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己消费
搜索文档
港股稀缺性资产研究系列 2:当下时点,如何看港股新消费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3 21:43
核心观点 - 消费观念变革催化下,上半年港股新消费表现亮眼,6月中旬后进入震荡消化阶段 [1] - 借鉴日本经验,居民消费向个性化、理性化转变的趋势支撑新消费中长期逻辑 [1] - 港股新消费含量高、成长性优于A股,潮玩、美护、宠物等领域仍具投资价值 [1] 当前港股新消费阶段 - 上半年港股新消费"三朵金花"(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涨幅达247%,远超港股通消费指数21.6%和A股消费指数10% [8] - 年轻消费群体推动"悦己消费"、"社交消费"趋势,潮玩、茶饮、轻奢珠宝等品类受青睐 [8] - 6月下旬以来新消费板块最大回撤25%,成交额占比/流动市值分位数达94%,PE(TTM)67倍处94%分位,显示短期过热 [16] 中期宏观支撑逻辑 - 日本1970年代后消费演变显示:第三消费时代(1974-1998)偏好个性化,第四消费时代(1999年后)转向理性消费 [22] - 中国当前人均GDP1.3万美元与1980年代日本相当,消费呈现类似分层:Z世代重体验(潮玩增速54%)、单身/银发群体推高宠物经济(618期间宠物食品销售增36%) [31] -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上半年同比增11.8%,显著高于居民总消费支出5.2%的增速 [32] 港股新消费优势 - 港股消费板块中可选消费零售、消费者服务等新消费领域占比超60%,A股白酒家电等传统消费占比超70% [33] - 港股新消费个股2024年平均营收增速54%,销售毛利率55%,均高于A股消费的-1.7%和28% [35] - 二季度公募加仓港股消费板块,持仓占比从Q1的29.2%升至Q2的33.0% [9][16] 重点赛道展望 - 潮玩经济: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877亿元,Z世代愿为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47] - 她经济:2000元以上线上消费女性用户占比从2023年30.6%升至2025年33.1%,美妆护肤需求持续增长 [48] - 宠物经济: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114亿元,22-25年CAGR18%,当前家庭渗透率22%显著低于欧洲46% [48]
多地文体娱产业营收快速增长 情绪经济加速崛起
第一财经· 2025-07-31 22:22
行业增长态势 - 江苏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 [1] - 河南省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9% 增速居行业门类首位 [1] - 四川省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 较1-4月增速回升2.8个百分点 [1] - 安徽省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6.5% 影视节目制作和娱乐业分别增长74.8%和23.6% [2] - 贵州省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2% [2] 区域发展亮点 - 江苏省通过"苏超"联赛推动文体旅融合 前六轮赛事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 [3] - 河南省构建完整微短剧产业链 1-5月规上服务业中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89.0% 增速高于文体娱行业65.1个百分点 [5] - 河北"文化+情绪价值"模式形成消费新亮点 如定瓷文创产品与手工皮具体验 [6] 消费需求特征 - Z世代成为精神消费主力军 注重个性化表达与悦己需求 [2] - 情绪消费覆盖全年龄段 中老年群体在演唱会等场景消费占比显著提升(重庆张学友演唱会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9.5%) [5] - "窝囊漂"等新兴旅游项目通过降低体验门槛满足年轻人"又菜又爱玩"的心态 [6] 产业供给升级 - 优质文体娱乐赛事存在供应缺口 如"苏超"赛事出现一票难求现象 [2] - 微短剧产业依托碎片化消费特性成为"情绪快消品" 郑州形成"竖店"产业集群 [5] - 行业需持续优化供给结构、数量、质量及市场规范以适应多样化需求 [2]
郑州微短剧剧组演员扎堆成“竖店”
第一财经· 2025-07-31 21:09
行业增长态势 - 江苏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苏超"联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1] - 河南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3.9%,增速居10个行业门类之首,影视节目制作增长89.0%[1][5] - 四川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18.7%,增速较1-4月回升2.8个百分点[1] - 安徽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16.5%,影视节目制作和娱乐业分别增长74.8%和23.6%[2] - 贵州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1.2%[2] 需求驱动因素 -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推动文体娱需求多样化,优质赛事如"苏超"一票难求,显示供给增长空间巨大[2] - Z世代成为情绪消费主力军,追求个性化表达和悦己消费,中老年人亦通过演唱会等参与情绪消费[3][4] - "苏超"通过城市文化情绪联结深化足球社区化,5-20元低价票吸引数万人观赛,创造高情绪价值场景[3] 新兴消费场景 - 江苏省"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等五大场景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4] - 老牌歌手演唱会受中年群体追捧,重庆站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9.5%,怀旧心理驱动情感共鸣[4] - 微短剧作为"情绪快消品"崛起,郑州形成完整产业链,1-5月影视节目制作营收增速高于行业65.1个百分点[4][5] - "窝囊漂"等创新旅游产品迎合年轻人"又菜又爱玩"心态,河北"文化+情绪价值"模式带动文创消费[6] 区域产业布局 - 河南省利用区位和成本优势构建微短剧全产业链,涵盖剧本创作至海外发行,推动影视制作高速增长[5] - 河北定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如"平安喜乐"茶杯)和石家庄手工皮具体验项目成为情绪消费新亮点[6]
多地文体娱产业营收快速增长,情绪经济加速崛起
第一财经· 2025-07-31 20:00
行业增长态势 - 多地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江苏省同比增长20.7% 河南省同比增长23.9% 四川省同比增长18.7% [1] - 安徽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6.5% 其中影视节目制作增长74.8% 娱乐业增长23.6% [2] - 贵州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2% [2] 区域发展特点 - 江苏省通过"苏超"联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 5月份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0.7% [1] - 河南省深化文旅文创融合 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速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16.4个百分点 [1] - 河南省构建完整微短剧产业链 1-5月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89.0% 增速高于文体娱行业65.1个百分点 [5] 消费需求变化 - 情绪消费和悦己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Z世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2] - 情绪消费覆盖不同年龄层次 包括中老年人观看演唱会等消费形式 [3] - 微短剧产业提供"情绪快消品" 满足碎片化时间解压需求 [5] 新兴消费场景 - "苏超"联赛创造情感共鸣新场景 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 [3] - 演唱会成为情绪释放窗口 2025年张学友重庆站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9.5% [5] - "窝囊旅游"等新型文旅模式精准满足年轻人情绪需求 [6] - 文化+情绪价值模式兴起 如定瓷文创产品和个人手工体验项目 [6]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731
英大证券· 2025-07-31 10:01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沪指在3674点前高附近面临较大压力,8月市场面临中报业绩变脸、海外不确定性等因素,市场情绪趋于谨慎,但阶段趋势未破坏,回调后仍有向上动力,操作上适当控制仓位,逢高减仓涨幅大个股,逢低吸纳优质成长股和蓝筹股;中期A股将呈“震荡慢牛”格局,需关注关税谈判、政策窗口期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时点 [3][4][12] 周三市场综述 - 沪指在3600点震荡整固,行情未明显走弱,结构性机会丰富,操作上避免追高题材股,留意板块轮动 [2][5][11] - 周三早盘三大指数低开后分化,沪指半日收涨,深成指和创指偏弱;午后跳水,尾盘回升,沪指收红,深成指和创指绿盘报收 [5][11][13] - 行业上采掘、船舶制造等板块涨幅居前,电池、多元金融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股上可燃冰、水产养殖等涨幅居前,数字货币、麒麟电池等跌幅居前 [5] - 个股涨少跌多,市场情绪和赚钱效应一般,两市成交额18443亿元,沪指涨0.17%,深成指跌0.77%,创业板指跌1.62%,科创50指跌1.11% [6] 周三盘面点评 - 船舶制造板块大涨,某船吸收合并某重工获监管同意,重组消除同业竞争,巩固船海主业,中国船厂在本轮周期竞争力强,未来市场份额将保持稳定 [7] - 消费股走强,外需不确定,内需是2025年经济复苏重要驱动力,消费刺激政策多,降低存量房利率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可关注“银发经济”“悦己消费”“平价消费”等方向及折扣零售公司,部分农业股也值得关注 [7] - 农业股走强,外部不确定下内循环和国家安全重要性提升,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出清后期”,智慧农业政策支持大、需求增长,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8] - 文化传媒板块上涨,2023 - 2025年对该板块多次预判准确,目前海内外AI模型进步,传媒行业作为应用落地端受益,2025下半年游戏、短剧等产业前景好 [9][10] 后市大势研判 - 周三指数跳水因获利盘和套牢盘抛出,但尾盘拉升显示市场承接力强,技术面沪指收在3600点上方,短期均线多头排列,深成指和创指也回升,短期趋势未走坏 [3][11][13] - 短期市场在3674点面临压力,8月市场不确定性多,情绪趋于谨慎,虽阶段趋势未破坏但仍有反复,操作上控制仓位,高抛涨幅大个股,低吸优质股 [3][4][12] - 中期在关税谈判向好、政策发力和流动性改善推动下,A股呈“震荡慢牛”格局,需关注关税谈判、政策窗口期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时点 [4][12]
英敏特:2025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深耕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7-30 19:52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者正以更挑剔方式定义"值得买" 产品情绪共鸣和品牌温度成为关键购买驱动因素而非仅功能本身 [1][4][15] - 2025年消费支出预计达50.5万亿元 增速放缓至3.6% 但结构持续升级 服务型与品质型消费成为长期增长关键 [1][20][21] - 体验 悦己 健康成为核心消费趋势 不同年龄段和城市线级消费者呈现显著差异化的消费倾向 [1][23][27] 消费支出规模与结构 - 2024年消费总支出48.7万亿元 人均年消费34,621元 同比增长4.5% [27] - 2025年支出预计达50.5万亿元 增速放缓至3.6% 近60%支出集中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 [1][20][27] - 2024-2029年消费总支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3.4% 2029年将达57.7万亿元 [1][21] - 金融及住房占比最高达25.7% 家用食品占17.8% 科技通讯占4.9% 美容个护仅占1.8% [33][34] 品类发展态势 - 家用食品和餐饮服务等刚需品类保持韧性 非酒精饮料中无糖茶 运动饮料 植物饮料增长显著 [2] - 酒类消费向低度 无醇产品转移 美容个护市场经历周期性调整 医药保健中保健品增长韧性较强 [2] - 家居护理受香氛趋势推动 服装配饰 科技通讯 家居用品 旅游度假等品类各有发展特点 [2][11] - 2024年消费增长最高品类为旅游度假 家居用品和娱乐休闲 2025年食品饮料 出行和休闲娱乐将引领增长 [27][28]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更认可有温度的品牌形象 对"关怀者""亲密爱人"等角色好感度上升 重视品牌同理心与陪伴感 [1][24] - 18-24岁倾向食品"小投入"获小确幸 25-29岁注重美容保养与居家品质 25-49岁家居消费意愿强 50-59岁更愿为旅游度假支出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在多数品类消费意愿强于二线城市 [1] 宏观经济背景 - 2024年中国GDP达135万亿元 相当于美国GDP的65% 社零总额48.8万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 [38]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 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成为经济稳定主引擎 [37][40] - 2024年CPI同比增长0.2% 就业压力短期仍有波动 老龄化持续推进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 [41][44] - X世代(45-60岁)人口基数最大达3.3亿 千禧世代(30-44岁)达3.2亿 成为重要消费群体 [46][47]
又丑又贵的溯溪鞋,萨洛蒙和迪卡侬争着抢
36氪· 2025-07-30 17:11
核心观点 - 溯溪鞋凭借功能性、舒适性和设计巧思成为夏季热门鞋款,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5][7][16] - 年轻消费者追求"自由感"和"生命力",推动"审丑"到"悦己"的潮流革命,带动丑鞋市场扩张 [19][20][21] - 溯溪鞋市场集中度低,价格带分布广泛,吸引多品牌入场竞争 [13][15] - 丑鞋市场受潮流风向和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存在周期性风险 [30][31][34] 市场表现 - 2024年天猫平台溯溪鞋成交金额同比增长75%,成交笔数同比增长超120% [10] - 小红书关于溯溪鞋的主话题浏览超过8000万,相关笔记数量环比增加209.91%,总热度环比上升147.26% [10][12] - 2024年沙滩溯溪鞋社媒热度增长189%,300-400元价格带消费人数激增40%,700元以上高端款增速达200% [15] - adidas Adifom Stan Smith溯溪款单月抖音销量突破10万双 [15] 品牌格局 - KEEN、HOKA、萨洛蒙等品牌构成第一梯队,价格带集中在750-2300元 [15] - FILA、亚瑟士、美津浓等品牌构成第二梯队,价格带在400-700元 [15] - 安踏、李宁、迪卡侬等品牌构成第三梯队,价格带在150-450元 [15] - 洞洞鞋市场由Crocs主导,但增速明显放缓,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降至2.4% [32][34]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兴趣爱好投入,追求"自由感"和"生命力" [19] - 消费者通过"丑鞋"摆脱传统审美枷锁,实现自我表达 [20] - 经济环境变化导致消费行为趋于保守,中国一线城市消费明显回落 [34] - 部分消费者对溯溪鞋的鞋体质量、清洁体验等方面存在不满 [37]
兴业证券:个护增长确定性强 关注技术壁垒与全域运营能力突出头部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5:32
行业趋势 - 个护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受国民收入提高与健康需求增强推动 [1] - 个护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转折 线上化重构与技术突围带来增长确定性 [1] - 抖音渠道打破历史桎梏 2024年抖音个护GMV达411.78亿元 同比增速高达38.86% 远超天猫与京东 [1] - 悦己消费趋势推动市场向精准化需求解决和体验感升级转变 [2] - 中国个护行业整体增速趋缓 2024年规模2925亿元 2010-2024年CAGR 5.52% 但细分赛道分化显著 [3] 竞争格局 - 民族自信与技术创新推动国货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1] - 国货白牌/新锐凭借灵活运营策略快速崛起 迫使线下龙头重新评估生存逻辑 [2] - 高度集中的头发洗护/衣物护理赛道CR5超60% 国际巨头形成垄断 [3] - 集中度较低的女性护理领域CR5仅29.3% 为国货品牌创造差异化突围战略窗口 [3] 渠道变革 - 抖音场景化营销高度契合个护消费模式 有效激发即时购买行为 [1] - 平台流量规则向"自播间+商城"模式倾斜 抖音对货架场景实施服务费减免 2025Q1商品卡减佣超30亿元 [1] - 个护品牌"自播+商品卡"模式在2024年贡献率达到67.66% [1] - 传统个护品牌核心策略转向"内容定义流量、货架沉淀用户"的双核模式 [2] 成功案例 - 登康口腔凭借"双重抗敏技术"专利使冷酸灵占据64.72%抗敏市场份额 高端医研系列通过抖音自播月销破千万 线上营收占比跃升至30.81%(2024年同比+51.99%) 推动公司总营收增长13.40%至15.60亿元 [4] - 拉芳家化借力国家跳水队营销与第六代智肽技术升级 2025Q1抖音GMV同比暴增1033.89% [4] - 百亚股份旗下自由点以专利益生菌技术实现功能跃迁 蝉联抖音市占率多季度TOP1 2024年营收同比+59.91%至30.47亿元 [4] - 若羽臣自有品牌"绽家"依托"专衣专护"定位与全渠道运营能力 2024年营收逆势增长90.49%至5.01亿元 [4] 投资逻辑 - 建议配置技术护城河明确标的 包括抗敏/益生菌/智肽等专利布局 具备一定品牌力 [1] - 建议配置全域运营能力突出标的 线上发展快 抖音GMV增速突出 [1] - 全域渠道运营能力成为品牌关键护城河 技术壁垒是品牌抵御同质化冲击的核心保障 [2] - 未来个护行业终局竞争将是"全域运营效率×技术壁垒高度"的乘积效应 [2] - 具备专利布局与生态运营能力的企业将主导格局重塑 [4]
破解新业态活力的独特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7-26 10:23
非标商业的定义与特点 - 非标商业即"非标准化商业",体现在建筑形态、业态组合、运营策略等方面,强调独特性[1] - 通过开放型空间设计、创新业态组合、沉浸式场景营造和鲜活内容体验打破传统商场格局[1] - 叠加在地文化,让不同场景在同一空间和谐共生,重新点燃消费者热情[1] - 以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入贯穿常态化运营,实现"一店千面"的持续更新[1] 非标商业的消费趋势 - 反映消费心理变迁,消费者追求通过消费展现个性、传递态度、表达品位[1] - 通过在地文化挖潜、特色业态搭配、高频社群互动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1] - 大吉巷等非标商业综合体将购物变成主题体验之旅,契合"悦己消费""情绪消费"热潮[2] - 为年轻人提供构建独特身份标签的"社交货币",实现超越购物空间的情感连接[2] 非标商业的发展背景 - 传统商场全球快速复制导致高度雷同,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2] - 传统商业过于追求坪效而忽视消费体验感,亟待重新审视发展模式[2] - 2024年商务部推动"一店一策"改造,鼓励发展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商业[2] - 城市更新推动废旧厂房改造、传统商场升级,激活存量空间[2] 非标商业的运营挑战 - 独特调性可能随数量增加被稀释,需平衡独特性和商业规模[3] - 精准客群定位、精细业态搭配、精心内容策划是基本功[3] - 适度破圈扩大影响力但切忌盲目复制,避免失去"非标"内核[3] - 需回归当地特色和消费需求挖掘,保持"非标"本质超越"网红效应"[3]
为什么运动品牌的Slogan都不鼓励卷了?
虎嗅· 2025-07-26 08:53
运动品牌主张转型趋势 - 2024年adidas将沿用20年的品牌主张从"没有不可能"改为"你行的",强调个人运动体验而非挑战极限 [1] - 2022年HOKA将使用13年的Slogan从"Time to Fly"更新为"FLY HUMAN FLY",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9][13] - lululemon从2017年"This is Yoga"转向2023年"一起好状态",重心从专业运动转向享受运动 [1][12] 新旧品牌主张对比 - 传统品牌如Nike"Just Do It"、安踏"永不止步"仍强调竞技突破 [10] - 新兴品牌如On昂跑"Run On Cloud"、安高若"运动就是玩"更注重运动乐趣 [1][12] - 行业整体趋势从"超越不可能"转向"享受运动过程" [2][7] Z世代消费特征驱动转型 - DT研究院调研显示Z世代最不在意KOL推荐和明星代言,更重视使用体验和质量 [19][22][24] - 南都湾财社报告指出Z世代下单主要考虑"自己需要",悦己消费占比提升 [19][20] - 42.2%健身爱好者将情绪管理作为锻炼目的,超半数女性通过运动改善情绪 [34] 品牌战略调整举措 - adidas和Nike通过开设超级门店打造社群文化载体,如始祖鸟博物馆、Gymshark训练空间 [6][31] - 迪卡侬以"Ready to Play"邀请全年龄/性别/水平人群参与,提升包容性 [14][32] - 维密放弃天使身材标准,运动品牌官网增加多元身材模特展示 [25][33] 行业增长瓶颈突破 - 2023年adidas和Nike经历连续负增长后尝试转型,前者更新主张后者举办生活化活动 [26][27] - 传统运动服饰触顶天花板,悦己消费成为新增长点 [5][20] - 海外品牌如alo yoga、Vuori以生活方式定位抢占传统运动品牌市场 [35]