%和19.78% [4] 成本压力与行业竞争 - 主要业务为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研发、生产和销售,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行业竞争带来成本压力 [5] - 采用“以销定产、集中采购”模式,主要原材料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2024年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 [6] - 2024年印尼、摩洛哥等地生产基地投产,固定资产较上年末增加69.89%,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0.05% [6] 技术优势与未来展望 - 研发投入11.09亿元,同比增长5.08%,在多材料领域技术突破奠定竞争基础 [7] - 镍系材料2024年市占率20.3%,钴系材料四氧化三钴市场占有率28%,均连续5年行业第一 [7] - 磷系和钠系材料领域有进展,磷酸铁和钠系产品批量销售成新增长点 [7] - 未来有望借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布局巩固地位,但需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7]
破解万亿赛道“材料密码”,中仑新材成功研发固态电池专用BOPA
梧桐树下V· 2025-04-02 20:15
核心观点 - 中仑新材旗下长塑实业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固态电池专用BOPA薄膜,实现关键材料突破 [1] - 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400-1000Wh/kg)、续航提升1.5-3倍、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终极方案" [2] - 公司通过持续技术投入构建了完整产业链和技术壁垒,已获专利209项(发明专利94项),产品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供应链 [3][4] - 固态电池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30年全球出货量达642.6GWh,2024-2030年CAGR为133% [5] - 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持续布局,此前已打破锂电膜国外垄断,现又投资25亿元加码新能源膜材项目 [5] 技术突破 - 研发团队历时两年攻克固态电池专用BOPA薄膜,在柔韧性、抗穿刺、抗冲击等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卓越 [2] - 该产品针对固态电解质特性优化生产工艺与材料配方,满足固态电池对封装材料的严格标准 [2] - 公司构建"聚酰胺6-功能性BOPA薄膜"一体化产业链,全球BOPA市场份额超20% [2][3] - 开发出EHA锁鲜型薄膜、MATT消光型薄膜、PHA锂电膜薄膜等系列创新产品 [3] 市场布局 - 产品已进入中粮集团、益海嘉里、宁德时代、比亚迪、康师傅、联合利华、宝洁等知名企业供应链 [3][4] - 2021-2024年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9.94亿元、22.97亿元、23.52亿元和11.86亿元,保持稳健增长 [4] - 2024年投资25亿元加码新能源膜材项目,重点攻克超薄电容膜及复合集流体基膜技术 [5] - 此前自主研发的锂电膜已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软包锂电池铝塑膜基材主要供应商 [5] 行业前景 - 全球主流车企加速布局固态电池,比亚迪、广汽、大众、宝马等计划2027年前后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 [2] - 中国政策大力支持固态电池发展,2024年投入60亿元支持研发,八部门联合发文明确重点布局储能用固态电池 [5] - 固态电池除新能源汽车外,在储能、eVTOL、人形机器人等万亿级赛道有广阔应用前景 [5] - 日本以硫化物路线专利优势领跑,欧美通过QuantumScape等初创企业加速产业化,中国凭借多元技术路线跻身第一梯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